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母婴同室产妇和陪护手卫生的重要性及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科母婴同室产妇和陪护手卫生的重要性及健康教育有效途径
分析手卫生对于产科母婴同室的重要性,同时结合产科母婴同室临床护理及手卫生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母婴同室产妇和陪护手卫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如加强护理人员能力培养,提高手卫生综合宣教水平。
手卫生健康教育对于保证母婴同室的医疗护理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继续采取科学丰富的健康教育形式,向产妇、家属乃至社会更多层面的公众传播手卫生健康知识,以促进广大社会公众建立和养成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行为习惯。
标签:母婴同室;产妇;新生儿;陪护人员;手卫生;健康教育
在产科母婴同室护理工作中,必须高度重视手卫生的重要性,同时不断探索手卫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扩展手卫生知识普及面,对产妇和陪护人员的手卫生行为进行有效干预[1-2]。
通过健康教育对产妇和陪护普及手卫生知识,使其养成手卫生行为习惯,一方面可以确保产科母婴同室住院期间护理安全以及产妇和新生儿在产褥期家庭护理中的卫生安全;另一方面希望一个家庭在新生命孕育和诞生的时刻,以“手卫生”为先导,获得一种新的健康理念,这是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更是人文护理的具体体现[3]。
1 手卫生对于产科母婴同室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产科医疗和护理安全的生命线,毋庸置疑,手卫生管理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4]。
研究显示,在外源性医院感染中,经手引起的直接和间接性感染占首位[5]。
母婴同室作为一种新的管理制度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其虽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护理安全隐患,参与产妇和新生儿照顾的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是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
母婴同室既有刚分娩的产妇,又有刚出生的婴儿,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等消毒隔离措施,否则极易造成医院内感染,如新生儿护理由过去的集中封闭式护理转变为产妇和陪护参与的开放式护理,接触新生儿人员增多,但手卫生知识缺乏,增加了新生儿感染的机会等。
新生儿喂养时,要时刻保持乳房和喂奶用具的卫生。
这里所要强调的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轮状病毒,其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年有25%的婴幼儿受轮状病毒感染[6],因此提高产妇和家属对手卫生的认识以及洗手依从性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母婴同室的普及,手卫生在产科护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2 存在的问题
手卫生在母婴同室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护理人员和产妇及其家属认同,但产妇和其家属缺乏接受正确手卫生知识宣教的主动意识,且获取手卫生知识的途径也非常有限。
护理人员虽然主观上都有意愿向产妇及家属开展手卫生健康教育,但效果不佳,原因主要有两方面:①母婴同室护理工作相对繁重、护理人员配备有限、母婴护理健康教育内容较多、宣教方式单一等诸多客观因素增加了护理人员在接诊时开展手卫生宣教的难度。
②产妇临产来诊时,大都有数位陪产家属,人员复杂,且都精神紧张,情绪焦躁,甚至是忙乱无章,关注点高度集中,在此种情况下,即使开展手卫生宣教活动,也不宜被接受。
手卫生依从性跟踪效果评价显示,生产过程结束,产妇和新生儿刚刚回到病房的安置过程是手卫生依从性的关键时期,但也是手卫生行为干预效果最差的一个时期。
产妇和陪护人员接受健康教育前,除接触体液后有较强的手卫生意识外,陪护人员的手卫生知晓率和执行率均较低。
3 母婴同室产妇和陪护手卫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途径
妇产医院日常接诊的产妇及家属或陪护生活背景不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自我保健意识和对产褥期中的危险因素认识程度都有很大差别,因此为了使产妇和陪护有效地接受手卫生健康知识教育,结合存在的问题,逐步对产妇和陪护手卫生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并大胆尝试,探索母婴同室产妇和陪护手卫生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1 加强护理人员能力培养,提高手卫生综合宣教水平
3.1.1 更新知识结构,树立大健康教育观随着产科的不断发展,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母婴同室的临床特点,护理人员既是在从事专业护理,同时也是在帮助一位母亲乃至一个家庭迎接新生儿诞生,以便建立更加健康的生活模式,因此要强化责任意识,切实把健康教育作为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母婴同室护理技术专业化程度的同时,要紧跟学科护理前沿,注重知识结构更新,学习和掌握心理、社会、人文等方面的知识,培养综合能力强的复合型护理人才,以手卫生习惯养成为起点,把健康理念的灌输融入到每一项护理工作环节中。
3.1.2 掌握评估方法和标准,确保母婴同室手卫生质量系统地进行规范化医院感染管理,加强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培训,依照相关标准,制订计划,定期进行母婴同室产妇、陪护及相关人员的手卫生质控,以便对其手卫生依从性情况作出全面评估,找出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使手卫生宣教效果和依从性得到保证。
3.1.3 加强沟通技巧和经验交流对护士进行人际沟通技巧培训,以提高护士的沟通能力,进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7-9]。
定期组织讨论活动、召开护士碰头会等,交流工作心得体会,互相借鉴开展产妇和家属手卫生知识宣教、六步洗手法及其依从性监督的工作经验,使手卫生健康教育水平得到持续提升。
3.2 将手卫生健康教育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口动手示范指导
手卫生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正确的六部洗手法,如果仅仅是口头讲解很难被接受,因此要采取亲自示范、边说边做的方法,适时利用为产妇、新生儿做床边护理的机会,耐心讲解医院阶段和在家阶段产褥期产妇和新生儿照护的注意事项、手卫生健康知识及重要性和最新育儿知识等,同时亲自示范六部洗手法,直至产妇和主要陪护熟练掌握。
此外,将与手卫生有关的知识做成各种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的小册子、图片和挂图及温馨提示卡片,以便于更好地讲解、记忆和随时提醒。
3.3 争取产妇家属共同参与手卫生健康教育活动
目前,母婴同室中产妇和新生儿的照护大都由家属参与,且由于剖宫产或正常产会阴侧切等,使产妇产后恢复时间相对较长,进而影响了包括手卫生知识在内的母婴同室健康教育,因此要本着“要事第一”的原则,从产后最为关键和家属最为关注的环节入手,把主要陪护和家属作为手卫生等健康教育的第一人,待产妇精神和体力恢复后,在陪护家属参与下,再循序渐进向产妇开展宣教活动,这一做法有利于家属认知、掌握和帮助产妇建立手卫生行为习惯,尤其可以监督其他家属或探视者接触新生儿时应注意的手卫生等相关卫生要求以及出院后对母婴照顾时的手卫生依从性。
3.4 大力推行手卫生的门诊、住院、出院、出院后的一条龙健康教育模式
母婴同室手卫生行为是一种需要积累和养成的习惯,这不仅决定其在产褥期和新生儿照顾期的依从性,同时对于手卫生知识的扩大宣传、公众健康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都有极大的益处[11-13]。
习惯需要有一个认知和养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时间。
①产科区别于其他科系的特点是从确定怀孕到生产有一个相对较长的准备时间,这对于开展系统的手卫生健康教育是一个有利条件,因此要积极建立从门诊到住院到出院、从产前到产中到产后的手卫生健康教育模式,建立手卫生健康教育。
②充分利用门诊健康教育的优势把手卫生知识作为孕妇产检随诊和孕妇课堂的重点内容之一,必要时使用健康教育处方对口头教育进行补充完善,遍于病人保存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宣教手段。
③手卫生知识的宣教不可强行灌输抑或流于形式,应充分把握产后健康教育的时机。
产妇入院待产时大都会精神紧张,心情焦虑,尤其是在经历生产后,精神和体力尚未恢复,此时护士工作的重点是在产妇和新生儿回到病房的第一时间,与分娩时或手术室护士严密做好交接工作,有条不紊做好产妇和新生儿的安置并密切做好卫生防护。
除特殊情况外,要亲自安置新生儿,亲切但严肃地向陪护家属提出要求,限制未经正确洗手的家属触碰新生儿,此时陪护的注意力比较集中,对于护士的要求接受快且执行较好,等紧张忙碌的安置过程结束后,护士要根据每个产妇的情况,及时计划并开展产妇住院期间手卫生等一系列健康教育,以期达到预期效果。
④产妇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一个连续追踪过程,针对手卫生的健康教育追踪主要目的是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的动态指导和监督,修正不良卫生行为,确保母婴及家属在家庭中继续保持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以保证其安全顺利度过产褥期。
3.5 充分利用社区和社会性健康教育平台,扩大产科手卫生健康教育覆盖面
开办“孕产爱心家园”,并积极与社区街道或居委会科普课堂、社区医疗门诊、妇幼保健站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建立联系,义务担任健康教育宣讲员,把
母婴同室手卫生知识等纳入到社区群众健康教育、职工公众健康知识普及等各种公益宣传活动中,应邀担任主流媒体、网络媒体等健康节目、栏目嘉宾或撰稿人等,扩大手卫生知识的社会公益宣传覆盖面。
综上所述,手卫生健康教育对于保证母婴同室的医疗护理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4-15]。
在母婴同室的护理工作中,要全面掌握产科护理工作特点,采取科学、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途径和对策,提高母婴同室手卫生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手卫生行为依从性,确保产褥期医院阶段和家庭阶段安全照护质量。
同时,要继续采取科学丰富的健康教育形式,向产妇、家属乃至社会更多层面的公众传播手卫生健康知识,以促进广大社会公众建立和养成全新的健康理念和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 黄瑾.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51-52.
[2] 何应珠,庞春民,麦小妮.行为教育对基层医院母婴同室陪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379-2380.
[3] 顾晓红,洪怡.医院员工手卫生行为教育干预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8):1617-1619.
[4] WS/T 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S].
[5] 王爱敏,张萌,吴洪婧.产科母婴同室初产妇的健康教育[J].齐鲁医学杂志,2012,11(78):76.
[6] 吴杰,曾范慧.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33):103-104.
[7] 杨晓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1,21(9):1847-1848.
[8] 王琳,杜萍.我国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7):41-43,50.
[9] 史秀芬,赵囡囡,安丽梅.产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5):25-26.
[10] 黎慧.院内感染和手卫生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41-142.
[11] 郭勇,张丽娜,尹亚丽.多途径手卫生监测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4,16(8):47-49.
[12] 孙艳,吴正华.临床护理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518-520
[13] 周敏,刘滨.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调查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4):3028-3029.
[14] 魏道琼,周忠华,陈先云.医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现况调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1,8(4):129-131.
[15] 于敏华,俞建平.医护人员洗手情况调查[J].中华医药感染学杂志,2009,19(21):2881-2882,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