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疗法 - 幼儿疾病
敷脐法治小儿流涎 小儿惊风夜啼
敷脐法治小儿流涎小儿惊风夜啼
*导读: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非常适合家庭……
敷脐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疗效可靠,具有安全、方便等优点,可减少小儿对打针、吃药的恐惧心理,减轻家长的心理负担;非常适合家庭使用。
小儿流涎:益智仁、滑石各10 克,车前子、冰片各6克,甘草3克。
共研为细末,填满脐眼,外用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10天为1个疗程。
小儿惊风:鲜爬山虎叶60兜,鲜芙蓉花嫩叶10片,鸡蛋2枚。
将上药共捣烂,加入鸡蛋清调匀,做成 2个药饼,蒸热,每次用药饼1个,趁温敷于患儿脐上,冷则换另1个再敷,交替使用。
小儿夜啼:牵牛子7粒,研为细末,用温水调成稀糊状,临睡前敷于患儿脐上,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一般用药当晚即可见效。
(郭旭光)
第1 页。
推拿治疗小儿夜啼及预防方法
推拿治疗小儿夜啼及预防方法推拿治疗小儿夜啼1、分阴阳,运八卦,平肝木,揉百会、安眠(翳风与风池连线之中点)。
惊恐者清肺金,揉印堂、太冲、内关;脾寒者补脾土,揉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心热者泻小肠,揉小天心、内关、神门。
2、按摩百会、四神聪、脑门、风池(双),由轻到重,交替进行。
患儿惊哭停止后,继续按摩2—3分钟。
用于惊恐伤神证。
小儿夜啼如何预防1、要注意防寒保暖,但也勿衣被过暖。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可过食寒凉及辛辣热性食物,勿受惊吓。
3、不可将婴儿抱在怀中睡眠,不通宵开启灯具,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4、注意保持周围环境安静祥和,检查衣服被褥有无异物刺伤皮肤。
小儿推拿常用的几种手法擦迎香穴治鼻炎动作:按住鼻翼两侧的迎香穴,用大拇指螺纹面按揉,6周岁以下的幼儿按揉2-3分钟,大孩子按揉3-5分钟,到皮肤略微发红、透热为止。
也可将浸过冷水的毛巾拧干后,擦迎香穴直到发热。
疗效:对缓解和治疗急性、慢性和过敏性鼻炎均有帮助。
推大拇指补脾经或泻胃热动作:轻轻微曲孩子左手大拇指的第一节指节,从孩子指尖沿着侧面向指根推擦,频率为100-200次/分钟。
捏脊补肾促生长动作:以孩子脊椎的龟尾穴(脊椎下端与臀部相接的地方)开始,拇指在下、四指在上,沿着脊椎中间捏起表皮,一路滚爬向上到大椎穴。
每次三到五回。
疗效:适用于10周岁以内的孩子,补肾补肺,帮助睡眠,促进生长发育。
最佳时间:早晨空腹或睡前。
切记:如果孩子生病或咳嗽,不能捏脊。
最佳时间:早晨摩腹治厌食、促消化动作:用手掌掌心,以孩子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摩,力度适中,以能渗透到皮下脂肪层为准,频率为60-80次/分钟,差不多“嘀答”一声,摩完一圈。
疗效:治疗厌食、消化不良。
最佳时间:早晨空腹或睡前小儿推拿时的注意事项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用力恰当小儿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是:均匀、柔和、轻快、持久。
手法要轻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治疗小儿夜啼(夜哭)的推拿按摩方法
治疗小儿夜啼(夜哭)的推拿按摩方法治疗小儿夜啼(夜哭)的推拿按摩方法夜啼(夜哭)是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
小儿夜啼应与其他疾病,如各种皮肤病、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身体不适或搔痒等引起的哭叫加以区别。
另外,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啼相区别。
夜啼是儿科常见病,故有人称为夜啼郎。
小儿夜啼(夜哭)的主要原因:一是脾寒。
小儿脾常不足,喜温恶寒,若护理不周,腹部中寒或乳母食生冷食物,或用冷乳喂儿,入于胃肠,均使寒邪内侵,脾寒内生,夜间属阴,重阴脾寒,寒邪凝滞,气机不畅,故入夜腹痛而啼。
二是心热。
小儿心肝有余而脾肾不足,心属阳火,易生心热,若积热上攻,则邪热扰心,因心属火,恶热,故见灯火啼。
三是阴血亏虚。
血不养肝,阴虚内热,虚烦不眠而哭。
或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烦躁不眠而哭。
四是惊吓。
小儿心气怯弱,若护理不当,突见异物,耳闻异声,不慎跌扑均可引起心神不宁而哭。
小儿夜啼(夜哭)诊断(一)长期夜间啼哭,不得安睡,少则数日,多则数月,但日间嬉戏如常,也能入睡。
(二)有腹部受寒或过食酒酪之品,或者有暴受惊恐等病史。
(三)小孩体质虚弱,多在疾病之后发生。
治疗小儿夜啼(夜哭)的常用推拿按摩穴位及手法补脾3分钟,清心穴2分钟,清肝2分钟,揉小天心2分钟,揉外劳宫2分钟,分阴阳1分钟,清天河水1分钟,揉足三里1分钟,摩腹1分钟。
小儿夜啼(夜哭)推拿按摩随证配穴(一)脾胃虚寒表现:睡喜伏卧,曲腰而啼,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清白,唇舌淡白,脉沉细。
治法:温脾散寒。
推拿配穴:推上三关3分钟,揉阳池2分钟,揉神阙2分钟,揉中脘2分钟。
(二)心经有热表现:睡喜仰卧,见灯火则啼哭极甚,烦躁不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面赤唇红,舌质红,脉数。
治法:清心泄热。
推拿配穴:退六腑3分钟,清大肠2分钟,清小肠2分钟,清肺3分钟,清天河水2分钟,推下七节骨2分钟。
(三)惊吓表现:睡中时而惊恐,唇面乍青乍白,紧偎母怀,夜间脉弦急而数,指纹青紫。
推拿配合涌泉穴贴敷治疗小儿心火积热型夜啼临床观察-矫承媛
184第18卷 第12期 2016 年 12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8 No. 12 Dec .,2016小儿夜啼是多指1岁以内婴儿夜间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活动如常并能安静入睡的疾病,是婴儿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之一,在临床上比较常见[1]。
小儿在夜间因饥饿、尿布潮湿、受凉或过热汗出、口渴、蚊虫叮咬等情况而不能被及时发现导致的哭闹属于生理性夜啼,此时给予及时喂以乳食、更换湿尿布、安抚亲昵,调整冷暖则啼哭停止;病理性夜啼多归入夜惊及睡眠不安等心理情绪行为异常类疾病,同时应排除急腹症、佝偻病、癫痫、肠道寄生虫、鼻塞呼吸不畅及某些食物过敏造成肠痉挛等其他系统疾病造成的夜啼,并且西医学的检查基本无异常征象[2]。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未完善等有关。
通常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在20 h 左右,1周岁之内的婴儿仍需要15 h 左右,长期的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也使父母及家人疲惫不堪,从而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对于本病西医无特效治疗,严重者给予镇静剂以助睡眠,但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
笔者应用涌泉穴贴敷配合推拿治疗小儿夜啼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大连市儿童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并符合小儿夜啼诊断标准,1岁以内患者共132例,按就诊时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
单纯贴敷组,44例(A 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在1~6个月25例,6个月~1岁19例。
单纯推拿组,44例(B 组),男22例、女22例;年龄在1~6个月20例,6个月~1岁24例。
推拿+贴敷治疗组,44例(C 组),男21例、女23例;年龄在1~6个月26例,6个月~1岁18例。
病程均为最短1周,最长2个月。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推拿配合涌泉穴贴敷治疗小儿心火积热型夜啼临床观察矫承媛,张霞,卞菊(大连市儿童医院,辽宁 大连 116012)摘 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涌泉穴贴敷治疗小儿心火积热型夜啼临床疗效。
穴位贴敷治百病——儿科
小儿腹泻(一)敷脐方[组成]车前子、丁香各1克,肉挂2克。
(车前子一袋【分15次用】丁香一袋【分3次使用】肉桂2带【分3次使用】)[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用时取2克置脐中,然后以加热之纸膏药盖贴于上。
每隔2天换药1次。
[功用]温中止泻。
[主治]1小儿腹泻(脾虚型),[疗效]一般1次即可获效。
无不良反应。
[附记]引自《中药贴敷疗法》。
(二)贴剂膏[组成]朱砂、樟脑、松香、明矾各等份。
[制法]上药各研细末,和匀备用。
[用法]成人取黄豆大2粒,小儿减半,填于脐中心,外用胶布或膏药封贴,1次不愈者,可在24小时后更换1次。
[功用]温散止痛,因肠止泻。
[主治]1肠炎与婴幼儿腹泻(单纯消化不良)。
[疗效]1治疗肠炎30例,痊愈28例,无效2例。
用治轻型幼、婴儿腹泻30例,痊愈37例,无效3例。
贴后一般2—12小时见效。
[附记]引自1g 75年《赤脚医生杂志》(5)。
(三)止泻敷脐方[组成]吴茱萸、肉桂、黄连、木香各3克,苍术5克。
(吴茱萸1袋、肉桂1袋、木香2袋苍术1袋)[制法]上药共研细末,与适量葱白捣烂如泥状,摊成药饼状备用。
[用法]上药分2次敷于神阴穴上,外用伤湿止痛膏覆盖固定。
24小时换药1次。
同时配用西药止泻4味药(复方新诺明,多酶片,复方地芬诺脂,次硝酸铋),按体重给药。
[功用]温中燥湿,消炎理气。
[主治]小儿肠炎。
[疗效]治疗65例,全部有效。
[附记]引自l 991年《陕西中医》(8)。
加减:脾胃虚寒考去黄连,加小茴香、赤石脂各5克;湿热下注者去肉桂、吴茱萸,加秦皮5克。
(四)复方五倍散[组成]五倍子9克,生姜、吴茱萸各6克,白胡椒7粒。
葱白1段。
(五倍子2袋,生姜、吴茱萸各两袋,??)[制法]上药姜葱捣烂,余药研细末,食酷20一25毫升加热至50一60℃与上药搅拌成稀糊状备用。
[用法]脐部先用凡士林涂檫1遍,再趁热(不烫)敷脐部(约6厘米×6厘米,厚0.3-0.5厘米),外盖塑料纸,纱布,绷带包扎。
穴位贴敷配合耳穴针刺治疗夜啼症疗效观察
穴位贴敷配合耳穴针刺治疗夜啼症疗效观察【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配合耳穴针刺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疗效。
方法: 所入选的病例均来自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科门诊和住院部,于2017年5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单纯穴位贴敷治疗,B组为单纯耳穴压豆治疗,C组为耳穴针刺+贴敷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
结果: (1) A组患儿有效率 80.0% ;B组患儿总有效率 81.2%;C组患儿总有效率95.2%。
经统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运用中医穴位贴敷配合耳穴针刺治疗小儿夜啼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穴位贴敷;耳穴针刺;小儿夜啼;临床疗效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auricularacupuncture on night cryWang Huan, Huang Renxiu, Hu Yijia, Luo Xuemei, Qin Zhonghua, LiuJiajia, Luo Hui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 (maternity hospital and children'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zhou 545001, Guangxi[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acupuncture on children'snocturnal crying. Methods: all the selected cases were from the outpatient and inpatient department of children's rehabilitation department of Liuzhou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hospital. From May2017 to February 2019, the children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hree groups: A, B and C.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acupoint sticking,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auricular point pressing bean,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auricular point acupuncture + sticking, and theclinical effect of the children was observed after three courses of treatment. Results: (1) the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A was 80.0%;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B was 81.2%;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group C was 95.2%. The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oint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auricular point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is accurate and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and reference.[Key words] acupoint application; auricular acupuncture;children's nocturnal crying; clinical effect夜啼是指晚上啼哭不安,白天则能安静人睡,哭闹时表现为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的一类临床症状,多见于初生婴儿和半岁以下的婴幼儿,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1]。
小儿按摩-夜啼
小儿按摩-夜啼【疾病】夜啼【简介】夜啼是指小儿经常在夜间啼哭吵闹,或间歇发作或持续不已,甚至通宵达旦,民间常称患儿为“夜啼郎”。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全,可能因一些疾病导致神经功能调节紊乱而造成本病的发生。
此外,若因饥饿,尿布浸湿,皮带过紧,皮肤篷痒等引起的啼哭者,不属于本病的范围。
中医认为夜啼的发生与心脾有关。
多由脾胃虚寒、乳食积滞、心火亢盛、遭受惊吓所致。
临床表现为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幼小婴儿。
按摩方法一1.常用手法(1)补脾经、清心经、清肝经各200次。
(2)患儿仰卧位,家长用掌心顺时针摩腹、揉脐各3分钟。
(3)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
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端按揉。
约1~3分钟。
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
2.随证加减(1)脾虚型:夜间啼哭,啼哭声弱,腹痛喜按,四肢欠温,食少便溏,面色青白,唇舌淡白,舌苔薄白。
常用手法加①揉板门300次,推三关50次。
②掐揉四横纹10次。
③摩中脘穴3分钟。
穴位: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
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200~400次。
小儿夜啼穴位疗法
小儿夜啼穴位疗法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
本病多见于3个月以内的婴儿。
若因伤食、停食、饥饿、尿布浸湿、衣带过紧、皮肤瘙痒等原因引起者,不属本病范畴。
小儿夜啼多为脾胃虚寒,心火内盛,或惊骇所为,当以温脾散寒,清心导滞,镇惊安神为治,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有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方:取吴茱萸适量,研为细末,米醋调为稀糊状,放在伤湿止痛膏中心,外贴双足心涌泉穴及肚脐,每晚1次,连续2至3天。
可引热下行,适用于脾胃虚寒及脏热心烦所致的夜啼。
二方:朱砂、铅粉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次取6g,用蛋清调为稀糊状,外敷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至3天。
可镇静安神,适用于惊恐所致的小儿夜啼。
三方:生枣仁10g,捣碎,置伤湿止痛膏中心外敷于双足心涌泉穴,每晚1次,连续2至3天。
可养心安神,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夜啼。
------------------按摩是治疗小儿夜啼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在流传过程中累积了可观的经验,父母如能把握按摩技术,会对“夜哭郎”有非常好的疗效。
按摩方法:在4分钟内,用食指或者中指分别按揉背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穴30-50回;在2分钟内,用食指或者中指腹面按揉大鱼际与小鱼际的交接处60-100回,为避免擦伤宝宝的皮肤,可以将黄酒或者滑石粉涂在皮肤上;在4分钟内,用食指或者中指分别点按神门,中脘,足三里,三阴交穴60-80回;在7分钟内,用食指或者中指分别按揉推心经,肝经,小肠,脾经,外劳,三关,小天心穴60-80回。
小儿夜啼进行穴位疗法时,需要轻揉背部的身柱或者胸部的鸠尾,腰部的肾俞等穴位位,使小儿的精神得到放松。
对小儿进行指压用力不要过大,以压体重计的重量为500至1000g左右为适当的指压力量。
(1)鸠尾:在心窝上方的胸骨下端稍下之处。
让小儿仰卧,医者配合小儿呼吸的节奏,以双手拇指指压其心窝上方。
小儿在床上闹情绪时,以螺旋方式轻轻摩擦。
(2)身柱: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3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小儿中药贴敷疗法学习资料
1、吴茱萸肉桂涌泉穴贴敷配合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吴茱萸、肉桂颗粒剂食醋调匀,于每晚睡前敷于患儿双足涌泉穴, 40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治疗5天,在改善咽痛、拒食、流涎、咳嗽、口渴、便秘等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5%,。
2、止嗽膏:麻黄,杏仁,黄芩,细辛,白芥子,法半夏,白蚤休,薄荷脑等,制成软膏,外敷双肺腧,天突,膻中,双涌泉,双定喘治疗。
3、小儿鼻炎,取炒白芥子、甘遂、细辛、白芷、肉桂等,新鲜生姜汁调制,选用大椎,双肺腧、双心腧、双膈腧贴敷,清淡饮食。
4、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三黄屏风膏贴敷,1号方:黄芪、白术、防风、黄精、元胡、酒大黄;2号方:苍术、党参、茯苓、白术、山楂。
临用采用生姜汁调成饼状,1号方敷于双肺腧、双膈腧、膻中8h,2号方敷于神阙穴,贴敷12h,每2周贴1次,每次连贴3天,总疗程2个月,共4次。
5、王氏玉屏膏治疗儿科杂病,主要由黄芪、白术、白芥子、细辛、肉桂、甘遂(1:1:0.5:0.5:0.5:0.05)组成,研为细末,凡士林调成膏剂备用。
6、腹舒散敷脐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腹舒散由元胡、枳实、白术、麦芽、丹参按2:2:1:1:1研末100目组成,使用时白醋调成膏状贴敷神阙穴。
7、小儿急性扁桃体炎,釜底抽薪散涌泉穴贴敷,组成:吴茱萸、大黄、黄连、胆南星各3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温开水洗脚,贴敷时间不低于8h,连用5天。
8、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散穴位贴敷,组成干姜、吴茱萸、元胡、木香、黄连、莪术、炒白芍、枳实等分研末过80目筛,温开水调成糊状,用麻油涂在神阙、天枢、中脘、关元、气海穴,贴敷5h,每日1次9、小儿湿热泻,加味葛根芩连汤贴敷,免煎颗粒葛根、黄芩各10克,黄连、甘草各6克,呕吐严重者加半夏6克、竹茹10克,腹痛加白芍10克,木香6克,陈皮6克,小便少者加车前子、茯苓各10克,舌苔厚腻者加藿香、佩兰各10克,纳差者加焦三仙各10克,发热者加银花、连翘各10克,加入适量黄酒制成药饼,胶布贴敷神阙,双侧脾腧,每日1次,每次贴敷4-6h,连用3天。
摩顶法+儿科穴位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观察
摩顶法 + 儿科穴位治疗小儿夜啼的临床观察摘要: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睡眠正常,夜晚则时啼哭时停止,或者每晚在固定的时间啼哭,常见于新生儿或婴幼儿。
从中医的诊疗角度小儿夜啼主要是因为脾寒、心热、惊恐所致,中医的摩顶法和穴位治疗都可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并且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摩顶法和穴位治疗联合应用于小儿夜啼的治疗效果做总结,以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儿夜啼;摩顶法;穴位治疗;临床观察;儿科穴位一、夜啼的病因病机西医对于小儿夜间哭闹的病因病机尚无明确的解释,认为小儿夜间哭闹主要是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小儿情绪、心理状态、异常行为、肠道功能不成熟等相关因素。
临床上排除由于环境、喂养、排泄等不适引起的生理性啼哭,以及由其他疾病引起的哭闹,小儿哭闹属于小儿睡眠障碍类疾病中的一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小儿脑皮层发育、睡眠规律、脑电波最终出现睡眠障碍。
睡眠是人体的生理需要,对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重要意义。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夜啼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睡眠障碍,故夜啼可影响小儿体格、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发育,甚至对小儿身心健康产生近远期阻碍,影响小儿今后的生活、工作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西医多给予镇静剂以助睡眠,但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
随着婴幼儿成长和发育,小儿夜啼的症状会逐渐减轻直至痊愈。
中医关于夜啼的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在《颅卤经》、《诸病源候论》、《小儿药证直诀》等中医学专著中都有提及到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的病因可分为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小儿母亲体质虚寒、孕妇孕期性情急躁、怀孕期间食用过多的含量食物,这些因素或多或少会传递到小儿的身上。
后天因素主要指的是心热、脾寒、惊恐、食积等因素。
1.1 脾寒气滞脾为后天之本,喜温怕冷。
其母过食寒凉生冷,脾胃受寒或不能及时增减衣被,腹部中寒,寒邪直中,导致脾胃气机不利,不通则痛,腹痛而啼。
寒凝气滞,升降不利,腹中痛而啼。
哭闹少,神气佳小儿养心安神4穴位按摩方法
哭闹少,神气佳小儿养心安神4穴位按摩方法
小儿神气怯弱.若受惊则容易哭闹,在平时生活中又经常不明原因地烦躁哭闹,有时怎么也哄不住家长除了辨别出小儿哭闹的原因,对因处理之外,日常也能通过推拿相关穴位来辅助小儿养心定神,减少哭闹。
1、掐压山根
穴位:位于两眼内眦连线中点与印堂之间的斜坡上。
操作:用拇指指端掐压山根30次,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揉按耳门
穴位: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指胯揉按耳门30~5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3、揉按百会
穴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操作:用手掌以顺时针方向揉按百会50圈,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4、揉按四神聪
穴位:位于头顶部,当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共四穴。
操作:用拇指指腹揉按四神聪30~50圈,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中医古籍、方剂、医案...那么多,别再费劲到处找书读了,下个中医智库APP吧!目前中医智库已收录了2000余种经典古籍、4万例病案、30万首方剂,涵盖了1000种疾病、9000种证候、20000种症状,全面覆盖了存世中医经典。
所有数据均采集自古、近、现代名医名家的病案、医方和古籍;每条信息都经过专家委员会评审,且每条信息都会标明出处,让学习的中医有据可查。
•沙石饮——主治小儿干咳的中医方
•哭闹少,神气佳小儿养心安神4穴位按摩方法
•国医大师邓铁涛:小儿腹泻分寒热饮食疗法逐个击破
•大国医班秀文教授论“婴病治母”:孩子生病,应该给妈妈吃药。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疾病分析
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疾病分析一般情况下,小儿科各种疾病复杂多变,发病容易转变迅速。
由于婴幼儿患病时不能用语言表达或表达不清楚,以哭代诉,提示年轻的父母需要细心体察,可以早日发现疾病,及时诊治,避免延误。
文中以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的各相关疾病方面展开分析,介绍其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情况及疗效情况。
标签: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儿科现代医学对于儿科疾病,主要是采用口服药物、输液等方法治疗,然而反复的使用抗生素、激素,造成了患儿的身体抵抗力、免疫力迅速下降,病情来回反复,严重影响了小儿的身体发育。
而穴位贴敷法采用特制的中药贴敷在人体的相关穴位上,用于防治疾病,属于中医的外治范畴,它在治疗儿科各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减少药物对小儿身体体内的影响。
下面就此方面展开讨论、分析。
1穴位贴敷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是将中药制成软膏、药饼,贴敷于人体经络相关穴位上,通过穴位渗透皮肤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达到沟通表理、调解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鼓舞人体正气、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以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的目的。
穴位贴敷疗法适用于儿科多种常见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咳嗽、哮喘、反复呼吸道疾病(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体虚盗汗、胃脘痛、腹泻、腹胀、免疫力低下、食欲差、营养不良等。
此疗法通过结合时间医学、中医药等各方面的优势,属纯天然绿色疗法,不经过肝脏和消化道,避免药物对胃肠道、脏腑的伤害和影响,无痛无毒副作用,操作简单,比较适合儿童患者,对儿童反复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虚寒体质、腹痛腹泻、纳差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有效增强儿童的免疫能力。
2穴位贴敷疗法在治疗儿科疾病中的应用2.1穴位贴敷疗法的疗程介绍现以易泰宁神阙贴进行分析,它作为当前市面上常用的穴位贴敷产品,其疗效显著。
易泰宁神阙贴主要由医用胶布、远红外粉盒水溶性基质组成,上面覆盖分离纸,分为小儿感冒贴和消食驱虫止泻贴2种,一般多用于小儿感冒咳嗽等症状及小儿腹泻、厌食、虫积等症。
艾灸百会穴,可治小儿夜啼
艾灸百会穴,可治小儿夜啼夜啼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指小儿夜晚啼哭过于频繁,多见于3岁以内的幼儿。
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人们常将这些孩子称为“夜啼郎”。
这说明了夜啼是一种病症。
孩子如果得了小儿夜啼,一般来说都会有以下的症状:(1)夜间啼哭或哭声低弱,或四肢欠温;(2)哭声有力,烦躁不宁;(3)睡中时作惊醒而啼哭,哭声尖锐。
如果观察到小儿有这些情况的家长,千万要注意,孩子在半夜里的哭声绝不是正常现象,而是一种病,要赶快进行治疗。
按中医的说法,患儿先天禀赋不足,或者是冷乳喂养,寒邪入侵,气机不畅,就会导致夜间腹痛而啼哭不休;小儿阳长有余,易化生心火,邪火乘心,也容易导致啼哭;小儿正气未充,心气怯弱,异物异声和生人,都可以导致心神不宁而夜啼不寐。
中医文献说百会穴穴名:百会穴之名出自《黄帝明堂经》,别名“三阳五会”、“天满”等。
类属:督脉穴。
部位: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操作:斜刺或平刺。
注意:针刺时如小儿囟门未合,以及脑积水,均宜谨慎。
小儿夜啼的家庭保健小儿夜啼是儿科的常见病,家长在家用艾灸给孩子进行家庭保健,完全能够缓解小儿夜啼的症状。
寻找百会穴百会穴,位置就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的地方,也就是头顶的正中间。
用手摸头顶的最高处,就是百会穴。
艾灸保健法在家为小儿进行艾灸的时候,应该采用正坐的姿势,用艾灸灸头顶的百会穴,每天1次,每次10分钟就可以了。
注意,要采用温和灸。
百会穴解百会穴的百,是数量词,意思是多。
会,是交会的意思。
百会督脉之穴位,为手三阳、足三阳、足厥阴交会之处,此穴百病皆治,故名百会,具熄风醒脑,镇惊宁志之功。
扎或灸百会穴,可以升阳举陷,益气固脱,治疗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这些病症。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夜啼方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夜啼方
霍红芹
【期刊名称】《中国民间疗法》
【年(卷),期】2006(014)001
【摘要】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
本病多见于初生婴儿,多因脾胃虚寒、心经积热、乳食不节或受惊骇恐惧而致。
中药敷脐法对此病有良效,且治法简便易行,无副作用,患儿容易接受。
现介绍几种敷脐方法。
【总页数】1页(P27)
【作者】霍红芹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第二人民医院,2565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R72
【相关文献】
1.小儿夜啼方 [J],
2.小儿夜啼脐疗方四则 [J],
3.小儿夜啼的瑶医用方 [J], 盘祖艮
4.陈皮炮姜方治脾虚型小儿夜啼 [J], 李希
5.针刺疗法治疗小儿夜啼现状研究 [J], 张立娜;闻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治疗中推拿结合穴位贴敷的应用分析
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治疗中推拿结合穴位贴敷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治疗中应用推拿结合穴位贴敷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100例心经积热型夜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经我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5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50例)。
对两组夜啼症状好转情况、24h睡眠时间和夜啼发生次数进行观察和对比。
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夜啼症状好转情况更佳,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24h睡眠时间和夜啼发生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24h睡眠时间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夜啼次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组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推拿结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的治疗中效果较好,可以促进患儿症状的改善,提高患儿的睡眠时间,减少夜啼次数。
【关键词】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推拿;穴位贴敷;应用效果夜啼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发于6个月以下的幼儿,临床表现为患儿在夜间持续进行哭闹,且表现出烦躁的情绪,长时间的夜啼会导致幼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1]。
在西医研究中认为夜啼与幼儿的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善、体质弱、肠道功能不成熟有直接的关系,在治疗上常使用镇静剂来帮助幼儿恢复睡眠,但效果不够理想,且存在诸多副作用。
随着中医领域的不断发展,对小儿夜啼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发现小儿夜啼出现的原因与脾虚、惊恐、心热、积食有关,属于心经积热型夜啼。
在中医治疗中常使用推拿、穴位贴敷等方法进行干预,取得了不错的疗效。
相关研究指出[2],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使用推拿结合穴位贴敷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改善幼儿的睡眠状态。
为了验证上述观点,本文特以100例心经积热型夜啼患儿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100例心经积热型夜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经我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50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50例)。
朱砂敷脐治小儿夜啼
朱砂敷脐治小儿夜啼
伦西全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1998(0)15
【摘要】朱砂适量研为细面,每用少许(约O.3克)敷干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药1次,连用3天。
治疗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指婴幼儿白日安静,每到晚上哭啼不停,或时哭时止,或每夜定的啼哭的一种病症,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
多由于目触异物、
【总页数】1页(P55-55)
【关键词】小儿夜啼;朱砂;敷脐;婴幼儿;胶布固定;涌泉穴;敷肚脐;过量使用;劳宫穴;不明原因
【作者】伦西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72
【相关文献】
1.宝贝夜宁散敷脐治疗小儿夜啼20例临床观察 [J], 秦骥
2.夜啼散敷脐治疗小儿夜啼72例 [J], 任晓丹;任非
3.中药敷脐治疗小儿夜啼方 [J], 霍红芹
4.朱砂涂脐治疗小儿夜啼 [J], 于翠英;于丽
5.朱砂散穴位贴敷治疗小儿夜啼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穴位——第七讲摩卤门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穴位——第七讲摩卤门轻养说 2018-01-19 11:27:36小婴儿忽然哭闹起来,大人除了怀疑是否饥渴或尿布湿外,还应该看看有没有发烧、拉肚子、外伤,还是衣被太热、太紧的情形。
在排除这些明确的原因后,若宝宝仍在夜间啼哭不止,或每夜定时哭闹不休,这就叫做“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夜间啼哭,甚至通宵达旦,而白天如常者,俗称“哭夜郎”。
中医观点认为,小儿夜啼的病因多见于脾寒、心热、惊骇、食积。
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惊恐。
夜啼的治疗当根据病因,脾寒者宜温中健脾,心热者宜清心导赤,惊骇者宜镇惊安神,食积者宜消食导滞。
按摩治疗夜啼,效果良好,可作为首选治法。
【名称】囟门【位置】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骨陷中。
【功效】镇静安神,醒脑通窍【主治】头痛、惊风、鼻塞等。
摩卤门【临床应用】用于小儿躁扰不眠、夜啼、多动症、语言障碍、癫痫等,是儿童重要的保健穴位,有健脑益智、预防感冒的作用,可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属于虚的病症。
对于囟门已闭的小儿,多以百会代之。
【操作方法】两手扶儿头侧,两拇指自前发际向该穴交替推之(囟门未闭合时,仅推之该穴边缘),称推囟门;或用掌心摩本穴,称摩囟门。
1.摩囟右手掌置于儿前额,食、中、无名三指并拢置于囟门,缓缓摩动约1分钟。
2.揉囟以三指或拇指指腹揉约1分钟。
3.推囟以拇指桡侧快速来回轻搔囟门约半分钟。
4.振囟以拇指指腹或掌根高频率振动之。
【推拿次数】推50-100次,摩3-5分钟。
(次数根据宝宝大小调整)【演示】【补充】6个月以内特别小的宝宝,操作时可把手搓热,在囟门的位置捂一会儿即可。
【注意事项】1、给宝宝做推拿时力道要轻柔均匀。
2、根据宝宝大小、穴位位置和身体情况等,灵活掌握推拿次数。
3、对于上肢部的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一般均以左手为主。
4、若宝宝皮肤干燥,可适当使用介质,如清水、油等。
【知识回顾】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手法——第六讲揉耳后高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夜啼的穴位贴敷疗法 - 幼儿疾病小儿白天安静,入夜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称为夜啼。
本病应与其他疾病如各种皮肤病、佝偻病、疝气、蛲虫病等引起的身体不适或者瘙痒等出现的夜啼相鉴别;也应与护理不当引起的夜啼予以鉴别。
引起本病的原因,多因脾肠不足,喜温恶寒,腹中受寒,夜又属阴,寒邪凝滞,气机不通,或心火亢盛,积热上冲,邪热乘心,故见灯火愈啼;或因阴血亏虚,水不涵木,血不养肝,虚火内扰,热扰心神,虚烦不眠;或惊骇客邪,使心神不宁,神志不安,敝夜啼发作。
1(方剂1
(1)组成丁香、肉桂、吴茱萸各等鞋。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药末置于普通膏药上贴于脐部,每晚1次,次晨去掉。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
症见睡喜伏卧,曲腰而啼,下半夜尤甚,啼声低微,出气不温,面色青白,四肢欠温,食少便溏,唇舌淡白,指纹青自,腹中若得温熨抚摩,常可使夜啼稍缓。
2(方剂2
(1)组成丁香3粒。
(2)用法将丁香末同饭捣作饼,贴患儿肚脐。
(3)说明主治小儿脾脏虚寒型夜啼。
3(方剂3
(1)组成黑丑50g,米汤适量。
(2)用法将黑丑研为细末,以米汤和药末拌之成糊状,贮存备用。
用时取药糊适量涂满于患儿脐部,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
每晚于睡前th涂药,连续涂药至痊愈为度。
(3)说明主治小儿食积型夜啼。
症见小儿入夜啼哭不休,或定时夜间啼哭,腹胀,吮乳,大便带不消化之物,舌质淡红,苔白腻。
4(方剂4
(1)组成朱砂、僵蚕、钩藤各9g,灯心草4g,黑丑3g。
(2)用法诸药混合研末,加米汤与药末调和如膏状,备用。
取药膏适量敷于患儿脐心和掌心(劳宫)穴位上,每日下午23时敷膏药1次,至睡前再敷1次。
连敷3-5天,疗效显著。
(3)说明主治小儿心经积热型夜啼。
症见睡喜仰卧,见灯火和上半夜啼哭尤甚,啼时有汗,啼声响亮,烦躁不安,口气热,面赤唇红,舌质红,舌尖尤红,舌苔黄,尿短黄或大便秘结,指纹青紫。
5(方剂5
(1)组成朱砂、琥珀各等份。
(2)用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
于每晚临睡前用干净毛笔或鸡羽毛(棉签亦可),以温开水浸湿蘸药末少许,涂于肚脐上(为免污染衣物可包扎),每晚1次,可连用3次。
(3)说明本方适用于受惊吓引起的小儿夜啼。
症见睡中时作惊惕而夜啼,哭声尖锐,时高时低,时急时缓,紧偎母怀,常可见明亮灯光而啼缓,而色乍青乍白,脉来弦急而数,或散乱不止。
若配合涂劳宫(双)、膻中(两乳之间)则效果更佳。
6(方剂6
(1)组成朱砂0.5g,五倍子1.5g,黄连3g,生地黄10g,陈茶叶水适量。
(2)用法将4味药共为细末,加陈茶叶水适量,捏成小饼状,外敷于脐中,用胶布固定,每晚更换1次。
一般敷2~6次症状消失。
(3)说明本方适用于阴血亏虚型夜啼。
症见夜啼,五心烦热,五液俱少,躁动少眠,大便干,舌质红,或舌尖红。
7(方剂7
(1)组成地龙2或3条。
(2)用法捣烂敷在脐上,用纸盖好,一夜即安。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8(方剂8
(1)组成五倍子30g。
(2)用法五倍子烧存性研末,用乳母口水调成饼,外用贴患儿脐部,以布缚定。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9(方剂9
(1)组成牛蒡子3g。
(2)用法研末掺膏药L,贴患儿脐ff1。
(3)说明主治小儿夜啼。
10.方剂10
(1)组成丁香3粒,钩藤3g,蝉蜕2g。
(2)用法上药共研末,水训为糊,敷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不安。
11(方剂11
(1)组成牛蹄用适景。
(2)用法牛蹄甲研末贴脐中。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12(方剂12
(1)组成牛蒡子50g,珍珠粉2g,朱砂3g。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术,每川lg填脐,常法固定。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惊啼。
13.方剂13
(1)组成酸枣仁、郁李仁各5g。
(2)用法将2味药捣烂敷脐,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1换,连续3~5天。
(3)说明可养肝安神,适用于小儿夜啼。
14.方剂14
(l)组成远志、合欢皮各Sg。
(2)用法将2味药捣烂,敷脐,用伤湿止痛膏吲定。
每日换药1次,连用3~5天。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15.方剂15
(1)组成焦山楂、鸡内金各等量。
(2)用法研细末,每次10g用米醋或者清水敷脐孔,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更换1次,连
用3~5天。
(3)说明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可消积化食,和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