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病防治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自杀手段 枪击、炸药、刀伤、自焚、从高处跳下、投水、 服毒、服药等。 在我国,约2/3的自杀死亡是服毒导致的,特别 是在农村地区,服剧毒农药自杀是一种最常见的自杀 手段。
16
维特效应
简介:菲利普斯的理论叫做维特效应(Werther Effect)即自杀模 仿现象。所谓「维特效应」指的是两百年前德国大文豪歌德发表了 一部小说,名叫《少年维特之烦恼》,该小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时代 精神,它所提出的问题带有时代的普遍启蒙意义。对于维特的精神 和性格,诸位定将产生钦慕与爱怜;对于他的命运,诸位都不免一 洒自己的同情泪。小说发表后,造成极大的轰动,不但使歌德名声 在欧洲大噪,而且在整个欧洲引发了模仿维特自杀的风潮,为此, 好几个国家将《少年维特之烦恼》列为禁书。
17
维特效应
相关:2010年5月,深圳富士康接连出现员工坠楼事件, 媒体及网络都全面跟进,引起很大反响,也引起社会上关 于媒体责任与维持效应的相关讨论。
18
维特效应
研究:菲利普斯研究兴趣之一就是追踪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代所出现的各种 形式的「维特效应」。他发现对轰动性的自杀事件报道,在报道所涵盖的地 区,紧接著自杀率就会有大幅度上升。因此他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内心痛 苦的人,看到别人自杀身亡消息後,就启发了自杀念头,效仿了自杀者。这 里面贯穿著一个社会认同原理,内心痛苦的人看到其他内心痛苦的人采取了 自杀的形式,他也就认同了这种消除痛苦的手段。 菲利普斯是通过对1947年 到1968年之间美国自杀事件的统计得到「维特效应」证据的。他发现每次轰 动性自杀新闻报道後的两个月内,自杀的平均人数比平时多了五十八个。因 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自杀事件的报道,都杀死了五十八个本来可 以继续活下去的人。菲利普斯同时发现,自杀诱发自杀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对 自杀事件广为宣传的地区。而且,这种宣传越是广泛,随後的自杀者就越多。 例如,在媒体报道了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新闻之后,那一年全世界的自杀率是增长 了10%。
根据伤害发生地点分: 机动车伤害 发生在工作场所的伤害 发生在家庭的伤害 发生在公共场所的伤害
7
二 、自 杀
(一)概念与分类
自杀:个人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别人所逼迫)、
有意地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称为自杀(Suicide)。
8
自杀行为的分类
按自杀的行为特征
主动自杀:采用主动行为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被动自杀:拒绝进食和放弃治疗或安乐死
14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精神障碍与自杀 精神障碍是自杀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为抑郁症——是与 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疾病。 在中国,家庭矛盾是与自杀相关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这与国 外研究结果相似。 西方国家的许多研究表明,自杀者中精神障碍的患病率高达 90%以上。 最近,有学者对519名自杀者进行较为严谨的回顾性诊断,发 现该样本中,40%有抑郁症诊断,7%有精神分裂症诊断,7%有酒精 依赖诊断。
11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
自杀地区分布与地理环境、民族风俗习惯、生产方式、生活 方式,以及居民素质等有关。
北欧和东欧是自杀高发区, 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中国、日本、孟加拉等国构成了另一个自
然高发带。 从中国自然地区分布看,长江流域形成了一条高发自杀带。 发达国家城市高于农村,而中国则农村(29.5/10万)远高于城市 (11.2/10万)。
10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自杀死亡
全世界平均自杀率:15.6/100,000 (WHO, 2001)
自杀率较高的国家:匈牙利、芬兰、前苏联各国、斯里兰卡等(40/10万以 上)
自杀率较低的国家:泰国、哥伦比亚、希腊、墨西哥、委内瑞拉等(5/10万 以下) 中国的自杀死亡率为22.2/100,000, 其中农村自杀死亡率接近30/100,000(卫 生部,2000)
精神病
4
第二节
伤害
一、伤害的概念与分类
• (一)概念: 由于运动、热量、化学、电或放射线的能量交换,在
机体组织无法耐受的水平上,所造成的组织损伤或由于窒息而引起
的缺氧。
5
损伤及意外死亡构成图(58.31/10万)
交通 事故
自杀
淹死
跌落
(二)伤害的分类
根据伤害性质分: • 交通伤害 • 溺水 • 中毒 • 跌落(跌倒) • 火灾与烧(烫)伤 • 窒息 • 医源性伤害 • 职业(工业或农业等)伤害
13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社会人口学因素
性别:自杀未遂女多于男,自杀死亡男多于女(在我国城市男女性别自杀死亡 率接近,但农村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 年龄:自杀未遂青少年多,自杀死亡老年人多
在我国,自杀死亡有两个年龄高峰:25~34,60岁以上
婚姻状况:未婚、离婚、丧偶者多于已婚者 受教育程度低者自杀率高
9
自杀行为的分类
按自杀预防的需要分类
自杀意念(suicide ideation)
约10%-40%的人在其一生中曾经想过要自杀
自杀未遂(attempted suicide)
一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计自杀未遂率是自杀死亡率的10-15倍左右,中国人口的自杀未遂率 目前尚不清楚
自杀死亡( completed suicide)
2
二、社会病的特点
社会病必须具有公共性。
社会病的产生根源复杂,但主要在于社会。 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改变不适合
的社会公共政策,建立健康的社会文化。
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3
三、相关的社会病
自杀
意外伤害
吸毒
社会病
青少年妊娠 性传播疾病
1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病: (sociopathy)
主要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与社会发展和进步方向相违背的社 会性现象。 相关的术语还有社会问题、越轨行为
与个人行为、特别是越轨行为密切相关
例如,吸毒:从个人以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来看,是越轨行为;
从社会角度来看,其产生根源(至少部分地)在于社会,影响范围 扩展到整个社会,控制方式也包括社会措施,因此也可以看作社会 病。
12
(二) 自杀的发生率与分布特征
地区分布(续)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自杀率排在前9位的省市是 宁夏(35.48/10万)、 河南(21.61/10万) 湖北(32.43/10万)、 贵州(21.09/10万) 内蒙古(32.18/10万)、 广东(17.76/10万) 安徽(27.54/10万)、 青海(16.64/10万) 江苏(24.14/10万)、 香港(10.02/10万)和台湾(11.29/10万)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