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石文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石文章
赏尔天赐马石
祝君马到成功
——对几方马形画面石的鉴赏
王沛
马者骏也。
自古及今,马都以其聪明、勇敢、忠诚、耐劳的品格,倍受人类的喜爱和欢迎。
古人还常把人之“俊”与马之“骏”联系起来。
譬如,古人把贤才称作“骏骨”,取溢美之意,这恰与
“俊谷”谐音。
“俊谷”就是“丰谷”,即五谷丰登,大丰之年。
故而,撷取几方奔马图形的画面石欣赏,希冀爱石诸君“石”来运转,马年大丰。
少年之马——小马驹
此方观赏石取名《小马驹》,石之画面是田野上一匹活泼可
爱的马驹儿,它前腿直立,后退弯曲,两耳高竖,机警灵慧,凝视远方。
整体图案犹如一幅水墨画,主体小马驹水墨布色,浓淡适宜,背景是淡淡的绿草地,有一种“驹留空谷”的意境。
绘画作品讲究气韵生动,画面石也要求有画意,景观求境,人物传神,动物有趣。
小马驹竖立的双耳,直立的前腿,半蹲半卧的姿势,使其动感剧增,活力尽显,形神俱妙。
想起宋代诗人苏轼《尘外亭》中的两句诗:“马驹独何疑,岂堕山鬼计”。
你瞧,众驹儿在阳光洒满的山坡、草地、河边互相追逐,撒欢儿打滚,是多么的开怀!惟独这匹马驹不同,它为何独处一边,疑惑惆怅呢?小马驹刚满周岁,别看它身材瘦弱,但奔跑起来风驰电掣,干活力大无比。
可主人总以为它还小,只给点轻活儿干,从不委以重任。
今日更听人言:“牛犊马驹,惟人所使”,小马驹的情绪一落千丈。
它在思考啊:既然把我降生于世,与其浑浑噩噩一生,不如轰轰烈烈一时。
它决定,从今以后不再沮丧犹豫,也不能任人摆布,而要主动表现自己,早日成为一匹尊贵骄矜的千里驹。
壮年之马——千里驹
这是一块比较好的观赏石,石名《千里驹》,就是我们常说的千里马。
画面马的造型清晰完整,极富神韵,似乎有徐悲鸿笔下奔马的风格。
它运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
腿等大转折部位,马腿的直线粗壮有力,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富有弹性和动感,前伸的双腿和马头有很强的冲击力。
从视觉触及到的部位看,该马耳小尖立,脸颊修长,脖颈高挺,这些都是骐骥的重要特征。
千里马,顾名思义,日行千里之马。
韩愈的《马说》里讲:“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人,善相马。
在周朝时代,1华里大概相当于现在的0.6里,千里不过是现在的600里,“日行”这个路程符合常理,故说千里马“常有”。
然而,慧眼识骏者更为至关。
试想,如果没有伯乐、九方皋这些相马人的举荐,君王无论如何是招不来千里马的。
可怜的千里马们有的一生得不到重用,老骥伏枥。
暮年之马——老骥伏枥
这枚观赏石的画面很简单,是一匹很有神气的卧马,名曰《老骥伏枥》。
从书画理论上讲,用墨特别有趣,除部分白色鬃毛外,马头、脖颈、腰部浓墨重涂,马的前方大量留白,腾出视觉空间,显示马的形神。
尤其是能看到的一只右眼和白色眼珠,使其表现出异样的韵致。
如同九方皋相中的良骥一样,“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
”内在品质优良,爆发力强。
“老骥伏枥”出于三国时期曹操《步出夏门行》的诗句。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在
官渡之战后,曹操军威大振,更加雄心勃勃,坚定了统一北方之志。
但他回眸正视:北方的袁绍虽然已讨平,南方的孙权、刘备却仍然雄踞一方,祖国的统一大业何时才能完成?这时的曹操已是五十三岁的人了,他激情难耐,挥笔写下:“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的著名诗篇,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他要为变革现实、统一国家策马征战,天马行空。
天上之马——天马行空
《天马行空》一石,画面构图巧妙,深灰色底图上出现了一匹位置偏上的白色骏马,它体态丰盈,如云中疾驰之状,却又显得十分温顺。
我蓦然想起唐代画家韩干的作品,此人一生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之名马,其创作一改前人画马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画风,所绘马匹体形肥硕,神态安详。
说起天马,古书上记载:“敦煌出天马,天马自渥洼”。
据藏经洞出土的《寿昌县地境》载:“寿昌海出县南十里,方圆一里。
深浅不测,即渥洼池水也。
利长得天马之所。
”据说,西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河南南阳新野一罪犯暴利长,被充军发配到敦煌屯田垦荒,他看到一群野马经常到池边饮水,其中一匹马体格健壮,姿态矫健,与众不同。
暴利长深
知汉武帝刘彻酷爱宝马,于是设法套住了这匹奇异的野马,献给皇帝将功赎罪。
刘彻见此马体态魁伟,骨骼非凡,龙颜大悦,认为这是吉祥之兆,是天神所赐,故名“天马”。
刘彻戎马一生,开疆拓土,北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越、西愈葱岭,使帝国疆域固若金汤,世人无不称赞他那“健旺非凡”的龙马精神。
予人以力——龙马精神
古人说,地行者莫过于马,天行者莫过于龙。
在中国古代,龙和马的关系非常密切。
龙首像马,龙身的一部分也取自马体。
古人认为,龙和马是可以互变的。
《周礼》上说:“马八尺以上为龙”;《山海经》里讲:“马实龙精”,即龙成了精就是马。
可见,“龙马”不是指骏马,而是特指一种传说中似龙似马的动物。
这方《龙马精神》的画面石,龙首不像龙而像马,脖长不像马而像龙。
虽似像非像,但气宇轩昂,颇有神韵。
就像中国山水画大写意画风描绘出的一幅龙马水墨画,以粗犷、豪放的情调,以干笔、枯笔的基调,大胆勾擦,层层积染,点面隐约,墨彩交融,给人一种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
龙马精神是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即以强健的姿态、旺盛的精力,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开拓进取,从而造福人
类、献身民族。
(本文发表于《石友》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