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高新区入选山东省首批4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合集下载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7.26•【字号】烟政办发〔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7.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其他规定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数字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烟政办发〔2024〕14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全面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贸易发展的决策部署,着力优化数字营商环境,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培育服务贸易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助力对外贸易稳规模优结构,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要求立足毗邻日韩、海陆双向开放区位及制造业强市优势,加快贸易全链条数字化发展,培育数字贸易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打造数字贸易合作示范新高地,推动数字贸易业态全面发展、贸易主体持续增长、质量不断提升、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推动公共服务平台带动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发展生态更加优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空间布局全市实施“一核引领,多点支撑”的数字贸易发展布局,旨在全力提升对外贸易效率,降低对外贸易成本,赋能传统外贸发展,培育外贸新增长点。

(一)中心城区建成数字贸易核心引领区。

推进赋能中心、孵化基地、数字贸易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贸易数字化技术与应用场景创新策源地及数字贸易发展聚集区,加快数字技术在外贸领域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开展跨境电商、数字服务贸易、服务外包、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合作,形成数字贸易与数字经济相互支撑、联动互促的发展格局。

(二)周边城市形成数字贸易多点支撑格局。

以贸易数字化为核心,推动海洋化工、海工装备、汽车、农特产品等重点产业数字化改造,重点培育发展跨境电商、工业设计、软件与信息技术、数字文旅、数字供应链、智慧农业等领域,推动形成数字贸易更多新增长点。

2024 年度山东省绿色工业园区名单

2024 年度山东省绿色工业园区名单
经济开发区 18 泰安市 山东新泰经济开发区 19 临沂市 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 20 临沂市 山东郯城经济开发区 21 德州市 德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2 德州市 山东陵县经济开发区 23 德州市 山东庆云经济开发区 24 聊城市 聊城嘉明经济开发区 25 聊城市 山东茌平经济开发区 26 聊城市 山东冠县经济开发区 27 聊城市 山东聊城鲁西经济开发区 28 滨州市 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9 滨州市 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 30 菏泽市 东明石化产业园区 31 菏泽市 山东鄄城经济开发区
2024 年度山东省绿色工业园区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地市 园区名称 济南市 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济南市 济南临港经济开发区 济南市 山东济南钢城经济开发区 青岛市 山东平度经济开发区 淄博市 山东沂源经济开发区 东营市 河口蓝色经济产业园 东营市 山东广饶经济开发区 东营市 山东河口经济开发区 烟台市 山东莱州经济开发区 烟台市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市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山园 潍坊市 山东青州经济开发区 潍坊市 潍坊滨海化工产业园 济宁市 山东金乡经济开发区 济宁市 山东曲阜经济开发区 济宁市 山东泗水经济开发区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5.27•【字号】烟政办字〔2024〕36号•【施行日期】2024.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烟政办字〔2024〕36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24年5月27日烟台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实施方案为贯彻《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鲁建发〔2023〕3号),全面推进我市高品质住宅开发建设,着力提高住房品质,推动住宅从“规模型”向“品质型”、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助力房地产业向高品质、可持续发展新模式转型,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让人民群众住上更好的房子为目标,从“质量安全、绿色低碳、功能复合、美好宜居、智慧科技、烟台特色”六个维度不断探索“好房子·烟台造”样板经验,实现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进而把城市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打造全国高品质住宅先进城市示范样板。

(一)政府引导,市场运作。

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政策机制,丰富激励措施,做好投融资渠道、土地供应、项目审批等服务保障。

注重激发市场主体的投资活力和创新活力,鼓励和引导社会企业由传统住宅开发向集约复合的高品质住宅开发转变。

(二)聚焦需求,分类施策。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分级分类的高品质住宅推进机制,明确高品质住宅标准,打造包括保障房、刚需房、人才定制房、改善类住房等不同类型的高品质住宅项目。

(三)试点先行,稳步推进。

按照“试点探索、形成经验、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典型引领作用,支持示范项目申报国家级奖项,加强高品质住宅相关技术推广应用。

烟台六区打造四个高地

烟台六区打造四个高地

中心城市勇当"蓝色航母"烟台六区打造"四个高地"水母网1月15日讯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内规划的重要“一核”,烟台蓝色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在哪里?有谁来担当动力源,引领蓝色产业乘风破浪?YMG记者昨天从《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试行)》中了解到,烟台蓝色经济区将中心城市确定为核心区和动力源,以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为引领,打造海洋科技研发应用、高端产业集聚辐射和物流商务服务、生态环保示范四个高地。

烟台中心城市由芝罘区、福山区、牟平区、莱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区组成,面积2722平方公里,人口180万。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六区蓝色产业根基深厚,智力资源聚集,区位优势明显,完全有能力担当起“动力航母”的角色。

根据各区的特色和优势,发展各有侧重。

高新区、莱山区:海洋科技研发应用高地发挥高新区和莱山区创新要素密集优势,优化创新创业环境,集聚海内外创新资源,加快产学研结合和产业化应用,为全市蓝色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教育、人才和产业化支撑。

高新区——充分发挥中国亚太经合组织科技工业园、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科技商务中心区等平台作用,培育创业大厦、科技广场、创意园区、总部基地、孵化器等创新载体,打造以海洋高技术和高端服务业为主导、以产学研合作示范为特色的科技创新支撑区,成为烟台乃至半岛蓝色经济科技创新新引擎。

重点围绕中集海工研究院、绿叶科技园和国际生物科技园、中电投烟台核电基地、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山东航天电子研究所等,搭建海工和核电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等高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平台,突破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

莱山区——支持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瞄准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海洋科学和高技术应用,培养、聚集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完善产学研结合和成果转化机制,为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成果支持。

发挥中科院海岸带研究所、烟大海洋研究院等骨干带动作用,建设全市海洋科研中心。

烟台让世界倾听城市生长的声音

烟台让世界倾听城市生长的声音

烟台让世界倾听城市生长的声音作者:苏雨萌来源:《走向世界》2021年第43期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奋力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市。

在9月27日山东省政府举行的“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烟台专场新闻发布会上,烟台让世界听到了城市生长的声音,感受到了城市的温度和蓬勃向上的力量。

2020年,烟台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816亿元,居全国城市第25位,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5万美元。

烟台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城市之一,在全省的发展格局中可以用两个“3”、两个“2”、两个“1”来概括: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省第3,外贸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额全省第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境内上市公司总市值全省第一。

体现为“三个更”:经济结构更“优”。

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改造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兴动能,“烟台制造”助力中国航天、海工、高铁、核电等“大国重器”走向世界,被国务院授予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

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入选首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9.4%,高于全省平均12个百分点。

创新动力更“强”。

获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济青烟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启动建设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中科环渤海药物高等研究院等科研院所。

高新技术企业1120家,独角兽企业4家、瞪羚企业97家,居全省第2位。

今年以来获批上市4种创新药,其中2种是全省唯有上市的一类创新药。

发展后劲更“足”。

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开工建设,万华化学百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东方航天港实现我国首次海上发射,固体火箭总装测试基地全面建成。

海洋经济蓬勃发展,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918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4。

坚持以高标准规划引领城市发展,完成蓬莱、长岛行政区划调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3%。

陆海空立体交通体系更加完善,烟台至济南高铁最快1小时40分钟,潍烟高铁2023年建成后将3小时通达北京,2019年蓬莱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千万人次,烟台港货物吞吐量居全国沿海港口第八位,积极推进渤海海峡跨海大通道,烟台对接东三省、连通东北亚的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

烟台,“蓝色动能”澎湃

烟台,“蓝色动能”澎湃

46走向世界 仙境烟台“Blue Growth Driver” Surges in Yantai烟台,“蓝色动能”澎湃文/栾悦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72023.041071公里的黄金海岸线蜿蜒绵长,230个近海岛屿如繁星密布,1.23万平方公里海域辽阔壮观……这是因海而兴的烟台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家底,也是烟台向海图强、建设海洋牧场示范之城的最大底气。

3月20日,山东省目前智能化程度最高的大型网箱——“经海005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在南隍城海域完成坐底交付,“经海001号”至“经海008号”深远海智能网箱已齐聚南隍城岛海域,烟台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夯实;五一假期前,“耕海一号”二期项目将正式投入运营。

届时游客可乘船登上这条镶嵌在蔚蓝海域上的“宝石项链”,感受“蓝色粮仓”+“蓝色文旅”的独特魅力……听,冲刺“万亿之城”的决胜之年,“蓝色动能”愈加澎湃。

走出海洋牧场建设“烟台路径”一座海洋牧场示范之城崛起的背后,是烟台海洋牧场建设走出的“烟台路径”。

为保障海洋牧场建设顺利推进,烟台相继出台了《海洋牧场发展规划(2019—2025年)《关于加快海洋牧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海洋牧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以及《烟台市海洋牧场“百箱计划”项目三年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强化海洋牧场建设资金政策保障,形成科学系统、梯次推进的建设总纲。

依托烟台海工装备产业优势,构建“4带10点100箱”空间布局。

开展《烟台市海洋牧场管理条例》协同立法,为海洋牧场规范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大力推进海洋牧场建设进程中,烟台始终坚持生态优先。

采取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培植海藻床等措施,在海洋牧场区构建和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避敌场所,海洋牧场示范区投礁规模突破350万空方,每年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0亿单位以上,有效维护了水生生物种群稳定和生物多样性。

烟台近岸海域一类、二类海水水质海域面积达到99%。

给老年人写的一封信

给老年人写的一封信

给老年人写的一封信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下面店铺整理了给老年人写的一封信,欢迎大家阅读。

给老年人写的一封信篇一老年人:岁岁重阳喜,九九丹桂香。

在重阳节即将来临之际,区工委、管委向您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对您长期以来给予高新区发展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老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

过去,你们辛勤工作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青春和力量。

如今,很多老年朋友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关心支持着高新区的发展,用丰富的知识、阅历和经验,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参与高新区建设。

这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进取精神,不仅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和敬佩,也激励着全区人民为创建国内一流国际化蓝色经济创新型特色园区而努力奋斗。

近年来,在包括你们在内的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又好又快态势,产业集聚、科技创新、高端人才引进、城市建设管理、社会民生事业等各方面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民生投入、为民实事等社会事业在全市遥遥领先,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咱们的社会治安持续平稳,全区连续6年未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群众安全感显著增强;咱们的居住环境越来越美,我区成功跻身全省首批4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全国首批5个中德低碳生态示范城市,辛安河主题科技公园二期工程基本完成,“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花园式园区形象广受赞誉;咱们的学校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近年来新建成烟台二中高新区校区、区实验中学、实验小学等3所学校,第三实验小学即将建成投入使用,中小学全部实现免费校车、免费校服、免费查体等8项免费全覆盖,全区教育教学环境进一步优化,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咱们的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各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绿叶鲍巴斯康复医院、御花园老年病医院等医疗机构建成投运,高新区综合性医院正在规划建设,将进一步改善辖区群众就医条件;咱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欢乐闹元宵、百姓大舞台、书法美术摄影展等群众性文体活动精彩纷呈,农村文化演出、消夏晚会等各类群众自发组织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咱们的干部作风接地气,努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二零一七年八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调整完善背景 (3)第一节高新区概况 (3)第二节现行规划实施情况 (4)第三节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7)第四节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评价 (9)第五节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10)第二章规划调整完善总则 (13)第一节调整完善目的 (13)第二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3)第三节调整完善依据 (15)第三章规划目标调整 (18)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8)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和总体格局 (18)第三节规划调整完善目标与指标 (19)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2)第一节农用地结构调整 (22)第二节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3)第三节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4)第五章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和空间管控优化 (25)第一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优化 (25)第二节农业生产空间优化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27)第三节生态空间布局优化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 (30)第四节建设用地布局优化 (32)第五节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34)第六节新增建设用地压覆矿产情况 (38)第六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39)第一节重点交通工程项目 (39)第二节能源及电力建设项目 (39)第三节其他重点建设项目 (39)第七章规划实施与管理 (40)第一节落实规划目标责任制 (40)第二节加强实施监管与基础建设 (41)第三节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42)附表: (44)附表1 高新区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44)附表2 高新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45)附表3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46)附表4 高新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47)附表5 高新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情况表 (48)附表6 高新区耕地保有量调整情况表 (49)附表7 高新区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49)附表8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50)续附表8 高新区各街道规划控制指标表 (51)附表9 高新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52)附表10 高新区中心城区管制分区表 (54)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是强化耕地保护、促进集约用地、维护土地权益的迫切需要。

国家级高新区名单

国家级高新区名单

国家级高新区名单截止2013年,最新105家国家级高新区名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国家级开发区│边境合作区│出口加工区│旅游度假区┖物流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指我国在一些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建立的发展高新技术的产业开发区。

2012年9月,17家省级高新区晋升为国家级高新区,至此,国家级高新区总数达到105家。

按国务院批复时间排列1988年批复1家1、中关村科技园1991年批复26家2、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1、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2、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3、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5、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6、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7、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8、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0、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1、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2、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3、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4、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5、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6、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7、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批复26家28、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9、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0、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1、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2、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3、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4、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5、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6、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7、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8、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9、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40、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1、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2、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3、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4、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5、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6、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7、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8、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9、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0、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1、吉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52、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3、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批复1家54、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007年批复1家55、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9年批复2家56、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7、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0年批复26家58、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59、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0、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1、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2、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3、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4、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5、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6、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7、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68、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9、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0、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1、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2、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3、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4、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5、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6、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7、青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8、绍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9、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0、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1、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2、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3、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1年批复5家84、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5、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6、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7、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8、益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批复17家89、吉林长春净月高新区90、浙江温州高新区91、湖南衡阳高新区92、四川乐山高新区93、福建莆田高新区94、山东泰安高新区95、河南新乡高新区96、云南玉溪高新区97、陕西榆林高新区98、辽宁本溪高新区99、河北承德高新区100、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101、江苏徐州高新区102、湖北孝感高新区103、江西鹰潭高新区104、江苏常州武进高新区105、陕西咸阳高新区按省份排列北京1、中关村科技园安徽1、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蚌埠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安徽马鞍山慈湖高新区重庆1、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福建1、厦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泉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福建莆田高新区甘肃1、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白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东1、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2、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园区7、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西1、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贵州1、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南1、海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河北1、石家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燕郊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河北承德高新区河南1、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安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河南新乡高新区黑龙江1、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北1、东湖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襄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湖北孝感高新区湖南1、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益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湖南衡阳高新区吉林1、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吉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3、延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吉林长春净月高新区江苏1、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江苏徐州高新区9、江苏常州武进高新区江西1、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景德镇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新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江西鹰潭高新区辽宁1、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鞍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辽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营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辽宁本溪高新区内蒙古宁夏银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青海1、青海(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山东1、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3、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青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6、烟台高新技术开发区7、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临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9、山东泰安高新区山西1、太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陕西1、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4、渭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陕西榆林高新区6、陕西咸阳高新区上海1、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2、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四川1、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自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四川乐山高新区天津1、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疆1、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昌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云南1、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云南玉溪高新区浙江1、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浙江温州高新区如果您的企业有意向在新三板进行挂牌,需要我们帮助您的企业论证是否能够挂牌成功及相关成本,请拨打我们的热线:400-819-0088,免费为您的企业是否能够实现新三板上市进行前期论证。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2024)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2024)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2024)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4.08.20•【字号】鲁科字〔2024〕77号•【施行日期】2024.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印发《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的通知鲁科字〔2024〕77号各市科技局,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现将修订后的《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科学技术厅2024年8月20日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工作指引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推进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省级农高区)高质量建设发展,根据《山东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工作指引。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按照“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要求,聚焦全省农业科技和产业关键领域发展重大需求,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强省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总体布局与目标定位(一)总体布局按照“统筹布局、量质并重、协同推进、适度超前”的原则,在产业布局上,立足全省资源禀赋,突出区域产业特色,构建以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传统农业全链条转型升级,以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新兴产业全方位培育壮大,以生物制造、人工智能等未来农业超前布局的各具特色的省级农高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创建联合国绿色工业园区对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

创建联合国绿色工业园区对区域绿色产业发展的影响

1绿色工业园区的概念绿色工业园区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和清洁生产要求指导下建设的一种环境宜业宜居、企业绿色制造、园区智慧管理的产业集聚区,主要通过物质闭路循环、能量多级利用和废物最小化的途径,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的产生,为发展绿色经济提供示范载体。

2烟台开发区绿色产业发展现状烟台开发区在2001年提出了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园区的思路,在培育循环经济、资源再生、推动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中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逐步建立起适应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体系、消费体系和法规体系,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绿色生态工业园建设框架和循环经济发展机制,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持续改善的良性循环,建设成果显著。

烟台开发区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2010年被授予“山东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称号,2015年10月被确定为“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中心烟台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化研发示范基地”,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国家级开发区前列。

烟台开发区始终坚持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在高速膨胀现代大工业的同时,积极探索经济与社会、增效与降耗、人与自然多赢发展之路,面向社会加大通过宣传教育力度,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理念。

近几年,在全省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中国工业园区环境管理试点,荣获“ISO14000国家示范区”荣誉,被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确定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被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全区着力改善环境,投资2亿多元,对主干河道、近海海域进行了全面治理;累计连续投入100多亿元,推进城区功能开发,高标准打造了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施行绿化工程,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3%;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行动,出台鼓励政策16项,在全区150多家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将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结合,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调节作用,已有近40家企业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认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7.25•【字号】烟政字〔2024〕40号•【施行日期】2024.07.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烟政字〔2024〕40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以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高水平科技强市建设,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科技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鲁政字〔2022〕225号)有关部署,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实施科教强市、人才兴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建设新时代高水平科技强市为目标,以培育战略科技力量为主攻方向,以科技赋能产业为实施路径,以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进一步完善全域创新布局和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将我市打造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创中心和面向东北亚的国际科创高地。

到2027年,全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创新型城市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投入强度达到2.8%。

“使命导向”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加速形成,原始创新能力大幅提高。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5000家,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稳定在65%左右。

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学家队伍持续壮大,具有烟台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加速隆起。

创新资源配置更加高效,科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烟台路径基本形成。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

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4.27•【字号】烟政字〔2024〕22号•【施行日期】2024.04.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的实施意见烟政字〔2024〕22 号各区市人民政府(管委),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体育强国建设决策部署,落实体育强省建设各项目标任务要求,推动体育强市建设,打造现代化滨海体育名城,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以满足人民健康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体育幸福感、获得感。

(二)工作目标。

到2025年,体育强市建设成效显著。

全民健身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年举办各级各类大中型体育赛事活动800 场,参加赛事(活动)人数超50 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 3.5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3%,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3.5名;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全省前茅,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省运会等大赛成绩全省领先;体育产业处于全省先进水平,市场主体超过5000 家,产业规模达到1000 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达2.4%;体育文化的活力和吸引力持续提升,烟台传统体育文化和独特体育民俗得到传承发展,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深入人心。

体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到2035年,形成政府主导有力、社会规范有序、市场充满活力、群众积极参与、社会组织健全、公共服务完善、与基本实现现代化相适应的体育强市新格局。

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始终位居全省前茅;全民健身更亲民、更便利、更普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50%;体育产业更大、更活、更优,产业规模达到2000 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超过3%,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

“四链融合”助推产业集群融合发展作者:吴志祥孔迎帆唐也刘曼茹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4年第03期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是特定区域内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相互融合、促进创新,提高可持续创新能力,并以此引领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融合发展,中央层面强调“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把建设国际一流数字产业集群列入国家战略,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要在“深度融合”上做足文章,下大力气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全面渗透实体产业,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

深入研究吴江区产业集群融合的发展基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探索如何加快产业集群融合发展步伐,对新时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谱写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打造绿色发展新高地有着重大意义。

一、现状分析(一)吴江位于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腹地吳江区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近杭州、北依苏州主城区,地处长三角地区的中心位置,既是苏、浙、沪两省一市的地理交界处,又是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中心区域,区位优势独特。

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纵深推进,特别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吴江区位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势将进一步增强。

(二)吴江民营经济活跃且产业配套完善吴江坚持先进制造业立区,民营经济韧性强、活力足,是江苏省首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入选江苏省首批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培育名单,并争取全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吴江地区生产总值由2019年1958亿元增长至2022年2332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19年的3626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4673亿元,全区工业总产值达5580亿元,电子信息、丝绸纺织、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达到千亿级。

恒力、盛虹连续入围“世界500强”,数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并持续进位。

4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企500强”数量再创新高,总计6家企业入围,其中3家跻身百强。

上市企业累计达33家,上市企业再融资规模连续3年突破百亿元。

烟台市情概况和高新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情况介绍

 烟台市情概况和高新区、莱山区、福山区、开发区情况介绍

烟台市简介烟台市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渤海,与辽东半岛及日本、韩国、朝鲜隔海相望,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也是全省唯一、全国仅有的两个连续四届获得文明城市称号的城市之一。

烟台山海相拥,风光旖旎,四季分明,景色秀美,是享誉海内外的旅游度假胜地;盛产海参、对虾、鲍鱼、扇贝等多种海珍品,是全国重要的渔业基地;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果产地,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海内外。

烟台葡萄酒、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烟台海参等8种产品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烟台苹果、莱阳梨、烟台大樱桃、莱州梭子蟹等19种产品获注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烟台自1861年开埠通商、1984年成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机械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加工、黄金冶炼、现代化工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现在又提出精心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传统产业现代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制造业智能化的发展模式,打造产业发展“升级版”。

2016年,全市GDP 达6926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19位;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63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8位;进出口总额493.2亿美元,占全省近1/5。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高于全国、全省和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平均水平。

目前,烟台上市公司46家,数量全省第一。

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助力全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烟台市高度重视做好招才引智工作,先后引进了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烟台分所、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烟台分所等一批高层次科研机构,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目前全市90%的规模以上企业与大学和科研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90%以上的专利技术来自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合作攻关,90%以上的科技成果来自产学研合作。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人才17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7万人。

全国文明城市,烟台“六连冠”!

全国文明城市,烟台“六连冠”!

FAST READING速读烟台当选首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Yantai Selected Among the First Group of Demonstration Cities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w-based Govern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为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进程,树立全省法治政府建设标杆,近日,山东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评选命名了第一批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城市和项目。

全国文明城市,烟台“六连冠”!Yantai Awarded as a National Civilized City for Sixth Consecutive Times烟台老岚水库开工!预计2024年具备蓄水条件Construction of Yantai Laolan Reservoir Started, Expected to Be Able to Store Water by 202410月26日上午,中共烟台市委市政府在福山区老岚水库坝址举行烟台市老岚水库枢纽工程开工仪式,枢纽工程的开工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老岚水库控制流域面积624平方公里,总库容1.58亿立方米,兴利库容8491万立方米,多年平均可供水量4530万立方米,其中生活工业供水4133万立方米,灌溉396万立方米。

工程淹没区域涉及栖霞市、牟平区、福山区的3个镇、28个村,批复概算总投资83.2亿元,计划2024年具备蓄水条件。

老岚水库建成后,可有效提高市区防洪标准,将外夹河下游河道的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外贸稳增长!烟台前三季度进出口总值达2217.9亿元Yantai Enjoyed Steady Growth in Foreign Trades With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alue at 221.79 Billion RMB for the First Three Quarters2020年前三季度,烟台市进出口总值2217.9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3.4%。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烟政办字〔2017〕30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烟政办字〔2017〕30号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正文:----------------------------------------------------------------------------------------------------------------------------------------------------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烟政办字〔2017〕30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东部新区办公室,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烟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7年4月6日烟台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生态文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体战略目标,牢固树立山海岛泉河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改善环境质量、确保环境安全、促进科学发展”三条主线,突出改革创新,强化环境法治,统筹推进“总量减排、污染治理、风险管控和生态建设”四大重点任务,力求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全力打造经济发达、生态优良、社会文明的滨海生态文明城市。

(二)基本原则。

1.质量主线、环保优先。

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

强化环境保护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以环境承载力优化产业布局和规模,以环境质量倒逼发展方式转型。

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坚持源头预防,把环境保护贯穿于规划、建设、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严格控制污染增量。

加强重点区域、流域和行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运行效率,加大污染存量削减。

3.深化分区、精准施策。

根据不同县市区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及主体功能定位,划定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强重点区域、流域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不同环境污染风险特征区域的控制差异,强化目标指标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烟台高新区总体规划

烟台高新区总体规划

■ 科技大道
定位:
烟台市高新技术产业连接世界科技网络的纽带,烟台市科技研发与高端服务 的创新发展轴。
科 技 大
创业中心连续的商 商业广场 森林公园 总部经济区 业界面
创业人员 居住社区
河口公园

水城酒店
■核心发展地区设计指引
方案作成:
■ 科技大道
主要功能:
以高教科研、软件外包、金融商务、总部经济为重点,集科技研发、产业创新、人才培育、行 政与商务服务、高科技人才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体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带。
用地性质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
绿地
城市建设用地
水域和其它用地
其中
水域
耕地
园地
林地
村镇建设用地
闲置地
沙滩
养殖用地
总用地
面积(公 顷) 73.54 431.76 342.79 2.20 60.96 193.00 17.71 698.58 1820.54 3092.23 339.48 1700.30 190.87 142.78 358.31 102.29 27.80 230.40 4912.77
占城市建设用地 比例(%) 4.04 23.72 18.83 0.12 3.35 10.60 0.97 38.37 100.00
占总用地 比例(%)
1.50 8.79 6.98 0.04 1.24 3.93 0.36 14.22 37.06 62.94 6.91 34.61 3.89 2.91 7.29 2.08 0.57 4.69 100.00
技术核心 服务核心 人才核心
高科技产业研发平台

新旧动能转换的烟台探索

新旧动能转换的烟台探索

区域新旧动能转换的烟台探索未来,烟台将厚植更加开放包容的创业沃土,构筑更加舒适宜人的城市环境,打造更加引人入胜的美丽景观,让创业者梦想成真、让外来客流连忘返、让本地人引以为豪。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今年,是改革开放40年。

1978年以来,尤其是1984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后,地处胶东半岛东部的烟台一直站在对外开放的最前沿。

如今,烟台又站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2018年前三季度,烟台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90.3亿元、利润619.3亿元,收入、利润总量均居山东省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1%。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烟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说,“要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烟台将全力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业宜居宜游城市,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努力开拓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高质量发展新路,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

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9月19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烟台市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探索新常态下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推动烟台率先突破、走在前列,巩固提升核心地位,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主引擎。

规划期限为2018年至2022年,展望到2028年。

按《规划》要求,烟台将积极构建全域新旧动能转换总体格局,推动全市各类区域创新、协同、可持续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打造全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率先突破的强力引擎。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大事项的快速突破。

烟台先后出台《全市“三重”工作2018年任务清单》和《关于进一步加大全市“三重”工作推进落实力度的意见》,80项“三重”工作全部成立工作专班。

目前,烟台市“三重”工作80个事项任务总体进展顺利,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环渤海潍烟高铁、大莱龙铁路扩能改造等7项全部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烟台高新区入选山东省首批4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
日前,山东省首批4个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名单确定,烟台高新区成功入选,并将根据配套政策获得1000万元的奖励。

从烟台住建部门获悉,烟台市已有11个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计划在2015年底完成新建40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的任务目标。

绿色建筑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此,烟台专门推出了《关于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的实施意见》,旨在为大力实施绿色建筑行动,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发展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推进生态烟台建设。

【2015年累计建成400万平米绿色建筑】
2014年起,烟台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新建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以及单体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组织开展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和国家绿色产业集聚示范区,集中连片发展绿色建筑。

此外,烟台还鼓励发展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现代化新技术,重点支持发展结构保温一体化、太阳能与热泵深化应用、建筑外遮阳、垂直绿化、中水雨水综合利用等技术。

组织开展绿色农房示范和农村危房节能改造试点,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围护结构保温、太阳能光热利用等适用技术、产品。

加快实施绿色城镇行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争创国家“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

在任务目标方面,烟台计划到2014年底,全市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年度新建建筑总量的40%以上,全市有10个以上项目取得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到2015年底,城镇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执行率设计、施工阶段均达到100%,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年度新建建筑总量的60%以上,累计建成绿色建筑400万平方米以上,每个县市区至少有2 个项目(长岛县至少1 个)取得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十三五”期间,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