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推荐-四川省级科研院所类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5:省级科研院所类项目申报指南省级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扎实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按照“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科技工作总体思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配置资金链,提高科研院所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增强科研院所的综合实力。
根据《四川省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指南。
一、支持重点和额度(一)支持重点:重点支持我省七大优势产业和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开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推广应用项目。
支持省级有关科研院所基础条件好、技术水平先进、投资科学合理、具有市场前景、经济及社会效益较好的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实施项目。
(二)支持额度:根据以上经费支持的重点方向,本项目经费支持额度设定为:1.重大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30-40%,每项支持金额为200万元。
2.重点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30-40%,每项支持金额120万元。
3.一般项目,约占本项目总经费的40-20%,每项支持金额60万元。
申报单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类支持额度申报,如本类项目未获得立项支持,也不在其它类给予支持。
二、支持对象支持对象为归口科技厅管理部门预算的省级科研院所(见附件)。
三、申报要求(一)各单位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标准,严格把关,做好项目的初审和推荐工作。
坚决杜绝弄虚作假和不正当行为,凡发生违规行为的,按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处理,已拨付项目经费按原渠道退回,同时取消下一年度的申报资格。
(二)每个单位可申报二个项目,该项目不能同时申报同年度其他科技计划项目,支持的项目周期为2016-2017年。
项目负责人须有副高以上技术职称或拥有博士学位。
(三)已承担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还未结题的,项目负责人不能再申报本项目。
(四)对于分年度实施的项目,本年度预算安排采取一次申报、分年度拨付经费的方式立项。
浅析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趋势

浅析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趋势作者:徐伟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6年第11期摘要四川省作为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不但自然环境优美,高山、河流、湖泊众多,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为四川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四川落户之后,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集权化趋势和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趋势分别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线的明确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休闲体育产业四川省发展趋势休闲体育,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人们利用闲暇时间所开展的,以提高身心健康、丰富生活内容、促进自我完善为目的的所有体育活动的总称。
与此相对应的,休闲体育产业指的就是由社会各部门提供的、所有的与人们的休闲体育活动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所有与这些产品和服务相关的经营活动的总和。
近些年,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我国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
如今,我国休闲体育产业已经初具雏形,并逐渐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对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四川省作为我国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省,不但自然环境优美,高山、河流、湖泊众多,还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从而为四川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特别是在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在四川落户之后,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动。
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四川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借此为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路线的明确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集群化发展是四川休闲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指的就是在某一产业或者是某种产品的生产中,大量的、相互依靠、相互联系的企业和与此相关的机构在一定的地域聚集,并依靠相互之间较为稳定的分工协作,发挥集群的竞争优势进行发展的一种方式。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20)说课讲解

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为加快推进我省体育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决定》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特编制本规划纲要。
一、规划背景体育产业是指向全社会提供各种体育物质和服务的行业,也是为社会提供体育产品的同一类经济活动的集合及同类经济部门的总和。
包括体育健身业、体育竞赛与表演业、体育用品制造与流通业、体育中介业、体育服务业等。
(一)国内外体育产业发展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是一个独立门类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带动性和辐射性得到很好发挥。
当前,体育产业发展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趋势,成为许多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
全球体育产业增加值已超过8000亿美元。
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体育产业一般都占本国GDP的1%-4%。
欧盟为3.7%,美国为2.4%,英国为1.56%,法国为1.09%。
在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是汽车制造业的两倍,是第六大支柱产业。
英国的赛车产业、加拿大的冰雪产业、日本的体育用品业、澳大利亚的赛事产业、韩国的体育电子竞技和游戏产业优势突出,世界知名。
中国体育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成形于90年代中期。
2008年,从业人员达到317.09万人,实现增加值1554.97亿元,占GDP的0.52%。
从2006年至今,年均增长速度超过16%,远高于GDP的增速,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别是东部沿海省市发展较快,福建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北京上海的赛事业、广东的体育会展业发展迅猛,特色鲜明。
从总体上讲,我国体育产业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发达国家比,差距较大。
(二)我省体育事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现状1.我省体育事业发展成绩——群众体育蓬勃发展。
2006年以来,我省新建了标准体育场地2986个,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20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525条、目前,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1.01平方米,全省体育人口达40%。
四川省体育产学研促进会在成都成立

9为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和旅游总局《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要求,实施好浙江省体育局、旅游局《加强运动休闲旅游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具体部署,由浙江省体育局发起并主管,浙江省民政局审核批准建立的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在杭州正式成立,9月15日下午两点整,“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浙江体育旅游高峰论坛”,在杭州香格里拉饭店莲池厅唱响。
由此,浙江体育产业的发展之路上又注入一支“生力军”。
本次活动由成立大会、高峰论坛和签约环节三部分构成。
旨在促进体育、旅游产业的高度融合,培育人民群众愉悦中的文化;促进体育、旅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现有体育、旅游产业的共赢发展;促进资本与体育旅游产业对接;促进会员企业的价值整合和提升。
作为具有法人资格的非营利联合组织,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由浙江省乃至全国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从事体育、旅游产业发展、产业研究工作机构(团体)、企业或个人自愿组成。
当天,会议表决通过《大会选举办法》,选举产生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常务副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以及理事等,并为副会长单位授牌。
来自全国体育、旅游相关领域的领导、专家、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以及主流媒体,共百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浙江省民政局、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旅游局相关领导,浙江省休闲养生协会会长裴晓光,为大会致辞并揭牌;国际越野行走协会(INWA)主席Aki也通过视频传达了对大会的祝贺。
浙江省体育旅游产业促进会成立2017年9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在中国轻工大楼召开了《关于促进文教体育用品制造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政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政策研究报告》)项目结题审查会。
以中轻联政策研究法规部主任李培松为组长的专家组听取了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对《政策研究报告》调研和起草过程的说明,对《政策研究报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了审查。
协会按要求组成课题组,完成了《政策研究报告》撰写和企业调研等工作。
健康中国战略下休闲体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

健康中国战略下休闲体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研究作者:田燕来源:《今日财富》2021年第14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综合分析法以及访谈法等对成都市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的休闲体育发展进行研究,对休闲体育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一、前言随着经济的腾飞,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更高,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能给人们带来轻松愉悦的休闲娱乐更是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追求以及拥有高品质生活的需要。
休闲体育作为一种轻松愉悦、科学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日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闲暇之余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载体。
到2019年底,我国已成为全球休闲娱乐的主要消费市场。
体育休闲作为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至此,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
《纲要》提出积极发展健身休闲运动产业,积极培育冰雪、山地、水上、汽摩、航空、极限、马术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健身休闲示范区、健身休闲产业带。
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于2006年12月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成立,2007年5月落户于成都市温江区金马镇,是西部地区唯一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本文以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为例,着力研究体育休闲产业板块的发展,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亮点,刺激消费,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本文依托成都国家体育产业基地,以休闲体育促进温江区域经济发展的途径为研究对象,对金马国际马术城和周边绿道的休闲体育开展现状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基于本项目的研究需要,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资料的收集与整理,采用实地调查和访谈法获取研究的一手资料,并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论。
三、健康视域下的休闲体育阐述休闲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休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四川休闲体育活动产业开发变化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指南

~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5年度课题指南
1、新媒体、网络信息化与四川运动休闲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2、新时期四川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特征及趋势的研究
3、四川运动休闲产业与文化、旅游等多元产业主体融合发展研究
4、体育社团、体育中介与休闲体育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5、四川冰雪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6、中国足球梦背景下四川城市足球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7、休闲体育产业的理论研究(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基础、
产业体制和机制)
8、休闲体育产业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促进体制机制研究
9、四川休闲体育行业性社会组织培育与自律发展研究
10、四川生态化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的研究
11、四川生态化户外运动休闲项目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研究
12、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与学科体系建设
13、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执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
14、四川大众运动休闲公共服务保障模式研究
15、政府投资大型体育场馆市场化运营模式研究
16、四川大型体育赛事风险评估研究
17、社会资本参与四川运动休闲体育场馆建设运营研究
18、四川休闲体育产业投融资体制机制研究
19、四川本土化品牌体育赛事培育研究。
“DT时代”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2018年(第8卷)第27期体育大视野DOI:10.16655/ki.2095-2813.2018.27.215“DT时代”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路径研究①孙宇岸(成都中医药大学 四川成都 611137)摘 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四川省体育产业进行调查分析,以解决四川省体育产业现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困境为出发点,着力于DT时代视域下“互联网、大数据”等多方力量的联动及整合与四川省体育产业的互动关系的研究。
尝试找出在全新的DT时代中四川省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路径。
四川省体育产业在变革的浪潮中应该选择怎样的创新发展模式及什么样的改革路径是值得研究的。
关键词:DT时代 四川省体育产业 发展路径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215-02①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项目编号:XXTYCY 2017C08)。
作者简介:孙宇岸(1987—),男,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民族传统体育。
1 问题的提出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国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将从追求生存转向追求生活质量。
而体育运动、乃至体育产业作为国民增强体质和构建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和追求,也会形成国民消费的新热点。
为了能够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体育产业必将也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四川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等相关文件也是对四川省人民的健康水平、锻炼需求、体育发展等诸多方面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制定了诸多任务目标。
可以说,对于已经到来的DT时代,四川省体育产业在变革的浪潮中应该选择怎样的创新发展模式及什么样的改革路径是值得研究的。
2 “DT时代”概念及产生背景在如今互联网+的浪潮下,我国高度重视大数据的战略和数据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及社会各产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传播学视角下健身气功的发展路径研究

90体育风尚SPORT & STYLE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课题(XXTYCY2020C03)作者简介:陶朔秀(1985—),女,回族,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成都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姒帅秀(1995—),女,汉族,四川乐山人,硕士研究生,成都大学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学。
传播学视角下健身气功的发展路径研究陶朔秀 姒帅秀 成都大学体育学院摘要:健身气功是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丰富的健身和健心价值。
为更好地继承与推广健身气功和弘扬其文化内涵,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对健身气功的发展过程进行传播学定义,明晰健身气功发展过程中的主要载体、核心要素、重要立足点、“催化剂”和重要目标。
进而提出有效的传播策略:转变认知误区,扩大受众范围;不断丰富健身气功,深入挖掘和开发健身气功的文化内涵;注重效果反馈,大力发展运动竞赛;借助现代媒体,发展产业文化,实现价值转换。
关键词:传播学;健身气功;研究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1]。
健身气功是国家体育总局运用现代系统科学思维,遵循现代健身气功的创编原则,针对不同健身人群,提供的多种功法选择。
除了其自身所具有的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外,现代传播理论对健身气功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健身气功的传播理论及传播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探讨现代健身气功的传播策略。
通过对健身气功传播理论的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不仅对健身气功的推广与普及具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也对健身气功促进全民健康,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健身气功发展的传播学定义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包括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传者等五大要素[2]。
关于申报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通知

关于申报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2016年度项目通知
学校各系部: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申报现已开始,请欲申报该中心项目的老师积极准备申报材料,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请申报人认真阅读该中心发布的《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项目公告》及《申报指南》,按照相关要求填报申报材料(相关文件及申报书见附件)。
2.请于2016年4月10日前将填写好的申报书一式5份及电子文档(电子文档请命名为“姓名+2016休闲体育”)报送到科技处。
逾期不再受理。
科技处邮箱:kejichu01@
特此通知
四川旅游学院科技处
2016年3月15日。
四川省休闲体育发展报告

四川省休闲体育发展报告一四川省休闲生活四川具有悠久的休闲历史文化,地理结构呈多样性,“其地四塞,山川重阻”,以适应性很强的农业文化为主导。
对这样的社会结构与地理环境,古人早有断言“少不入川,老不出蜀”,认为四川闲适的生活会消磨年轻人的斗志。
但是,闲暇时间的增多标志着人类物质水平与精神文明的快速提升。
当今,休闲无疑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府之国”的富饶资源不但造就了民众随遇而安、追求闲适的社会心态,同时四川自成一体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了独具巴蜀特色的休闲文化。
(一)休闲方式总体情况2013年以300人次作为调查对象,对四川成都居民的休闲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见图1),结果显示成都地区的休闲方式以打麻将和上茶馆为主,其次是电视娱乐、农家田园等。
这充分体现了四川人民喜好享乐、小富即安的生活特征。
因此,以四川居民独特的休闲生活特征为重点,从休闲活动的性质出发,将四川居民的休闲方式分为七大类16小类(见表1)。
图1 成都居民的主要休闲方式由表1可见,四川休闲方式繁复多样,休闲方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进行演变。
四川的休闲方式从最初在劳动过程中的聊天、谈笑,逐渐发展成为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喝茶、跳舞、舞狮、灯会等活动。
加上四川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使川蜀之人对以静态为主的休闲活动情有独钟,如晒太阳、打麻将、玩棋牌。
随着四川地区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人们有了更多的“闲时”“闲钱”“闲情”,且休闲方式变化多样。
这促使四川地区的休闲方式从以静态为主的活动逐渐向动态活动进行融合与转变。
从过去倾向于看电视、读书、上网,现在这种静态休闲时间逐渐被分散,酒吧、健身房、体育场馆、KTV、公园等各种动态的休闲活动也成为人们的选择。
特别让人关注的是户外登山、自行车等旅游休闲悄然兴起,并已显示出很大发展势头,独具特色的川藏公路自行车骑游已被热捧为最佳黄金线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可见,四川地区的休闲方式呈现动静结合的多样化势态,形成棋牌、休闲农家乐等传统休闲与现代新型休闲活动协同发展的四川休闲现状。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课题指南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4年度课题指南
1.发达国家与地区大众运动休闲权利与公共服务保障模式研究
2.运动休闲的特征与公共服务要素研究
3.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运动休闲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4.我国西部地区运动休闲健身市场的调查及数据处理
5.西部开发与公共服务体系中运动休闲的运行机制
6.运动休闲与产业互动发展的管理方式研究
7.运动休闲校园推广的量化分析
8.运动休闲产业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的实证研究
9.运动休闲理论与学科体系框架研究
10.中国梦与四川运动休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1.“美丽中国”视阈下的新型城镇化与运动休闲产业圈构建
12.竞技运动项目的休闲化研究
13.社会组织与竞赛的市场化探索
14.成都文化圈的运动休闲枢纽性产业规划
15.生态化户外运动休闲产业带的研究
16.西南原生态身体活动改造为民族体育旅游资源的研究
17.成渝经济圈运动休闲产业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8.运动休闲融入文化创意产业的开发性研究
19.运动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研究
20.运动休闲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研究
21.西部地区运动休闲产业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2.西部城市运动休闲行业自组织管理研究
23.运动休闲公共服务标准化评价研究
24.运动休闲普及型健身娱乐项目的开发研究
25.运动休闲进入高校及娱乐竞赛市场的拓展研究
26.运动休闲产业中介服务研究
27.网络信息化与运动休闲产业互动研究。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拟立项项目表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16年度拟立项项目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项目类型项目经费(万元)XXTYCY2016A01 “互联网+”时代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唐照华电子科技大学重点研究课题0.8 XXTYCY2016A02 运用动作捕捉技术推进校园沙滩排球普及的研究刘江西南交通大学重点研究课题0.8XXTYCY2016A03 全民健身背景下四川省健身健美训练由竞技向休闲体育文化演进的研究刘星成都理工大学重点研究课题0.8XXTYCY2016B01 “太极蓉城”背景下成都市太极运动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居民休闲文化生活的影响白耀东西南财经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02 大学生运动休闲与健康生活方式促成研究杜文西南财经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03 微信公众平台在四川高校休闲体育中的应用研究周川电子科技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04 四川滑雪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卢永雪阿坝师范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05 四川高校休闲体育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蔡晓红四川音乐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06 影响我国居民参与高尔夫运动的因素分析--以成都市为例伍钰西南财经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07 四川高尔夫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徐伟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08 大数据时代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邓陈亮电子科技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09 中外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比较研究夏小平西南石油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10 “互联网+”时代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黎忠文成都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11 四川马术运动休闲产业特点和发展思路研究--以温江金马马术体育公园为例张易西南财经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12 LED节能灯具在学校运动场地的应用研究刘旭西南交通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13 基于现代体育统计学方法的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李锐成都理工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14 四川省城市公共休闲体育空间结构研究--以成都市为例廖文豪成都师范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项目类型项目经费(万元)XXTYCY2016B15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以四川省为例刘小平西南石油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16 四川省体育旅游产业经营与实务研究胡志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17 中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比较研究任伟成都医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18 休闲体育视角下羌族传统体育传承与转型研究李建辉阿坝师范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B19 基于“互联网+”战略的四川省武术休闲产业生态构建研究赵章志电子科技大学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20 休闲体育对国民身心健康影响研究邹益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B21 中外休闲体育发展比较研究陈桥四川理工学院一般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1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以四川大学锦城学院为例潘志翔四川大学锦城学院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2 基于大数据技术背景的四川省高校体育场馆营销策略研究梁伟电子科技大学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3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邓人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4 成都市群众冰上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许杰成都大学青年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C05 四川山地自行车运动开展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李家发阿坝师范学院青年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C06 四川马术运动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张熙成都师范学院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7 四川马拉松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陶艳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银杏酒店管理学院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C08 “休闲城市”理念下的成都市休闲体育产业功能定位及发展导向研究杨文斌成都大学青年研究课题0.3 XXTYCY2016C09 休闲体育视角下定向运动赛事市场运营体系研究江媚成都理工大学青年研究课题0.3XXTYCY2016D01 四川省生态体育旅游资源开发及协同发展研究何军四川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XXTYCY2016D02 四川马术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詹本乐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承担单位项目类型项目经费(万元)XXTYCY2016D03 四川城市业余足球联赛的发展困境与应对措施刘益鑫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XXTYCY2016D04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四川休闲体育产业资源开发研究邓青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05 四川休闲体育人才需求与培养策略研究黄山鹰百色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06 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开设休闲体育的必要性研究吕寻金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07 中产阶层休闲体育消费心理与行为研究张素婷四川旅游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08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张京杭长江职业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09 中美冰雪旅游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杨茜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0 养生文化视野下成都市太极拳产业发展与普及研究张业廷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1 休闲体育视域下,排舞加入健美操课程的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卢卿鑫成都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2 精准扶贫与川西北村落民俗休闲体育文化复兴研究刘剑荣西南交通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3 “互联网+”背景下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刘治电子科技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4 四川省少儿3人制足球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研究杜力平西南交通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5 创新创业背景下四川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刘扉电子科技大学自筹研究课题0 XXTYCY2016D16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体育+)融合协同发展研究杨庆彬成都体育学院自筹研究课题0。
休闲运动概念的再认识

休闲运动概念的再认识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2-000-01摘要本文通过对休闲运动概念的再认识,得出结论:休闲运动就是人们在相对闲散的时间里,即自由时间里,以身体运动为主要活动形式,通过人们的亲身参与,在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和获得某种感受,达到调节身心、增强体质、愉快的情感体验、消遣、宣泄等满足身心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的融于自然、走向自然的活动,是一种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达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休闲运动概念再认识一、目前关于休闲运动概念的一些认识刘子众在《中西方休闲运动之差异》一文中指出:“休闲运动就是人们在余暇实践里运用各种方法、各种手段进行身心锻炼,开展各种形式、内容多样的身体娱乐和消遣活动,它通过时间和精力的消耗来调节身心,并在其中获得情感体验,同时休闲运动也是现代文明的一种生活方式和交际手段。
”卢锋在《休闲运动概念的辨析》一文中,以三维六相立体模式,指出休闲运动是:“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社会修心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上述是关于休闲运动概念的典型认识,研究者们都普遍认识到了余暇时间这一休闲运动出现的前提,同时列举了很多休闲运动的目的,如调节身心,获得情感体验等。
外延基本上都是与身体有关的活动。
卢锋认为休闲运动概念的内涵就只是在一种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资源去从事,没有加入更多的如:休闲运动的目的等限制性词语,这些比较符合逻辑学上的定义法,同时也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休闲运动的条件。
相对兹有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既包括了活动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空间,包括了支持休闲运动活动的经济能力和物质条件。
二、对休闲运动概念的再认识(一)余暇时间这里说的余暇实践,就是出去工作、学习、劳动和生存必需时间以外的时间。
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

音乐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罗斌刚在体育教学中将运动节奏和音乐节奏进行融合,可以快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出愉快的课堂氛围。
坚持训练,还能够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感进行深度培养。
根据相关数据表明,伴随着音乐的有氧运动会比不带音乐时消耗更多能量,但是学生在精神上并不会感到疲劳,这也就表明了融入了音乐节奏的体育锻炼可以让学生在节奏感的带领下,轻松的做运动。
本文根据音乐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提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目前中学传统体育教学上,课堂的大多数时间都是由老师来进行口令联系,教学模式机械化严重。
伴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改革,中学体育教学也改变了以往单一化教学的风格,在课堂上呈现出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而音乐作为学生的美育教育则逐渐地体现在了体育教材当中。
例如:广播体操、艺术体操、健美舞蹈等。
这使得音乐已经成为了体育课堂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中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大部分体育教师利用了这一时期学生的性格特点,完美地在课堂上嵌入了音乐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环境变得轻松和谐,因此学生学习也变得更加主动。
课堂之上也取得了出色的教学成果。
1 体育教学融合音乐的重要性1.1符合中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现在中学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将学生朝着“长久、快乐”的方向发展,注重的更多是过程。
而以往传统教育都是注重“身体教育”只追求结果,对于体育的教学过程毫不重视。
现在各个学科的教育目标就是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体育课程也不例外。
所以和之前相比,现在的“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更为重要,这样的大环境要求下,中学体育教育应该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改变。
所以将音乐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正好符合了现在的要求。
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与音乐美育教育的目标一致。
同样,音乐带来的美化也可以运用到体育竞技当中。
1.2符合青春期学生的追求中学时期的少男少女普遍都在12-18岁的青春年华。
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基于CNKI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随着国家体育政策的出台以及健康中国理念的形成,“休闲体育”迎来了大发展的阶段,关于“休闲体育”的研究涉及产业、结构、人才、城市发展等各个方面。
为进一步了解休闲体育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为今后的休闲体育研究提供方向,文章以2010-2020年间休闲体育研究为数据,运用Citespace 软件分析了休闲体育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搜索主题词“休闲体育”,检索时间为2010-2020年,共检索体育类核心期刊关于休闲体育研究文献365篇,去重及剔除相关性较差文献后,共纳入279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
运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绘制图谱。
通过分析发文量、关键词了解休闲体育领域研究热点;通过分析科研机构及高产作者了解休闲体育领域研究主题。
二、数据分析1.发文量及时间分析。
从发文量上看,CNKI2010-2020年收录关于休闲体育研究文献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年发文数量最多,为51篇,2020年发文量最少,为4篇。
(见图1)2.科研机构分析。
排名12345678910机构广州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与艺术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工业大学体育部燕山大学体育学院上海大学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广州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休闲系发文量139********我国休闲体育研究热点主题和前沿演进——基于CNKI 核心期刊的可视化分析□陈飞摘要:分析休闲体育领域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演进,对我国休闲体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采用计量学软件Citespace 绘制2010年至2020年间CNKI 期刊中休闲体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网络图谱,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近十年体育类核心期刊休闲体育研究论文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机构间还未形成紧密合作,高产作者数量不多,研究队伍尚未形成。
近年来休闲体育研究的热点主要有:休闲体育经济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研究、休闲体育文化研究、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休闲体育城市发展研究。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指南

体育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与实施指南第1章体育产业概述 (4)1.1 体育产业的定义与分类 (4)1.2 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5)第2章发展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 (5)2.1 战略目标 (5)2.2 指导思想 (5)2.3 发展原则 (6)第3章体育产业结构优化 (6)3.1 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6)3.1.1 行业布局概述 (6)3.1.2 存在问题 (6)3.2 体育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7)3.2.1 提高体育服务业比重 (7)3.2.2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7)3.2.3 完善产业链条 (7)3.3 产业结构调整重点领域 (7)3.3.1 体育服务业 (7)3.3.2 体育制造业 (7)3.3.3 体育产业融合 (7)第4章体育产业市场拓展 (7)4.1 市场细分与定位 (7)4.1.1 消费者群体细分 (8)4.1.2 地域市场细分 (8)4.1.3 产品与服务细分 (8)4.1.4 市场定位 (8)4.2 市场拓展策略 (8)4.2.1 产品创新 (8)4.2.2 品牌建设 (8)4.2.3 渠道拓展 (8)4.2.4 营销推广 (8)4.2.5 合作与联盟 (8)4.3 国际市场拓展 (8)4.3.1 了解目标市场 (9)4.3.2 国际合作 (9)4.3.3 人才培养与引进 (9)4.3.4 跨国并购 (9)4.3.5 营销策略本地化 (9)第5章体育产业品牌建设 (9)5.1 品牌定位与策划 (9)5.1.1 市场调研与分析 (9)5.1.2 品牌定位 (9)5.1.3 品牌核心价值 (9)5.1.4 品牌视觉识别系统 (10)5.1.5 品牌策划方案 (10)5.2 品牌传播与推广 (10)5.2.1 媒体传播 (10)5.2.2 赛事合作 (10)5.2.3 赞助与公益活动 (10)5.2.4 线上线下活动 (10)5.2.5 口碑营销 (10)5.3 品牌价值提升 (10)5.3.1 产品创新 (10)5.3.2 服务优化 (10)5.3.3 品牌形象升级 (10)5.3.4 跨界合作 (10)5.3.5 国际化战略 (11)第6章体育产业技术创新 (11)6.1 技术创新方向与任务 (11)6.1.1 提高体育用品研发能力 (11)6.1.2 发展智能体育 (11)6.1.3 促进体育服务业创新 (11)6.1.4 体育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1)6.2 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11)6.2.1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 (11)6.2.2 产学研协同创新 (11)6.2.3 体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11)6.2.4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 (12)6.3 技术创新政策支持 (12)6.3.1 加大财政投入 (12)6.3.2 优化税收政策 (12)6.3.3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2)6.3.4 培育技术创新人才 (12)6.3.5 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 (12)第7章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2)7.1 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12)7.1.1 建立多层次教育体系 (12)7.1.2 加强体育产业相关学科建设 (12)7.1.3 建立健全体育人才培养基地 (12)7.1.4 推动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国际化 (12)7.2 人才引进策略 (13)7.2.1 制定体育产业人才引进规划 (13)7.2.2 建立多元化人才引进渠道 (13)7.2.3 实施体育产业人才柔性引进政策 (13)7.2.4 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数据库 (13)7.3 人才激励与保障措施 (13)7.3.1 完善体育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13)7.3.2 建立健全体育产业人才评价体系 (13)7.3.3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保障措施 (13)7.3.4 建立体育产业人才培训与成长机制 (13)第8章体育产业政策环境优化 (13)8.1 政策体系构建 (14)8.1.1 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14)8.1.2 制定体育产业政策目标 (14)8.1.3 建立政策协调机制 (14)8.2 政策扶持措施 (14)8.2.1 财政支持 (14)8.2.2 税收优惠 (14)8.2.3 金融支持 (14)8.2.4 土地政策 (14)8.2.5 人才政策 (14)8.3 政策评估与调整 (14)8.3.1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 (14)8.3.2 政策调整与优化 (15)8.3.3 政策宣传与解读 (15)8.3.4 社会监督与反馈 (15)第9章体育产业投融资策略 (15)9.1 投融资渠道拓展 (15)9.1.1 概述 (15)9.1.2 银行信贷 (15)9.1.3 证券市场融资 (15)9.1.4 股权投资 (15)9.1.5 债券发行 (15)9.1.6 产业基金 (15)9.1.7 引导基金 (15)9.2 投融资政策支持 (16)9.2.1 概述 (16)9.2.2 财政补贴 (16)9.2.3 税收优惠 (16)9.2.4 金融政策支持 (16)9.2.5 产业扶持政策 (16)9.3 投融资风险防控 (16)9.3.1 概述 (16)9.3.2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16)9.3.3 财务风险防控 (16)9.3.4 法律风险防控 (16)9.3.5 市场风险防控 (16)9.3.6 信用风险防控 (16)9.3.7 人才风险防控 (16)第10章体育产业战略实施与评估 (17)10.1 战略实施步骤与任务分解 (17)10.1.1 制定实施计划 (17)10.1.2 落实政策支持 (17)10.1.3 推动项目实施 (17)10.1.4 培育市场体系 (17)10.2 战略监测与评估 (17)10.2.1 建立监测指标体系 (17)10.2.2 开展定期评估 (17)10.2.3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18)10.3 战略调整与优化建议 (18)10.3.1 完善政策体系 (18)10.3.2 优化产业结构 (18)10.3.3 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18)10.3.4 深化体制改革 (18)第1章体育产业概述1.1 体育产业的定义与分类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核心,通过提供体育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人们体育需求,进而实现经济利益的一系列活动。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

社会体育学2024年(第14卷)第2期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模式研究李艳柳四川旅游学院四川成都610100摘要:该文探讨了城市公共体育空间的智能化建设与发展模式。
通过需求分析、技术应用、空间设计、管理体系和政策支持等多个方面的深入研究,揭示了智能化建设在满足健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促进社交互动和推动城市智能化方面的重要性。
该研究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应用智能技术,提升公共体育空间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论证了智能化建设对于满足居民体育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显著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智能化技术在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居民的健康体验和社交互动。
关键词:智能化技术 健身智慧化 全民健身 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共体育空间中图分类号:G8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813(2024)02-0091-03 Research on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Model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LI YanliuSichuan Tourism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Province, 610100 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al model of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Through in-depth research on multiple aspects such as demand analysis, 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spatial desig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policy support, it reveals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in the aspect of meeting health needs, enhancing user experiences, fostering social interaction and advancing urban intelligenc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how to better apply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o elevate the management and service levels of public sports space. Using th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 combined with real-life cases,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notable impact of intelligent construction on meeting residents' sports requirements, optimizing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 in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residents' health experiences and social interaction.Key Words:Intelligent technology; Fitness intelligence; Nationwide fitnes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public sports space202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在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中提到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装备,提升科学健身智慧化水平[1]。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7年度研究项目申报指南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2017年度研究项目申报
指南
重点研究领域:
四川体育文化资源调查、开发与传播研究
四川当代体育口述史研究
“五大发展理念”与四川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体育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的融合研究
健康中国与四川青少年体育发展研究
一般研究领域:
新媒体与体育文化传播研究
四川体育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四川全民健身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研究
“马拉松跑现象”与四川城市文化发展研究
四川体育创业、创新现状与对策研究
政府职能转变与四川体育社团发展研究
四川体育社会组织创新与发展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2020年度课题申报指南
1.新时代休闲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2.北京冬奥会推动四川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研究
3.《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与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4.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对构建休闲体育产业体系的研究
5.四川“城市群”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模式与案例研究
6.四川区域经济发展与休闲体育产业结构创新研究
7.休闲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机制和路径研究
8.5G背景下休闲体育消费需求对休闲体育产业结构转型研究
9.智能化时代休闲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研究
10.健康中国背景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实证研究
11.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品牌与市场营销
12.四川省体育休闲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
13.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研究
14.成都市体育公园布局、功能、健身效果评价研究
15.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成都市民体育消费与健身促进影响研究
16.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成都城市形象塑造与休闲体育产业影响力研究。
17.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成都市居民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的影响研究。
18.成渝经济带的休闲体育产业融合与区域辐射研究
19.重大公共应急事件(新冠疫情)背景下四川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应对与突破
20.四川农村生态休闲体育业开发与永久脱贫的协同发展研究
21.四川高风险户外运动休闲项目的风险防控体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