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和《楚辞》的异同比较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楚辞
中国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造的一种韵文形式。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司马迁的《史记·酷吏列传》。在汉代,楚辞也被称为辞或辞赋。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共16篇辑录成集,定名为《楚辞》。楚辞遂又成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故楚辞又称为骚或骚体。
1、风格/感情色彩不同:诗经——现实主义;楚辞——浪漫主义
2、产生地域不同:诗经——产生于北方主要是黄河流域,以北方为主的广大地区,代表了当时的中原文化;楚辞——主要在长江流域,限于南方楚它的产生与发展与楚地的地域特色有关,属于南方楚地的乡土文学。
3、诗经的诗句以四字句为主,篇章较短,风格朴素;楚辞篇章宏阔,汪洋恣肆,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感情奔放,想象力丰富,文采华美。
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不同:诗经主要是重群体抑个体,楚辞比诗经更注重个体。
形式不同:诗经以四言为主,多用叠字、叠章,楚辞语句形式更为灵活
表达方式不同:诗经多用赋比兴。楚辞运用大量的想象和象征,对事物进行描写铺陈渲染,开汉代大赋得先河。屈原在离骚中还用香草美人象征君王,也为以后诗词中的此类描写开了先河.
首先,《诗经》是民间创作,大部分是民歌——十五国风。而《楚辞》是文人创作,所以在这一点上就决定了语言运用和关注方向上及表达方法上的不一样。其次,《诗经》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因为它以百姓为出发点,大部分以历史什么的现实存在的为比喻,所以是现实主义的发端;而《楚辞》则是浪漫主义的开始,因为《楚辞》里面大量运用了神话等带有明显楚文化神秘色彩的内容,所以被认为是浪漫主义的起点。再者,《诗经》大部分是四言诗,夹杂二言至八言不等的杂言,为后世律诗绝句等格律诗做出尝试;而《楚辞》则以楚方言为特色语言运用,“兮”字为代表,开创了后世“骚体诗”等问题。最后,他们的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区别就是:《诗经》成为经典,为后世所有学子科举的必读经典及试题出处,入《四库全书·子部》。而《楚辞》则作为辅导书目,入《四库全书·集部》。
二、表现手法
《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诗经》主要采用四言诗和隔句用韵,但亦富于变化,其中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的句式,显得灵活多样,读来错落有致。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句和反复咏唱的特点,大量使用了叠字、双声、叠韵词语,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和音乐性。《诗经》中的一些篇章工于描写,勾
划出许多生动的细节。
楚辞的特点,作为一种诗体,楚辞的想象力丰富。楚地巫风盛行,祭祀时往往以巫觋扮演诸神,表演一些神话传说故事,以娱乐神人。这些都培育了楚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如《离骚》、《九歌》等均是如此。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常用语助词“兮”、“些”等。并且结构一般比较宏大,
篇幅一般比较长。
三、内容。
《诗经》涉猎面很广,有男嗔女怨的婚恋诗,以《南风·关雎》为代表;有写奴隶辛劳的怨刺诗,如《魏风·伐檀》和《魏风·硕鼠》姊妹篇;又有幽怨反侧的思妇诗,如名篇《王风·于役》;又有表达士大夫爱国意识的忧患诗,诸如《王风·黍离》、《小雅·节南山》和《小雅·雨无正》等等,几乎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概括的说来,《诗经》所反映的是各阶层的人,特别是平民(包括奴隶、服役这样的下层劳动者)真实的
生活和情感。
语言:《诗经》取材生活化,语言朴素平实、不事雕琢,即使比喻也呈现出和谐中正的修辞特点;而《楚辞》运用楚地方言词语,取材奇花异草,气势恢弘的长句与短句交错,平稳中求变化的节奏使其呈现出恢弘奇丽的修辞特点。《诗经》中的比喻词语构成语言美——双音节词的大量出现,许多赋予词语以临时性功能的修辞学说法,往往会随着人们的反复运用而使临时性功能固定化,原来的修辞用词也会转化为一般用词。而《楚辞》则没有这个特点。
表现手法:楚辞继承了《诗经》的传统的比兴手法并予以极大的发展,创造了一系列新的意象,而且这些意象本身具有形象美和意境美,体现出了诗人的人格。《诗经》中比喻一般是单列的,而楚辞中的比喻则丰富多彩,复杂多变。
《诗经》中的比喻,此物和彼物的界线是分明的,二者是独立存在的客体和主体,而到了《楚辞》,比兴的主体和客体大量融合,近乎我们现在的借喻。
在《诗经》中,比的彼物往往是草木虫鱼鸟兽等具体的事物,而《楚辞》除了用香草美人,还引用大量典故、神话传说、虚拟故事、寓言,使比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此外,《楚辞》中的比喻的喻体也具有了褒贬之意,而《诗经》则没有明显的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