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农业重点内容总结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地球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农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农业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下面将对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进行复习和练习。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和非土地资源,以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为基础,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包括:1. 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差异。

2.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活动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农事活动。

3. 土地集约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4. 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

二、农业主产区的分布农业主产区指的是某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稻作主产区: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

2. 小麦主产区: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地。

3. 玉米主产区: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如美国、尼日利亚、中国等地。

4. 棉花主产区: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运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 种植业: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2. 畜牧业:以饲养动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牛、羊、猪等动物的饲养。

3. 渔业:以捕捞、养殖水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总结汇报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总结汇报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总结汇报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活动之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农业地理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利用、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发展等问题。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专题进行总结汇报。

首先,农业的地域差异是农业地理的基本研究内容之一。

农业地域差异主要体现在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水资源等方面。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种植结构,例如热带地区适宜种植稻谷、糖蔗等作物,而寒冷地区适宜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

土壤的肥力和湿润程度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一些地区由于土壤贫瘠和水资源匮乏,农业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

农业区划是农业地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气候、土壤、水资源和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我们可以将国家和地区划分为不同的农业区。

典型的农业区有粮食区、棉区、牧区、渔区等。

不同的农业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通过合理发挥各自的优势,可以推动农业生产的增长和提高。

其次,农业资源利用是农业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农业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植物资源利用和动物资源利用等方面。

土地利用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地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种植。

合理的水资源管理和利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植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为农产品的创造提供保障。

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地理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农产品流通主要包括农产品的收购、储存、加工和流通。

农业地理研究了不同地区的农产品流通方式和路径,以及农产品市场的分布和地域联系等问题。

农产品流通的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的收入。

最后,农村发展是农业地理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农业地理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农村发展涉及农业现代化、农村产业发展、农民收入提高等问题。

农村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农民转移就业问题、农村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也是农业地理研究的重点内容。

综上所述,农业地理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分支之一,主要研究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农业区划、农业资源利用、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发展等问题。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农业知识最全整理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农业知识最全整理

中国的农业一“土地奉献”的产业(1)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新中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农业科学技术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三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1. 自然因素: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日较差、降水等)、水源、地形(平坦的地形对种植业发展有利)、土壤(肥力、酸碱、厚度、质地)。

2.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技术、市场、劳动力、偏好、政策、历史、工农业基础、产值与地价等。

四种植业1. 主要粮食作物(1)水稻:喜温喜湿。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以北是单季稻,以南是双季稻,甚至三季稻(海南)。

北方也有零星的分布,如东北的长白山区、华北的天津等地。

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

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

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

(2)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秦岭—淮河至古长城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冬小麦生长周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周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而古长城以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春小麦分布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

(3)玉米: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的土壤;分布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的丘陵地区、河北和东北等地,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形成我国的“玉米带”。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知识点是重中之重,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

一、中国的农业区划中国的农业区划可以分为东部农业区、中部农业区和西部农业区。

东部农业区主要以水稻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中部农业区主要以小麦种植为主,地区包括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西部农业区农作物品种较多,地区包括四川盆地、西南丘陵地带等。

二、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中国的农作物种植布局也有明显的区域特点。

稻谷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小麦主要种植在黄河中下游平原、长江中游陕甘宁边区等地区;玉米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北方平原等;棉花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等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主要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以自然力为主要生产力,耕种方式大多靠人力和畜力完成;现代农业则依靠科技力量,使用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技术手段提高农作物产量。

四、我国的农业生产我国的农业生产具有多样性。

北方地区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南方地区以稻谷、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为主。

同时,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发展也很重要,这个地区农牧业共同发展,以养殖业为主。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重要的主题。

为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优化种植结构,增加粮食品种的多样性,保护农田水土资源,推广农业科技创新等。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对食品的需求。

六、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需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等。

同时,农民的职业素质也要不断提高,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七、农业与环境保护农业与环境保护是紧密相连的。

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和农业是紧密相关的领域,以下是地理农业知识点的总结:
1. 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形、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是农业
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农业种植方式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气候干旱
地区的农作物种类与湿润地区也有所不同。

2. 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将农业区划分为不同
的类型,例如温带农业区、热带农业区、寒带农业区等。

不同的农
业区有着不同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特点。

3. 农业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包
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例如,山地地区更适合发展畜牧业,
而平原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4. 土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土地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
地理环境下,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效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5. 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在内,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高考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农业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了解农业的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理学的相关内容,还可以在高考中获取更高的成绩。

本文将对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农业类型与分布农业是农村的经济支柱,不同地区的农业类型与分布是地理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高考地理中,对农业类型与分布的了解是必要的。

1. 农业的分类- 根据作物的性质和特点,可以将农业分为谷物种植业、经济作物种植业、果树种植业、茶叶种植业、特色农业等。

- 根据区域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分为低纬度农业、中纬度农业和高纬度农业等。

2. 农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 经济因素:如交通、市场需求等;- 人文因素:如人口分布、文化传统等。

第二部分:农业生产与农业问题农业生产是指农村地区从事农田、林地、农畜产品培育过程中形成的各种农业资产和农业产品。

而农业问题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阻碍和困难。

1. 主要农业生产方式- 种植业:针对谷物、经济作物、果树等作物的大规模种植;- 养殖业:针对畜牧业、水产养殖等的生产养殖方式。

2. 农业问题- 土地资源问题:人口过多导致农田资源短缺、耕地质量下降等;- 农业技术问题:落后的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化农机等;- 环境问题: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等。

第三部分: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保障农业长期发展的重要目标。

1. 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运用现代农机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进步:利用科技手段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2. 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灌溉体系,避免水资源浪费;- 土地保护与利用:合理规划农田利用方式,防止土地退化和沙漠化;- 生态农业的推广: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在农业生产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农业重点内容复习总结

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农业重点内容复习总结

农业一、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地形、土壤、水源(河流)2、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机械化水平、科技(化肥农药、培育新品种、冷藏保鲜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市场、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历史经验、口味偏好农业地域类型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优势区位因素:a.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b.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开阔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e.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f.市场广阔,粮食需求量大,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粮食g.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3)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中国的东北平原(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和,夏季降水比较丰富b.平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灌溉水源充足d.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e.科技先进(3)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注:图中小麦区,北部为春小麦,中部为冬小麦。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主要分布地区: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b.地广人稀,有大面积适合放牧的肥美草原,土地租金低c.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2、乳畜业:(1)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东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b.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c.交通便利,科技先进三、混合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澳大利亚、欧洲、北美、南非、新西兰、中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2、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的区位优势:a.地势平坦开阔,光热充足,气候暖湿,降水相对较多,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市场广阔,交通发达便利,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政策扶持鼓励四、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常见答题框架总结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农业常见答题框架总结

●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思路?●某地产品种类丰富的原因●产量大的原因?面积 X 单产●农业进一步发展、可持续发展等建议经济:一产自身: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农产品优势;加强宣传,打造品牌,提高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度;扩大生产规模,实行机械化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工成本;加强科研投入,培育良种;加强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市场占有率。

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二产方向: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产业化应用研发;三产方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生态旅游,采摘体验,农家乐等;社会:推进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化,产业扶贫。

生态: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多施用有机肥,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是否扩大生产规模或扩大规模的利弊·选择支持(或有利影响):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扩大规模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市场需求等方面·选择不支持(或不利影响):扩大规模后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农产品价格下跌、不利的农业区位条件●农业发展对区域环境可能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技术1.覆盖技术:关注:地理环境、覆盖物特征、盖在哪、作物习性不同覆盖物的共同优势:覆盖物为地膜时:覆盖物为秸秆时:覆盖物为卵石砂砾时:2.休耕与免耕●休耕是耕地在可种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不耕不种的方式。

作用:使耕地得到休养生息,以减少水分、养分的消耗,并积蓄雨水,消灭杂草,促进土壤潜在养分转化,为以后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和条件。

●免耕是指不翻动表土直接在茬地上播种,并全年在土壤表面留下作物残茬以保护土壤的耕作方式。

目前主要在黑土区进行推广。

作用:免耕可以减少耕作机械多次作业而压实,保护土壤结构;地面保存的残茬可以覆盖土壤,有利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壤风蚀,特别适合风沙干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丘陵地区及抢农时的多熟区。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中国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中国农业的分布格局(一)东部季风区1.秦岭—淮河以北主要为旱作农业区。

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以黑土为主,地广人稀,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春小麦、玉米、大豆、高粱等。

华北平原是我国冬小麦的主产区,同时也种植玉米、棉花等作物。

气候特点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降水相对较少,且集中在夏季,灌溉水源主要来自河流及地下水。

2.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农业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水热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水稻种植广泛,还盛产油菜、棉花等。

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种植茶树、柑橘等亚热带经济作物。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降水丰富,河网密布,灌溉水源充足。

(二)西部非季风区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畜牧业为主。

内蒙古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牧区,盛产三河马、三河牛等优良畜种。

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可发展绿洲农业,如新疆的绿洲农业,依靠高山冰雪融水灌溉,种植棉花、瓜果等作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多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2.青藏高寒区主要发展高寒畜牧业,牦牛、藏绵羊等是当地特色畜种。

在河谷地带,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可种植青稞、小麦等作物。

气候高寒,为高原山地气候。

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一)粮食作物1.水稻喜高温多湿,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东部季风区,如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

2.小麦分为春小麦和冬小麦。

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因冬季寒冷,小麦无法越冬,只能春季播种;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渭河平原等地,秋季播种,次年夏季收获。

3.玉米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二)经济作物1.棉花主要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2.油菜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3.花生主产区是山东、河南等地,多分布在东部暖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沙土和丘陵地区。

地理高考地理农业与工业的重点知识整理

地理高考地理农业与工业的重点知识整理

地理高考地理农业与工业的重点知识整理地理农业与工业是地理科目中的两个重要内容,它们在高考中的比重也相当大。

本文将对地理高考地理农业与工业的重点知识进行整理和概述。

一、农业地理1. 农业区划的划分农业区划是将农业生产活动根据不同的区域特点进行划分和组织。

常见的农业区划划分方法有自然区划、农作物类型区划和区域经济开发区划等。

自然区划根据气候、土壤、海拔等自然因素将农业区域分为不同类型,农作物类型区划则是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适宜生长条件进行划分,而区域经济开发区划则是根据农业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划分。

2. 农业的现代化和规模化农业的现代化包括机械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等方面的发展。

机械化是指运用农业机械设备替代传统的人力劳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智能化则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科技化则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成果,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规模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3. 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包括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两种形式。

传统农业依赖人力和简单农具,劳动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生产经验主导,生产效益较低。

现代农业则是运用科技手段与先进的农业生产要素组合,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尽可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4. 农业生产的经济型经济型农业生产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有效的策略和管理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这主要包括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科学管理和决策等。

二、工业地理1. 工业的分类工业可以分为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两类。

传统工业主要是指资源密集型工业,如冶金工业、石化工业、纺织工业等。

现代工业则是指以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为特征的工业部门,如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等。

2. 工业的布局和区域选择工业布局和区域选择是指工业企业选择建设厂址的过程,根据不同工业的特点以及区域资源禀赋,选择合适的地点建设工厂。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二篇)

高考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____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汇:农业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学习总结要点总汇:农业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总汇:农业第9讲《农业》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包括:(因地制宜)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

决定农作物的种类、产量、熟制。

②地形: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坡度大于25°的山地地区耕作不便,且水土保持不易,适宜发展林业或牧业;坡度小于25°的地区可以发展种植业(梯田)。

因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宜发展立体农业。

③土壤:种植业多要求土壤深厚肥沃,若土壤呈酸性或碱性,则宜加以改良或种植耐酸、碱植物。

④水源:是否充足是农业稳产的保证和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经济条件:(因时制宜)①市场:对商品农业而言,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②交通运输:商品农业选择必须充分考虑当地的交通运输条件。

③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④农业生产技术:①机械──提高农业生产率,②化肥、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③冷藏、保鲜技术──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⑤劳动力:多、少,如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3)农业区位选择总的来说,就是要因地制宜,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①综合分析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决定农业类型及农作物种类。

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某些因素可以人为地改造利用。

如温室农业。

②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因素:尤其是市场和交通。

(4)农业区位选择举例:如城郊农业的区位选择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地价的高低(一般来说,距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只能选择单位面积产值高的农业类型,例如花卉、乳牛。

)②农业类型的单位面积产量大小(从单位面积产量看,由高到低依次是花卉、乳牛、塘鱼、果园、粮棉等。

)③各种类型农业需水量多少(需水量大的花卉等应选择接近河流、湖泊等水资源丰富的地方。

)④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鲜花需保鲜,鲜奶易变质,乳牛、花卉等生产应分布在近城镇及交通方便的地方。

)注意:农业区位因素也会随时间发展而变化。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

高三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地理学科中,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下面将从农业的定义、农业区划、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环境等方面,详细介绍高三地理农业专题的知识点。

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种植作物、饲养畜禽等手段,从事农田耕种和农产品生产的活动。

农业可以提供人类所需的粮食、纤维和其他农产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二、农业区划1. 世界农业区划世界农业区划主要根据气候、土壤、降水等自然条件,以及人口、经济、交通等人文条件进行划分。

常见的农业区划有:亚热带农业区、温带农业区、热带农业区等。

2. 中国农业区划中国农业区划主要根据气候、土地利用、农产品种植等因素进行划分。

中国农业区划包括:东北农业区、华北农业区、华东农业区、西南农业区、西北农业区等。

三、农作物种植1. 农作物的适生条件不同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生条件。

例如水稻适生于气温较高、湿润的气候条件,玉米适生于温暖、日照充足的地区,小麦适生于寒冷的气候条件等。

2. 农作物的种植技术不同农作物有不同的种植技术要求。

例如水稻的种植需要适宜的秧田准备、水田管理和灌溉技术;玉米的种植需要适宜的播种密度和施肥技术;小麦的种植需要适宜的土壤准备和田间管理等。

四、农业环境1. 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农业生产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化肥、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土壤污染和水源污染;农业机械作业会引起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等。

2. 环境对农业的影响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具有显著的影响。

例如干旱地区的农业需要进行有效的灌溉;高海拔地区的农业需要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等。

以上就是高三地理农业专题知识点的内容,通过了解农业的定义、农业区划、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地理学科中与农业相关的内容。

希望这些知识点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高考地理中,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和自然资源,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来提供食物、原材料和能源,是人类聚居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下面将概括一下高考地理中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地理基础知识1.农业分布规律:农业在全球的经度分布主要受温度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而纬度分布则主要由气候类型和土地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也受人文因素的制约。

2.中国农业区位优劣: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

优势农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而劣势农区则主要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3.农业气候要素: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光、温、水、风、气压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指的是低产益、技术水平低、农民自给自足的一种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高投入、高产益、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经营和生态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

三、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加工可以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而贸易则是农产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要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国内外市场状况、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又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有大型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产销对接、价格分析、市场预测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涉及到的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现状、政策、贸易体系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

要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全球农业的生产情况、生态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也是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

地理高考农业知识点整理

地理高考农业知识点整理

主要作物:牛奶及其制品等
商品率高
乳 畜
主要特点: 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成长
人口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区位条件: 交通运输便利
先进的科技
.
13
知识链接:
1.粮食作物——南方的水稻和北方的小麦 (1)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是世界上种植面 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气候区和 我国的半湿润、半干旱区。 春小麦春种秋收,主要分布在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新疆。 冬小麦秋种夏收,主要分布在暖温带的黄淮海平原。 (2)水稻喜温、喜湿。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是我国 最主要种植区。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突出分析农业区位的优势、限制性条件,自然条件的可 改造性和人文条件的动态变化性,农业区位的主导性因素。
.
1
(1)判断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
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对农业区位选择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主导因素, 现举例如下: • 对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影响最大的是光热条件。 • 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的主导因素是市场需求量。 • 我国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能种植粮棉的主要原因是具备灌溉水源。 • 上海市郊布局乳牛、畜禽和蔬菜生产基地主要原因是满足市场需要。 • 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将一部分粮田改种花卉、蔬菜和发展基塘养殖的主 要原因是市场、地形、国家政策。 •印度尼西亚的农业以种植热带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不能自给的主要原因是长期 遭受殖民统治造成的恶果。 • 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侧重于发展畜牧业和园艺业,其原因主要 是市场的需求量。 • 欧洲北海沿岸地区多种植甜菜、马铃薯和麦类作物,很少种植谷类作物,其 主要原因是气候条件。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一、农业基本概念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生产以供给人类食品和其他生活资料的过程。

二、农业资源1. 土壤资源: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土壤养分丰富、排水良好的区域适合发展农业。

2. 水资源:多用于灌溉、养鱼等方面,水资源短缺地区易出现水荒、干旱等现象。

3. 气候资源: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适合农业坐落在气候适宜、温度、雨量稳定的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手工、动力工具为主,耕作规模小,劳动力密集,低效率。

2.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机械化、科技化为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带来环境和资源问题。

四、农业发展方式1. 农业集约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强调增加投入、技术创新,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2. 农业扩张发展:向未开垦的土地区域进行扩张,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但也会给环境带来损害。

五、农业种植业1. 农作物类型:小麦、稻米、玉米、豆类、棉花、水果等。

2. 区域分布:种植业适合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区进行。

3. 种植模式:农业集约化生产成为主流,以精品、有机、绿色农产品为发展方向。

六、农业养殖业1. 养殖品种:猪、牛、羊、鸡、鸭等。

2. 区域分布:养殖业适合在水草丰饶、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区。

3. 养殖模式: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出现了养殖综合开发模式、动态生态模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等。

七、农业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大国之一,土地不断被城市化、工业化等建设所蚕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 农村人口下降:年轻劳动力下乡意愿不强,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3. 农业生产难以自给自足:中国对农业进口量增多,依赖程度加大;同时存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农业作为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地理学科中,农业专业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详细讨论地理高考中农业专业知识点。

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

在农业中,土地利用主要分为耕地、林地、牧地和草地。

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和蔬菜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林地是指用于林木生长的土地,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保护水源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牧地是指用于放牧畜牧的土地,适宜于养殖畜禽并提供动物产品。

草地是指养殖草食动物的土地,具有保护土壤和提供牧草资源的作用。

二、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是指农业生产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

农业经济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经济的基础,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

农产品加工是指将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农产品销售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通常需要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合理的收益。

三、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象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状况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地下水和表面水,其中地下水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气象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经济方面,农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在社会方面,农业发展需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在环境方面,农业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涉及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以及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答题要点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答题要点

农业专题1、农业区位因素:⑴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热、水、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②地形(平坦、开阔)平原、三角洲;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⑵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政策;④科技;⑤劳动力;⑥工农业基础(工业发达);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2、城郊农业(小范围的农业区位):①市场;②交通;③地价(成本);④单产;⑤需水量。

3、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1234⎧⎪⎪⎪⎨⎪⎪⎪⎩、光照、热量、水分(降水)、昼夜温差大小5、无霜期、生长期长短不利的气候条件除以上外再加上气象灾害同理:分析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也要加上自然灾害4、地形可以通过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①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②地形起伏——自流灌溉或排水(水源);水土流失或泥沙淤积导致土壤肥力高低(土壤);水热垂直差异,立体农业(气候)③地势高低——热量条件;光照条件;气温日较差;阻挡寒冷气流(寒潮、低温冻害);地势较高,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5、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①城市化、工业发展及交通建设占用大量耕地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使耕地面积减少③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耕地减少④保护生态环境,使耕地面积减少,如退耕还林还草等如: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还包括: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率降低)6、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1)农业类型:①按生产部门分:农(种植业)、林、牧、副、渔②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③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等(热带迁移农业、游牧业、地中海式农业)7、农产品品质好的条件: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③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环境优美,少用农药和化肥,精耕细作,保障绿色生态⑥农业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⑦其他自然条件优越,如: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8、针对缺水农业生产应采取的措施:①推广耐旱作物;②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品种改良;③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技术;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众多。

下面,我们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总结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的知识点。

一、农业分类1. 农业的耕地分类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可以分为永久性耕地和临时性耕地。

永久性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主要用于水稻、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旱地则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临时性耕地则是指轮作地、休耕地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2. 农业的经济类型农业根据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集约农业、家庭农场和农耕牧兼殖民农业。

集约农业是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注重机械化和科技化生产;家庭农场则是指农民个体经营的小农场,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耕牧兼殖民农业则是一种多样化的农业形式,包括农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小麦则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

棉花主要种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油料作物则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则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葡萄酒等。

中国的绿茶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红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酒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农业产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土地主要分为盆地、平原和高原等,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较多,而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的肥力、水分和排水状况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
一、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条件: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地形、土壤、水源(河流)
2、社会经济条件:
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机械化水平、科技(化肥农药、培育新品种、冷藏保鲜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市场、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历史经验、口味偏好
农业地域类型
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季风水田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2)优势区位因素:
a.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
b.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开阔
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e.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f.市场广阔,粮食需求量大,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粮食
g.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
(3)生产特点:
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中国的东北平原
(2)优势区位因素:
a.气候温和,夏季降水比较丰富
b.平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灌溉水源充足
d.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e.科技先进
(3)美国农业带分布图:
注:图中小麦区,北部为春小麦,中部为冬小麦。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1、大牧场放牧业:
(1)主要分布地区: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
(2)优势区位因素:
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
b.地广人稀,有大面积适合放牧的肥美草原,土地租金低
c.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
(3)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乳畜业:
(1)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东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
(2)优势区位因素:
a.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
b.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
c.交通便利,科技先进
三、混合农业:
1、主要分布地区:澳大利亚、欧洲、北美、南非、新西兰、中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
2、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的区位优势:
a.地势平坦开阔,光热充足,气候暖湿,降水相对较多,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
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市场广阔,交通发达便利,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政策扶持鼓励
四、地中海式农业:
主要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混合农业。

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葡萄、柑橘、橄榄等。

五、热带种植园农业:
1、主要特点:以大种植园和农场为主,专门生产热带经济作物,专业化和商品化程度很高。

2、主要分布:
橡胶种植园—东南亚和巴西
咖啡种植园—南美洲和非洲
世界最大的油棕产地和棕油出口国—马来西亚
以中国东北地区为例的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区域范围—黑、吉、辽及内蒙古东部)
1、自然条件:
a.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光、热、降水较为充足
b.地形:东北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机械化操作
c.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肥力较高
2、社会经济条件:
a.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同时,工业与农业相互促进发展
b.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利于发展外向型农业
c.开发晚,人口密度低,人均耕地较多,农业经营规模大
d.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二、农业布局及可持续发展:
1、耕作农业区:
(1)地形区:平原地区
(2)自然条件: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3)物产:玉米、大豆、小麦、水稻
(4)问题及措施:
a.热量不足—改良品种和技术
b.水土流失严重,黑土肥力下降,土层变薄—保持水土,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秸秆还田
c.沼泽面积缩小,湿地环境遭到破坏—退耕还湿,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有的天然湿地,采取科学措施,恢复已退化的湿地。

(5)发展方向:建设商品粮基地,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2、畜牧区:
(1)地形区:西部高原区
(2)自然条件:海拔较高,降水较东部少,地势平坦,草类茂盛,宜牧面积广,牲畜优质
(3)物产:三河马、三河牛、乳产品
(4)问题: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5)措施:退耕还草还林,强化草地建设
3、林区及特产区:
(1)地形区:山地丘陵地区
(2)自然条件:降水较多,地势起伏较大,宜林面积大,森林资源丰富
(3)物产:木材、人参、鹿茸
(4)问题:采育失调,皆伐为主,后备供给不足,物种减少,毁林开荒,森林火灾,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资源减少,质量下降,覆盖率下降
(5)措施: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多元开发特色农产品及配套加工业。

区域农业问题
一、分析商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商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往往与人口增长过快、农业压力增大导致农业发展方向和实施出现偏差有关。

二、分析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调整农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
根据各地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的比重;重视发展第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2、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积极推进以农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建设,延长产业链,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改良不利于农业耕种的土地,治理易受旱涝威胁的土地,改善水源灌溉条件,创造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

4、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依靠科技,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5、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一系列措施,治理土地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以及林木的乱砍滥伐等现象,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良的生态环境。

我国的主要特色农业
1、绿洲农业:
指分布于干旱荒漠地区有水源灌溉地方的农业。

世界绿洲农业主要分布于西亚、美国的中西部地区、俄罗斯的中亚地区、非洲的撒哈拉及北非地区、中国的新疆等地。

2、河谷农业:
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

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

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

青藏高原区也有。

3、立体农业:
指地势起伏的高海拔山地、高原地区,农、林、牧业等随自然条件的垂直地带分异,按一定规律由低到高相应呈多层次、多级利用的垂直变化和立体生产布局特点的一种农业。

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4、灌溉农业:
灌溉农业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因为降水较少,主要依靠地下水、河流水等水源发展的农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的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和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为春小麦。

河套平原和宁夏平原引黄河水,有“塞上江南”之称。

河西走廊依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

5、坝子农业:
坝子农业是云贵高原上的局部平原的地方名称。

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河谷沿岸和山麓地带,土层厚,比较平坦,可耕地面积大,水利条件好,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6、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平原上的居民将低洼易有洪患之处挖成池塘饲养鱼类,挖出的塘泥堆于周围,称为“基堤”,基堤上种植果树、甘蔗、桑树、花卉等,如此既能防洪,又能增加收入,而农作物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物料,尚可投入池中作为饲料,是一种具有生态特色的农业经营方式。

7、城郊农业:
城郊农业主要是为城市供应农副产品,满足城市商品性消费需要为主,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位置居于城市周边地区。

城郊农业是都市农业的基础。

8、都市农业:
都市农业是为满足城市多方面需求服务,尤以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功能为主,是多功能农业,发展水平较高,位置在大城市地区,可以环绕在市区周围的近郊,也可能镶嵌在市区内部。

如: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都是都市农业的一些具体经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