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图上的洛阳看河洛文化的影响
河洛文化

(一)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
河洛地区是指黄河和洛水相交汇处的这一广大地区。
关于它的具体范围,可界定为:以洛阳为中心,西到潼关、华阴,东到郑州、开封,南到汝州、禹州,北到济源、晋南。
这个地域范围,要大于我们通常说的洛阳平原(或称洛阳盆地),但洛阳平原无疑是河洛地区的核心部位。
(二)什么是河洛文化?就是孕育、发展、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地域文化徐金星说,关于河洛文化的定义,史学界有以下界定。
其一,河洛文化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区域性文化,狭义指以洛阳为中心的黄河中游伊洛地区的文化,广义指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其二,河洛文化的概念,即中原文化的泛称,狭义指中原腹地伊、洛、河三川平原的远古文化。
其三,河洛文化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河洛文化的本质是地域文化,是产生、发展于河洛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文化现象,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制度的各个层面。
关于河洛文化的起迄时间,学术界已有基本认定:这一区域文化时间跨度长,其上限可上溯到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其下限则一直到今天。
河洛文化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第一阶段是原始社会阶段,河洛文化经历了数十万年的漫长发展历程,属起始期;第二阶段是重要的发展阶段,大致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属成长期;第三阶段是繁盛阶段,主要是隋、唐、宋时期,属成熟期;第四阶段是衰落期,也就是金、元、明、清、民国时期。
新中国成立之后,河洛文化进入复兴时期。
总而言之,河洛文化产生于夏、商,成熟于周,发达于汉、魏、唐、宋,传承延续于其后的历朝历代,贯穿整个中国封建社会。
她不仅是地域性的文化,还是延续千年的帝都文化,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载体。
(三) 河洛文化树大根深,内涵极为丰富。
它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深植于河洛地区的文明土壤,生长得枝叶茂盛,其文化枝干起码有十几个。
一是史前考古学文化。
从这一地区发掘的遗址看,主要有石器和陶器,说明河洛地区史前经济以农业为主,并饲养猪、狗,从事渔猎和采集。
河洛文化的南迁与影响

河洛文化的南迁与影响海峡之声网2010-03-30 21:06:41-----------------------------------------------------------所谓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
笔者认为河洛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狭义的河洛文化就是指古代黄河和洛水交汇地区的物质与精神文明的总和,是一种地域文化。
广义的河洛文化还应包括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河北和山西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部地区的文化,是以河洛地区为核心的中原文化(夏朝以后)。
关于河洛地区的具体范围,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即指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荥阳、郑州,南至汝颍,北跨黄河而至晋南、济源一带地区。
”在同一篇文章中,朱先生又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围,即应该涵盖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
”河洛文化作为一种主体文化,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一直主导了中华民族的整个文化历史,影响了周边许多国家和地区河洛文化具有自身的区域特点,专家们将其总结为: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传承性、厚重性以及广泛的传播性。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河洛文化与众多区域性文化一起共同组成了中原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起,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脉,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一、河洛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众所周知,中国史前文化的共识是文化起源“多元论”或“满天星斗”说。
但是在中华大地上,人类社会出现“突变”,率先进入文明时代,出现“国家”—夏朝,却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这一点乃是考古界、史学界绝大多数研究者的共识。
在三代之前,这里是黄帝、炎帝活动的主要地区。
诞生于河洛大地的河洛文化,它从夏朝开始作为一种主体文化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构成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夏王朝在这里定都600余年,形成了最早的统一王朝,进而形成了夏文化;商王朝在这里定都500余年,在吸收继承夏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繁荣的商文化;周王朝在这里定都800余年,孔子曾说过,“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基本信息
河洛文化指的是中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是指起源于 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中华民族主流文化。 河洛文化以洛阳为中心,西至潼关、华阴东至 荥阳、开封,南至汝颖,北跨黄河至晋南、济源 一带。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北的交通中枢,地理位置十分优 越。
研究河洛文化的意义
华夏文明的主体是黄河文明,黄河文明的中心 在中原地区,黄河文明的核心在河洛文化圈内。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摇篮文化,是数千年来中 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因此,研究河洛文化对我们 传承传统文化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第一,河洛文化圈内国都文化连绵不断。 黄河文明形成期的五帝邦国时代,黄帝都有熊,颛顼都 帝丘,尧都平阳,舜都蒲坂;黄河文明发展期的夏商周王 国时代,夏都阳城、阳翟、斟鄩、老丘,商都亳、隞、 相、殷,周都丰镐、洛邑;黄河文明兴盛期的帝国时代, 西汉至北宋一直建都在西安、洛阳和开封。上述都城均 在河洛文化圈内,几千年的建都历史,形成了具有极大 影响的国都文化。因此,可以说,河洛文化是我们炎黄 文化之根。
▪ 第二,树大根深的根文化是河洛文化又一特点, 有许多文明源头都在这一地区。据姓氏专家研究, 中国一百大姓中有七十多姓的祖根或一支祖根源于 中原。
根据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汉族姓氏有4820个, 起源于河南的姓氏共有1834个,占4820的38%。当 今按人口多少排列的前120大姓共占汉族人口的 90.11%,也就是说13亿人中有11.7亿人姓这120个 姓。在这120大姓中,全源于河南的姓氏有52个, 部分源头在河南的姓氏有45个,两项合计,起源于 河南的姓氏共有97个,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率仍 在80%以上。
第四,河洛人南迁至福建。现在的闽南人也称为河洛 人,为中原河洛南迁移民后裔。在漳州闽南族群(河洛族 群)和客家族群混居的地方,闽南人以河洛人自称跟客家 人以作区别。现今闽南语和闽南的概念是20世纪50年代 之后才形成的。早期闽南人(河洛人)为了把自己的语言同 客家人区分开来,称自己的母语为河洛语。
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河洛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研究河洛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是指位于黄河和洛河之间的地区所发展出的文化。
因为这个地区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所以文化底蕴非常深厚。
河洛文化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也是历史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河洛文化的形成河洛文化的形成历史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先民时期,约在公元前8000年左右,这个时期人类主要是打猎、捕鱼、采集为生,居住在山林之间。
到了公元前5000年,人类开始了种植和养殖,使用陶器,并且发现了铜和青铜,这个时期也叫做新石器时代。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这一地区开始出现了许多贵族和城邦,城市的建设和规划也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
在这个时期,也是商朝的后期,河洛文化逐渐形成。
商代的发展给河洛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二、河洛文化的特点河洛文化有许多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其艺术和科技方面的成就。
早在新石器时代,河洛地区的先民就开始进行了陶器的制作和使用,后来又出现了青铜器,这些器物表现了当时的人类对于艺术和科技的热爱与追求。
另外河洛文化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五千年来的历史留下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夏禹铜鼎、颍川大观图、商代玉琮等。
河洛文化的书法、绘画、音乐、戏曲、舞蹈、服装等方面也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三、河洛文化的发展从历史上看,河洛文化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阶段:1. 新石器时代(公元前8000年-公元前5000年),人类主要是打猎、捕鱼、采集为生,居住在山林之间。
2. 商周时期(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771年),出现了许多贵族和城邦,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影响了当时的政治和经济。
3.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公元前221年),各种思想和文化在河洛地区相互交融,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文化,如儒家、道家、墨家等。
4.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河洛文化表现出更大的兴旺之势。
如汉武帝南巡,创立了洛阳的“洛阳纸贵”等。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

河洛文化:洛阳的根与魂洛阳,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承载着中原文明的千年底蕴,孕育了独特而丰富的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是洛阳的根与魂,它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文化遗产,更是洛阳的代表性符号和文化品牌。
从历史的长河中追溯,洛阳文化可谓熠熠生辉。
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洛阳就是古代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殷商时期的羲和故道,周商时期的商代古城,秦汉时代的宫殿和陵墓,唐代的洛阳城,无一不彰显着洛阳在历史中的辉煌地位。
河洛文化融合了中原文明、殷商文明、周文明、秦汉文明、唐文明等多个时期的精华,形成了极富魅力的独特文化。
洛阳古城,作为河洛文化的重要象征,见证了河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洛阳古城中,远古的城垣、天子的宫廷、文人的书院、武将的府邸,无不向人们展示着河洛文化的瑰宝。
在古城的中轴线上,孔子庙、牡丹花谷、白马寺等一系列文化景点,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游客,成为了河洛文化的代表。
河洛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牡丹文化。
洛阳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土壤条件,成为全国最大的牡丹产地。
牡丹,古人称其为“花中之王”,是洛阳独有的文化符号。
每年的牡丹花会吸引无数游客前往观赏,其中洛阳国际牡丹文化节更是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盛事。
牡丹的文化内涵远不止美丽,它还寓意着繁荣、吉祥和幸福。
牡丹花开,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丽,更将牡丹文化的独特价值传递给了世人。
河洛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原医药文化。
古代的洛阳素有“医疗圣地”的美誉,中原医药文化在这里得以发扬光大。
洛阳以其丰富的中草药资源和卓越的医药技术,培育了一大批医药巨擘。
唐代李时中、宋代苏东坡,乃至现代的常良、汤用彤等,都留下了医药界的不朽经典。
中原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保护中原民族的身体健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洛文化的魅力不仅仅体现在传统文化遗产中,还体现在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河洛帝都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河洛帝都文化的价值和影响*李玉洁【摘要】[提要] 河洛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被称为“天下之中”,又称为中原、中州,以致我们的国家称为中国。
河洛文化就是天下之中的文化,是古代中国的中心文化,对我国文明的形成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以历史为脉络,先概述三千年帝都在中原的辉煌历史;再依据考古发现,论述夏商周三代河洛文化对整个中华文明的影响和扩散;又考察东周时期河洛地区诸侯国创造的璀璨文化,重点从先秦诸子百家思想起源的角度论述河洛文化的重要影响;最后详细考察秦汉大一统后河洛帝都文化的深刻内涵。
【期刊名称】文化软实力【年(卷),期】2018(003)004【总页数】7【关键词】[关键词] 河洛文化;中原文化;帝都文化传统文化*[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大遗址与河洛三代都城文明研究”(13&ZD100)的阶段性成果。
关于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学术界至今尚无定论。
伊水、洛水汇入黄河,在洛阳地区形成冲积平原。
故而有学者认为,河洛文化就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洛阳地区形成的文化。
这种认识有一定的狭义性。
洛阳地区位于黄河中下游的豫中平原与黄土高原的交界处。
由于历史的原因,伊洛河流域与豫中平原不仅地域相连,而且属于同一文化系统。
而仅仅把洛阳地区的文化称为河洛文化,则是狭义的,不足以涵盖河洛文化的丰富内容。
一些学者则认为,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应以洛阳为中心,西起函谷关,东到郑州。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河洛文化的地域范围西起函谷关,东到开封,等等,不一而论。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
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之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河洛地区就是“天下之中”,是帝王更居之地。
其地域范围应当包括以洛、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洛,指的是洛水;河,指的是黄河中游地区,即“三河”,也就是河南、河东、河内。
河南,就是黄河之南。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一泻千里,奔流向东入海。
河洛文化_精品文档

河洛文化河洛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满着浓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方特色。
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河洛文化对于了解和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传承和特色几个方面介绍河洛文化,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地方文化。
河洛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河南。
河洛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中心之一,吸引了众多文化流派在此蓬勃发展。
早在三皇时期,中原地区就有古人文化在这里生根发芽,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宝藏的一部分。
而河洛地区也是中国最早的王城,许多古代王朝都在这里建都,因此留下了大量的古文化遗迹和重要文化遗产。
这些历史遗迹和文化遗产成为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窗口。
河洛文化的传承是河洛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河洛地区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世代相传,至今仍有很多古老的传统和习俗得以保留和延续。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豫剧和太极拳。
豫剧作为中国四大传统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地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并被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而太极拳作为一种武术形式,也在河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扬。
除了这些,河洛地区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如唢呐、踩高跷、歌边花等,这些传统文化形式在河洛地区的村落和农田中得以保留,展示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风貌。
河洛文化的独特特色也是其吸引人的魅力之一。
河洛地区作为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凝聚了多个民族的文化精华,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河洛文化的特色在于它融合了华夏文明和中原文化的精华,并结合了多个民族的文化元素。
河洛地区的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背景,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风格。
无论是建筑、绘画、音乐、舞蹈还是传统手工艺品,河洛文化都体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和审美理念。
河洛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珍宝之一,对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和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周朝的都城洛邑中心与文化繁荣之地

周朝的都城洛邑中心与文化繁荣之地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朝代,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而洛邑作为周朝的都城,更是文化繁荣之地,成为了周朝文化的重要中心。
本文将从洛邑的地理位置、政治地位和文化繁荣三个方面,探讨周朝的都城洛邑对于文化的贡献。
一、洛邑的地理位置洛邑位于现今的河南省洛阳市,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周朝的都城选择在洛邑,主要是因为它处于黄河和洛河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不仅为周朝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水源,还为洛邑带来了繁荣的商业贸易。
而洛河则为城市提供了城墙的加固和城市的防护,使得洛邑成为了安全的居住地。
二、洛邑的政治地位洛邑作为周朝的都城,具有重要的政治地位。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封建王朝,政治体制以天子为中心,实行分封制,诸侯分封在各地,并向周王朝进贡。
而作为都城,洛邑成为了天子的行宫所在地,政治中心也在这里。
这就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贵族、文官和商人,使得洛邑成为人才汇聚之地,政治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为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三、文化繁荣洛邑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为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源源不断。
首先,洛邑是周朝重要的学府之地,吸引了众多学者前来学习和讲学。
据《史记》记载,洛邑有“百家争鸣”的盛况,各种学派大师云集,形成了独特的学问风潮。
例如,洛邑的孔子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学府,不仅为后世的儒家学派奠定了基础,也为周朝的文化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其次,洛邑还是周朝皇家宫廷的所在地,宫廷文化也得以发扬光大。
周朝秉持礼制思想,提倡儒家文化,洛邑的皇家宫廷是儒家思想的中心,大量儒家智者皆出于此地,进一步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此外,洛邑还有丰富的艺术资源,例如暗器坛、乐器坛等,为周朝的艺术繁荣做出了贡献。
最后,洛邑还举办了许多盛大的宴会和仪式,如封禅大典等,吸引了海内外的人们前来观光和参观,为文化繁荣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
总结起来,周朝的都城洛邑在地理位置、政治地位和文化交流方面都具备优势,成为了周朝文化繁荣之地。
以洛阳为例分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以洛阳为例分析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时至今日,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早已消失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唯有中国文明依然焕发着耀眼的光彩,成为地球上唯一五千年绵延不绝、从未中断的文明。
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心在黄河中游地区,即今天的豫西、晋南、陕西东部地区,核心是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
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发达的史前文化为华夏大地进入文明时代做好了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准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成为华夏大地最早迈进中国古代文明门槛的史前文化,成为开启中华五千文明的的先导。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可见洛阳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润泽神州,远播寰宇,成为华夏儿女共同的根。
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

第25卷第3期2007年6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25 No.3Jun.2007【河洛文化】河图洛书与古都洛阳蔡运章(河南科技大学河洛文化研究所,河南洛阳471003)摘 要: 河图洛书并非天书,而是中华文明史上两部渊源有自的杰作。
河图洛书之所以能把天文、地理和人事间的万事万物都涵盖其间,应是中华先民术数崇拜的产物。
古代的河洛地区、京都洛阳和河图洛书,都可简称为“河洛”。
这种名称的混同和内涵的牵连,不但说明河图洛书发祥于古都洛阳,而且还说明它们既是河洛文化的产物,又是古都洛阳的标志。
关键词: 河图洛书;河洛文化;洛阳中图分类号:K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7)03-0022-07收稿日期: 2007-03-01作者简介: 蔡运章(1942-),男,河南洛阳人,教授。
河图洛书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是中华先民智慧的结晶。
我们今天看到用圆圈和黑点组成的河图洛书图,最早著录于南宋大儒朱熹枟周易本义枠的卷首,据说是五代道士陈抟传出来的(图1)。
但是,这两张图既没有文字说明,也没有明确的传承关系,致使宋代以来学术界对它们的起源、真伪、内涵、演变及其与枟周易枠八卦、枟洪范枠九畴的关系等问题,争论不休,莫衷一是,遂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千古之谜。
[1]本文谨就河图洛书的思想内涵、发祥地域及与古都洛阳的关系诸问题,略作论述。
图1 河图洛书一、华夏文明的源头,先民智慧的 结晶 河图洛书自古就被视为天赐“神物”,这就是人们对它疑惑不解的重要原因。
枟周易·系辞传枠载:“天生神物,圣人则之。
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这里所说的“神物”,就是指河图洛书讲的。
扬雄枟核灵赋枠云:“大枟易枠之时,河序龙马,洛贡龟书。
”枟汉书·五行传枠说:“刘歆以为虙戏氏继天而王,则而画之,八卦是也。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地学文化故事

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地学文化故事1、古都选址的必备条件中国历朝历代在选择自己的都城位置时,大多都要在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地考量,其中地质地貌和水文更为重要。
从地质地貌方面看,首先,都城只有选择在地势比较平坦开阔的地方,才有利于都城的布局和发展,才可能有比较方便的交通和发达的区域经济;其次,都城的四周最好要有山,为了确保都城的安全,还要有险可依。
在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都城所在区域要有充足的水源,都城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生活用水。
洛阳应天门洛阳古城最具历史文化特色的丽景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又在古老又年轻的黄河流域,演绎了一幕幕壮丽乐章,来回报母亲河的养育之恩。
忆往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一个个功绩卓著的帝王曾一次次带领着中华民族把古老的黄河文明推向了令世界瞩目的巅峰。
黄河岸边有这么三座相邻的古都,洛阳、郑州、开封虽各有自己的辉煌历史,然山河地貌的不同,其最终大自然带给它们的命运也大不相同。
首先我们看古都洛阳。
古都盛景复原2、十三朝古都洛阳业绩单位于黄河中下游过渡区南岸的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在河南省的几大古都之中名列前茅,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105位帝王曾在此称霸号令天下,这就是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的业绩单。
洛阳古城3、为什么这么多朝代和帝王选择洛阳建都(1)洛阳建都的地质基础从洛阳周边的地形地貌上看,洛阳属于四面环山的断陷盆地。
洛阳断陷盆地又称伊洛盆地,东南以洛阳-宜阳山前断裂为界与南边的熊耳山分界,北部邙山南侧为近东西向的偃师断裂,西为孟津断裂,是一个由上述断裂控制的三角形箕形盆地,盆地内西部海拔150米左右,向东逐渐降至110余米,盆地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
河洛文化中华民族文化之根

中华民族文化之根:하락문화: 중화민족문화의 뿌리河洛文化,是指存在于黄河中游洛河流域,以伊洛盆地为中心的区域性古代文化。
它以今天河南省的西部地区为核心,大致包括北纬34°至35°、东经110°至114°之间的地区。
由于该地区在中国历史上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地位,自古夏代开始,河洛文化长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久负盛名的京都文化,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源泉与主脉。
하락문화(河洛文化)는 황하 중류 낙하 유역에 존재하며, 이락(伊洛)분지를 중심으로 하는 지역적 고대문화를 말한다. 오늘날 허난성의 서부 지역을 핵심으로 하여, 대략 북위 34°에서 35°, 동경 110°에서 114° 사이의 지역을 포함한다.이 지역은 중국 역사에서 13개 왕조의 고도(古都)가 자리했다는 역사적 위상을 가지고 있다. 그래서 옛날 하(夏)나라 시절부터 하락문화는 중국 고대 역사에서 오랫동안 명성이 자자했던 수도문화이자, 5천 년 화하문명의 원천 그리고 주맥이었다.07하락지구의 남쪽은 외방산(外方山) 복우산(伏牛山) 산맥이고, 북쪽은 황하, 서쪽은 진령(秦岭)과 관중(关中)평원이며, 동쪽은 예동(豫东)대평원이다. 북쪽은 유연(幽燕, 하북성 북부와 요녕성 남부)과 통하며, 남쪽은 강회(江淮, 장강과 회수)에 이르므로, 고대에는 중원에 웅거하여 ‘천하의 가운데’, 즉 이른바 ‘중국’ 이 되었다. 하락문화는 천하의 한 가운데에 위치했다는 지리적 이점, ‘하도낙서(河图洛书)’ 로 대표되는 수많은 물질문화가 창조된 근원, 하·은·주 3대에 제도(帝都)가 자리한 지역이라는 정통적 지위, 유구하고 중후한 역사의 축적, 넓고 깊은 문화적 함의로 중화 민족문화의 모체이자 집결지가 되었다.전설 속의 ‘삼황(三皇, 수인씨燧人氏·복희씨伏羲氏·신농씨神农氏)’ 과 ‘오제(五帝, 황제黄帝·전욱颛顼·제곡帝喾·요尧·순舜)’ 는 모두 하락 지역과 밀접한 관련이 있다. 예를 들어, 복희는 하락 지역에서 오랫동안 활동하다가 그 딸이 낙수에 빠져 죽어 낙신(洛神)으로 변했다. 지금의 신정시(新郑市)는 황제(黄帝)의 고향이다. 염황(炎黄) 두 황제의 모족이 모두 평봉산 일대(낙양·신안·민지·맹진지역을 경유한다)에서 생활하고 활동했다.‘하도낙서’ 는 하락 지역으로부터 나왔다. 지금의 낙양시 맹진구에 옛 하천이 있는데, 현지에서는 도하(图河)라고 부르며 전체 길이는 약 20㎞이다. ‘용마부도(龙马负图)’ 가 도하와 황하가 만나 합류하는 지점에서 발생했다고 전해진다. 복희가 이 그림에 따라 팔괘를 그린 것이 이후 등장한 『주역』(周易)의 유래다. ‘하도낙서’는 함의가 풍부한 문화 현상으로, 그것은 낙하 유역에서 자양분을 받아 생장하여 ‘하락문화’ 로 확대되었고 마침내 중화문명의 근원이 되었다.유가 학설, 도가 학설, 불가 학설, 위진 현학(玄学), 송명 이학(理学)의 5대 학설 또는 학파는 모두 하락과 관련되었다. 또는 낙양에서 창시되거나 낙양으로 처음 전해졌다. 이런 학설이나 학파는 중국 사회, 중국 사상 문화, 중국 역사에 깊은 영향을 미쳤다. 예를 들어, 유가의 ‘제례작악(制礼作乐)’ 이라는 위대한 프로젝트는 바로 주공(周公)이 낙양에서 완성한 것이다. 주공이 노(鲁)나라에 봉해져 주공의 후손이 노나라를 다스렸기 때문에, 노나라는 서주의 전적과 법리, 제도를 가장 많이, 가장 풍부하게 보존하는 국가가 되었다. 불가의 학설도 낙양에 처음 전해졌다. 중국 역사에서 처음으로 서천취경(西天取经)하고, 중국 불교의 개산비조(开山鼻祖) 두 사람을 맞았으며, ‘중국 제일의 고찰’ 낙양 백마사(白马寺)를 창건함으로써 불교는 중국에 널리 전파되고 널리 알려지게 되었다.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
洛阳历史文化故事一年级

洛阳历史文化故事一年级
1.看地图就会发现,洛阳地处天下之中,三面环山,两条大河穿过,这里就是风水学的发源地。
2.洛阳是中国古代龙脉聚集地,自夏朝至宋朝,洛阳不是首都也是陪都,直至异族元朝入侵。
3.自古有云:“生于苏杭,葬于北邙。
”洛阳邙山墓葬群是世界上最大的墓葬群,有十万座墓葬,其中包括近百个帝王。
4.花果山位于洛阳宜阳县,而玄奘就是洛阳人。
5.狄仁杰之墓就位于洛阳白马寺。
6.佛教由洛阳传入中国,当时传经者骑白马到达东汉首都洛阳,后来也就有了白马寺。
7.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相传是按照武则天面部雕刻的。
卢舍那的微笑,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石刻艺术的典范。
8.“程门立雪”,源于洛阳栾川。
9.科举制度始于洛阳,由隋炀帝开设。
10.洛阳水席,是洛阳传统小吃,始于唐代,至今也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迄今保留下来最久远的宫廷菜系。
隋唐洛阳城轴线中华文明的馈赠

礴。
城市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 等多个区域,每个区域都有不
同的功能和建筑。
隋唐洛阳城的建筑风格独特, 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代
表之一。
02
隋唐洛阳城轴线布局
轴线布局特点
东西对称
隋唐洛阳城轴线布局东西对称 ,以宫城为中心,左右两侧建
筑和景观呈对称分布。
南北中轴
隋唐洛阳城轴线以南北中轴线为 基准,重要建筑和景观沿中轴线 分布,凸显出强烈的南北向空间 序列。
建筑等级分明
隋唐洛阳城轴线上的建筑等级分明 ,从宫城到城市边缘,建筑规模和 形式逐渐降低,体现出封建社会严 格的等级制度。
轴线建筑与文化
宫城
隋唐洛阳城轴线上的宫城是政治、文化中心,集中了皇 帝及宫廷官员的起居、行政和祭祀活动。宫城建筑气势 恢宏,彰显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特色。
隋唐洛阳城内的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等,对古代农业发展和水利建设产生了 重要的影响。
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文化传承
隋唐洛阳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 载体,其建筑、艺术、文化等 元素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思想观念
隋唐洛阳城所代表的封建制度 、儒家思想等,对后世的政治 、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文化艺术
隋唐洛阳城的音乐、舞蹈、绘 画等文化艺术形式,对后世的 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现代文化旅游的影响
旅游资源
隋唐洛阳城作为历史文化遗址,是现代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文化交流
通过隋唐洛阳城这一历史文化遗址,现代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促进 文化交流和民族团结。
千年帝都__治河重地——“黄河文化千里研学之旅”洛阳篇

制礼作乐 天下归心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礼乐文化一直是核心内 容之一。谈及礼乐,必说周公。“制礼作乐”这一对 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伟 大工程是周公在洛阳完成的。
礼乐文化有一个长期积累和发展的过程,它 的萌芽甚至可以上溯至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 早期。在孟津妯娌遗址(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 早期)中曾发现有石璧、穿孔石钺等属于礼器之列
18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图洛书”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 是 中 华 文 化 、阴 阳 五 行 术 数 之 源 ,太 极 、八 卦 、周 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皆可追源至此,在中华文化 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哲学、政治学、军事 学、伦理学、美学、文学诸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今天洛阳北的孟津会盟镇,一条黄河支流 名为图河,图河与黄河交汇的地方雷河村有座龙 马负图寺。
三代所居 皆在河洛
《史记·封禅书》言:“昔三代所居,皆在河洛之 间。”如果说伏羲画八卦是农耕前人们从事畋猎鱼 捕生活的一种映射的说法无据可考,那么河洛地区 相继出土的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则是确凿无疑的。 在河南省中部、西部、南部,已发现距今 8000 年左 右的裴李岗文化遗址 120 余处,在河洛地区出土了 大量距今 7000 年左右的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和磨 光石器,以及距今 5000 年左右的中原龙山文化时 期的陶器动物浮雕及鼎、罐、壶等文化遗存。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

通过地图,了解河南省洛阳市从古到今的历史变迁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
洛阳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席位,先后有多个王朝在此建都。
原始社会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地繁衍生息。
洛阳范围内的黄河两岸、伊、洛、瀍、涧等河流地域上,分布着诸多氏族部落。
原始社会时期的地图夏朝时期,大禹将天下分为九州,河洛地区属于豫州之地,也是夏王朝立国和活动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
夏朝时期的地图商朝时期,在公元前1600年,商汤就在西亳建都,建立了商朝。
商朝时期的地图西周时期,武王伐纣,灭了殷商,一开始是在洛阳营建立了国都。
西周时期的地图春秋时期,周平王在公元前770年,将都城迁往到洛邑,历史上称为东周,开启了春秋战国时代。
春秋时期的地图战国时期,洛阳是周天子的都城,天下处于诸侯纷争的时代。
战国时期的地图秦朝时期,在秦国统一六国前,秦庄襄王就在洛阳设置了三川郡,郡治设在成周城。
秦朝时期的地图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一开始定都洛阳,后来迁往了长安,将三川郡改为河南郡,郡治设置在洛阳。
境内管辖有洛阳、河南、偃师、缑氏、平、平阴、新成、榖成、巩、荥阳、新郑、中牟、开封等22个县,隶属于司隶部管辖。
西汉时期的地图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定都在洛阳,并将洛阳改为雒阳,河南郡改为河南尹,隶属于司隶校尉部。
东汉时期的地图三国时期,曹魏的魏文帝曹丕将都城定在洛阳,又将雒阳改成洛阳,隶属于司州管辖。
三国时期的地图西晋时期,司马氏建立了晋,取代了曹魏政权,仍定都于在洛阳,隶属于司州管辖。
西晋时期的地图南北朝,北魏时期,孝文帝亲政后,他力排众议,声称南伐,实际上是将都城迁到了洛阳。
南北朝,北魏时期的地图隋朝时期,隋炀帝将都城迁往洛阳,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后来又恢复设置洛州,管辖有河南、洛阳、偃师、缑氏、阌乡、桃林、陕、熊耳、渑池、新安、巩、宜阳、寿安、陆浑、伊阙、兴泰、嵩阳、阳城等18个县。
隋朝时期的地图唐朝时期,将天下设为十道,洛阳属于河南道。
河洛

河洛文化具有兼容性,她吸收、包容了古代周边地域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
河洛文化具有极强的发散力,河洛文化辐射到周边的地域,并派生出诸多文化体系。
石器文化
河洛地区的先民们告别了漫长的旧石器时代,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步入了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 代是河洛地区人口急剧增多的时期,也是洛阳史前史上的辉煌时期。
《史记·封禅书》载:“昔三代之君(居),皆在河洛之间。”河洛地区历史上长期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 的中心。河洛文化博大精深,龙马负图出于河,神龟背书出于洛。其中,渑池、登封、巩义等与古洛阳血脉相连, 文化上更是不可分割。
河洛文化是诞生、繁荣、传承于河洛地区的一种地域文化,又被称作中华民族树大根深的“根文化”与“核 心区域”文化,是影响整个国家的文化,是国家的文化之“根”。河洛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地域文化,是中国传 统文化的源头和核心,长期处于主导和核心地位。
河洛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十分丰富,发现的有200余处,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以及伊、洛、瀍、涧流 域,包含着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的堆积,各时期文化叠压、层次清晰,且有明显的连续性。这个时 期,河洛一带的气候由湿润转向干旱,生存在豫西、晋南一带的大象、犀牛、水牛等哺乳动物已经灭绝,大片的 黄土覆盖了草原和丛林。就是在这个时期,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磨制石器,用来代替原始的打制石器;发明了生产 性经济——农业和畜牧业,代替了往往靠不住的采集和狩猎,但后者并未完全放弃;发明了烧制陶器和其他手工 艺;开始从山洞走出来,居住在较为平坦的河流两岸。这时候人类的生活和过去相比,已经有了一定的保障,人 们盖起了茅屋,以避风雨;刀耕火种,收割庄稼;修筑围栏,饲养家畜;烧制陶器,煮饭盛物;用弓箭狩猎,用 渔捕鱼;后来甚至还有夯土建筑和水井的发明。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河洛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它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文明,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 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土壤。河洛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礼仪等,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的核心
其次,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 容,为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河洛文化中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 形式,成为了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数字化保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河洛文化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确保其历史信 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创新性发展: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和市场需求,对河洛文化 进行创新性发展,推出符合现代审美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国际交流与传播:加强河洛文化的国际交流与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文化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教育普及:将河洛文化纳入各级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方式,普及河 洛文化的知识,提高公众对河洛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河洛文化的发展
01
总之,河洛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源 头之一,具有极高的价值和意义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河洛文化在
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国际交流与
03
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河洛
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河洛文化 的发展
-
1 河洛文化的起源 3 河洛文化的发展 5 总结 7 河洛文化的未来发展
2 河洛文化的形成 4 河洛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6 河洛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8 河洛文化的未来展望
河洛文化的发展
河洛文化的起源
河洛文化,又称河图洛书文化,是中华文 化的源头之一,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因其 地域在古代为中原地区,故称"河洛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有很多地名可能也与洛阳有关,比如山西寿阳县有西洛镇;山东寿光市有洛城镇、北洛镇,莱阳市有河洛镇,莒县有洛河乡;安徽淮南市有洛河镇,定远县有青洛乡;江苏无锡市有洛社镇;浙江德清县有洛舍镇;江西丰城市有洛市镇,宁都县有洛口镇;湖南桂东县有东洛乡;广西宜州市有洛西镇、洛东乡,柳州市有洛埠镇,柳城县有洛崖镇,柳江县有洛满镇;贵州都匀市有洛帮镇,从江县有洛香镇,道真县有洛龙镇;云南呈贡县有洛羊镇、彝良县有洛泽河镇,玉溪市有洛河乡;四川成都市有洛带镇,什邡市有洛水镇,珙县有洛表镇、洛亥镇,达县有洛车乡;重庆市渝北区有洛碛镇;甘肃陇南市有洛塘镇,徽县有江洛镇,康县有平洛镇,西和县有洛峪乡,武山县有洛门镇,庄浪县有水洛城镇(县城);陕西平利县有洛河镇;河南桐柏县新集乡有洛河村;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有洛河桥村;吉林省桦甸市红石砬子镇有一条色洛河,一个色洛河村;辽宁新宾县木奇镇有洛大村,建平县小塘镇有河洛皋村;内蒙古宁城县头道营子镇有河洛堡村,达拉特旗耳字壕乡有河洛图村。
台湾洛阳:在屏东县盐埔乡有一个洛阳村。这里位于高屏溪支流边,有公路通屏东、高雄、台东,条件比较好。
广东洛阳:广东省有一个洛阳镇四个洛阳村。在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西南部的洛阳镇,323国道经过,还有省道相连,交通方便,是该县通往连州市、阳山县的必经之地。清远连州市有一个洛阳村,位于瑶安瑶族乡的洛阳河畔,有公路通107、203国道。梅州市五华县也有一个洛阳村,位于棉洋镇东的伏溪河边,有公路可以通往邻近的揭西、丰顺等县。肇庆市德庆县还有一个洛阳村,位于播植镇西南的悦城河西边,距镇政府约4千米,有公路连通位于西江边的321国道经过的重镇悦城、禄步等地,条件也不错。电白县林头镇也有一个洛阳村,离镇中心约5千米,在袂花江畔,土地肥沃交通方便,离公路和铁路很近。
广西洛阳:广西有一个洛阳镇和一个洛阳乡。洛阳镇位于河池市环江毛难族自治县中南部,铁路、公路、水路交通方便,比县城位置适中,是该县的交通中心、物资集散中心,地位非常重要。洛阳乡位于玉林市兴业县北部的郁江支流边,有公路通玉林市、山心镇、蒲塘镇,条件也可以。在桂林市、柳州市有一条洛清江,柳州市附近有许多带“洛”字的地名,比如雒容、洛埠、洛满、洛崖。
地图上有这么多叫洛阳的地方,还有许多地名与洛阳有关,难道是偶然现象吗? 河南洛阳是河洛文化的发祥地,是千年帝都,是其他洛阳的根。
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地名有这么广的影响?!
这是一种特殊的地名文化,是河洛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河洛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流,深深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性格,增加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她发源于以洛阳为中心的中原地区,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是现代中华文明的根源。她随着洛阳人的迁移,以洛阳为中心呈放射状波浪形向四面八方传播。她的影响甚至超出了中国,东至韩国、日本,南到越南、新加坡等国。客家人就自称为“河洛郎”。
地图上有这么多洛阳,就是河南洛阳广大影响的证明,也是河洛文化广大影响的证明!
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就应该对传统文化发扬创新。对河洛文化,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剔去其糟粕,发扬其精华,使其能更好地为我们的物质、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附记:此文可以以标有各地洛阳的中国地图为背景,还可以配上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的照片发表。
山西洛阳:山西省也有四个洛阳村。一个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乡西南的汾河岸边,南边还有潇河流过,离乡政府约5千米,有公路通208国道,条件较好。第二个位于阳曲县侯村乡东南,距乡政府约6千米,有公路通108、208 国道。第三个位于晋中市祁县古县镇的昌源河西岸,离208国道、太原——长治高速公路不远,条件也不错。还有一个位于临汾市蒲县东南的昕水河边,距县城10千米,有省道通过,条件也不错。
陕西洛阳:陕西省有四个洛阳村。延安市富县富城镇南部有一个洛阳村,位于北洛河边,有西延铁路及210国道经过,条件较好,是富县里一个比较富的小镇,它是原洛阳乡的驻地。延安市洛川县旧县镇的洛阳村位于北洛河支流边,有公路通洛川、富县、黄龙,附近有刘琦墓。咸阳市武功县的洛阳村位于武功镇的小北河北,属于关中平原,土地肥沃,有公路通本县及杨陵区、扶风县,附近有隋炀帝陵及苏武墓。安康市岚皋县洛阳村位于漳河乡的滔河支流边,是大巴山下的一个山村,有公路通乡政府和重庆市城口县。
湖南洛阳:湖南省有三个洛阳村。一个是位于常德市石门县磨市镇的洛阳垭村,在渫水支流边,有公路可以通往慈利、桑植等地。另一个是位于邵阳市隆回县南岳庙乡的洛阳村,在资水支流北岸,距乡政府约三千米,紧靠320国道,可以通县城和洞口县。还有一个是位于怀化市会同县沙溪乡的洛阳村,在沅江支流木栗溪边,距乡政府约八千米,有公路通本县和靖州县。
四川洛阳:四川省的洛阳村最多,一共有十个。1、位于广元市金洞乡的洛阳村,原来是乡政府驻地,有公路通212、108国道及宝成铁路,为山间小镇。2、广元市苍溪县的洛阳村位于龙王镇的东南,紧靠镇子,有公路可以通广元市区、旺苍县。3、南充市仪陇县的洛阳村是先锋镇驻地,在嘉陵江支流边,可以通阆中市、巴中市。4、南充市南部县洛阳村位于升水镇的升钟水库岸边,可以通阆中市、剑阁县。5、达州市大竹县洛阳村位于高明乡北的东河岸边,可以通邻水、垫江。6、德阳广汉市的洛阳村位于小汉镇东北的石亭江边,属于成都平原,离108国道很近,可以通德阳、广汉等地。7、德阳什邡市的洛阳村位于师古镇北,也属于成都平原,有公路通什邡、彭州等地。8、资阳市雁江区的洛阳村,位于回龙乡的沱江支流边,属于川中丘陵,有公路通市区及乐至、安岳。9、眉山市东坡区的洛阳村位于白马镇西北,距市区比较近,有省道通市区及丹棱等地。10、乐山市犍为县洛阳村,位于清溪镇北,紧靠县城,通213国道。
从地图上的洛阳看河洛文化的影响
我查遍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地图册,又经过网上搜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地图上有许多“洛阳”。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咱河南洛阳。
河南洛阳:在河南省西部的洛阳市,因位于洛河之阳而得名。她位于陇海铁路、焦柳铁路、洛宜铁路及新建的郑西客运专线交汇处,公路四通八达,还开通了多条空中航线,是河南省的副中心城市。她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又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以拖拉机、矿山机械、轴承、玻璃、石油化工等工业闻名全国。2007年生产总值达1595.5亿元,列太原、合肥、南昌等省会城市之前,仅次于武汉、郑州、长沙,居中部地区第4位,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超1500亿城市。
江西洛阳:江西省有两个洛阳村。一个位于吉安市遂川县大汾镇西北方,在遂川江支流边,有公路通本县和湖南桂东县。另一个位于九江市都昌县多宝乡,属于鄱阳湖区,有公路水路通往本县和星子等地。
江苏洛阳:常州市武进区洛阳镇,位于武进区东南部,紧靠武进港(河),离京沪铁路、高速公路不远,属于江南水乡,经济比较发达。
她历史朝代在此建都,累计1337年,超过了西安,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她有我国罕见的夏都斟郇、商都西亳、周都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故城五大都城遗址。但是宋朝以后,由于政治、经济中心的迁移,她在全国的地位急剧下降。解放前,她成了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破败小城。解放后,她获得了新生,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成了我国著名的工业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洛阳:湖北省有一个洛阳镇、两个洛阳村,还有一条洛阳河。位于随州市东南的洛阳镇,距汉丹铁路、高速公路、316国道不远,公路还可以通安陆市、京山县,是新四军五师司令部所在地,为革命老区。孝感市云梦县伍洛镇还有一个村镇洛阳(河),距镇政府、县城各约5千米,离316国道约3千米,属于江汉平原地区,条件较好。恩施州利川市元堡乡西北还有一个洛阳村,位于清江支流边,离市区比较近,条件较好。神农架林区东溪乡有一条小河叫洛阳河,是堵河南源之一,长约30千米,流经了房县、竹山,汇入了汉江。
浙江洛阳:杭州市余杭区仁和镇北的洛阳村,紧靠镇子,位于杭嘉湖平原东苕溪边,有公路通宁杭高速公路和,条件比较好。
福建洛阳:在泉州附近有一条洛阳江,是一条不太长的河流,但江上的洛阳桥却赫赫有名。洛阳桥位于泉州东北约10千米的洛阳江入海口,建于北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规模宏伟,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第一座海港大桥。现桥长834米,宽7米,尚有船型桥墩46座。桥的西端是泉州市洛江区,有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经过,经济发达;桥的东端是惠安县洛阳镇,交通同样发达,经济同样进步。在永春县还有一个洛阳村,该村位于县城桃城镇附近,土地、交通条件都较好。
贵州洛阳:贵州有两个洛阳村。
贵阳清镇市王庄乡的洛阳村,东北距乡政府约3千米,离321国道不远,条件不错。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折溪乡也有一个洛阳村,位于北盘江支流边,可以通关岭、镇宁等地。
重庆洛阳:重庆市巫山县南部有一个洛阳,地处巫山山区,紧靠湖北省建始县,有公路通209国道,是一个山间小镇。原来为乡政府所在地,现在属于抱龙镇管辖。在北碚区缙云山风景区还有一座洛阳桥。
河北洛阳:河北省一共有六个洛阳村。邯郸武安市磁山镇东北有上洛阳村、下洛阳村,在洺河岸边,有公路、铁路通本市及峰峰矿区、磁县、涉县,条件较好。邢台沙河市沙河城镇西部有洛阳东、洛阳西、洛阳北村,位于沙河两岸,距107国道、京广铁路等比较近,条件也都比较好。还有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孙庄乡北部的洛阳村,在冶河东岸,有省道通过,是该县通往鹿泉市、平山县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较好。
司马光曾写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河南洛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兴衰的晴雨表!
洛阳城在西晋八王之乱、唐朝安史之乱、宋朝靖康之乱中遭到了严重破坏,洛阳人大量外逃,主要逃向了南方.他们虽然命运多舛,但是却把洛阳的文明传向了四面八方!
以河南洛阳为中心,全国各地就形成了许多洛阳镇、洛阳村、洛阳江、洛阳河,甚至日本也有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