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成为一名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
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
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
幸。” 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成功的愿望,在课堂教学过
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
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
础上都能得到理想的发展。
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自己体验成功的前提。教师只有尊重每个学生,相信
每个学生都能成功,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心理学研究
告诉我们,每个人自身存在的潜能是巨大的,每个人只要相信自
己的潜能,而且能不断开发自己大脑的潜能,人人都能成功的。
教师对学生,特别是对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要加倍关注。
要着力培养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
“我能行”。
班级中原有一名学生,成绩比较差,他自己也很自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原以为这个孩子成绩差是因为家长对他放任不管。
可是在一次家访中我意外地发现,其实他的母亲为了孩子的学习
费了很多心思,作出了很大牺牲,尽管孩子学习不理想,可她还
是一如既往地给儿子信心和帮助。我震撼于母爱的力量如此伟大,
同时也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们往往在重视学习成绩的同时忽视
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我决心从培养他的自信心入手:一次数
学课上,他兴奋地举着手,迫切希望回答问题,看着他自信的表
情,我暗想,等他回答完了一定要好好表扬表扬他,可没想到他
站起来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我示意其他学生耐心地听他讲,
可他绞尽脑汁还是不知道。怎么回事?看他举手的神情应该是有
自己的思路。难道是紧张导致暂时遗忘。想到这里,我对全体学
生说:“×××今天能主动举手,我们很高兴,让我们为他的勇敢
而鼓掌”。在大家的掌声中,他显得很意外,既而腼腆地笑了。我
发现,这一节数学课,他听得特别专心,而且举手也特别积极,
基于上面的经历,我也不敢轻易请他发言,只是试探性地挑了一
个特别简单的问题请他回答,他好不容易答对了。我暗暗地松了
一口气,同时给了他热烈的掌声。望着他灿烂的笑容,我似乎看
到了他向着成功迈出了一大步。在以后的数学课上,他举手的次
数越来越多。我尽量挑一些适合他的问题让他回答,并适当地鼓
励他,他逐渐有了自信,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只有这样
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也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
围中,才能使每个学生树立起学习信心,自己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数学知识高度抽象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特点,决定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艰难性,这种艰难性,很容易使小
学生产生挫折感、失败感。而长期的失败经验的积累,只能导致
学生失去信心。我们应该从学生原有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探索,
理解掌握新知识,并逐步促进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变,
得到成功的体验。
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法则”时,可先让学生到商店调查有关商品的单价,并帮妈妈买两样日用品。上课时,让学生报出所买
的日用品的名称、单价及应付的钱。然后讨论:怎样列式计算共
应付的钱?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大部分学生能从元、角、
分的角度表述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有些学生还能用小数的组成表
述列式和计算的依据。最后让学生观察,找出所列竖式的共同点
(小数点对齐)。讨论:为什么所列竖式的小数点都是对齐的?从
而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巧妙地以旧引新,同时把
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的联系,使学生学起来有亲切感、真实感,
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数学,在活动中自己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活动
中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思维中动手,
在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动口,表述操作过程和结果,表述自己的
思维过程。
例如:在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复习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及运用
割补的方法推导上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基本思路,这就为学生
的再创造作了知识和方法的铺垫。接着提出:圆面积公式怎样推
导呢?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推导出圆面积公式呢?学生四人小
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这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发现创新的最大空间。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尝试拼摆,发挥各
自的想象,有的剪拼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转化为近似的平行四
边形,有的转化成近似的三角形、梯形等。在这一过程中,使学
生尝试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最后,让学生总结比较推导过程,提出:运用不同的剪拼方法和推导过程,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使学生明确:不管你怎样剪拼,都要“转化”成已学过的形。在转化过程中,形状变了,面积是不变的。从而使学生在“再创造”的过程中,确立“转化”思想,掌握思维方法。这样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在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总之,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让
每个学生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
200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