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最终版
浅谈网络环境下复制问题

.Le gs I Syst em A nd Soci eW ■■暖匿圈I銎;。
竺兰!型!!.f叁墨!查塾金浅谈网络环境下复制问题校元元摘要互联网时代,著作权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模拟版权时代的利益平衡机制被打破。
本文以现在争论激烈的临时性复制、私人复制等问题为切入点,在总结学者们观点的基础上,为我国著作权在网络环境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网络环境私人复制临时复制中图分类号:D92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0-066-02当今社会,互联网以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在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问题却又深深困扰着人们。
传统意义上以复制为核心所构造的著作权利益平衡体制在网络环境下被打破,临时复制、私人复制等问题已经成为著作权在互联网发展的瓶颈。
如何在网络环境中重新定位版权复制,解决数字时代出现的问题,重新建构著作权体系上的利益平衡,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一、以复制为核心的著作权体系在网络环境中受到挑战复制是一种对有形物品的重现行为,在知识产权领域则被作为一项权利赋予著作权人,即复制权。
这种对作品重现的行为之所以是整个著作权法的中心,不仅是因为复制在确定著作权侵权行为上的作用,更是因为著作权人其他的经济权利与复制行为紧密相连。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权利人享有的财产权有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等,而所有这些权利都可以划分在广义的复制范围内。
但是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信息传输系统使复制行为变得快速便捷,复制成本从最初的昂贵发展到了现在的低廉。
以前只能由著作权人授予制造商的复制权现在也可以由个人来实施,使用者也由过去消费者的角色转变成了复制者的角色。
网络环境下使用者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而在根本上颠覆了复制行为所覆盖的权利平衡结构。
因此只有为各种复制行为找寻出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问题。
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保护问题共30页PPT资料

定,但不等于临时复制都是合法行为。
三、关于网络著作权侵权案件的管辖
• 司法解释第一条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由侵权行为地
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侵权行为 地包括实施被诉侵权行为的网络服务器、 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对难以确定侵 权行为地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 内容的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可以视为 侵权行为地。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 2019年5 月)
条例就著作权人、表演者、录音录像制 作者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及其权利的保 护、权利的限制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侵权 责任及责任免除等作了规定。
• 司法解释第二次修改 (2019年11月)
删除了原司法解释第三条:已在报刊上 刊登或者网络上传播的作品,除著作权人 声明或者报社、期刊社、网络服务提供者 受著作权人委托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以 外,在网络进行转载、摘编作品超过有关 报刊转载作品范围的,应当认定为侵权。 即今后审理此类案件不再适用该规定。
• 经修改后的现行的司法解释共计八条
二、法律、法规、司法解释的适用
• 2019年6月9日互联网条约在我国正式生效。 • “条约”的相关规定已转化为国内法,现
行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与“条约”之 间不存在矛盾之处。 • 人民法院审理涉及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 件优先适用法律、法规。
• 信息网络传播权
• “警告”与“通知”
• 司法解释第四条 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
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或者 经著作权人提出确有证据的警告,但仍不采取移 除侵权内容等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的,根据民法 通则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追究其与该网络用户 的共同侵权责任。 • 条例第十四条至第十七条
网络环境下版权合理适用制度的危机与化解

在国际条约 中, 早期的合理使用仅 限于复制权 。《 保 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9 第 条第 2款规定 :本 同盟 “
成员国法律允许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复制上述作品, 只要这
种复制不损害作 品的正常使用也不致无故侵害作者的合
法利益” 。这里提出了在复制作品时的合理使用问题, 同 时也确定了如何判断合理使用的基本方法 , 也就是版权领
不影响依据本卷产生的权利 、 、 救济 限制或未侵犯版权 的 辩解 , 包括合理使用。 自《 ” 千年数字版权法》 颁布以来, 在
・
2 2・
广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0 0 9年第 8 卷
例中, 该特例应不与作 品的正常利用相冲突, 也不应不合 理地损害权利持有人的合法权益。 其中的“ ” 专有权” 具体
是指版权和邻接权。 为了应对互联网环境下版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新挑
然, 这是明确将网络技术运用过程中不可避 免产生的、 没
美 国和英国是较早对合理使用制度作出规定的国家。 美国 17 年的版权法对其判例法中有关合理使用 的准则 96 作了概括性的规定 , 其中第 17条规定 :为了批评 、 0 “ 评论 、 用条款规定 , 出于以下三种 目的, 以复制或 以其他方式 可 使用作 品, 它们是 : 1个人学习或研究 ;2 批评或评论 ; () ()
收 稿 日期 :0 90 —0 2 0 —9 1
组织签署的“ 与贸易有关 的知识产权协议”则将合理使 ,
用的“ 三步法” 扩大 到了整个版权和邻接权领域 , 而不再 仅仅局限于复制权 。“ 知识产权协议” 1 第 3条规定 : 全 “ 体成员均应将对专有权利的限制或例外局 限于一定 的特
作者简 介 : 杨淑霞 (9 3 ) 女 , 16 , 河南新野人 , 广州大学 副教授 , 从事 知识 产权 法学研究 。
3G

56版权3G 时代的移动网络临时复制问题宋卉 邓文武 随着3G 时代移动网络的发展,传统法律框架无法解决的诸多难题也相伴而生,其中移动网络的临时复制问题,是人们热议的侵权陷阱,也是世界各国著作权谈判的焦点问题。
因此,结合与传统Web 技术有显著差异的3G 时代特征,探讨临时复制的法律定性及应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3G 时代的临时复制再思考临时复制(temporary duplication )是在计算机或移动设备的内存储器和缓存处理中出现的获得、读取、暂时存储和短暂再现作品的技术现象。
版权材料进入计算机或手机端的随机存储器R AM 中,没有固定于任何有形载体上,具有不完整性、瞬时性、自动性、无体性的特征,不同于印刷时代的永久性复制。
在3G 时代,临时复制与传统互联网环境下的临时复制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之所以探讨3G 时代的移动网络临时复制问题,是因其在技术和法律层面都呈现出与传统互联网所不同的特征。
其一,“场所中心主义”开始转向“用户中心主义”。
传统互联网世界,由于有线网络的技术局限,网络布点往往趋于在某个特定场所集中,如商业性的网吧、办公性的公司、教学性的学校等,临时复制的发生往往与商业经营性密切相关。
而在3G 时代,每个手机都是移动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移动网络可把存储、运算、管理进行物理或逻辑上的分离,这时的临时复制是散布于不同的客户端口的,与个人消费密切相关。
其二,“存储主义”开始转向“体验主义”。
传统互联网的模式下,临时复制主要是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调用其存储于外存储器中的有关程序和数据,或通过网络调用其他计算机或服务器中的程序或数据,是围绕单纯的存储与复制展开的。
而在3G 时代,临时复制始终围绕移动客户端的消费体验展开,复制功能往往让位于海量的、多样的、可选择的“不知不觉、用户可控”的个性化服务。
其三,“伞状传播主义”开始转向“点状分布主义”。
在传统的互联网结构中,临时复制的发生主要以伞状的路径来展开,这是由有限网络的传播渠道所决定的。
内外网拷贝解决方案(3篇)

第1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内部网络(内网)和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需求日益增加。
然而,由于安全性和合规性的考虑,直接将内网数据拷贝到外网存在一定的风险。
为了确保数据安全,同时满足内外网数据交换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内外网拷贝解决方案,旨在实现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
一、背景及问题1. 背景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企业内部网络和外网之间的数据交换已成为常态。
然而,内外网之间的数据拷贝存在以下问题:(1)数据安全风险:内网数据可能包含敏感信息,直接拷贝到外网可能导致信息泄露。
(2)合规性风险:部分行业对内外网数据交换有严格的合规性要求,如金融、医疗等。
(3)效率问题:传统的内外网数据拷贝方式往往需要人工干预,效率低下。
2. 问题(1)如何确保内网数据在拷贝过程中不被泄露?(2)如何满足不同行业对内外网数据交换的合规性要求?(3)如何提高内外网数据拷贝的效率?二、内外网拷贝解决方案1. 技术架构(1)防火墙:在内外网之间设置防火墙,对进出数据进行安全检查。
(2)安全隧道:采用VPN(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建立安全隧道,实现内外网之间的安全通信。
(3)数据加密:对内外网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4)权限管理:对内外网数据进行权限管理,确保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和操作数据。
2. 解决方案步骤(1)数据收集在内外网数据拷贝前,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对于敏感信息,进行脱敏处理。
(2)数据加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加密算法可采用AES、RSA等。
(3)建立安全隧道在内外网之间建立安全隧道,采用VPN技术实现。
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数据传输通过安全隧道,将加密后的数据从内网传输到外网。
传输过程中,采用TCP/IP协议,保证数据传输的稳定性。
(5)数据接收在外网接收端,对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解密处理,恢复原始数据。
关于我国“临时复制”行为的法律心理学思考

造原件 ( 多指艺 术品 ) 翻印 书籍等 ” ‘ 或 。 临时复制 ” 复 与“ 制” 行为的区别正如其 字面上所示 , 就在是否 “ 临时” 。 上 2“ .临时复制” “ 与 复制” 行为的厘清
甚至大 部分 的学 者专家也不 赞成将 “ 时复制” 临 单独归入 侵
1客观性“ . 临时复制” 行为
“ 破窗理论 ” 管是犯 罪学家在 预防犯罪方 面提 出的理 尽
论 , 是这个理论在其他违法行为 的预 防方 面同样也能起到 但
一
定 的作用 。网络世界 , 特别 是我 国网络环境 的纷繁复杂 ,
使得 “ 破窗理论 ” 显现得更加明显 , 临时复制 ” “ 行为在这种环 境下 的危害性凸显 。
( )临时复制” 二 “ 的行为方式
窗户玻璃 , 而又得不 到及时 的维 修 , 别人就可 能去打烂更 多
的窗 户 。久 而 久之 , 些破 窗户就 给人 造成 一种无 序 的感 这 觉 。结果 在这种公 众麻木 不仁 的氛 围中 , 犯罪就会 滋生 、 繁
荣 ”。 。 ’
“ 时复制” 临 的行为 方式有 内存 式“ 临时复制 ” 和外 存储 式“ 临时复制” , 等 有人将所有 的“ 临时复制” 为划分为技 行 术性“ 临时复制” 和非技术性 “ 临时复制” 笔者认为这种划分 , 不够合理 , 我们划分 “ 临时复制 ” 行为方式 的目的是为 了区分 其行为是 否有 主观 恶意 , 其实并不 是所有 的技术 性“ 临时复 制” 都没 有恶意。笔者认为应该直接将“ 临时复制” 行为方式 划分为客观性“ 临时复制” 行为 和主观 I 临时复制 ” 为。 生“ 行
著作权法意义上“ 复制” 的根本在 于“ 临时” 二字 , 而与其存储
复制限制解决方法 -回复

复制限制解决方法-回复“复制限制解决方法”的1500-2000字文章引言:在如今数字化时代,人们随处可见着名名言、文章和其他作品的副本。
然而,为了保护原创作者的权益,许多内容提供商和版权持有人都采取了各种手段来限制内容的复制。
这使得人们在复制其他人的作品时面临许多挑战。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一些解决复制限制的方法,为个人和企业提供了合法合规的选择。
第一步:了解版权和复制限制在解决复制限制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版权和复制限制的基本概念。
版权是指创作某种形式的作品并拥有对该作品的独家权利的法律保护。
复制限制是版权保护的一种方式,它通过对作品进行技术或法律限制,禁止或限制他人对作品的复制行为。
第二步:合理使用原则合理使用原则是指在版权法的框架下,对版权作品进行合理、适度的使用,而无需获得版权持有人的许可。
合理使用原则通常适用于教育、研究、新闻报道和评论等非商业目的。
在进行复制行为时,我们应该参考合理使用原则,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侵犯他人的版权。
第三步:许可证和授权要避免版权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获得许可证或授权来合法地使用和复制他人的作品。
许多版权持有人或内容提供商都提供了许可证或授权的方式,允许他人复制和使用他们的作品。
通过获得许可证或授权,我们可以在不违反版权法的前提下使用他人的作品。
第四步:使用开放许可证和创作共享许可证开放许可证和创作共享许可证是指通过版权许可证来授权他人免费使用、复制和修改作者的作品。
这些许可证不仅让作者的作品免费流通,也鼓励了其他人对作品的创作、修改和分享。
常见的开放许可证和创作共享许可证包括知识共享许可证和开放源代码许可证。
通过使用这些许可证,我们可以在合法途径下复制和分享他人的作品。
第五步:寻找创意共享和版权共享平台为了解决复制限制的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创意共享和版权共享平台。
这些平台提供了一个合法合规的环境,让人们分享和使用他人的作品。
一些知名的创意共享平台包括维基共享资源、Unsplash和Pixabay等。
云时代下临时复制法律问题探析(二)

云时代下临时复制法律问题探析(二)摘要:随着云时代的来临,与临时复制相关利益冲突将会日益增多,为保障数字网络的正常发展,著作权法有必要对临时复制问题予以规制。
可以参考欧盟以及美国的政法,对临时复制行为采取“纳入加限制”的立法模式。
关键词:云计算;临时复制;复制权;法律对策在《云时代下临时复制法律问题探析(一)》一文中,笔者从技术层面对临时复制行为作了详细的介绍,现从法律层面界定临时复制问题的法律性质,并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云时代下我国对此问题的法律对策。
一、云时代临时复制问题的法律性质界定对于临时复制是否属于传统著作权法意义上复制的界定,是对临时复制法律性质的根本性解读,也是我国良好应对云时代临时复制问题的前提与基础。
笔者意在通过对主要的国际版权条约以及西方发达国家对临时复制立法态度的解读,并从复制权的内涵出发论述临时复制与复制权的关系,从而对云时代临时复制问题的法律性质作出一个清晰的界定。
已有的著作权法国际公约倾向于将数字化环境里的一切复制行为都纳入复制权的范畴。
1967年《保护文学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斯德哥尔摩文本第9条首次对复制权进行了规定“以任何方式和采取任何形式复制”。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著作权条约》第1条(4)的议定声明表示上述规定的复制权及其所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
而其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的《伯尔尼公约指南》更明确将复制行为解释为“包括所有的复制方法以及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复制过程。
”美国和欧盟国家都是支持“临时复制”应纳入复制权调控的代表,且最终都采用了“纳入加限制”的方法,将一部分临时复制行为排除在外。
美国1995年出台的“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报告明确表示将用户的“浏览”行为视为“复制行为”。
1998年,美国又颁布了《千禧年数字著作权法案》,其通过表明“网络环境下所有的复制都属于美国著作权法下的复制”的方法,间接规定临时复制也应属于其传统著作权法下的复制。
并运用“合理使用”的制度,对此项复制权作了相应限制,规定了一些免责条款。
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的界定与规制

根 本宗 旨。而对 著作权人权 利 的限制 也不会导致 网络 传播性 能的大幅度 降低,可谓有 效地平衡 了权 利人与公众 的利益 。 为反驳否定说 ,他们主 张行 为人主观 上虽没有复制但 有使用 的意 图,而 且复制件可 以通过一 定的技术手段被 感知 因而具
二 、临时复制在法律上的界定
一
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博弈。学界现有两种主流观点。
1 、否定说
技术提出了新的理解和要求。在多数发达国家,比如欧盟, 美国,加拿大都采用了这种折中的做法来平衡各方利益。 该观点从某种程度上有效地保护了著作权人的复制权 ,
显然,该观点的持有者从传统著作权法意义上理解,认
为临时复制不属于复制权 。他们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复制的 实现了对临时复制的控制。同时,合理限制的适用也可以防 意思;数据并没有 “ 固定”在有形载体上;所谓 “ 复制件” 止权利人对该项权利的滥用,保障了使用人对信息的合理获 并不能单独存在,也不可能被二次复制等方面阐述理由。有 取权。但将所有的临时复制行为全部纳入复制权的范畴,还
会因为断电、关机而消逝,也会随时被后来的信息所刷新。
极大程度上的 自由流通 ,为使用人阅读和获取有利信息提供
也有学者认为是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计算机 中的相关数 便利 。但 日益普遍化 的临时复制行 为显然会损 害著作权人 的
据与程序被不可避免地载入内部存储器 ,以供中央处理器运 利益 ,打击 他们 的创作 积极性 ,从而抑制社会 创新 。同时, 地 通过 临时复制行 为进 行 算 。但笔 者认为这些都 是狭义 的理解 ,前者涉及 的范 围过 于 也使 网络 服务提供商 能够肆无 忌 惮 狭窄 ,在 日益复杂和 多样化的 网络 环境 中,临时复制绝不仅 营利活 动,不利于实现 著作权意义上 的公平 。
网页内容不能复制怎么办

网页内容不能复制怎么办在日常的网页浏览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网页内容很有用,想要复制保存下来的情况。
然而,有些网页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原因,可能会设置禁止复制内容。
那么,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我们可以尝试使用截图工具来保存想要的内容。
通过截图,我们可以将网页上的文字、图片等内容直接保存为图片文件,这样即使无法复制文字,也能保存下来需要的信息。
在Windows系统中,可以使用自带的截图工具或者快捷键来进行截图操作;在Mac系统中,可以使用Command+Shift+4快捷键来进行截图。
另外,也可以通过第三方截图工具来实现截图保存网页内容。
其次,如果遇到禁止复制的网页内容,还可以尝试查找其他网站或者资源来获取相同或类似的内容。
有时候,同样的内容可能会在其他网站上有相似的版本,我们可以尝试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相关的关键词,找到其他网页上的相似内容进行查看和保存。
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来查看网页源代码,从中获取需要的内容。
在大多数浏览器中,都可以通过右键点击网页上的内容,选择“检查”或者“查看网页源代码”来打开开发者工具,然后在源代码中查找需要的内容进行复制保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开发者工具来获取内容需要一定的技术基础,对网页源代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准确找到需要的内容。
最后,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还可以尝试联系网页的所有者或者管理员,询问是否可以获取相应的授权或者许可来复制保存需要的内容。
有些网页可能会提供联系方式或者留下版权声明,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与网页所有者取得联系,寻求合法的获取方式。
总的来说,虽然有些网页设置了禁止复制内容,但是我们仍然有多种方法来获取需要的信息。
通过使用截图工具、寻找其他资源、查看网页源代码或者与网页所有者联系,我们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获取方式,保存下需要的内容。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帮助到遇到类似问题的人,让我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取网络上的有用信息。
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最终版

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复制权的理论及体系带来新的挑战,无论复制的方式、复制所需的载体,还是复制权的范围和内容都发生了许多显著性的变化。
我们在网络环境下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计算机内部的随机储存器(RAM)中会自动出现复制件以供中央处理器(CPU)运算,但最终因为计算机关机、重起、后续信息挤兑等原因消失于随机储存器。
这种短暂性、临时性的复制就是著作权法中所谓的“临时复制”(Temporary Copy or Temporary Reproduction),亦称为暂时复制。
如今临时复制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关复制权讨论的焦点问题,临时复制行为该如何界定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国际组织、各国和地区和相继通过立法试图来规定其性质。
一、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的凸显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复制权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适用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作品复制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以扫描的方式将印刷作品数字化并上载到网络中的复制,网络提供商(ICP)在服务器中对作品进行自动复制,网络用户在浏览过程中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复制等。
2、复制所承载的有形载体形式拓展为硬盘、光盘、软盘、随机存储器等,这类载体必须借助转换设备才能被人感知。
3、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中复制行为是否应被界定为复制权的范围和内容这一问题。
根据复制所承载的有形载体不同,作品在网络环境中的复制行为可以划分为“永久性复制”和“临时性复制”。
但是,网络环境对复制权的最大冲击却在于“临时性复制”这类复制是否可归入传统的“复制”概念进而是否可划入著作权人的复制权问题,一方面,将临时复制纳入复制权范围会导致的过度扩X,网络用户每次浏览作品、发电子、观看文件都必须征得人的同意,这显然有悖于著作权法促进作品传播的立法宗旨。
而且就客观来说,暂时复制是在网络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它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另一方面,将临时复制排除在复制权的控制范围之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临时复制的认定本身就存在难度。
对临时复制的立法构想

设定的特别许 可制度 ,这仅仅为 了方便 向农 村 提供作 品,这可 以说是对著作 权制度 的一 种 创新 ,也可 以说是默 示许可制度 的缺 陷。 笔者建议 从如 下方面进 行完善 :a . 借鉴 《 国 德 商法典 》第 32条 的做法 ,建构 “ 认书” 6 确 程 序,要求 网站不仅应 在互联 网上刊发拟定 公 布的作 品名 称,而且 应该 向作者 发 出 “ 确 认 书 ”,只有 作者在法 定时 间没 有提 出异议 的情 况 下,才可 以推 定其 已为默示许 可 ;b . 建议 《 条例 》增加如 下规定 :如 果在权利人 进 入网络公共 社区 ,甚至开设个人 博客 、播 客 等个人空 间时,如果 没有做 出明确禁止其 他 网站的转载 和摘编 的 申明 ,就应 该视为默 示 许可其他 网络服务提 供者未经许 可进行非 营利性传播 ;c建议 《 . 条例 》可借鉴 《 西班牙 知识产权法 》第 3 条作 出如 下规定 :著作权 6 人 一旦许可报 社、期刊 社或者依照 规定具有 法 定职责 的特 定机构使用 其作 品,在权利人 未作 出明确予 以反对 的声明时 ,意 味着 同时 许 可与该报社 、期刊社或 者特定机 构存在合 作 关系、具有 一定资金 实力和信用 保障 的网 络服 务提供者 通过网络传 播其作 品。但使用 者必须 向权利 人支付报酬 。报社 、期刊社或 者特 定机构应 在显著位 置公告与该 网络服务 提供者合作 的事 宜以及支付报酬 的标准 。
一
、
临时复制在相关法律中的明确
临 时复 制 应 当 纳入 到复 制 权 的 范 围之 内,在 《 著作 权法 》未 做修 改之前 ,可以将 临时复制放在 《 信息 网络传播权 保护条例 》 之 中做 出修 改,在 《 息 网络 传播权条例 》 信
网页无法复制破解方法

网页无法复制破解方法在日常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想要复制的内容却无法复制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网页无法复制的原因以及相应的破解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这一困扰。
一、网页无法复制的原因。
1. 网页设置了禁止复制的权限。
有些网站或者网页会设置禁止复制的权限,这样就导致我们无法直接复制其中的内容。
2. 网页采用了图片或者Flash等非文本形式展示内容。
有些网页的内容是以图片或者Flash的形式展示的,这样我们就无法直接复制其中的文字。
3. 网页采用了特殊的加密技术。
一些网站会采用特殊的加密技术来保护其内容不被复制,这也导致了我们无法直接复制其中的文字。
二、网页无法复制的破解方法。
1. 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
在Chrome、Firefox等现代浏览器中,都提供了开发者工具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查看网页的源代码,并找到我们需要复制的内容。
2. 使用网页快照工具。
一些网页快照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将网页内容保存为图片或者PDF格式,这样就可以绕过网页禁止复制的权限。
3. 使用网页截图工具。
在无法直接复制文字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网页截图工具来截取需要的内容,然后再进行文字识别,将其转换为可编辑的文本。
4. 使用第三方工具进行破解。
一些第三方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破解网页的禁止复制权限,但在使用这些工具时需要注意安全性和合法性。
5. 与网站管理员联系。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可以尝试与网站管理员联系,说明我们需要复制网页内容的目的,请求其提供相应的授权或者帮助。
三、总结。
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网页无法复制的情况,这给我们带来了不便。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使用浏览器的开发者工具、网页快照工具、网页截图工具等方法来破解网页无法复制的情况,从而方便我们获取所需的内容。
同时,在使用这些方法时,我们也应该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我们的行为合法合规。
轻松解决解除网页复制粘贴限制

轻松解决解除网页复制粘贴限制导读在浏览网页时经常会出现的一件事,当想要复制,突然发现复制无法正常使用?如:1.XX网禁止转载的文章无法复制或者是复制出的内容多出了一点其他的东西2.XX文档共享网干脆直接不能选中了。
解决思路欲先制敌,必先惑敌。
想要解除复制粘贴的限制,就必须要清楚它们是如何实现的。
不管如何,浏览器上能够运行的都是JavaScript,它们都是使用JavaScript 实现的。
实现方式大致都是监听相应的事件(例如监听Ctrl-C等),然后做一些特别的操作。
大部分情况下使用的方法都是通过JavaScript 在相应事件中返回 false,来阻止对应事件。
那么,既然事件都被阻止了,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束手无策了呢?所能想到的解决方案大致有三种方向:1.使用 JavaScript 监听事件并自行实现复制/剪切/粘贴功能•优点:实现完成后不管是任何网站都能使用,并且不会影响到监听之外的事件,也不会删除监听的同类型事件,可以解除浏览器本身的限制(密码框禁止复制)•缺点:某些功能自行实现难度很大,例如选择文本2.重新实现 addEventListener 然后删除掉网站自定义的事件•优点:事件生效范围广泛,通用性高,不仅复制/剪切/粘贴,其他类型的事件也可以解除•缺点:实现起来需要替换addEventListener 事件够早,对浏览器默认操作不会生效(密码框禁止复制),而且某些网站也无法破解3.替换元素并删除 DOM 上的事件属性•优点:能够确保网站js 的限制被解除,通用性高,事件生效范围广泛•缺点:可能影响到其他类型的事件,复制节点时不会复制使用addEventListener 添加的事件总之,如果真的想解除限制,恐怕需要两种方式并用才可以。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感觉很复杂的样子,我到底该如何操作才能解除复制粘贴限制的?不用着急,Greasemonkey插件可快速的帮我们解决这种限制。
解决方法安装Greasemonkey插件即可快速解除网页复制粘贴限制。
禁止复制粘贴的解决方法

禁止复制粘贴的解决方法一、禁止复制粘贴带来的困扰。
1.1 工作中的不便。
在日常工作里啊,这禁止复制粘贴可太让人头疼了。
就好比写报告的时候,你想从别的文档里引用点数据或者参考一些表述,不能复制粘贴,那可真是“事倍功半”。
原本简单的复制粘贴操作,能节省好多时间,现在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敲,效率低得像蜗牛爬。
这就像在赶路的时候,本来能坐汽车,结果只能靠两条腿慢慢走,心里那叫一个“憋屈”。
1.2 学习上的阻碍。
对于学生或者自学者来说,禁止复制粘贴也是个大麻烦。
比如说做研究,在网上找资料,看到有用的段落想先复制下来整理,不行的话就只能干瞪眼。
这就好像你在知识的海洋里好不容易看到个宝贝,想拿过来仔细研究,却被一道无形的墙给挡住了,那感觉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不行。
二、解决禁止复制粘贴的常规方法。
2.1 手动输入替代。
虽然不能复制粘贴,但咱可以手动输入啊。
这就需要耐心了,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一点一点来。
虽然慢,但是在输入的过程中,其实也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不过这方法确实很考验人的毅力,要是内容多的话,那可真是个“苦差事”。
2.2 语音输入转换。
现在很多设备都有语音输入功能。
如果是不太长的内容,咱可以用语音输入。
这就像是找了个小助手,你说它写。
不过呢,语音输入有时候也会识别错误,还得仔细检查修改,就像买东西得挑挑拣拣一样,不能完全放心。
2.3 利用截图识别文字。
还有个办法就是截图识别文字。
把不能复制粘贴的内容截图下来,然后用识别软件把文字识别出来。
这就像是给文字拍个照,再把照片里的字“抠”出来。
但是这个方法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识别的准确率可能不是百分百,有时候还会出现乱码之类的问题。
三、特殊情况与应对。
3.1 网站限制破解(不提倡违反规定)有些网站禁止复制粘贴是为了保护版权之类的。
但是也有一些不正当的限制情况。
不过呢,破解这种限制是不道德甚至可能是违法的行为,咱可不能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
3.2 与相关方沟通。
网页无法复制破解方法

网页无法复制破解方法在日常使用电脑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网页无法复制的情况,这给我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有时候我们需要复制网页上的一些重要信息或者文字,但是却发现无法使用鼠标右键复制,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寻找一些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网页无法复制的原因以及对应的破解方法。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网页无法复制的原因。
网页无法复制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其中比较常见的原因包括网页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或者脚本来禁止复制,或者网页内容被转换成了图片或者Flash格式等。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我们无法直接使用鼠标右键复制网页上的内容。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破解方法来解决网页无法复制的问题。
首先,如果网页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技术或者脚本来禁止复制,我们可以尝试使用一些浏览器插件或者软件来破解。
比如,我们可以安装一些专门用于破解网页复制限制的浏览器插件,这些插件可以帮助我们屏蔽网页的复制限制,从而实现对网页内容的复制。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一些网页截图工具来将网页内容截取下来,然后再进行文字识别,这样也可以实现对网页内容的复制。
其次,如果网页内容被转换成了图片或者Flash格式,我们也可以采取一些破解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片识别软件来将网页上的图片内容转换成文字,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网页内容的复制。
另外,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一些网页转换工具来将网页内容转换成其他格式,比如PDF格式,这样也可以方便我们进行复制和编辑。
总的来说,网页无法复制的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技巧和工具来破解网页的复制限制,从而实现对网页内容的复制。
希望以上介绍的方法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在使用电脑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更加便利。
网上资料不能复制时的解决方法

网上资料不能复制时的解决方法一、破解方法方法1:单击IE浏览器的“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将其中“internet”的安全级别设为最高级别,“确定”后刷新网页即可进行复制。
原理:安全级别最高的时候,一切控件和脚本均不能运行,再厉害的网页限制手段统统全部作废。
此方法很简单、很有效。
方法2:启动IE浏览器后,用鼠标点击“工具”中的Internet“选项”菜单,选择“安全”选项卡,接下来点击“自定义级别”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将所有脚本全部选择禁用,确定。
然后按F5刷新页面,这时我们就能够对网页的内容进行复制、粘贴等操作。
注意:当你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后,要再用相同步骤给网页脚本解禁,这样才不会影响到我们浏览其他网页了。
方法3:你或者选文件另存,格式为TXT,然后排版也可以。
二、相关方法(建议使用第4种办法,最有效)方法1:先选中目标,然后在目标上按下鼠标右键,此时会弹出提示窗口,这时不要松开右键,将鼠标指针移到提示窗口的“确定”按钮上,然后按下左键。
现在松开鼠标左键,限制窗口被关闭了,再将鼠标移到目标上松开鼠标右键,就会弹出鼠标右键菜单,从而限制取消了。
方法2:按Shift+F10或按动键盘上与右手边的Ctrl键紧挨着的那个徽键,也可以轻松的破解上面这种对鼠标右键的屏蔽。
方法3:在浏览器地址栏中键入“javascript:alert (document.oncontextmenu='')”(输入时不要输入双引号),此时会弹出个对话框,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再对着你的目标(图片或文字)点击鼠标右键就可以看到弹出菜单了。
方法4:打开internet属性点"安全"然后再点"自定义安全级别"设置到"高"最后点确定,刷新网页,则所有禁锢解除.我们的复制目的就会达到。
三、屏蔽右键的破解方法方法1:出现版权信息类的情况。
破解方法:在页面目标上按下鼠标右键,弹出限制窗口,这时不要松开右键,将鼠标指针移到窗口的“确定”按钮上,同时按下左键。
临时复制是否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复制_以国际公约为核心的规范分析

在临时复制的法律定位上, 只有两种选择, 要么它属
于复制权的范畴, 要么相反。如果法律选择了前者, 立法 就需要把特定种类的临时复制设定为复制权的例外。如 果选择了后者, 立法者就需要根据特定情形, 把某些可能 影响著作权人利益的临时复制纳入保护范围。就结果而 言, 两种法律定位对于某些临时复制行为在实际处理结 果上可能没有不同。但是, 在立法进路和司法执行上, 这 两种法律定位却有着本质区别。
《伯 尔 尼 公 约 》第 9 条 所 规 定 的 复 制 权 及 其 所 允 许 的 例外, 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 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 的情况。
不言而喻, 在电子媒体中以数字形式存储受保护的作 品, 构成《伯尔尼公约》第 9 条意义下的复制。4
该 议 定 声 明 说 明 , WCT 意 图 把 复 制 权 及 其 例 外 适 用 于数字环境, 包括三步检验法。对于该议定声明的前一部 分, 成员国似乎没有异议。它表明各国同意: 只要在符合三 步检验法的前提下, 就可以将例外延伸适用于数字环境。 但是对于该声明的后一部分, 由于涉及到临时复制是否属 于复制权的范围, 成员国的代表们表达了不同的意见。5
一方面, 临时复制在数字环境下广泛存在, 如果临时 复制属于复制权 的 规 范 范 围 , 那 么 使 用 者 在 电 脑 开 机 、网 络浏览的时 候 , 就 已 经 背 负 着 侵 权 的 “原 罪 ”, 尽 管 立 法 可 以通过例外使得使用者获得宽宥, 却不能去除“原罪”。相 反, 如果临时复制原则上不属于复制权的规范领域, 那 么, 这种“原罪”就不存在了。因此, 网络浏览、搜索引擎暂 时复制所进行的复制行为原则上就不可能造成侵权, 除 非符合其他条件。另外, 在临时复制属于复制权范围时, 如果立法要把某些临时复制类型排除在复制权的范围之 外, 就必须遵守《伯尔尼公约》第 9 条( 2) 、TRIPs 协议第 13 条以及 WCT 第 10 条规定的三步检验法。1 相反, 如果特定
一招儿轻松破解网页禁止复制限制,想Copy什么你说的算!

一招儿轻松破解网页禁止复制限制,想Copy什么你说的算!
很多小伙伴平时需要到网站查找一些自己想要的资料,但有时候会遇到网页禁止复制的情况,这就尴尬了!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只要一段脚本即可消除你的烦恼!下面呢,“电脑那些事儿”就给大家说说这个小技巧!
文字版教程:
1、打开浏览器,随意收藏一个网页,保存到收藏栏
2、选中刚刚收藏的网页,单击右键,选择“修改”
3、更改名字为“解除网页复制限制”,将网址改为以下这段代码,然后点击保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复制权的理论及体系带来新的挑战,无论复制的方式、复制所需的载体,还是复制权的范围和内容都发生了许多显著性的变化。
我们在网络环境下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计算机内部的随机储存器(RAM)中会自动出现复制件以供中央处理器(CPU)运算,但最终因为计算机关机、重起、后续信息挤兑等原因消失于随机储存器。
这种短暂性、临时性的复制就是著作权法中所谓的“临时复制”(Temporary Copy or Temporary Reproduction),亦称为暂时复制。
如今临时复制问题已成为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有关复制权讨论的焦点问题,临时复制行为该如何界定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国际组织、各国和地区和相继通过立法试图来规定其性质。
一、网络环境下临时复制问题的凸显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化进程的发展,传统的复制权理论在网络环境下适用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1、作品复制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以扫描的方式将印刷作品数字化并上载到网络中的复制,网络提供商(ICP)在服务器中对作品进行自动复制,网络用户在浏览过程中在个人计算机上的复制等。
2、复制所承载的有形载体形式拓展为硬盘、光盘、软盘、随机存储器等,这类载体必须借助转换设备才能被人感知。
3、更为重要的是,网络中复制行为是否应被界定为复制权的范围和内容这一问题。
根据复制所承载的有形载体不同,作品在网络环境中的复制行为可以划分为“永久性复制”和“临时性复制”。
但是,网络环境对复制权的最大冲击却在于“临时性复制”这类复制是否可归入传统的“复制”概念进而是否可划入著作权人的复制权问题,一方面,将临时复制纳入复制权范围会导致版权的过度扩张,网络用户每次浏览作品、发电子邮件、观看文件都必须征得版权人的同意,这显然有悖于著作权法促进作品传播的立法宗旨。
而且就客观来说,暂时复制是在网络的正常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它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也是难以避免的。
而另一方面,将临时复制排除在复制权的控制范围之外也存在明显的问题:第一,临时复制的认定本身就存在难度。
“临时”究竟意味着多长时间?是几小时、几分钟、几秒,还是转瞬之间?判断标准相当主观。
第二,伯尔尼公约已经规定不论何种方式或形式的复制都在复制权的范围之内,将临时复制排除在复制权之外与伯尔尼公约相冲突。
第三,某种行为属于合理使用还是侵权行为并不完全取决于复制是“临时的”还是“永久的”,而取决于复制的目的、性质以及对版权人利益的影响。
而实际上,临时复制件很容易被捕捉从而转化成永久复制件。
因此网络环境下的临时复制这一问题自然被凸显出来。
二、国际上对临时复制问题的立法规定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规定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草案最初有“复制权适用范围”的条约,即“复制权”中包含的“复制”应该是“以任何方式或形式直接或间接地对作品进行永久性或临时性的复制”,同时缔约国可以通过立法对其加以限制。
该草案条款的提出虽然得到欧盟和美国的支持,但却遭到了大多发展中国家的抵制。
该草案条款由于各与会国间未能达成一致而被删除。
但是在条约的“议定声明”第1条中指出:“《伯尔尼公约》第9条规定的复制权及其允许的例外,完全适用于数字环境,尤其是以数字形式使用作品的情况,不言而喻,在电子媒体中以数字存储受保护的作品,构成《伯尔尼公约》第9条意义上的复制。
”由此,以“数
字形式存储”来概括复制的表述,这是一种含糊的方式,它并没有解决和停止有关“临时复制”的争议;但间接的条文解释实际上也给了条约成员依本国情况自行以立法或者司法解释来解决的权利。
2、欧盟对临时复制的限制性规定
欧盟一直积极推动临时复制在著作权法中的明确化。
欧盟最早在1991年5月通过的《计算机程序法律保护指令》规定:“以任何方式、任何形式,对计算机程序的部分或整体进行的永久或临时的复制”都应归入版权人的复制范围。
1996年的《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指令》和《关于信息社会著作权和邻接权的绿皮书》都肯定了临时复制应受到著作权人的控制。
但在2001年5月时,欧盟通过《信息化社会著作权与相关权利调整指令》,对复制权的形式又作了一定的限制。
该指令第二条继续重申了临时复制属于复制范围,第五条第一项则规定:“第二条所定之临时性复制,如果属于专为使用著作或其它保护客体的目的,作为技术程序的必要部分,并且不具有独立经济意义的,应当属于第二条所定权利的例外。
”欧盟的做法被认为是一种“折中”,它承认临时复制应有著作权人控制,同时又对复制权的行使作了一定的限制。
3、美国对临时复制的相关规定
1995年9月,美国政府负责推动全国信息基础设施(NII,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工程的“信息基础设施任务组织”(IITF, Information Task Force)公布了题为“知识产权和国家信息基础设施”(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The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的研究报告。
该研究报告即是被版权界人士经常提起的“美国白皮书”。
该白皮书极力主张把临时复制纳入传统版权法意义上的复制,认为RAM中的作品的复制件构成复制,因为RAM中的作品可以利用机器或设备被感知、复制或传播。
另外,用户的“浏览”行为被认为是“临时复制”情形之一。
之后美国的主导立场又有了转变。
美国1998年出台的《数字千年版权法》(DMCA)相关条文间接涉及到临时复制问题,承认“临时复制”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范围内的权利,禁止一些情况下“绕过”著作权人在其作品上的技术保护措施而获得作品的行为。
美国《2002年科技、教育与著作权整合法案》,修正了美国著作权法第112条的规定,规定网络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复制包括服务器上的缓存、终端用户计算机上缓存与RAM上的复制,不构成侵害著作权,但必须是“短暂与临时性的”。
4、澳大利亚否定临时复制应归入复制权的规定
1997年,澳大利亚公布了《著作权改革和数字化议程》的报告。
该报告明确反对将复制权延伸至内存和缓存中的复制,明确指出在电子传输的技术过程中发生的临时性和附带性复制应该被排除在复制权的调整范围之外,而这并不会阻碍在网络环境中对著作权人的保护。
此外,该报告认为浏览行为在计算机中产生的附带性的临时复制件不应被视为侵犯复制权,但如果该临时存储的复制件已不仅仅是浏览作品技术过程中的一个部分,而是被用于其它用途,则应当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
三、我国关于网络环境中临时复制的正确定位
(一)临时复制应当属于复制行为
目前我国立法并未明确规定临时复制的性质,我国《著作权法》第10条规定了“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等”七种方式,这属于不完全列举的方式,因此又立法看来,我国目前明文规定的复制方式都属于永久性肤质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