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设计大师的观点

合集下载

建筑五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瓦

建筑五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瓦

现代建筑五大师——对格罗皮乌斯、柯布、密斯、赖特、阿尔托的分析内容摘要:瓦尔特•格罗皮乌斯、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勒•柯布西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阿尔瓦·阿尔托作为现代建筑的五位大师坚决反对复古,创时代之新,他们的建筑有新功能、新技术,形式符合抽象的几何美学,他们承认建筑的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认为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并提出了要反对外加装饰的建筑表现形式。

他们确定了现代建筑的为现代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关键词:功能空间异同有机人情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科学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但在许多国家中复古主义建筑仍然相当流行,并且出现了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构成主义等流派,它们没有也不可能提出和解决当代建筑发展所涉及的许多根本性的问题。

由于战后初期欧洲各国的经济困难状况,促进了讲求实效的倾向,抑制了片面追求形式的复古主义作法;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新的建筑类型,要求建筑师突破陈规。

建筑材料、结构和设备方面的进展,促使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出学院派的象牙之塔;再加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祸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世人心理上引起强烈震动。

人心思变,大战后社会思想意识各个领域内都出现许多新学说和新流派,建筑界也是思潮澎湃。

新观念、新方案、新学派层出不穷。

这一切都未现代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现代主义自30年代起迅速向世界其他各地区传播,终于成为20世纪中叶现代建筑中的主导潮流。

现代建筑派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密斯·凡·德·罗和法国的勒·柯布西耶为代表的欧洲先锋派,他们是现代运动的主力。

另一是以美国赖特为代表的有机建筑派。

此外有一些派别人数并不多单十分重要,他们在建筑观点上特别是在建筑与社会和时代的关系上,赞成欧洲的现代建筑派,也参加了他们发起的CIAM组织,但在设计手法上则倾向于有机性。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与多米诺体系柯布西耶简介现代主义建筑是在大约二十世纪期间,欧洲建筑的一种主流思潮。

通过对柯布西耶简介,来了解一下现代主义建筑的主要发展和风格。

1887年10月6日,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拉绍德封的小镇里。

他的家庭世代以制作钟表为主,其父母是当地一所学校的钢琴教师。

青年时期的柯布西耶基本从事美术工作,他毕业于该镇上的一所美术学校。

1907年,柯布西耶对意大利进行了一次毕生难忘的旅行。

在参观了意大利埃玛修道院和比撒广场之后,对其印象尤其深刻。

因此在回到故乡之后,柯布西耶的职业开始朝着建筑学方面转变。

1910年,柯布西耶结识了当时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

彼得·贝伦斯对柯布西耶提供了许多工业经验和建筑设计知识,使得柯布西耶在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开始有了突飞猛进。

在此期间,柯布西耶塑造了其独具一格的古典风格设计,其灵感主要来自于雅典卫城。

1919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柯布西耶来到了布达佩斯和巴黎,和另一位建筑大师维克多·拉卢学习钢筋混凝土。

但由于他患有癫痫病,因此被维克多·拉卢驱逐驱逐。

此后柯布西耶又来到德国,在孟德尔松事务所工作,在那里他有认识了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和密斯·凡·德·罗。

他们三个人将各自的建筑学思潮融为一体,互相影响,创建了功能主义建筑的思潮。

1927年,柯布西耶来到巴黎定居,一直从事绘画和室内设计工作,期间又和一些人合伙办起了《华丽精神》杂志。

1965年8月27日,柯布西耶在游泳中忽然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78岁。

柯布西耶设计理念柯布西耶设计理念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前一个阶段是其于50年代以前,主要以功能性、合理性为主。

后一个阶段,主要是后现代以及表现主义为主。

早在1937年,柯布西耶定居巴黎时出版的一部着作,名为《走向新建筑》。

这部作品虽然出版于四十年代,其中有许多文章是柯布西耶早就完成的,因此可以代表其第一阶段的设计理念的象征。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

包豪斯及设计理念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1945年同他人合作创办协和建筑师事务所,发展成为美国最大的以建筑师为主的设计事务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的建筑理论和实践为各国建筑界所推崇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

(A):什么是“包豪斯”?“包豪斯”这个译名,它是德语中的专有名词Bauhaus的音译,在德语中本来并没有这个词,是包豪斯的创始人瓦尔特·格罗皮乌斯(1883―1969)自创: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把限定词变成了基本词,故而Bauhaus从讲它的意思无非就是“造房子”,而作为一个专有名词它是指格罗皮乌斯1919年在魏玛创立的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该派在1919—1933年产生的创作(建筑、工艺设计)对世界的建筑艺术和工艺设计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继1996年魏玛和德绍的包豪斯建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后,2004年教科文组织又将以色列特拉维夫市中心的约有4千多座包豪斯建筑的成片建筑列入名录。

一个现代建筑设计流派的建筑两次被列入名录,这种现象是极为罕见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年5月18日-1969年7月5日)出生于德国柏林,父亲也是一位建筑师。

1903至1907年间,他就读于慕尼黑工学院和柏林夏洛滕堡工学院,1907-1910年在柏林彼得•贝伦斯的建筑事务所工作。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

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少即是多”2012-11-26 | 所属分类[ 大师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义‖——密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年3月27日-1969年8月17日)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密斯·凡德罗建立了一种当代的建筑学标准。

作为钢框架结构的开创者和玻璃幕墙的缔造者,密斯提出的‖少即是多‖的理念,不仅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也大大影响了全世界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正如其大多数的玻璃与钢结构作品一样,透过表象,我们可以很轻易的看到这位现代建筑大师留给二十世纪的伟大财富。

密斯坚持―少即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密斯凡德罗建筑风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密斯完全的放弃了传统建筑风格手法,改采用了柯布西耶与沃尔特·格罗佩斯大力推动的新建筑观念(称为先锋派)。

因此在传统建筑上常见到严谨的装饰花纹,局部的修饰都被拿除了,改为以功能为主,带有强烈理性风格的现代建筑手法。

当时社会除了倡导节约的风气外,理论家也大为批评过去古典复兴样式建筑是欧洲贵族们浪费华巧的实证。

1919年密斯大胆的推出了一个全玻璃幕墙大楼的建筑案,让他赢得了世界的注目,随后他设计出了许多精简风格的建筑,并在1929年设计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时,达到事业高峰。

此馆的设计后来在原址被重建,1930年密斯在捷克波尔诺(Brno)的作品图根哈特别墅(Villa Tugendhat)也被视为此高峰期的经典建筑。

密斯·范·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

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格罗佩斯对现代设计理念

格罗佩斯对现代设计理念

格罗佩斯对现代设计理念
现代设计理念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对美学的追求,更是对功能、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考量。

在这个领域中,格罗佩斯以其独特的观点和理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格罗佩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设计大师,他的作品涵盖了建筑、家具、工业设计等多个领域。

他的设计理念主张将自然与人类活动融为一体,追求简约、实用和人性化。

在他看来,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更要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需求,为他们创造舒适、便利的环境。

格罗佩斯的设计理念在现代设计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他强调功能性和实用性,主张将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简单的艺术品,更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

他的建筑作品以简洁的线条和自然的材料为主,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为人们创造了舒适的生活空间。

他的家具设计也同样注重实用性和舒适性,将人们的需求放在首位,从而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格罗佩斯的设计理念对现代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设计的要求不仅仅是美观,更是实用和舒适。

他的理念引导着设计师们不断追求创新,将设计与生活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他的作品也成为了现代设计的经典,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总之,格罗佩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理念不仅仅是对美学的追求,更是对功能、实用性和用户体验的考量。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存在的。

他的设计理念将设计与生活紧密结合,为人们创造了舒适、便利的环境。

他的作品成为了现代设计的经典,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作者:林洪潘来源:《艺海》2010年第11期一、包豪斯(bauhaus)的产生及其背景包豪斯出现在一战后期, 20世纪初在德国创办的建筑及产品设计学校,或许受一战的反思,很多艺术思想都产生在这时期,时间段上经历14年(1919-1933),但是它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仅是其存在的那几年而已, bauhaus是德语的反写,它最初的命名是建筑学院,因为其创始人格罗皮乌斯认为任何设计都是建筑设计之上,建筑是各门艺术的综合,他反对“纯艺术”类型的美院式教育,把艺术孤立起来,就是为艺术而艺术,认为社会是一切相互关系之整体。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丛书》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社会是一切相互关系之整体这一重要共识,包豪斯视此为最重要的创造原则。

”二、包豪斯的发展过程中“三种主义”包豪斯的发展不是直线运动,而是经历了一定的曲折过程,经历魏玛、德绍、柏林三时期,而且换了三任校长,分别是格罗皮乌斯、汉斯·迈耶以及密斯·凡德罗,三位都是设计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鲜明的风格,作者总结如下:包豪斯的“理想主义”、“共产主义”、“ 国际主义”。

因此,包豪斯既是知识分子理想主义的浪漫精神,实用主义精神和形式主义精神,并且形成严谨治学风格,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1、包豪斯的“表现主义转向单一、理性国际主义”“国际主义”风格源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首先在建筑设计得到确立,五六十年代,美国建筑上的国际主义风格已经确立,欧洲现代主义的一批大师如格罗皮乌斯已经成为美国建筑史上的魁首。

包豪斯的创办人格罗皮乌斯任职时间最长(1919-1927年)。

对他而言包豪斯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想把包豪斯建立成一个乌托邦式的学校,提出设计在社会中的巨大作用,因为他本人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强烈的反对机器化生产,希望把学校建立成为一个非机械化、比较人格的社会。

但是因为当时的魏玛政府的反对而最终转向理性主义色彩浓厚的设计思路。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

勒·柯布西耶设计理念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城市规划五要点:a、功能分区明确b、市中心建高层,降低密度,空出绿地c、底层透空(解放地面,视线通透)d、棋盘式道路,人车分流e、建立小城镇式的居住单位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的现代建筑观:1、新建筑是新时代的建筑。

2、工业化的建造方法。

3、设计方法:由内而外,平面是设计的发动机,功能合适。

运用基本形式和有比例的几何体,超脱个人情感,反对装饰。

4、新建筑的五个特点:底层架空、屋顶花园、自由平面、带形长窗和自由立面。

5、城市集中主义者,大城市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城市的四大功能: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

勒·柯布西耶(LeCorbusier)思想介绍:倡导新建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

1920年起,他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新建筑》(1923)一书。

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

他说"建筑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甚至说"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建筑师要向工程师的理性学习。

但他同时又把建筑看作"纯粹的精神创造",一再强调建筑师是造型艺术家。

勒.柯布西耶的革新思想和独特见解对当时的学院派建筑思想是有力的冲击。

"新建筑的五个特色"1926年,柯布西耶从现代建筑采用框架结构这一条件出发,提出了"新建筑的五个特色":①房屋底层采用独立支柱;②屋顶花园;③自由的平面;④横向长窗;⑤自由的立面。

他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代表作品如库克住宅(1926)、萨伏伊别墅、巴黎大学瑞士学生宿舍以及他参与设计的巴西教育卫生部大厦(1936~1945)等,都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

现代设计二密斯凡德罗、格罗佩斯作品赏析米斯?凡德罗:密斯?凡?德?罗,德国人,是二十世纪中期世界上最著名的四位现代建筑大师之一,与赖特,勒?柯布西耶,格罗皮乌斯齐名。

密斯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提倡纯净、简洁的建筑表现。

密斯?凡德?罗坚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设计哲学,在处理手法上主张流动空间的新概念。

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密斯的作品具有整洁和骨架外露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简练而制作精细的细部。

新材料钢铁和玻璃的普及,以及密斯少即是多的设计思想,使他的建筑都有简洁纯净的效果。

1929年(密斯设计了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德国馆,他突出的运用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乎全部特征,简单、功能主义、理性主义和减少主义的形式,并设计了著名的现代主义经典椅子——巴塞罗那椅,使他一举成名,称为世界公认的设计大师。

巴塞罗那国际博览会的德国馆是密斯设计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和里程碑。

这一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最初成果之一。

是现代建筑运动早期的代表作品。

它突破了传统砖石承重结构必然造成的封闭的、孤立的室内空间形式,采取一种、连绵不断的空间划分方式流动空间概念的代表作。

博览会结束后该馆也开放的随之拆除,其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

密斯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

密斯?范?德?罗在这里实现了他的技术与文化融合的理想。

在密斯看来,建筑最佳的处理方法就是尽量以平淡如水的叙事口吻直接切入到建筑的本质:空间、构造、模数和形态。

密斯少即是多的名言,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最好的解释。

德国柏林新国家美术馆的设计标志着密斯人生最后乃至最高的到达,是密斯的封笔之作。

其平面式一格几乎不需要切割的巨大正方。

与巴塞罗那的德国馆相比,设计在单纯中寻找到归宿。

7位建筑大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7位建筑大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

以建筑为名----7位建筑师的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1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是德国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和奠基人之一,公立包豪斯(Bauhaus)学校的创办人。

1883年5月18日生于柏林,1969年7月5日卒于美国波士顿。

个人观点及理论格罗皮乌斯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他的建筑设计讲究充分的采光和通风,主张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合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

格罗皮乌斯利用机械化大量生产建筑构件和预制装配的建筑方法。

他还提出一整套关于房屋设计标准化和预制装配的理论和办法。

格罗皮乌斯发起组织现代建筑协会,传播现代主义建筑理论,对现代建筑理论的发展起到一定作用。

其代表作是1965年完成的《新建筑学与包豪斯》。

2 #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1886年,密斯生于德国亚琛,原名MariaLudwigMichael,建立自己的实验室之后便更名为密斯·凡·德·罗(MiesvanderRohe),vanderRohe是他母亲的姓。

密斯在1908-1911年间与著名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一起工作,后来,他又采纳了包豪斯建筑学派的风格,并继承了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Gropius)遗留的风格。

1938-1958年任芝加哥阿莫尔学院(后改名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主任。

个人观点和设计理念1,魔鬼在细节20世纪世界最伟大的建筑大师之一的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在被要求用一句话来描述他成功的原因时,他只说了五个字:“魔鬼在细节(Devils are in the details)”;由此可见他的严谨与他的理念。

著名设计师

著名设计师

一.“工艺美术运动”时期各行各业重要的设计师设计师设计思想/设计风格代表作约翰·拉丝金1.艺术与技术相结合,艺术家应参与产品设计。

2.设计要符合使用目的,注重社会功能,主张艺术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而不是为少数人享用。

3.倡导艺术家、设计师向大自然中吸取素材,提倡哥德式艺术和手工艺。

4.反对工业化生产及在设计中使用新技术、新材料。

威廉·莫里斯1.提倡手工艺,反对大机器生产。

2.推崇哥德式艺术,人为哥德式艺术是纯真的,毫无造作。

3.提倡艺术设计回归自然4.主张艺术家和手工艺人结合,“纯艺术”和手工艺之间的平等。

5.主张艺术设计面向大众和广大劳动人民,具有较强的民主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倾向。

红屋沃赛简单朴实较少有中世纪风格重复出现,更实在更易生产。

果园住宅阿什比造型典雅,不过分装饰斯各特习惯从建筑整体考虑,设计上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同时喜欢自然主义装饰。

德莱塞马克穆多流畅的黑白线条装饰插图,丰富的平面设计弗兰克·赖特受东方风格影响,但更加重视纵横直线造成的装饰效果,而不拘泥于东方设计细节的发展。

斯提格利具有东方风格,不仅在木结构方式,而且装饰细节和金属构件也都具有这一特点。

格林兄弟二.“新艺术”运动时期各国各行业重要设计师及其设计思想代表作:设计师设计思想/设计风格代表作德方列盖拉德凝重、结实家具:采用植物的弯曲纹样作为形式重点,结构厚重,木料选用比较结实的材质,采用色泽深浅不同的木头组成装饰向前效果、生动。

室内:使用大幅壁画。

萨缪尔·宾 1.反对机械化风格和维多利亚等传统风格。

2.主张师法自然,从大自然中选取动、植物作为装饰纹样,取消直线代之以流畅、纤细而又不是有机形态的曲线,3.深受日本手工艺品风格影响。

格拉斐吉马德强调自然主义,提倡回归自然,曲线是最主要特点。

建筑结构基本上采用青铜和其他金属铸造,图案多为线条流畅的花草贝类。

巴黎地下铁道入口卡拉宾凡德·威尔德1.功能与技术的结合。

勒柯布西耶生平及其设计理念.

勒柯布西耶生平及其设计理念.


其实勒·柯布西耶最初闻名于世界的首先不是他的建筑设计,而是在1920年10月到
24年末之间,他负责编辑了28期《新精神》杂志,在这本杂志上首次刊登了达达主义
诗人的作品。

实验杂志《新精神》的内容涉及美术、建筑、文学、电影、舞蹈、戏剧、音乐以及
体育等多方面,整体上宣传科学的美学,版面设计和大胆的构成都显示出他对新生媒
不仅仅是建筑,而是一个新的艺术时代
中后期思想(1939——1965)
二战期间,柯布西耶对建筑设计,以及人类社会有了更深 刻的认识,他逐渐认识到了人性、自由权利和艺术象征性 对人类精神和政治生活的重要作用。他的艺术风格随之发 生了巨大的改变。
在柯布西耶的最后二十年里,他开始全身心地致力于对三 个领域的探索:
柯布西耶建筑思想的发展成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前期思想(1917—193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住房是居住的机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大规模重建工作中,现代主义建筑 在欧洲兴起,勒•柯布西耶是主要倡导者。1920年起,他 发表了一系列鼓吹建筑创新的文章,后来汇集出版《走向 新建筑》(1923)一书。他认为轮船、汽车和飞机是表现新 时代精神的产品,但是建筑和建筑师落后了。他说“建筑 艺术被习惯势力所束缚”,必须创造新时代的新建筑,建 筑要走工业化的道路
尽管勒·柯布西耶从未接受过任何正规的教育,但柯布西耶受到过很多专 家的影响。最初影响他的是著名的建筑大师 奥古斯特·贝瑞(Auguste Perret),并教会他如何使用钢筋混泥土。
1910年,他又受到与他一起工作的建筑大师彼得·贝伦斯(Peter Behrens) 的影响。然而,对他最大的影响来自他经常的旅行,同时他还从所从事的立 体油画和着色等工作中得到相当多的启示。尽管他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于雅典 的卫城(Acropolis),但他还是每天都去帕台农神庙(Parthenon) ,并从 不同的角度进行勾勒。他的大脑里完全充斥着古典的魅力。

设计大师们设计理念是什么

设计大师们设计理念是什么

设计大师们设计理念是什么
设计大师们的设计理念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1. 功能性:设计大师们注重将设计与实用性相结合,他们认为设计不仅仅是满足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为用户提供实用、方便的功能。

他们在设计中追求极致的功能性,力求给用户带来最好的使用体验。

2. 简洁性:设计大师们追求简洁而不简单的设计风格,他们认为简洁的设计更易于理解和操作,也更加美观。

他们通过精简和优化设计元素,剔除不必要的繁杂和功能,让设计更加纯粹和简练。

3. 创新性:设计大师们致力于推动设计的创新和进步。

他们不满足于既有的设计模式和传统观念,而是不断尝试新的技术、材料和形式,以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设计作品。

他们鼓励自由思考和勇于挑战传统的设计思维,推动设计界的发展。

4. 情感性:设计大师们认为设计不仅仅是理性和功能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将情感融入到设计中。

他们注重设计的情感表达和共鸣,通过设计作品传递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与用户建立情感的连接。

他们相信设计应该是与人类情感相互融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5. 可持续性:设计大师们关注着地球的可持续发展,他们致力于设计可持续的产品和环境。

他们通过使用环保材料、设计节能的产品和建筑,以及提倡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推动可持续设
计的发展。

他们认为设计不能只满足眼前的需求,更要考虑到对环境和未来的影响。

综合来看,设计大师们的设计理念是将功能性、简洁性、创新性、情感性和可持续性相结合,通过创造出具有实用性、美观性和情感共鸣的设计作品,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并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积极影响。

他们的设计理念旨在推动设计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和改善。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福田繁雄(1932-2009)1932年生于日本,1951 毕业于岩手县立福冈高等学校,1956年毕业于东京国家艺术大学,1967 ibm画廊个展(纽约),1997 日本通产省设计功劳奖--紫绶勋章,1998 东京艺术大学美术馆评委,现任日本平面设计协会主席、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会员、东京艺术大学兼职教授、日本图形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广告研究设计中心名誉主任,2009年1月11日晚上10:30时于东京因脑溢血过世。

福田繁雄被誉为“五位一体的视觉创意大师”,即:多才多艺的全能设计人、变幻莫测的视觉魔术师、推陈出新的方法实践家、热情机智的人道关怀者、幽默灵巧的老顽童。

福田繁雄履历: 国际著名设计大师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日本大师创造协会主席国际图形设计协会会员设计艺术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福田繁雄教授是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之一(福田繁雄教授与岗特兰堡(德)、切瓦斯特(美)并称“世界三大平面设计师“),他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享誉世界,对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设计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现行的每一平面设计教材中几乎都能发现他的作品。

福田繁雄的设计作品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地广为展出,荣获多种褒奖,其中包括华沙国际招贴画双年展金奖、第九届日本艺术节奖、21届奥运会国际纪念币设计竞赛一等奖、美国国际招贴画展览奖等。

多次获国际性大奖,包括:1972年华沙国际海报展金奖;1976年教育部新人艺术促进奖1985年莫斯科国际海报展金奖;199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报展大奖;1995 年赫尔辛基国际海报展大奖等。

世界知名平面设计师简介及作品评析他创作的大量招贴画使他饮誉全世界,成了国际上最引人注目、最具有个性特征的平面设计家。

福田的每一种新观念都是他不断探索,尝试不同可能性的方法的结晶。

他总是弃旧图新,并系统地将各种创意、革新加以融会贯通。

每一批作品都反映出他主观想象力的飞跃以及他控制和营造作品的匠心。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

包豪斯三位大师主要观念及其影响



包 豪 斯 (a h u 的 产 生及 其 背 景 b u a s)
复莳
包 豪 斯 出 现 在 一 战 后 期 . 0世 纪 初 在 德 国 创 办 的 建 2
筑 及 产 品 设 计 学校 , 许 受 一 战 的 反 思 , 多 艺 术 思 想 都 或 很
产 生 在 这 时 期 , 间 段 上 经 历 1 年 (9 —1 3 ) 是 它 时 4 11 9 3, 9 但
艺 术 的 统 一 ” 在 汉 斯 7 耶 之 后 一 年 提 出来 的 。 当其 成 是 迈
为包 豪 斯 第 二 任 校 长 时 更 加 坚 定 地 坚 持 与社 会 发 展 密 切
联 系的点。
义 ” “国 际 主 义 ” 、 。因 此 , 豪 斯 既 是 知 识 分 子 理 想主 义 的 包 浪 漫精 神 , 用 主 义精 神 和 形 式 主 义精 神 , 且 形 成 严 谨 实 并
进 艺 术 的 发 展 和 手 工 艺 的技 术 进 步 ,同 样 感 性 的 艺 术 形 式 有 时 也 能 启 迪 科 学 家 们 发 现 更 多 的 规 律 ,正 如 达 芬 奇
对 后 世 的 影 响 不仅 仅 是 其 存 在 的 那 几 年 而 已I a h u u as b
造型和 装艺 品, 罗皮乌 斯习嘲 格
重 要 的 影 Ⅱ 是 现 代 建 筑 体 系建 立 人 向, 献 是 巨 大 的 , 调 团 队 工 作 方 法 , 对 个 人 强 反 格 罗 皮 乌 斯 认 为 所 有 的 设 计 : 一 个城 市 的 规 划 、 从 一
治学风格 ,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的。 它
人 们 可 以 在 包 豪 斯 这 所 学 校 里 找 到 解 释 人 的 生 理 与 心理 功 能 的基 础 研 究 , 造 型 艺 术 阐 释 对 社 会 的 理 解 , 以 我 对 汉斯 ・ 耶 提 出的 “ 工 艺 人 、 学家 与艺 术家是 应该 迈 手 科 联 系起 来 的 ” 种 观 点 是认 可 的 , 界是 普 遍联 系 的 , 工 这 世 手

世界现代设计史(柯布西耶)分析

世界现代设计史(柯布西耶)分析

主要建筑思想:
他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
萨我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 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朗香小教堂以其富 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 典的语汇。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 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 萨伏伊别墅就是一个“空间——时间”营造的典 范。别墅采用开放式的室内空间设计,动态的、 非传统的空间组织形式,尤其使用螺旋形的楼梯 和坡道来组织空间。 并没有用豪华的材料,没有附加的装饰,纯粹由建 筑的基本构成元素及其材料来组织和塑造丰富的动态 空间,这绝不仅仅是顺应了当时窘迫的经济状况,而 更主要是当时重视功能、强调空间、反对附加装饰的 现代建筑设计思想的反映。
3.现代主义设计的风格特点 (1)功能主义特征 (2)形式上提倡非装饰的简单几何造型 (3)设计上重视空间的考虑,强调整体设计考虑, (4)注重设计的实用、经济性目的
强调以模型为中心的设计规划。
二、现代主义设计大师及其设计作品
1.勒·科布西耶——马赛公寓、朗香教堂 2.沃尔特·格罗佩斯——包豪斯校舍、法古斯鞋楦工厂 3.密斯·凡德罗——西格莱姆大厦 、巴塞罗那椅子 4.佛兰克·赖特——流水别墅
勒·科布西耶
生平简介
生于1887年10月6日,卒于1965年8月27 日
1907年先后到布达佩斯和巴黎学习建筑, 后来又到德国贝伦斯事务所工作
1914年他提出了框架式结构体系 ,这是一 种基于带有承重框架结构的立方体建筑的 设想。

潮流之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潮流之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

潮流之外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位备受推崇的设计师,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独特的墨西哥风格,更在建筑界引领了诸多创新。

本文将探讨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理念、独特风格以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希望能让读者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

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位注重功能性和空间感的建筑师。

他坚信建筑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更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他的设计理念始终以实用性和舒适性为核心。

同时,他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和结构设计,将墨西哥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手法完美融合,为人们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在风格方面,路易斯巴拉干展现了独特的墨西哥风情。

他的作品往往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例如在设计中大量运用墨西哥传统图案、色彩和材料。

他还通过研究墨西哥当地的气候、文化和历史,将地域特色融入每一座建筑中。

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除了在设计理念和风格上的创新,路易斯巴拉干还对当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激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与重视,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根源。

同时,他也引领了建筑界对地域性设计的重视,使得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本土文化,并将它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为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墨西哥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是一位不仅在建筑设计领域,更在文化传承方面有着杰出贡献的人物。

他的设计理念、独特风格以及对当代文化的影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作品的魅力。

在了解路易斯巴拉干的过程中,我们不禁为他在潮流之外的独立思考和不懈探索感到敬佩。

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墨西哥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自身文化、挖掘本土特色的新视角。

通过深入了解路易斯巴拉干的设计理念和独特风格,我们不难发现他如何在建筑中赋予了墨西哥文化新的生命。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墨西哥传统建筑的再诠释,更是一种对当代文化的独立思考与探索。

正是这种潮流之外的独特视角,使得路易斯巴拉干成为了世界建筑舞台上备受尊重的设计大师。

密斯·凡德罗

密斯·凡德罗

设计风格
我们反对一切审美方面的虚夸,教条和形式主——密斯凡德罗 密斯· 范· 德· 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 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露明的外观, 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 密斯在很大程度上相当重视细节,用他的话说“细节就是上帝”,这归功于他父 亲对其技术的教导。同时,他用极为大胆、简单和完美的手法进行设计,将建筑学 的完整与结构的朴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密斯并不是特别关注装饰原料的选择,但 是他特别注意室内架构的稳固性。像弗兰克· 劳埃德· 赖特、勒· 柯布西耶一样,密斯 也特别重视将自然环境、人性化与建筑融合在一个共同的单元里面。由他所设计的 郊外别墅、展厅、工厂、博物馆以及纪念碑等建筑均体现了这一点。与此同时,密 斯也重新定义了墙壁、窗口、圆柱、桥墩、壁柱、拱腹以及棚架等方面的设计理念。 密斯建立了一种当代大众化的建筑学标准,他的建筑理念已经扬名全世界。作为 钢铁和玻璃建筑结构之父,密斯提出的“少就是多”的理念,这集中反映了他的建 筑观点和艺术特色,也影响了全世界。密斯在很多领域中都起了相当的作用,他在 自传中说道:“我不想很精彩,只想更好!”
巴塞罗那椅
巴塞罗那椅平面和各立面图
布尔诺椅
密斯对于工艺也十分重 视,他常常对每一件东 西都要计算到最后一毫 米。例如带状金属片的 宽与厚以及在交接点处 的曲率半径、皮带的宽 和间隔、皮垫子的长方 形比例等,这也体现了 他“上帝存在于细部”的思 想。
魏森霍夫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然而,密斯在建筑上的成就与贡献并不能改变现代建筑日渐衰败的趋势。 这是因为密斯受到本世纪中期社会经历的局限,过多的强调了理性的秩序,导致大 量的现代建筑趋于单调的语法形式。 他轻视环境,用普遍性取代了特殊性,而他晚年由于一味追求永恒抽象的形式,使 现代建筑失去了象征的符号,缺乏传统的联想来表达建筑的精神意义—所有这些极 端的建筑观点终于导致了日后建筑界的非议和争论。 这些经历使他一步步的投身于二十世纪翻天覆地的重大变革中,并最终引领出一片

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四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1.格罗皮乌斯(1887~1969)现代建筑师和建筑教育家,现代主义建筑学派的倡导人之一,包豪斯的创办人。

■主要建筑理论①建筑要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建筑没有终极,只有不断的变革”。

②为了创造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新建筑,格罗皮乌斯坚决的同建筑界的复古主义思潮进行论战。

“真正的传统是不断前进的产物,它的本质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传统应该推动人们不断前进。

”,“美的观念随着思想和技术的进步而改变。

”③在建筑设计原则和方法上格罗皮乌斯在20年代和30年代比较明显地把功能因素和经济因素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

(法古斯工厂和科隆展览会);到了美国以后,随着时代和环境的改变,他的思想也发生了变化,认为艺术最重要的是对形式、空间和色彩的感觉和体验。

一个人的建筑观点总是反映着时代和环境的烙印。

他从没有轻视建筑的艺术性。

之所以20年代末前比较强调功能、技术、和经济,主要是的德国工业的发展和德国战后的经济条件。

■建筑教育家1915年开始在魏玛实用美术学校任教。

1919年任校长,将实用美术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建筑和工业日用品设计人才的学校,即公立包豪斯学校。

教学特点:一、在设计中强调自由创造,反对模仿因袭墨守成规。

二、将手工艺和机器生产结合起来。

三、强调各艺术间的交流,让学生既有动手能力又有理论素养。

四、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生产挂上钩。

让包豪斯成为一种风格——注重满足实用要求,发挥新材料和新结构的技术性和美学性能,造型整齐简洁,构图多样灵活。

■《全面的建筑观》1)反对复古主义,强调建筑走工业化道路,主张用工业化方法供应住房机构。

积极提倡建筑设计与工艺的统一,艺术与技术的结合,讲究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

这些观点首先体现在法古斯工厂和1914年科隆展览会展出的办公楼中。

两幢建筑均为框架结构,外墙与支柱脱开,作成大片连续轻质幕墙。

2)强调三大美术一体。

将美术、雕塑、绘画有机融合。

3)他对建筑功能的重视还表现为按空间的用途、性质、相互关系来理组织和布局,按人的生理要求、人体尺度来确定空间的最小极限等强调造型与功能的协调性,包括井然有序的平面和良好的比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锷对话原研哉:re-design为生活重新定义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朱锷对话原研哉:re-design为生活重新定义日常生活的陌生化朱锷:我曾听你说过在20世纪90年代的整整十年中,你满脑子里都装着“RE-DESIGN”这一概念。

围绕这个概念,你进行了几次尝试,召开“新通心粉设计展览”大会和制作与“米文化”这一概念相适应的米袋设计就是其中较为成功的尝试项目。

原研哉:“RE- DESIGN”这个词的意义,简单地说就是“重新设计”,就是重新面对自己身边的日常生活事物,从这些为我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中寻求现代设计的真谛,给日常生活用品赋予新的生命是我真正感兴趣的课题。

对我来说,从“无”开始固然是一种创造,而把熟知的日常生活变得陌生则更加是一种创造,而且更具挑战性。

“RE-DESIGN”这个词,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的意义。

也就是说,在“日用品”这个题目的设定中,不去追求那些奇异的事物,而是从人们所“共有”的物品中来提取价值,用最自然、最合适的方法来重新审视“设计”这一概念。

设计和纯艺术朱锷:日常生活中,房子、椅子、澡盆,甚至牙刷等等,这些东西是组成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基本物品,它们各由一定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基本要素构成,这些要素间的组关系就是所谓“现代设计”的基本出发点。

原研哉:通过对这些日常基本生活用品的合理创造,人其实在探求自身精神状态的调和,设计就是人通过对物质的创造来解释生活和生存的意义及愿望的过程。

朱锷:而另一方面,纯艺术常被人称为是为了发现人类新精神而进行的创作。

原研哉:设计和纯艺术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也是我经常会想到的问题,把设计和纯艺术硬性结合或者分开,都没有意义,在这里我不想给它们下定义,我只想把设计这一概念通过“RE-DESIGN”这种方法来整理,来把握,并体会设计和纯艺术之间的差异。

朱锷:纯艺术是个体意识,是非常个性化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讲,只有艺术家本人才可能准确地把握。

纯艺术表现,可以有很多解释的方法。

原研哉: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当我们把纯艺术表现作为一种文化资源来看待、欣赏、评论、展览或者编辑成书,那就已经不是艺术家的工作,而是第三者在和纯艺术打交道了。

朱锷:而与之相对,设计的动机基本上不是想表现自我意识,设计的本质是发现人们所共有的问题,然后将其解决的过程。

因为设计探求的是共性和普遍性,所以无论是谁,都可以很好地理解设计,能够站在和设计师同样的角度来思考和理解问题,并且诞生出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和精神,从而产生共鸣,这就是设计的特有魅力。

“RE-DESIGN”展朱锷:现在,我们来具体说说“RE-DESIGN”展。

原研哉:作为造纸商社“竹尾纸业”百年纪念展览会的一部分,2000年4月在东京同时进行了两个展览,一个是“纸与设计”展览,关注优质纸张和印刷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历史。

另一个展览就是以展望设计未来为主题的“RE-DESIGN—日常生活中的21世纪”展。

“RE-DESIGN”展具体来说,就是邀请建筑、平面设计、广告、照明、时装、摄影、纯艺术等领域的三十二位有着明确主张和独特眼光的日本设计师,向他们征集关于日常生活中日用品的再设计方案。

我们给每个设计师都分配了“RE-DESIGN”课题内容,所有的提案都被做成了模型,与原来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对比。

对每个设计师的具体设计要求都是我亲自设定的。

“RE-DESIGN”是对现有物品进行再设计,而不是改良现有的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

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是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反复磨炼形成的,所以无论多么优秀的设计师,要在短时间内有所超越都很困难。

所有提交的设计方案都有明确的个性表现,和既有日常生活用品的设计在概念上有很明显的差异。

可以说 “RE-DESIGN”展是一次在这些差异之中发现“设计”本质的展览会。

世界巡回“RE-DESIGN”展览朱锷: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被设计所包围,地板、电视、CD机、书籍、啤酒瓶、照明用具、浴衣、杯垫等等,所有这些都是经过设计的。

能够把这些日常熟知的东西陌生化,再捕捉到新鲜感进行再设计,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原研哉:我曾经想象,21世纪会产生出很多原来没有的东西,很多东西都会被革新。

这样的想法也许放在20世纪更为合适。

在新时代日常所熟知的一切将会变得陌生。

朱锷:就像不知何时手机成为人们相互联系的主角一样,在我们所熟知的日常之中,未来在慢慢地展露出它的模样,等我们回过神来,我们已经身处未来之中。

原研哉:新事物像海浪一样从海的远处向岸边涌来的印象已经是属于过去了。

朱锷:技术的革新给生活带来根本性的影响。

原研哉:新的技术虽然会给生活带来新的可能,但这完全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

朱锷:在由技术带来的新环境中,人类的智慧就在于意识到并且实现自己的想法。

原研哉: “RE-DESIGN”展在日本的四大城市展出之后,被推荐给了世界各地的美术馆。

在一个城市展出的时候又往往会受到其他地方的邀请,所以今后数年都会在世界做巡回展出。

巡回展出从格拉斯哥开始,经过哥本哈根到香港、多伦多、汉城、米兰、柏林、墨尔本、上海、北京,最后一站在纽约。

在已经展出的地方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反响,各国的媒体都对展览做了很多热心的报道。

结果,展览的主旨更加地明了,进而造成了更大的冲击。

展览在格拉斯哥创下了两万人参加的记录,有八所中小学专门组织了研讨会,做了课题研究。

在多伦多的展览展期延长了两个月。

朱锷:在今天,我们需要寻求公平的经济、资源、环境,以及对相互思想的尊重,包括在各个方面我们要面对的感觉方式。

原研哉:在“RE-DESIGN”的巡回展中,我清楚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关于车票朱锷:据我所知,到现在为止,你设计的作品中最小的要算是日本国营铁路[JR]的车票了,就是人们向自动售票机投入硬币,一按按钮就会自动跳出的那种。

有没有人对此感到惊奇:那上面不就是印了诸如“至有乐街140日元区间”的一些枯燥的小文字吗?原研哉:事实上,我设计的是车票上的纹底,就是文字下面的花纹。

朱锷:那设计从何而来呢?原研哉:那是1987年的4月,我所在的日本设计中心受当时已决定民营化的原日本国营铁道的委托,为他们制作统一标识,以及确定电车中标识的展示位置、各公司的企业形象、色彩等等。

朱锷:也就是说,东京所有车站里的标识,以及所有的纪念章、名片上的“国铁”字样都要替换为“JR”。

原研哉:是啊!就是这件事让我们设计中心像是遭受了台风袭击一样,没日没夜地忙碌了好一阵子。

朱锷:那你为什么选择了做车票的底纹设计呢?原研哉:其实这不是我选择的结果,而是当时在我出了趟长差回到公司时,设计的进程已经到了几个最终方案的审查阶段,剩到我手里的,就只有设计车票的底纹了。

好笑的是,那天早上我去公司上班时误了班车迟到了,而到了公司以后交给我的设计课题恰恰又是车票,这对我来说真是一个讽刺。

朱锷:说心里话,设计师经常会被那些从内心里喜爱设计,并能接受他的人们感动,在这一点上,设计师的心情也许和厨师的心情十分接近。

原研哉:按你的说法,我这次做车票底纹的设计,就像是郊外乡土风味菜馆里的厨师了。

我记得当时我的一位朋友就是个热心的铁道迷。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讲,即使是微不足道的细节,如果他有特别的嗜好,就能发觉其中有无穷的价值,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投入其中。

当时那个朋友就几乎整天泡在我的屋里,向我提出各种建议。

那样的热情似乎有点让人不堪承受,但只要知道至少还有人对“底纹”感兴趣,这无疑是对我的鼓舞。

朱锷:要说底纹的设计,我觉得首先是不是要图案复杂,至少这种图案是不容易被人复制的。

再说这种底纹作为车票票面文字的背景,形式上它又一定不应该是抢眼的。

原研哉:更重要的是,它还要与JR中包含的“新的出发”的意义相符;更要与其他六个客运公司的车票有所区别。

朱锷:当时你是先画好草图,做好制版底稿,排完版后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缩小的底纹,像密教曼陀罗画家那样的工作方式工作的么?原研哉:如果是现在,这样的工作用电脑一会儿就行了,可在当时却完全是手工作业。

朱锷:就底纹设计而言,让纹样连续、反复地运行,可以制作出精美匀称的画面,但这样做出来的设计往往少些复杂性和情趣。

原研哉:旧国营铁道车票是以象征蒸汽机车轮的标志做低纹的,而我做的,必须要超过它的水平。

你说得很对,如果仅仅用连续纹样来做这个设计,要满足这些要求是件难事,但也正是这些限制条件的存在,才使得最后的图案得以产生:六家公司的标识是“北、E、C、W、S、K”六个不同的文字和字母,分别是:北海道、 EAST、CENTRAL、WEST和KYU·SHU这六家JR公司的当头字母,仅有“北海道”的“北”字是用汉字表示,这是应对“北”字特别钟情的北海道地区的要求才故意保留下来的。

朱锷:我在东京的时候,特别是在知道这个新的地铁车票是你设计的以后,对这些有底纹的JR车票总有一种独特的说不清的感觉,每次买了票后都会拿在手里情不自禁地看一小会儿。

原研哉:哈哈哈,是吗?其实我自己更是那样了,特别有感情,每次拿着票就像抱着儿子一样。

当我看到这些票因为印刷质量不好而使得图案残缺不全时,心里就会格外难受。

朱锷:新干线的票质量上大致还过得去。

原研哉:所以我也能安心进行愉快的国内旅行。

朱锷:近一两年,欧美一些城市已淘汰了车票,用卡了,这样一来,“底纹”实际上也在无形中成为了落后于时代的笨拙的东西。

虽说它的制作工艺复杂,但是要存心想复制,也不是不无可能。

原研哉:的确,现在不论去欧美的哪个城市,都很难再发现有“底纹”的车票了。

日本这种“底纹”车票恐怕早晚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吧。

这样想,我对底纹不免产生了怜悯之心。

关于透明女性朱锷:继田中一光之后,你现在是“无印良品”的艺术指导,全面负责“无印良品”的宣传工作。

其实我知道,你在1996年夏天就参加过西武百货的“无印良品”公司挂历的制作。

原研哉:是,没错。

朱锷:“无印良品”每年制作的女性内衣挂历都在社会上广获好评。

这份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不俗的独创水平以及不断求新的创意精神。

所以对于一个设计师来说,它颇具吸引力。

无印良品公司也不用固定的设计师,而经常采用竞标的方式。

原研哉:那个夏天采用的是我的设计方案。

朱锷:请讲讲那次女性内衣挂历的设计经历。

原研哉:当时我的设计大部分都是文艺演出的节目单,那是我第一次进行流行服装的设计,而且还是女性内衣。

这不禁让我一面在其他设计师面前拼命地抑制自己兴奋的心情,一面却在内心高呼万岁。

朱锷:其实你一定是无比激动的。

原研哉:我被采用的方案是:省略掉穿内衣的模特照片中的背景和人物皮肤部分,完全用内衣来表现女性身姿的性感。

日常生活中,女性紧身衣上的起伏线非常能使人感受到女性的魅力。

朱锷:我也有同感,如果让模特穿上内衣,做些妩媚的姿态,也能做出很漂亮的画面来,但这种画面在表现力方面其实很苍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