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无信不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无信不立”释义发展小议

古今之学者,治经者不知凡几。陈师曾先生曾于杨遇夫著《论语疏证》序中有云:“及圣人之言,必有为而发,若不取事实以证之,则成无的之矢矣。圣言简奥,若不采意旨相同之语以参之,则为不解之谜也。既广搜群籍,以参证圣言。其言之矛盾疑滞者,若不考订解释,折衷一是,则圣人之言行,终不可明矣。”1或曰,经之训常,乃后起之义也。2今人治经之术大抵如师曾先生所言,而古人尝有古文、今文两派之分,其法不可一概而论之。盖以世殊事异,学者之观于经义之所得必合于当世,亦与先者有所不契。更有甚者,欲立自家之言者,因谬古人传而彰其异端。故成数家之言而莫能一也。既云:“六经皆史”,而经之训常亦可自成一史。吾侪既无立言驳天下之能,无乃以史证之法考据其理,而启后知乎?此为是文,以《论语▪颜渊》“民无信不立”一言之据证之之意也。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先秦两汉之际,盖“信”可作“诚信、信任”解,亦言君民家国之道也。孟子传孔布道,时通经致用之说未兴,唯欲抱残守缺以贻子孙。故云:“君子不亮,恶乎执”,以“诚信”之意

传之道也。而后,秦尚法,尝燔诗书而明法令,故时注亡佚者甚多;汉崇经,尝黜百家而尊儒术,故时人好为文而多因孔论也。自汉开治经之风之始,后学欲以名天下者无数,求甚解

者实少。孔安国曰:“治邦不可失信也”,悉以此解《论语》“信”之义也,后为何晏引注传世。王充难“去食”“去信”之言,为后世称道者,非于训常异乎前人,破后汉图仕为经之流弊也。皇侃《义疏》:“若君无信,则民众背离,故必使民信矣。”亦归于古训。然本其源流,为君者凌然民上之感愈见。唐人孔颖达订《五经正义》云:“欲使民信王道,然后天下顺从必伐纣。功成,然始得耳。以民无信不立,姑引论语以记之”。力排郑王之学门庭之见,纳魏晋经

学于一统,复古人民信之本意,功莫大焉。

于“民信”之义,宋前著家异议甚微。然朱子一语传世,后人附议者殊多。究其本末,亦以其为出仕之学而流传万世,其附会之处,后人牵强矫饰之者亦有,诟病不断者亦有。《四

书集注》述:“民无食必死,然死者人之所必不免,无信,则虽食而无以自立,不若死之为安。故宁死而不失信于民,使民亦死而不失信于我也。”此处承先者之义也。又云:“愚谓,以人情而言,则兵食足而后吾之信可以孚于民;以民德而言,则信本人之所固有,非兵食所得而先1陈寅恪:杨树达《论文疏证》序

2章太炎:《经学略说》

也。是以为政者,当身率其民而死守之,不以危急而可弃也。”此处言民德也。同一信字而二

其义于前后,确为谠论。然以吾观之,朱子之所以此语,盖其自身力行儒学经义之义理化,训诂辨义,以彰其修身明德之理学。固言之“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而阐发义理者,何能不以己意增补简奥圣言?其曲解圣意之处,亦有无奈。另有戴溪《石鼓论语答问》3、陈祥道《论语全解》4诸学者,皆以“民德”之义解经,盖时论无以与朱子颉颃者。

其后明张居正撰《论语别裁》5,其以“信”为“本心之德,人之所以为人者”。其指既承朱子一脉,另有心学之论见之。“爱民之真心”“教养之实政”之言,知行合一,且授帝王之术,立意较前人之言又有所出矣。清康有为言“上下以信相孚,国乃能自立也”,虽欲托古立新,亦本其古义,少驳八股之流毒。《十三经注疏》中“治国不可失信,失信则国不立”之言,则尽覆朱子之言,归于古义。此著书者阮元承乾嘉学派治学之法,据真章得古义,而遗后世学子之飨也。由此观之,乾嘉学派虽不合于时,然其为学考据之法,亦给惠后人甚矣。此亦可与当世学者俯合之举得一对照。

现当代之学者,多以古人“信任、诚信”之义为用。钱穆虽陈朱子之言,亦论之“立身立群同是一理,立身有舍生取义,导群亦有去食存信”,盖欲以圆其说也。后之注者朱可泓6、杨伯峻7、南怀瑾8等皆以古义论说,而李泽厚9所言其弊亦得之。现代学者论以“信仰”者,欲合于现世观念,以国为纲而偏出其本意。固可成一言,难经推敲。

当是言,凡流转者,必存其理。然堪受推敲,合圣言本意者,几何?吾求其真理者,非不可认同后世之演义,唯恐谬其传而后人莫能名也,实国学之憾矣。

08海外教育学院

林佩莹牟蕾魏晨刘诗萌

3《石鼓论语答问》卷中戴溪(宋)

“暫籍民為兵事則信似可去聖人以為决不可去者却不是迂濶乃是親切事機若使上下相信死生不相背便是

兵不足亦無大害古人固有一旅中興者又如食不足亦怎柰何著一死却無後患遺禍若使上下不相信兵食

雖足反為亂資是不能一朝居也何况守信[诚信]之人正雖食不足亦未有必死之理觀莊王圍宋華元吿急事有信而無食亦未必死也”

4《論語全解》卷六陈祥道(宋)

“兵之於徳為末於器為兇故古者制字之意戈欲偃弓欲弛武欲止則兵豈先王之所尚哉此所以寜有信而去兵也食之所養者小體也信之所養者大體也故無信而生不若有信[信任]而死此”

5张居正讲评《论语别裁》“若夫信者乃本心之德,人之所以为人者。民无信则相欺相诈,无所不至,形虽人而质不异于禽兽,无以自立于天地之间,不若死之为安。”

6《论语直解》,朱可泓,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体现了孔子的仁政思想,贯穿爱民、富民、藏富于民、取信于民的民本思想。”

7《论语译注》,杨伯峻:“自古以来谁都免不了死亡,如果人民都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立不起来的。”8《论语别裁》,南怀瑾:“孔子说,那宁可牺牲经济建设,大家穷,乃至没有饭吃都可以,唯有一个政治。大原则中的“信”,必须坚守。人民对政府信心坚定,然后才能产生力量。”

9《论语今读》,李泽厚:“好些注解都作个体修养讲,但原文命名是回答如何搞政治。但这并非说对政府,老百姓吃饭问题不重要,而在强调政治如不守信任,就不能维持,就失去存在的根据,实际上,信任乃由缺乏明确秩序的人类群体组建规范以至成立国家的基本原则和必要条件。它也符合近代契约论。《反身录》可作参考。从无政府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片面强调个体自由,否定一切秩序、规则、信任,这样社会、国家均不可能存在,个体生存亦毫无保障,实际无法生存。高调诚可爱,无如实用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