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4g面试题目(3篇)

4g面试题目(3篇)

第1篇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概念题目1:请简要介绍4G(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解析:4G(第四代)无线通信技术是继3G(第三代)通信技术之后的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

其主要特点包括:- 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4G网络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0Mbps以上,上传速度也可以达到50Mbps以上,是3G网络的数倍。

- 更低的延迟:4G网络的延迟时间比3G网络低,可以更好地支持实时通信应用。

- 扁平化网络架构:4G网络采用扁平化的网络架构,简化了网络结构,提高了网络效率和灵活性。

- 多种频段支持:4G网络可以支持多种频段,包括低频段、中频段和高频段,适应不同场景的应用需求。

题目2:什么是OFDMA和SC-FDMA?它们在4G LTE网络中的作用是什么?解析:OFDMA(正交频分多址访问)和SC-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访问)是4G LTE网络中两种重要的多址接入技术。

- OFDMA主要用于下行链路(DL),它将一个频率资源分割成多个正交的子载波,每个子载波可以独立地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频谱效率。

- SC-FDMA主要用于上行链路(UL),它使用单载波进行数据传输,通过频分复用(FDMA)和正交频分复用(OFDM)相结合的方式,将多个用户的信号调制到不同的子载波上,从而实现了多用户同时传输。

题目3:请解释什么是E-UTRAN和EPC在4G LTE网络中的作用。

解析:E-UTRAN(Evolved UTRA Radio Access Network)是4G LTE网络的无线接入网络,负责处理无线信号传输,包括调制、解调、频率复用等功能。

EPC(Evolved Packet Core)是4G LTE网络的核心网,它负责处理用户的数据业务,包括数据包的路由、切换、计费等功能。

第二部分: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题目4:请详细描述4G LTE网络的架构,并解释UE、E-UTRAN和EPC各自的功能。

解析:4G LTE网络架构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UE(User Equipment):即用户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等,负责发送和接收无线信号,与网络进行通信。

无线电考试题

无线电考试题

无线电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无线电频谱的划分主要依据是什么?A. 频率的范围B. 用途和应用领域C. 信号的传播方式D. 以上都是答案:D2. 以下哪个波段不属于无线电波的分类?A. 长波B. 中波C. 光波D. 微波答案:C3. 无线电通信中,调制的基本原理是什么?A. 改变载波的频率B. 改变载波的幅度C. 改变载波的相位D. 以上全是答案:D4. 在无线电通信中,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多路复用技术?A. 频分复用B. 时分复用C. 码分复用D. 功率复用答案:D5.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主要指标之一是输出功率,它通常如何表示?A. 以电压值表示B. 以电流值表示C. 以功率值表示D. 以电阻值表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无线电波的传播?A. 天气条件B. 地形地貌C. 电磁干扰D. 发射频率答案:ABCD2. 无线电通信系统中,以下哪些属于数字调制技术?A. 二进制相移键控(BPSK)B. 四相位键控(QPSK)C. 振幅调制(AM)D. 正交振幅调制(QAM)答案:ABD3. 无线电考试中,以下哪些内容属于无线电基础知识考核范围?A. 无线电频谱的划分B.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C. 无线电设备的操作规程D. 无线电信号的解调技术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无线电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因此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错)2. 无线电通信中的天线越高,其接收和发射能力越强。

(对)3. 无线电频谱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需要合理规划和有效利用。

(对)4. 无线电通信中,频率越高,其传输的信息量越大。

(错)5. 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操作必须遵循相关法规和标准,以确保通信安全和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

(对)四、简答题1. 简述无线电波的基本传播特性。

答: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包括直射、反射、折射、散射和衍射等。

直射是指无线电波沿直线路径传播;反射是指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规律反射;折射是指无线电波在不同介质交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散射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粗糙表面或小颗粒物体时向各个方向散射;衍射是指无线电波在遇到障碍物边缘时发生弯曲传播的现象。

zigbee模块

zigbee模块

Zigbee模块简介Zigbee是一种低功耗、低数据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特别适用于物联网应用。

Zigbee模块是一种用于构建Zigbee网络的硬件设备,它集成了Zigbee通信协议栈,并提供了一系列接口以便与其他设备进行通信。

功能特点Zigbee模块具有以下功能特点:•低功耗:Zigbee模块采用了睡眠模式和功耗管理策略,大大降低了能耗,适合长时间运行的低功耗应用。

•低数据速率:Zigbee模块的数据传输速率较低,适合传输小规模数据,如传感器数据等。

•大规模扩展性:Zigbee模块支持大规模的节点扩展,可以构建包含数百个设备的网络。

•自组网能力:Zigbee模块支持自组网功能,可以通过自动路由选择算法自动组建网络,简化了网络配置和维护的工作。

•多种通信模式:Zigbee模块支持多种通信模式,包括点对点通信、广播通信和多播通信,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通信需求。

•安全性:Zigbee模块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机制,包括加密、认证和防护措施,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应用场景Zigbee模块广泛应用于物联网领域的各种应用场景:1.家庭自动化:Zigbee模块可以用于家庭自动化系统,通过与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灯泡、智能窗帘等)连接,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2.智能农业:Zigbee模块可以用于农业领域,连接农业传感器和控制设备,实现对农作物的监测和自动化管理。

3.智能城市:Zigbee模块可以用于构建智能城市的基础设施,如智能路灯、智能停车系统等,提升城市管理和生活质量。

4.工业自动化:Zigbee模块可以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通过与工业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实现对工业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5.物流追踪:Zigbee模块可以用于物流追踪系统,连接各种传感器和标签,实现对货物的实时监测和追踪。

Zigbee模块的使用步骤使用Zigbee模块进行开发和应用,一般需要以下步骤:1.选型:选择适合自己应用的Zigbee模块,考虑通信距离、功耗、数据速率等因素。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电子线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电子线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南京邮电大学《通信电子线路》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通信电子线路》考试内容:《《通信电子线路》;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学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通信系统中,调制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B.《降低信号的频率《《《《《C.《增加信号的传输距离《《《《《D.《便于信号的放大和传输2.《下列哪种调制方式属于线性调制?《《《A.《调频(FM)《《《《《B.《调相(PM)《《《《《C.《振幅调制(AM)《《《《《D.《脉冲调制(PM,但此处的PM与调相不同,故为干扰项;正确应为AM的线性变种如SSB)3.《在LC振荡电路中,若电感L增大,则振荡频率将:《《《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确定4.《锁相环(PLL)的主要功能是:《《《A.《频率合成《《《《《B.《噪声抑制《《《《《C.《相位检测与同步《《《《《D.《振幅放大5.《混频器在通信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A.《将信号频率降低到基带《《《《《B.《将信号频率变换到中频《《《《《C.《放大信号《《《《《D.《滤波6.《放大器的稳定性因子K是衡量其:《《《A.《增益大小《《《《《B.《稳定性《《《《《C.《噪声性能《《《《《D.《带宽7.《在调频(FM)通信中,若调制信号的频率增加,则已调信号的:《《《A.《振幅增大《《《《《B.《相位变化加快《《《《《C.《频率偏移量增大《《《《《D.《带宽减小8.《噪声系数(NF)是衡量通信系统或放大器:《《《A.《增益的指标《《《《《B.《噪声性能的指标《《《《《C.《线性度的指标《《《《《D.《带宽的指标9.《射频识别(RFID)技术主要依赖于哪种通信方式?《《《A.《红外线《《《《《B.《无线电波《《《《《C.《光纤《《《《《D.《超声波10.《在通信电子线路中,为了减小信号的失真,常采用:《《《《A.《负反馈技术《《《《《《B.《正反馈技术《《《《《《C.《滤波技术《《《《《《D.《调制技术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在通信系统中,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______信号的过程。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及分析

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及分析

DOI:10.19551/ki.issn1672-9129.2021.12.057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及分析孟㊀龙(河北中创盈和通信科技有限公司㊀保定㊀071000)摘要:近数年来,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的不断创新,从最开始的2G网络迅猛发展到3G㊁4G网络,在第四代移动通讯系统的技术趋于成熟稳定化时,第五代移动通讯系统紧跟其后,5G网络的时代已经到来,我国就现阶段5G技术的广泛普及已惠及到全国各地的平民大众㊂关键词:5G;移动网络;关键技术;分析中图分类号:TN929.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129(2021)12-0058-02㊀㊀引言:5G移动通讯网络又称第五代移动通讯技术,简称5G.5G相对4G网络而言更加快速,安全,覆盖的范围更为广泛,弥补了之前网络所出现的漏洞,其技术更为先进,是目前的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的主流网络趋势㊂5G移动通信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低能耗;②低延时;③高速度;④泛在网;⑤重构安全;⑥万物互联㊂5G是目前移动通讯信网络发展的最高产物,也是人类为改变生活,改变社会,改变中国,改变世界的重要力量体现㊂1㊀5G的市场需求在这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一切事物都以追求高速度㊁高效率为办事风格,人们的生活被快充溢着,在如今的互联网产业一片繁荣的背后,至始至终有着用户对无线通信网络信息传输高标准快速度的要求㊂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是未来信息通讯发展的两大板块,移动通讯必将是持续可发预防㊂之前的楼宇门禁系统,大多采用刷卡的形式来记录,限制人员的进出㊂这种方式要求进出人员需要携带通行卡片,如果忘记携带或者丢失,则会带来一定麻烦㊂而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将这种刷卡进社区的方式取代㊂且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提供安全保障,对进入社区的陌生人员脸部特征进行有效的记录并且上传至网络,进而为居民提供安全保障,构建更加优良的门禁系统㊂2.4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运用于公安部门,例如在公共场所利用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可以精准地锁定目标嫌疑人,并跟踪目标嫌疑人的位置[7]㊂并且可以在人脸识别系统中对嫌疑人进行标记,在犯罪嫌疑人不小心使用人脸识别系统时,快速地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定位,有利于对犯罪嫌疑人的抓捕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有效地代替以往警方人员大规模的搜查,减少警力资源的浪费㊂再者,可以在交通摄像头中加入人脸识别技术,加强对往来违规车辆驾驶员的辨别情况,规范交通管理㊂还可以在机动车的考试当中运用人脸识别技术,有效地保证驾驶员的身份,为驾校管理提供帮助㊂2.5人脸识别技术在商业分析中的应用㊂在当今市场的营销战略中,对于客户需求要有精准的调研,在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同时提高商家营业额度㊂但这种模式效率低下,商业化的发展需要更加新颖的模式来增加客户的购物欲㊂对此,加入人脸识别技术,可以通过记录他们的购物数据,进而得出他们的购物习惯及对于价位的选择,进而可以根据客户的需求有效地提高商品的销售率,实现消费者的个性化消费服务,使得消费者能有更好的购物体验㊂3㊀人脸识别技术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挑战3.1算法精准性影响着人类识别的精准度㊂在当前智慧城市的构建当中,人脸识别技术必须做到快㊁准,才可以满足新型智慧城市的要求㊂这需要有优质的算法构建在人脸识别技术中,使得数据能够更加准确㊂目前,随着大城市的居民越来越多,其数据库的建立必然是十分庞大的,如果大量数据没有合适的算法,将使得人脸识别技术不能正常运行[9]㊂当前的人脸识别技术主要采用分布式处理和智能处理技术,需要综合考虑光线㊁年龄和环境特征,使得人脸识别技术更加准确快速㊂3.2人脸识别的动态跟踪功能㊂在面部特征提取过程中,人体不可能保持一动不动,动态的脸部会使得脸部特征的处理变得更加繁琐㊂对此,需要发展好动态跟踪技术,依据科学技术将动态的形状进行捕捉,以分析出静态下的脸部特征,使得人脸识别系统能够准确的识别出身份㊂3.3人脸识别在多元化场景中的应用㊂随着科技的发展,人脸识别将运用到更多的领域㊂当前,人脸识别技术在手机解锁和刷脸支付两方面的发展较为完善㊂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在更多的方面为人类带来更加便捷的生活㊂在生活上,医疗社保㊁交通通信㊁建筑㊁家居㊁门禁㊁远程教育㊁社区管理等多方面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的智能化建设[8-12]㊂在公共安全上,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锁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㊂人脸识别技术在多元化场景中的应用是保持其发展的动力之一,且可以推进智慧型城市的建设㊂4㊀结语本文系统地分析了人脸识别技术在具体城市场景中的应用情况㊂人脸识别技术在未来的科技发展中必然会有更先进的形式,但就目前阶段而言,需要切实发展好人脸识别技术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保持好人脸信息库的建立,以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提供帮助㊂未来的城市发展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人脸识别技术,不仅能有效减少国家税收损失㊁帮助城市建设发展,而且能从根本上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㊂参考文献:[1]邵先奎,李洪剑,王子启.人脸识别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J].智能城市,2019,5(13):29-30. [2]仲士平.AI赋能,出入口控制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深度应用[J].中国安防,2019(7):52-56. [3]张博卿.安全AI将成未来网络安全问题新解法[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19(3):21.[4]袁培江.浅谈人脸识别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7(5):102-105.[5]袁培江.浅谈人脸识别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应用[J].中国安防,2017(5):102-105.[6]武佳卫.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创新房地产业务模式[J].上海房地,2017(1):43-44.[7]张友军.利用智能人脸识别技术创新守卫押运枪弹安全管理模式[J].中国安防,2015(10):110-112. [8]于怡佳.浅析人脸识别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5):40-41. [9]段君玮.大数据环境下人脸识别技术研究[J].电子世界,2019(1):185-187.[10]吴文华.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与功能[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2):76.[11]徐建明.人脸识别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优势与疑难[J].中国安防,2018(12):58-60. [12]张娟萍.人脸识别与对比技术在物联网智能交通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9(16):166-167.作者简介:常雪婷(1991 ),女,安徽淮南人,硕士研究生在读㊂研究方向:图像处理㊁深度学习㊂㊃85㊃㊀㊀展的趋势,新型移动通讯业务更新迭代层出不穷㊂用户使用的舒适体验感不断提升㊂是大众市场的高需求在推动着5G网络的飞速发展,从2G到5G的演变用了短短的几年时间,整个移动通信网络正在朝着智能化㊁速度化的更高要求发展,当前的5G网络已经大片区域被应用,广泛采纳全面覆盖是必然㊂国家科学院对5G的研究从未停止,全世界都在争夺这次网络的大变革,我国目前的5G科研人员正着手研发更高更快更稳的5G新网络,可能未来的名字还会改变但这并不影响目前5G网络带给我们的震撼的舒适的用户体验感,5G网络能加速全民的生活水平,从智能终端这个入口就能帮助到更多的用户完成终端智能的普及,现在的5G时代已经火力全开,就等未来的到来㊂2㊀5G的发展历程5G的发展里程在移动通信领域里表现的最为清晰,从第一代的模拟技术,到第二代实现的数字化语音通信,第三代的3G多媒体通信功能,慢慢的第四代4G的无线宽带驶入大众眼帘,简而言之,5G即是4G网络的升级版,速度是提升是显著的,成本的耗费相对4G竟降低了近1000倍,这堪称创举,未来的网络时代的创举㊂5G如大多数专家的观点一样:它是4G的必然演变产物,任何一项技术都会在实际的应用中被不断的优化和提升,新型的技术发展,都不会仅仅只是上一代技术的重复,它绝对会在某一方面或者全方面都要优于上一代才会被重新定义,可见3G优于2G,4G优于3G,它们在技术手段,整体呈现,用户体验的各方面都有所不同,才会被不断的考究和更新,一步一脚印,路是从脚下开始的,有了第一步才会接着走后面的每一步,所以说每一代的技术迭新都是基于上一代的基础上的技术传承,没有之前网络的基础一切的新型网络技术都是海市蜃楼失去了依托㊂5G网络不是横空出世的新技术,它是4G网络的自然演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关于5G的研发国家相关科技专家提出两项发展方向:一是继续推动在4G网络的基础上的技术演变,二是真正研发出全新的5G新型网络通信,这两者可同时进行,不受牵制㊂当用户体验感要求愈来愈高的时候, 4G网络就无法满足这个快节奏时代的人类的胃口,自然5G 的市场就被打开,高于4G网络1000倍的数据流量增长,高于4G网络的10倍的无线网络连接,高于4G网络的10倍的信息速度体验,这些都标志着5G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产物㊂3㊀5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5G移动通信网络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就用户的体验而言,5G网络的优势在于它的高速度,它有着比4G网络更快的高频段的资源价值,通俗易懂的方式就是:如果你用4G 网络下载一部电影需要8分钟,那么你用5G网络可以在一秒中就完成下载,这样的效率对用户来说是一个天大的诱惑,不可抗拒的引诱终会被跨上时代的舞台㊂接下来章节里就5G移动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做出简要的阐述和分析㊂希望对我国的5G网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㊂3.1新型网络架构㊂技术创新,变革未来,5G新型网络架构就网络功能虚拟化,软件定义网络,用核心网和接入网把接入功能㊁控制功能㊁转发功能做到更好,新型网络架构有着广域连覆盖㊁热点高容量㊁低能耗大连接㊁低时延高可靠的特点,是5G网络的性能更优质㊁网络更快速㊁运营更智能㊁功能更灵活㊂3.2密集网络㊂5G网络的流量速度高于4G网络的千倍以上,能达到此目标很大的归功在于密集网络技术的应用㊂此项技术通过对宏基站周边天线的布置,室外而言进一步扩展了空间,对室内布置非常多的密集网络,这些室内密集网络密集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增加5G网络流量的速度,未来的5G移动通讯中,无线网络正向着网络综合化㊁智能化㊁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式各样智能化终端产品的普及,那么5G 网络数据流量必将呈井喷式增长㊂3.3㊀D2D㊂D2D及设备到设备的通讯,是指数据的传输不需要通过基站,可以由一个移动终端直接到另一个移动终端的通讯,在4G网络的时候及出现了D2D,当时仅仅限用于公共安全网络区域,步入5G时代,车联网㊁物联网㊁网络平台㊁自动化设备等都将大面积兴起,则D2D通讯的应用范围将更大面积的扩展㊂3.4同时同频全双工㊂就此技术的名字就可理解出同时同频全双工的具体含义,能容易理解的话语就是在同一个频段上,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可以共同进行,不受干扰影响,近几年来,同时同频全双工技术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关注,因为此技术杜绝了因信号冲突导致的网络延迟或遗漏,在确保网络信息稳定快速的基础上,更加优化了网络传输中的诸多弊端㊂3.5高频段传输㊂非5G网络的移动通讯网络工作频段主要集中在3GHz以下,这自然而然就会使得此频段的资源网络异常拥挤匮乏,然而在毫米波㊁厘米波等高频段的可用频谱的资源就非常丰富,此高频段网络的被挖掘不仅能有效缓解之前网络带来的慢速卡顿状态,更可实现当今社会对高速度高质量的移动通讯要求,把用户的舒适体验感提升至顶端㊂3.6新型多天线传输㊂何为新型多天线传输,多天线技术从最开始的无源到有源,从二维到三维,从高阶到大规模的列阵,新型多天线传输指的是使用有源天线来进行的大规模列阵,再与毫米波联系起来,这将会实现把频谱效率提升至数十倍,亦可提高其网络的覆盖率,优化其性能,节约整体的能源消耗㊂4㊀5G网络的发展趋势通过对5个网络通信技术的分析不难发现,其未来的发展势如破竹,不可阻挡,它必将会围绕以下几点进行全面快速的发展:①对高频段资源的继续研究㊂探索很多可利用的高频段网络资源是加快5G飞速发展的关键所在,这项工作定会是未来很长时间类5G相关从业人员需共同挖掘努力的方向,拓展高频段资源的共享是必经的道路之一,全力以赴定能完胜而归㊂②无线传输技术的运用,无线传输技术已经被世人接纳采用,这一创举完成了很多的不可能,把空间距离,时间距离统统隔绝在外,这犹如移居月球的想法对目前而言是遥遥不可想,但谁能知道未来的事了,中国如此的高速发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过程㊂我们有一个科技人力国力都非常强大的国家,我们的未来是五彩耀眼的㊂③构建新型体系㊂新型的产物肯定会一步步被更新,被优化㊂5G网络通信目前已经采用了新型架构体系,这并不影响体系的进一步更新,做为未来重要发展的方向之一,无论是架构的更新或者架构的改善都将对未来5G的高速稳定提供更可靠的保障㊂结束语:5G网络的高速㊁稳定㊁安全等显著特点,在未来的生活中必能得到用户的大力支持拥护㊂在当前的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状况下,更要着手于新兴技术的研究,让其覆盖面和使用率得以优化,造福于人类㊂参考文献:[1]邓强.5G移动通信传输网络建设趋势[J].数字通信世界,2021(04):136-137.[2]康冠强.5G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和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20,22(23):13-14.[3]胡霞.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探究[J].产业科技创新,2020,2(34):22-23.[4]邹俊飞.第五代移动通信核心网络架构与关键技术分析[J].电子测试,2020(23):76-77.[5]陈伟.5G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与若干关键技术分析[J].电子世界,2020(20):22-23.[6]宋玲玲.5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分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0,32(17):144-146. [7]王莉,王玥,田燕军.5G移动通信网络关键技术的相关研究[J].信息记录材料,2020,21(09):191-192.㊃95㊃。

通信中的短波无线电技术简介

通信中的短波无线电技术简介

通信中的短波无线电技术简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交流的方式也出现了诸多的变化。

而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应用便是其中之一。

短波无线电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无线电广播、导航和遥感等领域。

本文将简要介绍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短波无线电技术的基本原理1.频率范围和波长:短波无线电波是指频率在3-30MHz之间的无线电波,相应的波长在10-100米之间。

由于短波无线电波长度较短,穿透力强,容易反射和散射等特点,短波无线电通信可以在长距离的情况下实现快速、稳定和可靠的通信。

2.传输方式:短波无线电技术的传输方式分为地面波、空间波和天波等三种,其中地面波可以在平地和水面上传输很远的距离,空间波可以反射、折射和散射,从而实现远距离通信,而天波则可以穿透电离层。

3.噪声干扰:短波无线电技术的传输过程存在着一些干扰,如电离层折反射影响、太阳辐射等,这些都会对通信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短波无线电技术的主要应用1.无线电通信:短波无线电通信广泛应用于商业、军事、科学、工业和医疗等领域,其通信范围广泛,无论是面积占据很大的荒野、洲际远距离通信,还是船舶、飞机、火车或者足球场、音乐厅、会议室等狭小场合的通信都可以使用短波无线电技术实现。

2.无线电广播:短波无线电广播可以覆盖到全球,无论居住\在哪个国家的人都能收听到国外广播电台的信息。

同时,短波无线电广播可以快速传送重要的新闻和信息,特别是在灾难、战争等情况下,短波无线电广播可以迅速传递出相应的信息。

3.导航和遥感:在导航和遥感领域中,短波无线电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它可以实现定位、监视、数据收集和传输等任务。

短波无线电技术可以在无人机、卫星、浮标、探测器等无人机器上进行应用,实现灾难辅助和环境监测等功能。

三、短波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短波无线电技术也在飞速进步。

短波无线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技术次第更新:由于短波无线电技术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可以预见的是,短波无线电技术必将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新的技术将会取代旧的技术,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信工程专业认识

通信工程专业认识

通信工程专业认识简介通信工程专业是一门涉及信息传输和通信系统设计的学科,主要研究通信原理、通信系统、通信网络等相关内容。

通信工程专业涉及的知识领域广泛,包括电子工程、信号处理、信息安全等等。

本文将介绍通信工程专业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学科。

学科概述通信工程专业主要研究信息的传输和通信系统设计,目的是实现不同地点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工程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设施之一,应用广泛且前景广阔。

通信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电路原理、数字通信等。

学生将学习电子电路的设计与分析、信号传输与处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通信网络的设计与优化等内容。

就业前景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由于通信工程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许多行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

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通信设备制造、通信网络建设、通信系统维护等方面的工作。

在通信领域的发展中,5G技术的不断推进也为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5G技术相比于之前的通信技术具有更高的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对于无线通信与物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随着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安全领域也需要通信工程专业的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为保护信息安全做出贡献。

发展趋势通信工程专业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

未来通信技术将会向更高速、更可靠、更安全的方向发展。

以下是一些通信工程发展趋势的例子:1.物联网(IoT):随着物联网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设备需要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

通信工程专业毕业生将会在物联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设计和开发适用于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领域的通信系统。

2.5G技术:随着5G技术的不断普及,通信工程专业的研究和应用也更加广泛。

毕业生将会在5G网络的设计、实施和优化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3.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将会给通信工程专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无线比例电机转速遥控器的设计2. 简易数字电子称设计3。

红外线立体声耳机设计4. 单片机与PC 串行通信设计5。

100 路数字抢答器设计6. D 类功率放大器设计7. 铅酸蓄电池自动充电器8. 数字温度测控仪的设计9。

下棋定时钟设计10. 温度测控仪设计11。

数字频率计12。

数字集成功率放大器整体电路设计13. 数字电容表的设计14. 数字冲击电流计设计15. 数字超声波倒车测距仪设计16。

路灯控制器17。

扩音机的设计18. 交直流自动量程数字电压表19. 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20. 简易调频对讲机的设计21. 峰值功率计的设计22. 多路温度采集系统设计23。

多点数字温度巡测仪设计24. 电机遥控系统设计25。

由TDA2030A 构成的BTL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26. 超声波测距器设计27。

4—15V 直流电源设计28。

家用对讲机的设计29. 流速及转速电路的设计30. 基于单片机的家电远程控制系统设计31。

万年历的设计32. 单片机与计算机USB 接口通信33。

LCD 数字式温度湿度测量计34. 逆变电源设计35. 基于单片机的电火箱调温器36。

表面贴片技术SMT 的广泛应用及前景37. 中型电弧炉单片机控制系统设计38。

中频淬火电气控制系统设计39。

新型洗浴器设计40. 新型电磁开水炉设计41。

基于电流型逆变器的中频冶炼电气设计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42。

6KW 电磁采暖炉电气设计43. 64 点温度监测与控制系统44。

电力市场竞价软件设计45. DS18B20 温度检测控制46. 步进电动机驱动器设计47。

多通道数据采集记录系统48. 单片机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49. IGBT 逆变电源的研究与设计50. 软开关直流逆变电源研究与设计51。

单片机电量测量与分析系统52. 温湿度智能测控系统53。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设计54。

加热炉自动控制系统55。

电容法构成的液位检测及控制装置5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无线通信的联合化与集成化
考虑到当前资金、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对当前无线网络以融合方式,实现异构网络的联合,成为通信网络,这将成为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当前网络融合形式主要为:接入网的融合、核心网的融合、终端技术融合以及业务的融合等。

不同的网络接入需要实现协同工作,以支持异构无线网路中的用户无线漫游。

未来通信终端中,将增添重配置能力,这也是计算机与通信融合的重要体现,通信终端不会受到用户的干预,并提供各种各样的无线网络接入,随时监控网络状况,完成软件下载升级、网络选择及网络感知的自动化工作。

另外,由于用户需求呈现广泛性,未来无线通信技术也将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包括语音与数据、图像业务的综合;IP业务与非业务的综合;无线传输模块的综合;多MAC接入融合等。

24G技术的发展
从当前公众移动的网络发展形势来看,3G成为全球网路演进的主要模式,该项技术可给用户带来最高2M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

但是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提高,对移动通信系统速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能让无线通信网络为人们带来更多更快的服务,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在信息海洋中快速确定自己需要的内容,并实现各种终端设备的方便携带、各种终端设备之间实现协同工作。

在通信技术要求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无线通信技术必将进入4G通信时代。

4G通信技术的理想传输数据效率很可能超过100Mbit/s,4G手机也将提供更高性能的汇流媒体服务,并通过ID应用程序实现个人身份鉴定设备,并以此接收高分辨率的电视节目,让4G技术成为合并广播与通信的新型基础设施;4G的无线连接等费用将低于3G服务,并有望成为不同无线通信模式的集成体,让移动用户实现多个网络间的自由漫游。

如果说3G为人们带来了高速传输的无线通信环境,那么4G通信技术将成为超高速无线网络,是一种不需要电缆的超级信息高速公路,并实现电话用户与无线、三维空间虚拟实境的连线应用。

3网络的高效频谱接入
当前无线频谱的使用状况较为拥挤,无线电频谱也成为稀有资源。

传统的TDMA、CSMA/CA 等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无线网络大容量、高效率的发展需要,网络逐渐向MESH和ADHOC网络
过渡,MAC层的接入协议已经成为关键技术之一。

通过全新通信机制,也可提高频谱的使用效率,并在近年来成为快速发展的认知无线电技术。

这种认知无线电技术可对操作环境进行认知并判断,并通过训练来动态地适应操作参数,以提高通信网络的无线运行环境。

4超宽带无线接入发展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属于时域通信技术,利用超短周期脉冲实现调制,通过这种脉冲形式产生的信号即超宽带信号,谱密度较低,且信号中心频率控制在650MHz-5GHz之间,平均功率是亚毫瓦量级,多径能力与抗干扰能力强,拥有多个可以利用的信道。

与传统的CDMA 系统相比,这种时域通信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备高效率、低功耗、低成本等特点。

超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中,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是当前最突出的优势。

5多个网络融合
网络融合是当前电信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主要表现为: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与计算机网的“三网融合”、移动网络与固定网络的融合、信息通信网络和基于传感器与RFID的现实物质网相融合。

在未来的“下一代网络(NGN)”概念中,固定网络将日益形成IP化、高带宽、具有较强QoS保障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而随着宽带固定无线、3G网络的接入,以及各种无线局域网、城域网等方案,也将成为NGN平台的扩展部分。

二、无线通信技术在数字社区中的应用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数字化社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是数字化社区的有力保障。

数字化社区的突出特点为信息的交流方便且广泛,无论在家庭、办公室还是实验室中,计算机与外设应用越来越普及,社区中的各项设备也通过计算机实现控制。

如果各设备之间的通信仍选用有线接入方式,将给使用带来极大不便。

随着蓝牙技术的提出与发展,已经为用户带来了全无线的工作环境与生活环境。

目前蓝牙技术标准已经与计算机、互联网等网络建立接入协议。

目前,蓝牙技术仅需要1MB/s的速率就可以完成工作,随着IEEE8015发展计划的推进,未来速率将进一步提高。

用户可通过无线电缆连接办公室与家庭中的电子设备。

另外,用户可拥有无线公务包,如掌上计算机,利用无线方式与其他设备或者网络连接,实现流动办公室。

蓝牙的微型化、低成本、低功耗等特点,给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带来了更多便利与广泛空间。

利用无线技术的传感器,可随时查看家庭冰箱中的变化,可确保用户在外了解所需要的用品,如果与互联网连接,则可实现网络购物。

未来的家电应用也将逐渐利用无线通信技术,以家庭网络及互联网为基础,通过无线连接实现双向传输需要,是具备一定智能化的“计算机、通信、用户”三者融合的信息产品。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设计的数字手机、小型PBX以及家庭与办公室电脑电话等系统,可真正实现个人通信。

通过这种低功耗、低成本、
高效率、高应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满足了当前通信技术与应用的发展需要,并将在未来移动通信等方面发挥更大潜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