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再髓鞘化的研究进展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再髓鞘化的研究进展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再髓鞘化的研究进展马辉【摘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一种早产儿脱髓鞘疾病,该病与神经发育关系密切,随着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易引发脑瘫和认知障碍等问题。

患儿以大脑损伤及脑室周围白质损害为主要特征,其中成髓鞘前的少突胶质细胞是最重要的靶细胞。

就发病机制而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缺血缺氧损伤、兴奋性氨基酸、感染及炎症反应和大脑白质成髓鞘前少突胶质细胞发育易损性等有关。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脱髓鞘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通常会通过转录因子改变等髓鞘化相关机制来促进其再生。

其中鞘磷脂基因调节因子可促使成髓鞘前的少突胶质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分化,该因子是髓鞘化的关键因子,也受其他转录因子调控。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 is a demyelinating disease in preterm children,the disease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nerve development,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disease,easily lead to cerebral palsy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other issues. Children with brain injury and periventricular white matter damage as the main feature,which oligodendrocytes into myelin is the most important pre-target cells. The pathogenesis is concerned,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and microglial activation,hypoxic-ischemic injury,excitatory amino acids,infection and inflammation and white matter into a front myelin oligodendrocyte development and other relevant vulnerability . After 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 demyelinating damage,central nervous system myelination mechanisms usual y by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changes to promote itsregeneration. Sphingomyelin gene regulatory factors which can contribute to oligodendrocyte myelin oligodendrocyte prior to cell differentiation and myelination of the factors are key factors,but also by other transcription factor regulation.【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4(000)020【总页数】3页(P70-72)【关键词】髓鞘;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鞘磷脂基因调节因子;少突胶质细胞【作者】马辉【作者单位】新民市人民医院,辽宁新民 110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89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引发脑瘫的最常见原因之一,也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类型,以大脑皮层的白质区域为主要损伤部位。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陈慧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_陈慧

·综述·收稿日期:2008-04-11。

基金项目:北京市卫生局科研基金项目资助(2004-局-049)作者简介:陈 慧,女,硕士生,研究方向为新生儿脑损伤。

通讯作者:刘 敬,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新生儿脑损伤,电子信箱L i u j i n g b j @s i n a .c o m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陈 慧,刘 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北京100026)S t u d y P r o g r e s s o nP a t h o g e n e s i s o f P e r i v e n t r i c u l a r L e u k o m a l a c i a i nP r e t e r m I n f a n t sC H E NH u i ,L I UJ i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o n a t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O b s t e t r i c s a n d G y n e c o l o g y H o s p i t a l A f f i l i a t e d t o C a p i t a l M e d i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B e i j i n g 100026,C h i n a ) 摘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之一。

近年来,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包括早产儿脑血管的解剖特点、压力被动型脑循环、血流动力学紊乱、感染、少突胶质细胞前体对各种损伤因素高度敏感、凝血系统的影响及小胶质细胞的毒性作用等。

加强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的研究,可为临床更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从而进一步改善早产儿预后。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8,23(12):955-957关键词: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婴儿,早产中图分类号:R 7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8)12-0955-03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 V L )指脑室周围深部脑白质的缺血性凝固性坏死,是早产儿脑损伤的常见类型之一,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伤残的重要原因。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大鼠动物模型的进展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大鼠动物模型的进展
] [] 7 8 - 。S 伤[ A R AH 9 向麻醉后妊娠 1 5d 大 鼠 宫 颈 内 注 射 L P S [0] / , 也有同样的结果 。AUD 报道, 宫内感 0. 1m k R E Y等1 g g
与早产儿所处的发 育 阶 段 处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阶段 , 相似 。 因此 , 利用 2~5 日 龄 大 鼠 可 以 建 立 早 产 儿 P V L模
[] 模型 。C 生 后 2~5 日 龄 S R A I G 等 2 研究显示, D 大鼠的脑
体 积分数分别为 0. 切开腹 3 0的 O 7 0的 N 2 与 0. 2 混合气体 , , 用动脉夹夹住双侧子 宫 动 脉 4 造成围生期短暂的 部, 5m i n 全身性缺血 低 氧 性 损 伤 。 病 理 结 果 显 示 , 少突胶质细胞缺 神经胶质细胞增生及轴突分解 ; 形态学上 , 肉眼可 见 脑 白 失, 质损伤 , 胼胝体明显变薄 。 2 7% 大鼠存在严重的囊性变 ; 3 宫内感染模型 对绒毛膜炎与囊 性 P V L和脑瘫的关系进行 M e t a分 析 绒毛膜炎与早产儿脑瘫以及 P 显示 , V L 显著相关 。 / 有学者 给 予 缺 血 低 氧 术 后 幼 鼠 腹 腔 注 射 0. 3m k g g脂 ) , 结果表明感染能够 加 重 低 氧 缺 血 对 脑 组 织 的 损 多糖 ( L P S
第4 8卷 第1期 2 0 1 2年2月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
A C TA A C A D EM I A E ME D I C I NA E Q I NG D AO UN I V E R S I TAT I S
V o l . 4 8,N o . 1 0 1 2 F e b r u a r 2 y
[ 1]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刘维民;刘光辉
【期刊名称】《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年(卷),期】2010(021)005
【摘要】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早产儿具有特征性的脑损伤形式之一,其易造成小儿神经系统后遗症,严重地影响小儿以后的运动发育和生活质量.该文从病理特征、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像学诊断及防治等方面综述国内外的最新进展,为今后对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干预和治疗提供依据.
【总页数】3页(P682-684)
【作者】刘维民;刘光辉
【作者单位】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安徽,合肥,230051;安徽省立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安徽,合肥,2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2.6
【相关文献】
1.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王珂;侯梅
2.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J], 陈利婷;刘慧苹;舒桂华
3.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J], 陈慧;刘敬
4.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马海燕;牛余宗
5.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 [J], 苏秀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

血 缺氧性 脑损 伤 , 早 产儿 死 亡及 运 动 智 能发 育 障 是
碍 的 主要原 因 之 一 , 是 造 成脑 瘫 (ee rl as , 也 crba p ly
k。 ie ;3 原
2 结 果
C ) 尤其 早 产 儿 ) 主要 原 因 , 约 有 5 的 C P( 的 大 O P 与P VL相关 [ 。近年来 , 1 ] 国内早产 儿 、 体重儿 、 低 多 胎 儿 的发生 率 、 治 成 功 率 明显 升 高 , 救 然而 , 远期 不
脑 室周 围 白质 软 化症 ( eie tiua e k m— p r nr 1rlu o v c aai, VL) 2 lc P a 指 3~ 3 2周 出生 的早 产 未 熟儿 由某 些 原 因而致 的大脑 白质 病 变 , 是早 产 儿 所 特 有 的缺
谷 氨 酸 、 性 因子 、 鞘 、 病 机 制 ; 文 检 索 词 : 炎 髓 发 英
活两 个 重 要 的下 游 机 制 即兴 奋 性 毒 性 和 自 由基 攻 击 。对 P VL发 病 机 制 的认 识 , 预 防 和治 疗 脑 室 周 围 白 对 质软化症具有重要意义 。
【 键 词】 脑 室 周 围 白质 软 化 症 ; 炎 性 细 胞 因 子 ; 少 突 胶 质 细 胞 ; 发 病 机 制 ; 婴 儿 关
Pe i e t i u a luk rv n rc 1 r e oma a i Olg de r c t lca; i o nd o y e; Pa ho e s t g ne y; Gl a t ut ma e; Pr i l mm a o y c o— o nfa t r yt
中 国 中西 医结 合 儿科 学 2 1 年 1 01 2月第 3卷 第 6期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225・从左到右依次是Tl、亿、Flair像,表现为弥漫对称的异常白质,累及中央区及皮质下白质。

Flair像上异常白质出现接近脑脊液的信号图l白质消融性白质脑病患者头颅MRI图像包括小脑共济失调及痉挛性瘫,可伴视神经萎缩。

可伴癫痫但非突出症状,认知功能也可受累但较运动受累轻。

(4)MRI显示对称性大脑白质受累,质子像、T1加权像、12加权像及Flair像部分或全部脑白质接近或等于脑脊液信号¨J。

可有轻到重度小脑萎缩,主要累及小脑蚓部9。

虽然根据典型临床表现和特征的头颅MRI可以诊断临床病例,但该病最终确诊要依靠基因诊断。

2分子生物学研究及临床应用2.1可能发病机制本病是目前所确定的由于翻译启动异常所导致发病的惟一的人类遗传性疾病。

哺乳动物蛋白翻译启动是一复杂过程,涉及一组蛋白质——真核细胞启动因子(eukaryoticinitiationfactors,elFs),其中真核细胞翻译启动因子2B(eukaryotictranslationinitiationfactor2B,elF2B)基于其鸟苷酸转移因子(guaninenucleotide.exchangefactor,GEF)活性,可以催化连续的肽链翻译中的elF2的再循环(elF2-GDP变成elF2一GTP)。

此循环过程是调控翻译开始的关键点,而且在很多生理、病理情况下被调控u0;。

2001年以后逐渐证实VWM是由于编码elF2B5个亚单位(elF2Ba一8)的相应编码基因(elF2Bl一5)之一突变所导致的。

到目前为止,elF2B1—5突变共发现85种,其中88%为错义突变,10%为缺失或插入,2%为剪切位点突变。

目前未发现携带纯合无义突变的患者,提示该基因功能重要性,无义突变纯合子由于严重缺乏有活性的elF2B蛋白而可能不能存活。

“o。

elF2B的组织分布并非局限于神经系统,而是广泛分布于各种真核细胞组织【12。

在真核细胞中,eIF2B是由elF2BOf.一85个亚单位组成的复合体,是调控蛋白翻译水平的重要因子。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研究的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研究的进展

・综述・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研究的进展朱丽华 蒋犁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P VL)是一种较常见的脑损伤形式,早产儿发生率高。

1867年Parr ot 和V irchow等[1,2]首先记载了本症。

这种脑白质的发育损伤可导致脑瘫,主要是痉挛性双下肢瘫、四肢瘫(尤以下肢为重),智力落后,抽搐,以及眼的各种异常(如眼球震颤、斜视、视力降低等),对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的远期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已被围生、新生儿学领域多项研究结果所证实[3]。

在发达国家,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 CU)的建立和发展,早产儿存活率增加,P VL引起的脑瘫发病率明显增高,严重影响了人类生活质量。

故不同程度的早产儿脑白质病变日益受到重视。

一、流行病学调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是缺血对脑室周围分水岭区白质的损伤,该区处于相对高的代谢状态,因此血流降低和(或)氧供减少将会导致脑室周围白质损伤[4]。

P VL好发于23~32周胎龄的早产儿,年龄越小,P VL发生率越高,发生率为4%~26%,但在病理解剖研究中证实P VL迹象的早产儿高达75%。

研究显示有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经过心脏外科手术后P VL发生率在50%以上。

而应用呼吸机后伴低碳酸血症的新生儿发病率较正常早产儿高4倍。

5%~17%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囊性P VL,其中66%~100%以后有脑瘫表现。

二、分型11根据病变范围,L ida将P VL分为三型:Ⅰ型:病变局限于侧脑室前角或后角深部白质;Ⅱ型:病变累及大脑前叶至后叶呈多发病灶,此两型的病理特点为受累区细胞的坏死,随后出现囊性变[5];Ⅲ型:大脑白质弥漫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严重损伤,其病理特点为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 oc2 ytes,OL s)前体细胞的弥漫性损害。

21根据病理改变,P VL分为:(1)局部P VL,与严重缺血有关,主要引起局部白质的OL前体细胞坏死、胶质增生和囊腔形成。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因素及防治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因素及防治进展

中图分类 号 :R 2 . 7 26
文献标 识码 :A
Adv n e n Pr v n i n a d Tr a m e nd Pa ho e i c o s a c s i e e to n e t nta t g n c Fa t r 0 r v nt i u a uk m a a i n Pr t r id e f Pe i e r c l r Le o l ca i e e m Ch l r n
L e a . HO ig— u i —bo Z U Qn y n D
( eat etfP dars T eWo e n hlr el ae o i l n g irt D p r n o eitc, h m na dC i e H at C r H s t T g uDs i m i dn h pa o a f tc
李德 宝 邹卿 云 ,
(.天 津 市 塘 沽 区妇 幼 保 健 院儿 科 , 津 30 5 ;.哈 尔 滨 医科 大学 , 龙 江 哈 尔 滨 108 ) 1 天 04 12 黑 5 0 6
摘要 : 室周 围 白质 软化 ( ei nr ua u o aai,V ) 是早 产儿脑 损伤 的主 要类型 。与远 期认 知 脑 p r e tcl l km l a P L , v i re c
K e r s: e e t n a d te t e t y wo d Pr v ni n r am n ;Ov r iw ; L uk ma a i o e ve e o lea;P ee m n a t r tr if n ;Pah g n cf co s to e i a t r
早 产儿 脑 室周 围 白质 软 化 ( ei n i l e- pr e tc a l v ru r u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Kr h a i n n等[ 就 老 年人 P s ] VL和 DWML与 抑 郁 症
域 。在一些文献上 , 这种与脑梗死不同的影像学改 变也称作 白质高信号或 白质损害。由于发病率较
高, 而且可能 预测颅 内外缺 血性 事件[ , L 的研 1对 A ]
究 日益引起 重视 。 1 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 硬化 影 像 学
神 经 病 理 学
10 —5 5 2 1 ) 708 —3 中 图分 类号 : 4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7 8 (0 0 0—7 60 R74 5 A
脑 白质 疏松症是 一种 弥漫性 脑缺血 所致 的神经 传导 纤维脱髓 鞘疾病 , 可引起 认知 功能 障碍等症 状 。 C T表 现为脑 室旁或皮 质 下 区 ( 卵 圆 中心 ) 半 弥漫 性 低密度 带 , MR 加 权 像 上 为 弥 漫 性 高 信 号 。 在 ITz
作的组织和计划 方面的持久性降低, 与前额叶 L A ( 特别是左侧半球) 有关 。 13 步 态异 常 L 的 步态 异 常 主 要 表现 在 步 行 . A 能力 、 倒 的频 率程 度 以及 足跟 对 足 尖 的站立 能力 跌 方面, 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和轻微的平衡反应障碍 ,
如步基增 宽 、 幅缩小 、 步 步行缓 慢 、 小心 翼翼 , 与下 都 肢行 走功 能有关 。不过 卧位或 坐位运用 下肢 的能力 以及上肢 和面部运 动 功 能 障碍 相对 较 轻 , 没有 局 灶
性 神经系 统损 害 的表 现 。Moet 等l 对 步 态 异 常 rt _ i 8 ] 的L A患者 进行 测试 发 现 , 胼胝 体 萎 缩对 步 态 异 常 的严 重程度 有显著 影响 。
L 临床症 状 呈 非 特 异 性 , 现 为认 知 功 能 减 A 表

脑瘫发生中的领军人物——脑白质损伤和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

脑瘫发生中的领军人物——脑白质损伤和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

脑瘫发生中的领军人物——脑白质损伤和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
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重建中心樊娟博士
一般而言,脑室周围脑白质软化症(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是脑白质损伤(White mater injury,WMI)后的一种结果,脑白质损伤的疾病本身有很多种。

这里将二者放在一起论述,是因为二者在脑瘫的话题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WMI与早产、轻微的运动障碍、行为和认知损害有关。

在妊娠期少于37周出生的儿童中,VWI占31-71%,在34周出生的儿童中占67-79%。

PVL是造成脑瘫的主要原因,大约50%的脑瘫与PVL有关。

PVL后期可致脑瘫、试听和认知障碍,视力损伤主要与神经髓鞘化障碍有关。

PVL一般有三种形式:囊性型、非囊性型、分散型。

囊性、非囊性多最终变成瘢痕组织;而分散型的WMI是目前最常见的PVL病变类型,在90%的PVL婴儿和50%的极低出生体重幸存者中可以见到。

只有广泛的PVL病变才能导致白质髓鞘化障碍。

传统观点认为,缺血缺氧和炎症/感染是导致PVL也是脑瘫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

正常的婴儿和成人具有良好的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其障碍是导致PVL的基础。

PVL多发生在妊娠24-32周,此时期脑血管发育尚不成熟,侧枝循环尚未建立,脑室周围是血流最少的部位,此时期的缺血缺氧容易造成WMI,从而造成PVL。

感染/炎症反应也可激活兴奋性毒性和自由基的攻击,从而造成PVL 损伤。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_马丙祥

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发病机制研究现状_马丙祥
] 1 6 1 8 - 。 氧硝酸盐[
显著 。 这一理论有待进一步研究 。 、 I L 1 I L 6 和 TN F - - - α等早期炎性因子可以加 β 包括刺激其他细胞因子反复产生 重脑损伤的进程 , 以及神经元损伤介质 ( 如一氧化氮合酶) 的 生 成, 诱 导白细胞浸润以及 黏 附 分 子 的 表 达 , 影响神经胶质 进而引起少突胶质细胞的损 细 胞 基 因 的 表 达, 伤
·5 0 6·
,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 0 1 1年1 2 月第 3 卷第 6 期 C h i n P e d i a t r I n t e r T r a d i t W e s t M e d D e c 2 0 1 1, V o l 3, N o . 6 g
·5 0 7·
流比大脑皮质少 6 由于颈 0% ~7 0% 。 在 脑 缺 血 时 , 动 脉 血 流 减 少, 流至全身区域的血流量减少近 缺血时 P 9 0% 。 然而 , VWM 绝 对 血 流 比 大 脑 皮 质 [ 3] 少大约 5 脑室周围白质血流随之减 0% 。 因 此 , 少, 在缺血 情 况 下 达 到 最 低 点 , 比大脑皮质血流量 少 。 加之新生儿脑 血 管 自 主 调 节 的 范 围 很 窄 , 故极
[ 1 1]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含量最高 、 分布最广 、 作 用最强的兴奋性神 经 递 质 , 可能起长程增强和兴奋 性毒素的作用 。 谷氨酸可以通过受体介导和非受体 介导形式造成 O 非 L 前 体 细 胞 成 熟 依 赖 死 亡。( 1) 受体介导途径是通 过 谷 氨 酸 竞 争 胱 氨 酸 转 体 , 在谷 氨酸超细 胞 水 平 的 条 件 下 使 胱 氨 酸 大 量 流 向 细 胞 外, 导致细胞内谷胱甘肽大量消耗 , 由于氧化应激致 使细胞死亡 。 但是 , 实现此反应实际需要的谷氨酸 量较大 , 说明这一机 制 在 大 多 数 病 理 学 条 件 下 并 不 能完全实现 。 相比 之 下 , 受体介导途径需要谷氨酸 的量较少 , 更 有 可 能 实 现, 动物实验也证明了这一 ) / 点 。( 被 广 泛 认 识 的 受 体 介 导 途 径 包 括 AMP 2 A k a i n a t e受体和 NMD A 受体 。 前者被认为是一种体 细胞 , 当其过度活化时导致细胞死亡 ; 后者是在少突 胶质细胞过度活化时导致细胞缺损 。 受体介导途径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因素及防治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因素及防治进展

(P”)形成减少,小胶质细胞活性增加(中枢神经
万方数据
第34卷
434
黑龙江医学
HEI LONG JIANG MEDICAL JOURNAL
V01.34,No.6
2010年第6期
JuIL 2010
2.2产前补充糖皮质激素 产前使用皮质激素不但可预防早产儿呼吸窘 迫综合征,减少因缺氧引起的脑损伤,还可减轻炎 症反应。因此,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产前使 用倍他米松(12 mg/d,连用2 d)和地塞米松 (6.0 mg/次,1 7次/12 h,连用4次),均能有效减少 早产儿PVL的病残率和死亡率。新近发表的国际 早产儿管理指南,也认为产前补充皮质激素是目前 预防早产儿脑损伤最有效的方法,建议对不可避免 的34周以内的早产,在产前常规给予1个疗程皮 质激素¨引。但有报告,产前反复应用糖皮质激素 (地塞米松而非倍他米松)可导致脑损伤加重或影 响大脑发育,临床应用需慎重¨7|。 2.3产后预防 出生后的预防措施,包括仔细的复苏措施、防 止脑血流波动、维持早产儿正常的脑灌注压,尤其 重要。在新生儿早期应仔细关注血压和血气的稳 定,积极地纠正低血压、低血容量及循环功能不全, 避免被动压力脑循环的发生。预防性应用消炎痛 可改变脑血流,增宽脑血管的自主调节范围,并促 进脑血管基底膜成熟,减少早期缺血性白质损伤和 PVL的发生¨引。
系统在炎性环境中星型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分 泌IL—l p、肿瘤坏死因子TNF一1),应用PCR扩增 技术,发现有IL一1B、TNF—o【、iNOS及转录因子 (如:MyTl和Gtx)表达。炎性细胞因子不仅导致细 胞凋亡,而且抑制OL前体向成熟OL发展。INF一 1免疫阳性的巨嗜细胞聚集在软化灶周围,软化的 白质中遍布INF一1免疫阳性的活性星型细胞,INF 一^y对OL前体细胞具有较高毒性,TNF—d并可进 ~步加剧这种毒性。内毒素所引起的炎性级联反 应,可引起某些细胞因子(如TNF一0【)和其他一些 化合物(如NO)的释放,而TNF—Ot又引起核因子, KB(NF—kB)活性介导的自由基的释放,致使血管 内皮紊乱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受损,从而造成缺血 性脑室周围自质损伤。Haynes,发现。”1在PVL患 儿脐血、脑脊液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lB(IL一 1B)、IL一6、干扰素(IFN一1)和肿瘤坏死因子一0【 (TNF一仅)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呈现升高;脑白质部 位CD68阳性MG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 性星形胶质细胞亦呈反应性增加。Elovitz_141通过 对孕鼠进行LPS子宫内注射。可成功建立宫内感 染/炎性反应性脑白质损伤模型,其新生鼠的脑白 质内胶质细胞增生,OL则大量丢失减少;同时宫内 注射LPS的感染/炎性反应模型能激活胎鼠和新生 鼠脑内的Th,/Th:免疫反应,使1’11.细胞因子,如: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王珂;侯梅【摘要】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主要形式,也是早产儿脑性瘫痪和智力障碍的首要原因.患有这些神经系统疾病的低出生体重儿数量不断增加.PVL 的启动因素是局部缺血和炎症反应,缺氧缺血和炎症启动兴奋性神经递质和自由基的相互作用,损伤易感的少突神经胶质细胞前体,引起 PVL 改变,导致脑性瘫痪.因此,预防 PVL 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病率的关键.而阻断这种机制能够阻止或改善 PVL,从而减少或减轻早产儿脑性瘫痪.%10.3969/j.issn.1006-9771.2012.07.010【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2(000)007【总页数】4页(P630-633)【关键词】早产儿;脑性瘫痪;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作者】王珂;侯梅【作者单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青岛市 266035;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山东青岛市 266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2.3[本文著录格式] 王珂,侯梅.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7):630-633.过去十年中,随着早产儿存活率稳定增长,与早产儿相关的神经发育学异常备受关注。

早产儿已成为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最重要高风险群体,尤其是极度早产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

与足月儿不同,早产儿未成熟脑具有独特的解剖学特征,从而决定其特征性的脑损伤模式——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

PVL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影像学异常,见于90%左右。

因此,预防PVL的发生与发展是降低早产儿脑瘫发病率的关键。

本文就PVL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复习,提高对PVL病因与发病机制的正确认识。

早在1962年,Banker和Larroche[1]提出“periventricular leucomalacia”一词,并报道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的系列组织学过程,它首先表现为凝固性坏死和液化,然后出现强烈的巨噬细胞活动,2周后巨噬细胞活动消失,病变区域形成空泡(囊)。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马海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_马海燕
生长迟缓模型[ 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 2000 , 8(3):181-183 . [ 11] 王 琪 , 黄光英 , 袁 永辉 , 等 .补肾益 气活血 方对宫 内发 育迟缓
胎鼠肝脏 IGF-I 表达的影响[ J] .华中 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3, 32(2):212 -215 [ 12] 谷立平 , 张为远 , 许 为 , 等 .胎仔宫 内生长 迟缓孕 鼠的 药物治 疗及其胎盘病理学研究[ J] .白求恩医科大 学学报 , 1993 , 19(5): 447 -449 . [ 13] Parimi PS , Croniger CM , Leahy P, et al .Ef fect of Reduced Maternal Inspired Oxygen on Hepatic Glucose M etabolism in the Rat Fetus[ J] . Pediatr Res , 2003 , 53(2):325 -332.
3 .脑血流调节的 受损 和不 完整性 最 近动态 测定 脑血 流研究显示早产儿脑血管缺乏自动调节 或调节不完 整[ 1] , 当 血压下降时脑血流亦随之减少 , 造成脑 白质血管 终末区和边 缘区的缺血 。 所以 , 早产儿存在的压力 被动性脑 循环和脑血 管自动调节的紊乱 , 是造成 PVL 的重要内在因素 。
4 .少突胶质细胞 对损 伤的 易感性 脑 白质损 伤的 主要 病理特征是髓鞘形成障 碍 , 表现 为脑 白质容 积减 少 , 提示可 能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丧失有关 。 动物实 验研究表明 , 少突 胶质细胞对氧化性应激的易损性是依赖于 脑成熟度 , 后期少 突胶质祖细胞与成熟少 突胶质 细胞 相比对 自由 某介 导性损 伤更为易感[ 2] 。Back 等[ 3] 研究证 明 PVL 高 度危 险的 发育与 人脑白质发 育期相一致 , 在孕 龄 18 ~ 32 周 , 后 期少突 胶质祖 细胞是脑室周围 白质 的主 要 细胞 群 , 此 期正 是 PVL 发 生高 峰 , 表明后期少突胶质祖细胞是 PVL 发生的潜在 靶细胞 。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统 疾 病 的低 出生 体 重 儿 数 量 不 断 增 加 。P VL的启 动 因 素 是 局 部 缺 血 和炎 症 反 应 ,缺 氧 缺 血 和 炎 症 启 动 兴 奋 性 神 经 递 质 和 自由 基 的
相 互 作 用 ,损 伤 易 感 的少 突 神 经 胶 质 细 胞 前 体 ,引 起 P L改 变 ,导 致 脑 性 瘫 痪 。 因 此 ,预 防 P L的发 生 与 发 展 是 降 低 早 产儿 脑 瘫 V V 发 病 率 的关 键 。而 阻 断 这 种 机 制 能 够 阻 止 或 改 善 P VL,从 而减 少 或减 轻 早 产 儿 脑 性 瘫 痪 。 I 键 词 】 早 产 儿 ;脑 性 瘫 痪 ;脑 室 周 围 白质 软 化 ;少 突 胶 质 细胞 前 体 关
6 0 — 3
— —
中 国康复 理论 与实 践 2 1 年 7 02 月第 l 卷第 7 C iJ eaiT eIPatJ12 1, o 1, o 8 期 h R hb ho r ,u.02V 1 8 N . n l T c . 7
DOI 1 .9 9 is .0 6 9 7 .01 .701 : 03 6  ̄. n1 0 —7 12 20 . 0 s
tvede iis i e aur nfnt.Thenumbe fl w— rh— eg nfnt,who s vi o de o tae t s e olgi fc t,i nc e s i fc t n pr m t e i a s ro o bit w ihti a s ur vet m nsr t he e n ur o c de is s i r a — i i ng. e f c o sofPV L ae ic m i nd i fa m ao y r a ton whih c us ntr ci utm a ea r er dia s Pr — i od nd og i Th a t r r s he a a n m l t r e ci c a e i e a ton ofgl a t nd fe a c l . e olg e r la i gh y v n r bl o d a h c us d by t i ntr c i e dng t u op t og chal a kso L,a e uli n cee a ly ti shi l ul e a e t e t a e heri e a ton l a i o ne r ahol i lm r fPV nd r s t ng i r br lpas .I s

脑白质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脑白质改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下降有密切关系 , 且 W MC 对 预测 脑 卒 中 、 痴呆 、 日常 生 活 能 力 的 下 降 有 重 要 价 值 。本 文 对 W MC的 认 知 下 降 、
病 灶 演 进 等 方 面 的 临 床研 究 进 展 进 行 综 述 。 关键词 : 脑 白质 改 变 ;认 知 障 碍 ;纵 向研 究 中 图分 类 号 : R 7 4 3 ;R7 4 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0 0 6 — 2 9 6 3( 2 0 1 3 )0 3 — 0 2 1 2 — 0 4
上 进行 , 尤 其适 用于 临床多 中心研 究及 流行 病学研 究, 较为 常用 。视觉 分级可 分为 3类 : ( 1 ) 评 价脑 室 周 围 W MC 的 Ah a r o n — p e r e t z J分 级 和 De Gr o o t J C分级 ; ( 2 ) 分别评 价脑 室周 围 和脑 叶深 部 白质 的 F a z e k a s 分级 、 S c h e l t e n s ( mo d i f i e d ) 分级、 Yl i k o s k i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2 0 1 3 年 5月第 2 o 卷第3 j L I n 』 ! !

! !
! : ! :
脑 白质 改 变 的临床 研 究进 展
汪琦 杨 芳 周 卫 东
摘要 : 脑 白质 改 变 ( W MC ) 是 老 目前 研 究认 为 , WMC与 认 知 功 能
级 方法 r - 。
很 多有价 值 的成果 。
1 WMC的 类 型 及 分级
大 多 WMC MRI 评 价方 法将其 分 为脑 室旁 和
深 部脑 白质病 变两个 区域 , 然后 根据病 变数 量和 面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脑白质疏松临床研究进展

脑自质疏松症是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
路)均位于脑室周围,因此当脑室周围自质发生病变 时,环路被中断,患者表现为记忆力障碍、情感和行
为异常。在脑小血管病变影响的特定区域,弥漫性 LA的快速进展可造成随之而来的认知功能减退, 因此,在临床试验中可将LA进展情况作为衡量血 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程度的量化指标[4]。 1.2抑郁Taylor等[5]的研究发现老年抑郁患者
LA的治疗 LA的治疗无特异性治疗方法。Janssen等[15]
对伴有LA的抑郁症患者口服万拉法辛短期治疗后
发现,脑容量和LA均无显著改变。首先应针对各 种导致LA的病因进行治疗,积极防治脑血管病、高
供血分水岭区。因此,低灌注时该区域极易发生缺
血性改变,从而出现相应的影像学改变。 典型LA的病理学改变位于脑室周围和大脑深
患者额叶和顶叶白质血流量降低,而枕叶白质无明
级:侧脑室周围及放射冠可见低密度区。
2.2
LA的MRI表现
LA的MRl表现为长T1
长T2信号,具体表现为:(1)围绕侧脑室前、后角以 及放射冠异常高信号;(2)围绕侧脑室的条状或环形 异常高信号;(3)深部白质或基底节区点状异常高信 号;(4)位于自质的斑片状异常高信号;(5)弥漫性改 变,异常信号融合成片,弥漫分布于大脑白质区。
病变有关,故该结论也符合“血管性抑郁”假说。
2007年,Potter等[7]从神经行为学角度对老年抑郁 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老年抑郁患者在完成复杂工 作的组织和计划方面的持久性降低,与前额叶LA (特别是左侧半球)有关。 1.3步态异常 LA的步态异常主要表现在步行 能力、跌倒的频率程度以及足跟对足尖的站立能力 方面,临床表现为步态异常和轻微的平衡反应障碍, 如步基增宽、步幅缩小、步行缓慢、小心翼翼,都与下 肢行走功能有关。不过卧位或坐位运用下肢的能力 以及上肢和面部运动功能障碍相对较轻,没有局灶 性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Moretti等[8]对步态异常 的LA患者进行测试发现,胼胝体萎缩对步态异常 的严重程度有显著影响。 2影像学 LA在CT、MRI、SPEcT上均有特征性表现, 三者相比,MRI检出LA病变要早于CT,且更敏 感;而SPECT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缺血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箜蔓o.19_旦塑蛑r2012HAINANMEDICALJOURNAL《海南医学}2012年第23卷第19期doi:lO.3969/j.issn.1003—6350.2012.19.052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的研究进展夏涛(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天津300450)・综述・【摘要】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是脑损伤最主要的形式,也是引起早产儿脑瘫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

大量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导致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以/vlRI为主的影像学技术比头颅B超提供了更灵敏的诊断学技术,很多文献证实除了脑室周围白质,还有灰质及纤维柬受累。

PvL的神经病理学损害是小胶质细胞的活化、聚集和脑室周围成髓少突神经胶质的弥漫性缺失。

谷氨酸、氧自由基和炎症细胞因子菲常容易导致成髓少突神经胶质的死亡。

PVL的动物模型研究提示作用于那些中毒分子的药物可以减小PVL的严重程度。

【关键词】白质软化;脑损伤;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2,8【文献标识码1A【文章编号l1003--6350(2012)19一t23—04发育中脑的局部缺血和炎症损伤可以导致神经系统损伤。

围产期脑损伤的模型非常可靠。

在足月儿,这种损伤主要影响大脑皮层、分水岭的神经元。

在早产儿,未成熟的大脑白质少突神经胶质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特别脆弱,易导致PVL【11。

早产儿大脑损伤的程度是非常严重的。

由于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提高,在美国,一年中,近50000例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新生儿中,90%都能存活。

5%~10%的存活者存在严重缺陷,剩余人群中的25%~50%分别表现为感觉、认知和行为的不足。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PVL是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类型之一,其发生的部位与程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预后,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是脑性瘫痪[21,其严重程度取决于脑白质病变的程度、部位以及所累及的神经纤维。

1PVL的影像学表现影像学是白质病变的唯一确诊依据,而且在早产儿脑白质病变的早期诊断、治疗效果评价和后期随访中有着重要意义。

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对早产儿脑自质损伤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头颅超声是诊断PVL最主要的手段,它以其便捷、可床旁检查、动态检测、相对廉价的优势,更适合于我国国情。

因此,普及推广颅脑超声作为新生儿脑白质病变早期诊断的首选检查更具有实际意义。

B超通过定性、定量判断PVL的程度。

有研究显示,当病变脑白质区域回声的灰度值>130时,3~4周发展为PVL的可能性极大,后期出现神经系统异常几率增;b11t”。

在自质损伤的早期,由于水肿,超声主要表现为回声增强,包括一过性回声增强和持续性回声增强,伴有或不伴有囊性改变。

然而,刚出生或在子宫内,超声很难显示出胎儿的囊性结构,只能到生后1作者简介:夏涛(1960一),男,山东省曹县人,副主任医师。

周才能看出。

生后1周和1个月的超声能显示出胎儿正常的组织和PVL。

周丛乐等f4】研究发现,通常3 ̄4个月后较小的软化灶逐渐变小并消失,因此超声诊断脑室旁白质软化的最佳时间是脑损伤后34周。

由于超声具有廉价、便捷、动态观察的优点,国内将其列为诊断脑室白质软化的首选。

特别是近年,超声将MR/的后期计算机处理技术加以应用,为超声显像提供更宽的动态范围和更清晰的对比分辨率,也大大减少了噪声对图像清晰度的影响151,对于白质病变的显示更加清晰,更易早期发现微小的病变灶。

超声显示,在那些只有脑室周围白质回声增强,没有囊性改变的早产儿中,大部分都有认知功能障碍,不到5%的患儿发展为脑瘫。

超声下伴有囊性损害的患儿,脑瘫的发生率非常高,有时合并复杂部分性癫痫。

MRI不适合病情不稳定的早产儿,但比超声能够更早显示出PVL,特别是可以反复研究,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可以清晰显示损伤后不同时期的脑白质异常,因此可以早期发现脑白质病变,加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usioncoefficient,ADC)测定可以定量描述早期白质病变的程度,同时利用脑容积的测定评价脑发育情况,为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起到重要作用【6】。

deVries等p1对15例35周以上的动脉缺血性卒中的新生儿进行普通M砒和DWI成像,在T:像上,其中7例发现了内囊部下行白质的高信号,只有1例在脑底部发现了下行白质的高信号,而在DWI显像上,8例发现了内囊部下行自质的信号增强,5例发现了脑底部下行白质的信号增强,其中3例ADC值与健侧相比有增加,他认为DWI比常规M对更能早期而且定量描述皮质脊髓束的损伤,在脑底部更为明显。

Zhang等01还将DWI应・123・万方数据!查童垦兰!垫!兰堡蔓丝堂蔓!竺塑!坠墅堕垒型塑曼望!!垒墨』里旦墨堕些一—————————j型兰L竺坚生竺苎竖!—兰坐用于白质发育的评价中,他对30例iE常'dxJL(1个月~层细胞之下的陪衬神经元,有一个基本的作用,就是17岁,男16例,女14例)的研究发现,随年龄增加,脑构成成熟的丘脑皮层连接中需要的轴突靶向作用。

室旁白质的水弥散度是降低的,并发现ADc值与年这些神经元,如前成髓细胞,缺血后易受损伤,加速龄呈负相关(p一0.oos)。

PVL中陪衬神经元的丢失,导致以后运动、视力及认在一些患儿中,P、凡是灰质和白质共同的疾病。

知功能缺陷㈤。

早产儿,特另ll是32周以下的早产儿非常脆弱,容易发3PvL的预防:当前的临床实践生生发基质出血,导致PvL。

生发基质出血对预后没血液毒蠢Il对于减轻PVL的严重性很有价值;防有影响,如果血液流入侧脑室,脑脊液流动机制受损,止PCO:下降至35mmHg(1mmHg=0.133妞a)以下能可发生脑积水。

脑积水如果很严重,能使皮质脊髓束够降低脑瘫的风险。

在一个大样本研究中,低出生体变形,加剧痉挛性双瘫。

重儿伴呼吸衰竭,吸入低浓度的NO可以降低PVL的2PVL的发病机理发生率,可能由于其能够改善氧合Ⅲ1。

分娩前应用硫章乐等[91的研究显示胎膜早破、胎龄、低出生体质酸镁不能减少脑瘫的发生率[221。

窒息的足月新生儿,量、重度窒息、感染、机械通气、低碳酸血症、脑室内出头部或整个身体的亚低温能够避免神经后遗症的发血和酸中毒是中国人群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发生,但在早产儿无明确的评估㈤。

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脑室旁白质软化4PVL的实验模型与早产密切相关,与绒毛膜炎关系不大。

然而有动物对于未成熟实验动物,有两种实验方法制造前脑实验证实,宫内感染可引起脑自质损伤,Manjeet等“哪脑室旁白质病变模型:诱导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通过对孕兔的子宫角接种大肠杆菌建立宫内感染的结扎一侧颈总动脉,减少氧气吸入;通过细菌脂多糖动物模型,成功诱导出早产幼兔脑室周围白质细胞的激活先天免疫系统。

两种方法都能激活弥散的小胶程序化死亡。

Nelson“”报道绒毛膜羊膜炎者的早产质细胞,大量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使脑室儿和足月产儿脑瘫的危险分别增加2~5倍。

Elovitz周围前成髓少突胶质细胞衰竭。

等㈣通过对孕鼠进行细菌脂多糖(LPS)子宫内注射,对于人类,怀孕3个月前脑的少突胶质细胞发育可成功建立宫内感染/炎性反应性脑白质损伤模型,成熟,髓鞘开始形成,鼠的少突胶质细胞发育成熟,开其新生鼠的脑白质内胶质细胞增生,少突胶质细胞始髓鞘形成则在生后。

大多数新生白鼠和鼠端脑的(Oligodendrocyt,0L)则大量丢失减少;同时宫内注射少突胶质细胞系是前成髓细胞少突神经胶质。

像人LPS的感染/炎性反应模型能激活胎鼠和新生鼠脑内类前成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一样,这些细胞有髓鞘的的Thl/Th2免疫反应,使Thl细胞因子(如IL—l卢、丝分裂周期,有复杂的分裂程序,有合成糖脂等特征,IL一4、IL一6、刀附_丫和TNF一0【)升高,Th2细胞因子(如但不能翻译髓鞘结构蛋白,如蛋白脂和鞘磷脂碱蛋IL一2和IL—10)减少。

提示:母体宫内感染后引起体内白。

与少突胶质细胞前体或发育成熟的少突神经胶细胞因子的释放与胶质细胞的激活,可能是宫内感染质相比,前成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对于谷氨酸诱导的后早产儿发生PVL的主要机制。

钙负荷和兴奋性中毒死亡更敏感。

这是他们提高谷出生后低碳酸血症和低血压能增加早产JLN室氨酸受体的结果口”。

在人类和新生鼠和白鼠的端脑,旁白质软化的发生率。

心脏外科手术时间长与足月少突胶质细胞前体一直持续到妊娠期末3个月。

这儿PVL高发率有密切关系“3删。

此外,报道脑室内出些自动的、积极的有丝分裂细胞,尽管其对谷氨酸毒血的发生与PVL密切相关”51。

持续的红外分光镜记性的易感性低于前成髓细胞少突神经胶质,但是对有录显示当早产儿患脓毒症或其他疾病时,血压下降能活性的小神经胶质细胞产生的促炎性反应细胞活素够导致脑灌注自身调节衰竭的频繁发生,从而增加脑特别敏感【251。

组织易损性,导致前脑缺血o61。

和人类PVL一样,实验性PvL应涉及到神经元妊娠末期3个月,脑室周围白质对脑灌注减少的和神经胶质。

在新生的啮齿类动物中,过早凋亡的神易损性,与脑室周围血供相对稀疏有关o71。

PvL的发经元出现局部缺血损伤【“1。

此外,常规MRI检查提示生主要是由于此期的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的选择在这些动物身上,显示只有双侧脑室周围的损害,加性损伤所致。

妊娠末3个月,脑室周围小胶质细胞数强MⅪ提示颈动脉闭塞时,小的皮层损害亦可出现量很多,易导致PVL【18。

191。

这些活性小胶质细胞的毒在同侧。

这些皮层的损害,从组织学上分析,是神经性产物导致前成髓细胞的死亡。

在PVL急性相后,元的衰竭雎”。

脑室周围OL生发基质重建失败,是很难解释的。

5PvL啮齿类动物实验模型的药物干预妊娠末期3个月,位于发育中的到凋亡的大脑皮前成髓细胞少突胶质细胞谷氨酸受体的药理学・124.万方数据V01.23No.19October2012HAINANMEDICALJOURNAL《海南医学)2012年第23卷第19期操作对于PVL的治疗是前景可观的。

单侧颈总动脉结扎导致低氧的新生鼠,全身应用托吡酯,可降低脑室周围前成髓细胞少突神经胶质衰竭的严重性。

这些药物抑制谷氨酸介导的Ca2+超负荷和线粒体异常功能。

少突胶质细胞谱系培养的体外实验显示的谷氨酸特异性抑制剂的抗毒性反应和谷氨酸受体活化剂;然而,这些药物在体内治疗PVL的作用尚未被评估。

最近的研究发现,这些少突胶质细胞系在体内,尽管不是在体外,表达较高的钙渗透性口引,对于成人,白质缺血导致谷氨酸介导的钙在髓鞘的蓄积,髓鞘的破坏证明谷氨酸阻滞剂应该在PVL治疗中被评估㈤。

第二个治疗PVL的可能的方法是预防自由基和炎症介质杀伤前成髓细胞少突神经胶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