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评审老师的心里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每当到了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时候,很多研究生同学都很担心自己准备不够充分,或者答辩现场出现什么突发事件。笔者劝告大家,不用太过于紧张,多做准备,认真对待即可。有些你担心的问题根本不会发生。
评审老师一般不会在答辩时才说选题错误,或者方向有问题的事情。有学生担心在答辩时,会遇到评审老师毫不客气地说:你选的题不对,认为在这个方向上根本就不存在你所说的这个问题需要研究。因为这属于整体否定,学生很容易手足无措。要知道,学生的论文都是经过了开题(5个老师现场评审,还不包括导师的前期参与),以及中期检查的,甚至还有预答辩环节(导师组织或者学院组织),之后才进入最后的答辩环节。此时对这个领域并不成熟,仅凭自己的学术感觉,就敢于直接否定了前面所有评审老师结论,这个评审老师给所有在场师生都留下了太过于自负加无知的印象。没有人会希望有这样的结果,因此,评审老师不会在你答辩时才说你选题错误的。
不要担心因为自己方法的过度引用,被评审老师当成学生自己的品质问题。在答辩过程中还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有学生使用了某方法,也许是过度使用,使得最后的结论相对于方法显得弱一些,或者我们干脆这样说,学生的所谓研究只是做了一个作业。此时,评审老师可以说这个学生做的研究很低级,仅仅是方法的一个领域应用而已,但是肯定不应该指控是抄袭。看社会上目前的研究情况,很多做过所谓博士生导师和教授的学者,并没有什么研究水准,也就是说,自己并没有让人信服的研究成果,没有做过什么像样的研究,但是,越是这样的导师,在答辩时越容易横挑鼻子竖挑眼,只余笑料一堆,让学生都看不起。
每逢大事儿有静气儿,这是一个很理想的处理状态,你一直在努力,却每每不能做到。答辩之前的晚上,有的人睡得不好:你不自觉把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脑海里翻来覆去了好几遍,等到天亮的时候,你发现自己在睡梦中已经答辩了好几次了,真心感觉很累。起了个早,果断把PPT的三分之一内容更新了,你决定把已经和师兄讨论过的,确定的事情给大家分享,这个东西是个好东西,之前,我们一直想留着包袱,消无声息。
当你环视了四周,觉得下面一片漆黑,这里是一个舞台,你“看不到”下面的观众,只有你自己,这种意识的浮现,标志你终于把状态调整到了自己理解的程度:做科研报告,就像一场培训,无论下面的人有多参差不齐的水平,只要报告人做好引导,耐心,和清晰,就够了,即便是一个完全不懂的人,他也会享受你呈现的整个过程。报告本身就是一场思维活动通过肢体和语言的表演。你的表演风格就是理性的引导和感性的启发并重,引导和启发服务于最好的归纳,争取整个表演过程中少说一句让观众觉得的废话,因为,你要为每一句经意和不经意说过的话负责,整个表演过程中,要时刻与观众保持思维的沟通,用心去感受他们由于思维变化导致的肢体,眼神以及言语的不同呈现,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方向。就像《阿凡达》启发的那样:观众是力量的源泉,自己要想充满活力,就要把万千的思绪植根于他们的土壤,吸取变化的气息。
如果给出一个淘汰率,则答辩会往往容易演变成“逆向淘汰”。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上说,答辩往往是比“不烂”,而不是比好,这也是中国的现状,也所以,很多老师会说应该“要求严点,再严点”,但是,比较可笑的是,这种情况下的要求严却往往会造成“逆向淘汰”的最终结果。怎么淘汰学生——看看认识不认识你的导师就是一个标准1760405151研究生毕业论文企鹅其实,如果确实是在“劣中选劣”,答辩真的淘汰50%的学生也不会带来多大的质疑,但是,就怕现场评审人员自己有私心,那就无法控制最后应该秉承的决策准则了。
一个评审人的力挺或唱衰,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投票。投过票的评审人都知道,只要有一位老师可劲地力挺或者唱衰,结果往往是能遂他的愿望。在院士选举中也容易产生这样的结果,只要有一个相近领域的院士拼命地说某候选人的成果很烂,没价值,其他人往往会二乎,最终投票结果也会朝着这个主导者希望的方向而去。研究生答辩也是如此,甚至很多项目答辩时也会如此,笔者认为心理学中应该有很多研究人员对这个现象有兴趣并做了很多研究。
硕士生毕业论文预答辩,作为导师对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次集体指导,已经成为惯例。近期实验室对多位即将毕业的硕士生进行了全天时间的预答辩,按正式答辩的顺序和时间要求进行。由于受平时学术交流,进展汇报强调细节交流的影响,大部分同学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内容。预答辩的结果令你满意的很少。
总结起来,存在的共性问题如下:
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
2、对内容不熟悉,PPT文字描述太多。
3、汇报提纲完全按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
4、汇报总结中,未直截了当地呈现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5、过于强调数学公式的推导,而忽视了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案设计、实验步骤及结果的测试分析等。
6、忽视取得的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情况等一带而过。
7、无致谢。
由于答辩委员会成员,研究方向各异,有偏实验科学的、有偏硬件设计的、有偏算法和软件设计的。如果不讲究答辩策略,可能会造成“做的好,不如讲得好”的结局,从而影响答辩成绩。
有的研究生在参加答辩时,异常紧张,值得庆幸的地方是碰到各位老师都没有刻意地去问比较“刁钻”的问题,怀着庆幸和失落的心情,他可以回答评委们的提问,大家相安无事。当主席说下一个的时候,你会突然觉得一阵放松,变回了一个正常人。这次的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终于过去啦。
笔者建议,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的内容与时间安排如下:
1、课题概述(2-3分钟):阐述为什么要开展这项研究,即立项依据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主要介绍课题来源、研究背景、现状及存在问题等,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
2、课题内容(8-10分种):主要突出:1)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采取的措施;2)实验结果展示及分析。文字描述多了,会影响讲解思路,也会给人不熟悉内容的印象;公式推导多了,这不是答辩老师所感兴趣的(感兴趣的评委自然会看你的纸质论文)。同时,可能占用了后续展示主要成果的时间,让评委看不到你最后的“干货”。
3、课题总结(1-2分钟):1)直接以按序号形式列出所开展的工作;2)创新点与贡献,即提出了什么方法或理论?解决了什么问题?实现了什么功能?有创新的强调创新,无创新的强调工程应用价值。课题展望或存在问题可一带而过,如果评委需要追问,后续回答问题时阐述即可。
4、成果展示:如论文、专利、获奖等。
毕业论文答辩进行到了致谢的时候,你还是要把大家解救出来,毕竟报告内容太多,作为学术报告,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一些个创新点,但是吸引人的东西要想别人短时间去理解,是一件很苦的脑力劳动,因此,如果你在结尾的时候用了比较诙谐的致谢方式,把大家的思维暂时放回到“生活”中来,让大家都松弛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