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乞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乞巧
体裁:诗
题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
名字:林杰
年代:唐代
描述: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

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

又精书法棋艺。

卒,年仅十七。

《全唐诗》存其诗两首。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翻译: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原文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

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

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

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

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的第一二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和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诗的第三四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乞巧节时的喜悦之情。

赏析四:诗歌结构
诗的第一二句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诗的第三四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考点:
一、必背名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解释:
关键词: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关键词:碧霄
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关键词:几万条
比喻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