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和风环境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

论风环境在建筑设计中的巧妙运用摘要:在建筑设计中通过引入自然风方式加强人与自然的联系,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降低能源消耗,并使人类与自然相近、相亲、相融。
关键词:自然通风;住宅建筑;布局1、引言风环境是空气气流在建筑内外空间的流动状况及其对建筑使用的影响。
风环境是建筑环境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在以往建筑物理的研究发展中,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了,在自然环境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自然通风与人体舒适度的联系、与建筑节能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并且逐步被反映到建筑设计的实践中来,尤其是在住宅建筑设计中。
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考虑,风环境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
机械通风是指利用机械通风设备实现室内空气的流通,相对于自然通风来讲,机械通风要耗费大量的能源,其应用范围也仅局限在建筑物内部,而且还会产生噪音,在带来舒适的同时,对自然环境又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自然通风是指大自然中的空气通过住宅组群和住宅内各个功能空间自由流动。
自然通风可以加速空气的流动,带来清凉,带走污染,尤其在炎热的夏季,能够改善局部气候。
因此从健康与节能的角度来讲,自然通风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在进行建筑设计规划时,不同的建筑形式和组合会产生不同的通风效果,通过科学的建筑群布局,合理的室内功能空间组合,使自然空气能够在室内外以最畅通的方式流动,从而实现最佳的自然通风效果。
2、合理利用风压和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建筑物中的自然通风,关键在于室内、外空气之间存在着压力差。
形成空气压力差的原因有二:一是热压作用;另一个是风压作用。
2.1利用风压实现自然通风风压是指空气流受到阻挡时产生的静压。
在具有良好外部风环境的地区,风压可作为实现自然通风的主要手段。
当风吹过建筑物时,由于建筑物的阻挡,迎风面气流受阻,静压增高;侧风面和背风面将产生局部涡流,静压降低。
这样便在迎风面与背风面之间形成压力差,室内外的空气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由压力高的一侧向压力低的一侧流动。
另外,伯努利流体原理显示,流动空气的压力随其速度的增加而减小,从而形成低压区。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通风设计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通风设计规范要求通风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关乎到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新鲜程度和舒适度。
合理的通风设计可以有效解决内部空气污染和热量积聚的问题,并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生活环境。
因此,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通风设计规范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探讨,介绍一些常见的通风设计规范要求。
一、区域状况的考虑在建筑物通风设计的初期,需要充分考虑该建筑所处的区域状况。
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点各异,因此通风设计时需要根据具体区域的温度、湿度、风向等因素做出相应的规范要求。
例如,炎热地区需要注重降温通风,潮湿地区需要加强排湿通风等。
此外,还需考虑建筑物周边环境的因素对通风的影响,如附近是否有高楼阻挡风向、有无工业污染等。
合理评估区域状况对通风的影响,能够为通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二、空气流通要求1. 新风量要求建筑物通风设计中,根据设计所涉及的房间类型和人员数量,需要合理确定新风量的要求。
一般而言,居住房间的新风量要求在人均25-35立方米/小时,办公室的要求在人均15-25立方米/小时,而餐厅、厨房等场所的要求则更高。
2. 空气活度要求空气活度是指建筑物内部空气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
合理通风设计需要确保空气的活度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一般而言,空气活度在0.1-0.15之间被认为是较为合理的范围。
三、通风设备的规范要求1. 排气扇的设置在建筑物通风设计中,排气扇的设置要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一般情况下,厨房和卫生间应配备排气扇,以排除烹饪、沐浴等活动产生的湿气和异味,确保空气清新。
排气扇的安装位置和数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置。
2. 空调系统的设计空调系统是建筑物通风设计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冷热交换来实现空气的循环和温度的调节。
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当地的相关规定,例如制冷量、送风温度、湿度控制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保证设备的运行稳定和能效性能达到一定要求。
四、安全性要求在建筑物通风设计中,安全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考虑因素。
建筑设计中的通风要求规范

建筑设计中的通风要求规范在建筑设计中,通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不仅能够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还能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室内湿度和污染物的积累。
为了确保建筑的通风系统能够正常运行,设计师需要遵循一些通风要求规范。
本文将从建筑的整体设计和构造、通风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通风效果的评估等方面探讨这些要求规范。
整体设计和构造首先,在建筑设计的初期阶段,要考虑到通风要求。
建筑的布局和空间划分应该合理,以便通风系统能够顺畅地运行。
建筑师应充分利用建筑的朝向、外部环境等因素来设计通风系统,并确保室内的各个功能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通风。
此外,建筑的开窗布置也应该符合通风要求,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风的进出口以及交叉通风的设置,以提高通风效果。
其次,建筑的外墙结构也应该符合通风要求。
外墙的材料选择和施工应该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以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抵御外部环境的影响。
此外,建筑物的窗户和门的密封性也是通风要求的一部分,应该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密封技术,以减少气体和能量的损失。
通风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为了满足建筑物的通风需求,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通风设备,并合理配置在建筑内部。
常见的通风设备包括通风扇、排风机和新风系统等。
在选择设备时,设计师应该考虑建筑物的大小、功能和使用情况,以及可行的技术和经济条件。
同时,通风设备的布置也要注意合理分布,尽可能使室内的气流均匀分布,避免死角和阻塞,提高通风效果。
通风效果的评估最后,为了确保通风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设计师需要进行通风效果的评估。
这可以通过模拟计算、实地测试和室内环境监测等手段来实现。
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预测通风系统的效果,评估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等指标。
此外,也可以在建筑竣工后进行实地测试,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来评估通风系统的实际效果。
总结在建筑设计中,通风要求规范是确保建筑物能够提供良好室内环境的重要因素。
设计师需要在整体设计和构造、通风设备的选择和配置,以及通风效果的评估等方面遵循相关规范。
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与通风设计

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与通风设计建筑物室内环境是指建筑物内部的空气质量、温湿度、照明、噪音等因素,对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直接影响的环境因素。
为了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与通风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气质量要求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
建筑物应符合相关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要求,如控制室内有害气体和污染物的浓度,防止霉菌和细菌滋生等。
此外,建筑物应保证足够的新鲜空气供应,通过适当的通风措施来实现空气的流通和净化。
2. 温湿度要求室内温湿度对于人们的舒适感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建筑物应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季节特点,合理调节室内温湿度,确保在舒适范围内。
3. 照明要求良好的室内照明能够提高人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保护视力健康。
建筑物应满足相关的照明要求,包括光照强度、均匀性、色彩指数等。
4. 噪音要求噪音污染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建筑物应采取噪音隔离和吸音措施,保证室内噪音水平在规定范围内。
二、通风设计通风是指通过控制室内外空气流动的方式来改善室内环境。
建筑物的通风设计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建筑物本身的气流动力学原理,通过自然风力和气压差进行空气流通。
建筑物应合理布置窗户、门窗以及通风口,以便实现自然通风,并避免产生不必要的噪音和气味污染。
2. 强制通风强制通风是通过机械设备来实现室内通风。
建筑物应配置适当的通风设备,如排风扇、送风机等,通过调节室内外气流,促进室内空气的流通和净化。
3. 通风系统设计建筑物通风系统的设计要考虑空气流通的路径、通道和速度等因素。
通风系统应与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结构特点相匹配,达到室内环境规范要求,并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总之,建筑物室内环境规范要求与通风设计对于人们的健康和舒适感起着重要作用。
建筑师和设计师在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室内环境要求及通风设计的相关因素,确保建筑物能够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满足人们对于健康、舒适空间的需求。
建筑风环境与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分析

建筑风环境与绿色建筑设计优化分析在绝大部分地区,为了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外环境,在建筑的室内外空间设计上,既要满足夏季良好的自然通风,又要避免冬季室外风速过大,并优化建筑散热保温效果,从而降低建筑运营能耗。
本文结合建筑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建筑风环境模拟在绿色建筑设计中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特别是在建筑设计前期的方案推敲与优化阶段,建筑风环境模拟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在绿色建筑的优化设计方面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结合建筑设计案例从以下两方面来探讨建筑风环境模拟分析与绿色建筑前期设计的关系。
1.风环境模拟分析与建筑形体布局对比本文以中国整形外科医院改扩建竞标方案作为案例分析,该方案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基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160米,占地面积为62923平方米(面积计算准确吗?我计算是48000),用地内地势平坦,基地周围交通便利。
地块东侧临八大处路,西临疗养院路,南侧为永定河引水渠,北侧为院区家属院和协和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在该建筑设计前期,主要有两个概念方案,各有其特色,但其建筑形体布局有着较大不同。
现以北京的自然气候条件为基础,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以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风环境的要求作为参考,运用流体模拟软件Airpak,对整形外科医院的两个方案进行冬夏两季室外风环境的仿真模拟,从而为整形医院取得良好的建筑通风,减少建筑能耗,避免污染物扩散,创造舒适的室外环境提供模拟成果及理论支持,为建筑方案的对比和筛选提供依据;同时,该模拟结果可以用来指导该医院建筑布局的优化以及室外景观的合理布置,为患者创造一个更加适宜的休养康复环境。
北京冬季主导风向是西北风,夏季是东南风。
石景山区,4月平均风速为全年之最4.7m/s。
在建筑风环境模拟过程中,取风速为5m/s,测试建筑室外风环境;本文将分别模拟以下两个设计方案的冬季和夏季风环境,来对比探讨不同建筑方案的自然通风,行人舒适度、污染源扩散、气压差值等方面的问题。
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探究

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探究引言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除了房屋本身的品质,小区的环境也成为了购房者们选择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
在小区环境中,风环境作为影响居住者居住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受建筑布局影响程度巨大。
探究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对于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促进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建筑布局与风环境的关系1.1 建筑布局对风的影响建筑布局是指建筑物在一定范围内的分布方式,包括建筑物的朝向、高度、间距等方面。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建筑物周围的风环境。
建筑物的朝向决定了阳光的照射和通风的情况,建筑物的高度和间距则决定了风的流向和流速。
1.2 建筑布局与小区风环境建筑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区的风环境。
合理的建筑布局能够提高小区的通风情况,改善小区的气候环境,而不合理的布局则会导致小区内风力不均匀、通风差等问题。
2.2 建筑布局对小区风速的影响建筑布局还会影响小区内部的风速。
高大建筑物的密集布局会形成“高楼峡谷效应”,使得风速在小区内变化不均匀,有些地方风速大,而有些地方则风速小。
这种不均匀的风速会影响到小区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降低小区的舒适度。
三、如何改善建筑布局对小区风环境的影响3.1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在小区开发之初,应该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避免高楼密集,采用分散布局,保证小区内的建筑间距和高度合理。
应该考虑朝向与风向的关系,避免盲目开发,造成风道阻塞,影响小区风环境。
3.2 科学设计建筑风格在建筑设计中,应该科学地设计建筑风格,避免过高的建筑物,确保整个小区内风力流通,减少高楼峡谷效应的产生。
应该注意建筑物外观的造型,避免形成风阻力,降低小区内的风速。
3.3 加强小区绿化小区绿化可以有效地改善小区的风环境。
合理的绿化能够为小区创造出良好的风环境,调节风速和风向,提升小区的舒适度。
加强小区内的绿地覆盖,增加植被的多样性,有助于改善小区的风环境。
3.4 推广使用风力利用设施在小区建设中,可以考虑推广使用风力利用设施,如风力发电装置等。
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探究

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探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住宅小区密集建设已经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住宅小区的密集度和建筑布局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其中最直观的就是风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布局对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住宅小区风环境问题住宅小区的风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向不畅。
由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密度较高,加上建筑物的高度不同,往往会导致风向不畅,使得空气无法充分流通,臭氧、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增加,造成雾霾天气。
2.风速过大。
住宅小区中的楼栋、花园等建筑物的高度不同会引起气流的变化,在一些局部地区风速会较大,这会造成不适的风寒感。
3.噪音问题。
如果住宅小区内的楼栋、建筑物之间的布局不合理,受到来自外界的噪音也会增多,给居民带来不良影响。
以上问题都与住宅小区的建筑布局密切相关。
因此,建筑布局是决定住宅小区风环境的关键因素。
建筑布局是指建筑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排列方式以及方向。
科学合理的建筑布局可以协调地利用地形、气候、景观、文化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景观和人文效益,提高住宅小区的品质和绿色程度。
1.密度与高度住宅小区的建筑密度和高度是影响风环境的重要因素。
密集的建筑物会阻挡风的流通,导致风向不畅;而高层建筑会造成局部风速过大的问题。
因此,对于住宅小区的建筑密度和高度需要进行适当的规划。
2.朝向与布局住宅小区的建筑朝向和布局也会对风环境产生影响。
合理的朝向可以充分利用风向,增加自然通风的效果,同时更好地保护住宅小区内的植被和人居环境。
同时,在建筑物的布局上,公共空间、景观区域、各楼栋之间的间距等都需要考虑,以保证风的流通和自然通风的效果。
三、解决方案1.合理规划建筑密度和高度。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建筑密度和高度对风环境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2.合理朝向和布局。
为了提高住宅小区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规划者需要合理安排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以充分利用自然通风的效果。
建筑中通风与热湿环境设计研究

建筑中通风与热湿环境设计研究建筑是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于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通风与热湿环境设计则是保证建筑内部空气质量和温湿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通风设计通风是指在室内外产生压力差的作用下,使新鲜空气进入室内,并将污浊空气排出室外的过程。
通风设计的目的是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排除有害气体和异味,降低污染物浓度。
通风设计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建筑的外形、朝向和周边环境。
根据自然通风原理,建筑的形状和窗户位置应当有利于自然风的进出。
朝向的选择也会影响建筑阳光照射和通风情况,合适的朝向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夏季热负荷和冬季能耗。
其次,通风设计还需要考虑到建筑内部功能分区的通风需求。
例如,厨房和浴室是污染源较重的区域,需要加强排风系统和通风设备的设置。
而卧室和办公区则需要充分的新鲜空气供应,以保证舒适度。
通风设计还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科技手段,如风机、换气机和新风系统。
风机和换气机能够有效地增强空气流通,排除室内雾霾和异味。
新风系统则能够通过预处理和过滤,保证新鲜空气的供给,避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过高。
二、热湿环境设计热湿环境设计是指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的温湿度舒适度而进行的工程和设计方案。
建筑内部温湿度的合理控制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夏季,建筑内部往往会面临高温和湿度过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热湿环境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合理的隔热和保温设计,减少室内外温度差异。
其次,可以通过设置遮阳和降温设施,如百叶窗和蓬帷,来减少外界太阳辐射对建筑的热量输入。
另外,利用进出风口和带有自动温度控制的空调系统,可以进一步实现热湿环境的控制和调节。
在冬季,建筑内部往往会面临温度过低和湿度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热湿环境设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通过合理的保温和供暖系统设计,保证室内温度的稳定和舒适。
其次,可以通过合理的湿度调节装置,如加湿器,来增加室内湿度并防止皮肤干燥和呼吸道不适。
建筑设计中的风环境模拟

建筑设计中的风环境模拟在建筑设计领域,风环境模拟正逐渐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它不仅能够影响建筑的舒适度和能源效率,还对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周边环境的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风环境模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相关的数学模型,来预测和分析在特定的建筑布局、地形地貌以及气象条件下,风的流动情况和特性。
这就好比我们在建造一座真实的建筑之前,先在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一场“风的实验”。
为什么要在建筑设计中进行风环境模拟呢?首先,良好的风环境可以提高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效果,减少对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如果能够通过巧妙的设计让凉爽的风自然地在建筑内流通,那不仅能节省大量的电费,还能让居住者感到更加舒适和健康。
其次,风环境模拟对于建筑的结构设计也至关重要。
强风可能会对建筑物产生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如果在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到风的作用,可能会导致建筑结构的损坏甚至倒塌。
通过风环境模拟,设计师可以提前了解风对建筑的影响,从而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确保建筑的安全性。
此外,风环境还会影响到建筑周围的行人舒适度。
比如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狭窄的街道可能会形成“风洞效应”,导致风速突然增大,给行人带来不适甚至危险。
通过模拟,设计师可以优化建筑的布局和外形,减少这种不利影响。
那么,风环境模拟是如何进行的呢?这通常需要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相关的数据,包括建筑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地形信息、周边建筑物的分布等等。
这些数据就像是模拟的“原材料”,越详细和准确,模拟的结果就越可靠。
接下来,需要选择合适的模拟软件和数学模型。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专业的风环境模拟软件,它们基于不同的理论和算法,但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准确地模拟风的流动。
在输入数据和设置好模型参数后,计算机就开始进行复杂的计算和分析。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取决于模型的复杂程度和计算机的性能。
最后,模拟完成后,设计师会得到一系列的结果,比如风速分布、风压分布、气流轨迹等等。
浅析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关系

浅析建筑设计与风环境的关系近年来,“建筑的风环境”已经和“热环境” “声环境” “光环境”一样,越来越多地引起人们的重视。
风和城市环境,建筑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对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等领域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 风的气流和风压对建筑及群体产生一定的作用当风向垂直于建筑长边时,在房屋背面形成气流漩涡区,流场紊乱。
实验证明,建筑物高度越高,深度越小;长度越大时,背面漩涡区就越大。
同时,由于风气候影响,地形地貌,建筑的组合形式以及其他地面建筑设施的相互作用,情况更复杂多变。
上述结果只是反映在一定条件下的某种规律,而在实际设计中还须分析具体情况,同风工程学结合应用。
人,自然,建筑,城市一直是密切相关的概念,而风和它们都有关系。
风不但有助于提高人们生活环境的空气流通,还有助于调节室内温度和空气湿度。
同时,使建筑物朝向夏季主导方向是对风环境合理运用的必要手选。
玻璃幕墙在现今社会已成为时尚的外观装饰材料及围护墙体,它在给城市带来轻盈通透,和谐美观的同时,也给建筑届带来了新的课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玻璃幕墙抗压变形性能不断提高。
如今对风环境的研究日渐完善,这些诸多元素的结合,为现代建筑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风水术作为中国古代的一套择居和泽葬的系统,反映了在当时的历史地理自然环境下,人们对于生活理想模式的选择,尽管被笼罩上了一层神秘主义的色彩,但其中也不乏中国古代的哲学和朴素的科学思想,当前一些专家学者也将此视为环境景观学或建筑人类学。
“藏风聚气”就考虑了建筑选址和布局中的通风和防风问题,“回风返气” .“障空补缺”则反映了建筑所产生的局部风环境及其防止和补充的问题。
随着近代新建筑的出现,尤其是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问世,也产生了尖锐突出的再生风环境或二次风环境,成为城市环境的公害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高层建筑林立的“山谷”之中,经常可以见到举步维艰迎风前进的人们。
风环境和再生风环境已是不可回避的尖锐问题,必须从规划.设计.实验.理论诸方面去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必要的对策。
建筑与风环境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边角强风发生在建筑的边角处,会产生涡漩分流的现象, 造成建筑物边角两侧有较强的风速。削弱“边角强风”的 根本在于通过高层建筑边角的形态优化来弱化气流或者增 加表面阻尼。以下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一些优化策略。
1. 建筑边角圆润化
从弱化气流的角度出发,并且外界微气候环境最小影响程 度来说,建筑边界越是圆润,光滑,建筑背风向形成的压 力越趋于稳定,边角强风影响程度也就越小。例如RWE AG大楼,边角圆润的形体能较大的削弱强风,降低风荷 载。 高层建筑应具有符合空气动力学的圆弧状轮廓,并尽可能 将窄边面向冬季的主导风向或与其成一定的角度。杨经文、 罗斯福、福斯特等利用生物气候原理进行设计的建筑师, 他们常用的高层平面形式大都呈圆形、椭圆形等。
RWE AG大楼
(一).风环境案例 Wind Environment
1.3. 高层建筑形态优化设计策略
2. 设置遮风板 为化解高层建筑角部的强气流,增加建筑边角处阻尼,可以在转角部位阳台的角部设置遮风板,可以 有效地减弱边角风的强度。图2为未设置遮风板和在建筑的转角部位设置遮风板时的气流模拟比较。图 中可以看出,未设置遮风板时阳台内出现强风,而在设置遮风板后,建筑转角附近的风速大幅度下降, 设置遮风板是非常有效的防强风对策。 另外重视建筑细部的处理。如建筑物的墙面利用、阳台或线脚的凹凸变化等,也可以减弱边角强气流 的干扰。
1.1. 场地设计对风向的考虑
(一).风环境案例 Wind Environment
考虑冬夏季主导风向建筑布局
不同建筑布局方式的风影示意
1.2. 高层建筑和室外风环境的关系
高层建筑周围风环境的形成机理:
(一).风环境案例 Wind Environment
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

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分析摘要:对于东北严寒区域工程户外风环境特点,以“被动式工程设计”观念为指导,研究了户外风环境对工程设计与高层工程设计的影响,介绍了工程点线排列搭配、防止下冲气流、防止风旋、防止风漏斗效应等工程整体布局设计对策与建立贯通洞口、立面规划与竖向绿化等高层工程防风设计对策,希望可以为东北寒地工程设计与工程节能带来科学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程设计;风环境;影响介绍;对策分析在能源紧缺危机逐渐显现与国家大力倡导节能降耗的环境下,怎样协调人民对工程室内空间舒适度需求逐渐提升的要求与尽量减小工程能耗的冲突,是当下所有建筑师需要认真考量与选取面对的实际问题。
为此,在工程设计中引入“被动式工程设计”对策,成为减少工程能耗、提升工程室内空间舒适度的重要道路。
1、风环境对工程设计的影响分析建筑户外风环境对工程室内外环境的舒适性与建筑自身的能源耗损均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东北严寒区域冬夏季节工程室内的抗寒保温和通风散热均会遭到工程户外风环境的干扰。
因此,一个优秀的工程设计要充分考量户外风环境对工程自身的影响,以营造与完善室内外围气候条件视为重要目的,而且还要考虑工程的节能减排。
通常情况下,一个区域的主导风向将直接影响着该区域建筑结构的朝向选取和工程群体的分布。
反之,工程群体的分布形式、单体工程的造型、体量与尺度以及周边区域的地形、地貌均会影响到近地风的风向与速度。
若产生很大的风流,在工程的某些位置将产生更加激烈的强风,若这些强风产生在建筑结构进口、露台、通道等人口集中的场地,就会令人感觉不舒服,并且会提高工程的热流失。
2、风环境下工程设计对策2.1工程整体布局规划就高层工程设计来说,主要在于降低风在高层工程外表的流速,从而降低高楼风的异常影响,进而达到工程节能与提高室内外空间舒适性的目的。
下文针对东北寒地工程群体布局规划与高层工程防风规划对策进行详细探究。
(1)工程点线排列搭配在开展寒地工程设计时,首先应结合日照角度与太阳辐射角度去分布工程的最好朝向,在兼顾本地的主导风向,如果诸多工程的朝向和主导风向间会有夹角。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优化设计

高层建筑的风环境优化设计在现代城市的天际线中,高层建筑如林立的巨人般拔地而起,成为城市繁荣与发展的象征。
然而,这些高耸的建筑在为人们提供广阔视野和丰富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风环境带来的挑战。
风,这个无形的力量,对高层建筑的舒适度、安全性和能耗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因此,优化高层建筑的风环境设计成为了建筑领域中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风对高层建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强风可能会在建筑周围形成漩涡和气流分离,导致风荷载的增加。
这不仅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威胁,还可能加大建筑材料的疲劳损伤,缩短其使用寿命。
其次,不合理的风环境会引起建筑表面的压力分布不均,从而导致窗户、幕墙等围护结构的渗漏和损坏。
此外,风在建筑之间的通道和峡谷中加速流动,会产生令人不适的风噪,影响室内的声环境质量。
对于居住和办公在高层建筑中的人们来说,风还可能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舒适度。
例如,在冬季,强风可能会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让人感到寒冷;而在夏季,不稳定的气流可能会影响空调系统的效率,增加能耗。
为了优化高层建筑的风环境,建筑师和工程师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在建筑的外形设计上,流线型的外形通常能够有效地减少风的阻力和漩涡的形成。
例如,采用逐渐收缩的锥形或弧形的建筑轮廓,可以使风更加顺畅地流过建筑表面,降低风荷载。
此外,通过在建筑的边缘和角落进行倒角处理,也能够减少气流的分离和漩涡的强度。
建筑的朝向和布局对于风环境的优化同样重要。
合理的朝向可以利用当地的主导风向,减少风对建筑的不利影响。
例如,在季风地区,将建筑的长边与主导风向平行布置,可以降低风的阻力,并促进自然通风。
同时,在建筑群的布局中,要考虑到建筑之间的间距和相互关系。
避免建筑之间过于紧密的排列,以防止形成狭窄的风道,导致风速的急剧增加。
在建筑的开口设计方面,精心规划窗户和通风口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有效地调节室内的风环境。
例如,在迎风面设置较小的窗户可以减少风的渗透,而在背风面设置较大的窗户则可以促进自然通风。
建筑与风环境的关系及案例分析

动态的美感,同时和通常的方锥体相比,还可减少24%的风荷载, 不管对于上海中心本身化解边角强风还是和其他两个建筑之间的 风环境关系,是比较好的形体选择。
上海中心周边环 境
上海中心分解 图
(一).风环境案例 Wind Environment
1.3. 高层建筑形态优化设计策略
建筑群和构筑物会显著改变近地面风的流程。近地风的速度,压力和方向与建筑物 的外形,尺度,建筑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及周围地形地貌有着很复杂的关系。再有较 强来流时,建筑物周围某些地区会出现强风,如果强风出现在建筑物入口,通道, 露台等行人频繁活动的区域,则可能使行人感到不舒适,甚至形成风灾。
因此,需要分析建筑之间位置与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同时,室外风环境影响室内风 环境,特别是对建筑防风和自然通风有着决定性影响。冬季建筑防风,有效减少气 流渗透,降低采暖能耗,而夏季与过渡季节的自然通风则能有效降低空调能耗。
韩国汉城综合贸易中心
(一).风环境案例 Wind Environment
1.3. 高层建筑形态优化设计策略
3. 半开敞竖向庭院 半开敞竖向庭院作为软质景观引入建筑,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绿化的引入增加高层建筑表面对气流的阻尼,粗糙的建筑表面质感增加了建 筑对气流运动的摩擦阻力,使气流朝各不同方向反射,对高层建筑上部水平 向强气流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化解部分迎风面涡流,使风速及风压在室内 空间满足人的生活及工作需求。半开敞竖向庭院的引入也赋予了高层建筑特 定的外形特征,如立面强烈的虚实对比,大平台的出现等。 福斯特设计的位于德国法兰克福的Commerz Bank Headquaters(法兰克福 商业银行),平面是三角形的,以其竖向绿化的引入和拔风效应为整座建筑 提供自然通风。福斯特自称这一设计是“世界上第一座活着的,能自由呼吸 的高层建筑”。同时这座建筑也可以有效化解“迎风面涡旋”。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通风规范要求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物通风规范要求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通风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合理的通风设计能够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与循环,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同时也对于室内温度、湿度及空气质量的调节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建筑设计中常见的建筑物通风规范要求。
一、建筑设计前的通风要求在建筑设计起初阶段,就需要考虑建筑物的通风要求。
首先是确定建筑物的类型和用途,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对通风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住宅建筑需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而工业厂房则需要强制排风和换气系统。
其次,还需要考虑建筑物的位置和周围环境。
是否有道路、建筑物或其他障碍物影响到通风效果,是否有可能受到自然气候因素的干扰等。
根据以上因素确定通风要求,为后续设计提供依据。
二、建筑物内部空气流通的要求建筑物内部空气的流通对于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人员健康至关重要。
因此,建筑设计中需要遵循以下通风规范要求:1. 室内空气的新鲜度:建筑物内部空气应保持良好的新鲜度,不应有难闻的气味或污染物。
通风系统应能够及时将室内空气排出,并引入新鲜空气。
2. 通风量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人数等因素,需要合理确定通风量的要求。
通风量的不足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影响人体健康;而通风量过大则会造成能源浪费。
因此,通风量的计算和设计要精确合理。
3. 空气流动的均匀性:室内空气流动应均匀分布,避免产生死角。
通过合理的通风系统设计和室内空间布局,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均匀性。
三、建筑物外部通风的要求除了内部通风,建筑物外部通风也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外部通风的良好设计能够为建筑物提供新鲜空气,并有效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以下是建筑物外部通风的一些规范要求:1. 窗户和门的设置:建筑物应合理设置窗户和门,以便实现自然通风。
窗户的大小、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使用需求来确定,以保证室内外空气的充分交换。
2. 通风口的设置:在建筑物的外墙或屋顶上设置通风口,以促进空气流动和通风。
通风口的位置和数量应根据建筑物的尺寸和使用要求来确定,以实现最佳的通风效果。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分析在建筑设计过程中,考虑气候条件与环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由于地区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不同,建筑设计师需要对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环境要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便设计出更加适合当地的建筑。
一、气候条件分析气候条件是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需要考虑的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和风力。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和建筑形态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温度是建筑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师需要研究当地的气候数据,了解温度的季节变化,以便选择适合的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
在北方寒冷地区,建筑必须使用具有保温性能的材料,并且需要在设计中考虑到采暖和通风的问题。
在南方湿热地区,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需要具备抗湿性和防潮性。
同时,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如何通过建筑形态和通风方式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
湿度也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因素。
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必须能够抵御潮湿环境的侵蚀,并且设计需要考虑到通风和排湿的问题,以便保证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和健康度。
降雨量是建筑设计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降雨量较大的地区,建筑必须具备良好的排水设施和高效的防水处理,以便保证建筑的结构和室内环境不会受到潮湿和滋生霉菌的影响。
风力是建筑设计中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
在部分地区,气候的变化会伴随着强风和台风的袭击。
因此,建筑材料和结构必须具备抗风性能,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到风向和风速的问题,以便降低建筑受到风灾的风险。
二、环境要素分析环境要素也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考虑环境要素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降低建筑的能耗,使建筑更加适合自然环境。
土地利用是环境要素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合理利用土地可以降低建筑对土地资源的消耗,并且可以提高建筑的环保性。
自然资源是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另一个环境要素。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便降低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并且减少建筑的能耗。
建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浅析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浅析风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发表时间:2019-06-28T16:33:38.483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07期作者:季晓强[导读] 风向与建筑物的朝向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建筑群体的布局对自然风的组织有很大影响。
在建筑场地设计时,建筑群的布局宜高低错落并尽量引入夏季风而避免冬季风对建筑的影响。
摘要:风向与建筑物的朝向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建筑群体的布局对自然风的组织有很大影响。
在建筑场地设计时,建筑群的布局宜高低错落并尽量引入夏季风而避免冬季风对建筑的影响。
自然通风是一种屎价的节能技术,建筑师应该从建筑群体的规划、建筑单体设计到细部构造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对自然通风的适用性和效果仔细考虑,有效地利用自然通风可以提升建筑内的舒适性,同时也可以改善内部的空气质量。
这样就可以在不增加投资或增加少量投资的情况下,更好地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关键词:风环境;建筑设计;影响1自然通风作用机理一般来讲自然通风指不借助机械设备,依靠室外风力造成的风压和室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的热压,促使空气流动,使得建筑室内外空气交换。
它是利用风的重力作用和物理特性来使建筑内的空气流动起来,被证明了是一种普遍有效的建筑节能方式。
热压和风压是建筑自然通风的动力来源。
在建筑设计中,利用热压或风压有效地产生或避免自然通风,从而达到通风致凉或避风保暖的效果,这可以在建筑布局、建筑形态及门窗设计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自然通风设计得以体现,从而实现节能和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2在建筑设计中对风环境的考虑2.1“风阴影”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在建筑前后建筑高度七倍的范围以内是一个风的保护范围,即在此空间里的建筑受自然风的影响变小而成为“风阴影”。
若建筑设计中考虑到这个因素,就可以减少冬季寒风对生活在周边人员的出行影响。
将高大的建筑设在冬季寒风吹来的方向,而将接小建筑设于其被风面,利用这种“避风”作用可有效地减少寒风的袭击,间接减少了人们对空调等设备的利用,从而可以减少能源的浪费。
《2024年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范文

《建筑与气候——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尤其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的风环境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现状、设计原则及优化策略,以期为该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特点主要表现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这种气候条件对建筑物的热工性能和风环境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夏季需要良好的通风和遮阳措施,以降低室内温度;冬季则需要防止冷风侵入,保持室内温暖。
三、建筑风环境研究的重要性建筑风环境研究是指通过对建筑物周围气流的分析,优化建筑物的布局、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和节能性。
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的研究尤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能耗、室内空气质量和居住者的舒适度。
四、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设计原则1. 合理布局:建筑物应采用合理的布局方式,如错落有致的布局、利用地形地貌等,以引导气流、减少风影和风切等不利影响。
2. 优化结构:建筑物的结构应考虑自然通风和遮阳的需求,如设置通风口、遮阳板等,以改善室内环境。
3. 绿色建筑: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节能技术,如绿色屋顶、植被墙等,以降低建筑物的能耗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五、夏热冬冷地区建筑风环境优化策略1. 引入自然通风:通过合理设计建筑物的开窗位置和大小,引入自然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2. 遮阳设计:采用遮阳板、百叶窗等遮阳措施,减少夏季阳光直射,降低室内温度。
3. 空间层次感:通过设置不同高度的植被、地形等,形成空间层次感,引导气流流动,提高建筑的舒适性。
4. 结合地域文化:在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如利用传统建筑形式和材料,使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六、案例分析以某夏热冬冷地区的住宅小区为例,该小区在风环境设计上采用了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和绿色建筑等技术手段。
通过引入自然通风、设置遮阳措施和采用绿色建筑材料等措施,有效改善了小区的室内环境和能耗状况。
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探讨

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探讨建筑设计与环境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方面,环境对建筑设计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建筑设计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建筑建筑设计与环境的关系,并分析这种关系对城市发展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一、环境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建筑设计必须考虑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资源等。
首先,地理位置对建筑设计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山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地质条件和地形影响,而在海滨地区则需要考虑到防潮、抗风等因素。
其次,气候条件也是建筑设计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对于气候寒冷的地区,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保温和采暖等问题;对于气候炎热的地区,则需要考虑到通风、遮阳等因素。
此外,自然资源的利用也与建筑设计密切相关。
例如,水资源的利用、太阳能的利用等都需要在建筑设计中得到充分考虑。
二、建筑设计对环境的影响建筑设计对环境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建筑对土地利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影响。
土地利用方面,建筑的规模和布局会对土地利用产生影响,尤其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能源消耗方面,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与建筑的设计密切相关。
例如,高效的隔热设计和智能化的能源管理系统可以降低能源消耗。
水资源利用方面,建筑的雨水收集和利用,以及节水器具的应用都可以对水资源起到积极作用。
间接影响主要指的是建筑对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建筑的设计可以对室内环境的质量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良好的通风设计可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此外,建筑的设计也会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例如,建筑的规模和布局可以影响周边的生态景观和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维持。
三、建筑建筑设计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建筑设计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优秀的建筑设计可以提升城市形象。
建筑是城市的名片,独特的建筑设计可以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并树立城市的品牌形象。
其次,建筑设计可以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高层建筑与风环境

CF5层高层建筑。采用外框架、内 混凝土核心筒体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C40,钢 结构的钢材采用Q235B。外框架采用H型钢 (594×302×14×23) 钢柱与工字形 (450×160×8.6×14.2)钢梁;角柱采用十字形钢 柱(594×302×14×23);混凝土筒体墙厚300mm; 楼盖采用压型钢板上浇120mm厚的混凝土,楼盖 与钢框架和混凝土筒体采用铰接。底层柱高5.5m, 其余各层层高3.4m,平面布置见下图。试简要分 析建筑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
二、结构的风效应
1、波动风作用引起的房屋震动简图
2、风力作用下的高层建筑表面风压分布
将上图投影到平面上得到:
三、风荷载效应标准值计算
1、风压与风速的关系
由流体力学中伯努利方程可知风压与风速关系
2、风荷载标准值计算公式
为了得出各种建筑物表面风压实际大小与 分布,主要通过试验来确定。一是将建筑 物做成缩小比例的模型,在风洞实验室中 进行试验;另一种是在实际建筑物上测定 表面压力分布。
高层建筑与风环境
一、研究风荷载对高层建筑影响的 重要性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 最早的记录高层建筑在风力影响下发生损坏 的例子是1926年9月美国迈阿密市麦芽喀隆大楼 (17层钢框架建筑)在台风袭击后发生塑性变形, 顶部残余位移达0.61米。 0.61 最近,我国深圳一座超高层建筑,在多次不 同风洞试验中,还发现横风向强烈风震现象。 众多工程实例表明,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 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重要设 计计算的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和风环境
发表时间:2018-05-21T13:46:56.7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宋杨
[导读] 本文就建筑设计和风环境进行分析与探究。
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究院
摘要:科学美观的建筑设计与合理通风环境能够建筑本身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不同建筑形式与风格对通风效果有直接影响。
结合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正确室内组合,可大大促进自然风在室内流动畅通,有效利用自然风提高室内环境质量以及舒适度来创造健康、生态型居室环境。
本文就建筑设计和风环境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风环境;自然风
引言
所谓自然风是指建筑外部来自风压或热压形成的通风状态。
其优势在于有效制冷,在不消耗能源前提下,室内温度会有所降低,潮湿空气会以气流形式降低人体表层温度,从而达到人体表层所需温度最佳效果。
以人体身心健康出发,清晰、新鲜的自然生态风对人体健康有积极影响。
科学建筑设计搭配风环境可有效提升室内通风质量,达到通风换气目的。
1影响风环境因素
从建筑物自身而言,其外部形状、高度、进深、长度以及迎风方位都是影响风环境因素。
而对于建筑群来说,整体间距离与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相对应的位置以及整体迎风方向,是影响风环境因素。
对我们平时生活的住宅建筑规划而言,针对地貌、位置、住宅道路、绿地等多种因素在科学布局下,合理的建筑尺寸和高度以及迎风方向都有很大影响。
2自然通风设计原理
2.1风压通风
建筑物中迎风面与背风面产生的空气气压是形成风压通风具体因素。
当风正面吹向某建筑时,风整体的流动会被建筑物阻挡,从而形成正面压力。
如果气流以向上的方向流动,在建筑物侧面以及背面绕过时,在一定位置上会产生负压。
我们生活中通常所说“过堂风”实际就是风压通风所形成。
对风压通风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建筑外部风环境以及建筑外部因素都是影响风压通风主要原因。
2.2 热压通风
除风压通风外,热压通风也是自然通风中一种方式,通过建筑物内部空气热压差产生自然对流来实现通风。
根据物理现象在热空气产生升力过程中,通过建筑物开口处排出污浊、潮湿的热空气,与此同时,建筑物底部会吸收室外新鲜的冷空气。
每一个建筑热压通风及风口位置之间的垂直间距与室内外温度差有着紧密联系。
在正常情况下,垂直间距与室内外温度差越大,则热压程度越大。
风压通风针对一些大型建筑无来说具有一定难度,因为其本身进深较大,而热压通风结合烟囱效应所产生的状态可大大改变闷热带来的困扰。
3自然通过风设计
3.1 外部环境
就建筑而言,风压通风与外部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其主要体现在建筑物之间距离高低比值可使一定范围内的风环境有所变化,“风影效应”就是其形成的。
当流动的风吹向建筑时,建筑物后侧会形成涡旋区域,其中“风影区”是该区域内在地平线上正面投影形成的。
风影区最大特点就是风力较小,风向紊乱,这样就会削减建筑物外部环境下气流强度,对室内外气流转换产生消极影响,不能正常进行气流交换。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弊端出现,建筑之间距离最好选择在建筑高度平均值的6倍。
但是针对于闹市区和被高层围绕的一些大型建筑物来说,相同的要求很难做到。
在实际情况下,科学合理的布局可减少此问题出现,比如,运用错列式布局方法在建筑中,就可减少“风影效应”出现,但需要注意建筑风口位置处应最大限度避免设置在建筑物风影区出现。
通常情况下,风压与建筑物之间间距是成正比的,如果其间距变小,室内外空气压力随之减少,对室内通风有不利影响。
建筑的距高比有一定规定,当距高比小于规范范围内的数值时,建筑内部与外部的风流交换就会有所限制。
3.2控制分化平面布局
对自然通风而言,优秀的通风建筑平面设计凸显的尤为重要。
根据相关研究数据表明,保障优良通风条件之一就是相对较小的建筑进深,相对于较大的进深,就必须在依靠空调系统下进行气流转换,其最大缺点就是不利于建筑物本身自然通风设计。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我们身边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物的进深都比较大,对相关设计师来说,有效改变进深尺寸大小,已成现在备受关注的重要问题。
根据建筑特点对平面布局进行合理控制,促使更多室内区域与自然接触,以此来达到打造良好通风目的。
另一方面而言,将建筑平面布局进行合理分化与处理,可达到同样目的。
以当代办公建筑为例,现代办公建筑理念很明显,人们往往认为集中办公的大进深布局是建立在超高经济效率上的,从而忽视对环境的负担,并没有考虑这种模式带给能源与环境的影响。
根据“躺着的摩天大楼”这种观念,把室内进深把握在20m数值以内,另外,加上可开启面积为30%的幕墙系统,可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自然通风效果,以此减少能源的消耗。
3.3内部优化
对于一些大型建筑物,比如,博物馆、商场等等,因为此类建筑进深都相对较大,空气中流动所形成的阻力相对也较大,而建筑本身与外部接触面积有所限制,所以,很难实现风压通风。
这时候就需要一些必要手段来进行优化,如,有效利用风井、水平风道以及中庭等要素进行建筑内部优化,对大型建筑集中体量进行分散,这样做从一定程度上可缓解外表资源不充分问题,从而间接减少大型建筑依赖不可生资源的现状。
气井、烟囱、通风塔是上述风井所包括的几种形式,利用热压通风方法与空气间的温差来实现自然通风。
由于大型建筑进深的特点,使用热压通风最合适不过。
采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同样也是中庭通风方式。
根据建筑内部位置与自然环境因素的异同,核心式、接触式、贯通式是中庭的三大种类,正确的中庭形态与超高的科学技术,在利用可再生资源情况下,从而达到建筑生态效益最佳效果。
4建筑群布局
4.1平面规划
行列式、周边式以及散点式的建筑布局是以平面规划角度分析而得。
建筑群落布局与自然风引入有很大影响,除此之外,风向与建筑
关系同样有重要影响,其中风向投射线与房屋墙面之间法线交角就是风向投射角。
相对于个体建筑物而言,投射角角度偏小,对房屋有积极影响。
相对建筑组团来说,建筑前排与后排的风影区是必要考虑因素,特别是经典建筑,比如小区住宅,大多数都是平行多行列建筑,所以,应该避免住宅长轴垂直夏季主导反风向,进而减少前排与后排之间的不利影响,达到良好通风对流状态。
通常情况下,30°与60°的入射角是最佳通风角度。
4.2立面设计
从建筑立面设计研究与分析可得,建筑单体之间应该高低有序。
在气流经过小区时,避免出现漩涡以及下冲气流等对建筑有不利影响的气流。
建筑以群体形式出现时,期间一栋建筑高于其他建筑或其中两个相邻建筑距离过大,这时下冲气流就会变大,在形成高速风时造成的热损耗导致居住者不舒适。
同时,建筑设计从事者在进行设计时应该注意建筑之间风的遮挡。
建筑群在正常情况下尽量偏向夏季风向,在主导风边缘适宜低层与多层的风向,距离主导风有一定距离的建筑应适合采用小高层与高层,这样不仅可以将自然风带入小区,还能够阻挡冬季风。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建筑逐渐复杂化、集成化,其占地空间也逐渐向巨型化发展。
相应需要面临的是资源消耗与资金的维护支持,作为重要技术之一,自然通风会降低大型公共建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
科学合理的设计,在最大范围降低建筑对不可生资源的依靠。
打造舒适,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室内环境。
参考文献
[1]周亚萍. 高层建筑风效应风洞实验研究[D].湖南大学,2016.
[2]陆帆. 建筑天然采光和风环境模拟方法标准化研究及设计应用[D].清华大学,2015.
[3]冯畅达. 超高层建筑风荷载和风致响应的吹气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4]梅军. 高层建筑风压分布特性与风荷载及风致响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