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点经典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点经典》读后感
从上大学开始,平日里就爱看些书籍,那是也许时候身边同学的影响,多看的是一些奇幻古怪的杂文小说,对古人的一些经典文章,例如《论语》、《滕王阁序》虽上学时曾学过,但多半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都忘记了。而且在工作后,由于时间繁忙也无心再去细细体会这些经典著作了。但如今在单位领导的倡导下,能再去体会这些经典文学,使我在研读它们的过程中,得到了更多的感悟。
《读点经典》是一部文化大餐,而不是文化快餐,这其中的丰富营养需要读者们从他的文字中去一点一滴的理解。它包含了古今中外的文化精髓。当拿到这本书时我恍然大悟,对于经典的理解我知之甚少。总觉的在工作以后总以为自己明白很多道理,但《读点经典》这本书让我明白我懂得的一些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罢了。也许这么说有些夸张,但是当你拿到这套书时会让人觉得不去读完它也许会是你人生中的一个遗憾吧。
毛泽东的《七律·洪都》是其晚年诗词中富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作之一。它在风格上具有青壮年时期诗词那种豪气张扬、气势雄浑的一贯特点;它在内涵上,不仅开创了描绘他和老一辈革命家所设计所实行的现实与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模式“新天”蓝图的美好景象,而且表现了他在艰辛探索中急切进取的伟大政治家情怀。毛泽东的这首晚年诗,慷慨壮烈,读来令人激情满怀、品评味之无极而又发人深省。这首诗抒怀明志。借典咏史,抒
发诗人报效祖国、改造社会的豪情壮志,同时歌颂新中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伟大事业,寄托对祖国未来的殷殷期望。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是《滕王阁序》中的名言佳句,王勃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的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拘束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山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光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关于腾王阁,历代题咏很多,如唐代诗人钱起《腾王阁诗》云:“幽怀念烟水,长恨隔龙沙。今日腾王阁,分明见落霞。”宋代刘敏求的诗云:“阁中环佩知何处,游子再来春欲暮。”辛弃疾:《贺新郎;赋腾王阁》词云:“高阁临江渚。访层城,空余旧迹,黯然怀古。”唯有王勃的《腾王阁序》,成为了千古绝唱。 这篇序言,之所以生动感人,千古传诵,在于它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其中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于它有诗意之每里。本文题名“序”,也是一篇典型的骈文。它进程了汉、魏以来骈文的传统,吸收了赋体的成功的艺术经验形成了规模崇丽、气象清新的风格。王勃是初唐时期具有革新意识的诗人,他的为文,也同他的诗歌创作一样,散发出一种清新友人的气息,主要表现为诗意的捕捉和意境的创造。他是以诗人的眼光来观察
与腾王阁有关的事物的,而且是以诗人的心情去体验和书法真实感受的。 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有远大的抱负,有人生的使命感。所以,他既能写出“落霞与孤骛齐飞”这样歌咏山河风光的佳句,同时也能抒发“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情怀。然而,由于时代及其他方面的局限,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壮志难酬,免不了有“兴尽悲来”之叹,免不了要产生一种与生俱来的深沉的孤独感。正因为有这种出自内心的深沉感受,所以千百年以后,它仍然能拨响与他有某种类似体验的读者的心弦。 其次是形式之美。《文体明辩序说》中讲到:序,亦做叙,言其中善叙事理,次第有序,若丝之绪也。望比此文,发挥了“次第有序”的特点。全文层次清晰,守卫联贯,针线细密,次第井然,对偶工整。有些对偶从不同的侧面向心地集中于一个重点,因而有带有排比与连珠的修辞色彩。这说明,王勃写此序的手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效的增强了诗歌的韵味。 再次是绘画之美。如果从绘画的角度来透视这篇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本篇并不是一般性的山水游记,而是把建筑、山水、人物融会在一起的山水人物画,是一副以腾王阁为中心的全景画。作者非常注意画面的构图与布局的整体性,因为它是用文字写成的,所以很自然地把万里之外的自然景观恰当的纳入自己构思的画面中来了。 作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三江”、“五湖”、“蛮荆”、“长安”、“吴会”,均可“抚四海于一瞬”。作者的想象超越空间的局限,他通过想象的视角遥摄各种景物,统奴全局,服务于腾王阁的描写。
在构图与空间时间的关系上,作者注意到空间的深度与历史的广度,使这篇序文具有纵深的立体感。 最后是音乐之美。在见就对偶的同时,文章还特别追求文字声调的平仄相对。如“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一联中的两句,也如同诗歌中的句子一样得讲求平仄相对,使全文抑扬顿挫,回环反复,具有悦耳的音乐之美。
王勃的《滕王阁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颗明珠,虽然北宋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可与滕王阁序相媲美,但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仅二十六岁!韩愈曾说“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然而在万千观赏者心目中,它似乎不是一座高楼华阁,倒更像是一座无比巍峨的纪念碑,一座绝世奇才的纪念碑,一座文学史上的纪念碑。
《人生颂》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代表作之一。诗句中的“我们命定的目标和道路,不是享乐,也不是受苦;而是行动,在每个明天,都超越今天,跨出新步。”是年轻人的心对歌者说的话。朗费罗当时创作这首诗时才年仅31岁。作者对人生的不断追求,不断要求进步和超越是令我最难忘的。它向我们阐述了不要对未来充满向往,人生应该活在当下,每一次的进步才是人生的最大享受。这也让我想起了苏格拉底对人生的教诲。面对无法回头的人生,我们只能做三件事:郑重的选择,争取不要留下遗憾,如果有了遗憾,就理智的面对它,然后争取改变,假若不能改变,就勇敢的接受,不要后悔,继续朝前走。
还有很多不错的文章,但没有细细看完,从中挑选了几篇来发表我的一些心得体会,有些理解不当的地方敬请原谅,以上就是我对《读点经典》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