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气候学部分专业名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气候学部分专业名词》
本文为本人气象工作学习中归纳的知识,供交流学习,也可供气象台天气预报员,气象专业的学生,气象爱好者以及科研人员参考。

1.极涡:冬半年北半球极地上空最强大的气旋式环流系统,它的扩张和收缩反映了极地的冷空气活动,对中高纬度的天气影响很大。

当极涡偏于北美大陆或欧亚大陆时,常引起这些地区偏冷,监测的指标有:强度,位置,面积。

2.北(南)极涛动(简称AO(AAO)):是北(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长的一种跷跷板现象,当北(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的时候,中纬度低气压和高纬度的高气压都加强,从而使得中纬度的西风减弱,即盛行纬向环流,在对流层低层产生强的北风异常,将高纬度的冷空气输送到较低的纬度,导致中纬度地区地面气温下降,而当北(南)极涛动处于正位相时环流相反,对流层低层与高层之间有一致的变化关系。

3.北大西洋涛动:北大西洋上南北两个大气活动中心(亚速尔高压和冰岛低压)的气压变化为明显的反位相的振动现象,当冰岛低压降低,亚速尔高压升高,两个活动中心之间的气压差大,北大西洋纬度的西风偏强,表示涛动偏强(正指数);反之涛动偏弱。

4.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半球永久性的高压环流系统,出现在西太平洋(180°E以西)副热带地区的暖性深厚高压,简称副高,副高强度和位置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对我国的天气气候有重要的影响,副高范围通常以500hpa位势高度场上588位势什米等值线所包围的区域面积来表示,南北方向的位置变化用副高脊线所在的纬度平均值代表,东西方向用588西伸端点所在的经度代表,在副高控制区域内,下沉运动盛行,天气晴热,它的西北部边缘是低层暖湿空气辐合上升运动区,容易出现对流天气,监测指标有:面积,强度,脊线位置,西伸脊点等
5.南支槽:北半球副热带南支西风气流流经青藏高原后分支,在高原南侧孟加拉湾地区产生的半永久性低槽,也称为孟加拉湾南支槽,印缅槽或南支波动等,南支槽的东移一般伴随我国南方一次明显的降水过程。

6.南亚高压:夏季中心位于青藏高原及其附近的对流层上部高压,也称为“青藏高压”或“大陆高压”南亚高压的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影响中国夏季天气和大范围旱涝分布的重要环流系统,特别是高压南缘与高压密切相连的热带东风急流,对南亚,中南半岛和中国低纬一带的降水有很大的影响。

7.南方涛动(SOI)热带东太平洋区气压场合热带印度洋区气压场升降呈现反相变化的跷跷板现象,是热带大气和海洋的大尺度环流长期变化的一种重要特征,南方涛动指数(SOI)以塔希提和达尔文两地标准化海平面气压表征,SOI为负值。

表示东太平洋气压低于印度洋气压,正值表示东太平洋气压高于印度洋气压。

8.ENSO:鉴于南方涛动与厄尔尼诺存在紧密的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当厄尔尼诺发生时,SOI下降为负指数,而当拉尼娜发生时,SOI上升为正指数,因此将这种热带大气和海洋耦合的特征称为ENSO,厄尔尼诺称为ENSO暖事件,而拉尼娜则被称为ENSO冷事件。

9. 南海夏季风爆发:南海夏季风爆发是亚洲大气环流有冬季型向夏季型转换的标志之一,以来自热带的低空(850hpa)西南气流稳定的占据南海大部地区为主要特征,伴随着对流降水的发展和温、湿等要素的突变。

10. 西伯利亚高压:冬半年出现在西伯利亚的永久性冷高压,是北半球最强覆盖面最广的高压,也是亚洲季风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西伯利亚高压对中国的天气气候影响很大,当它南下时往往造成大范围的寒潮天气,以西伯利亚区域(40-60°N,80-120°E)的标准化海平面气压表示西伯利亚高压的强度指数。

11.东北冷涡:活动在中国东北地区的高空冷性涡旋,对东北地区的天气气候有重大影响,东北冷涡是一个深厚的天气系统,移动缓慢,维持的时间较长,常造成东北地区出现低温冷害,持续阴雨等灾害性天气;受其控制地区的气层呈现“上冷下暖”的不稳定结构,导致出现强烈的对流性天气,如冰雹,雷雨大风。

12.越赤道气流:冬季冷空气向低纬入侵,造成低纬偏东信风加速,气流从某一半球越过赤道进入另一个半球,南半球冬季低空东南信风经常越过赤道到达北半球,北半球对流层高空东北风则常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高空气流则从南半球进入北半球。

常见的越赤道气流有: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孟加拉湾越赤道气流、南海越赤道气流、菲律宾越赤道气流、新几内亚越赤道气流、越赤道气流的大小用925hpa经向风的区域面积加权平均来表示。

13.副热带西风急流(东亚急流、中东急流):出现在热带和中纬度过渡地带对流层顶附近强而窄的气流,对我国的气候影响显著,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生消、进退与中纬度许多重要天气气候现象有密切联系,高空急流轴走向的变化对于暴雨的发生发展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副热带急流有明显的季节差异特别是在北半球,冬季强而稳定,位置偏南,夏季较弱,位置偏北。

14.东亚大槽:北半球中高纬度对流层高空西风带内的低压槽,简称东亚槽,冬季东亚大槽位于大陆东岸,槽线一般稳定在120°E~130°E,夏季槽线离开大陆移动到海上,槽线位置能暗示大范围冷暖气团的交界及其交汇地区。

反应到地面就是锋面的存在,当东亚槽位置偏西的时候,我国大部为西北气流控制,气温容易偏低,监测指标:强度,位置。

15.季风槽:北印度洋到南海一带出现的偏东风与南半球越赤道的西南风辐合形成赤道槽,季风槽在每年西南季风活跃时(4-10月)明显出现并且只存在于北半球北印度洋和西北太平洋南部。

16.西北太平洋暖池:热带西北太平洋及印度洋东部常年存在着海表温度超过28℃的暖海区,西北太平洋暖池监测指数为西北太平洋区域内28℃等温线包围的面积。

17.热带辐合带(ITCZ):南北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的,气流汇合的带区,又称为赤道辐合带,在卫星云图上为一条近于连续的对流云带,是一种行星尺度的、持久的、有时环绕全球的大型热带天气系统,其强弱,位移变化对中,低纬度天气影响较大,热带辐合带位置变动,是大气环流调整变化的反映之一,它随冬夏季的交替在南北半球间有明显的季节性位移,其短期变化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南北进退和强度变化,这种变化与台
风的发生,发展和移动密切相关。

18.阻塞高压:中高纬度西风带长波槽、脊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高压脊不断的北伸其南部与南方暖空气的联系会被冷空气切断,在脊的北部出现闭合环流形成暖高压中心,因为其有阻挡上游波动向下游传递的功能,故称为阻塞高压,阻塞高压的建立、崩溃、后退过程中均伴随一次大范围的环流形势的强烈转变,若维持时间过长,容易出现气候异常和极端天气,与我国天气气候异常密切相关的阻塞高压主要出现在鄂霍次克海、贝加尔湖、乌拉尔山等地区。

19.遥相关:相隔遥远的两地区的天气气候或环流特征有相互密切关联的现象,在时间上可以同时或有先后,又称大气遥相关或遥联。

气候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遥相关的现象,例如北半球500hpa高度场上有太平洋北美型(PNA)、太平洋西部型(WP)、大西洋西部型(WA)、大西洋东部型(WE)以及欧亚型(EU)5种遥相关型。

20.厄尔尼诺事件:厄尔尼诺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目前业务使用的指标以NINO综合区(NINO1+2+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厄尔尼诺事件的依据,当指数持续6个月以上≥0.5℃,(可以有1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若指数持续5个月≥0.5℃且指数之和≥4.0℃也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厄尔尼诺年中国常出现暖冬,冷夏,冬季南方大部降水偏多,北方降水偏少,夏季主雨带偏南,北方雨水偏少。

21.拉尼娜事件:拉尼娜事件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大范围偏低的现象,目前业务中使用指标仍用NINO综合区即NINO1+2+3+4区的海温距平指数作为判定拉尼娜事件的依据,指数至少持续6个月≤-0.5℃(可以有1个月份未达指标)为一次拉尼娜事件,若指数持续5个月≤-0.5℃切指数之和≤-4.0℃时也定义为一次拉尼娜事件。

22.沃克环流:沃克环流是近赤道地区的一种准纬向垂直环流,由于下垫面热力分布不均引起,属于一种热力直接环流。

正常情况下,赤道太平洋大气低层为偏东信风;西北太平洋暖池区空气被加热后产生上升运动,空气上升过程中逐渐变冷,到达大气高空后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气压差的作用下向东移动,最后冷而干的空气在东太平洋下沉,这样一来,高层为偏西风,低层为偏东风,构成了闭合的环流圈——沃克环流。

23.哈德莱环流:空气在低纬受热上升,由高层流向极地,在极地冷却下沉,再由低层流向赤道,从而在南、北半球各形成一个纬向对称的大环流圈,这种经向环流对全球天气气候的形成及其变化起着重要作用,经向环流较强时,冷暖空气的南北交换较多,对天气气候影响很大。

.cn/read.php?tid=71039&fid=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