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规范
一、对待科学,态度端正
在当前的科学教师队伍中,专职的并不多,大部分是兼职的。和语文、数学学科相比,他们往往认为科学课不重要,把精力都放在语文、数学学科上,导致科学课上的一系列活动没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影响科学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科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科学课在培养学生方面的作用,要在思想上重视科学课,同时还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把上好1每一堂科学课作为自己的责任。
二、科学课堂,面向全体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
三、教师角色,随时转换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既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引领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按需转换自己的角色。
四、教学语言,准确简洁
语言是师生进行交流的主要载体。对于教学语言,我们要做到:准确、简洁。用最短的语言,把话说明白的。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听懂。同时,我们科学课堂上的语言还要做到科学严谨。
五、教学方式,探究为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需要注意的是,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六、教学时间,合理分配
科学课堂是由一个个的活动组成的,不同的活动,在教学中的地位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在时间的分配上不能搞平均主义,胡子眉毛一把抓,而是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重点环节上舍得给时间,比如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等。
七、小组划分,利于学习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习小组是最普遍的一种组织形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做到混合编组,让小组的组员各具特色,以便能够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同时要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要做到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事做。同时小组成员的角色在一段时间后进行互换,借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八、探究问题,因疑而生
提出问题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第一步,这一步迈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疑问,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只有让学生去探究自己的问题,才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九、科学假设,要有依据
科学假设是对观察现象的一个假定性的解释,或者说是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的一个推测性的回答。让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假设时,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的假设一定要符合逻辑的,要有一定的依据,而不是随意的猜测。
十、实验方案,设计严谨
一个良好的实验方案,是学生探究成功的基础。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实验方案设计的指导,具体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的材料、实验的步骤、注意事项等。注意实验方案的可操作性。
十一、探究材料,按需出示
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离不开材料的支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在最需要的地方出示,同时材料的出示还要讲究顺序,不能一下子就把所有的材料交给学生探究,而是要具有梯度,在学生完成一个探究活动后,才把下一个活动所需的材料交给学生,也就是说材料的出示要循序渐进。
十二、师生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主要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实验两种,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自主实验,都要做到规范操作:首先是仪器的使用要规范,严格按要求进行操作;其次是实验的过程要规范。
十三、数据收集,及时如实
数据是验证假说的依据。数据的正确程度决定探究的有效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地把有关的数据收集起来,并且要求做到所收集的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学生不得修改数据。同时让学生明白实验数据可以经过多次实验得出。
十四、整理数据,实事求是
在学生收集数据的基础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论。在这一阶段,教师主要要求学生实事求是的进行分析,要让学生用严密的逻辑对证据进行分析和指导,在各种可能的解释中选择最合理、最可能的一种。
十五、汇报交流,积极参与
在汇报交流阶段,教师要让全体学生参与。主要表现为,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一个小组汇报时,其余小组成员注意倾听,找出和自己小组的不同观点,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补充、质疑。
十六、不同意见,大胆发表
由于每个小组成员的不同,学生的探究发现也会有所不同。对此,在汇报交流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以引起学生思维的碰撞,促使学生的发展。
十七、学习成果,及时拓展
通过科学探究,学生一方面获得了相应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的科学技能也得到了发展。这时,教师要有目的的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拓展,把学生的科学学习引向课外。真正做到科学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十八、课堂生成,充分利用
在科学课堂上,总有这样那样的意外,在不停的生成。我们的科学课堂,也因为生成而美丽。针对课堂上的种种生成,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把学生的探究引向他们最感兴趣的地方。只有这样,学生的探究才会有效。
十九、教学反思,时时进行
教学的进步,教师的提升,离不开对课堂教学的反思。对于课堂上的得与失,教师一定要及时进行,促使自己专业水平不断发展。
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规范
总则
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通过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规范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引领者,学生是学习小学科学课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和创造性的过程。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材料和足够的时间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学生主要学习方式,学生的科学学习还应该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第一章教学准备
第一节制定教学计划
第一条熟悉课标。认真学习《小学科学课程标准(3—6年级)》(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课程的性质、目标,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
第二条阅读教材和教参。
1、浏览本册教材,整体把握本册教材内容。
2、阅读教师教学参考用书,补充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
3、通读单元概述,明确本学期总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4、了解各单元之间的联系。特别要注意与季节性相关的内容,可按季节情况适当调整教学进程。
第三条研究学生。
1、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探究水平,了解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习惯。
2、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注意力分配、好说、好动、好玩、好奇)、身心状况、家庭状况及班级风貌等,以便分析利弊,作出预见,采取对策。
第四条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1、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册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学期教学目标、教学进度、相关准备。
2、计划中的教学目标应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科学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
3、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教学进度应细致安排,力争能按计划进行,尽可能不拖延或超赶进度。
第二节备课
第五条分析单元内容与结构。
1、了解单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分析本册教材中各单元的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明确单元的教学目标。
2、分析单元内各课之间内容与目标的联系与区别,明确课文定位。
3、调查分析学生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认识、情感、态度、能力水平,了解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