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组播实验指导书 v0.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播配置
原理概述
随着Internet网络的不断发展,网络中交互的各种数据、语音和视频信息越来越多,同时新兴的电子商务、网络会议、网上拍卖、视频点播、远程教学等服务也在逐渐兴起。这些服务大多符合点对多点的模式,对信息安全性、有偿性、网络带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使用IP传输有三种方式,分别为IP单播(Unicast)、IP广播(Broadcast)、IP组播(Multicast)。
一份组播报文,使用一个组播地址作为目的地址,同时该组播地址标识了一个组播组,组播源向一个组播地址发送且仅发送一份报文,网络中部署的组播路由协议为组播数据包建立树型路由,根连接组播源,分支连接所有组播组成员,组播数据被所有组播成员复制分发,接收者可以通过加入该组播组,接收发往该组播组的数据。
组播方式下,单一的信息流沿组播分发树被同时发送给一组用户,相同的组播数据流在每一条链路上最多仅有一份。相比单播来说,使用组播方式传递信息,用户的增加不会显著增加网络的负载,减轻了服务器和CPU的负荷。组播报文可以跨网段传输,不需要此报文的用户不会收到此报文。相比广播来说,使用组播方式可以远距离传输信息,且只将信息传输到有接收者的地方,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所以在点对多点的数据传输方面,组播更具优势。
一个组播组就是一个IP地址,不表示具体的主机,而是表示一系列系统的集合,主机加入某个组播组即声明自己接收目的为某个IP地址的报文。组播组地址为D类地址空间,范围是224.0.0.0–239.255.255.255。224.0.0.0-224.0.0.255是IANA 为路由协议预留的永久组地址,供路由协议进行拓扑查找和维护协议使用。
实验目的
●理解组播的应用场景与工作原理
●掌握组播源的配置方法
●掌握IGMP的配置方法
●掌握PIM-DM的配置方法
●掌握PIM-SM的配置方法
●掌握静态和动态RP的配置方法
●理解RPF的工作原理
●掌握静态组播路由的配置方法
实验内容
公司A网络如实验拓扑所示,网络内部运行OSPF协议,R2/R3/R4/R5工作在区域0中,R1/R2/R3为帧中继网络,HUB-SPOKE结构,且工作在区域1中,不能修改默认的网络类型,所有链路COST如非指定不要做任何修改,并确保网络可达。现因公司业务需要,须部署组播服务。网络中共有三个组播源,R1连接S1和S3。S2使用PIM-SM模式发送组播流给PC2,PC2使用239.2.2.2组地址、PC3-1,PC3-2两台主机要求使用239.3.3.3组地址,且不需要建立RPT。有两条链路(R5与SW1之间、R4与R6之间)由于需要承载大量单播数据流,不能启用PIM。请根据如下需求对网络进行部署:
1)网络当中R4和R5都是RP,且所有的rp-address为45.45.45.45;要求使用动态的RP选举工具来选择,BSR在R2上,使用R2 的loopback 0接口作为BSR地址,loopback 0的20.1.1.2要出现在area1里面;
2)R1侧源S3(地址:10.3.3.3),接收者在Area0的以太网网络和SW1下游交换机;R2是中间以太网的DR。在骨干区域中SW1上连接一个IGMP v3成员;SW1 连接的下游交换机所属为IGMP v2成员;
3)RP间实现负载分担及冗余,并要保证RP间的MSDP仅允许(60.6.6.6,239.2.2.2)的SA;4)确保SW2下方的源服务器S2不用接收从其他的源服务器发送来的组播流;
5)R6下游SW2上源60.6.6.6,接收者在SW1的下游;保证当组播流使用最优的链路;6)在骨干区域Area 0 以太网段要求定义当IGMP查询者消失时,其它路由器能在20s内承担查询者的角色;
7)在SW1上面有个PC2默认是IGMPv2的成员,处于某种原因需要接收S3源的流量。
实验拓扑
实验编址表
验证与提示
1. 网络当中R4和R5都是RP,且所有的rp-address为45.45.45.45;要求使
用动态的RP选举工具来选择,BSR在R2上,使用R2 的loopback 0接口作为BSR地址,loopback 0的20.1.1.2要出现在area1里面
RP通告的内容是(45.45.45.45,239.2.2.2)的映射关系;全网都要收到BSR信息重点考虑R3,SW1and R6能否收到BSR消息。
2. R1侧源S3(地址:10.
3.3.3),接收者在A rea0的以太网网络和SW1下游交
换机;R2是中间以太网的DR。在骨干区域中SW1上连接一个IGMP v3成员;SW1连接的下游交换机所属为IGMP v2成员
要保证即使将来area 0 中接收者离开,R7下游接收者依然能收到组播流;考点:使用ssm 及ssm mapping,及帧中继下组播(s,g) join,有可能导致组播流量第一个包通,后面的包不通。
3. RP间实现负载分担及冗余,并要保证RP间的MSDP仅允许
(60.6.6.6,239.2.2.2)的SA
这里要求配置MSDP,另外由于是anycast-RP,那么注意MSDP peer校验的问题,在peer 之间需要配置SA的过滤,限制仅仅是该源到达该组。
4. 确保SW2下方的源服务器S2不用接收从其他的源服务器发送来的组播流
由于SW2下方即连接了源S2和接收者PC1,这里接收者PC1要接收从S1来的组播流,那么要防止该源服务器S2同时接收到从其他源发送过来的组播流需要是二层的IGMP-snooping。
5. R6下游SW2上源60.
6.6.6,接收者在SW1的下游;保证当组播流使用最
优的链路
R4是source的rp;R5是接收者的rp;msdp session及switchover;考点:SW1到R6侧的源服务器S2:60.6.6.6走area2,从图中看出R7 switchover path是R7-R5-R6;但R4和R7间无pim,可考虑使用tunnel,但不要影响单播选路,即tunnel不要启用ospf路由。
6. 在骨干区域A rea 0 以太网段要求定义当IGM P查询者消失时,其它路由器
能在20s内承担查询者的角色
由于骨干网当中有个接收者,那么在该以太网中R2由于地址较小应该被选举为查询者,那么如果R2的角色失效以后,查询者角色应该被R3抢占,但是默认为60秒,这里希望通过一个机制让R3能在20秒之内抢占,可以修改计时器。
7. 在SW1上面有个PC2默认是IGMPv2的成员,处于某种原因需要接收S3
源的流量。
由于S3是工作在SSM模式当中,因此不需要通过RP,这里考点在于使用SSM的mapping。使其能够直接向S3建立S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