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合集下载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我国30多年城镇化发展取得一定的成果,在促进社会文明方面发挥较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足,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新时代城镇化要走新型发展道路,突出中国特色,减少城镇化中的矛盾,确保城镇化成效的提升。

国家要求加快城镇化升级,并就新型城镇化进行规划和部署,旨在满足基础要求的同时,推动战略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对规划设计有新要求,所以当前城市规划要增强适应性,更好地服务新型城镇建设与发展。

另外,新型城镇化发展对建筑设计要求更高,需要进一步推进绿色节能。

所以,本篇文章立足于新型城镇化发展,针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要坚持以人为核心城镇化推进中遗留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农村家庭中有一部分人在城市,还有一些人留在农村,出现了家庭被分解的现象。

这会引起一系列问题,比如农村有大量的留守儿童,教育会出现问题,还有则是赡养老人的问题,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同时,农村中青年到城市打工,成为了常住人口,却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存在着不公平情况,容易引起矛盾和不满。

在城镇化进程中,有些农村人在城市购买住房,但在农村依然有宅基地,也有自建的房子,造成资源浪费。

新型城镇化推进中要从矛盾入手,解决好上述问题,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核心,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中。

农村人口在迁入城市后,应保证公平,使其享受市民同等待遇。

这不是一件容易事情,需要从户籍制度入手,进一步改革,让农村人可在城市中落户。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必须按照国家和政府要求,真正解决3亿人问题。

这包含了三个部分:一是促使1亿农村人在城市落户;二是推进城中村和城市中棚户区改造,牵涉1亿人;三是主要针对中西部,激励1亿人就近落户。

城市规划和建设设计中,必须要考虑3个1亿人需求,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做好设计建设。

新型城镇化要让农村人转为城市人,享受市民待遇,这要解决好成本问题。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与战略布局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与战略布局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与战略布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率达到了57.4%。

但是,我们也面临着城镇化的新问题,比如城市人口剩余转移、城市公共设施不足等。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与战略布局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速城市人口转移城市人口转移是城镇化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面临的重点问题。

但是,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限制,有些地区城市人口增长缓慢。

因此,加速城市人口转移,是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

首先,要完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吸引力。

城市发展必须从规模、功能和品质上不断提高,引导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其次,应先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配套设施,要优先考虑建设。

最后,应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提高城市入住门槛,遏制城市拔河现象,控制城市人口规模。

二、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化进程中最重要的配套设施,也是保障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因此,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首先,要着重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和水利设施建设。

公共交通网覆盖率和水利设施的建设水平是衡量城市发展程度和市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标志之一。

其次,要加强教育、医疗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

教育、医疗和文化设施是城市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们的建设应该引起重视。

特别是有利于提高城市居民文化水平与身心健康的公共文化设施的数量应不断增加。

最后,要建立完善的城市运营和管理制度,使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城市功能布局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反映了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发展的固有规律,是城市内部权力、职能和责任的相互映射。

新型城镇化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优化城市功能布局。

首先,要加强城市服务功能的建设。

服务业是当今城市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产业之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中的服务业和就业机会,提高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分析

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越来越加速。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的趋势,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我们需要对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一、经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经济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镇化进程需要有稳健的经济基础。

经济发展能够带来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机会,这是城镇化进程的核心。

在新型城镇化中,我们需要重视开发新的经济产业,打造创新型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城镇化的进程。

二、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前提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前提。

城市规划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优化的社会环境。

城市的规划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的历史、自然环境和文化特色,发挥城市的社会、文化和生态价值。

三、人口流动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人口流动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趋势。

城市化意味着人口的集中和密集,因此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将更为繁荣,但同时也面临着人口过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化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完善人口流动的政策,如建立统一的居住证、加强城乡地区的协调等,从而实现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四、城市管理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保障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需要有系统、科学的城市管理体系,从而实现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城市管理需要充分考虑社会的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因素,引导城市生态发展,实现城市与人民的和谐共生。

五、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的新要求智慧城市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设备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

智慧城市能更加精细化地管理、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和更加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新型城镇化需要注重发展智慧城市,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前瞻性的现代都市。

结论以上就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因素分析,我们认为经济发展、城市规划、人口流动、城市管理和智慧城市是城镇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60.6%,这意味着超过8亿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为了规范和引导城镇化发展,中国政府已经制定出一系列的城镇化规划。

本文将重点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与规划。

二、新型城镇化的概念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政府自2014年提出的一项战略,它旨在推动城镇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城市质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城市发展与农村振兴协调发展。

三、新型城镇化规划的内容1. 人口目标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人口导向,注重实现人口转移。

根据规划,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要达到60%以上,大中小城市人口比例要相对平衡。

同时,还将加强城市群建设,推动城市群人口规模发展达到5000万人以上。

2. 城市化品质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提高城市品质,注重城市环境保护。

规划要求城市建设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推动城市交通、垃圾分类等方面的创新。

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建设,推动城市文化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3. 农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规划要求注重农村振兴,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规划提出,要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提高农村居民收入。

同时要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公共品的互通互联,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同等的服务。

4. 城市治理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提出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体系和城市规划体系,推动城市创新治理,促进城市的良性发展。

此外,规划还要求要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

四、新型城镇化规划实施的挑战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的指标和目标,但实施中仍存在许多挑战。

1. 投资不足新型城镇化规划需要大量的投资,但目前国内外资金短缺,政府的财政压力也比较大。

因此,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规划目标,必须寻找更多的资金来源。

2. 服务体系不完善城镇化进程加速,城市服务需求与日俱增,但目前我国城市服务体系还不够完整。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建设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高速公路、高铁、城市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让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出行。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开始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城镇化模式。

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和生态环境。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要求城市规划更加先进、科学,城市的建设更加环保、可持续。

在新型城镇化中,重点是解决人口聚集的问题,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建设以人为本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需要重视城市规划、生态建设、绿化等方面,注重环保、可持续的理念。

二、新型城镇化的优势与挑战新型城镇化对城市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提升城市的规模和质量,改善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活品质,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等。

同时,新型城镇化还可以推进农村转型,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然而,新型城镇化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比如,城市地区的土地资源紧缺,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普及不足,城市管理水平低下等。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有效的解决,才能够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三、城市建设需注重的问题在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城市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城市建设不仅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生态环境,也关系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需要注重以下几个问题:1.注重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

要注重城市的整体规划,特别是重点区域的规划,如城市中心区、商业区、休闲娱乐区等。

同时,城市规划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人文环境的建设和保护。

2.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建设中,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保障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比如,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加大污水处理力度等。

3.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关键。

要注重城市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综合能力。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

基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思考现阶段,随着时代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步伐将更加明显。

然而,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全面优化经济结构。

本文主要分析了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现状,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不足,分析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规划的转型思考,提出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转型路径。

标签:城镇化;城乡规划;劳动力全球资源流动对中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土地性质的变化和新产业集群的不断出现,我国城市化的雏形也随之出现。

然而,由于我国城市化初期缺乏统筹规划和广泛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高,发展深度不足,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要求。

在2012年12月的中央经济会议上,中国首次提出了“新型城市化”的发展理念,旨在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农业人口的公民意识。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工作中的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促进城乡规划转型的快速实现。

1、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现状分析1.1城市化状况城市化是指将现有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的过程。

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程度和城市人口在所有当地人口中所占比例的指标。

同时随着工业化进程中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每个国家都必须经历城市化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

到目前为止,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到较高水平,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

相应的国家规划纲要为“推进城市化的主题形式是城市群”。

相关国家规划提出,在一期多次规划中,在大城市的基础上,中小城市圈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中心,实现大中小城市全面协调发展。

1.2城乡规划现状城乡规划涉及面广,我国有关规定明确了城乡规划的特点,即战略性,综合性。

首先,要在遵循现代化建设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融合当前和未来,把握大局,全面发展。

同时,应考虑短期和长期、供应、地方和整体、现代化和历史文化保护。

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破坏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新型城镇化202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新型城镇化202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口集聚趋势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中小城 市和特色小城镇也将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发展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将成为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城乡之间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将加速推 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进行 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及教训。
案例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 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借鉴。
04
CATALOGUE
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保障措施
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选择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注重提升城市功能 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理念 ,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
02
CATALOGUE
2024年新型城镇化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型城镇化中应用
1 2
资源节约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应注重资源节约利用,推 广节能、节水、节地等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友好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 污染排放,构建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3
社会和谐
关注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治 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发展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热门话题,本文将从城市化背景、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三个方面,探讨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一、城市化背景城市化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

在我国,城市化开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从此以后,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不断加速。

目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超过60%,城市人口已经超过8亿。

城市化率的不断提高表明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城市化进程不均衡、城市资源紧张、城市环境污染等。

二、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优化城市发展模式、提高城市化质量,实现城市化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主要包括: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工市民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

首先,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改革包括城市规划、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

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改革,可以合理规划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建设的质量,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产业结构调整是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可以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解决就业和收入问题。

第三,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民工市民化是指把农民工转变为城市居民,为他们提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

通过农民工市民化,可以实现城市和农村的融合,解决城市人口问题。

最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指改革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制度,实现土地的流转和集约利用。

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可以实现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三、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城市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之一。

城市发展的路径选择涉及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多个方面。

城市规划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引导新型城镇化发展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型城镇化成为了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可持续发展以及城乡统筹。

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

首先,城市规划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

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城市规模的扩张和经济的增长,而忽视了人的需求。

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更加关注居民的生活质量,如提供充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

在规划中,要合理布局学校、医院、公园等公共设施,确保居民能够便捷地享受到这些服务。

同时,要注重打造舒适的居住环境,包括合理的住房布局、良好的交通条件以及优美的生态环境。

通过规划,创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空间,让人们在城市中生活得更加幸福、舒适。

其次,城市规划要注重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的融合。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将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要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

例如,一些城市可以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而另一些城市可以依托自身的农业资源发展现代农业产业。

另一方面,要注重产业园区与城市生活区的融合,避免出现“产城分离”的现象。

通过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实现产业发展带动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再者,城市规划要强调可持续发展。

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的今天,新型城镇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城市规划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土地利用方面,要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合理规划城市建设用地,避免土地浪费。

在能源利用方面,要鼓励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要加强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建设,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第一章: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新型城镇化是指在城市化进程中,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高城市化质量和水平,构建高品质城镇环境,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城市化形式。

城市规划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旨在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第二章:新型城镇化的特点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注重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将人口、人居环境、人文精神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目标。

2. 生态优先: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建设宜居生态城市为目标,推动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3. 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倡导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模式,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建设,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4. 有机融合:新型城镇化鼓励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对立,提供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机会,促进全民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第三章: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基础和保障,它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布局:城市规划通过科学的空间布局,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分区和用地布局,确保城市的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

2. 城市形象:城市规划能够规划城市的建筑风格、公共空间和景观设计,提升城市的形象和品质,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公共服务设施:城市规划可以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包括交通、教育、医疗等,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满足居民的需求。

4. 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可以指导城市的管理,帮助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的衔接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密切相关,在实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规划应该发挥以下作用:1. 宏观指导:城市规划应该制定长远的城市总体发展规划,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宏观指导和战略规划,确保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

论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

论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

论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第一部分概述城镇化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型城镇化是指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化和新能源等技术手段,推动中国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并实现生态、智慧、宜居的城市环境。

本文旨在分析中国为什么需要新型城镇化,探讨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并倡导通过新型城镇化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在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中国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其意义:1. 提升城市化进程的质量和水平新型城镇化可以通过优化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城市智能化、绿色化、生态化等方面的进展,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

例如,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效率,建造生态园区和绿色建筑,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改善城乡荒薄状况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改善城乡荒薄状况。

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品质,同时促进城市化过程秩序井然。

3. 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新型城镇化可以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城市是现代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通过新型城镇化,可以吸引更多投资、技术和人才,推动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4. 促进城市和人居环境优化新型城镇化还可以促进城市和人居环境的优化。

中国近年来积极推行环保政策和低碳技术,如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

这将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中国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原因中国需要新型城镇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优化城市化结构,提高城市质量中国城市化进程存在着结构不合理、产业结构单一、城市功能划分不明确等问题。

新型城镇化能够有效破解这些问题,促进城市化结构优化,提高城市的质量和居民的生活品质。

2. 实现城市化和现代化协调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和水平。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发展战略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一路攀升,近年来已经超过60%,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新型城镇化迎来了新时代,我们也迎来了新的城市发展战略。

一、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指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城市和市民共同发展的一种城镇化模式。

2008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将其定义为:“改革创新是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城镇化与农村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协调统筹,在提高城市化质量的基础上,实现城乡发展的新型格局。

”新型城镇化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城市化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优化城市规划和发展策略,提高城市发展质量,改善市民生活品质。

新型城镇化还注重城市和农村协同发展,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和城市化过程中剩余劳动力的就业,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为城市和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就业、教育、医疗和文化活动等方面的服务。

二、新时代城市发展的战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有切实可行的城市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的主要方向有四:1、城市规划创新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指导方针,城市规划创新是城市发展的需求和必然趋势。

城市规划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城市综合规划,注重城市绿色、智能、低碳的规划方式和管理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要,以城市和市民为中心进行规划创新。

2、城市体系协调城市体系协调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和协调,以及城市和周边的土地资源协调,是城市体系协调的关键。

城市体系协调不仅需要城市之间互联互通的支撑,还需通过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和城市间产业协同发展来实现。

3、智能城市建设智能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趋势。

智能化技术将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实现常态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城市运营管理效率和城市管理水平,增加市民满意度和幸福感。

智能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要素之一。

4、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一、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和意义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新型城镇化逐渐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强调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旨在提高城市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新型城镇化的意义在于促进城市和农村的互利共赢,让城乡居民能够更加平等地享受社会公共资源和服务。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可以加速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规划和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城市规划是指有针对性地制定城市的长期发展和空间布局规划以及城市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和管理。

城市规划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城市规划是新型城镇化的基础。

城市规划可以在空间和时间上提前规划城市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城市规划,可以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和提高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城市规划可以为新型城镇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让城市发展更加有序和稳定。

三、新型城镇化对城市规划的要求1.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必须着眼于居民的需求和利益,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提高居民的幸福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性化为核心,打造人文城市。

2.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必须着眼于城市发展的长远性和可持续性,通过创新城市各个方面的规划,促进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发挥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科学性和可行性。

城市规划必须坚持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政策和市场等因素,并与城市发展的现实情况相结合,实现规划设计与城市实际需求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4.适度规划。

城市规划必须适度规划,综合考虑经济发展、土地资源开发和自然环境保护等因素,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实现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资源的有效分配。

四、结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的关系密不可分,城市规划也要适应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要求。

城市规划应该鼓励可持续的城市发展,以提高居民的福祉为中心,促进城市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城市环境质量的提高,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

新型城镇化下的城市规划与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不仅要将城市建设得更加绿色、智慧、便捷,更要注重人文价值与社会效益,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期望。

一、城市规划的绿色化、低碳化倾向新型城镇化要求城市规划更加注重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发展中,绿色化、低碳化已经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城市绿地的保护、建设和利用,已经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内容。

同时,通过城市地下空间的开辟,可以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和城市绿地率。

此外,城市规划还应该注重推广低碳交通方式的应用,推广公共交通,限制车辆进入市区,促进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的普及,减少城市的交通瓶颈。

借助科技手段,加强城市交通智能化管理,进一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城市碳排放量。

二、城市规划的智慧化、科技化发展城市规划要顺应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城市智慧化、科技化发展。

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城市建设理念正在快速兴起。

数字城市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依托,实现数字化管理、数字经济、数字生活等全方位发展。

例如城市智能化道路照明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城市道路拥堵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数字化环卫,减少噪音和污染等智能化彩钢板等技术的应用,在城市规划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城市规划的品质化、文化化倾向城市规划不只是城市的物质建设,而且要注重文化的弘扬,提高城市的文化品质。

以人本思维为核心,在保证城市规划的基本功能和功能服务质量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考虑人文、生态、社会实现。

发挥城市文化优势,构建人文城市,建设符合时代特征和城市精神的文化场所,让城市焕发出文化的气息和人文的温度。

同时,还要注重特色建筑的保护与建设,弘扬地方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特色。

四、城市规划的人性化、社会化发展城市规划不再局限于物质建设,更要注重人的需求和社会效益。

城市规划应该更加注重人性化环境和人文关怀,充分照顾不同人群的需求,建设更加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和便利设施,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2024年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模版(2篇)

2024年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模版(2篇)

2024年城市规划心得体会感想模版走新型城镇市化道路,是未来城镇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是建设幸福城镇的科学发展之路。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构筑县域经济发展平台的关键因素。

近段时间,我参加《新型城镇化实践与发展》的学习,本次学习主要是了解新型城镇化的有关知识,以下是我学习新型城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强化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

新型城镇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以统筹兼顾为原则,以和谐社会为方向,以全面、协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特征,推动城镇现代化、城镇集群化、城镇生态化、农村城镇化,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环境友好、社会和谐、个性鲜明、城乡一体、大中小城市和镇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子。

二、由传统向现代转变。

城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中心平台作用,只有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才能使县域相关各行业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集聚效益,形成本区域的主导产业优势,增强竞争力;同时集中人、财、物力进行县域内水、电、路以及居民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由此促进经济发展。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

城镇化水平太低,必然制约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因此,新形势下抓住城镇这一城乡经济的结合部和交汇点,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努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以城带乡、以促进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进而促进县域经济不断壮大。

三、强大经济支撑。

城市要发展必须充分统筹考虑县域经济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了解自身的特点从而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相互补充相互融合,避免产业结构趋向同化,模式上可以采取网络化开发和产业集群战略。

发展城镇建设,首要是发展县域的经济,它是基础也是保证。

没有经济实力的强势支撑,县级城市就会外强中干。

因此,我们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项目的落户,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从而建立现代城市商务核心区和总部经济。

四、引进高端人才。

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的是各方面的人才,人才是中心城市健康肌体的动脉,不能破坏而要保护。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交通规划在新型城镇化的进程中,城市交通规划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新型城镇化将带来人口大规模流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结构的调整,这些都将对城市交通带来新的挑战。

因此,城市交通规划必须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交通问题的背景城市交通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城市化进程加快带来了人口规模的增大,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因为跟不上发展速度而滞后。

随着城市交通拥有量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

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限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二、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健全的城市交通体系,促进区域性交通的发展,满足人民出行需求,提高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多元化的交通体系城市交通规划需要考虑公共交通、个人交通、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等多种交通方式的优化和协调,同时还需要考虑城市与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甚至跨省界的交通体系布局。

这将有益于实现城市交通的平面与三维空间的互动,有效缓解交通拥堵,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

2、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城市交通规划需要与城市规划紧密结合,采用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营平台和认真组织人员等手段来实现交通系统的高效有序运转,降低城市交通拥堵率,改善道路交通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质量。

3、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规划要充分考虑绿色出行、降低排放、保护环境的要求,积极推进新能源车、节能减排措施和綠色交通体系建设,从而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城市交通规划必须采用先进、高效、创新的技术和应用。

在城市交通管理方面,以信息技术及智能交通方面的技术应用及其创新为核心,开展交通安全预测、智能交通管理、精准的服务培训和公共服务定制等工作。

同时还需要推广城市交通智能化方面的应用,包括车辆终端、智能交通系统、路网建设、智慧停车和交通监管等方面的创新应用,从而改善城市居民出行的质量。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规划与发展一、引言随着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城镇化规划和发展成为了当前的热门话题。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乡一体化、居民提升、立足本地等方面的理念和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

本文将以新型城镇化为主题,探讨新型城镇化的规划和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的定义新型城镇化是指在保持现有城市化发展水平基础上,通过城乡一体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居民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资源节约为手段,以特色文化为支持,以计划引导为保证的城市化发展。

这一概念是在城市化发展已经到达较高水平的情况下,出于新的社会、经济、环境等要求而提出的。

三、新型城镇化规划的主要内容1.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新型城镇化崇尚城乡一体化,要求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不再割裂,而是相辅相成。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要求在城乡发展中要建立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格局。

2.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新型城镇化强调通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来缓解人口压力,发展基础设施及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要求依据当地实际情况,给予农民相应的城镇居民待遇,建立健全农民市民化的机制和保障体系,确保其享有与城镇居民相近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

3. 实现居民提升。

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城市改造重建过程中着力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型城镇化规划中,要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公共设施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促进城市发展。

同时,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4. 立足本地。

新型城镇化规划强调城市的市民化和城市特色文化的保护与发扬。

新型城镇化要求以城市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发挥城市特色,推动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相融合,同时注重既有的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现状与前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型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8 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9.6%,居民就业地点已实现城乡公平。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设计与发展研究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趋势。

新型城镇化具有可持续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在城市设计与发展中,也就要求我们遵循这些特点,不断探索城市设计发展的新途径。

一、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设计1.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随着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成为了城市设计的重要方面。

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背景下,城市规划和布局应该注重宜居性、可持续性和智能化,确保城市的空间结构有效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对于不同城市空间布局和规划的特点,城市设计的方法和手段也必须因地制宜,以打造出更为人性化、可持续和有创新价值的城市空间。

2.城市交通和道路设计城市的交通和道路设计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程建设,它还要与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互相配合,综合考虑交通安全、环保、舒适性等因素。

此时,城市设计师们需要通过优秀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有效地协同各方面力量,以打造出更为智能化和深度优化的城市交通和道路设计。

3.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设计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的文化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它还要反映城市的多元文化特征。

城市设计者应该注重将城市文化和公共空间融入到城市设计和发展中,打造出更为生动、智能化、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以便于更好地推动城市文化的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研究1.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可持续性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为核心的要求。

城市作为人口集聚和经济发展的核心,对于利用高效、节约资源的方式来管理和建设城市,以保持城市环境的健康和低碳,构建自然友好型城市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设计和发展必须考虑到城市土地的利用效率、空气质量、水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城市人口的质量等方面的关联性问题,以确保城市的可持续性。

2.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城市的财政、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方面都需要不断加强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务的建设。

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2篇

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2篇

如何加强新型城镇化和城市规划2篇文章一:新型城镇化的加强新型城镇化是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意味着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并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势在必行。

为了加强新型城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对农村人口的引导和培育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居民转移进城仍然面临一定困难,需要政府加强引导和培育。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创造就业机会和提供各项社会保障等措施,来减轻农村居民进城的负担,同时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2.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加强新型城镇化,政府需要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包括城市交通、住房、医疗、教育和文化等方面。

同时,要注重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品质和可持续性,确保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 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城市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化的核心和基础,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有利于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政府需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方案,确保城市的各项建设按照规划有序进行。

同时,要注重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

4. 推进城市管理与服务城市管理与服务作为城市的基础,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政府需要集中力量解决城市环保、城市治安、城市卫生等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智慧城市建设,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城市管理和服务中,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

5. 推进社会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要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建立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营造良好的城市文化和社会氛围。

同时加强城市公共服务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保障,提高市民生活品质。

总之,要加强新型城镇化工作,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

政府应该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为全国的城市化建设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
发表时间:2019-06-19T10:26:54.0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作者:徐秀丽1 朱鸿钰2 [导读]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城镇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国建材国际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54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新型城镇化的实施,城镇化的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入手,讨论了新型城镇化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新型城镇化形势下传统城市规划应该做出的转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市规划;存在问题;规划转变引言
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全面加速发展时期,我国城镇化按官方统计已经超过了50%。

如此快速的增长也带来了很多的城市问题,比如说城市空间增长的无序,大城市过于聚集,中小城市发展缺乏支撑等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思考城市规划在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应该做出的改变。

1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1.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业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是以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为目标的城乡互促共进的中国特色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1.2 新型城镇化的特征
我国现在秉持的是一种新型的城镇化,是不同于西方城镇化和传统城镇化的一种模式。

这种新型城镇化就对城市规划提出了要求。

城市规划应该注意在对于城市空间的规划布局时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大城市群,从而促进城市与城镇的协同发展。

再者,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促成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变,由工业主导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三个特征就是强调可持续性发展,新型城镇化创造了一个新的环境,这个环境要求我们改变以往的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将重心放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上,建立宜居环境。

2新型城镇化研究背景
2.1世界城镇化发展的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国家面对的经济情况和社会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多变。

同时,伴随着全球经济格局的整合和重组,对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增长尤其迅速。

随着信息和知识的发展,城市化的发展开始进入以人为中心,呈现出分散化与集聚化并存的局面。

同时由单纯的生产性转向生产、生活和生态和谐共存的局面。

城市与乡村、人与环境进入了共生、共享和共荣的状态。

2.2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城镇化转型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具有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双重转型”背景;表现为人口城市化(异地转移)和农村城镇化(就地转移)“双熏城镇化方向”;是在“政府推动”和“市场拉动”双重动力驱动下的城镇化;是在制度变迁方面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的“双重发展模式”。

[3]认为如何在此关键时期把握机遇,妥善地应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风险和挑战,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需要城市规划专业深入去研究和探索的。

3 新型城镇化现存问题
3.1 过于偏重大城市发展,缺少城乡统筹规划
中国整体实现城镇化一定不能只依靠少数的大城市实现城镇化,而应该是更多的中小型城市再加上周围的城镇一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城市体系。

现阶段的城镇化只是依靠着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来拉动全国的城市化进程,这是远远不够的。

国家层面上,以前的资源更多地向大城市及特大城市倾斜。

而在城市层面上同样也存在着这种问题,我们缺少城乡的统筹规划。

城市规划不应该仅仅规划城市的空间及发展更应该是联合周围的更小的城镇统筹兼顾实现城乡规划。

以中小城市为中心来带动周围城镇的发展,实现健康的城镇化,从而拉动社会经济发展。

不同等级的城市有他们自己的功能,现在还存在着一个问题就是城市功能定位盲目而单一。

过于高端缺乏科学的定位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

多数的城市群定位过于强调国际化,竞相成为全球性产业基地国际创新与扩散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国家金融与经济中心全国的信息与交通物流中心。

这使各个城市群的功能趋同,发展模式也相近,限制了适合这个城市的模式本身的发展。

3.2 大量人口和有限资源的冲突
现在的大城市都过于拥挤,人口大量地涌入城市,这就引发了大量的人口和城市有限存量资源的冲突。

现有的公共设施不足以承载这样大量的人口。

城镇化不应该仅仅是经济的城镇化更应该是人口的城镇化,我们不应该只关注经济的发展更应该关注人的需求。

眼光应该投向那些外来人口。

官方的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但是“统计城镇人口”中包含了约16%的农村户籍人口,再扣除那些流动性人口那么城镇化水平将远达不到50%,这些并没有完全完成城镇化身份转变的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务工,聚集的居住区形成城中村已有很大的规模,这就是不健康城镇化的一种态势。

没有完成身份转变,在城市的社群中没有认同感,生存状况堪忧这也是社会动乱的根源之一。

并且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对于这些外来人口相适应的公共设施也十分缺乏。

资源紧缺,生存环境不好,与周围人的格格不入也是无法完成城镇化的身份转变的原因。

所以说我认为人口与资源间的冲突,尤其是外来人口的生存状况这方面的问题理应得到重视。

4 新型城镇化形势下城市规划的转变 4.1 统筹协调发展城市和乡村一起规划
《城乡规划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由城市规划转到城乡整体规划阶段,应该统筹安排区域内城镇体系的合理结构与布局,城市和乡村要协调发展。

不将新型城镇化的重担放在少数特大城市身上,而是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具有辐射作用的大城市群从而促进城市与城镇的协同发展。

每个城市也要带动周围城镇的发展,推动城镇化的进程,打破城乡的二元结构。

4.2 对于社会存量资源的配置和再配置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人口的移动都是跟随着资源。

大城市的能量巨大,能量的来源以及对人口的吸引力就在于资源。

新型城镇化形势下的资源配置不同传统的城镇化,根本的一点就在于区域的不同。

新型城镇化的资源配置和再配置是对于城市及城市周围的城镇的统筹考虑。

在考虑资源分配时考虑到周围城镇的发展才能避免城乡结合部的混乱无序。

4.3健康强大的城市产业结构
城镇化的发展离不开工业化的推动,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动力推动。

应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的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4.4公平公正的城市服务设施
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保障社会公平。

通过城市规划手段,公平公正的配置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等公共资源,合理引导城市人口的集聚和疏散。

同时,通过合理的规划,提供完善的保障性住房体系,优化居住空间布局,妥善处理居住与就业的关系。

同时,通过改善住房、绿地、公共空间、社区服务等人居环境,提高城镇生活的品质和质量。

5 结语
现有的城镇化多多少少存在着不健康的发展态势,尤其我们在突破城镇化50%大关的时候,应该适当的放缓经济发展速度,去掉城镇化水平中的水分,不去追求数量上的突破,而是追求城镇化的质变,从牺牲环境的发展模式变为可持续发展,从人口转移型城镇化变为结构转换型城镇化,将重心放在中小城市的发展,实现精明增长。

参考文献:
[1]方军,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探讨[J],建筑节能,2016,P158-159.
[2]曾志伟,汤放华,宁启蒙,易纯,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思变[J],2017,P61-62.
[3]新型城镇化与城市规划[J],城市规划学刊,2016,210(5),P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