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研究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研究
[摘
要」 后, 国 家 易 策 际 势 身 治 济 响 发 重大 , 此叶 界贸 战 美 国 贾 政 在国 形 和自 政 经 影 下 生 转变 因 世 易
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其第三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美国在经贸 往来不断加强的同时, 贸易摩擦与冲突也 日 益显现, 涉及纺织品、 服装、 农产品、 家具、 知识产权保护、 人民币汇率安排劳工标准等诸多领域。中美贸 易结构有其相关性和特点, 需要审视中美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 本着务实的态度加强沟通交流, 解决摩 擦, 提高贸易结构水平, 实现双赢发展。
双赢结果 。 国采取 的是以 FD1 为主导的外贸模式 。 国对华直接投 美 美
伴的经济贸易环境。 美国贸易政策有其本身的特点。 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 1、 美国 在战后到20 世纪80 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70 年代以后, 一位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 其基本观点是认为 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 别国借此一方面广泛运用倾销、 出口 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美国市场, 另一方面又筑起重重壁垒将美 国商品服务和资本拒之门外, 致使美国贸易逆差举高不下。美国贸易 政策有公平贸易取代自 由贸易, 其主旨 是一方面调整国内产业结构, 从根本上增强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致力于消除贸 易伙伴的“ 不正当、 不合理、 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或作法”为美国商品服 , 务和资本打开有利可图的海外市场大门。② 这样一个理念决定了美 国制定贸易政策的基调, 也是挑起美国和中国贸易政策摩擦的政策背 景。 对外贸易是美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核心手段, 对于繁荣经济、 增加就 业、 获取商品服务、 抑制通货膨胀、 保障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至关 重要的影响。 此外, 贸易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美国制裁他国、 推广美式价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影响自上世纪70年代起,美国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关系呈现出多变的特征。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从鼓励到限制再到当前的对抗性转变,对华贸易的演变直接影响了两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关系。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以及其对两国经济的影响。
一、鼓励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呈现出鼓励特点。
这一时期,美国政府积极推动与中国的经济合作与贸易,试图打破中美之间冷战遗留下的隔阂。
美国逐渐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
这一时期,美国向中国大量出口农产品、机电产品等,而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作为一个廉价劳动力大国,为美国提供了成本较低的生产要素。
美国相关企业从中受益,中国也从中获得了出口市场和外资技术。
二、限制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然而,自90年代末开始,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逐渐转向限制。
美国政府开始对中国采取措施,以遏制中国商品的进入和限制美国技术的输出。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美国对中国进行的“非市场经济国家”指控,以及对中国钢铁、纺织品等领域实施的贸易制裁措施。
这种限制性的政策转变,主要由于美国国内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所推动。
美国一些行业,特别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面临了来自中国的强大竞争压力。
美国认为,中国的“低成本优势”和“不公平贸易行为”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
因此,美国加强了进口限制措施,同时加大了对中国的贸易调查和制裁力度。
三、对抗期的美国对华贸易政策2018年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一步加强,呈现出明显的对抗性特征。
美国政府发布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包括对约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技术出口,以及对中国投资进行审查等。
这种对抗性政策的背后,是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对国内经济的保护。
特别是在贸易逆差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美国认为中国未能履行其国际承诺,对美国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与中美贸易关系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与中美贸易关系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关系变得日益紧密。
中美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关系尤为重要。
然而,近期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出现了明显的变动,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和对中美贸易关系的影响。
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1.1 经济结构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经济结构的调整。
近年来,随着全球制造业的转移和产业链的重构,美国国内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和就业岗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进行调整。
1.2 不公平贸易行为另一个导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原因是美国认为中国存在一些不公平贸易行为,如知识产权侵权、市场准入壁垒以及国有企业的优势等。
这些问题在过去一直引起美国的关切,因此美国政府决定加大对中国贸易政策的调整力度,以促使中国改变其所谓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的影响2.1 贸易摩擦增加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变动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
美国出台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对中国输美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这引发了中美之间的报复性行动。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对双方的经济都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企业在此背景下难以制定长期稳定的商业计划。
2.2 供应链调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促使一些跨国企业调整其供应链。
在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一些企业选择将在中国的生产基地转移到其他国家,以避免受到更高的关税和贸易限制。
这种供应链调整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美贸易关系,降低了中美之间的贸易流动性。
2.3 世界经济不稳定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还将对全球经济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中美两国经济体量巨大,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两国贸易关系的紧张局势将给全球市场带来不确定性,增加了市场波动的可能性,进而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
结论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变动直接影响到中美两国的经济贸易关系。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近年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断升级,对全球贸易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不可避免地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就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展开研究。
首先,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产生了明显的压力。
美国多次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限制了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这进一步削减了中国企业出口的利润空间,尤其是对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更为明显。
例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家电等行业的中国出口受到了较大冲击。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生存困境,这对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其次,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投资环境造成了不确定性。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紧张,给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的投资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不确定的投资环境会影响到中国企业对美国市场长期投资的积极性,也会使得一些已经在美国市场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着风险。
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投资形成一定的制约。
第三,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面对贸易壁垒的冲击,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内需的培育力度。
中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国内消费,以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
这使得中国经济开始向消费驱动型转变,加快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进程。
此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还迫使中国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第四,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限制和制裁措施,可能导致外资流出。
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汇率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也可能导致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运行和金融业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最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经济也带来了一些机遇。
一方面,尽管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出口造成了冲击,但其也迫使中国企业提升竞争力,寻找新的市场和贸易伙伴。
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
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一、前言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这种摩擦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两个经济大国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中美贸易摩擦进行研究。
二、中美贸易摩擦的概述1. 什么是中美贸易摩擦中美贸易摩擦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之间的贸易紧张关系。
它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当时美国开始对中国的进口产品实施限制措施,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工厂和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这种摩擦逐渐升级。
2. 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运行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截至目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遭到了阻碍。
(2) 各国的政治生态发生了变化,中美贸易摩擦使得部分国家更倾向于选择多边贸易体系。
(3) 全球经济走势发生变化,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全球的经济增速减缓。
(4) 消费者福利受到影响,由于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商品价格上涨。
三、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分析1. 美国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成因在美国视角下,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美国认为中国的贸易政策不公平,对外贸易过程中存在大量的障碍,包括高关税、非关税壁垒,这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美国认为通过中美贸易逆差的方式,中国正在威胁美国的经济活力,特别是在美国重视的制造业方面。
(3) 对于美国来说,中国虽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贸易伙伴,但是在与中国打交道过程中,美国面临的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比如知识产权的保护、技术转移等。
2. 中国视角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成因与美国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摩擦不同的是,中国对于这种摩擦的看法通常更加复杂和全面。
(1) 其一,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从出口导向向内需拉动转型,这使得中国对于出口贸易的依赖逐渐式微,而美国的贸易举措给予中国贸易逆差更大的压力,中国在这个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2) 其二,在涉及到贸易的问题上,中国从来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多边贸易规则的主导者,中国希望国际贸易体系能够更加公平,但是美国不断增加对外贸易障碍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国的出路。
中美经济关系的研究与现状分析
中美经济关系的研究与现状分析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两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
经过40余年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趋势下,中美经济关系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从各个层面对中美经济关系进行研究和现状分析。
一、贸易中美贸易具有重要的地位。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在美受到众多关注的贸易顺差高达3212亿美元。
这也是中美贸易关系中的一个长期争端。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在中国市场中的重要性。
美国在华投资领域也非常广泛,涉及金融、制造、科技等多个领域。
为了平衡中美贸易关系,两国政府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采取了不同的措施。
中国近年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政府提出推动高水平打开型经济新格局,进一步扩大外资准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投资环境。
美国方面则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在保护美国企业利益的同时,实施限制进入、提高关税、实施贸易保护的政策。
尽管中美贸易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这些挑战并不能遮盖两国互惠合作进展的成功。
在许多领域,中美受益关系相互交织,令两国都从突破创新、开拓市场等方面得到了巨大收益。
二、投资投资是中美之间经济联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双方在投资上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
美国企业一直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广泛的投资领域,涉及教育、金融、制造等多个方面。
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美方的参与对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稳定性支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中美关系中,美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日益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也在美国市场上进行了大量的投资活动。
其中,华为、阿里巴巴、中国电信等知名企业在美国市场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但随着美国对海外投资进行审查的要求加强,中国企业在美的投资规模也开始受到一定限制。
三、金融作为中美经济合作的重要部分,金融业务已成为两国经济联系最紧密的领域之一。
在境内外资金自由流通方面,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开放措施,包括取消银行业和证券业等金融领域外资机构的股权限制,增加了外资在股权等方面的投资比例等,大大扩大了外资在中国金融领域的市场份额。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选择与我国贸易政策定位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选择与我国贸易政策定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是对外贸易政策的一对孪生兄弟,是一国贸易政策并存的两个倾向。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经历了贸易恢复、自由贸易为主和保护贸易为主的不同阶段,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选择和调整的过程中出现了贸易理论和实践矛盾、贸易利益选择、角色定位、保护产业选择等诸多困惑。
基于此,我国对美国的贸易应选准定位,有倾向性选择贸易政策。
标签: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定位1 对外贸易政策简述一般而言,对外贸易政策是指涉及到外贸活动的国家干预和调节行为,是一国根据一定时期内政治经济的基本发展态势和过敏经济的总体发展目标出发,结合本国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所制定的在一定时期内适用的对外贸易原则、方针、策略,具体可以分为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两个大类。
自由贸易政策对商品实行不加限制,允许其自由进出口,即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保护贸易政策与自由贸易政策相反,实行的是奖出限入,即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惠和补贴以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使出口贸易不断扩大。
贸易政策的选择取决于一国认为哪一种类型的贸易政策能给本国带来更大的社会福利。
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是一对孪生兄弟,相伴相随。
通常情况下,在国际贸易中,弱国采取保护措施,强国采取自由政策;针对一国而言,处在经济衰退期倾向于采取保护政策,处在经济上升时期则会采取自由贸易的政策;具体到一国的某一特定阶段,其贸易政策也会具有两面性,其可能会根据自身需要或受到其他国家反制的压力,交替实施自由贸易或保护贸易的政策。
2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选择1979年中美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美国开始全面制定对华贸易政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而保护主义一直体现在美国的对华贸易政策之中。
2.1 恢复正常贸易关系阶段(1979-1986)。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双方的对外贸易政策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都具有重要影响。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不仅影响着两国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还会对国际市场的稳定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将分析中美双方的对外贸易政策,并探讨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我们来看一下中美双方的对外贸易政策。
中美两国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对外贸易政策是它们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贸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扩大对外开放、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贸易平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美国则以“美国优先”政策为核心,力图通过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实现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的目标。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加征关税、限制外国投资、打击知识产权侵权等措施。
在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形成的背景下,两国的贸易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而美国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由于两国在贸易政策上的分歧和冲突,中美贸易关系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频繁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引发了中美贸易摩擦,给双方的经济和贸易带来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也对全球经济和贸易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美两国的贸易规模庞大,它们的贸易政策调整将直接影响全球市场。
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商品价格波动,影响全球贸易环境。
中美两国是全球两大经济体,它们之间的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投资产生巨大影响。
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与否,将决定全球市场的稳定与否。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也将对全球贸易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贸易自由化和多边合作;而美国则提出退出一些国际贸易组织和协定,主张“美国优先”,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一定冲击。
鉴于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有必要加强中美之间的经贸合作,加强沟通,化解分歧,维护全球经济稳定。
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关系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关系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美国作为第一大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往来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研究中国与美国的国际贸易关系,探讨双方的合作与摩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
一、贸易规模与结构中国和美国是全球两个最大的出口国和进口国,也是彼此的重要贸易伙伴。
根据统计数据,2019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约7377亿美元。
中国主要向美国输送电子产品、家具、服装等产品,美国则主要向中国出口大豆、飞机、汽车等产品。
在贸易结构上,双方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各自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二、合作机会与挑战中国与美国的贸易关系既存在合作机会,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两国市场的开放与发展,中美贸易潜力巨大。
中国的经济增长为美国提供了庞大的市场,美国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其次,多边贸易规则和机构为中美贸易提供了稳定的框架,加强了合作的基础。
然而,双方也存在一些贸易摩擦和争端。
例如,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长期存在争议,给中美贸易带来了不确定性与阻力。
三、双边贸易政策与措施为了促进中美贸易的发展,双方采取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与措施。
中国积极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外商投资,改善营商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美国则通过减税降费、改善营商环境等方式吸引外资,并采取限制技术转让、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等措施以遏制贸易逆差。
这些政策与措施既体现了双方的合作意愿,也凸显了双方的竞争与冲突。
四、国际环境与发展趋势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受到国际环境和趋势的影响。
当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贸易体制遭受挑战,这对中美贸易关系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同时,全球价值链重构、科技创新、环境可持续发展等趋势也为中美贸易提供了新的机遇。
未来,中美双方应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加强经贸合作,拓宽贸易领域,推动贸易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论中国与美国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贸易伙伴,双方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中美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关注,双方之间的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中美两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贸易政策对国际贸易格局和全球经济秩序都有着深远影响。
本文将就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分析和比较。
中美双方的贸易政策在很多方面存在不同。
在出口方面,中国一直致力于提高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通过不断降低关税和简化贸易手续等方式,促进出口贸易发展。
中国还通过实施一揽子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加强对外投资和合作,实现产能合作,提高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而美国则更注重保护国内产业,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外国产品的进入,力求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在进口方面,中国多年来一直是全球商品的主要进口国,为了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中国大幅降低了一些商品的进口关税,使得外国产品更容易进入中国市场。
美国则在进口方面采取了更为保护主义的政策,通过征收高额关税,对外国商品进行限制,保护本国产业和就业。
在贸易体制方面,中国坚持多边主义,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贸易机构,主张自由贸易和开放市场。
美国则更为倾向于双边贸易协议,或者采取单边措施推动其国家利益。
特别是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退出了一些国际贸易协议,对全球贸易体系构成挑战。
在新时代的全球化浪潮下,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的差异引起了广泛关注。
双方的政策差异主要展现在对外贸易的理念和实践上。
中国坚持开放合作,努力提高自身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
而美国更强调保护主义,试图通过各种手段减少贸易逆差,保护本国经济。
有人认为,中美贸易政策的差异是两国经济模式和国家利益不同的体现,也是两国在世界体系中地位和角色的体现。
在中美贸易政策的差异之下,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近年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贸易战的升级导致全球贸易体系受挫,国际市场信心不足,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受到破坏。
双方都受到了经济上的损失,全球经济也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及现状走向分析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发展历程及现状走向分析研究摘要:2019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
站在中美经贸关系新的历史起点上,双方要认真落实两国元首重要共识,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拓展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分歧,共同努力维护来之不易的经贸关系,以最大的诚意积极推动磋商取得平等互利的成果,确保中美经贸关系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为中美未来40年合作打开新的局面,为两国和两国人民福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美贸易是中国对外贸易中最大的一块,美国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伙伴国,而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和首要进口来源地。
本文主要介绍了中美贸易发展历程及中美贸易当前的现状,证明中美贸易依然存在美好的发展前景,中美两国应该加强促进中美双边贸易的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中美贸易历程中美经贸关系未来走向一、中美经贸合作的发展历程中美两国贸易发展可以归纳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1979—1981):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两国领导人签署协议以促进两国经贸关系。
两国的经济往来逐渐增多,1972年4月15日,美国客商参加了中国广州的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直接出口成交400多万美元1973年5月31日,中美贸易全国理事会在华盛顿举行。
1973年6月,美国大通曼哈顿银行同中国银行建立业务关系,成为24年来第一个与中国银行建立正式业务关系的美国银行,开启了中美金融合作的大门。
1975年12月,美国总统福特访华,批准对华出售英国生产的斯佩喷气发动机,成为西方向中国出售军民两用产品的新起点。
1978年4月10日,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在此期间制定的一系列的关于中美贸易的政策均以推动中美经济贸易发展为目标,鼓励中美两国的企业之间的频繁往来,使得中美贸易额飞速上升。
困难阶段(1982—1991):1982年比前一年贸易额下降9.36%;第二年又继续下降。
此时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中美双边贸易基础薄弱,美国出台了一些针对性措施,反而造成了中美关系又陷入僵局。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措施对中国的影响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措施对中国的影响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一直在推动着全球贸易的发展,而对外贸易政策是其重要的手段之一。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政策措施愈发严厉,这不仅对中美贸易关系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措施简述1. 关税的提升自2018年起,美国对中国的关税已经开始逐步增加。
截至2021年1月,美国对中国的近3000亿美元商品加征的关税率已经升至25%。
2. 技术封锁美国还试图阻止中国企业在重要领域获得关键技术,例如华为和中兴通讯被列入了美国实体清单之内。
3. 制裁除了关税和技术封锁之外,美国还采取了一系列制裁措施,例如美国政府在2019年宣布对王毅教授实施制裁,理由是他涉及中国军方的武器研制项目。
二、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措施对中国的影响1. 物价上涨由于关税的提升,中国对美出口产品的成本将变得更高,随之而来的是物价的上涨。
这意味着中国出口商品变得不再具有竞争力,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
2. 减少外贸结余由于美国收紧对华贸易政策,中国对美出口额将大幅度下降,这势必会导致中国的外贸结余受到影响。
如果中国的外贸结余下降,将会影响到国内的国际资本吸引力。
3. 投资降低中国的制造业对外国投资、特别是美国投资具有重要作用。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提升将促使美国企业降低在中国的投资,或者在其它国家寻找替代品。
4. 经济发展受阻美国对中国实施的关税政策导致中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与利润空间因此而受到了影响,使得相关产业的发展变得困难。
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还会对全球供应链产生负面影响。
5. 经济增长减速美国对中国的贸易战将影响到全球的经济运行,尤其是金融市场。
受到影响的行业不仅局限于贸易与制造业,也包括了科技、能源、金融服务等领域,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将导致中国的经济增长因此而受到影响。
总之,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措施对中国的影响,体现在从物价到外贸结余、外资投资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变化,这些影响有可能会对中国产生长期的深远影响。
大萧条时期美国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
①
,“ , ” J a k o b B M a d s e n T r a d e B a r r i e r s a n d t h e C o l l a s e o f W o r l d T r a d e d u r i n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s i o n S o u t h e r n p g p , ,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 A r i l 2 0 0 1 8 6 8. . 8 4 8 ~ p p p
第三在互惠贸易协定中不少朝向贸易自由化的条款还与新政中的其他法规存在直接冲突使得贸易自由化程度受到明显制约但美国通过互惠贸易协定获得了其贸易伙伴的关税减让其结果推动了美国出口贸易大幅增长由19291933年年均下降18升至19341939年的年均增长12增加了30个百分点
《 美国研究 》 2 0 1 2 年第 1 期
①
, D o u l a s A. I r w i n P e d d l i n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m P e d d l i n P r o t e c t i o n i s m: S m o o t- H a w l e a n d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g g g y p ) , s i o n Sm o o t- H a w l e a n d t h e G r e a t D e r e s s i o n( P r i n c e t o n U n i v e r s i t P r e s s 2 0 1 1 . 4. y p y p
大利 、 西班牙等国迅速跟 随 美 国 , 提 高 进 口 关 税。 英 属 印 度、 秘 鲁、 阿 根 廷、 巴 西、 中 国、 立陶宛等国也宣布普遍增加关税 。 从 1 9 2 9~1 9 3 2 年世界范围内关税水平几乎提 高了一倍 , 参见表 1。 表 1 国际关税水平 ( 平均税率 )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中国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对外贸易政策一直备受国际关注。
中美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两国的贸易政策备受关注。
下面将分别从中美两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出发,分析两国的贸易政策。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自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开放市场,吸引外资,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合作。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中国一直奉行积极的进口政策,从2000年以来,中国的进口额年均增长率远高于出口额的年均增长率。
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推动形成自由贸易区,加强区域合作,增进与周边国家的经济联系。
二、积极调整贸易结构中国正在逐步转变贸易方式,从过去的粗放型贸易向精细化、高技术含量贸易转变。
中国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贸易政策上采取差别化、倾斜性政策,支持发展输出国际竞争力的高技术产品。
三、优化贸易结构中国一直在努力促进出口商品的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开发高附加值、高品质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中国逐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鼓励企业创新,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
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和改革,积极参与全球贸易体系建设,努力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和非歧视化。
中国还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
美国一直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主张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
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推动自由贸易美国主张自由贸易,倡导全球化,主张贸易自由化,通过与其他国家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便利化,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美国还在国际贸易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形成开放、透明、非歧视的国际贸易体系。
美国始终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重要内容,美国一直在国际上推动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全球知识产权规则的制定和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
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前言】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与分析,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对华贸易政策在经历了多次变革后,日趋严格。
如今,特朗普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更让人们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未来演变充满期待和担忧。
本文旨在通过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历史背景、政策导向和影响效应,并提出对于中美贸易摩擦的看法和建议。
【正文】一、历史背景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离不开美国与中国两国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美国曾采取对华贸易禁运政策。
而1970年代初,随着美中关系的重启和中国对外开放的加速推进,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开始朝着开放和自由化的方向发展。
1980年代初期,特别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进一步放宽,如创设了“最惠国待遇”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美中经贸合作关系。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标志着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中经贸关系中的摩擦也逐渐加剧。
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等问题一直存在,成为了困扰两国关系的难点。
二、政策导向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开放和保护两个阶段。
1980年代初期至2000年前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主要呈现开放和自由化的特点。
美国政府通过出台各种政策和措施,鼓励美企与中国企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两国经贸合作。
例如,美国政府向华出口商品享受最惠国待遇,开展出口信贷和投资保险业务,为企业创造优惠的出口贸易环境。
然而,2000年至2016年间,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转向保护主义。
在该期间,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贸易保护措施,以促进本国企业的经济利益。
例如,美国政府大幅提高了对华产品征收的关税、限制了某些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等。
而在特朗普政府上台后,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更趋严格。
特朗普政府不仅对中国加征了大量关税,还频频指责中国在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实行不公平竞争,并采取了一系列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措施,如加入黑名单和强制转移技术等。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不仅直接关系着中美两国的经济利益,也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的走向。
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备受瞩目,更是全球经济的焦点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美双方对外贸易政策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中美两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及影响力。
中美贸易关系的背景中美是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贸易关系对全球经济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双方贸易合作始于上世纪7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美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双边贸易额从1979年的25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6330亿美元,两国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美贸易的快速增长给两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双方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中美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双边贸易关系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美贸易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中国对美出口远远大于美国对华出口,导致了双边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
双方在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领域也存在一些分歧,这些问题成为中美贸易关系中的痛点和障碍。
中美两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目标、政策手段和政策调整上。
政策目标:中美两国在对外贸易政策的目标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主要以扩大出口和增加国际市场份额为主要目标,通过加强跨国合作、拓展国际市场等方式促进出口贸易的增长。
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更加注重于保护本国产业,强调对外贸易的公平竞争和市场准入,以保护本国企业和就业为主要目标。
政策调整: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外贸易政策都在不断进行调整。
中国正在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提升贸易竞争力,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美国也在积极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寻求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贸易关系。
中美两国在对外贸易政策上的差异和调整,直接影响着全球经济格局,也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中美双边贸易(中美双边贸易关系)
• 贸 易 摩 擦 对 中 国 经 济 影 响 大
•
动中 地国 位在 贸 易 摩 擦 中 处 于 被
•
中 美 贸 易 逆 差 严 重
中 美 贸 易 摩 擦 的 特 点
中美贸易额顺差情况 年份 2003 出口 924.7 进口 338.6
单位:亿美元 顺差 586.1
2004
2005
1249.5
1629
4,622.20
4,617.80
1.9
1.9
24.6
13.3
表(2) 别
序号 商品类别
2005年美国对中国出口十大商品类
金额(百万美元) 占比%
3,837.20 3,119.60 2,253.10 1,399.90 1,261.40 1,031.50 781.1 756 720.9 9.2 7.5 5.4 3.4 3 2.5 1.9 1.8 1.7
中方统计
年份 1995 1996 1997 出口 247.1 266.8 326.9 进口 161.2 161.5 163 顺差 85.9 105.3 163.9
美方统计
出口 117.5 119.9 128.6
单位:亿美元
进口 455.6 514.9 626 顺差 -338.1 -395 -497.4
中美双边贸易
——中美贸易摩擦问题
中美贸易关系的现状: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中美贸易不平 衡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另外, 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摩擦也不断增加,其中最主要的贸易摩擦来自美国。 中美互为重要经贸伙伴。美国是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 贸易顺差国,第五大直接投资国。我国是美国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 场,第二大海外国债持有者。两国经贸关系已经形成互利补明显,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 贸易的飞速增长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惠,给两国关系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贸 易摩擦也在增加。2001年底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以来,中美贸易 出现了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确立问题、反倾销问题、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人 民币汇率、纺织品配额问题以及贸易发展不平衡问题等。例如,2002年美国对 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实施钢铁保障行动;2003年美国对华纺织品实施特别 保障;2004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中国彩电和寝室木家具征收反倾销税,美 国商务部还明令禁止美国进口中国购物袋,美国主要纺织品服装协会和工会要 求推迟取消纺织品配额。
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商贸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的发展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学院 韩别特摘 要:自特朗普执政以来,其政策主张一直备受争议,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对外贸易政策带有明显的逆全球化色彩,遭到很多人的批评与质疑。
本文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特朗普政府的外贸政策和对华贸易政策入手,并对特朗普政府新的外贸政策对中美贸易关系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特朗普 贸易政策 贸易保护 中美贸易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7)08(a)-068-041 美国金融危机以来对外贸易发展概况2008年的金融危机最先开始于美国,最终蔓延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美国金融系统损失重大,信贷市场迅速萎缩,市场信心受到严重影响,同时美国的对外贸易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由表1可以看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美国的贸易总额下降幅度达22.9%,这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从出口方面来说,虽然美国国内采取了很多经济刺激措施,但由于其贸易伙伴还未从金融危机中恢复,美国的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仍然低迷,所以对外出口有18.0%的下降;在进口方面,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更偏向于贸易保护以期改善其长期以来的巨额贸易逆差状况,通过实施传统的贸易保护和技术、环保类新型贸易壁垒来减少进口,因此2009年美国的进口额下降高达38.3%。
此后的几年里,虽然美国仍然对进口实行贸易限制,但由于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美国的对外贸易大体上还是呈增加趋势的。
在出口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美国的主要出口贸易伙伴国为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国,加拿大始终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国,中国一直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国。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为促进经济恢复,将扩大国外市场需求,促进产品出口作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
例如2010年美国重设了总统出口委员会和国际贸易咨询委员会,加大对出口企业的融资支持,强化官方出口信用机构对出口的扶持功能,这些措施都旨在增加美国的出口,改善贸易状况,并且有助于通过贸易促进国内就业。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
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经贸关系作者:李国来源:《东方教育》2017年第12期摘要:从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和美国政府所颁布的对外贸易议程来看,特朗普政府将进一步加强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矮化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争端中的地位,强化美国国内贸易法在维系“公平贸易”中的作用,是一种典型的“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
特朗普的贸易理念和贸易政策的实施将对对中美经贸关系产生消极影响。
关键词:特朗普政府;对外贸易政策;中美经贸关系就职半年来,特朗普总统的对外贸易政策虽然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其基本理念和政策走向日趋明朗,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将成为美国本届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基调,对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贸易理念和中美贸易关系进行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朗普时期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特朗普在竞选中就大举贸易保护主义的旗帜,“美国优先”这一口号是特朗普赢得大选重要基础,也是其贸易政策的重要基石。
在其竞选网站上,特朗普及其团队就将其贸易政策和主张总结为一下7个方面:(1)退出奥巴马政府力推的TPP;(2)指派强硬的贸易代表以维护美国工人的利益;(3)命令商务部确定外国违反贸易协定以危害美国工人利益的行为;(4)重新谈判北美自由贸易协定;(5)认定中国是汇率操纵国;(6)在WTO框架内起诉中国“不公平”贸易;(7)将使用法律赋予总统的权力以应对中国的不公平竞争。
“中国牌”成为特朗普在竞选中打得最多的一副牌。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2017年3月份提交的《2017年对外贸易政策议程》描绘了美国一段时间的对外贸易政策走向,《2017年对外贸易政策议程》的核心内容是寻求“更加公平的贸易”,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美国甚至将国内贸易法凌驾于WTO之上,“单边主义”和“孤立主义”在整个议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一)美国政府将被赋予更大的“贸易政策主权”特朗普政府认为,以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框架是美国遭受“不公平贸易”的制度原因,美国政府应该“保护美国贸易政策的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中美贸易关系研究
[摘要]战后,美国国家贸易政策在国际形势和自身政治经济影响下发生重大转变,因此对世界贸易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作为其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美国在经贸往来不断加强的同时,贸易摩擦与冲突也日益显现,涉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家具、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安排劳工标准等诸多领域。
中美贸易结构有其相关性和特点,需要审视中美贸易问题产生的原因,本着务实的态度加强沟通交流,解决摩擦,提高贸易结构水平,实现双赢发展。
[关键词]公平贸易单边主义互补性经济政治化
战后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奉行完全自由贸易政策,一方面加强本国与西欧国家的贸易利益交流,另外也可以对冷战对立国实行经济渗透。
但是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西方国家普遍衰退,美国双赤字严重,导致国内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另一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冷战结束,西方国家更多的重视经济政策,政治凝聚力减弱,贸易争端和摩擦日益突出。
这一背景使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1)由全球的多边主义单轨战略逐步转移到全球多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并行的双轨战略上,(2)由力主自由贸易的立场转移到强调平等开放,对等竞争,双边互惠市场的公平贸易立场。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乌拉圭贸易谈判体制的形成,都是美国双轨战略的实际使用。
而1988年对外贸易法的出台则在法律上确定了美国国家贸易政策中公平贸易的原则立场。
①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经济体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和其贸易发展的方向对直接都还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国对贸易基本原则的态度和对贸易摩擦的有关态度直接影响这其贸易伙伴的经济贸易环境。
美国贸易政策有其本身的特点。
1、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
美国在战后到20世纪80年代这段时间主论调是自由贸易。
70年代以后,一位巨额贸易赤字等问题开始转向公平贸易政策,其基本观点是认为美国市场开放度远远高于别国,别国借此一方面广泛运用倾销、出口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挤占美国市场,另一方面又筑起重重壁垒将美国商品服务和资本拒之门外,致使美国贸易逆差举高不下。
美国贸易政策有公平贸易取代自由贸易,其主旨是一方面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从根本上增强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另一方面由政府出面致力于消除贸易伙伴的“不正当、不合理、不公平的贸易政策或作法”,为美国商品服务和资本打开有利可图的海外市场大门。
②这样一个理念决定了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基调,也是挑起美国和中国贸易政策摩擦的政策背景。
对外贸易是美国参与全球经济的核心手段,对于繁荣经济、增加就业、获取商品服务、抑制通货膨胀、保障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此外,贸易也越来越多的成为美国制裁他国、推广美式价值观甚至解决国际争端的手段。
2、偏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
贸易产生于贸易各方比较优势的不同,同时也会强化贸易各方的优势,促进产业风格的升华和产业的国际转移。
贸易各国之间不同领域的竞争优势推动国际贸易
的发展,国际贸易发展也反过来促进各国优势产业的发展,弱化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产业。
这种互动关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并非一个静态的结果。
贸易本来是互惠互利的活动,但美国一方面高唱自由贸易大举进攻国外市场,另一方面又挥舞保护主义大棒保护国内市场。
美国制定贸易政策的依据主要是国内法律,包括201条款(防止贸易损害)、232条款(国家安全)、301条款以及超级301条款(不公平贸易和授权总统进行贸易报复措施)、337条款(知识产权保护)等。
这些条款用国内标准评价国际贸易,奉行单边主义。
③这种双重标准和单边主义行动很容易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行动,贸易摩擦也就在所难免。
而立足于中美贸易关系来审视,从两国建立经贸关系以来就在摩擦和曲折中发展。
一年一度的最惠国待遇审议正是中国入世前中美贸易关系的真实写照。
中国入世随着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反倒有所增加,涉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家具、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安排劳工标准等诸多领域,美国公司对海外竞争对手提出的倾销诉讼中有1/5以上涉及中国。
④而从总体数据来看,中美贸易却又始终保持强劲增长。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5年1至3月,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出口国,累计贸易额为325.1亿美元,同比增长36.9%,而中国对美国进口也保持111.1亿美元的高位,与往年同期水平持平。
⑤争端不断的同时贸易额依然保持高位的现象说明中美贸易存在其相关性和特点。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互补性强。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国需要美国的先进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自己和产品销售市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需要中国的销售市场、劳动力、资本投资场所和价廉物美的商品。
由于中美两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两国商品贸易结构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
据中国海关统计2000年中国自美国进口的主要商品有农产品、飞机、电站及石油设备,电子产品等;而中国向美国出口的主要商品有鞋类、服装、玩具、家电、五金产品等。
⑥(2)加工贸易占主导。
1997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52.2%,加工贸易占中国对美国出口额的7104%。
随着美国在华直接投资增加,美国大公司纷纷在中国登陆,美国公司不仅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不断扩大,这些公司在华生产的产品返销的美国市场的也越来越多,这也正是中国对美国贸易出口额保持刚性增长的原因之一。
就中美贸易关系而言,两国贸易模式的互补性确定了双边贸易的双赢结果。
美国采取的是以FDI 为主导的外贸模式。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比例已经远远超过其对华贸易的比例,中国目前是接受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而中国采取的是以对外贸易为主的发展模式,中国的出口商品主要填补美国市场的空缺,用以解决美国产业日益空心化的问题。
中国出口的其他高附加值商品主要是国外来料加工产品,而这些产品没有经过原产地鉴定就以中国名义出口,致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被极大高估,实际上中国对美国贸易、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是有限的和局部的。
⑦
虽然有本质上的共通性和相容性作为基础,但中美贸易争端却的确成升级之势。
2005年3月30日,美国政府于公布了所谓“贸易黑名单”报告,指出全球有58个国家和地区及3个经济贸易共同体对美商品、服务等设置贸易障碍,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生产商和农业生产者的利益。
美方将会据此与“黑名单”国家逐一解决,解决不了将提交世界贸易组织裁决。
在这份“黑名单”中,美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成为主控对象,中国则名列榜首,这预示今后一年内中美贸易摩擦交锋将会更加激烈。
仅仅在纺织品行业,去年一年,美国就连续10次设限调查中国
纺织品。
⑧在贸易争端的表象下,经济问题政治化成为了中美贸易关系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美国认定中国是其谋求世界霸权和推行美国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最大障碍和威胁。
⑨人权问题、台湾问题都曾与双边贸易机制挂钩,严重阻碍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
对外贸易政策日渐成为美国外交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与贸易有关的决策者面临着重大的利益和风险,对进出口的限制或者鼓励措施动辄影响数十亿美元的贸易额,也会关系到美国内数百万工人生活和生存问题。
另外受进口竞争冲击的产业通常结成组织严密的特殊利益集团,通过选票、捐款、游说对参选的政要施加强有力的影响。
参选的官员处于政治利益的考虑,往往也会在贸易政策中实践贸易保护主义者的要求。
中美贸易问题的产生是由美国国内单边贸易主义和非平等贸易政策为根源的,核心问题是中国对美国的长期贸易顺差。
但中美贸易顺差绝非是引起美国国内问题和贸易问题的根本原因。
对于美国国内较为突出的产业结构和失业问题,美国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以调节。
至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根本途径是使美国国家储蓄率和投资率达到平衡。
如果仅靠贸易保护,即不能从根本上减少赤字,也不能解决其国内的产业与就业问题,不利于稳定美国国内消费水平的稳定和中美两国经贸关系的长期发展。
中美两国都是世界贸易大国,对于双边贸易中产生的问题,应通过政策协调,互相沟通,本着双赢的原则妥善解决。
参考文献:
[1]《战后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研究》作者:林珏1995年08月第1版第187-188页
[2]《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2月梅育新:《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
[3]《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1月李丽:《中美贸易摩擦的政治经济分析》
[4]《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12月梅育新:《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
[5]《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第2期周念林《贸易开放与就业:中美相关贸易冲突分析》
[6]《瞭望新闻周刊》(2005-04-21) 《中国纺织品面临“南北合围”》
[7]《中国对外贸易概论》唐海燕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第2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