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一等奖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培养学生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审美观念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2.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3.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教学难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的运用,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的实际操作。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欣赏方法。
3. 实践演练法: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五、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括旅游景观的图片、案例分析等。
2. 教学素材:相关旅游景观的视频、文章等。
3. 分组讨论材料:每个小组需要选择的旅游景观相关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美丽的旅游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内容与活动:a. 旅游景观的分类及特点:讲解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等分类及其特点。
b. 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学生学习观察、体验、感悟等欣赏方法。
c. 旅游景观的评价与保护:讲解旅游景观的评价标准,培养学生保护旅游景观的意识。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景观案例,让学生了解欣赏方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4. 实践演练: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旅游景观进行欣赏评价与保护方案的制定。
七、作业布置1. 观看一部关于旅游景观的电影或纪录片,选取其中一幅景观,分析其特点及欣赏方法。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后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地理选修三人教版: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如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能够运用所学的欣赏方法,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旅游景观的魅力。
2.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旅游景观的欣赏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景的创设:通过班级旅游活动的导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旅游景观的欣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地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旅游景观的欣赏角度: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的欣赏方式。
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宏观欣赏、微观欣赏、比较欣赏等。
4.运用实例分析,讲解各种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具体的旅游景观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一次班级旅游活动作为导入,让学生回顾自己在旅游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引导他们关注旅游景观的欣赏。随后,提问:“你们认为旅游景观有哪些特点?”“你们在欣赏景观时,注意到了哪些方面?”等问题,激发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思考。
(二)讲授新知
1.旅游景观的分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人文景观包括城市、乡村、建筑、文化等。
高中地理教案-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得奖

湘教版选修三第二章旅游景观欣赏第一节旅游景观欣赏方法教学设计汕头市渔洲中学洪丹娜年级:高二一、本节课课程标准及活动建议1、课程标准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2、活动建议(1)收集世界和中国旅游景区的各种资料,在班级进行展示交流。
(2)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亲身体验。
(3)将学生的游记、摄影作品、旅游纪念品等集中起来,进行展览交流。
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对本节课提出要求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二是旅游景观欣赏的基本方法。
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高中旅游地理课程标准中对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的要求,因为在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中,旅游价值如何体现,欣赏方法是否正确十分重要。
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旅游欣赏方法,旅游资源的价值才能实现最大化,所以学生必须能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是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者是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审美感受的过程。
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知觉;二是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的想象和美好情感,这两层次正好对应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过程。
其一是低级层次,其二是高级层次,接着课文重点讲述了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有许多种,千差万别,因人而异,但总有一些共同的欣赏方法,可以达到较好的欣赏效果,获得高质量的美感。
本节课文主要讲述了五种欣赏方法:(一)培养审美情趣(二)提高审美能力(三)优选观赏角度(四)把握观赏时机(五)品味文化文涵其中把握观赏时机,包括把握季节、天气和时间,不同的时机会出现不同的景观特点,要学会运用地理原理分析旅游景观形成的原因。
四、学情分析本班为高二文科(3)班学生,学生学习基础两极分化严重,对地理比较有兴趣,对旅游地理的内容学习热情较高,但是女生较多,上课回答热情不高,所以上课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合理分组,适当鼓励,以活动课的形式展开。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选修3旅游地理》第三章第2、3节。
1、本节课只有1个内容,那就是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2、本节课贯穿了旅游地理的整个教学,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3、本节课联系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以后学习旅游的相关知识时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或合作欣赏旅游景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使学生在以后的旅游活动中,运用所学方法,更好地获得旅游享受,同时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难点:观赏时机的把握教法:1、启发探究式教学法:教师以启发诱导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想象,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2、个案分析法:通过举例,具体分析旅游资源的观赏方法。
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及视频、多媒体设计思路:在新课改的主要理念变化中,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对知识和技能掌握的过程与方法的变化,也就是获得知识的体验过程。
本课的特点为教材内容相对较为简单,而实践性又极强,所以我尝试利用大量图片及视频材料(现阶段主要引用教材及教师口头描述介绍),引导学生“走出”课堂。
通过对景观图片的欣赏,学生互助活动归纳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
我的整体思路为观察—分析—归纳—运用,我采用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指导实践的模式,最后通过家乡旅游资源的评定与欣赏以及大观园入园设计两个活动,结束本课教学。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提高地理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旅游资源的分类?旅游资源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导入新课:(教师总结导入)旅游资源的这些审美特征,需要我们掌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去发现、捕捉。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教案标题:旅游景观的欣赏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景观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点:1. 了解旅游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景观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世界地图和图片展示。
3. 旅游景观分类表格。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旅游景观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最喜欢的旅游景点,并解释为什么他们喜欢这些景点。
步骤二:旅游景观的定义和分类(10分钟)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旅游景观的定义和不同的分类方式,如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景观等。
通过世界地图和图片展示,向学生展示不同地区的著名旅游景点,并让学生尝试识别它们的分类。
步骤三: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技巧(15分钟)讨论欣赏旅游景观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细节、品味色彩、感受氛围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短视频或图片,讨论他们对景观的感受和观点,并鼓励他们用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描述景观。
步骤四:实地体验与反思(15分钟)安排学生进行实地旅游景观观赏活动,可以是校园内的景点或者附近的旅游景点。
学生需要记录他们的观察和感受,并在回到教室后与同学分享。
步骤五:跨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景观(10分钟)通过展示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旅游景观,如中国的长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等,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文化对景观的理解和表达方式。
鼓励学生尊重并欣赏其他文化的旅游景观。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总结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和技巧,并让他们评价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拓展活动:1.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设计一个海报或展板,展示该景点的特色和魅力。
2. 鼓励学生在假期期间亲身体验不同的旅游景观,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示范教案(旅游景观的欣赏)

示范教案(旅游景观的欣赏)第一章:旅游景观概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旅游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3.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旅游景观的定义和分类2. 旅游景观的特点和价值3. 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景观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引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旅游景观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如故宫、长城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旅游景观及其欣赏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某一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的短文。
2. 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评价他们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二章:自然景观的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自然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3. 让学生了解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
二、教学内容1. 自然景观的定义和分类2. 自然景观的特点和价值3. 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景观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著名的自然景观,引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自然景观的定义、分类、特点和价值。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如黄山、张家界等。
4. 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及其欣赏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某一自然景观的欣赏方法的短文。
2. 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内容,评价他们对自然景观欣赏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第三章:人文景观的欣赏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文景观的定义和分类。
2. 让学生掌握人文景观的特点和价值。
3. 让学生了解人文景观的欣赏方法。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课标要求和解读】1.课标内容: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案课时安排:45分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对旅游景观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3. 引导学生掌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兴趣,简要介绍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15分钟)教师讲解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包括:(1)感官欣赏:欣赏景观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2)历史文化欣赏:了解景观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传说故事;(3)社会经济欣赏:了解景观的社会经济价值和影响力。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具体的旅游景观实例,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景观的魅力和价值。
4. 学生分享(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和技巧,并反思自己在欣赏旅游景观时的经验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评价1. 学生对旅游景观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3. 学生在实例分析和分享中的表现;4. 学生对总结和反思的认真程度。
四、教学延伸学生可以结合课后作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旅游景观,运用学到的欣赏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提高自己的旅游景观欣赏能力。
五、教学参考资料1. 王国维.《旅游景观欣赏导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2. 张岱年.《旅游景观审美鉴赏》[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3. 杨洪基.《旅游景观欣赏与鉴赏》[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4.六、教学活动设计1. 欣赏旅游景观图片:教师展示一些著名的旅游景观图片,让学生用感官欣赏的方法进行分析,注意色彩、形状、质感等方面。
人教版选修3《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word教案1

欣赏方法
通过阅读相关 资料、观看某些旅游 景观的图片、音像资 料,启发学生让学生 能够应用旅游景观 欣赏的一般方法来 解剖案例
图片,录像,课件
(苏堤春熙、曲院 风荷、北京香山红 叶、哈尔滨冰雕、 峨眉山佛光、武陵 源群峰、桂林山 水、赵州桥等)
展示事例,开
阔视野,欣赏审
美,陶冶情操
播放
提问
讲解
板 书 设 计
一旅游景观欣赏
1.概念指游客从旅游资源中获取高质量美感的过程;或在旅游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感受
的过程。
2.层次①是对审美对象的感受和知觉;
②得到审美的感受。
二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1.天时----季节、天气、时间
2.地利----优选欣赏位置
距离、角度、俯仰、运动
3.人和----培养审美情趣
提高审美能力
品位文化内涵
一自主学习
1.旅游景观欣赏的含义
2.旅游景观欣赏的两个层次
3.旅游景观的欣赏方法(提醒学生本部分知识是本节的重点内容,自主学习时应注意多放
些时间)
教
-二-
重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解
旅游景观欣赏方法
学
1.天时----季节、天气、时间
过
2.地利----优选欣赏位置(距离、角度、 俯仰、运动)
程
3.人和----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品位文化内涵
够应用旅游景观欣赏的一般方法来解剖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交流旅游活动的感受,分享旅游景观欣赏的经验方法,启发学生思维、拓展学习
思路、激发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目标
知识点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概念与层次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

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第一篇:旅游景观的欣赏教案《旅游景观的欣赏(一)》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对景观观赏的位置选择;理解景观观赏时机的重要性;知道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
(2)能力目标:掌握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和观赏时机;掌握园林景观的构景手法,理解构景内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情怀;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景观欣赏的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景观欣赏方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引起学生注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假期也越来越多,许多人都选择外出观光旅游。
你们想不想去旅游啊?想不想在今后的旅游中尽兴?(好,那这一节课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旅游景观的欣赏(一)这里会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在观赏中得到最美的感受)2、选择观赏的位置【幻灯片演示】《题西林壁》,苏东坡,学生齐读老师: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所以我们在观赏景观的时候就必须选择适当的位置————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地利),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才是最好的呢?(先阅读全课文3分钟,分四大组来回答问题)下面就有请我们的“xx导游”带领我们一起出发去观赏最美好的景观吧。
展示第一组景观图,武陵源群峰,一线天,黄果树瀑布,九曲黄河,玉龙雪山,池塘(黑龙潭),洞庭湖与岳阳楼,桂林山水,象鼻山。
(三个导游)(学生活动)“xx导游”就每一个不同的景观说出不同的旅游观赏的方法(主要从地理位置这样一个角度说出观赏的方法)老师:归纳总结(用幻灯片展示)承转:刚才我们主要是从地利这个角度去欣赏景观,但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
这个时候就要求观赏者把握住观赏的时机————天时,那么下面的这些景观,我们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去观赏才是最好的呢?有请我们的“xx导游”。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设计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教学过程:当今社会一个热门话题是“五一”“十一”的“黄金旅游周”,全国兴起了旅游热,品味渐高的你,想必早就怦然心动,跃跃欲试了。
你想去旅游吗?你想在今后的旅游中更尽兴吗?导入新课。
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学生发表意见)一、选择观赏位置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美感。
下面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1.峰峦——远眺或俯瞰(1)峰峦之雄伟峻秀,唯远眺可得。
高大、雄伟的山体,可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故孔子“登东山小于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杜甫也写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2)地貌的酷似造型,只能在特定的观赏点,充分发挥想象才能体会到某种形象。
如星、月形地貌,如黄山“仙人晒鞋”、石猴观海、桂林象鼻山、巫山神女峰等。
2.峡谷、洞穴、一线天——置身其中近观山中的峡谷、洞、一线天之类景观,则宜置身其中近观方知其妙。
如长江三峡,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之感。
3.瀑布——适当距离仰观由学生朗诵李白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学生讨论后指出:我国最大的贵州黄果树瀑布,一如万练倒悬,气势磅礴。
瀑布景观则需在适当的距离仰观,才能兼收形、色、声、动等美感。
4.江河湖海——俯览或远望江河以回环曲线构景为佳,湖海以旷景取胜。
因此,观赏江河湖海等水景,应在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除俯瞰外,还带有远望的景趣。
课件6: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峨眉山佛光
神女峰
苏堤春晓
青海湖鸟 岛
钱塘江潮
三、抓住景观特色
不同的景观有不同的特点,所蕴藏的内涵和给 予人们的感官也不同。在景观欣赏前,应通过查看 有关资料,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并抓住特色。不 仅要了解主要景点及其分布,确定旅游路线,还应 该景观形成的原理,以及景观的美学价值或者历史 文化价值。
最佳观赏时机
雨过天晴
泰山日出
黄山日落
最 佳 的 观 鸟 时 间 为 五 月 份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最为壮观
小结:
1要根据景观要素,把握时机。
苏堤春晓—桃花、青海湖鸟 岛—鸟、钱塘江潮—潮水、 黄山云海—云、峨眉山佛光 —光 。
黄山云海
2要根据景观构成特点,观 其动与静、张与驰、稳定与 变幻,把握时机。
从构景手法欣赏园林
❖ 1、主配:主景与配景的搭配关系。 ❖ 2、层次:是景与景之间的空间关系。此手法是以
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 3、框景: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框,将景
象框限在从框中所看到的范围之内。 ❖ 4、借景:借园外的景色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
大园景,让想象的翅膀远飞。
框景 以有限空间,造无限风景!
3.2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第1课时
一、选择观赏位置
在不同的位置,由于距离、角度的变化以及对景物的动态观 赏,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 不同,就产 生了不同的美感。
活动一:下面讨论不同景观的最适宜观赏位置:
1、瀑布——适当距离仰观
方之2 知类山 其景中 妙观的
,峡 则谷 宜、 置幽 身洞 其、 中一 近线 观天
学案7: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3.2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教会学生作为旅游主体从地理的角度欣赏旅游景观的一些基本手法。
2.教会学生知道旅游客体具有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知道旅游主体达到观景咏情,以情观景为最高境界。
过程与方法1.使学生能够分析欣赏不同的旅游景观时应选择的不同位置、季节,掌握景观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欣赏手法。
2.使学生自身能够联系实际领悟旅游景观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美,能够回味以情观景的境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人类造物的智慧的情感。
2.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学习难点】运用资料,描述旅游景观的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学习方法】“三段自主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知识链接】苏东坡《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位置,所观赏到的景观有不同的效果。
承转:东坡居士虽未能观得庐山全貌,却也辩证地领悟到了山之成岭成峰的真谛,告诉我们:应从远近、高低、各个侧面、不同的角度去观赏。
东坡居士发出了“身在山中不识山”的感慨,为了不再遗憾,应该如何观山景呢?【教学过程】一、选择观赏位置1.距离远眺:雄伟峻秀的、旷景取胜的、观赏全景惟远观可得。
近观:山中、、之类景观,观赏局部美近观最妙。
2.角度正面观赏、侧面观赏。
地貌的天然造型必须在才能感知其某种形象。
仰观:观赏瀑布宜在适当距离,以兼收其形、色、声、动之美。
俯观:观赏应在较高的亭台楼阁上,以俯瞰全景之貌,兼收远眺之趣。
3.动态观赏沿着线行进观赏风景变幻。
二、把握观赏时机1.自然景观随季节而变化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显著,自然景观随时间变换而有春夏秋冬的差异,不同季节可以观赏到不同景色。
一般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华南地区,皆宜。
2.自然景象随时间和天气而变化日出日落,朝晖夕照,一方面使自然景观带有,另一方面霞光丰富了景观的。
【教学设计】《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人教)

《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知识与能力目标】1.结合实例,了解旅游景观的欣赏的基本要求,学会欣赏旅游景观。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图片影象的分析 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启发学生思维、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
激发热爱祖国的深挚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景观欣赏方法---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抓住景观特点 【教学难点】1. 掌握抓住景观特点,领悟自然与人文的优美和谐多媒体课件【导入】展示苏东坡《题西林壁》许多自然景观在不同的观赏位置,由于距离、角度、俯仰的变化造成了透视关系、纵深层次、视野范围的差别,所产生的美感是不同的。
观察旅游景观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讲授新课】一、把握观赏时机探究问题: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在什么季节观赏?2.“北京香山红叶”“泰山日出”“钱塘江潮”分别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3、“黄山云海”“青海湖鸟岛”应选择在什么时机欣赏最佳?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得出如下结论:1.一般来讲,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
越往南,山水风景的观赏季节越长。
2.“香山红叶”在秋天观赏,“泰山日出”在早晨日出之时,“钱塘江潮”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左右的晚上。
3.观赏“黄山云海”宜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而观赏青海湖鸟岛宜选择每年的4月或5月。
归纳:通过探究学习,我们可以看出:许多自然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的变化而展示出不同的自然美,有些景观出现在特定的时间,因此我们在观赏时应注意把握观赏时机。
图3.10青海湖鸟岛通过图文信息,我们必须明确景观观赏应把握好时机。
5月份是去青海湖鸟岛观鸟的最佳时间。
案例①钱塘江大潮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了解到:钱塘江大潮发生的时间在中秋节前后,传统的观潮胜地为海宁县盐官楼。
思考并讨论:1.为什么钱塘江河口的潮水会特别壮观?点拨:钱塘江河口外宽内狭。
形似喇叭。
当由外海来的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湾内水面就会迅速地涌高,钱塘江流出的河水受到阻挡,难于外泄,反过来又促进水位增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
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
但是广东经济较为发达,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课后反思】
1、对学生估计过高,实际上他们的旅游体验十分有限,他们对旅游的认识偏重于感性的形式美,要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一般规律性的学习。
学生对自己祖国了解不够,对美好河山赋予的热爱不够饱满,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的教育。
2、对这堂课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学方法效果良好,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可以尝试让一两个有旅游体验的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曾经欣赏不同旅游景观的方法或感受,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3、对外国旅游景点介绍不够,应该适当增加。
4、这是一堂良好的思想教育课,需要我们教师本身充满饱满的热情,最好是结合自身的旅游体验进行教学,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感受,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