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第三版 李坤望(部分课后习题)
国际经济学-李坤望-习题-练习题-期末考试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二(第6-10讲)一、选择:1、下列关于共同市场的叙述,正确的有()(1) 成员国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2) 实现了商品自由贸易(3) 实现了生产要素与服务的自由流动(4) 成员国间需要在技术标准、税收制度、金融法规等方面加以协调2、下述经济交易中属于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本与金融项目统计的内容有()(1) 短期证券买卖(2) 票据买卖(3) 短期信贷(4) 利息收支3、大国设置的进口关税:(1)会增加国家的福利。
(2)会减少国家的福利。
(3)会使国家福利保持不变。
(4)上述三者都是可能的。
4、进行盈利的持久性倾销的条件是:(1)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必须相等。
(2)两个市场的需求必须都是无弹件的。
(3)两个市场的需求必须都是有弹性的。
(4)外国市场的需求必须比国内市场的需求更加具有弹性。
5、通用电气公司拥有一家爱尔兰软件开发公司5%的股权,这可以被看做是(1)外国直接投资(2)证券投资(3)官方援助。
(4)短期贷款。
6、关税的设置:(1)会带来完全由外国人支付的收入。
(2)总会提高进口国的国内价格水平。
(3)与自由贸易相比,通常会减少进口国的福利。
(4)与自由贸易相比,通常会增加进口国的福利。
7、在开放贸易后的短时期内:(1)所有与衰落产业相关的集团都会受到损失。
(2)只有那些更密集地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3)只有那些更不密集地使用于衰落产业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4)只有本国中最为丰裕的要素才会受到损失。
8、如果在欧盟成立后.英国人会去购买以更低效率生产的爱尔兰奶酪,而不是从新西兰进口更便宜的奶酪,这大概反映了:(1)贸易创造(2)贸易转移(3)政府对市场的干预(4)人们的常识。
9、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论断?(1)对任何公司来说,倾销都是一种亏本的冒险活动。
(2)公司进行倾销的惟一目的就是将竞争者逐出市场.(3)只有当公司可以在不同市场之间实行差别价格时,才可能进行倾销。
否则的话.被倾销者可以将被倾销的商品转销他国以获取利润。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第5章需求、技术变化与国际贸易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1)重叠需求理论重叠需求理论由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taffan B.Linder)提出。
该理论从需求面探讨了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其核心思想是: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
所谓的重叠需求是指在两国都有的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范围内的商品,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2)要素禀赋理论要素禀赋理论是“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的简称,是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共同从资源禀赋的角度对国际贸易中生产成本和价格的差异提出的一种新解释。
要素禀赋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源于不同国家之间商品价格的差异,而价格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国家生产要素价格差别导致的生产成本差异,而生产要素价格的差别又与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
不同的国家拥有的生产要素丰裕程度不一样,各国在生产那些能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要素的商品上必然会有比较优势,因此各国应该生产并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其丰裕要素的商品,同时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
(3)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相同点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国际贸易。
两种理论都较为成功地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4)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不同点①两种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不相同。
要素禀赋理论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
②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2.你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吗?为什么?答:个人认为重叠需求理论适合解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作业一(第1-5讲)一.选择:1、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1) D、A (2) C、B (3) A、D (4) B、C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1)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2) 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3) 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4) 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3.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1)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2) 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3)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4) 外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1)大米 (2)电视机 (3)原油 (4)矿物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 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8.根据上一题的答案,你认为哪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福利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些 答案提示:小国。
9*.为什么说两个部门要素使用比例的不同会导致生产可能性边界曲线向外凸 答案提示:第二章答案1. 根据下面两个表中的数据,确定(1)贸易前的相对价格;(2)比较优势型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4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4.1 复习笔记一、关于短期与特定要素1.关于短期与特定要素微观经济学中的短期和长期是相对而言的。
短期和长期并不是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动性而定。
其中,短期是指有一个生产要素是固定不变的,即不能加以调整,而另一个生产要素则可自由变动。
通常,经济学研究中,假设生产要素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其中资本在短期内不能流动,即在不同部门间不能自由流动。
2.特定要素的含义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3.进行“短期”分析的原因(1)不同部门的要素密集度不同,生产结构变化对不同要素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企业要素收益的变化。
(2)短期和长期的效应不同。
长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是基于商品要素密度的差异;短期内,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则是因为要素的特定性或不流动性。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关于生产要素性质的长短期分析,也同样适用于三种生产要素的情形,但每种生产只使用其中的两种生产要素。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二、特定要素模型1.基本假设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结构,与要素禀赋理论相比,除了关于要素流动性的假设不同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同。
模型的基本假设包括:(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已实现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本不能互相替代。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2.模型的均衡解需要说明的是,模型是以短期内一国供给面的情况为基础,不涉及需求面因素。
另外,由于只有劳动是可变要素,所以在商品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只要知道劳动在两个部门间如何分配,便可确定要素市场的均衡和要素价格。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
李坤望版国际经济学课后答案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第一章练习与答案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对于进口国来讲,贸易条件变化对国际贸易利益的影响是相反的。
7.如果国际贸易发生在一个大国和一个小国之间,那么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更接近于哪一个国家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答案提示:贸易后,国际相对价格将更接近于大国在封闭下的相对价格水平。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13-20章)【圣才出品】
1 / 5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二篇 国际金融与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第 13 章 国际收支
1.为什么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答:由于采用复式记账原则,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复式记账原则,国际 收支平衡表上借贷双方总额是相等的,即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平衡的。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国际收支项目可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其中,自发交 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交易,与国际 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交易项目又称补偿项目、事 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 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 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 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和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账面上达 到平衡。 国际收支的账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事实上,之所以说国际收支平衡表总是 平衡的,这里所说的平衡是事后的平衡,或者说是调整后的平衡。
(3)将以上交易编入 A 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则 A 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如下:
通过以上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最终差额等于零。所以,如果这些交易发生在同一年,
3 / 5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则其对 A 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净影响为零。
3.请说明在复式记账法下,以下国际交易应如何记入 A 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一位 B 国投资者购买了 500 美元的 A 国债券,并且用其在 A 国银行的存款支付;债券到期后,该 投资者得到本利和 550 美元,并存入 B 国的银行账户。
国际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课后答案李坤望
2、经济一体化由低到高可分为五种形式:自由贸易区、关税同 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的经济一体、。
3、关税同盟对国际贸易和区域内外的国家及世界福利都会产生影 响。其对贸易的影响可区分为贸易创造 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
第二章:
1、斯密的绝对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动生产率
的绝对 差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各国之间劳
动生产率的 相对 差别。
2、哈伯勒首先用 机会成本 概念来阐明比较优势论。
3、重商主义者提倡的国家经济政策有:限制进口和鼓励出口,采
取奖金、退税、协定和殖民地贸易等措施鼓励出口。
第七章:
1、各国对对外贸易的干预手段可分为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关税是一种价格控制手段,有多种形式,如进口关税、进口附 加税、过境税、出口税等。 3、进口关税的征收对一国的生产者有利,但不利于消费者。 4、在小国情形下,进口关税会导致社会福利损失;在大国情形 下,关税的净福利效果不确定 。 5、进口配额是一种通过对进口数量的限制达到保护本国生产的非 关税措施,它所起到的贸易限制作用往往比关税要大,不易渗透。进口 配额的影响效应与关税大致相同。 6、进口配额常常与进口许可证结合起来使用,因此在操作过程中 透明度较差,容易引发“寻租”等浪费资源的行为。 7、出口补贴是政府对出口采取补贴的方法,以提高出口企业的竞 争力,扩大本国出口。 8、倾销是一种企业低价竞争行为,有利于进口国的消费者,但对 进口国的生产者可能会带来严重后果。所以,进口国的生产者往往会要 求政府采取反倾销税等措施,抵消来自他国倾销的影响。 9、倾销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持续性倾销,另一种是掠夺式倾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教学提纲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2.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参见教材第一章第二节内容,将图1-6a中,以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以纵坐标表示x商品供给,得出相应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将图1-6b中,以横坐标表示y 商品供给,以纵坐标表示y的相对价格,通过类似推导可得出国民供给曲线,国民需求曲线作类似推导可得。
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个商品达到均衡时,另外一个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答:两种商品同时达到均衡。
一种商品均衡时,由其相对价格,机会成本,需求可知另一种商品得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和需求。
4.如果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条直线,试确定过剩供给(或需求)曲线。
答案提示:略,参见书上5.如果改用Y商品的过剩供给曲线(B国)和过剩需求曲线(A国)来确定国际均衡价格,那么所得出的结果与图1—13中的结果是否一致?答案提示:国际均衡价格将依旧处于贸易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间某点。
6.说明贸易条件变化如何影响国际贸易利益在两国间的分配。
答案提示:一国出口产品价格的相对上升意味着此国可以用较少的出口换得较多的进口产品,有利于此国贸易利益的获得,不过,出口价格上升将不利于出口数量的增加,有损于出口国的贸易利益;与此类似,出口商品价格的下降有利于出口商品数量的增加,但是这意味着此国用较多的出口换得较少的进口产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3.1 复习笔记一、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1.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的区别(1)研究角度的差异。
与古典贸易理论强调技术差异不同,要素禀赋理论在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从要素禀赋差异的角度来阐述贸易的发生机制。
(2)生产要素的差异。
与古典贸易理论假定只有劳动一种生产要素不同,要素禀赋理论在进行供给面分析时,除劳动之外,引入了另外一个生产要素——资本。
因此,要素禀赋理论的基本模型又称为2×2×2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和两种生产要素)。
(3)要素禀赋差异产生原因其解释的差异。
直观地看,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发展等诸多因素,都可以成为各国要素禀赋差异的来源。
这样,要素禀赋理论避免了古典贸易理论关于劳动生产率差异解释不清或过于含糊的窘境。
需要注意的是,要素禀赋理论不是对古典贸易理论的否定,而更多的是一种完善和深化。
要素禀赋理论与古典贸易理论相似,都是基于比较优势的思想,从供给角度来阐述贸易发生的原因,这是两者的共同点。
2.要素禀赋与要素密集度要素禀赋(Factor Endowment)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要素禀赋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
例如,若A国拥有的资本数量为K,劳动数量为L,则其相对要素禀赋为/K L。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要素密集度(Factor Intensity)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
要素密集度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生产要素的绝对投入量无关。
3.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基本假设标准的要素禀赋理论模型均以新古典生产函数为基础,即假设生产要素之间是可替代的。
要素禀赋理论模型的基本假设有:(1)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相同。
(2)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
(3)规模收益不变。
(4)所有商品市场、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5)两国的生产要素供给是既定不变的。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圣才出品】
第1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1.为什么说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答: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这是因为:当生产处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成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生产和消费只取决于相对价格。
2.仿效(教材中)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答:在图1-1(a)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X商品的供给,得出相应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然后,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P P。
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如下:Y X首先,推导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NS。
任意选取Y商品的三个不同的相对价格:1/2、Y1和2。
这三条相对价格线与生产可能性边界线的切点分别决定了三个生产均衡点D、E、F,对应于这三点的Y商品的产出分别为:1S、2S、3S。
在图1-1(b)中,横坐标表示Y 商品的供给,纵坐标表示Y商品的相对价格,根据图1-4(a),在图1-1(b)中画出对应于各个相对价格的Y商品的供给量,最后得出一条曲线NS,即Y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
Y该曲线斜率为正,表示随着Y商品的相对价格的提高,其供给水平也随之提高。
采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国民需求曲线ND,如图1-5所示。
Y图1-1Y商品国民供给曲线的推导图1-1Y商品国民需求曲线的推导3.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是否也同时达到均衡?试解释原因。
答:在只有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另一种商品也同时达到均衡。
理由如下:当一种商品达到均衡时,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均衡供给与需求、均衡状态下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与供给都得以确定,则可得到另一种商品的相对价格、生产要素需求,从而确定该商品均衡状态下的供给和需求。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期末复习题
国际经济学(第三版)李坤望-期末复习题《国际经济学》作业一(第1-5讲)一.选择:1、本国生产A、B、C、D 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4、15,外国生产这四种产品的单位劳动投入分别为12、18、24、30,根据李嘉图模型,本国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优势?在哪种产品上拥有最大比较劣势?(1) D、A (2) C、B (3) A、D (4) B、C2.假定食品部门与制造业部门的特定要素分别为土地与资本,两部门共同要素为劳动力,如果食品价格下降8%,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1) 工资率下降幅度小于8%(2) 食品部门产量下降、制造业部门产量上升(3) 资本所有者收入上升、土地所有者收入下降(4) 劳动力从食品部门流向制造业部门3.假定每单位A 产品的生产需要20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每单位B 产品的生产需要1 单位劳动与4 单位土地,如果本国有1200 单位劳动与2000 单位土地,外国有400 单位劳动与500 单位土地,根据H-O 理论可推出(1) 本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2) 本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3) 外国出口A 产品、进口B 产品(4) 外国出口B 产品、进口A 产品4、赫克歇尔—俄林理论说明:(1)相对于其他资源,劳动力比较丰裕的国家并不具有比较优势。
(2)一个劳动力资源对非劳动力资源比率较高的国家,应当减少对国际贸易的参与(3)一个非劳动力资源相对丰裕的国家将不会从国际贸易中受益。
(4)国际市场力量将引导各国专业化于生产和出口大量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的商品。
5、如果—国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而且,资本增长的速度快于其他投人品(如劳动力)的增长速度,那么,根据贸易理论,由此而导致增长模式为:(1)进口替代。
(2)资本密集型商品和其他贸易商品均衡增长。
(3)出口扩张(4)以上三者都不对。
6、以下产品中,哪一种最容易经历一个产品生命周期:(1)大米 (2)电视机 (3)原油 (4)矿物7、根据比较优势原理的政策经验,一国从国际贸易中获益的条件是(1)制造大量出口顺差(2)以较低的机会成本进口商品而不是在国内生产(3)本国比贸易伙伴强大(4)本国相对于贸易伙伴具备绝对效率优势8、里昂惕夫悖论的经验研究结果是( )。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要素禀赋理论【圣才出品】第3章要素禀赋理论1.根据表3-1与表3-2,试判断:(1)哪个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2)哪个国家是劳动相对丰富的?(3)如果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两国的⽐较优势如何?表3-1表3-2答:(1)如果⼀国的要素禀赋/K L⼤于他国,则称该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另⼀国则为资本稀缺的国家。
表3-1中,由于A国的资本-劳动⽐(15/45)⼩于B国的资本-劳动⽐(10/20),所以B国资本相对丰富;同理,表3-2中,A国资本相对丰富。
(2)同(1)所述,表3-1中,A国劳动相对丰富;表3-2中,B国劳动相对丰富。
(3)根据H-O理论,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较强。
因此,由(1)、(2)可知,表3-1中,A国在⽣产Y产品上有⽐较优势,B国在⽣产X产品上有⽐较优势;表3-2中,A国在⽣产X产品上有⽐较优势,B国在⽣产Y产品上有⽐较优势。
2.如果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但资本相对更多些,试仿照(教材中)图3-3和图3-4的做法,确定两国⽣产可能性边界线的位置关系。
答:在两国⽣产技术条件相同的条件下,两国之间要素禀赋的差异,最终会导致两国的⽣产可能性曲线出现差异。
图3-1表⽰A、B两国要素禀赋之间的差异,E、B E分别表⽰两国的要素禀赋点。
由A于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同时资本相对更多些,反映到图3-1中为OE的斜A率⼤于OE。
B图3-1A、B两国的要素禀赋差异图3-2表⽰A、B两国的⽣产可能性边界线。
其中,X表⽰资本密集型产品,Y表⽰劳动密集型产品。
由于A国的资本、劳动总量均⾼于B国,因此,A国的⽣产能⼒⼤于B国,反映在图3-2中就是A国的⽣产可能性曲线AA'在B国的⽣产可能性曲线BB'之外。
图3-2A、B两国的⽣产可能性边界由于A国的资本相对较多,所以A国在X产品⽣产上具有⽐较优势,因此A国的⽣产可能性曲线⽐B国更偏向于X坐标轴,即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产上供给能⼒强;B国的⽣产可能性曲线则偏向于Y坐标轴,即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上供给能⼒强。
李坤望《国际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及考研真题详解(内外平衡理论)【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17章 内外平衡理论17.1 复习笔记一、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政策目标和丁伯根法则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既要考虑国内经济均衡,又要考虑对外经济均衡。
1.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概括来说,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也可以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一国政府在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就是为了实现内部平衡(internal balance ,即消除失业和通货膨胀,实现充分就业)和外部平衡(external balance ,即消除国际收支顺差和逆差,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两大目标。
2.丁伯根法则(1)丁伯根法则的含义根据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的理论,政府要实现n 个独立的经济目标,至少要有n 种有效的政策工具。
政府需要的有效政策工具的数目通常与它的独立目标的数目大体相同,这就是丁伯根法则(Tinbergen’s rule)。
(2)丁伯根法则的内容丁伯根法则可通过如下的简单框架予以说明。
假定政府可用的政策工具有两个:1I 和2I ,目标也有两个:1A 和2A 。
政府追求的是通过政策工具的调控使两个目标达到最优水平1A 和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A *。
令政府的目标是政策工具的线性函数,即:11122A a I a I =+ (17.1)21122A b I b I =+ (17.2)在这种情况下,只要两种政策工具对目标的影响是独立的,政府可以有效控制两种工具,就能够通过政策工具的配合实现最优的政策目标。
从数学上看,只要1122//a b a b ≠,即只要两个政策工具1I 和2I 线性无关,就可以求解出实现最优政策目标1A *和2A *所需要的政策工具。
即:()()121221221/I b A a A a b a b **=−− (17.3)()()212111221/I a A b A a b a b **=−− (17.4)而如果1122//a b a b =,就意味着两种政策工具线性相关而非独立,它们对两个政策目标具有相同影响,此时相当于政府只有一个政策工具而试图实现两个目标,是不一定能够成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5、何为国际收支不平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有哪些?答案提示:国际收支项目分为自发交易项目和调整交易项目。自发交易项目又称事前交易项目,是企业或个人出于经济利益或其他动机进行的国际贸易,与国际收支调整无关。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都属于自发交易项目。调整项目又称补偿项目或事后交易项目,是指以调整国际收支为目的的交易项目。国际收支中的官方结算是主要的调整项目,当一国自发性交易产生的外汇需求大于外汇供给时,为平衡供求金融当局就需动用本国的黄金、外汇等官方储备,或通过外国中央银行、国际金融机构融通资金以弥补自发性交易带来的收支差额。错误与遗漏也是调整项目,它可以使国际收支平衡表最终在帐面上达到平衡。国际收支的帐面平衡是通过调整项目来实现的,真正能反映国际收支状况的是自发项目,通常意义上讲的国际收支状况实际上指的就是自发项目收支的平衡或失衡。
第五章1、试比较重叠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异同。
答案提示:这两个理论都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不过,二者也有很大区别。第一,这两个理论解释国际贸易的出发点并不相同。要素禀赋理论是从供给方面来探讨国际贸易的基础;重叠需求理论从需求角度探讨了国际贸易的起因。第二,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国际收支总差额可以看作是与货币供求相联系的一种货币现象,它是一国货币供给的自动调节机制。而通过货币供给量的变动,国际收支总差额又会进一步对其它的宏观经济变量如汇率、利率、私人资本的流动、国内投资、生产以及进出口等产生重要的影响。
第十四章(1)外汇市场的功能有哪些
答:1国际结算2套期保值3投机(见课本P221)
8、国际收支总差额的变动对一国宏观经济有何影响?答案提示:如果一国总差额顺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增加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减少;相反,如果一国总差额逆差,就意味着该国官方储备资产减少或者外国作为官方储备持有该国的资产增加。官方储备是一国基础货币或高能货币的组成部分,它的变化会对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如货币供给量、汇率、利率、私人金融资本的流动、国内资本形成、国内生产以及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等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国际收支总差额也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宏观经济含义。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周期的原因,结构性原因,价格性原因,收入性原因。
7、试述经常项目差额的宏观经济意义。答案提示:如果一国经常项目顺差,则意味着该国对外投资净额是正的(即该国是其它国家的净贷款供给国或投资国);该国的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该国的产出(收入)高于其对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即吸收)。相反,若一国经常项目存在逆差,则意味着该国是净对外借款国、该国国内储蓄少于投资、支出超过产出(或收入)。
即期外汇市场上的交易包括哪些情况?
1.银行同业拆放2.国际贸易结算2.套汇
第十五章(1)假设英国的年通货膨胀率为10%,而美国英国只有2%。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英镑对美元元的汇率将作如何变化?
答案提示:根据相对购买力平价,英镑将下降8%。
第十六章1.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如何进行?它在什么情况下有效?答案提示:根据弹性分析法,贸易收支的调整过程通过本币贬值来实现。马歇尔-勒纳条件可表示为:,它是在进出口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假设前提下近似得到的一个充分条件,只要满足这一充分条件,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2.试解释J曲线的成因和政策含义,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答案提示: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这就形成了J曲线。具体来说,在通常情况下,一国的货币贬值并不会立即引起贸易收入增加,从货币贬值到贸易收支状况改善之间,存在着以下几种时滞:(1)货币贬值后,本国出口商品的新价格的信息还不能立即为需求方所了解,即存在认识时滞;(2)存在着决策时滞,即供求双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判断价格变化的重要性;(3)供给方国内对商品和劳务的供应不能立即增加,即生产时滞;(4)供给方和需求方都需要一定时间处理以前的存货,即存在取代时滞;(5)把商品、劳务运经国际市场还需一段时间,即存在着交货时滞。政策含义在于通过缩短各种时滞,使得本币贬值能够尽快改善本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实例请自己举出。
2、在固定汇率制下,资本完全自由流动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效。
在固定汇率之下,资本完全不流动,浮动利率制
4.从吸收的观点看,货币贬值如何改善一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这种分析方法有何缺陷?蒙代尔的政策配合用IS模型分析
经济状况
失业和顺差
失业和逆差
通货膨胀和顺差
通货膨胀和逆差财政政策
扩张性
扩张性
紧缩性
紧缩性货币政策
扩张性
紧缩性
扩张性
紧缩性
第十八章4、请解释开放经济条件下政策选择的“三元悖论”。“三元悖论”对于我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有何启示?关于解释的参考:(1)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性,实行浮动汇率制。这是由于在资本完全流动条件下,频繁出入的国内外资金带来了国际收支状况的不稳定,如果本国的货币当局不进行干预,亦即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那么本币汇率必然会随着资金供求的变化而频繁的波动。利用汇率调节将汇率调整到真实反映经济现实的水平,可以改善进出口收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虽然汇率调节本身具有缺陷,但实行汇率浮动确实较好的解决了“三难选择”。但对于发生金融危机的国家来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信心危机的存在会大大削弱汇率调节的作用,甚至起到恶化危机的作用。当汇率调节不能奏效时,为了稳定局势,政府的最后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2)保持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稳定,必须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实行资本管制。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在汇率贬值无效的情况下,唯一的选择是实行资本管制,实际上是政府以牺牲资本的完全流动性来维护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大多数经济不发达的国家,比如中国,就是实行的这种政策组合。这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需要相对稳定的汇率制度来维护对外经济的稳定,另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的监管能力较弱,无法对自由流动的资本进行有效的管理。(3)维持资本的完全流动性和汇率的稳定性,必须放弃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资本完全流动时,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本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动都将被所引致的资本流动的变化而抵消其效果,本国货币丧失自主性。在这种情况下,本国或者参加货币联盟,或者更为严格地实行货币局制度,基本上很难根据本国经济情况来实施独立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整,最多是在发生投机冲击时,短期内被动地调整本国利率以维护固定汇率。可见,为实现资本的完全流动与汇率的稳定,本国经济将会付出放弃货币政策的巨大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