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04年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精华版)
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双流中学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专题报告刘瑛一、试卷结构及分值分析近五年成都市中考语文试卷分为A卷(100分)和B卷(50分)。
A卷100分,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选择题,包括基础知识和课内文言文,共6个小题1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共82分,包括文言文翻译4分,默写6分,A卷现代文12分,作文60分。
B卷50分,包括课外诗歌鉴赏4分,课外文言文12分,名著阅读4分,现代文阅读18分,语言运用12分。
近两年作了一定修订,A卷基础知识部分增加1个小题,病句的辨析,分值为3分,即选择题由原来的18分变为21分;A卷现代文阅读减少1个小题,总分值由原来的12分变为9分。
A卷第1题:(基础知识)字音分析:考查考生辨识易误读的字音。
从材料的选择来看,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常用字词,无生僻字词;从要点来看,主要是平翘舌、边鼻音、前后鼻韵、多音字和四川人易误读字为主;从考查的形式来看,2013年形式略有变化,改变了过去沿用的在具体语境中考查的方式,直接列举四组考查对象,每组三个词,兼顾词语和成语。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加强语音字词的积累和川音误读字的训练。
第2题:(基础知识)字形分析:考查对常用汉字字形的正确识记。
近五年字形试题都提供了辨识字形的具体语境。
语句均选自教材,词语大都是“读一读,写一写”所涉及的。
都设置了三个错误项,每项中包含一至二个错别字。
这些错别字都是容易混淆的形近字、同音字,同时在没有错别字的选项中也设置了易写错的字,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扰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词语语意的把握和在语境中的灵活理解,训练学生正确书写的能力。
第3题:(基础知识)成语分析: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正确理解并恰当运用成语的能力。
考查材料主要来自教材和生活中容易误用的成语。
有以下几个易错点:搭配不当、望文生义、褒贬不当和错用对象等。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仅要强调课内重点词语的积累,更要培养学生收集、积累课文和生活中的词语的习惯。
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四)
2004中考阅读题全方位剖析(四)【课标考点透视】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
2.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背诵优秀诗文80篇。
【锁定考查热点】1.知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3.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4.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5.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中考原题展示】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韩愈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
吾知其必有合也。
董生勉乎哉!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
董生勉乎哉!吾因子有所感矣。
为我吊望诸君[注]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注] 望诸君:即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
他忠心耿耿,战功卓著,后被人离间,受到燕王怀疑,被迫离燕至赵,赵王封他为望诸君。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易:(2)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仕:2.标示句子的诵读节奏,选择词的恰当义项。
(1)用“/”标示下句的诵读节奏。
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2)下面关于“惜”字的解释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解释“皆爱惜”中的“惜”,应选择第项。
(只填序号)惜xī①爱惜。
《韩非子?难二》:“~草茅者耗禾穗,惠盗贼者伤良民。
”(耗:减损。
惠:给人好处)②吝惜,舍不得。
蔡琰《悲愤诗》:“岂敢~性命。
”③痛惜,哀伤。
贾谊《惜誓》:“~余年老而日衰兮。
”3.“郁郁适兹土”的“适”解释为“往,到”。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不能解释为“往,到”的一项是()A.由是先生遂诣亮B.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辍耕之垄上D.造饮辄尽,期在必醉4.翻译下面的句子。
试卷解读常州市04年语文中考语文
解读常州市04年中考语文试卷常州市朝阳中学陈怡2004年常州中考语文试卷是一份好试卷。
它体现了以下特点:1、着重考察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义务教育对语文的要求,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对母语的基本能力:识字和写字、学度和写作。
着眼点在能力,也就是每一个公民的最基本素质。
2、它体现了时代的要求,社会发展和建设的要求。
一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语文达标的表现,应在于能够比较熟练得掌握语文这个工具。
认识世界,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情,在于“通”而不在于“专”,在于“用”而不在于“识”。
因此,初中阶段对语文知识的要求,不宜过高过多,试题更不宜知识立意。
3、试题的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倾向和培养中学生正确道德观的要求。
4、题型简洁清晰,条块分明,流畅大气,内容切实,完美地凸现了考纲说明。
和03年的中考试卷以及03—04学年的质量调研试卷保持了相对的继承性,但又有所发展。
这对中学的语文教学有着示范作用和导向作用。
5、重视了思辨。
阅读和作文、比较探究题,都含有强烈的思辨成分。
作文的思辨程度,可以收敛一些,因为作文分值太高,考生审题一旦失误,损失惨重。
6、强调了词语和成语,重视了语文最基本的因素,当然,重视程度还可突出些,题型再变化些。
7、题型引入比较阅读(阅读一和文言文),这更有利于开发考生的智力和能力。
8、主观题已占绝对优势,这符合语文自身的规律,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的分值已达29分,这有利于考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感受,有利于个性的发展。
当然,不设统一答案和没有标准答案不是自由放任自流,而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一定的范围和要求中内,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想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感情的外溢。
另外,有的主观题规定“只要作答,一般不判0分”,这更说明了对考生的爱护和尊重。
以下,具体地谈一下对试卷的认识。
一、积累运用(一)积累1、借助汉语拼音记读汉字,而且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这是生活中实际的需要。
第一题很好,而且相对稳定。
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在教学中,真的是:“得语文者得天下”,作为中考的权重学科,语文历来是初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学科分数的高低就是中考成绩的晴雨表,它直接关系和影响一个学生的一生乃至命运。
语文在中考成绩中起决定作用,语文复习与考试面临的挑战息息相关。
综观语文试题,语文教学及考试越来越让老师和学生无可把握,很少有老师和学生在语文教学与考试中拥有自信。
下面我就近几年语文试题作以感悟和浅谈。
一、近三年来长春市中考语文的基本态势从2005年开始,长春市开始进行中考的独立命题工作,每一年的中考考纲、试题命制和批改都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从语文试题来看,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考查,在试题结构上考查的内容涉及面广,答题要求高。
相对吉林省的中考试题,长春市语文中考题量大,难度高,充分体现了省会城市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能力方面的要求。
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1、题型多,相对省里的试题,单独增加了名著阅读和综合实践写作,学生的书写数量和质量要求高。
2、题干长,强调题干表述丰富性与文学性,增加了学生读题的时间和难度。
3、没有选择题,对学生的书写、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考试内容注重课内学习内容的深入领会,课外积累内容的广泛明晰。
5、试题灵活,不拘一格。
尤其重视社会热点话题与语文学习的结合。
二、易使学生中考答题中发生的普遍的问题1、审题粗糙,只见其一,不理其二。
只抓字眼,不看句意。
2、答题急躁,只有文字,没有思考。
只有意思,没有次序。
3、书写凌乱,格式随意,标点不清。
只知求多,不知求准。
4、言不答义,套路僵化,没有自我。
盲目拼凑,应付了事。
三、语文试卷注重的考点强调基础,强调落实,强调综合,强调运用。
考查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运用知识,培养能力,解决问题。
把学与考结合起来,以知识及其运用为核心,组织学生的复习,而不是以题为中心,把学生领到题海之上。
基本按教材和考试说明走。
(一)古诗文名句积累与运用的考查1、不仅强调字形的对错,更注重字迹与格式规范。
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分析.doc
近五年语文中考试题分析一、字词题分析:2006年改错别字,写汉语拼写,规范书写2007年根据拼音写汉字,改正错别字2008年根据汉语写拼音,改正错别字2009年选择注音正确的一项,选择书写正确的一项2010年选择注音有误的一项,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项综合上述情况,字词音是必考内容。
一般占4分。
在常规教学中一定要落到实处。
改错别字是常见的题型,考试虽然由书写改为选择,但范围更广,生字词的内容正在扩大。
二、古诗文默写题分析:2006年全是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沁园春》《醉翁亭记》《望岳》及爱国诗句的自由默写。
2007年根据上巨写下句,其它三个为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水调歌头》《论语》《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饮酒》2008年两个根据上句写下句,三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醉翁亭记》《课后十首诗,《论语》《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009年三句写下句或上句。
两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论语》《使至塞上》《水调歌头》《登飞来峰》《己亥杂诗》2010年四个上下句默写,两个理解性默写。
范围分别是《孟子》两章《五柳先生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过零丁洋》《论语》《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综合上述情况:近五年的默写理解性默写正在减少,默写上句或下句正在增加。
诗中含有哲理性的名句默写情况很普遍。
同时《论语》默写的频率很高。
分值每年都是8分。
三、成语题出题特点分析:1、一般出现在第一大题“积累运用”的第四小题,分值2分。
2、形式:选择题(单选),选择错误的一项。
3、考试内容:成语的正确含义;成语所用语言环境是否正确;成语感情色彩是否运用正确;一般出题的是常见成语、常(用)错的成语。
四、病句修改题特点分析:1、一般出现在第一大题“积累运用”的第6小题,分值2分。
2、形式:多以简答题形式出现,格式为:“修改意见是”,很少出选择题,(05年是选择题,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3、考试内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贵州省遵义市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
遵义市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简析一、分值2004年、2005年均为120分2006年150分二、考试时间均为150分钟三、题型及赋分2004年语文知识和语文表达25分,现代文(记叙文说明文各一篇)阅读30分,文言文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10分,写作55分;2005年积累20分,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古文各一篇,古文为卖油翁)30分,综合性学习10分,写作60分;2006年积累与运用30分,阅读(记叙文说明文古文古诗各一篇,古文为小石潭记,古诗为辛弃疾清平乐村居)50分,综合性学记叙文说明文古文各一篇,古文为习10分,写作60分。
四、题量2004年19题2005年20题2006年24题五、具体题目对比第一部分2004年第一小题“根据下列拼音填字组词(3分)”:①(xù)__暖②迁(xǐ)__③证(quàn)__④(nì)__名⑤拮(jū)__⑥装(huáng)__2005年第一小题“汉字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①kuài___炙人口○2眼花liáo_______乱○3肆无忌dàn_____④qiè____而不舍○5大相jìng_______庭○6弄巧成zhuō____2006年第一小题“汉字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它没有婆娑的(zītài),没有屈曲盘旋的(qiúzhī)。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但是它(wěi àn),正直,(pǔzhì) ,严肃,也不缺乏(wēn hé)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tǐng bá) ,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小结:2006年在背诵文段中出现要求掌握的字词,一箭双雕。
2007年可能也会如法炮制。
本着分厘必争的原则,建议考生注意字词积累,特别部分农村中学这一环节做得比较薄弱。
2000—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000—2004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天河区05届初三语文中心组2000—2004年中考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考点归纳一、语音2001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浅尝辄止 谪守巴陵 B.不辍劳作 缀满繁星C.瞠目结舌 堂而皇之D.杞人忧天 挤眉弄眼2003年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禁锢( ɡù ) 干涸( ɡù ) B.匮(kuì)乏 反馈(kuì) C. 怅zhàng )然膨胀(zhàng) D. 估( ɡū )计 枯( ɡū )萎2004年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 .财产的半数将被没(mò)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ch ǔ)置,他人不得过问。
B .卖豆腐赚了几个钱,称(ch ēn ɡ)回两斤面,怕叫东家看见,揣(chu ǎi)在怀里四五天了。
C .白杨树没有婆娑(su 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D . 乌珠迸(bèn ɡ) 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zhàn ) 将出来。
二、错别字2001 年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朦胧欲睡巧夺天功B.随机应变慢不经心C.暗然失色荼毒生灵D.出类拔萃性命攸关2003年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省领导希望医务人员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B.令人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许多扑溯迷离、真假难辨的信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C.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丝毫懈D.天空中的各种云块,正在不断地堆积着,分裂着,舒展着,飘散着,变换莫测。
2004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 2
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东方市第二思源实验学校时淑娟各位领导,老师们下午好,今天我针对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和13年中考动向两个方面进行一下分析。
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们指正。
一、先来分析一下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
近三年中考语文试题分值都是110分,题型基本相似,近两年完全相同,都是三大块:基础知识、阅读、写作。
第一大块:基础知识所占分值是45分,涵盖面很广。
近三年中考语文反复出的题型有:1、围绕字音、字形、词义出了一道题,这道题6分,都是从学过的课文中抽出一段,给某个字注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选词填空。
近三年都考了,都是从名篇中抽取的,10年是鲁迅的《社戏》,11年是朱自清的《春》,12年是鲁迅的《故乡》,都是名家名篇。
两个注音、两个根据拼音写汉字、两个选词填空。
应付这样的题怎么办?一是利用早读时间多读课文,对课文语句似曾相识,题就好做了;二是大量收集相关的这样的题,让学生做或让学生和老师自编题来做,你出一道,我出一道,换着做,就可以做很多了。
三是积累注释中的字词。
更要关注例年来的中考试题,这6分就不难得到了。
2、排列句子顺序这道题也是近三年都有的一种题型,仍然是从课文中抽出一段或若干个句子,打乱原有顺序让你重新排列,这道2分题得到它还是要对课文熟悉,多读课文,再凭借对语段的理解,重新排列,与原文相符也是不难的。
3、文学常识每年都要考一道题,有关作家、作品名称及内容,人物及性格特点的表述正确与否,针对这道题在专项复习时我会将应知应会的相关常识集中在一起让学生识记,这2分题想得到要付出点辛苦。
因为文学常识也是长期积累的过程。
更要关注名著推荐的文学常识。
4、病句修改也是近三年考的一种题型,还是2分题。
黎族学生对这道题会感到很吃力,因为他们普通话说的不好,哪懂得这个句子的语法,用词上是否得当呢?针对这道题就要向学生讲解修改病句的方法、原则、尤其是辨析病句的病因(比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等。
2004年中考妙题评析——名著篇(教师中心稿)
2004年中考妙题评析——名著篇(教师中心稿)作者:妙题一:常州市二00四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试题3、名著阅读。
(3分)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答案:不设标准答案,内容正确,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3分。
作品名称正确1分,内容叙述符合原作1分,成语、名言、警句或格言运用恰当正确1分。
)[妙点评析]考查对名著的知识掌握同说话能力结合在一起,新颖别致。
考生解答此题须经过回忆知识、筛选内容、语言组织、准确表达四个环节。
充分考查了考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这种题型值得推荐。
妙题二:湖北省十堰市2004年高中(中专)招生考试语文试题4.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个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许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
(2分)答案:关羽(答关云长、关公、关帝亦可);只要是有关关羽的故事即可,如走麦城、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等。
[妙点评析]此题重在考查考生的课外阅读。
“四大名著”考生应该都看过,所以考哪部著作的人物、情节都是合理的,此题考虑到大多数考生的阅读水平,选择了最具影响力的“关羽”作为设题的中心,难度适宜,同时在语言表达的精炼性上设置要求,使得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别度。
妙题三:2004年大连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三)根据你对名著的了解答题。
(任选两题,如三题都做,按前两题计分)(4分)1.孙悟空大闹天宫后,回到花果山,在独角鬼王物提议下,号称。
西天归来后,接受如来授职为。
2.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后,宋江提出:“望天王降诏早招安,心方足。
”梁山泊英雄中有三人对此直言反对,请写出其中两人的名字:、。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
近五年市中考语文试题分析及2019年中考备战策略近年来,市中考语文试卷始终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秉承着“稳定中谋求发展,变化中力求创新”的原则,试卷充分彰显语文学科的特点,所设试题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试题难易比例搭配具有良好的梯度和区分度,有利于考生水平的发挥。
一、近五年中考试题分析(一)试卷结构从上面表格可以明显看出,中考语文试卷总分和板块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总分150分不变,五大板块(积累运用、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综合性学习、作文)不变。
(二)近五年市语文中考试卷考点综述1.积累运用和综合性学习,在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侧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1)字音字形(必考知识点)市中考语文对字音字形的考查,每年必有。
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形式呈多样化,题型以填空题、选择题、情景设置综合题为主。
考查范围为3500个常用汉字,特别应该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考查形式更贴近生活,重视语言的实际运用。
(2)名句默写(必考知识点)考试范围包括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及现代诗文,难度不大,都是一些名句,考查形式多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
(3)词语(成语)(高频考点)词语考查为近义词辨析,成语考查多为理解运用。
考查范围多为课下有注释的成语及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另外还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成语。
(4)标点符号(高频考点)考查的句子为课本中重点篇目中的重点句子、重点段落,还会选取课外精彩语段。
涉及的标点有:逗号、句号、问号、引号、顿号、冒号、分号、书名号、省略号、破折号、括号。
题型以选择题为主,辅以直接标注标点。
2015年后,《中考语文学科说明》对标点符号的考查放在写作要求中,这预示着对标点的考查既可放在第一部分“积累运用”中,也可放在第二部分“阅读理解”或第三部分“写作”中。
(5)病句辨析与修改(高频考点)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病句修改为主。
考生要注意语段的病句修改并能使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近几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2007语文试卷分析2007年中考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渗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本套试题较去年有变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稳中求变化,变中有创新综合测试,贴近学生生活全面考察,突出能力一、考查范围全面这张试卷只有24道题,却考查了考生全方面的语文素养:从内容上看:基础中有字词注音;有改正错别字;有古今名句默写;有修改病句;有对联仿写;有口语交际。
文言文中有解释字词;有翻译句子;有对比分析;有学以致用。
现代文阅读中三种文体(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都进行了考查。
从人文性上看:有情感的引导(写出给母亲洗脚前想说的话);有是非的分辨(《谈“忍”》);有美丑的评判(散文《江南陶公柳》;有关注生活(《计量雨滴》);有关注人生成长(以“反省”为话题)……从语文能力上看:有记忆的再现;有搜集信息;有做出判断;有分析句子作用;有概括要点;有补写论据;有表达观点;有简单的口语表达;有复杂的文章创作……今年的语文试卷在保持试卷稳定性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变化。
(一)试题的总数从26道减少到24道,这就为考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空间。
第一部分的分值由去年的15分提高到18分,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积累与运用”在试卷中的重要地位。
第一部分(1-4题18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
(每空1分,共3分)(1),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朱自清《春》)(2),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2、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内容。
(每空1分,共4分)(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2)欧阳修《醉翁亭记》一文中,把游览山水的乐趣寄托在晏饮之中的句子是:,。
1、(1)一年之计在于春(2)箫鼓追随春社近(3)贤者能勿丧耳2、(1)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默写填空首次增加了现代文积累的考查。
落实了考试说明中“默写并理解运用要求背诵现代文中的名篇名句”的要求,扩大了语言积累的范围。
2004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大解析:关注人文精神
2004年杭州中考语文试题大解析:关注人文精神总体印象2004年杭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除注重考查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外,更注重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试卷的结构与2003年中考试卷基本一致,仍是三大板块,即30分知识积累及运用的考查,50分阅读能力的考查,40分写作能力的考查。
但出题角度上有了创新,第8题关联词的修改,第9题语病的修改,第14题颇具开放性的人物评析题的出现,第23题对结论的判断并加以分析,使主观题的比值与往年相比有较大的增加,较好地体现了对学生语文能力层级考核的要求。
命题特点1、回归生活:本次考试在选取材料的时候,非常注重选文的人文内涵,充分体现文学作品铸造灵魂,塑造人格的功用。
试题与课本、与生活、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结合,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题目,符合新课标“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所不在,无时不有”的理念,又有意识地提醒学生注意将课本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从而养成关注身边、融入生活的良好习惯。
试题注意调动学生情感,触发学生灵感,让学生袒露心灵,言其所思,在考试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心灵释放、情感抒发的平台,强调一种人文情怀的回归。
例如,《洁白的木槿花》,这篇记叙文阅读充分体现了命题人对“人文精神”的关注。
引导考生领会作者内心对生活中人间真情的独特感悟,并突出地赞美了人类高尚的精神内涵。
2、学科综合中国古代的教育就融政、史、哲、经为一炉,而以语文学习为主干,“综合”本身就是语文学科的重要特征;语文素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能正确地读词释义,它有更广阔的内涵。
本次试卷的选材,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既凸现了语文的学科个性,又与其他学科交融,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例如,《病毒并不可怕》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短文,既说明了病毒并不可怕,又激发了学生关注生命科学的兴趣。
出题人没有刻意考查学生掌握文体知识的情况,也没有用专用名词为难学生,而是强调一种精细的阅读风格,重在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以及相应的组织、概括、表达的能力。
2004年中考试题评析
2004年中考试题评析目前,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各地施行,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理念不断在教学中得到贯彻,教学评价改革作为新课改的重要环节,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
从近年的中考试卷中,可以看出考试评价在考试目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上都发生了较大转变,下面结合2004年部分地区的中考试题对这一变化加以分析。
一、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查新课标明确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
考试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双基”的掌握情况,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变化与发展,评价的角度要从终结性转向过程性。
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的探索过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体验。
例如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时,都要根据定义,结合图形,辅以平移、旋转、翻折等变换,依此对边、角、对角线等进行研究,研究两圆位置关系时,需要从运动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下面的例l 主要就是考查以上两个学习过程。
例l (2004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试题)如图⊙10与⊙20从相交于点A 、B ,顺次连结10、A 、20、B 四点,得四边形10A 20B 。
(1)根据我们学习矩形、菱形、正方形性质时所获得的经验,探求图中的四边形有哪些性质?(用文字语言写出 4条性质)性质:性质1:_______________;性质2: _______________;性质3:_______________;性质4:_______________;(2)设⊙10的半径为R ,⊙20的半径为 r(R>r),1020的距离为d ,当d 变化时,四边形 10A 20B 的形状也会发生变化。
要使四边形10A 20B 是凸四边形(把四边形的任一边向两方延长,其他各边都在延长所得直线同一旁的四边形)。
则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分析 在解决第(1)小题时,学生根据研究特殊四边形时所获得的经验,分别对边、角、对角线的性质进行探索,会发现该图形具有非常丰富的性质。
2004年语文中考试卷题型分析及复习指导
2004年语文中考试卷题型分析及复习指导一、中考题的结构形式:(一)基础知识及运用18分左右(二)言分析及运用17分左右(包括诗句默写、仿句等)(三)阅读分析55分左右(四)作文60分二、具体内容(一)、基础知识及运用一般为4-6题。
这些题形式相对固定,7---10题灵活性较大。
1)第1题:字音3分,为选择题。
2)第2题:错别字修改3分。
3)第3题:选词填空3分,一般为实词填空或虚词填空,虚词注重关联词。
4)第4题:成语运用3分,内容与时代联系更紧。
5)第5题:病句修改3分,语病的常见错误:㈠病在语法上,如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颠倒、错用关联词等。
㈡病在修辞上的,如用词不当、词性有误、感情色彩欠妥。
㈢病在逻辑事理上的,如属种概念混用,判断推理不当,有歧义。
6)第6题:课文内容说法3分,文学常识、主题思想、写作特色、写作背景、体裁特点等。
(二)、语言分析及运用7)第7题:默写7---8分,内容为《中考复习指导与训练》(以下称《中考复习指导》要求。
8)第8题---第10题:灵活性较强,可能涉及到的题目有:仿例造句、图表分析、总结归纳、内容提要、一句话新闻、广告语标语创作、语言得体(对话)、跨学科综合等。
框架如此,可能还有变化。
做此类题注意使用草稿。
(参见《2004年学习报中考备战策略》)(三)阅读分析:课内阅读占3篇(诗歌鉴赏、文言文、现代文),课外阅读占2篇。
1)诗歌鉴赏(现代人写的文言诗词包括在内:如《沁园春·雪》)。
① 通常所说的诗歌鉴赏无非是内容和形式两大块。
② 从内容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主题思想、诗句分析,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③ 从形式方面来说,小到修辞手法的表述,如双关意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等。
大到评价诗意的传达方式,如以动衬静,对比反衬,烘托气氛,寓情与景,托物寓意,借古讽今,因小见大等。
④ 一般为2题,另外还需注意诗歌的押韵和节奏。
⑤ 其它见《中考复习指导》2)散文或记叙文阅读① 指明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找出前后呼应的句子。
历年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卓茂公问清马丢了几年,来确认马到底是谁的
2010年中考14题
因果关系
“有劝者”提示原因在前文,即“《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
2011年中考14题
因果关系,行为描写
找到吏做了什么:吏将误触台倒,玉盏俱碎
文章意图
2005年中考10题
对比
理解文意,发现文章意图
白天晚上情况不同,不应该采用同一种方法。因此得出结论:不能墨守成规,要随机应变
2008年中考6题
细节描写
根据内容概括文章意图
选文对核舟上的人物进行了细致描写,说明了雕刻者高超精湛的手艺(或核舟工艺精巧)
2009年中考11题
景物描写
信息对照判断,整体理解
选错误项:B:不可知其源说明没有找到源头
2010年中考11题
心理描写
选错误项:D:遭贬后的复杂心情不符合文中的“闲人”
2011年中考11题
2006年中考10题
事件经过
找到态度变化的关键是秦西巴因怜悯而纵麋事件,孟孙知道了秦西巴为人,因此是知人善任
2007年中考10题
事情经过
根据事情发现是由于本主未曾研究便草率认定其中有神灵,才引发了鲍君崇拜。因此答案为:遇事要敢于探究。
2009年中考15题
议论
文末有“又具一德”,接着说人们称之为“慈鸡”,说明这一德是“慈”
结合语境理解限制性词语在说明文中的作用
2009年中考10题
以:因为;其:小石潭;居:停留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以”、“其”的用法
考点在以、其、居
2010年中考10题
寝:睡觉;相与:一起;于:在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于”的用法
考点在寝、相与、于
2012年中考10题
12.2004年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简析
2004年上海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简析2004年上海市语文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有个显著的特点,即十分注重对所选文本材料的阅读,在阅读中理解、在阅读中感悟。
我们所指的阅读,是整体意义上的阅读,这一整体,既包括文本的阅读、题干的阅读,也包括相关材料的阅读,如试卷中所提供给考生的“相关链接”。
从阅读的情况来看,凡是阅读“到位”者,答题的正确率极高,反之,则较低。
■现代文阅读(一)《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第15题,要求考生写出“蒙娜丽莎的微笑被称为‘神秘的微笑’”的两点原因,阅读文本材料,即能答出其因之一:蒙娜丽莎微笑时隐时现,阅读“相关链接”,便能答出其因之二:蒙娜丽莎露出一丝含蓄的笑容,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至于第16题的填表,只要认真阅读第4段的内容,再上溯到第3段,便很容易答题。
第18题要求考生“从玛格丽特揭秘过程中”,从三个方面回答“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
”这道试题,乍一看,是考查理解、概括能力,其实,也是以阅读能力为前提的,离开了对文本材料的阅读,三个方面的“素质”概括则无从谈起。
例如“对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丰厚的知识储备”、“锲而不舍的精神”等要点,皆能从阅读中找到相关的印证:“玛格丽特博士……特别对人的眼睛和大脑如何处理视觉形象的光照度和对比度感兴趣”、“玛格丽特博士,是一位研究视觉系统的权威学者”、“近看远看,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文中的这些语句,为考生回答“要探究一个事物,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符合“玛格丽行揭秘过程”这一限定条件。
第19题的答题,考生回答不尽人意,其关键仍在阅读上。
试题要求考生在第7段线上,用一段话来驳斥第6段中对方的观点,阐明自己的见解。
有些考生在答题中,仅仅注意第6段中对方的观点,而忽视了“相关链接”内容的阅读。
其实,“相关链接”中“达•芬奇不仅是艺术家,也是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他的绘画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像有机地结合起来”等语句,为答题提供暗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2004年五年中考语文试题分析第一版块基础知识及其运用考点归纳(天河中学王惠文、刘月)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A.浅尝辄止谪守巴陵B.不辍劳作缀满繁星C.瞠目结舌堂而皇之D.杞人忧天挤眉弄眼2003年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禁锢(ɡù)干涸(ɡù)B.匮(kuì)乏反馈(kuì)C. 怅zhàng)然膨胀(zhàng)D. 估(ɡū)计枯(ɡū)萎2004年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财产的半数将被没(mò)入公库,犯罪者的生命悉听公爵处(chǔ)置,他人不得过问。
B.卖豆腐赚了几个钱,称(chēnɡ)回两斤面,怕叫东家看见,揣(chuǎi)在怀里四五天了。
C.白杨树没有婆娑(suō)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qiú)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D.乌珠迸(bènɡ)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zhàn)将出来。
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朦胧欲睡巧夺天功B.随机应变慢不经心C.暗然失色荼毒生灵D.出类拔萃性命攸关2003年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省领导希望医务人员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再接再励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B.令人瞩目的伊拉克战争打响后,许多扑溯迷离、真假难辨的信息出现在各种媒体上C.在事关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是大非面前,必须高度重视,决不能有丝毫懈D.天空中的各种云块,正在不断地堆积着,分裂着,舒展着,飘散着,变换莫测。
2004年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在恶势力猖獗之际,有的人苟且偷生、不辨是非,有的人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B.生意场上,判断要准确,决定要坚决,绝对不能忧柔寡断,否则将会坐失良机。
C.教书育人,培养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在座的各位教师是责无旁代、义不容辞的。
D.现在有少数党员干部,忘记党的宗旨,循私舞弊,贪污腐化,走上了犯罪道路。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我(小伙计)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
他(孔乙己)从衣袋里出四文大钱,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来的。
A.掏放爬B.掏排走C.摸放走D.摸排爬2003年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市工商局清查并了一批伪劣音像制品。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于玩忽职守造成重大事故的领导干部,我们也一定要按严肃处理。
③中国是全世界出产竹子和种类最多的国家,竹艺手工业蓬勃发展,竹艺产品远销世界。
A. 烧毁刑罚数量B. 销毁刑法数量C. 烧毁刑法数目D. 销毁刑罚数目2004年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得当的一项是A.如果作者的想像过于离奇,描述过于夸张,就是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B.他们办移风易俗婚事,此事传开后,成为佳话,村镇人家的婚嫁,纷纷效尤。
C.花花绿绿的世界,其中有多少虚伪、欺诈、凶残,这些现象令人触目惊心。
D.他是一个根深蒂固的人,尽管人们想尽各种办法去劝导他,但是都无济于事。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若瑟夫用不着吃这牡蛎,别把男孩子惯坏了。
”这话说得多么冠冕堂皇。
B.天气陛下在陆地上乱发威风,在海洋上他更加肆无忌惮了。
C.黄老师没有个人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D.他昨天不在场,对这件事的经过一窍不通,你们就不要再问啦。
2003年4.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广州旅游业发展如日中天,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兴起和发展,所谓“赠人玫瑰,与人同香”!B .广东洛溪镇这个弹丸之地,曾凭着开发者独有的眼光和实力,创造了中国房地产的辉煌。
C .诗人以匠心独运的杰出才能,为我们精心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情景交融的美丽图画。
D.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孩子们在晒谷场上尽情嬉戏,进退维谷的环境是他们开心的乐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请你把这件事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2003年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
B .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C .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
D .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律教育,防止青年学生不违法犯法。
☺2004年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B .租界里的洋楼,是近代史上一个独特的社会产物,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C .万里长城的各个游览点,每天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数以万计的旅游者。
D .这种做法,既稳定了农户与土地的承包关系,又促进了适度的规模经营。
☺5.用下面的句子组成一个语段,句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一张一米宽的木床挨着炉子,两头的床脚是两摞石头。
②一只铁皮炉子安在房子当间,铁皮烟囱穿过房顶伸到屋外。
③床板上铺着一块鲜艳的垫子,垫子上摆着一只鼓鼓囊囊的白色方枕头。
④进了门是这户人家的厨房兼起居室。
⑤走过一块块草地,跨过一条条小溪,我们来到了扎西家的白房子跟前。
A .⑤④②③① B. ④①②③⑤C. ⑤④①②③D.⑤④②①③6.填到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与前面最连贯的一项是:坝上坝下到处是人,汽车、推土机在匆忙地奔跑······将军一面走,一面四下里看着,。
A.这劳动的场景使他深深地激动了。
B.他深深地激动了这劳动的场景。
C.他被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
D.这劳动的场景深深地激动了他。
2003年6.填在文段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画自古便有一条“计白当黑”的准则,,显示的是一种静默地力量,种空白的丰满。
尤其是在水墨画中,,也从中可以看出位作者的胸襟人品。
①表示的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音乐境界②就像音乐中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③“计白当黑”被运用得出神入化④作者运用“计白当黑”出神入化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2004年6.下面场合中,如果班长既想达到批评的目,又想把话说得委婉,表达恰当的一项是小李和小杨,为了一点小事,两个人在自习课上大声地争吵起来。
这时,班长说:“ ”A.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很坏。
B.你们这样大声争吵,难道不感到羞耻吗?C.你们这样大声争吵,影响不太好吧。
D.你们这样大声争吵,真是“太了不起”了。
九、值得注意的地方1.稳中有变。
语音、错别字、词语的运用、病句、语言的实际运用这五题每年都考。
成语每年都有牵涉,句序是新增的,成语的运用04年没出现。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考查语文基础,着重考查应用。
3.重视了课本的利用。
语音等知识的句子皆出自课文。
4.考点出现了拓展与合并,如04年的第3小题词语的运用,融合了好几方面的知识。
5.今后语文教学要注意:1)用好语文课本这个基本工具;2)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3)训练时注意知识点的整合;4)关注考点的轮换与变化。
第二版块古诗文部分分析及备考研究(75中杜梅)形式分析新题型介绍·名句默写读下面每句话,都会想起一个名句。
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三句,填写在横线上。
陶渊明那朵菊花温暖了宁静深远的峰峦。
李白的愁情汇成了滔滔江水。
杜甫的雄心量出了泰山的高度。
李清照的憔悴如风中的一株黄花。
苏轼矫健弯弓,梦想射下天上的星座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
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2分)(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雎是个怎样的人?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2分)四、备考建议1、古诗文教学要落实、强化,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2、在古诗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提高学生对古代语言的感受力。
要注意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不要忽视思维训练。
3、古诗文教学不要脱离古代文化的大课题,讲授相关知识时要适当联系课外。
4、要教给学生一些鉴赏古诗文的方法和答题技巧。
第三版块课内现代文文段题型分析及应试建议(天秀中学陈琳)(一)近五年中考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占分情况:中才编为讲读课文。
虽然是课内文段,但比较生疏,对于相当一部分学校和学生来说等同于课外文段。
2.个人认为,近两年考察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机率较高。
1.2000年以来,中考课内文段主要考察的知识点包括文段重点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论点提炼等。
2.2000、2001年,从对能力层次的考察来看,有识记、理解、分析、鉴赏、运用等考察,而从2002年开始,则主要侧重于对理解、分析能力的考察。
3.从考察的角度和层次来看,专门考察某一点的题目越来越少,考察对文段整体理解的题目占了主流,即使是针对文段部分内容理解的题目,一般也都以整个文段为理解的背景。
(四)中考课内现代文阅读应试建议:1.全面关注教材,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阅读能力训练和提高的基本材料,从策略上讲,更应关注那些生疏的课文。
2.教材的学习应重在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尤其是运用基本方法进行整体理解、分析能力的提高,不能死记课文内容和即得习题。
3.增强课内阅读的迁移,使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升到实际应用的层次,而不仅仅是记住方法。
第四版块课外文段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天秀中学董海燕)2000-2004年中考对课外文段的考查从题型到能力要求变化不大,更强调学生对作品的理解鉴赏分析能力的综合体现。
同时也紧紧扣住文体特点考查学生对基本文体概念的理解。
第一卷课外文段分析一、题型:5年来这一部分的题型都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这种考察方式降低了考试的难度,并不以拉开距离为目的。
体裁:说明文(一)说明对象:1、2000年卷,18题“本文说明的主要对象是什么?”2、2002年卷,15题“本文主要意在介绍什么?”3、2004年卷,10题“对文段中二恶英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二)说明文语言的特点:1、2000年卷,15题“加点词语删去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2、2002年卷,16题“加点字的理解与作用”(三)说明方法:1、2001年卷,15题“没有运用到的说明方法”2、2003年卷,11题“举例子的作用”(四)对理解与概括能力的考查:主要是以考查句子含义或者词语含义的理解、文段或者选文内容的概括、标题的概括、中心句等形式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