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成功之道

合集下载

曾国藩成功的三大原因

曾国藩成功的三大原因

曾国藩成功的三大原因!曾国藩最大的成功原因,指导曾国藩思想理论基础,是中国的哲学阴阳调和。

曾国藩在三十岁的时候,就将易经读通了,他多次在家书中说到自己在易经里读通了一个道理“削息赢满”,也就是易经说的一阴一阳为之道。

曾国藩简介曾国藩( 1811~ 1872)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

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原属湘乡)荷叶镇。

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由广西进军湖南,清廷震恐。

适曾国藩因母丧在籍,奉旨前往长沙,帮同湖南巡抚办理团练。

遂招募农民为营勇,任用儒生为将佐,朝夕训练,号“湘勇”(通称湘军)。

1854年初,湘军练成水陆师1.7万余人,会集湘潭,誓师出战。

湘军初战,连败于岳州(今湖南岳阳)、靖港,曾国藩为此愤不欲生,投水自杀,被其左右救起。

后重整军实,复占岳州,攻陷湖北省城武昌,奉诏署湖北巡抚。

此后用兵更为谨慎。

旋因朝廷恐其于地方势大,又被解署任,以后长期只以侍郎虚衔领兵。

1855年初,进攻江西九江、湖口,被太平军重创,退守南昌。

1858年6月,曾国藩奉诏出办浙江军务。

1860年清军江南大营彻底败溃后,加兵部尚书衔,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

从此,不但拥有兵权,而且掌握地方大权。

中国智慧之一:人格修炼曾国藩作为一个政坛上的大人物,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政客最为显著的地方,是非常注重完善自己人格的修炼,促进仕功的建立。

曾国藩活了62岁。

他出生在湖南省湘乡县一个偏僻的农民家庭,家里五百年来没有一个人有过科名,父亲考了17次,才在43岁那年中了一个秀才。

曾国藩五岁发蒙,23岁中秀才,24岁中举人,然后通过三次考试才在28岁那年中进士点翰林。

30岁时,由北京城里芝麻绿豆大的小官起步,只用七年,就官至二品,这在湖南是空前绝后的。

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的小故事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人物,他的生平和事迹被广为传颂。

以下是一些关于曾国藩的小故事:
1.少年背书:曾国藩小时候并不聪明,一篇二三百字的文章,背一晚上仍背不下来。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通过勤奋和毅力,成功考取了功名。

2.创立湘军:曾国藩在创立湘军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

然而,他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成功地将一支松散的民兵队伍打造成了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正规军队。

3.廉洁自律:曾国藩一生廉洁自律,他严格要求自己,不收受贿赂,不谋取私利。

他以身作则,为下属树立了榜样,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4.慧眼识人:曾国藩善于识人用人,他能够准确地判断一个人的能力和品质。

他提拔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才,为清朝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家庭教育:曾国藩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他注重培养子女的品德和才能。

他的家书被广泛流传,成为了中国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作。

6.智慧处理鸡蛋案:曾国藩小时候,家里发生了一起鸡蛋失窃案。

他巧妙地利用智慧,让偷吃鸡蛋的人自己露出了马脚,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
这些小故事展现了曾国藩的勤奋、毅力、廉洁自律、识人用人、家庭教育以及聪明才智等多方面的品质和能力。

这些品质和能力不仅为他个人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2 —。

2024年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1篇)

2024年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1篇)

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1篇)曾国藩家书读书心得1曾国藩是中国近代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

他整顿吏治、倡导科学,使腐败的满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

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近代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

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__,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此刻他写给孩子以及亲友的家书中。

曾国藩的家书,共有330多封,是历家书保存下来最多的一个。

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

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

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

他的家书讲述人生梦想和道德修养。

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我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到达监督的作用。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个人一读。

古语云:盛可是三代。

而曾国藩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像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等一批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最为优秀的成功者。

儒家文化要求人们进取地应对人生,投入社会,在有限的生命期间里,使自我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的发挥。

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仅有对自我严格训练,才能培养出较高的本事和素养,应对世界。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

论曾国藩的“情商”【内容提要】一、曾国藩的成功之路说明,“情商”比“智商”更重要1、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并不高,并不是那种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神童,跟普通的孩子也差不多,甚至称得上愚笨。

有一天,他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很多遍了,还是没有背下来。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贼,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

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那个贼人在墙根底下等得不耐烦了,生起气来:“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篇,扬长而去。

曾国藩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惊呆了,等那小贼背完文章跑了,他才反应过来,哂然一笑,心想:这个人好厉害啊,听了几遍就能背熟,看来我还是用功不够啊,还需要继续苦读!“勤能补拙”,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和恒心,曾国藩造就了自己的成功人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后来者推崇他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2、20%的智商+80%的情商=100%的成功“情商”是相对于“智商”而言的。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IQ)表示智力水平的高低。

情商(emotional quotient简写成EQ)是表示认识、控制和调节自身情感的能力。

情商对于人的成功起着比智商更加重要的作用。

情商(EQ)一词,是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最先提出来的;1995年,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推出《情商》一书,于是情商新潮在美国掀起,一些热心人在许多学校里开设"情商课",讲解情绪自控、应对、挫折与待人接物等学问。

"EQ"一词很快风行世界。

到1997年2月,企业管理出版社发行了我国第一本情商书--《情商,唤醒心中的巨人》。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2023年《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曾国藩》读书心得1有句话说:“若觉中年无作为,劝君重识曾国藩。

”要我说学知识不问年少,想知事故也不必等到中年。

尤记得第一次翻开《曾国藩家书》时,还是17年的一个盛夏,最近实在书荒,不由得再翻起这本收录了半个圣人的书信故事,更得来了不一般的感受,再随记一下在书中得来的感悟。

曾国藩说:“勿以小恶弃人大美,勿以小怨忘人大恩”其所述意思是不要因为别人所显现出来的一些小缺点,而忽视了他身上其他更大的优点,也不要因为与他人有了一些小过节就忽略了别人以往帮忙过你的大恩。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只要做事就会犯错。

这两句话都是告诫我们,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些小错误,一点道德或人事上的小瑕疵,与你产生了一点小恩怨以后,就全盘否定别人的好,忘记别人带给你的恩惠。

《礼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看重一个人于是发现了他身上更多的缺点,因为厌恶一个人最终反而发现了他身上不少的优点。

所以说在与人相处的时候,必须不要凭第一感官去定义一个人。

而是要深入了解以后客观、公正地看待他的缺点和不足。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成就的人唯一“懒”字罢,不管你学识多高,家境如何,懒惰的人,终成不了大事。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有大才大识的人,最终失败无非是因为一个“傲”字,这种人自认高人一等,不懂谦虚,最终昙花一现,消失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下。

刘邦有一次问韩信:“你说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主带兵无非十万尔。

”刘邦又问那你带兵能带多少?“多多益善。

”不久后,韩信被杀。

不能否认韩信是有大才之人,后世也尊称他为兵家四圣其一,可是落的个不能善终的下场,也并非就不是我上头所述之因。

很多名家评论说中国有四个半圣人。

孔孟朱王四大圣,唯曾国潘只占了半个,因为他没有创立自我的理论,他所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前面四个圣人为标杆,自身奋进。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曾国藩成功之道之启示(新)

一、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 践的第一人。在他的指导下,建造中国第一艘轮 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声;建立第一所兵工学 堂,肇始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第一次翻译印刷西 方书籍,不仅奠定了近代中国科技基础,而且极 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排第一批赴美留学 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其中民国第一 任总理唐绍仪,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末外 交部尚书(部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 唐国安等就是此中佼佼者。
吾辈读书只有两事, 一者进德之事,以图无忝所生; 一者修业之事,以图自卫其身。” 读书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观,还可以获得专业技术。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五是读史 ——廿三 史每日十页,虽 有事亦不间断。
曾国藩日课十二条
• 六是日知其所亡
——每日记茶余 偶谈一则,分为德行 门、学问门、经济门、 艺术门。写日记,须 端楷,凡日间过恶 (身过、心过、口过) 皆需一一记出。 这条是反省自己有哪 些错误。
三、修身齐家治国千古第一完人
• 中国自古就有立功(完成大事业)、立德(成为 世人的精神楷模)、立言(为后人留下学说)“三 不朽”之说,而真正能够实现者却寥若星辰,曾国 藩就是其中之一。他打败太平天国,保住了大清 江山,是清朝的“救命恩人”;他“匡救时弊”、整肃 政风、学习西方文化,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他克已唯严,崇尚气节,标榜道德,身体力行 ,获得上下一至的拥戴;他的学问文章兼收并蓄 ,博大精深,是近代儒家宗师,“其著作为任何政 治家所必读”(蒋介石),实现了儒家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事 业,不愧为“中华千古第一完人。”
吾日三省吾身
• 为人谋而不忠乎? •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传不习乎?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

《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精选5篇)《曾国藩家书》收获与感悟(篇1)读《曾国藩家书》,从第一封家书开始,笔者就被书里浓浓的亲情味所感染。

随着阅读的深入,这位被誉为“清朝第一中兴名将”的形象在笔者心里彻底被改变了。

一封封看似聊着居家艰难的家书,字里行间蕴含的是对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儿、亲朋好友的浓浓的挂念、敬重、关怀、关心之情,每一封家书都洋溢着浓郁亲情。

看的笔者都想让时光倒退几十年,重新回到仅靠书信联系的时代。

如今人们,就应说是赶上了好时光。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无论多远,都好像在咫尺之间,都能够透过电话、信息、微信、网络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

电子通讯技术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现代人能够说已经告别了原始的信纸、信封。

但是,无论如何方便快捷,总觉得少了一点感觉。

读着《曾国藩家书》,不由自主的就想起了十几年前自己写信读信的情景。

那一封封透着墨香和纸香味的信,读起来,感觉特亲切特温馨,信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活灵活现,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读着亲朋好友的来信,感受到的是寄信者那份浓浓的亲情友情。

如今,无论是接电话还是看信息,总觉得少了一点韵味和感觉。

读《曾国藩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作为史上名臣曾国藩的另一面,那就是人性中最美丽最温馨的善良之光的闪现。

那一封封家书,无论长短,字里行间充满的是对亲朋好友的挂念、关心和关怀,字里行间充满的是中华民族最完美的道德——孝悌。

一代名人重臣透过家书让我们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养。

看曾公的家书,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对家人的浓浓亲情。

作为一个在京城做官的人,曾公在给祖父的一封家书中写到,“在京为官之人都是东拆西借的过日子……”曾公在家书多次提到生活的艰难,但是总是尽力的帮忙家人和亲朋。

看到这些,我感动了,而且感动的想流泪。

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虽然物质生活十分富足,但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

也许我们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们心里少了像曾公一样的亲情和友情。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曾国藩的成功之道其实不论什么时代,大道至简,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天才往往困于他的天才,超前时代,并因此陨落,而脚踏实地的庸才,才运筹帷幄,臻至成功。

1.志之所向,金石为开许多人心目中的曾国藩是权谋家的代表,这是对他的误解。

曾国藩的领导艺术虽不无权谋因素,但其核心却是“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

曾国藩生于雍、乾后,举国风气的败坏,几乎达到了顶点。

在曾国藩看来,最可怕的不是太平军的造反,而是统治阶级本身的人心陷溺、人欲横流。

因此,曾国藩与罗泽南等人,宣讲举世都不宣讲的儒家学说,以传承圣人的价值体系为己任,最终排除千难万险,成就了“以转移社会风气来造就一代之人次”的功业。

2.尚朴实,耐劳苦如果说在理念上曾国藩高扬的是“血性忠义”,那么在人才的选拔上,他选择的则是能够切实认同这种理念并加以践行的“朴拙之人”。

曾国藩从最根本的选人环节入手,提出军官一定要选“质直而晓军事之君子”,兵勇则一定要选“朴实而有土气之农夫”。

湘军靠什么打胜仗?靠什么持续地打胜仗?就是这种“尚朴实,耐劳苦”的作风。

曾国藩的用人,从表面看来迂阔笨拙,其实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3.大处着眼,小处下手管理最忌讳的就是全无实际而空谈误事。

曾国藩从一开始就对此有深刻的认识,他强调“军事是极质之事”,来不得半点虚浮的东西。

他厌恶听到高谈阔论,只喜欢平实之言、平实之行。

曾国藩的管理风格亦是以“勤、实”二字为核心。

他认为,带兵一定要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一步步地从小事做起,才能日积月累,见到成效。

4.还我真面,复我固有曾国藩说过:“驭将之道,最贵推诚,不贵权术。

”在曾国藩的身体力行之下,湘军形成了一种坦诚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组织文化。

这种坦诚相待的“湘军精神”,也是湘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来源。

5.成败听之于天,毁誉听之于人。

曾国藩的一生,可以说是屡战屡败,充满了挫折与逆境,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以“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的意志力量坚持到了最后。

曾国藩说:“天下事,未有不由艰苦得来,而可大可久者也。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

曾国藩读后感_曾国藩读书心得五篇《曾国藩》这部长篇小说以丰富的历史及人物史料为基础,以史与诗的交融引人入胜。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曾国藩》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您喜欢!近日无意中读到一本曾国藩传记,使我颇有收获,也改变了之前对清朝官员皆是腐败无能的印象。

曾国藩在晚清时期虽充当封建统治阶级的工具,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讲违背历史发展自然规律,但其在修身、治军、治家等方面的确颇有建树,也为后来许多政治家所推崇。

在此记录下自己的一点心得,希望能给和我一样在人生道路上求索的年轻人些许启发。

曾国藩29岁中进士进京为官,在此后的十几年中,他都是以一个愤青的面目出现在世人眼中。

当时的清王朝是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

朝廷内部,腐败已经渗入帝国每一个细胞,一场翻天覆地的大起义正在酝酿中。

而大清朝的政治家们却安然若泰,敷衍度日,只有曾国藩忧心如焚。

他怀揣“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想挽救危难的清王朝于万一。

但由于行事太过刚直,处处碰壁,举步维艰。

在京为官的时候,曾国藩多次上书咸丰皇帝建议改革官员选拔办法,扭转官场的泄沓风气,指出清朝官僚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呼吁皇帝大刀阔斧改革,都不被理睬。

为挽救大清帝国,他干冒生命危险,上书咸丰皇帝直言批评他的三个缺点,想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险些被咸丰治罪。

出国留学网后曾国藩回家乡湖南为母守孝期间受命协助湖南地方政府操办“团练”,抵抗太平军起义,保卫乡里。

他马上设立“审案局”,严打动荡社会下滋事做恶的土匪流氓,使社会秩序迅速得以安定。

由于动了地方官员的“权利”这块奶酪,惹得地方官员心生怨恨。

曾国藩认识到清朝军队绿营军的腐败,大胆创建湘军,想练出一支崭新的有战斗力的队伍。

湖南的绿营军对曾国藩怨恨在心,闯进曾国藩公馆闹事,湖南巡抚就在隔壁却假装不知,曾国藩夺门而逃,险些送命。

湖南官员个个眉开眼笑,把这事当成笑话飞传。

曾国藩打落牙齿和血吞,把湘军带往僻静的衡阳,吃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湘潭之战中战胜太平军,取得太平军兴起以来清军唯一一次重大胜利。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

从曾国藩身上可以学到的五个重要的人生经验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著名大臣,他在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被誉为“明朝遗臣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荣誉和挫折,从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下面将总结五个重要的经验,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第一,诚实守信。

曾国藩一生最重要的品质之一便是诚实守信。

他不仅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在政治生涯中也一直秉持着诚实守信的原则,为官清廉,不为权势所动。

曾国藩用自己的事实胜过其他的措辞,他的清廉正直也充分地得到了社会的肯定。

我们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做人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诚实守信,我们要始终信守承诺,不断提升自己的品德素质,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人。

第二,精益求精。

曾国藩不仅在政治上精益求精,在学术和兵法上也是如此。

他一生勤奋好学,常常为了深入研究一道难题而整夜不眠。

曾国藩认为“业精于勤,荒于嬉”,只有不断学习和改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精益求精,不断追求卓越。

第三,看事物全面。

曾国藩在政治、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都有得到深入了解和研究,他能够看到事物的多个方面,不受片面的观点所限制。

他也能够根据事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全面的解决方案。

我们也应该从曾国藩身上学习到,看问题要全面,不能局限在狭窄的范围内,要善于换位思考,看待事物要有广度与深度,才能够真正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第四,坚定信念。

曾国藩作为一位忠诚的官员和士大夫,他始终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着忠诚、守信、正义的原则,不受世俗的浮躁和利益的干扰。

他一心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从不为自己打算。

我们应该向曾国藩学习,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被周围的声音所干扰,要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终生。

第五,不忘初心。

曾国藩一生中最重要的心路历程,也是不忘初心。

他为人民、为国家的初心从未改变。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政治风云变幻、世事兴废,但始终专注于自己的使命,以国家、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未被私心所动。

曾国藩五字箴言

曾国藩五字箴言

曾国藩五字箴言曾国藩(1811年-1872年)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以其卓越的才智和杰出的领导能力,为中国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曾国藩提倡勤政爱民,注重实践和行动,他的五字箴言成为后人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1. 勤奋勤奋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最重要的一项。

曾国藩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奋斗,才能取得成功。

他自己就是一个勤奋的榜样。

曾国藩小时候就表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他每天都坚持自学不辍,从不浪费时间。

后来当他成为官员时,也是一直保持着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

在实践中,曾国藩通过“苦读经史”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并且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他深入农村调查实情,在治理地方时,他勤于考察民情民俗,了解百姓的疾苦和需求。

曾国藩通过勤奋付出,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并且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 正直正直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德准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妥协。

曾国藩在担任官员期间,一直坚持廉洁奉公、清正廉明的原则。

曾国藩在治理地方时,严厉打击贪污腐败现象,清除官员中的“苍蝇”和“老虎”。

他注重公正法治,秉持“以法为师”的原则处理案件。

曾国藩始终保持自己的清正廉明形象,在政务上从不偏袒私人利益。

3. 爱民爱民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关键的一项。

他深知人民是国家的根基,只有真心关爱人民才能建设一个强大而稳定的社会。

曾国藩在治理地方时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关心百姓的生活和福祉。

曾国藩提倡勤俭持家,他自己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并且鼓励百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他注重教育,积极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曾国藩还设立了各种赈灾基金,帮助受灾地区的人民渡过难关。

4. 谦虚谦虚是曾国藩五字箴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谦逊和谦虚的态度,不骄不躁地对待自己的成就和荣誉。

曾国藩在政治、军事和学术领域都有很高的成就,但他始终保持低调和谦虚。

曾国藩在与其他官员合作时,总是尊重别人的意见,并且乐于倾听不同声音。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

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在修身、齐家、治军、为学、为官诸多方面都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思考与借鉴的东西。

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中国近代史有关曾国藩的论文篇一《曾国藩成功之道探析》摘要:作为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历史影响的人物,曾国藩的成功基于这样一些因素:读书储识,坚强立志,修身定性,倔强行事,交贤纳才,开放纳新。

时至今日,这些品质仍然有着借鉴意义。

关键词:曾国藩;成功;读书中图分类号: B2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7387(2016)02-0064-04曾国藩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人物,他创办湘军,挽救了清王朝摇摇欲坠的统治,开创了“同治中兴”之局,是清王朝文臣封武侯第一人;他倡办洋务,践行学习西方之先,有意无意地挣破束缚自身的社会罗网,成为同时代人中敢于直面西方文化的先行者。

虽然近代以来,曾国藩备受争论,但他的事功,仍然得到了诸多军政文化名人的推崇。

梁启超对曾国藩非常赞服:“曾文正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1]青年毛泽东曾经在致友人的信中感慨道:“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2]。

从一个偏僻的农村走出来,并封侯拜相,建有所谓“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事业,曾国藩是如何完成这一转变的呢?这是许多人孜孜以求的问题,本文不揣谫陋,略陈管见。

一、读书储识自曾国藩的祖父起,曾氏家族形成了“耕读”为本的家风,曾国藩从8岁起在父亲曾麟书“晨夕讲授,指画耳提”督教下有过一段扎实刻苦的读书生活。

这种读书经历对他影响很大,让他受益终身。

1836年,曾国藩在“恩科”会试落第后返家途中典卖衣服购买了一套《二十三史》,父亲曾麟书知悉后鼓励他说:“尔借钱买书,吾不惜为汝弥缝,但能悉心读之,斯不负耳。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出自《曾国藩传》曾国藩,没有显赫的家世,天赋资质平平,却凭借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重重考验,一步步踏进翰林院,得到皇帝的赏识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被誉为大清“中兴第一名臣”。

他的人生经历给后世人以特别的启示。

一、越挫越勇的科考之路曾氏家族五百多年里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从未出过一个读书人。

到了曾国藩祖父这一代却立志要让自己的子孙后代读书。

其父曾麟书十七次进出考场终获秀才,曾国藩六次入考场都名落孙山,他的考卷因为“文理欠佳”被学台当作“反面教材”全省示众。

这对曾国藩打击很大,但没有因此而放弃。

曾国藩将自己历年的考卷与模范考卷对比找出不足之处,反思和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并从中找到突破,终于在第七次科考中考得秀才。

往后的科考之路就比较顺利了,曾国藩披荆斩棘一路考进翰林院。

可谓“光宗耀祖”了。

曾国藩虽然笨拙,但学习勤奋,艰难的科考更磨练出“越挫越勇”的性格特征。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就是,笨拙能胜过机巧,办事笨拙才靠得住。

所以他的成功并非投机取巧,而是脚踏实地的找出自己不足,突破自己的缺陷,最终获得至高的荣誉和地位。

二、“学做圣人”——反思与修身在精英云集的翰林院中,曾国藩不过是见识狭窄、观念粗陋的一个土包子,而且性格上又有许多缺陷。

他通过记日记,记录每天的生活细节,反思哪些做得对,哪些做得不对,做得不对的地方马上改正过来。

他又把日记给朋友看,把自己的行为坦诚地公布在朋友面前,让大家一起监督他。

曾国藩把这个习惯坚持了一生。

所以曾国藩的一生都在反省自己的缺点,纠正自己的行为,从未停止修炼的脚步。

严格要求自己立志、立品、立德,他才能突破能力的界限发挥出无限的可能。

曾国藩虽然不是完美的人却要求自己去做“圣人”,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纠正自己,从而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以自己的缺陷作为借口博取他人的同情与怜悯,而不是通过刻苦钻研、不断修正自己赢得他人的认可。

曾国藩最有福气的4句话

曾国藩最有福气的4句话

曾国藩最有福气的4句话曾国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充满着艰辛和挑战,但也有许多值得称道的贡献。

在他的言行中,有几句话尤其蕴含智慧和境界,让人不得不为之折服。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曾国藩最有福气的4句话。

第一句话:人生所难,乃在三者——胸怀不详,志望不高,行动不恒。

这句话是曾国藩在谈论人生成败的时候说出来的。

他认为,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必须正确认识自己,有高远的志向,并且坚定不移地付诸实践行动。

只有这三者齐备,才能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进步,走向更高的顶峰。

第二句话:治世先治心,乱世先乱心。

曾国藩深谙人心之变幻和社会之动荡。

他认为,在和平时期,一个人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品德;而在战乱时期,则需要更加警惕自己的内心,保持冷静,不被短暂的利益所迷惑。

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立足稳健,不被外力所摧毁。

第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曾国藩的这句话言简意赅,意味深长。

他认为,只有提前预判并制定应对策略,才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

同时,他也强调了计划的重要性,认为只有严格按照计划执行,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加出色。

第四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这句话是曾国藩所倡导的思想精髓。

他认为,一个人要成为真正的君子,必须从本质出发,养成通达正义,勇于担当的品质。

只有在树立了正确的本,才能生出良好的人生道路,并向着更高的目标不断前进。

这些话语虽然简短,但蕴含了曾国藩深厚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

相信,我们如果能认真体悟其中的含义,并付诸实践,一定也能在人生的旅途中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曾国藩的启示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启示心得体会

曾国藩的启示心得体会效时代楷模,承时代精神今天,我有幸参加了大讲堂第二十五讲座,主讲人是周俊武教授,他主要给我们讲述了曾国藩成功之道,这让对大学生活还有些懵懂的我得到了一些感悟。

进退有我,顺逆有方。

曾国藩在家书中表达道:“顺逆不惰,逆境不馁,以心制境,万事可成”我认为不管顺境逆境,掌握了正确的为人之道,才能使自己得以安然地立身处世。

顺境时,要学会看清自己,及时收敛成功的喜悦,懂得居安思危,不要停止学习的步伐。

逆境时,要懂得看重自己,不气馁。

一个人想要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要有很强的意志力,曾国藩就是凭借着自身意志之艰,成就一番功名,转屡战屡败为屡败屡战,不是在没有准备的战役中屡屡败退,而是不断吸取经验继续战斗,从结果上看这两个词都是在屡屡失败,但过程确是天差地别。

所以我们要不被失败的过往所裹挟,时常保持乐观,要懂得跟自己和解,宽恕自己。

终身学习,为发展不断充电。

曾国藩最大爱好就是学习,在跟敌人战争时都不忘学习。

除却学习时间的充裕,他也讲究“从量而精”,如在看书中,他便展现出独到见解:“一本不完,不读二本;一句不解,不读下句。

”步入大学后的我没有了备战高考的压力,时间管理却一团糟。

书的阅读不谈量,更谈不上精读,大一个人时间是充裕的,但我分配给自己的学习时间少之又少。

从他身上,我看到我们身为青少年该有的状态,我们应时刻保持一颗好学的心。

创新不囿,为国家勤谋远略。

曾国藩倡导洋务运动,创立湘军。

身为大学生,我们不应该被局限在框框里,我们应主张创新,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

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管理团队,严执法纪制军。

曾国藩注重研究军事管理并有自己的管理方法,无规矩不成方圆,他的严于治军,为战役的胜利提供了先决条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而一个班集体也需要有班规,这样集体才有良好的秩序。

一个群体的奋进,也需要一个有条不紊的脚步,规矩立下,也就是为集体前进的脚步奏起引领的鼓音。

曾国藩成功之道与团队管理

曾国藩成功之道与团队管理
1969年1月77岁的毛泽东说道:“曾国 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时人评曾国藩
蒋介石:“其著作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
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 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梁在《曾文正公 嘉言钞》序内指曾国藩“岂惟近代,盖有史 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 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三戒”:戒烟、戒妄语、戒房闼不敬 “三字箴”:清字箴、慎字箴、勤字箴 “清廉”为“护官之符,立命之根”
(二)齐家
南怀瑾《论语别栽》:“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一生共有十 三套学问,但流传后世的只有一套,即《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治家
曾国藩诫其弟道:“家中要得兴旺,
全靠出贤子弟。昔子弟不贤不才,虽多 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书积衣,总是枉然。 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 家教。”

到岸付费代替离岸付费
1793年3艘船到达澳洲,这是第一次按新规则付费。 422人中只有1个死于途中。 这种规则普遍实施后,降至1%到1.5%。
曾国藩为湘军亲定“扎营之规”
“每到一处安营,无论风雨寒暑,队伍 一到,立即修挖墙壕,未成之先,不许 休息,亦不许与敌搦战。墙子须八尺高, 一丈厚,内有子墙,为人站立之地。壕 沟须一丈五尺深,愈深愈好,上宽下 窄。”
团队管理三种兵器: 策略篇
1.高效、严密、科学的规则 “大本不正,小规不立” ------朱
熹 有效的规则,才能解决管理问题
小平同志关于制度重要性的乐观看法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 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 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
“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 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团队管理三种兵器:
方法篇

《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

《曾国藩》读书心得15篇《曾国藩》读书心得1“汉奸,刽子手,卖国贼”是曾国藩载入史册的评价。

但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一个研究,评论曾国藩的热潮。

同一个人物,为什么会引起截然相反的论断?曾国藩生活在中国社会翻天覆地变化的时代。

我想,是激烈、尖锐、复杂的民族斗争把他推到风口浪尖的,造就了他复杂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动对中国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有三个方面:戎马生涯、开创实业和治学修身。

溢美、苛求都不是我想说的。

曾的功过还是留给思想更深刻的读者去给予论断。

我想说的,是我再读他的家书之后的,关于他家书中贯穿始终的“做老实人”的言语内容。

曾国藩兄弟五人,他为老大。

作为兄长,他全面负担着弟弟们读书做人,修身立世等方面的重任。

他的家书中多次提到他祖父曾玉屏的治家遗训。

从处世为人、从政治事、谨守家风、保养身心等方面谆谆教诲,充分体现了他作为兄长的风范。

“诲弟”篇中一种是专门写给在家主持家务的澄弟,和曾国荃的。

曾国藩坚持训导弟弟们读书做好人,抛开很多方面,这一点,让感动了很久,于是不由自主的想写下来与我的同行朋友们共勉。

我个人认为谁也不会有异议的。

咸丰八年正月,曾国藩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做人还是要做个老实人。

曾国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老实人,只因为世事沧桑看得多了,饱经世故,有时也多少用一点机巧权变,使自己学坏了。

(呵呵,读到这里,我还是觉得这家伙多少有给自己开脱的嫌疑)看看下句,又能接受了。

他又说,实际上用这些技巧权变之术总不如人家得心应手,徒然让人笑话,有什么好处呢?他反思自己,以为不如“将自家笃实的本质还我真面,复我固有”因为聪明人首先应是个老实人,一心向平实处努力。

他奉劝弟弟尽早回复忠厚老实的本性,千万不要走入技巧权变那条路,那会越走越卑下。

他认为即使别人以巧诈待你,你仍旧以淳朴厚实待他,以真诚耿实待他,久而久之,人家有意见也会消除,如果一味勾心斗角,互不相让,那么冤冤相报何时了。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曾国藩自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晚清名臣,以其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他的自传是一部具有重要价值的作品,通过这部作品,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他的思想和人生经历。

作为一名高中生,在阅读这部自传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深刻智慧。

曾国藩自传的主题是他的人生哲学和成功之道。

在这部自传中,曾国藩详细地阐述了他的思想体系,包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理念。

他认为,修身是人生的根本,只有拥有高尚的品德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同时,曾国藩也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主张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此来感化和影响他人。

在曾国藩自传中,我最认同的观点是“以德治家,以孝治国”。

曾国藩认为,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是社会的基础,只有家庭和睦,才能有稳定的社会秩序。

同时,他也主张以孝道来治理国家,他认为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推行孝道,才能使社会更加和谐。

这种思想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我们应该注重家庭教育和家庭和谐,同时也要注重社会公德和道德修养。

在阅读曾国藩自传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他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深刻智慧。

他的思想体系和成功之道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我相信,曾国藩的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我们应该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总之,曾国藩自传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作品,它不仅是曾国藩个人的传记,更是他人生哲学和成功之道的总结。

通过阅读这部作品,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德的意义。

我相信,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让我们从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屌丝逆袭之路
公元1825年,也就是鸦片战争前的15年,一个数九寒天的冬日的夜晚,在湖南的湘乡,也就是今天的湖南双峰县,一户人家屋子里,有一个十四岁的小男孩,正在挑灯夜读。

在这样一个腊月里,肯加班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拿三倍工资的人,另一种就是小偷了。

恰好,这家人的房梁上正好就有一个小偷。

小偷心想这个小孩一会儿肯定就睡了,自己光等着下手了。

不曾想到,这个小男孩特别的笨。

一篇类似《岳阳楼记》的文章,背了好几个时辰,还背得磕磕巴巴。

小偷在上面听得都已经背过了。

小偷在困得不行,醒了又睡,睡了又醒。

眼看就要天亮了,还没有收获。

小偷着急了,突然从房梁上跳了下来。

一把夺过了小男孩手里的书,扔在了地上,然后流畅得把文章背了一遍,扬长而去。

历史上并没有留下那个聪明的小偷的名字,但是有幸的是留下了这个勤奋的小男孩的名字,他就是曾国藩。

人人都说曾国藩后来事业惊人,名气大。

毛泽东读完《曾文正公全集》,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连他的对手蒋介石,床头柜上只放两本书:《圣经》、《曾国藩家书》。

黄埔时期教材,就是曾国藩的治兵方略。

梁启超在《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中也说,在并世诸贤中最笨。

如此笨的笨小孩,为何最后成就了非凡的功业的呢?曾国藩除了笨,还有哪些缺点缺陷呢?
1830年,曾国藩19岁,此前跟从他当私塾的爹学习。

他觉得自己的孩子教不出来,就把他送到他朋友汪老师那。

结果汪老师教了一段时间,也是觉得这孩子太笨了。

然后骂了一句:“你这个天生的蠢货,你要是哪天能有出息了,我给你背伞。

”背伞是古代仆人,书童的工作。

从那以后,曾国藩暗地里奋发图强去了。

参加科举,开始因为笨,没考上。

经过奋发图强,第二次终于考上了,考了个进士。

按古代礼法,进士要回乡谢师恩。

那天大晴天,曾国藩特意拿了一把伞。

进门后,把伞放到了佛龛上。

来到汪老师家,寒暄了一会儿。

然后起身回去,刚走了几步,一拍脑袋,对汪老师说:“呀,老师,我把伞落你家了,得回去拿。

”汪老师赶忙说:“曾大人,留步,我去拿。

”然后拿伞来,递给了曾国藩。

这时候曾国藩说了一句:“老师,你今天给我背伞了。

”当时汪老师愣在了当场。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曾国藩胸襟太不怎么样了。

曾国藩被誉为晚晴中兴第一名臣,一代大儒,他整肃政风,倡导洋务,开启了“同治中兴”,使大厦将倾的大清王朝又苟延了60年。

他是如何成就了如此的功业的呢?这完全归功于他的自我教育。

曾国藩是资质平庸,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性格缺陷,但是他有一颗普通人大多都不具备的一个优点,正是这一个优点成就了最后的曾国藩,那就是他能够对自己的点点滴滴进行反省与学习。

口头上说很容易,但是像曾国藩那样实际的做就难了。

不禁反思反省,更以一个崇高的信仰来要求自己。

那就是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和仁爱忠恕的精神。

正是意识到自己笨,他才通宵达旦的读书学习。

对于常人可能只是一段时间,对曾国藩来说确是常态。

他是气量很小,但是他在自己日记里反省最多的恰恰就是这个。

开始他气量狭小,后来他胸襟越来越博大了。

正是因为懂得反省与反思,曾国藩的一生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走上了一条屌丝逆袭之路。

在《曾国藩家书》中,说过:最败人的两个字:一者傲,一者惰。

还说过: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就是说:天下平庸的人之所以平庸,都因为一个懒惰,导致一事无成。

天下有才能的人,到最后无所成就,基本上因为一个字傲。

谈到这,就要说起曾国藩与李鸿章之间
的一个故事了。

李鸿章,字少荃,安徽人,是曾国藩的学生。

曾国藩办团练时,李鸿章投到帐下,担任幕僚。

李鸿章人聪明,公文处理的好,很受器重,所以难免有傲气。

李鸿章有个习惯,爱睡懒觉。

曾国藩纵有容人之量,但是这一点却是无法容忍的。

李鸿章喜欢熬夜写文章,熬夜早晨就起不来了。

但是曾国藩治军严格,他办湘军主要向明代战神戚继光学习的。

幕僚也要像士兵一样,每天早起。

有一天,已经过了起床时间了,李鸿章还在躺着,这时一个士兵来叫李鸿章,说大帅请去吃早饭。

李鸿章回复,头疼不吃了。

一会儿士兵又回来了,说大帅要等齐幕僚再吃饭。

李鸿章起床赶紧过去。

李鸿章落座之后,都开始吃饭了。

吃完饭,曾国藩对李鸿章说:“少荃,你既然来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得守一个诚字”。

李鸿章当时呆立当地,一时呆若木鸡。

从那以后,李鸿章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睡懒觉的情况了。

曾国藩其实之前和我们一样,也有懒惰的毛病,但是他超越了自己。

他是如何超越自己的呢?那就是惰的反义词:勤。

勤奋的勤,勤勉的勤。

可以说,他一生的成就,大多半建立在勤上。

从笨小孩到一代大儒,离不开他的勤。

他意识到自己笨,所以他勤能补拙,没日没夜的发奋读书。

曾国藩之所以能有最后的成就,还离不开一个重要的词,那就是:自省。

曾国藩有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每天在日记中自我反省。

他也曾说过:人但有恒事无不成。

就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心就是恒心。

曾国藩的戒烟就是很好的证明,他用了十年的时间,和烟斗争,屡败屡战,最终戒烟成功了。

曾国藩年轻的时候,轻浮,做了很多荒唐事。

后来有一个人送了他一个字,才改变了他的一生。

曾国藩考上进士,做了京官,于是就把他父亲接过来了。

住了一段时间,他父亲坚决要回去,回到家,写信给他:节欲,节劳,节饮食。

曾国藩看过后,脸一下子就红了。

曾国藩有一个好朋友,新纳了一个小妾,传说小妾长得非常特漂亮,貌若桃花,一听说之后,曾国藩就坐不住了。

他就约了一帮朋友,跑到纳小妾的朋友那里去蹭饭。

吃到一半,就要求要看小妾。

结果朋友不肯,曾国藩说不行,一定要见。

同学拗不过,只好叫小妾出来,让大家看看。

结果小妾出来之后,他们不仅长时间看,还有狎亵大不敬的表现。

他经常和这些狐朋狗友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他自己想想也是很累的,但是却乐此不疲。

还有一次,他听说菜市口要砍头,就约了一群朋友过去看。

看到儿子这样的表现,所以他父亲回了家,然后回了他一封信,劝诫他。

从那之后,曾国藩决定改变自己,说过:不为圣人,便为禽兽。

然后他就拜唐鉴为师,唐鉴告诉他练“静”字功夫。

要慎独,人前人后都要作君子。

曾国藩听从了唐鉴的建议,如获至宝,然后自己反省,得出启示: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理也不明,最是静字功夫要紧。

每天在静字上下功夫,果然,用了不长时间,曾国藩的面貌焕然一新。

他每天坚持静坐一个时辰,不管多么忙。

曾国藩的成功,同样也离不开人才。

比如说著名湘军统帅彭玉麟。

彭玉麟有一段鲜为人知的爱情悲剧。

他从小在外婆家长大,与外婆家名叫梅姑的养女青梅竹马,情投意合。

但迫于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奉母命另娶他人。

后来,在彭母的主持下,梅姑嫁到别家,四年后死于难产,彭玉麟闻讯身心俱裂,哭吟“一生知己是梅花”,并发誓要用余生画十万梅花以纪念他心爱的梅姑!他每画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

其画作虽称不上中国绘画史上的精品,却被称为“兵家梅花”,与郑板桥的“墨竹”合称为清代画坛的“两绝”。

彭玉麟三十六岁那年,青梅竹马的初恋情人梅姑突然撒手人寰,当下就痛不欲生,于是就立誓要在有生之年,画十万朵梅花来纪念已故的梅姑。

曾国藩听说了彭玉麟的故事,很受感动,三顾茅庐,用忠义和血性去感召他,终于请彭玉麟出山,成就了辉煌功业。

曾国藩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

他一生坚持自省,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他知道自己笨,所以他勤能补拙。

他心浮气躁,所以练习静字功夫。

他能力有限,所以积极招揽人才。

观曾国藩的一生,更像是屌丝完成的一场精彩的逆袭,完成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实在可敬可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