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及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一、前言

二、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三、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四、经济中需求不足的因素分析

五、扩大需的政策措施

六、结束语

一、前言

消费问题,从消费行为角度看,属于微观经济畴;从国生产总值最终使用构成看,消费是重要总体变量,它的总量和结构变动影响国生产总值的变动,即对经济增长具有影响作用。因此,消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宏观经济畴。我们对消费问题研究的出发点,是对经济增长的关注。

消费问题在近两年成为一个焦点问题,刺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近两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部环境发生变化,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不贬值压力、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等,使得消费问题终于浮出水面,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由于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部环境变化,严重削弱了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因此,将开拓国市场、刺激消费、扩

大需确定为经济增长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消费与增长,传统的计划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带来消费的增加,增长对消费起着决定性作用。经济增长了才能适当增加消费,消费基金的过快增长会影响和妨碍经济发展,并以此为依据安排经济建设和制定宏观发展计划。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不但取得了制度上的变革,也获得了认识和理论上的突破,那就是不仅增长决定着消费,同时消费对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消费拉动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超过投资的影响作用,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这一增长观点可以从下面的经验材料和理论获得支持。第一,高收入高消费与低收入低消费两种模式比较。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历史经验表明,与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相比,1979年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获得巨大的提高,原来的低收入低消费,经济发展滞缓模式已彻底改变。即使是同一时期在我国不同地区,例如东南沿海地区与西部地区,不同的消费模式伴随着不同水平的经济增长。再以美国等发达国家为例,高收入高消费模式,伴随着成功的经济增长。所以,低收入低消费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滞缓和效率低下;高收入高消费伴随的是经济增长的高产出和高质量。第二,生产函数理论。劳动力是

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而劳动力离不开消费。衣、食、住、行消费是劳动力的基础需要,没有这些消费活动也就不存在劳动力,消费水平决定着劳动力的总量水平和素质构成。所以,消费不但是人口再生产需要,也是经济活动的必要前提条件,经济活动,最原始的、首要的是从消费开始的。消费决定了劳动力,劳动力传导着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贡献。

二、经济的消费总量与结构分析

1、消费需求的现状、特点和结构

国生产总值的支出构成分为总消费、总投资和净出口。总消费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20年,尤其是建省十年来,经济取得相当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获得巨大提高。见表2-1。

表2-1 消费的总量与结构单位:亿元

年份总消费占GDP比重% 居民消费比重% 政府消费比重%

1978 16.68 85.1 15.71 94.0

0.97 5.8

1979 17.46 85.6 16.65 93.9

1.09 0.6

1980 19.10 86.0 17.85 93.5

1.25 6.5

1981 20.64 79.6 19.16 92.8

1.48 7.2

1982 22.38 71.7 20.83 93.1

1.55 6.9

1983 24.00 70.7 22.09 92.1

1.91 8.0

1984 26.12 62.0 23.37 89.4

2.76 10.6

1985 31.58 58.3 28.05 88.8

3.53 11.2

1986 36.81 59.4 32.70 88.8

4.11 11.2

1987 40.00 60.2 35.83 89.2

4.17 10.4

1988 48.7 59.0 43.22 88.6

5.55 11.4

1989 57.27 57.1 48.99 85.5

8.28 14.5

1990 66.29 52.2 48.45 73.

1 11.31 26.9

1991 72.87 52.1 56.86 78.

0 15.93 22.0

1992 95.58 43.4 75.18 78.

7 20.40 21.3

1993 127.92 42.7 98.04 76.6

29.88 23.4

1994 156.47 41.1 124.55 79.6

31.92 20.4

1995 188.50 46.2 153.09 81.2

35.41 18.8

1996 208.87、53.6 168.27 80.6

40.60 19.4

1997 222.33 54.5 176.82 79.

5 45.51 20.5

资料来源:《统计年鉴》,1998年

以1988年为分界线,前后两个十年。1978─1988年,总消费占GDP(代表国生产总值,下同)比重为60─86%,(个别年份稍低)。在较低水平经济总量情况下,较高水平的消费率必然是较低的储蓄率,总投资处于有限的低水平规模,经济发展处于一种滞缓状态。1988─1997年,消费率为41─

59%,储蓄率得到大幅度提高,总投资规模迅速膨胀,经济取得迅猛发展。但是,消费率下降的滞后结果是,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的高速度是以牺牲消费为代价的,同时,低收入低消费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消费水平没有获得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增长,经济增长的机会成本高昂,经济发展质量不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世界水平相比,消费水平低下。九十年代以来,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统计,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全国平均消费水平为58─60%,仅为41─55%,见表2-2

总消费又细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从上面资料看,建省前政府消费仅占总消费的5─10%,建省后快速上升到20%以上(仅有两年低于20%)。与居民消费和总消费相比,政府支出增长速度是最快的。

2 、消费模型

消费,从实物形态看,表现为商品和劳务;从货币形态看,来源于可支配的实际收入。消费水平的高低主要决定于一国国民个人可支配收入的高低。所谓个人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在一年中得到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总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