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背考点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
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文库地理作为一门学科,通过对地球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研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球资源。
农业作为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早、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农业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高考,下面将对高三地理农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于同学们进行复习和练习。
一、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农业生产是指利用土地和非土地资源,以农作物种植和动物饲养为基础,生产农产品的经济活动。
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包括:1. 依赖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对土壤、气候、水源等自然条件要求较高,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存在差异。
2. 季节性和周期性:农业生产的活动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在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农事活动。
3. 土地集约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面积的土地,因此土地的利用和管理非常重要。
4. 劳动密集型:农业生产需要人工操作,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要素。
二、农业主产区的分布农业主产区指的是某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的主要种植区域。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稻作主产区:稻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如中国、印度、泰国等国家。
2. 小麦主产区: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俄罗斯、中国、美国等地。
3. 玉米主产区: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主要分布在美洲、非洲和亚洲,如美国、尼日利亚、中国等地。
4. 棉花主产区:棉花是重要的纺织原料,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中国、印度、美国等国家。
三、农业生产方式的分类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劳动力运用的不同,可以将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以下几种:1. 种植业:以种植作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等。
2. 畜牧业:以饲养动物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牛、羊、猪等动物的饲养。
3. 渔业:以捕捞、养殖水产品为主要经营内容的农业生产方式,包括海洋渔业和内陆渔业。
高考地理专题:中国农业知识最全整理
中国的农业一“土地奉献”的产业(1)概念:利用动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主要部门:依据劳动对象的不同,分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副业五个部门。
二中国农业的发展(1)新中成立以来,中国农业发展较快。
(2)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3)农业科学技术大量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延长农产品的储存时间、改变农产品的消费格局。
三影响农业布局的因素1. 自然因素:主要从气候(光照、热量、日较差、降水等)、水源、地形(平坦的地形对种植业发展有利)、土壤(肥力、酸碱、厚度、质地)。
2.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技术、市场、劳动力、偏好、政策、历史、工农业基础、产值与地价等。
四种植业1. 主要粮食作物(1)水稻:喜温喜湿。
主要集中分布在南方地区,长江以北是单季稻,以南是双季稻,甚至三季稻(海南)。
北方也有零星的分布,如东北的长白山区、华北的天津等地。
双季稻,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
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
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一季高,但总量比双季稻低好多。
(2)小麦:耐寒、耐旱,适应性强,分布广,集中分布在北方地区,秦岭—淮河至古长城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是稍暖的地方种的,秋季播种,春末夏初收;冬小麦生长周期较长,且不同地区生长周期差异较大,中国南方冬麦区为120天,北方冬麦区为270天以上,西南部高海拔地区可达330天以上),而古长城以北地区主要种植春小麦(春小麦分布冬季很冷的地方,因为冬季太冷,不能播种,所以在开春后才种,称为春小麦;当年夏、秋收获,春小麦生育期短,通常为80-120天)。
(3)玉米:喜高温、需水较多,适宜疏松的土壤;分布广,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周围的丘陵地区、河北和东北等地,东北中部的松嫩平原形成我国的“玉米带”。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大全——农业
高考地理农业区位选择1. 自然因素(光热水土)。
气候(光照、热量、水分)——决定作物种类分布、复种制度、产量;地形(类型、海拔、坡向)——影响作物种类分布、规模化生产;土壤(肥力、盐碱性)——影响作物的产量、宜种作物;水源(灌溉条件)——是半干旱、干旱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
2. 社会经济因素。
(1)市场需求: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
(商品农业、外向型农业)(3)劳动力:数量、素质。
(4)工业、城市的发展:城郊农业的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价呈递减状况。
(5)科技: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北纬22°;双季稻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小麦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 000米的高度。
(6)政策: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
3.农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并获得最大的效益。
对农业生产进行合理的区位选择,一般应考虑:(1)从农业生产的基本特性进行分析。
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有明显的依赖性,进行农业生产时,必须因地制宜,尤其要与当地自然条件相适应。
(2)从社会经济和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
不同农业类型对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劳动力等)的要求不同。
(3)从土地价格、农业生产成本、不同农业的单位产值和农产品的特性等因素考虑。
4.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的合理选择。
古巴的甘蔗——炎热的气候;河西走廊的粮棉——水源;黑龙江省的大豆;江南丘陵的茶树——土壤;横断山区立体农业——地形;南京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蔬菜、乳、肉、禽、蛋的农业生产基地——市场;乳肉畜牧业、园艺业——交通;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生产基地——政策。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一、农业的定义和意义农业是人类最早的经济活动之一,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域等自然资源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养殖和渔业的生产。
农业不仅提供人类的食物和衣物原料,还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对一个国家来说至关重要。
农业经济稳定,粮食供应充足,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农业的现代化和科技化发展,可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水平。
二、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的发展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1.气候因素:气候是农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温暖的气候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而过热、寒冷和干旱的气候则会对作物产量造成影响。
2.土壤因素:土壤的肥沃程度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
肥沃的土壤能够提供足够的养分和水分供作物吸收,从而提高产量。
3.水资源因素: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较大,充足的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地理位置靠近河流、湖泊等水源的地方更适合农业发展。
4.交通因素:良好的交通条件有利于农业产品的运输和销售,也能够带动农业的发展。
地理位置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更容易发展农业。
三、农业的发展阶段农业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
1.传统农业阶段:传统农业以农民使用传统农具和劳动力为主要特征。
生产方式低效,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高。
2.现代农业阶段:现代农业通过采用机械化、化肥、农药等高科技手段来改善农业生产效率。
现代农业注重科学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
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1.农田面积不足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田被用于建设,导致农田面积不断减少。
2.农业劳动力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导致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农田无人耕种。
3.农业科技不足问题: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先进的农业科技手段支持,但由于科技进步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农业仍然停留在传统水平。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专题系列
高考地理中的农业专题系列一、高床垄作法的作用:1.起垄后土壤疏松,土层变厚,利于作物生长;2.增加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3.利于旱季灌溉,雨季排水;4.增大昼夜温差;5.垄台阻风,利于集中施肥;6.低温时,垄沟注水可减少低温冻害影响。
二、某地农产品种类多的原因:1.地域跨度大,气候差异明显;2.纬度低,热量充足,利于作物生长3.地形起伏大,气候垂直差异明显;4.人类活动影响。
三、轮作的好处:1.防治病虫害;2.均衡利用土壤养分;3.调节土壤肥力;4.减少农药化肥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5.利于改善作物品质,生产绿色食品。
四、间作和套种的作用:1.有利于改变农作物单一的局面,实现农业生产结构多元化;2.提高对市场的适应性,增加农民收入;3.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4.提高土地利用率,实现一地多用;5.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6.形成有利于另一种作物生长的小气候。
五、套袋技术的作用:1.增加果面光洁度,提高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避免污染,减少病虫害和农药残留;3.保持果实新鲜度;4.减少鸟类啄食;5.防止强光灼伤果实表皮。
六、农业污染的来源:1.过度适用化肥;2.温室农业废旧塑料白色污染;3.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
七、其地发展生态农业的意义:1.有利于增加就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生活水平;2.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3.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八、地膜覆盖的优点:1.保水:减少水分蒸发2.保土:减少(风、流水)对土壤的侵蚀3.保温:减少地面热量散失4.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5.增加反射光,利于瓜果着色九、秸秆覆盖的作用:1.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减少土壤侵蚀;2.积雪保墒;3.提高土温,防止冻害;4.抑制土壤盐碱化;5.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十、鹅卵石对作物的影响:1.增大昼夜温差,利于有机质积累;2.防止水分蒸发,利于地表水下渗,减轻次生盐碱化3.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农业知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农业知识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农业知识是高考地理中必备的知识点之一,因为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之一。
在高级考试中,对农业知识的掌握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下面将介绍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农业知识点。
1. 农业地理的产业基础。
农业在大地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同的地区有各种各样的农业产业,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特征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
农业地理的产业基础包括农业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人力技术等。
2.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农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农业生产过程的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
农业生产主要分为农业生产基地、行业与规模农业、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管理等。
3. 农业品种和技术。
对农业的技术和品种的掌握也是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农业品种和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在品种上,通过遗传改良、杂交育种、转基因等方式,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提高作物的品质。
在技术方面,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都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4. 农业产品市场和国际贸易。
农业产品市场的特点和农业国际贸易的规律也是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知识点。
农业产品市场波动大,涉及到消费、供应、价格等多个方面;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贸易自由化的推进,农业国际贸易也越来越重要,不仅对那些出口农业产品的发展有直接影响,而且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关系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5. 农业与环境的关系。
农业生产模式与农业环境的关系也是高考地理必须掌握的内容。
农业生产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等有很大影响。
因此,未来的农业生产必须考虑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总之,农业知识在高考地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掌握农业知识必须要从农业地理的基础入手,通过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技术和品种来体现。
同时,农业产品市场和国际贸易也是需要关注的内容。
最重要的是,农业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被了解清楚。
农业专题 高考地理复习农业重点内容复习总结
农业一、农业的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气温日较差、气温年较差)、地形、土壤、水源(河流)2、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数量与素质)、机械化水平、科技(化肥农药、培育新品种、冷藏保鲜技术)、种植方式、耕作制度、市场、交通运输、国家政策、历史经验、口味偏好农业地域类型一、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2)优势区位因素:a.全年高温或夏季高温,雨热同期b.平原、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开阔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d.土层深厚,土壤肥沃e.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f.市场广阔,粮食需求量大,稻米是当地人喜爱的主要粮食g.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种植经验丰富(3)生产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2、商品谷物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发达国家中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中国的东北平原(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和,夏季降水比较丰富b.平原广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c.灌溉水源充足d.地广人稀,交通便利,适于大规模机械化生产e.科技先进(3)美国农业带分布图:注:图中小麦区,北部为春小麦,中部为冬小麦。
二、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1)主要分布地区:阿根廷、美国、澳大利亚、南非、新西兰(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b.地广人稀,有大面积适合放牧的肥美草原,土地租金低c.交通便利,市场需求量大(3)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2、乳畜业:(1)主要分布地区:北美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东部一些大城市的周边地区(2)优势区位因素:a.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b.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c.交通便利,科技先进三、混合农业:1、主要分布地区:澳大利亚、欧洲、北美、南非、新西兰、中国珠三角的基塘农业2、澳大利亚的小麦—牧羊带的区位优势:a.地势平坦开阔,光热充足,气候暖湿,降水相对较多,土地肥沃,灌溉条件较好b.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市场广阔,交通发达便利,工业发达,机械化程度高,政策扶持鼓励四、地中海式农业:主要分布于南欧、西亚、北非地中海沿岸及其他地中海气候区。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的知识点高考地理中,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农业是指人类利用土地、水、气候和自然资源,种植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来提供食物、原材料和能源,是人类聚居和生产活动的基础。
下面将概括一下高考地理中农业的知识点。
一、农业地理基础知识1.农业分布规律:农业在全球的经度分布主要受温度和季节性降水的影响,而纬度分布则主要由气候类型和土地条件所决定。
在我国,农业的分布主要受气温和降雨的影响,也受人文因素的制约。
2.中国农业区位优劣: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南北差异较大。
优势农区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而劣势农区则主要在北方的内蒙古和西北地区。
3.农业气候要素:气候对于农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光、温、水、风、气压和季节性变化都会影响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农业生产方式农业生产方式分为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
传统农业主要指的是低产益、技术水平低、农民自给自足的一种生产方式。
现代农业则主要是指高投入、高产益、科技含量高、市场化经营和生态友好的一种生产方式。
三、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也是农业领域的重要部分。
加工可以使农产品的使用价值和附加值提高,而贸易则是农产品流通和价值的实现。
要了解农产品加工和贸易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国内外市场状况、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市场又分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在国内市场中,有大型批发市场和农村集市,涉及到的领域包括产销对接、价格分析、市场预测等。
在国际市场方面,涉及到的是全球农产品贸易市场现状、政策、贸易体系以及我国农产品对外出口等方面的知识。
五、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科学发展和经济效益。
要了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了解全球农业的生产情况、生态保护、资源和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方面的知识。
六、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安全也是一个与农业相关的重要问题。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
高考地理知识梳理:农业一、农业基本概念农业是指通过种植、养殖等方式从事生产活动,生产以供给人类食品和其他生活资料的过程。
二、农业资源1. 土壤资源:农业生产的基础,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土壤养分丰富、排水良好的区域适合发展农业。
2. 水资源:多用于灌溉、养鱼等方面,水资源短缺地区易出现水荒、干旱等现象。
3. 气候资源: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适合农业坐落在气候适宜、温度、雨量稳定的地区。
三、农业生产方式1.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以手工、动力工具为主,耕作规模小,劳动力密集,低效率。
2. 现代农业生产方式:以机械化、科技化为主,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带来环境和资源问题。
四、农业发展方式1. 农业集约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强调增加投入、技术创新,达到节约资源的效果。
2. 农业扩张发展:向未开垦的土地区域进行扩张,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农业经济效益,但也会给环境带来损害。
五、农业种植业1. 农作物类型:小麦、稻米、玉米、豆类、棉花、水果等。
2. 区域分布:种植业适合在气候适宜、土地肥沃的地区进行。
3. 种植模式:农业集约化生产成为主流,以精品、有机、绿色农产品为发展方向。
六、农业养殖业1. 养殖品种:猪、牛、羊、鸡、鸭等。
2. 区域分布:养殖业适合在水草丰饶、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的地区。
3. 养殖模式:养殖业向现代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出现了养殖综合开发模式、动态生态模式、水产生态养殖模式等。
七、农业问题1. 土地资源短缺:中国是世界上人均耕地最少的大国之一,土地不断被城市化、工业化等建设所蚕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2. 农村人口下降:年轻劳动力下乡意愿不强,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3. 农业生产难以自给自足:中国对农业进口量增多,依赖程度加大;同时存在农业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2022高考地理农业相关知识点总结
1、农业区位因素(1)气候①热量:决定作物种类、产量、熟制a.热量充足,生长期长,复种指数高,单产高b.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农作物只能一年一熟,甚至无法生长②温差:决定农产品产量、品质a.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b.气温日较差小,农作物的品质较差③气温a.春温:春播、发芽、开花时间b.夏温:生长快慢c.秋温:霜冻影响产量d.冬温:越冬作物病虫害④光照a.光照强,有利于农作物的光合作用b.光照弱,不利于谷物的生长c.光照时间长,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热量不足d.植被茂盛,荫蔽性好,适合喜阴作物生长(人参、蘑菇)⑤风力:抗风能力弱的作物,注意防风和避风(台风、季风、盛行风带)⑥降水a.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b.降水过少,干旱影响作物产量;降水过多,洪涝使作物减产甚至绝收⑦气象灾害:冻雨、寒潮、暴风雪、暴雨、台风、霜冻、干旱(2)地形①地形平坦有利于大规模耕作,大型机械化作业,提高劳动生产率②地形崎岖,地块狭小,只能使用小型机械③水热条件好的地区,如果地势起伏大,则可发展立体农业。
如果地势起伏小(<25°),适宜发展梯田④发展渔业需考虑水城面积,发展畜牧业需考虑草场、饲料,发展林业需考虑山地、丘陵的分布(3)土壤:土壤由空气、水、有机质、矿物质四部分组成,因此需要考虑土壤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的透气性(如棉花宜种植在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中)、土壤肥力(有机质、矿物质含量高)。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发展适宜生长的农作物,酸性土壤适宜种茶树、柑橘;碱性土壤适宜种甜菜、沙棘、枸杞等(4)水源:既包括天然的河湖水、丰富的地下水、冰雪融水等,也包括水库等蓄水工程,是对降水的调节、补充(5)市场:市场需求量决定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6)交通运输:推动商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7)政策:政策通过鼓励或限制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而影响种植面积和农产品种类(8)劳动力:劳动力数量多少,劳动力价格、素质高低影响着产品成本和质量(9)科技①机械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②化肥提高了农业的产出③良种使单产量提高④冷藏扩大了农产品的销售范围2、农业生产技术(1)覆砂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利于保温④砂石间隙大,渗水作用强,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减小地表比热容,白天增温更快,夜晚降温更快,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有机质、糖分的积累(2)覆草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表面粗糙,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土壤与外界的热交换,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夏季降温)④滞留地表径流,延长下渗时间,利于增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⑤腐烂后进入土壤,补充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引发病虫害⑥覆草会减少地面接收阳光,引发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避免幼苗受到烈日的灼伤(3)覆膜的作用①减少表层土壤水分蒸发,利于保湿,减轻土壤次生盐渍化②减少风力(流水)对土壤的侵蚀,利于保土保肥③减少地面辐射,调节地温(减少土壤辐射,在冬季(晚上)起保持地温作用),减少作物冻害,促进作物提前上市④(银灰色)使近地面反射光增加,增加光效应,提高果品着色度⑤(黑色)膜有反光、压草的特性,抑制杂草生长和病虫害⑥(蓝色)在弱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高于警通膜,在强光照射条件下,透光率低于普膜,保温性能良好(4)间作套种的作用a.套种:是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行间,精种或移栽后季作物,使生长周期较长的农作物有足够的时间生长,得以成熟。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
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农业作为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地理学科中,农业专业知识点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本文将从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等多个方面详细讨论地理高考中农业专业知识点。
一、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指人类对土地资源的不同利用方式。
在农业中,土地利用主要分为耕地、林地、牧地和草地。
耕地是指用于种植粮食和蔬菜的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林地是指用于林木生长的土地,具有重要的防风固沙、保护水源和调节气候的功能。
牧地是指用于放牧畜牧的土地,适宜于养殖畜禽并提供动物产品。
草地是指养殖草食动物的土地,具有保护土壤和提供牧草资源的作用。
二、农业经济农业经济是指农业生产与经济活动的相关性。
农业经济包括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销售。
农产品生产是农业经济的基础,涉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
农产品加工是指将农产品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利润空间。
农产品销售是农业生产的最后环节,通常需要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满足市场需求并获取合理的收益。
三、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指支撑农业生产的各种资源。
农业资源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和气象资源。
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类型、土地质量、土地利用状况等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具有直接影响。
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包括地下水和表面水,其中地下水在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气象资源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包括气温、降水和光照等,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四、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农业的发展与可持续性是保证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
农业发展需要考虑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在经济方面,农业发展需要注重提高农产品生产效益,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在社会方面,农业发展需要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在环境方面,农业发展需要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地理高考农业专业知识点涉及土地利用、农业经济、农业资源以及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背考点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备考点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土地(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③酸性土壤(红壤)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社会经济条件)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①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⑻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世界和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⑴ 热带种植园农业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自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农业区位选择一、课标呈现结合实例,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农业1.概念: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属于第一产业2.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耕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①按投入产出分为密集农业(集约农业)、粗放农业,①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知识点2: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社会经济条件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知识点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农业区位因素中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
知识点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农业地域的共同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3.常见类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影响农业品质的因素昼夜温差;生育(长)期长;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水质好;土壤肥沃;土壤富含**元素;**品种优良;**(某特殊气候或技术),品质好;……(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区域特征和特定的农作物作答)。
易错点2: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判断农业区位分析,核心有两点:其一,明确区位分析的要求,是全面分析、主导因素分析还是对比分析;其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如自然因素,地形、气候、土壤以及水源等;人文因素,市场、交通、资源、劳动力、科技和政策法规等。
对于此类试.要明确影响农作物的主导因素,并能区分限制性因素,结合试题提取相关图文信息。
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每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不同。
农业生产主导因素的判断思路如下。
(1)看农业生产的类型例如,城郊农业、观光农业、乳畜业等是面向市场的农业生产类型,主导因素为市场。
(2)看农作物种类及生长特性不同的作物适宜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生长。
例如,天然橡胶为热带作物,苹果为暖温带作物,甜菜为中温带作物,它们的主导因素为气候;茶树适宜在酸性土壤地区生长,主导因素为土壤。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相关知识总结归纳答题要点
农业专题1、农业区位因素:⑴自然因素:①气候(光、热、水、昼夜温差大、生长期长);②地形(平坦、开阔)平原、三角洲;③土壤(肥沃);④水源(充足)⑵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②交通;③政策;④科技;⑤劳动力;⑥工农业基础(工业发达);⑦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2、城郊农业(小范围的农业区位):①市场;②交通;③地价(成本);④单产;⑤需水量。
3、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1234⎧⎪⎪⎪⎨⎪⎪⎪⎩、光照、热量、水分(降水)、昼夜温差大小5、无霜期、生长期长短不利的气候条件除以上外再加上气象灾害同理:分析农业不利的自然条件也要加上自然灾害4、地形可以通过气候、土壤、水源等进而影响农业生产①地形类型——影响农业类型(平原:种植业;山地:林业)②地形起伏——自流灌溉或排水(水源);水土流失或泥沙淤积导致土壤肥力高低(土壤);水热垂直差异,立体农业(气候)③地势高低——热量条件;光照条件;气温日较差;阻挡寒冷气流(寒潮、低温冻害);地势较高,免受洪涝灾害的影响5、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①城市化、工业发展及交通建设占用大量耕地②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使耕地面积减少③不合理利用土地导致土地荒漠化、盐碱化,耕地减少④保护生态环境,使耕地面积减少,如退耕还林还草等如: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地位下降的原因(还包括:人口增多,人均粮食产量下降,商品率降低)6、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的区别(1)农业类型:①按生产部门分:农(种植业)、林、牧、副、渔②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密集农业③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商品农业(2)农业地域类型: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等(热带迁移农业、游牧业、地中海式农业)7、农产品品质好的条件:①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②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③生长周期长,有机质积累多④气温低,病虫害少⑤环境优美,少用农药和化肥,精耕细作,保障绿色生态⑥农业科技水平高,培育良种,改进耕作技术⑦其他自然条件优越,如: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水质好;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等8、针对缺水农业生产应采取的措施:①推广耐旱作物;②加大科技投入,进行品种改良;③发展节水农业,采用喷灌、滴管等节水技术;④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和人类活动的科学,而农业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之一,在地理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高考地理考试中,农业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察的内容众多。
下面,我们以地理学的视角,来总结高考地理农业必备的知识点。
一、农业分类1. 农业的耕地分类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根据不同的利用方式,耕地可以分为永久性耕地和临时性耕地。
永久性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水田主要用于水稻、芦苇等水生植物的种植,旱地则适合小麦、玉米等作物的生长。
临时性耕地则是指轮作地、休耕地等,用于保持土壤肥力和调整农田生产结构。
2. 农业的经济类型农业根据经济类型的不同,可以分为集约农业、家庭农场和农耕牧兼殖民农业。
集约农业是指大规模的农业经营形式,注重机械化和科技化生产;家庭农场则是指农民个体经营的小农场,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农耕牧兼殖民农业则是一种多样化的农业形式,包括农业和养殖业的结合。
二、农作物的种植与分布1. 粮食作物粮食作物是满足人类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中国的水稻主要种植在长江流域、珠江三角洲和东北地区;小麦则主要种植在华北平原和东北平原;玉米则分布在西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
2. 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出口贸易的作物,包括棉花、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
棉花主要种植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油料作物则分布在东北地区和长江流域;糖料作物则主要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南地区。
3. 特色农产品特色农产品是指具有独特地域特点和优良品质的农产品,包括绿茶、红茶、葡萄酒等。
中国的绿茶主要产于长江以南的地区,红茶则主要产于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葡萄酒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北京周边地区。
三、农业资源与环境1.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土地的类型和质量对农业产量有重要影响。
中国土地主要分为盆地、平原和高原等,其中平原地区的耕地较多,而高原地区则适合畜牧业的发展。
此外,土地的肥力、水分和排水状况也是农业生产的关键要素。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 农业分类详细版
高中地理必背考点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高中地理必背考点(地理环境)1、农业的分类:①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②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靠天吃饭);密集农业(劳动密集与资金密集型)③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考虑市场需求量,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2、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3、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单产高)②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率高)③大牧场放牧业(地广人稀,交通便利)④乳畜业(靠近市场)⑤混合农业(对市场的适应性与灵活性)4、我国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与优势:南方:水土流失(水热充沛)华北:土地盐碱化、春旱、夏涝(光照充足)东北:热量不足(土壤肥沃、耕地面积广)西北:水资源缺乏(光照充足)5、我国农作物分布:①东耕西牧;②南蔗北菜;③南稻北麦(冬小麦-秋种夏收-华北平原,春小麦-春种秋收-东北平原);④茶叶-气候湿润的酸性土壤(江南丘陵);⑤温带水果---苹果、梨、桃⑥商品粮生产基地: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苏皖北部平原、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河西走廊、南疆、宁夏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已不再是商品粮基地)⑦商品棉基地(热量充足、光照强):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江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及南疆等6、①原料指向型工业:甜菜或甘蔗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厂、新疆的纺织厂②市场指向型工业: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饮料厂、食品厂、玻璃厂、欧美在中国建芯片厂(汽车厂)③动力指向型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火电厂、水电站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纺织厂、普通服装厂、电子装配厂、包带、制伞、制鞋厂⑤技术指向型工业:集成电路(芯片)、卫星、飞机制造厂、精密仪表7.有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位于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布局在河流的下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农业专题必备考点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光照、降水、热量、昼夜温差),土地(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工业基础,生产历史
⑴ 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① 气候湿润多雨;② 排水良好的坡地;
③酸性土壤(红壤)
⑵ 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 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 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① 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② 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③ 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 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① 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草场面积广阔;地形平坦,平原面积广(新西兰除外)(自然条件)② 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饲料供应充足(社会经济条件)
⑹ 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① 夏
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② 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 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① 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② 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 城市郊区农业问题: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① 市场消费量大;② 交通方便;③ 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④ 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绿色农业;观光农业;生态旅游
世界和我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区位分析
⑴ 热带种植园农业
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
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 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② 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 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 加强“南南合作”;
⑤ 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⑵ 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地区、美国
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自然区位因素:① 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② 地形平坦开阔;③ 耕地面积广大;④ 土壤肥沃;⑤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区位因素:①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②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③ 交通便利;④ 市场广阔;⑤ 工业比较发达;⑥ 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① 热量不足;②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③ 土壤肥力下降;④ 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我国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相同点;① 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 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③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④ 交通便利;⑤ 市场广阔;⑥ 工业比较发达;⑦ 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① 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② 科技水平存在差异;③ 专业化水平不同;④ 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
⑶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
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社会经济因素:① 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② 距离海港近;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⑷ 灌溉农业或绿洲农业的区位分析
典型地区: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南疆等
有利自然区位因素:光照、热量充足,温差大;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丰富
不利自然区位因素:水资源短缺;冬季受寒潮和暴风雪影响;土壤的盐碱化等
⑸ 亚洲和我国水稻种植业
典型地区: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
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热量充足,雨热同期;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比较发达;科技发达;国家政策扶持。
不利区位因素:人多地少;受台风、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影响;酸雨危害
⑹ 我国的畜牧业
典型地区:内蒙古草原(四大草场:内蒙古、青海、新疆、西藏)
区位因素:①自然因素:草场面积广阔;没有大型食肉动物;东部地区夏季降水多些,有利于牧草生长(降水从东向西递减)。
②社会经济因素:牧业生产经验丰富;市场潜力广阔;国家政策扶持等
不利区位因素:气候干旱,降水少;草场退化;荒漠化加剧;冬季暴风雪、寒潮影响;鼠灾、蝗灾严重。
⑺ 混合农业(参阅必修下册书16)
⑻ 山区农业的开发:①走立体化农业之路,坡度大的发展用才林、果林。
坡度缓的地带可发展种植业,积水洼地发展水产业②加快优势农产品的深加工③防止水土流失(如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常见农业问题
⑴ 粮食短缺一般分析:
自然原因:气候条件差,耕地少,肥力地,水源缺乏,自然灾害频繁;社会经济原因:人口多增长快,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生态环境破坏。
⑵ 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 自然条件恶劣;③ 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⑶ 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 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 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
⑷ 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
② 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
③ 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纬度低,人均耕地少
⑸ 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 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② 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