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

个人收集整理-ZQ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地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现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地诗).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从诗歌地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地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 等古诗体裁地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地发展轨迹:《诗经》T 楚辞T汉赋T汉乐府T魏晋南北朝民歌T建安诗歌T陶诗等文人五言诗T唐代地古风、新乐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字以上)、中调(-字)、小令(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地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地,单调只有一段•词地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地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地曲牌作为全套地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诗歌地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地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地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地情感寄寓在后描写地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地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地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地感情,表达诗人地精神、品质或理想•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地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地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地感慨•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地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地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格律:古典诗歌形式要求地总称• “格”,就是格式,包括某一诗体地句数、每句地字数、节奏、某些句子地格式(句式)、对仗(类似修辞地“对偶”)等;“律”,就是音律,包括每句各字地平仄(声调高低)、某句地押韵、用韵地要求等•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古体诗是依照古代地诗体来写地,简单地说,凡是不依照近体诗地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地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地意思就是依照一定地格律来写成地诗•律诗地韵、平仄、对仗等,虽有许多讲究,但主要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⑴ 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⑵ 都押平声韵;个人收集整理-ZQ⑶ 每句地平仄都有规定;⑷ 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地位置也有规定.有一种超过八句地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地,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绝句地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形式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求和律诗一样. 另外五律,七绝地侧重点是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地,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地. 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地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地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地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律诗中国近体诗地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地律诗规定每首句.如果仅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句,即句以上地,则称排律或长律.通常以句完篇地律诗,每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地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地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地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地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地,产生较晚,起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其中地律诗,形式固定,格律严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通常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地称排律.其中地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好像截取律诗地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地后一联对仗,类似律诗地首联、颔联;有地前一联对仗,类似律诗地颈联、尾联;有地两联都对仗,类似律诗地颔联、颈联;有地不用对仗,类似律诗地首联和尾联.绝句地韵脚在二、四两句,通常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汉乐府在中国中古时期地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地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地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他地思想性主要有、反映地是老百姓被君主、官吏所奴役和迫害地痛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个人收集整理-ZQ、反映地是人民群众流离失所地痛苦;、批判了上层社会地腐朽生活.他地艺术性主要有;、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通过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始,中国叙事诗开始了新纪元;、比兴地大量运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地;、形式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有杂言句,语言活泼生动.乐府民歌继承和发扬了《诗经》地传统,思想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地水平. 它与近体诗地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地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地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地凝练,意境地营造等.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1、田园诗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田园杂兴》)常见风格:冲淡宁静、平实质朴常用意象:田园、山水、林木、庄稼、家禽、家畜常见思想感情: A、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怀才不遇的苦闷。
B、对宁静、平和、归隐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
C、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
D、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意。
E、反映农村生活与人民生活的贫困。
(往往会用对比、白描手法)常用表现手法:寓情于景,即景抒情,白描,烘托,虚实结合2、山水景物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常见风格:清新优美常用意象:山水景物、自然景象、花鸟虫鱼常见思想感情:热爱山水,倾心自然,惜春悲秋,寂寞伤感而意欲归隐常用表现手法:即景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喻拟人,渲染烘托3、咏史(怀古)诗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常见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常用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古迹常见思想感情:感慨盛衰无常;感慨壮志难酬;感慨国运衰微;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奢侈淫逸常用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4、咏物诗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地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郑谷《菊》)常见风格:含蓄隐晦常用意象:松竹梅兰、山川草树、鸟兽鱼虫等各种物象,题画诗也属于这一类。
常见思想感情:或褒或贬,影射人事,愤世嫉俗,寄寓理想、彰显个人品格。
常用表现手法:比拟象征,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借物抒情5、咏怀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李白《山中问答》)常见风格:或含蓄深沉,或慷慨激越常用意象:香草美人,流水清风,烟云明月,花开叶落,常用典故。
常见思想感情:表爱国进取,思建功立业,恨年华易逝,叹壮志未酬常用表现手法:联想象征,抑扬对比,直抒胸臆,起兴,用典6、羁旅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看。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2014-05-12 希望石阅 25623 转 325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一、古代诗歌体裁分类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指唐以前的诗歌。
包括“诗经”“楚辞”、“乐府”等。
“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分为律诗和绝句。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都对仗,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

苏轼一听乐得拍着妹妹的头大笑不已。苏家兄妹戏谚起来,可说百无禁忌,常常是语带 双关,任你想象。
四、按内容分(题材)
1 、送别诗 2 、怀乡诗 3、咏物诗 4、咏史怀古诗 5、边塞诗 6、山水田园诗 7、宫怨诗和闺怨诗 8、爱民悯农诗 9、哲理诗 10、爱情诗 11、人生感慨诗
1 、送别诗
(人生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中国人重视 友道、友情的传统源远流长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留下了大 量表达友情、描写送别的诗词)
6、山水田园诗
生活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诗歌。
山水田园诗是指以山水风光、田园景色以及乡村
8、爱民悯农诗
古代所有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反映统治阶级对人民敲诈 勒索的诗,均可称之为悯农诗。在悯农诗中诗人哀怜同情百姓, 或描写统治者的腐朽生活与劳动者的辛酸悲惨生活,或揭露战 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剥削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欺压。如李绅的 两首《悯农》诗:“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梅尧臣的《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还有杜甫的《兵车行》等。在艺 术上悯农诗往往叙议结合,多用对比、设问、反问等手法。
近体诗 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
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涛,是 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近体诗格律极 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 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 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 中间各联必须对仗)。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 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 两种。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 排律或长律。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诗词:包括古诗词(唐以前的诗)、楚辞和乐府诗。
《宋》、《宋行》、《引言》、《曲》、《咏》等古诗体裁也是古诗。
古代诗歌不谈论对偶和押韵更自由。
古诗词的发展轨迹:《诗经》→ 楚辞→ 汉赋→ 韩乐福→ 魏晋南北朝民歌→ 建安诗→ 陶渊明等学者的五言诗→ 唐代的古代风格和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 乐府:原名汉武帝时期主管音乐的官署,后来成为诗歌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吏收集创作的音乐歌曲简称乐府。
魏晋唐及后世诗人的诗歌虽然没有进入乐坛,但也成为了乐府和准乐府。
如《智利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题名有很多种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 宋体:是乐府诗的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多以“宋”、“兴”为题。
虽然他们的名字不同,但他们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别。
它们都是“歌”的意思。
他们的音节和节奏通常相对自由。
《杂字》和《杂字》中所采用的七种形式的变化。
后来出现了“宋兴”的风格。
在唐朝,初唐的诗人写乐府诗。
除了沿袭汉、魏、六朝的乐府主题外,一些诗人还创造了新的主题。
虽然他们被称为乐府,但他们不再局限于声音和节奏,所以他们被称为新乐府。
自李白、杜甫以来,这种诗歌有了很大的发展。
例如,杜甫的《伤感的陈涛》、《伤感的河头》、《兵车》、《美人行》以及白居易的许多作品都采用了乐府歌曲的风格,其中大部分是三词七词的混合体。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 其中一个叫做“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①楚辞体:是战国时期楚国屈原所创的一种诗歌形式,其特点是运用楚地方言、声韵,具有浓厚的楚地色彩。
东汉刘向编辑的《楚辞》,全书十七篇,以屈原作品为主,而屈原作品又以《离骚》为代表作,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②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变成诗体的名称。
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简称为乐府。
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拟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也成为乐府和拟乐府。
如《敕勒歌》《木兰诗》《短歌行》(曹操)。
一般来说,乐府诗的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曲”“吟”等。
③歌行体:是乐府诗的一种变体。
汉、魏以后的乐府诗,题名为“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都是“歌曲”的意思,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以后遂有“歌行”体。
到了唐代,初唐诗人写乐府诗,除沿用汉魏六朝乐府旧题外,已有少数诗人另立新题,虽辞为乐府,已不限于声律,故称新乐府。
此类诗歌,至李白、杜甫而大有发展。
如,唐杜甫的《悲陈陶》《哀江头》《兵车行》《丽人行》,唐白居易的许多作品,其形式采用乐府歌行体,大多三言、七言错杂运用。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含自由诗(五四以来发生的口语诗)、散文诗(以散文形式表示抒情诗内容)、民歌(民间流传,集体创作的诗)。
古代诗歌包含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含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含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分歧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含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含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

古代诗歌的体裁分类有哪些?从诗歌体裁上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两类,古代诗歌又可分为近体诗和古体诗(古风),近体诗又分为格律诗(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词.曲;新诗包括自由诗(五四以来产生的白话诗).散文诗(以散文情势表现抒情诗内容).平易近歌(平易近间传播,集体创作的诗).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1.从诗歌的情势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留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成长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平易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色:调有定格,句有定命,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折衷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鼓起于金,隆盛于元,体式与词邻近.特色:可以在字数定非分特别加衬字,较多应用白话.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统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川胜景.描述天然风景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因为不满实际,常寄情于山川,经由过程描述江湖风光.天然景致平寄寓本身的思惟情绪.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绪寄寓在后描述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作风清爽天然.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色.神韵.品德进行描摹,以依靠诗人本身的情绪,表达诗人的精力.品德或幻想.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激发诗人的感叹,如怀亲.思乡.念友等.④怀古咏史诗,以汗青典故为题材,或表明本身的意见,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叹.⑤边塞交战诗,描述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涯,或抒发们乐不雅豪放或相思离愁的情绪,作风悲壮宏浑,笔势豪放.格律:古典诗歌情势请求的总称.“格”,就是格局,包括某一诗体的句数.每句的字数.节拍.某些句子的格局(句式).对仗(相似修辞的“对偶”)等;“律”,就是乐律,包括每句各字的平仄(音调高下).某句的押韵.用韵的请求等.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律诗,包括绝句.从字数上看,有四言诗,五言诗,六言诗,七言诗.四言诗和六言诗很少见.古体诗是按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简略的说,凡是不按照近体诗的格律来写,不受近体诗格律约束的诗,都是古体诗(本书不论).近体诗大致分为三种:律诗,排律,绝句.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意思就是按照必定的格律来写成的诗.律诗的韵.平仄.对仗等,虽有很多讲求,但重要具有以下四个特色:⑴每首限制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⑵都押平声韵;⑶每句的平仄都有划定;⑷每首必须有对仗,对仗的地位也有划定.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一般是五言的,往往在标题上标明韵数,如王维《河南严尹弟见宿弊庐访别人赋十韵》,就是一百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绝句的字数比律诗少一半,在情势上就等于半首律诗,所以格律要乞降律诗一样.别的五律,七绝的侧重点是起首这几个概念不是自力的,他们有时是互相交叉的.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绝句中国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平日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今后风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心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分散把绝句归于律诗◇来也有学者以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巧简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触感染,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华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具体解释).律诗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周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请求诗句字数整洁整洁,每首分离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个中六律较少见.平日的律诗划定每首8句.假如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 ,即10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长律.平日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高低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心各联必须高低句对偶.小律对偶请求较宽.律诗请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顶用字平仄相间.高低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别的,律诗的格律请求也实用于绝句. 总而言之,差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世应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近体诗近体诗是相对古体诗而言的,产生较晚,来源于南朝,至唐初成熟.个中的律诗,情势固定,格律周密,每首八句.单句叫出句,双句叫对句,合起来称为一联.一二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颔联.颈联一般要对仗.首句可用韵可不用韵,平日押平声韵.五言简称五律”,七言简称七律”,十句以上的称排律.个中的绝句,又称绝诗.截句.它似乎截取律诗的一半,每首四句.就其规格看,有的后一联对仗,相似律诗的首联.颔联;有的前一联对仗,相似律诗的颈联.尾联;有的两联都对仗,相似律诗的颔联.颈联;有的不用对仗,相似律诗的首联和尾联.绝句的韵脚在二.四两句,平日押平声韵.第一句如押韵,也押平声字.绝句有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汉乐府在中国中古时代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心当局一向设置着治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厅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类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 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巧自由,说话天然流利,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涯力息异常浓重.他的思惟性重要有1.反应的是老百姓被君主.仕宦所奴役和危害的苦楚;2.反应的是人平易近群众流浪掉所的苦楚;3.批评了上层社会的腐败生涯.他的艺术性重要有;1.叙事性成分占很大比重,并经由过程叙事塑造人物形象,从乐府开端,中国叙事诗开端了新纪元;2.比兴的大量应用,是以前诗歌所没有的;3.情势多样,有四言句,有五言句 ,有杂言句,说话活泼活泼.乐府平易近歌继续和发扬了《诗经》的传统,思惟性和艺术性都达到了很高的程度. 它与近体诗的差别是句式比较灵巧自由,比兴的大量应用,情势多样,说话活泼活泼.而绝句,律诗讲求严厉的格律.平仄.押韵,讲求说话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古代诗歌的分类

②近体诗a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诗,是同不受格律限制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
近体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格律外,每首诗句数固定),句有定字(每句诗的宇数固定),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各联必须对仗)。
与古体诗相比,形式更为整齐,节奏更为和谐,但限制也更多。
近体诗分律诗和绝句两种。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称排律或长律。
b律诗近体诗的一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因格律严明而得名。
每首八句。
按字数可分为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简称五律、七律。
此外,还有排律。
律诗的声韵规定,不论五律、七律,还是排律,都必须一韵到底,通常押平声韵,而且不许领韵通押。
押韵的位置是固定的,即二、四、六、八句押韵。
第一句是否押韵是自由的。
五律第一句不押韵的居多,相反,七律第一句押韵的居多。
同时,律诗平仄声的排列也有严格规定,还要求对仗。
通常以八句完篇的律诗,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其中颔联和颈联要求必须对仗。
对仗就是对偶,如名词对名词,代词对代词,动词对动词,数词对数词,方位词对方位词等。
c绝句绝句,近体诗的一种,唐以后盛行的一种诗体。
每首四句,等于律诗的减半,所以也叫“截句”、“断句”。
产生于南北朝,兴盛于唐代,常见的为五言、七言,简称五绝、七绝,分为古绝句和近体绝句两种。
古绝句是古体诗的一种,不讲究平仄、粘对,押韵可平可仄。
这种绝句出现较早,南朝陈徐陵编的《玉台新咏》里,就收有《古绝句四首》。
后来也有人写作,如李白的《静夜思》、《山中问答》等。
近体绝句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称律绝,要求按格律规定运用平仄、粘对,并限押平声韵。
至于对仗,律绝不像律诗那样严格,用与否,部分用还是全首用,都是自由的。
这种绝句是律诗兴起后才有的?如王之涣的《登颧雀楼》、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中国古代诗歌的分类

国
( 按
古
音 律
代
形 式
诗
分 )
歌
诗
(唐)
古体诗(古风)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 人的仿作。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小令
散曲
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 体 诗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包括:《诗经》(《关雎》)、《楚辞》
(《离骚》)、《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歌”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曲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曲)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分 类
《夜行船》(秋思)
杂剧《窦娥冤》
中
叙事诗 《石壕吏》《卖炭翁》
国
( 按
古
表 达
抒情诗
《静夜思》《游子吟》
代
方 式
诗 歌
分 )
哲理诗 《观书有感》《论诗》
中
国
( 按
古
题 材
代
内 容
诗 歌
分 )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边塞战争诗 《使至塞上》 咏史怀古诗 《赤壁》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 赠友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闺怨诗 《闺怨》 讽喻诗 《观刈麦》 悼亡诗 《离思》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歌行” (《长恨歌》)
(《燕歌行》、《琵琶
行》)、“曲”(《塞下曲》)、“吟”(《游
子吟》)、“引”(《李凭箜篌引》)等
近 体 诗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五言绝句(五绝)
绝句
中国古典诗歌分类

3、咏物诗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界中有生命
的植物、动物或无生命的物体(如“石”)、现象(如“云”) 为歌咏对象的诗歌。与一般写景诗不同,咏物诗中的“物”通常 是以自然界中的某一物(两物以上的咏物诗极少见)为集中表现对 象,通过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刻画,有所 寄寓,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诗人的情感、精神、品质或 理想)。咏物诗多写盛衰的感慨、离乱的痛苦、人间的世象等, 名为咏物,实为咏人,托物以言志,以物喻人、寓理于物,是咏 物诗的一般特点。比如李纲《病牛》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 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诗歌表现 牛任劳任怨、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品格。名为写牛,其实是写 诗人自己。又如虞世南的《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黄巢 的《菊花》、陆游的《卜算子•咏梅》等。也有纯写物象,没有寄 托的,如贺知章的《咏柳》。阅读咏物诗应从物象的特点出发, 把握作者的心志,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按表现形式分(体裁)
1 、 古体诗
四言古诗:出观最早(《诗经》) 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杜甫《羌村三首》) 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杜甫《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 杂言古诗:(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 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 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 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 《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标题有的加上 “歌”、“行”、“歌行”、“引”、“吟”、“曲”等。)
词
词约始于南朝,定型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因而成为代表着 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一种诗歌样式。它原指合乐歌唱的歌词,后 来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一种句子长短不齐的格律诗。宋词有许 多别称,常见的有“乐府”、“长短句”、“诗余”等。词分小 令(58字以下)、中调(59至90字)、长调(91字以上)。 词有许多不同的词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如《西江 月》、《满江红》等。不同的词调,其段数、句数、字数、声律 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填词时要求严格遵守。从词人的创作看, 有些词作只有词牌,如晏殊《破阵子》;有些词作有词牌也有题 目,比如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中,“卜算子”是 词牌,“送鲍浩然之浙东”是题目。 绝大部分宋词都划分段落,词的段落有专门的名称,一段叫一 “片”或一“阕”。仅有单片的词叫单调,单调词都是小令。有 上下两片的词叫双调,双调词作数量最多。有三片的词叫三叠, 词作很少。有四片的词叫四叠,词作最少。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它有四言古诗(最早出现于《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如《古诗十九首》)、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如《长恨歌》)、乐府诗(标题有的加上“歌”“行”“引”“曲”“吟”“弄”等名称,如《琵琶行》)等形式。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鼎盛于唐代,除排律外,篇有定句,句有定字,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绝句分五言绝句(五绝)、七言绝句(七绝)两种,律诗分五言律诗(五律)、七言律诗(七律)、排律三种。
③词,鼎盛于宋代,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内)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形式。
词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韵有定位。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曲鼎盛于元代,有散曲和杂剧两种形式。
散曲又有小令(短小的曲子)和套数(又名“套曲”)两种形式。
二、诗、词、曲的有关知识①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二者的主要区别是:近体诗是指唐初形成的,在字数、声韵、对仗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古体诗则不讲格律,唐代以前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②律诗·绝句(又叫截句)律诗和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
绝句只有四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
律诗共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首联和尾联可对仗,可不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都有平仄声的要求。
八句以上的律诗为排律。
③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三者无严格区别。
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李凭箜篌引》。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一、古代诗歌的分类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宴曲 唐·于濆 雉扇合蓬莱,朝车回紫陌。 重门集嘶马,言宴金张宅。 燕娥奉卮酒,低鬟若无力。 十户手胼胝,凤凰钗一只。 高楼齐下视,日照罗衣色。 笑指负薪人,不信生中国。
近 体 诗
特点: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 都有严格规定
绝句
(四句)
五言绝句(五绝)《江雪》 七言绝句(七绝)《早发白帝城》(段落) 三叠或四叠(分三段或四段)
词
又称“诗 余”“长 短句”
小令(58字以内) 字数 中调(59-90字)
长调(91字以上)
豪放词
风格
婉约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悼亡诗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 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 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赠友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尽一杯酒,
(唐)王勃
西出阳关无故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闺怨诗
蝶恋花 (宋)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边塞战争诗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咏史怀古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中
国
( 按
古
音 律
代
形 式
诗
分 )
歌
古体诗(古风)
诗 唐以前的诗歌及唐以后诗人的仿作。
(唐) 近体诗(格律诗)
形成于唐代的格律诗
词(宋) 小令 曲 散曲 套曲 (元) 剧曲
古 体 诗
特点:不讲对仗,押韵比较自由。
包括:《诗经》(《关雎》)、《楚辞》 (《离骚》)、《汉乐府》(《孔雀东南 飞》)、《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 星》)、“歌”(《长恨歌》)、“歌行” (《琵琶行》)、“曲”(《塞下曲》)、 “吟”(《游子吟》)、“引”(《李凭箜 篌引》)等
讽喻诗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八句)
五言律诗(五律)《春望》 七言律诗(七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排律/长律(至少五韵十句的律诗)
登高 杜甫 (唐代)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特点:字数、句数、段数、平仄、韵律都有固 定格式,有词牌
杂剧《窦娥冤》
中
叙事诗 《石壕吏》《卖炭翁》
国
( 按
古
表 达
抒情诗
《静夜思》《游子吟》
代
方 式
诗 歌
分 )
哲理诗 《观书有感》
中
国
( 按
古
题 材
代
内 容
诗 歌
分 )
山水田园诗 《过故人庄》 边塞战争诗 《使至塞上》 咏史怀古诗 《赤壁》 咏物言志诗 《石灰吟》 赠友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别董大》 闺怨诗 《闺怨》 讽喻诗 《观刈麦》 悼亡诗 《离思》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 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 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又称词余。 有曲牌和题目。
小令(独立的一支曲子)
曲
散曲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套数(曲)许多曲子(小令)组成了套数
分 类
《夜行船》(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