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作用(针灸专业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课件

针灸治疗学课件全本PPT课件

肾虚腰痛:腰部隐隐作痛,起病缓慢,或酸多痛
2020年9月2少8日,乏力易倦,脉细
19
腰痛
1.基本治疗
治法:活血通经。 以局部阿是穴及足太阳经穴为主。
主穴 阿是穴 大肠俞(肾俞、腰阳关) 委中
治疗 可疏通局部经脉、络脉
及经筋之气血,通经止
足太阳经穴,“腰 背委中求”,可疏

调腰背部膀胱经之
气血
寒湿腰痛者温阳散寒,加灸大椎
腧穴的主治规律
腧穴(主要是十四经穴)的主治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主要有分经主治和分部主治两大规律。大体上,四肢部经穴以分经主治为主,头
身部经穴以分部主治为主。
分经主治,是指某一经脉所属的经穴均可治疗该经循行部位及其相应脏腑的病证。古代医家在论述针灸治疗时,往往只选取有关经脉而
不列举具体穴名,即所谓“定经不定穴”。后世医家在针灸治疗上有“宁失其穴,勿失其经”之说。
2.耳针法 取患侧腰骶椎、肾、神门,毫针刺后 嘱患者活动腰部;或用揿针埋藏或用 王不留行籽贴压。
3.穴位注射法 用地塞米松5ml和普鲁卡因2ml混 合液,严格消毒后刺入痛点,无回 血后推药液,每穴注射0.5~1ml, 每日或隔日1次。
2020年9月28日
22
腰痛
[附]坐骨神经痛
[定义] 坐骨神经痛是指多种病因所致的沿坐骨神
辅助检查:腰椎正、侧位片、骨盆平片、 CT、MRI、妇科相关检查有助 于疾病的诊断
2020年9月28日
18
腰痛
督脉病证:疼痛在腰脊中部
主症:腰部疼痛
足太阳经证:疼痛部位在腰脊两侧
寒湿腰痛:兼见腰部受寒史,值天气变化或阴雨风 冷时加重,腰部冷痛重着、酸麻,或拘
辨证 挛不可俯仰,或痛连臀腿

针灸ppt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针灸ppt课件专业版PPT模板分享
乳腺疾病
如乳腺增生、乳腺炎等。
子宫肌瘤
如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
儿科疾病
感冒咳嗽
如小儿感冒咳嗽、支气管 炎等。
消化不良
如小儿腹泻、消化不良等 。
生长发育迟缓
如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 达标等。
05
针灸注意事项
针刺注意事项
01 针刺前准备
02 针刺体位
03 消毒
04 针刺手法
05 留针时间
在进行针刺治疗前,患者 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 状况、过敏史和近期使用 过的药物情况。医生需要 仔细检查患者的体格、皮 肤和穴位情况,确定合适 的针刺方案。
病案二:面瘫治疗过程及效果
患者
诊断
针灸治疗
效果
女性,36岁,出现左侧面部肌 肉瘫痪,口角歪斜,不能正常 闭眼和微笑。
针灸的起源和发展
针灸起源于中国,已有几千年 的历史。
针灸疗法在古代中国广泛应用 于临床治疗,并传播到世界各 地。
现代针灸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 发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为 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针灸的治疗原理
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人体气 血循环、内分泌等系统功能,达
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力 和自愈能力,促进疾病康复。
针灸ppt课件
汇报人:
2023-12-12
目录 Contents
• 针灸简介 • 针灸技术 • 针灸穴位 • 针灸治疗范围 • 针灸注意事项 • 针灸案例分享
01
针灸简介
针灸的定义
针灸是一种利用细针进行穴位刺激的 中医治疗方法。
针灸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适用 范围广泛等特点。
针灸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节人体 气血、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的。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针灸学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具有显著疗效。
针灸的优势
针灸治疗具有安全、简便、经济 、有效等优点,深受广大患者欢 迎。同时,针灸还对预防保健、 康复医学等领域具有积极作用。
2024/1/25
6
02 针灸基本理论
2024/1/25
7
经络学说
01
经络的概念、组成及功能
02
十二经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03
奇经八脉的名称、循行部位及主治
消毒措施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 针具、皮肤及医者手指 进行消毒。
针刺角度和深度
根据穴位和病情选择合 适的针刺角度和深度, 避免误伤内脏和血管。
行针手法
运用提插、捻转等手法 ,以增强针感、提高疗 效。
2024/1/25
13
艾灸操作规范
艾绒选择
选择纯净、无杂质的艾绒,制成大小合适的 艾炷或艾条。
灸法选择
03
国际针灸
针灸学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人民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5
针灸学的地位与作用
地位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中医之瑰宝”,在中
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
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 扶正祛邪等作用,可用于治疗内 、外、妇、儿等各科疾病,尤其 对疼痛性疾病和功能失调性疾病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挖掘和整理,针灸理论体系得 到不断完善,为针灸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加科学的 指导。
针灸临床应用的拓展
针灸治疗逐渐从传统的疼痛性疾病向内科、外科 、妇科、儿科等多领域拓展,取得了显著的临床 效果。
针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3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针灸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 了有力支持,针灸对机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的 作用机制逐渐被揭示。

中国针灸起源发展历史针灸应用治疗作用科普课件PPT

中国针灸起源发展历史针灸应用治疗作用科普课件PPT

针灸学起源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三国西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
针灸起源。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被减轻的现象。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最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在当时还更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所以又被称为针石或 石。《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中国在考古中曾发现过砭石实物。可以说,砭石是后世刀针工具的基础和前身。
发展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针灸得到了大发展。2000多所中医医院都设有针灸科;针灸的科学研究已经涉及机体的各个系统和临床各科;对针灸的调整作用、镇痛作用、增强免疫力作用,以及经络现象,经穴与脏腑相关等问题的研究,取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科学实验资料。
2022年4月29日,针灸(岭南飞针疗法)、针灸(刘氏毫火针疗法),被列入“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项目编号Ⅸ-4。
发展历史。
清初至民国时期,针灸医学由兴盛逐渐走向衰退。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加之当时的统治者极力歧视和消灭中医,针灸更加受到了摧残。尽管如此,由于针灸治病深得人心,故在民间仍广为流传。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针灸疗法课件PPT课件
部经络腧穴,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头皮针是以国际通用的头皮针标准线作为刺激部
位,其刺激部位的确定是以头上分区,区上定经, 经上选穴的原则制定的,针刺采用穴位透刺的方 法
49
额中线
•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 中发际内,自发际上5分处 即神庭穴起,向下刺1寸
• 主治:神昏、嗜睡、失眠、 健忘等神志病,及头痛、 鼻塞、目赤、咽痛等头、 鼻、舌、眼、咽喉病等
34
• 补法 能够扶助经气,使机体低下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 泻法 能够疏泄邪气,使机体亢盛的功能状态恢
复正常的针刺方法
35
单式 补泻 手法
按闭针孔 • 泻法:出针时摇大针孔,出针后不按闭针孔
• 针刺入一定深度得气后,缓慢均匀地提插、捻 转即可出针
为临床最佳体位 对初次针刺,精神紧张、体虚病重者尤为适宜
11
俯卧位:适用于后身部的腧穴
12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的腧穴
13
仰靠坐位
适用于前头、颜面、 颈前、上胸部以及肩 部的腧穴
14
俯伏坐位
适用于头顶、后头、 项背、肩部的腧穴
15
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面颊、 颈侧、耳部的腧穴
16
烧火山
透天凉
42
留针与出针
留针法
主要有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两种,临床应视患者体质、病情、 腧穴位置等不同而分别使用
出针法
应根据证候虚实、患者体质、针刺深浅和腧穴特点等具体情 况正确施行,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而引起出血、血肿、针刺 后遗感等不良后果
43
44
45
46
47
48
头皮针 又称头针,即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

针灸推拿PPT课件

针灸推拿PPT课件
❖ 灸法又称“艾灸”,是指采用艾绒或其他药 物制成的灸炷或灸条,点燃后熏熨体表的一 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
30
针灸治疗作用
❖ 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的正常功 能,阴阳归于平衡,从而达到防治各种病证 的目的。
.
31
(一)针灸治疗原则
❖ 根据中医治疗学的基本原则以及针灸治疗疾 病的具体实践,可将针灸治疗原则归纳为标 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
内侧后缘 ❖ 功效: ❖ 增强腹腔脏器功能,尤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
16
.
17
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
18
❖ 关元---癃闭、崩漏 ❖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
21
❖ 涌泉---强心益肾 ❖ 定位:脚趾卷曲,前脚
掌中心凹陷处 ❖ 功效:补肾壮阳,养心
安神 ❖ ★长灸此穴,健身强心,延
年益寿
.
22
❖ 太冲---疏肝泻火 ❖ 定位:第1、2跖骨结合
部之前凹陷处 ❖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
活血 ❖ 针灸:直刺0.5~1寸。 ❖ 按摩:有明显的酸胀感效果
好 ❖ 又称“消气穴”人在生气后
❖ ★主治疗头、眼、耳、目、 口、鼻、脑疾患,精神神志 疾患,以及上肢病的常用要 穴。
.
26
❖ 头维穴---美容
❖ 定位:头侧部,当额 角发际上0.5寸,头正 中线旁4.5寸 。 功效:清头明目,活 血通络,止痛镇痉
❖ ★胃经的五谷精微由
本穴分送头之各部 。
配合谷穴治头痛;配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中医针灸教学课件ppt
发展
针灸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了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以黄帝内经 为基础的理论体系。如今,针灸已传播到全球许多国家和地 区。
针灸的基本原理与特点
原理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平衡脏腑功能、祛邪扶正的 目的。它是一种自然疗法,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
特点
针灸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经济实用等特点。同时,针灸治 疗注重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的辅助治疗作用。
腰椎间盘突出
03
针灸可以缓解腰痛、坐骨神经痛等症状,对腰椎间盘突出具有
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妇科疾病的针灸治疗
01
02
03
痛经
针灸可以缓解痛经的症状 ,帮助女性减轻痛苦。
产后身痛
针灸可以缓解产后身痛的 症状,帮助女性恢复身体 健康。
不孕不育
针灸可以辅助治疗不孕不 育症,提高女性的生育能 力。
提高教学能力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培养,通过培训、交流、研修等 方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术造诣。
构建优秀团队
加强中医针灸教学团队建设,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 活力的教师团队,推动中医针灸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经络
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脉是主干, 络脉是分支。
穴位
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称为腧穴。它们是气血汇聚和出入的 部位。
针灸的取穴方法及注意事项
取穴方法:根据疾病症状和体征,通过中医辨证分析 确定穴位,再根据穴位位置进行定位和进针。
确定穴位时要注意准确性和安全性。
注意事项
进针时要选择合适的角度和泻
针灸可以缓解小儿腹泻的 症状,帮助宝宝恢复健康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阴阳虚损
阴虚不能制阳
证型
阴虚阳亢的 虚热证 阳虚阴盛的 阴寒证
治法
滋阴潜阳
含义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不能制阴
补阳消阴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阴中求阳即滋阴时兼以补阳, 阳中求阴即补阳时兼以滋阴。
泻法:委中、水沟、十宣、合谷
扶正祛邪: 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
《灵枢·九针十二原》:“以微针通其经脉,调 其血气。” 《灵枢·刺结真邪》:“用针之类,在于调气。” 《灵枢·终始》:“凡刺之道,气调而止。”
三、调和阴阳
是针灸治病的最终目的。


泻其有余
一方 偏盛
泻有余的同时 ,当兼顾不足
《灵枢·根结》: “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调气之方,必别阴阳。”
么能治疗这么多病症呢?
针灸的治疗作用广泛。 用“通”、“调”两字来概括。
“通”—— 疏通经络
“调”—— 调和气血、调和阴阳。 (扶正祛邪) 疏通经络
针灸治疗作用
扶正祛邪
调和阴阳
一、疏通经络
“不通则痛”:
即指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病证。
邪气
皮部
经络闭阻不通→ 气血运行不畅,甚至气滞血瘀→ 从而引发肢体或脏腑的肿胀、疼痛,或麻木、痿软、 拘挛或者脏腑功能活动失去平衡。
补泻不同:
穴位不同:
综上所述,针灸的治疗作用,实质上就是对机体的一 种良性调节作用,调节经络气血,调节脏腑阴阳。其治手法、机体状态(包括禀赋、 年龄、性别、心理素质、病变表现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治疗 时间、辅助治疗措施等密切相关,其中尤以机体状态最为重要。 机体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灸可以产生不同的治疗作用。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正 气
邪 气
针刺补法 和艾灸
扶正
慢性久病或虚寒证
针刺泻法 和刺血
祛邪
新病、急证和实热证
祛邪:面瘫初期(放血)
操作方法
扶正:面瘫后期(艾灸)
祛邪: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
补泻手法
扶正: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
腧 穴 作 用
补法: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指出针灸调和阴阳的具体方法既可以阴证治阴, 阳证治阳,而从阴阳互根的角度考虑,又可以采取阴证治阳, 阳证治阴之法。 肺阴虚——足三里——培土生金 肝阳上亢——太溪、照海——滋养肾阴
针灸调和阴阳,与针刺手法密切相关。 《灵枢·终始篇》说:“阴盛而阳虚,先 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 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
针灸治疗学
运用中西医知识诊察疾病,以获取病情资料

以中医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经络辨证为特色,对于各种不同的症候 进行分析归纳

明确疾病的病位、病因、病机及标本缓急。

以经络腧穴学和刺灸学知识确定针灸处方(穴位和针灸方法),或补、 或泻、或平补平泻、或补泻兼施),

通经络,行气血,调脏腑,和阴阳
文献资料显示,针灸疗法有 效的病种461种,针灸为什

当机体处于虚寒、脱证状态时,针灸可以起到补虚散寒、回阳
固脱的作用;
当机体处于实热、闭证状态时,针刺可以起到清热泻实、开
窍启闭的作用。
高血压者,针灸可使其降低; 低血压者,针灸可使其升高。
心动过速者,针灸能使之减慢;心动过缓者,针灸能使之加快。
灸 疗
针刺
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止痛
《灵枢·经脉》:“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 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感受风 寒湿邪 酸楚冷痛 痉挛抽搐 祛风除湿
跌扑扭伤
肢体局部 红肿热痛
活血化瘀
疏通经络就是使瘀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生理功能,是 针灸最基本和最直接的治疗作用。
二、扶正祛邪
二、扶正祛邪 《内经》:
横络
疗痹证的重要治则。《内经》提出的“解结”法疏通、清除“横络”是临床治疗痹证
又一有效途径,是对改善痹证临床症状大有裨益。
《内经》:“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千金方》:“凡病皆由血气壅滞不得宣通,针以开导之,灸以温暖之。”
气血亏虚 经脉失养
肢体麻木不仁、 酸软无力、 益气养血、温经通络而补虚 瘫痪失用
狭义的“横络”就是指肢体经筋走行上出现的局部条索、聚筋等病变; 关节内“横络”多为关节内增生肥厚的关节囊、关节内组织 粘连索带、关节内血肿机化组织、剥脱的软骨等,是痹证过 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诱发痹痛的重要病因; 广义的“横络” 关节外“横络”多为发生在肌腱末端及其附属组织的异常解 剖或功能改变,如肌肉、腱鞘、滑囊、韧带痛性结节或条索 状包块,以及经筋走行上存在寒温异常或感觉迟钝的部位。 除外痹证的肿痛部位,循经筋走行常可扪及条索状、点片状或结节状“横络”,在肿 痛部位周围、上下常可发现肢体寒、温不均或感觉迟钝的表现。如骨性关节炎、类风 湿性关节炎等膝痛患者大多在胫骨粗隆内下方近阴陵泉存在“横络”结点,强直性脊 柱炎和未分化脊柱关节病患者大多在腰二、三棘突旁存在皮温增高现象,对这些部位 进行疏通、松解后,原发肿痛即可明显减轻。 “解结”即是解除“横络”等节点对经脉、关节的痹阻和卡压,是“经筋理论”治
经络
针灸刺激腧穴 经络的传导作用
最主要、最直接
相应的肢体或脏腑、组织器官 疏通经络、治疗疾病
针灸直接作用于经络与腧穴,通过腧
穴和针灸方法实现疏通经络的作用。
解结:
《灵枢·刺节真邪》篇说:“用针者,必先察其经
络之实虚……一经上实下虚而不通者,此必有横络盛加
于大经,令之不通,视而泻之,此所谓解结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