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https://img.taocdn.com/s3/m/9153fb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10.png)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中国古代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要经济形式的社会,手工业经济在整个古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一、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个时期人们主要从事石器、陶器、纺织等手工业生产。
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扩大并形成专业化分工。
商代时期,金属冶炼、青铜器制作逐渐成为重要的手工业活动,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到了推动作用。
古代手工业经济在周朝时期达到了巅峰。
鼎盛的周朝手工业以制瓷、纺织、铸铁等为主导,工艺水平较高。
此后,随着战国时期的分裂和秦汉统一带来的经济繁荣,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唐宋时期,手工业在瓷器、丝绸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突破,成为国内外贸易的重要支柱。
明清时期,手工业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
明代的瓷器、家具制作以及清代的丝绸、瓷器、雕塑等手工业品都享誉国内外。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革命的到来,手工业经济逐渐面临着衰落和淘汰的命运。
二、特点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工艺技术精湛中国古代手工业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而闻名于世。
无论是陶瓷、纺织还是铁器制作,都体现了中国手工匠人的精湛技艺。
这些传统的工艺技术在现代也承受了时间的考验,成为文化遗产。
2. 分工细致古代手工业在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分工制度,匠人们整个过程都非常细致。
例如,制作一件瓷器需要经过挑选材料、捏胎、施釉、烧制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专业的工匠完成。
3. 创新能力强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在传承和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了手工业水平的提高。
例如,在唐宋时期,通过对染料和纺织工艺的创新,中国丝绸的质量和颜色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世界闻名的奢侈品。
三、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古代手工业经济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手工业的兴起为中国古代经济带来了蓬勃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积累。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6d70f9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86.png)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和发展。
以下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历程:1.新石器时代(约1万年前- 公元前2000年):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制品,并逐渐掌握了石器制作技术。
在中国,出现了许多以石器为主要工具的手工业,如磨制石器、打制石器等。
2.青铜时代(公元前2000年- 公元前770年):青铜时代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类掌握了冶炼青铜的技术,并将青铜制品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手工业从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转变,同时也促进了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的发展。
3.铁器时代(公元前770年- 公元3世纪):铁器时代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阶段,人类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并将铁器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
铁器的出现不仅提高了生产力,还推动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繁荣。
4.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公元220年):在秦汉时期,中国手工业迎来了繁荣发展的时期。
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陶瓷、纺织、造纸等行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同时,秦汉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造纸术、铁铸术等,为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唐宋时期(618年- 1279年):在唐宋时期,中国手工业达到了巅峰,各种手工业技术和工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陶瓷、丝绸、瓷器、铜器等工艺品在国内外享有盛名,成为了中国手工业的代表。
此外,唐宋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
6.明清时期(1368年- 1911年):在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和发展。
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中国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如造船、制瓷、制茶等行业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一些重要的手工业发明,如磁盘罗盘、宣纸等,对中国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手工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再到秦汉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https://img.taocdn.com/s3/m/3cd5c410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18.png)
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是一种在劳动过程中组织劳动者的方式,根据个人的特点和经验来划分不同的劳动任务,从而实现有效的生产和生产率提高。
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代、周代就已经有了劳动分工的现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的发展历程、形成原因、作用和影响。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的发展历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劳动分工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步形成阶段、逐渐完善阶段和高度发展阶段。
1. 初步形成阶段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劳动分工的初步形成是在商代和周代,当时城市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发展,从而带来了劳动分工的现象。
在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的低下,劳动分工主要是基于家庭的组织,家庭成员根据年龄、性别和能力来分别从事不同的劳动任务。
如男性负责耕种、制造器具,女性负责纺织、制造布匹等。
2. 逐渐完善阶段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经济的发展,手工业劳动分工逐渐完善。
春秋战国时期,商业活动趋于繁荣,工商户群体逐渐形成,此时,由于需求的增长和专业化的需求,劳动分工开始向更细分的专业化方向发展。
如制陶的劳动分工,由于陶制品的需求量大,劳动分工细分到有制造瓷器的官府、私人制陶作坊和陶匠的家庭等不同层级。
3. 高度发展阶段到宋代,手工业劳动分工经历了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
这个时期,由于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工业技术的提高,制造过程变得更加专业化,特别是手工业的劳动分工也变得更加复杂和细致。
如制造丝绸的劳动分工,需要铺设床、熟化丝、上浆、挑锭、织布等一系列复杂的流程。
这个时期劳动分工的细化程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将手工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劳动分工的形成原因1. 商业经济的发展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分工的形成。
商业活动需要大量的分工合作,无论是生产还是交易,民间工艺也都因此得到了发展。
商人需要专业的制造商处理制造,但后者无法最完善地把产品卖给消费者,余下的价值由商人与客户之间翻倍。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
![高中历史专题总结 中国古代手工业历程& 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e569901a6c30c2259019e4e.png)
【中国古代手工业历程】一、商周时期1.青铜铸造业商周是繁荣时期,主要用作礼器代表作品:商朝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2.纺织业中国是最早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3.“工商食官”制度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统一进行原料配给和产品分配工匠世代相袭二、春秋战国1.家庭手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特点:产品自己消费或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技术落后,生产分散以家庭为单位作用: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2.官营手工业地位:西周到明朝前期占据主导地位特点:资金雄厚、规模大、分工细、技术水平高不计成本、不进入市场劳动强度大3.私营手工业兴起:春秋战国(有四民之说“工商士农”)发展:明朝中后期后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经营方式:小作坊三、汉1.丝织业代表: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丝绸之路开辟:远及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2.陶瓷业:东汉出现成熟青瓷四、魏晋南北朝1.冶铁业:灌钢法——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2.陶瓷业:出现白瓷五、隋唐1.丝织业:缂丝技术2.陶瓷业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了南方青瓷(越窑)、北方白瓷(邢窑)瓷器大量出口取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象征六、宋元1.纺织业南宋:棉花推广种植,推动了棉纺织业发展元朝: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推广了棉纺织业,江苏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2.制瓷业宋朝景德镇成为瓷都,出现五大名窑元代出现青花瓷、釉里红,进入彩瓷时代七、明清1.明朝中期,私营手工业取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制瓷业明出现斗彩和五彩瓷清出现粉彩和珐琅彩(引入外国绘画技术)18世纪中国瓷器畅销全世界3.纺织业明后期开始棉布取代丝、麻、棉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不同于传统手工业的主要标志生产过程中出现雇佣关系,雇用对象是自由劳动力产品投入市场,为购买劳动力、增值利润而进行的商品生产地区、行业:苏州——丝织业、江西景德镇——制瓷业表现:出现了机房——手工工场形成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日受值的雇佣关系地位:局部地区出现;发展缓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缓慢发展的原因:✧根本因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经济: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工商业发展自然经济占有统治地位,经济模式顽固闭关锁国失去对外开拓海外市场积累资本的机会农民负担沉重,生活贫困,购买力低利润多用于买房置地,不利于扩大再生产政府对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经营✧思想:传统儒家思想强调重义轻利【中国近代工业化历程】一、背景外因:西方完成工业革命内因:半殖半封被侵略民族危机;封建制度;自然经济;闭关锁国+重农抑商;封闭→开眼二、历程1.开端:洋务运动(19C60、70S——90S失败)目的:自强求富性质:过程:✧自强——创办近代军事工业1861 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最早)1865 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最大)✧求富——创办民用工业目的:解决军用工业在资金和原料运输方面的困难代表: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开平煤矿张之洞 汉阳铁厂结果: 甲午战败,1895洋务运动破产意义: a. 没有摆脱统治危机,没有实现民族富强b. 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培养了近代人才c. 有利于刺激、诱导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经济侵略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因素 :a. 洋务运动的诱导b.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 西方企业的刺激,引进先进技术时间:19C70S地区 : 沿海通商口岸部门:轻工业企业名称: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影响: a. 产生了民族资产阶级,壮大了无产阶级阶级力量b. 推动了早期维新思想产生c.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d.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3.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为筹集赔款扩大税源,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劳动力、市场有所扩大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高潮——实业救国思潮 列强利用特权和经济实力,控制中国的原料和商品市场,资本输出给民族工业造成很大压力清政府征收高税,各级官吏敲诈勒索,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末20C 初企业:张謇 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 纺织大王影响:a. 推动中国经济工业化b.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c. 推动西方民主思想传播4.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因素 :a.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b. 民国政府颁布了一些奖励实业的法令c. 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d. 推翻满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e.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时间 1912——1919地区: 数量多、分布广、向内地延伸部门 : 工业部门门类拓宽,面粉纺织业发展最快,出现化工业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影响著名的实业家——荣氏兄弟、张謇、范旭东等影响 a.推动中国工业化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进一步维护民主共和斗争c. 推动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5.抗日战争时期——受到打击和排挤官僚资本膨胀(四大家族)民族工业✧沿海工业内迁原因:a. 日本侵略军对东南地区的占领b. 保存工业基础(目的)内迁路线:由东南沿海——>西南(武汉——>重庆)作用:a. 保存工业实力b. 为抗战胜利提供物质基础c. 推动四川西南地区的工业建设和重庆城市的发展建设✧民族工业的整体萎缩(曾提特征)6.新中国工业化奠定基础:“一五”计划时间:1953—— 1957基本任务: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初步奠定国家工业化基础b.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优先发展的原因:a.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 b.加强国防的需要c.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重点区域——东北地区、东部地区a.较好的工业优势b. 靠近苏联便于接受援助c. 资源优势成果: a. 1957年超额完成b. 长春一汽、鞍山钢铁公司、沈阳机床厂、沈阳飞机制造厂——国有企业c. 新藏、川藏、青藏三条公路及鹰夏县、宝成线和武汉长江大桥的修建意义: a.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合力工业布局b.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基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7.新中国建国后挫折: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大炼钢铁后果: a.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轻重比例失调;工业内部比例失调;积累与消费比例失调)b.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资源c.挫伤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d.导致工农业产值人民生活水平降低e.导致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左倾错误+自然灾害+中苏关系恶化)评价:a.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任意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b. 片面追求高产量、高速度忽视质量8.改革后工业化道路:??????????????。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d68f4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b.png)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在战国时期,中国手工业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此期间,铁器生产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铁器成为社会生产和战争中重要的物质基础。
同时,陶器、玉器、丝织品等传统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到了秦汉时期,中国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此时,冶铁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铸铜技术也日渐成熟。
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如灌溉系统的建设为农耕生产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卫生和医药手工业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同时,中国的丝绸生产进一步发展,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中国手工业进入一个繁荣的时代。
此时期的陶瓷制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青瓷的烧制技术以及瓷器的装饰技法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同时,中国的造纸工艺也非常发达,为古代书籍的传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进入唐宋时期,中国手工业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此时的陶瓷制作技艺进一步提高,足以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媲美。
瓷器的装饰技术细腻而精美,经济普及的人们也开始使用瓷器。
同时,中国的丝织品制作技术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丝绸成为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此外,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和应用,推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和传播。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继续保持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此时期的陶瓷制作技术进一步提高,精美的瓷器远销海外。
丝织品也经历了一次技术革命,蚕桑和丝织成为广泛的职业。
中国的纸张生产也进一步改进,纸张的品质不断提高。
同时,明清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新的手工行业,如漆器、火药、蜡烛等。
然而,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不同时期均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并不意味着没有面临挑战。
例如,手工业在机械化和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
同时,贸易的开放也给中国传统手工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部分手工行业逐渐衰落。
总之,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不仅丰富了中国的物质文化,还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传统手工业逐渐衰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古代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https://img.taocdn.com/s3/m/36629dd7b9f3f90f76c61b61.png)
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三星堆青銅器
青銅立人像
山西黎城西周 墓地出土铁剑 的青铜手柄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年在湖南出土)
战国时期铁锄 (湖南长沙出土)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南朝时发 明灌钢法
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 经锻打的熟铁中,然 后反复锻打,能大大 提高钢的质量。 用“灌钢法”炼制的简装直刃唐横刀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的发展历程
(1)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 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2)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 展。 (3)西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铸钱 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4)由于管理落后,明朝中期以后,在 某些行业,被民营手工业超过。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民营 手工业
家庭 手工业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 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 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 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 桥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 食无所矣. ——引自《苏州府志》卷三
①背景: ②时间: ③地点: ④标志: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萌芽遭到摧残。
资本主义萌芽在中国和西欧几乎是同时 出现的 (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 然而,它们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在西欧,资 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壮大,强有力地推动着 自己的国家冲破封建牢笼,步入近代社会的 门槛。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终究难以冲破 自然经济的藩篱,几百年间仍处在萌芽状态, 最后被西方列强所摧残。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 同的原因何在?
中国古代手工业有何特点?
(1)技术先进,工艺精湛,长期领先世界; (2)多种经营方式(官营、民营、家庭)长期 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明中后期 不断萎缩;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但后来居上, 在明中后期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家庭手工业在 漫长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代,占有相当的比 重。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分工越来越细; (4)手工业布局随经济中心南移相应变化 (5)与农业发展紧密结合,为农业发展服务而 处于从属地位。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d0570f94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21.png)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
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史可以追溯至古代,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 古代手工业商业发展(远古时期-公元前221年)
在远古时期,中国的商业活动主要以手工业为主。
人们通过手工制作和交换产品来满足他们的生活需求。
这个时期最著名的商业中心是商周时期的商朝都城,商业活动十分繁荣。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中央政权统一了中国。
统一的经济政策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在这个时期,中国开始兴起了许多手工业商业和商业中心。
特别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国与西方的商业交流,带动了中国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911年)
在宋朝、元朝、明朝和清朝时期,中国的手工业商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这个时期,中国手工业商业的中心逐渐从中原地区转移到了南方的江南地区,如杭州、苏州、金陵等地成为了繁荣的商业中心。
丝绸、瓷器、纺织品等手工业商品成为重要的出口商品。
4. 近现代时期(1912年-现在)
在近现代时期,中国经历了剧变和变革。
工业化进程和现代化的商业发展使得传统的手工业商业面临着挑战和改变。
中国手工业商业逐渐向工业化和机械化的生产模式转变,传统手工业商业的地位逐渐下降。
总的来说,中国手工业商业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从古代到现代,不断变革和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https://img.taocdn.com/s3/m/04d15f57dd36a32d737581e0.png)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后期: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夏商周三朝:手工业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出现官营、民营(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出现最晚的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是最早的手工业)三种形态。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2.“工官”和“匠户”(“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经营形态产品流通方式剩余部分出售家庭手工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田庄手工业民间消费的产品部分在市场流通官营手工业武器军用品和官不在市场流通府贵族生活用品3、官营手工业——“工官”(1)含义: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的手工业,从汉武帝开始。
(2)影响:①对民间市场:无明显影响;②对朝廷财政:是一大支出;③对手工业发展:利:代表手工业技术水平弊:技术封闭,推广不够;“匠户”劳动创造性受到束缚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纺织业1、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萌芽2、商周时期: -有负责指导桑蚕生产的专职官员 - “妇功”(国有六职之一)出现斜纹提花织物,还出现了刺绣。
3战国:纺织业取得新进展,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4魏晋:曹魏在纺织中心襄邑、洛阳设有专门的织造机构;吴国缫丝质量高,蜀锦、邺锦、回纹锦著名。
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
蜀锦遐迩闻名。
5汉代: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丝织水平很高,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的丝绸。
6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品种繁多,吸引了波斯的织法、图案风格。
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北方以来州、毫州最著名,南方以吴越、宣州出名;另外丝织品种类增多。
7宋代:棉纺织业开始发展(棉布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8明代: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苏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
清代,丝织业兴盛起来。
9明清: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代浙江嘉兴使用新式“纱绸机”;双色套印技术得以广泛传播,出现许多颜色的秋色印刷品;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苏州等地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675e088accbff121dc3683a2.png)
畜力
水力
(皮囊鼓风) (马排鼓风) (水排)
1.1米
司母戊鼎
鼎重832.84公斤
司母戊鼎是目前 已发现的中国古 1.33米 代形体最大和最 重的青铜器,在 世界上也是仅见 的,反映出商代 青铜冶铸业具有 极高水平。
四羊方尊
蕉叶形 纹理清晰
四只大卷角羊
羊的前腿
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 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 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 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 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 工具的小规模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
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
3、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
4、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
1、冶铜业: (1)新石器时代: 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商周时期: 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2、冶铁业:
(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①块炼铁(锻铁) 生铁(铸铁)
②炼钢、淬火技术
(3)汉代:汉武帝推行官营:
①燃料变化: 木炭 煤炭
②供风技术: 自然通风 人力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7d93b593a76e58fafab003fd.png)
制瓷业
魏晋南北朝
南方生产青瓷,器皿型制美观;北方创制白瓷。
白瓷的产生,为我国制瓷业开辟了广阔前景。
造纸业
魏晋南北朝
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且产量大增;洛阳、长安、建业、扬州为着名的造纸业中心
纸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青铜铸造工艺
①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品,精美绝伦。②金银错技术和雕铸艺术
漆工艺
战国
夹纻技术
纺织业
春秋战国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煮盐业
春秋战国
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和四川井盐
酿酒业
春秋战国
已能用曲造酒
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手工业专着
战国
《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和制造工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一览表
夏商周手工业发展成就
类别
朝代
成就
意义
青铜铸造业
夏
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
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生产规模大,作坊集中在王都,产品供国王和贵族使用。
周
是青铜时代的繁盛时代,产品趋向生活化,日用器具数量增多,有些动物形状的器皿栩栩如生。
玉器
商
雕刻精美,数量多,仅安阳妇好墓就出土玉器七百多件。
造船业
汉代
水军拥有用途不同、类型多样的舰船,其中楼船高达十余丈;发明了橹、舵和布帆,且使用锚。
汉代造船航海技术已臻成熟。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业发展成就
类别
朝代
成就
意义
纺织业(丝织业)
曹魏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史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史](https://img.taocdn.com/s3/m/317f7cf5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d9.png)
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史古代中国手工业是中国经济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和不断变迁的过程。
本文将从商代开始,探讨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商代(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商代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商代,农业、手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农耕制度和手工业生产成为支撑社会生活的两大主要基础。
商代时期,手工业在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得到了大力发展。
商代手工业以陶器、铜器、玉器的生产为主要内容,同时还有丝绸、布匹、编织品、竹木制品等。
商代以前的社会已经存在陶器、石器、骨器等工艺制品,但规模很小、生产水平很低。
商代时期,陶器、铜器、玉器的制作技术及产品水平大幅度提高,出现了一批专业化的手工业作坊和产业区。
例如铜器生产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部的洛阳地区,玉器生产则集中在陕西省西安一带。
周代(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随着周朝的建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机遇。
周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经济体系。
周代时期,工艺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扩大了许多,不仅有铜器、玉器、陶器等的生产,还新增了青铜器、金器、银器等制造。
在周代的手工业中,青铜器的生产处于较高水平,不断推陈出新。
青铜器是古代贵族的珍贵宝物,同时也是统治者掌握的重要工具,既具有实用价值,又符合礼仪之道。
在周代,荀子更是强调“青铜器为国之宝”,可见其重要程度。
此外,周代的纺织业也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生产能力,其中以丝绸业最为著名。
周朝流传下来的竹简《丝路》中早就记述了大唐时期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周代便是丝绸制造业起步时期。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代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其手工业的发展也出现了新变化。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消灭了各自独立的制度,通过中央集权的方式加强了国家建设和管理。
秦始皇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一统锥尺”的政策,从道路、货币、度量衡、文字等多个方面统一标准,并加强了对手工业的监督和管理。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是怎样的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是怎样的](https://img.taocdn.com/s3/m/966f8d9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8.png)
7
手工业发展的局限与转型
手工业生产的效率与质量问题
手工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产品质量
手工业生产缺乏标准化和规 范化,难以提高生产效率
手工业生产效率低下,难以 满足市场需求
手工业生产缺乏技术创新, 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手工业在近代的转型与变革
手工业在近代的 困境:生产力低 下,技术落后, 市场竞争力不足
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至约1 万年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制作石器、 骨器、木器等简单工具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手工业的起源:人类为了生存和 繁衍,开始制作和使用工具
手工业的特点:简单、粗糙、实 用性强
青铜器时代的手工业
青铜器的出现: 标志着手工业
的起源
青铜器的制作 工艺:铸造、 锻造、雕刻等
手工业转型的原 因:西方工业革 命的冲击,国内 市场需求的变化
手工业转型的过 程:引进西方先 进技术,改革生 产方式,提高生 产效率
手工业转型的成 果:诞生了一批 近代企业,促进 了中国经济的发 展
手工业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
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与传承: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 同努力,保护传统手工艺,
铁器时代的手工业技术:包括 冶炼、铸造、锻造等技术,以
及各种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
铁器时代的手工业影响:促 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水平,推动了社会的
进步和发展
3
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演变
官营手工业的起源与特点
起源:夏朝时 期,国家开始 设立手工业作 坊,进行青铜 器、玉器等物
品的制作
特点:规模大, 技术先进,产 品精美,主要 用于祭祀、军 事和贵族生活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形成过程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形成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6eb1188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8.png)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形成过程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时期,人们依靠手工制作的方式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手工艺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史前时期:人类最早的手工艺品是石器。
石器制作技术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开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陶器、纺织品、青铜器等手工艺开始有了更加成熟的发展。
3. 汉代:在汉代,中国手工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期,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如丝绸、漆器、玉器等。
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手工艺品进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阶段。
士族、织工、铸工等行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技术体系,并形成了一些代表性的艺术品。
5. 唐宋时期:在唐宋时期,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发展得更加繁荣。
此时期,中国的陶瓷、织品、漆器、金银器等手工艺品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
6. 元明清时期:在元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逐渐成熟,民间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提高。
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传统手工艺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民间工艺产业,其中包括了书画、工艺品、文玩等。
7. 现代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手工艺品的生产技术逐渐落后,而现代机器化生产的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但中国的一些传统手工艺品仍然得以保存和传承。
现代手工艺品也在推陈出新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精选文档]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精选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3aa26ad1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d3.png)
主管部门报告。
1.官营手工业由哪些特点?
冶金业 制瓷业 丝织业
2.古代官营手工业主要有哪些代表性行业?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冶金技术
冶铜
冶铁
冶钢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一、冶金技术
原始社会:已掌握冶铜技术
冶铜 商周:繁荣时期(举代表作品例)
冶铁 冶钢
西周晚期:开始有了铁器 两汉时期的高炉炼铁与炒钢技术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
宋
宋 代
定 窑
汝
八
窑
方
天
四
蓝
系
宋釉 钧窑玫瑰紫釉瓶尊
长
颈
镶
金
瓶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元代景德镇,全国制瓷 中心(青花瓷器)
元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
牡丹纹瓶
元延佑款青花瓷器 【元】青花鱼藻凸花牡丹大盘
一只“水壶”值百万!
广西首届民间文物收藏精 品展上,160多件来自民间的收 藏文物吸引了众多的爱好者。 其中的一件清代乾隆年间的青 花八宝吉祥纹禾壶引起了参观 者的注意,它的价值是人民币 130万元,是收藏者从国内一家 著名的拍卖行举行的文物拍卖 会上竞拍得来的。2003年在纽 约拍卖的一尊元代青花罐创造 最高中国瓷器最高价位580万美 元。
明清时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江西景德镇是著 名瓷都)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首次发现古人类用于蒸制食品的套装陶器
近日, 甘肃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套2800年前古人类所用 的陶制烹饪器具,其中一为陶锅,另一为放置在锅上用来蒸 东西的笼屉(即为史书中记载的“甑”)
第一目: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7a8e6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3.png)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随着社会的不断演进,手工业逐渐发展壮大。
在此过程中,不仅涌现出了许多技术上的创新,还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接下来,我将以时代顺序来介绍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历程。
1.先秦时期:在先秦时期,手工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农耕工具和陶瓷制作成为当时手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铜器的制作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反映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繁荣。
2.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这一时期,铁器的制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冶铁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
丝织技术也进一步提高,丝绸成为了重要的商品。
3.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个时期,手工业开始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纸张成为了普通人使用的物品,纺织业和制陶业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4.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瓷器以及景泰蓝等工艺品的制作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造船技术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手工业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
5.元明清时期:元明清时期,手工业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在这一时期,针灸、药物等医学技术进一步发展,制作和使用工具的技术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木版年画、剪纸等民间手工艺品也开始兴起。
6.近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机器制造业开始崛起,手工业逐渐衰落。
不过,一些手工技艺仍然得以保留,并且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传统剪纸、绣花、雕刻等手工艺术仍然流传至今。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变迁。
从最初的农耕工具制作到后来的制陶、制铁、制瓷等各个领域的进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中国古代手工业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手工艺术发展,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a261a7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31.png)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中国古代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手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早期的石器制作到后来的青铜器、陶瓷、纺织品等各种工艺品的制作,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历程。
一、手工业的起源与发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当时,人们掌握了制作石制工具的技术,从而实现了从采集到生产的转变。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发展出更加复杂的手工制品,如陶器和编织品。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起步。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逐渐扩大规模。
在商代和西周时期,铁器和青铜器逐渐成为主导产品。
青铜器在中央政权和贵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使其制作过程更加精细。
陶瓷和纺织品也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二、手工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手工业被视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
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日常生活所需的物品,还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贸易活动提供了动力。
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推动了商业活动的繁荣。
手工业也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许多人参与到制作工艺品的过程中,从中获得收入。
一些手工艺人的技术也得到了尊重和赞赏,他们成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手工业技术的传承和创新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不仅仅是对传统技术的继承,也包括了对技术创新的不断追求。
古代手工业艺人通过对材料、工具和生产流程的不断研究和改良,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工艺的精细度。
同时,各个朝代的统治者也注重对手工业的扶持和推广。
他们鼓励手工艺人进行技术创新,并提供资源和支持。
这种持续的投入使得中国古代手工业在技术上保持了领先地位,并且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
四、手工业的文化影响中国古代手工业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和经济活动,它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文化和艺术。
手工业产品的制作往往融入了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
一些手工艺品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如陶瓷和丝绸。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bdbe677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d2.png)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历程1.夏商时期:夏商时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在这一时期,人们主要从事农耕和手工业生产。
手工业制作对象多样,包括陶器、皮革制品、布匹等。
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基础。
2.西周时期:西周时期,手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手工业制作工艺和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特别是青铜器的制作技术成为了时代的代表。
同时,陶器、织机的改进和发展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
3.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中国手工业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铁器的制造技术得到了改进和提高,推动了农业和器具工艺的发展。
与此同时,丝织业的繁荣促进了国内国际间的贸易,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4.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手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土木建筑和陶器工艺发展迅速。
同时,丝织业、纺织业也有了新的突破。
新的制作材料和技术应用,促使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5.隋唐时期:隋唐时期中国手工业迎来了全面的发展。
陶瓷和丝绸业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成为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代表工艺。
丝绸之路的开辟带来了大量的商品交流和文化传播,推动了手工业的繁荣。
6.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手工业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手工业制作工艺进一步优化,制造工艺提高。
在这一时期,瓷器、织锦等工艺品成为了国内外市场的宠儿。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
从简单的手工业到精细的工艺品制作,中国古代手工业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手工业的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和文化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远古社会: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考古学家为与后来出现的磨制石器相区别,将制作和使用打制石器时代称为旧石器时代,后者(即制作和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称为新石器时代。
为了研究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的发展与进步,考古学家还将它们分为早中晚三期。
旧石器时代所分的早中晚三期,与古人类学家依据古人类的体质特徵所分的直立人(猿人)、早期智人(古人)、晚期智人(新人)这三个阶段大体是一致的。
在旧石器时代的早期,打制石器以粗厚笨重、器类简单、一器多用为其特点;到了旧石器时代的晚期,石器趋于小型化和多样化,器类增多,还发明了弓箭、投矛器等复合工具和钻孔技术,出现了少量磨制石器。
距今一万年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
进入全新世以后,地球的气温逐渐变暖,人类渐渐走出山区,移向平原地区活动。
为了适应新的环境,人们选择了邻近水源的地点聚族而居,建造房屋,发明了陶器,出现了原始农业,开始了定居生活。
磨制和钻孔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石质工具的制作趋于规范、定型,更适合各种不同的用途。
8000年前的先民已经雕琢出玉器,发明了纺织技术。
7000年前的遗址中出土的独木舟和木桨,说明已经有了水上交通工具,牛已被驯养。
6000年前仰韶文化的居民创造了绚丽多姿的彩陶文化,还出现了用夯筑技术建造的小城堡。
5000年前已养殖桑蚕,并用蚕丝织出了丝织品,还掌握了人工冶铜的技术,铸造出青铜刀一类小工具。
4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各有一批古代城市在地平面上崛起。
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氏种植五谷,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蚕丝,他的大臣发明文字、舟车以及黄帝战蚩尤等,因这些发现而说明这些传说并非虚妄,它们包含了不少历史的影子。
这些发现还说明,中华文明确实是源远流长。
夏朝:手工业随着夏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生产部门的分工,烧制陶器,琢磨石器,制作骨器、蚌器,冶铸青铜器和制作木器等各种手工业,也有了新的发展和分工。
在烧制陶器方面,当时不仅广泛使用了快轮制造技术,而且在烧造方法上,又多采用陶器出窑前的施水法,使陶器多呈灰黑色、灰色或黑色,且又质地坚硬。
陶器表面除多施用篮纹、方格纹与绳纹等装饰外,还有精美而细致的指甲纹、羽毛纹、划纹、圆圈纹和镂刻等装饰。
器形品种如炊器、饮器、食器和盛储器等达三十多种。
特别是有些造型美观,制作精湛,胎质细腻、薄如蛋壳、器表漆黑发亮的磨光黑陶器,只有具备烧陶丰富经验和高超技术的人才能烧制出来,故制陶业大概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在石器制造方面,以钻孔石铲与石刀为主。
各种石器磨制精致,几乎没有钻孔损毁或重钻的现象,表明制作石器的技术已相当成熟。
少数靠近山区的遗址中,有较多的石器成品出土。
而在远离山区的地方半成品和打下来的石片则不多见。
说明这些地方出土的石器都是由制造石器的地方交换而来;还说明当时石器的专门加工和交换已经出现。
在文献中,有夏代冶铸青铜器记载。
如“禹铸九鼎”和夏后启命人在昆吾铸鼎,出土的铸造铜器的遗存可以为证。
如在临汝县煤山龙山文化中晚期遗址中,出土了炼铜坩埚残块,其中最大的一块长5.3、宽4.1、厚2厘米,上面保存有六层冶铜痕迹。
郑州牛寨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中,也出土过一块炼铜坩埚残块,残块上还粘附有铜碴与铜锈,经化验是属于铜锡合金的青铜遗存。
特别是1980年在登封王城岗的发掘中,出土了一件青铜残片,残宽约6.5、残高约5.7、壁厚约0.2厘米,经化验是包含有锡、铅、铜合金的青铜。
有些学者认为,夏代已经铸造铜器,并进入了青铜时代。
此外,制造木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纺织和酿酒等,在夏代都可能已成为独立的手工业生产部门。
商代:商代的手工业分工较细,有铸铜、制陶、制骨、琢玉、漆器等门类,各种手工业都已有了显著发展和突出成就,而其中最能反映时代特点和工艺技术水平的是青铜铸造业。
商代是青铜器的全盛时代,其品种繁多,主要类别有礼器、兵器、生产工具及车马器,其中最重要的是礼器。
礼器中数量最多的是酒器,商代青铜器的制作为范铸。
商代遗址中已发现铸铜作坊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范、坩埚块、木炭、小件铜器的铜锭、铜渣等。
熔铜的工具除有草拌泥制的坩埚外,还有外敷草泥的缸或大口尊。
通过对青铜器中铜、锡、铅合金成分的研究,可知其与《考工记》所载之“六分其金而锡居一”的“钟鼎之齐”大体相近。
商代晚期的司母戊方鼎重达875公斤,鼎身和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后再在其上浇铸而成。
从铜工作坊规模之宏大、炼铜技术之高超、器物制作之精美、种类之繁多、花纹之复杂、制范技术之纯熟,都可看出商代生产技术及青铜铸造的水平。
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还有铁刃铜钺,现已于河北藁城及北京平谷两处商遗址中各发现一件。
经检验,其刃部是利用天然陨铁锻打而成的,证明商代已知道用铁。
此外商代遗址中还曾出土金块及小片金片,可知当时已有黄金并有熟炼的冶金技术。
陶器是商代社会的主要生活用具,制陶是商代重要的手工业部门。
陶器的种类有灰色、红色的泥质陶和夹砂陶,还有更高级的硬陶、白陶和原始瓷器。
器形有炊器鼎等,食器簋、豆、盂,酒器觚、爵等,储盛器罐、盆、瓮、缸、等,其中最能代表商代制陶工艺水平的是白陶和釉陶(原始瓷器)。
白陶以瓷土、高岭土为原料,经1000℃高温烧成,胎质纯净洁白,表面有雕刻精美的花纹。
釉陶以瓷土为原料,器表敷釉呈青绿色,经1200℃高温烧成,胎骨细腻致密,无吸水性或吸水性很弱,是敷釉技术的最早发明,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骨器在商代使用范围很广,种类包括生产工具铲、锥、刀、针和鱼钩,兵器镞及生活用具簪、梳、匕、叉等。
牙器有雕刻的梳、筒、杯,象牙杯上刻有精细的花纹并镶嵌有绿松石。
骨器作坊遗址中还发现大量的骨料及半成品,其原料多为牛、马、羊、猪骨及鹿角甚至人骨,并发现制骨用的青铜刀、锯、凿、砺石等。
制成一件骨牙器,大致需经过选材、锯材、加工成形、打磨及雕刻、镶嵌等工序。
骨簪的顶端还刻有不同形状的鸟头。
玉器均为软玉,产量很大。
颜色有绿、褐、白等,种类主要有礼器琮、璧、圭、璋、璜、琥及其他用于礼仪的尊、磬、矛、戈等,实用器有杯、盘、臼、杵、梳,工艺装饰品有头饰、玉环、玉珠,以及各种不同形状的佩玉、玉人、玉象、玉虎、玉鸟、玉龙、玉凤、玉鱼、玉蝉、玉蚕等。
商代玉器切割整齐、琢磨光润,动物姿态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漆器易腐朽,故现今所见商代漆器仅为一些残片及颜料痕迹,但从中亦能了解其颜色、花纹等情况,证明当时的漆器工艺已具相当水平。
西周:周代的手工业,有属于封建领主的官府手工业和属于农民家庭副业的民间手工业,但都是为了自给自足而生产,只有少数的手工业品用于交换。
官府手工业的工匠,铜器铭文中称之为“百工”。
《国语·晋语》说:“工商食官”,这表明工是隶属于官府的,他们是向王室或领主领取生活资料的专业工匠。
西周的官府手工业,以冶铸青铜器为主,王室或大封建主都有自己的青铜冶铸作坊。
随着大封诸侯,青铜冶铸技巧也传播到全国许多地方。
现在所知,北面到辽宁、河北,东面到山东、江苏、安徽,南面到河南南部以及湖北,都曾经发现过西周的青铜器。
铸造方法大抵继承了商人的技巧,不过类别和数量要比商代为多,铭文也比商代的长,这都显示出青铜器制造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陶器制作方面是出现了板瓦和筒瓦。
虽然当时瓦只限于使用在天子、贵族的宫室上面,但它的出现,在建筑史上仍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事。
西周时带釉硬陶比商代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西安、洛阳、江苏、安徽的周墓中都发现有带青釉的陶器,从这些材料看出,陶器已正在向瓷器过渡东周(春秋、战国):冶铁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冶铸业。
最初大约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时有了很大的进展。
《山海经》中提到“天下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
在叙述某山的各种资源时,常有“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的话。
反映出人们对铁矿资源情况的了解已很充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地出土了大量的战国铁器。
其中以农具、手工工具为最多,也有兵器和其他器物。
还发现有铸造铁器所用的铁质或泥质的范。
根据对出土铁器化验结果得知,当时从块炼法炼制出一种质地较软的铁,但也能将其加工冶炼成坚硬的生铁。
由于生铁性脆,时人乃用柔化技术使其变成韧性铸铁。
冶工还掌握了将块炼法得到的铁渗炭成钢的技艺。
在战国几百年间,能从较原始的块炼法进入到冶铸生铁和炼铁为钢的冶铸方法,技术进步之快,在世界冶金史上少有,表明中国冶铁技术在当时世界上已居于领先地位。
冶铜业在战国手工业中仍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
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发现一处属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铜矿遗址,矿井深达五十米,井下有纵横交错的巷道,为了防止坍塌,巷道中都架设木制的支架。
矿工用青铜或铁制的工具开采矿石,用木辘轳作为提取矿石的工具。
据今人的估计,当时在连续几个世纪中,开采的矿石可达十万吨左右,从这一遗址的情况来看,当时开采铜矿已具有较大的规模,开采技术也较为先进。
铜除了铸造礼器、乐器之外,还要铸作钱币、符节、玺印、量器等物,社会对铜的需求量很大,故铜器物制造水平仍有提高。
据《周礼·考工记》,当时有所谓“钟鼎、斧斤、戈戟、大刃、削杀矢、鉴燧”这样的“六齐”。
“齐”指铜、锡的比例。
“六齐”即按六类不同器物而定出不同的铜、锡比例。
为了更好装饰铜器表面,在铜器表面刻出细槽,再将金、银丝嵌入,形成美观的图案花纹。
器物铭文也可采用此法。
这就是所谓的错金银,铜器经过这种加工之后,具有更大的艺术魅力。
丝麻织物的生产也颇为发达。
东方的齐国就以多“文采布帛”而著名当时。
一些古墓出土的麻织品中,有很细的麻布,每平方厘米有经线二十八支,纬线二十四支。
在湖北江陵马山的楚墓中出土一批数量很多的丝织品,保存较好,尤属罕见,其中包括绢、罗、纱、锦等不同品种,以绢的数量为最多。
绢每平方厘米有经线五十支,纬线三十支。
最细密的,经线达一百五十八支,纬线达七十支。
绢被染成红、黑、紫、黄、褐等颜色。
罗、纱是属于质地稀薄的丝织物。
这批织物中最珍贵的锦,是用提花机织出的质地较厚的丝织品,上面有五彩的动物或人物花纹,表明当时已有构造复杂的纺织机,织匠则掌握了难度较高的纺织技巧。
出土品中还有不少的刺绣。
绣的方法分平绣、锁绣两种,绣于罗或绢上,绣出色彩绚丽的龙、凤、虎等图案花纹。
从上述遗物看出,战国时丝织品生产方面,无论是纺织、染色或是提花、手绣,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战国手工业,一部分为官府经营,一部分属民营。
官府手工业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商、周,战国时不过继其余绪而已,但在经营的门类、规模以及技巧方面都有新的发展。
象新出现的冶铁业,也是官府工业中所不可缺少者。
当时官府除生产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盐、铁、钱币之外,还旁及于漆器、陶器、纺织和金银玉石等领域。
民营手工业约开始于春秋末,进入战国后获得很大发展。
盐、铁等重要门类中,有不少民营作坊。
如魏的猗顿以经营河东池盐而著名,经营冶铁者尤多,如魏的孔氏,赵的卓氏、郭纵,都以冶铁而致富,史称孔氏“家致富数千金”,郭纵可以和“王者埒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