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与未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高速铁路的现状与未来

近年来,我国为缓解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开始了高速铁路的建设。迄今已有数条专线建成通车,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正在建设中的高铁里程多达近万公里。本文将会从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高速铁路发展的影响、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这几个方面着手,介绍我国高铁的现状与未来。

一、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

铁路是人类发明的首项公共交通工具,在十九世纪初期便在英国出现。直至二十世纪初发明汽车,铁路一向是陆上运输的主力。但早期铁路的速度称不上高速,一度还因公路运输等运输方式的崛起而丧失其主导地位。现在我们所讨论的高速铁路,指的是最高运行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铁路。

世界上首条出现的高速铁路是日本的新干线,于1964年正式营运。日系新干线列车由川崎重工建造,行驶在东京-名古屋-京都-大阪的东海道新干线,营运速度每小时271公里,营运最高时速300公里。

我国发展高速铁路起步较晚,属于国际高铁发展的第三次浪潮,但进步很快,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发展铁路的战略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铁路作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铁路建设的黄金机遇期,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2004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建设客运专线1.2万公里以上,并绘就了“四纵四横”快速客运专线网。2004年4月,国务院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铁路机车车辆装备有关问题。明确提出“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基本方针,确定了引进少量原装、国内散件组装和国内生产的项目运作模式。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速铁路发展作出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学决策,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高铁模式”。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高速铁路正式通车,运营时速达到350公里(瞬间时速达394.3公里),创造了世界高铁运营的第一速度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速铁路建成通车,这是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1069公里)的、运营速度最快(瞬间时速达394.2公里)的高速铁路;2010年2月6日,世界首条修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时速350km的郑西高速铁路正式开通;2010年7月1日,沪宁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运营。并且,日本的高速铁路和既有线不兼容,德国、法国高铁和既有线是采取高速列车下线覆盖既有线,中国高铁是和既有线跨线运行,在推进铁路高速化的同时,保持了完整的中国客运铁路网。中国高速列车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完全国产化生产了时速200~250公里的高速列车;自主设计研制了时速350公里动车组。2008年2月26日,铁道部和科技部签署了《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共同研发运营时速380公里的新一代高速列车,设计的运行速度、综合舒适度均高于国外,这新一代高速列车即将下线。

总之,中国高速铁路用5年的时间走完了国际上40年的发展历程,现已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二、高速铁路发展的影响

高速铁路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但其相应的产出回报也异常丰厚,是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工程。因此,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和发展在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并即将产生重大影响,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1.高速铁路发展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纽带与动脉作用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世界性产业结构分工加剧,经济实体集团化发展的区域范围扩大,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相互依存度提高,生产要素和物资跨国界、大范围、长距离、大宗量、快速流转的交换物流格局开始形成。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纽带与动脉作用更加重要。就我国国内而言,我国地域辽阔,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大范围、大宗量、长距离的物资和人员流转形式十分需要,总体上离不开铁路运输方式。

2.高速铁路运输的低碳、节能功能明显

铁路运输具有运力大、占地省、能耗低、污染少、全天候、适应性强的技术经济比较优势,符合低碳要求。我国是人均资源严重不足的国家,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水平的42%。而轨道交通(包括铁路)占地面积小。据统计,在动态情况下平均每位旅客占用的道路面积,轨道交通为0.2平方米,而公共汽车、小型轿车、摩托车、自行车分别是它的4.6倍、115倍、100倍和50倍。相对于其他交通工具,轨道交通能耗低、效率高、技术水平领先,具有节能优势,以每人每公里消耗能源为1个单位计算,高速铁路为1.3,公共汽车为1.5,小汽车为8.8,飞机为9.8,大规模使用公共轨道交通,能够通过优化交通结构降低能源消耗。轨道交通碳排放低,以欧盟为例,公路交通碳排放占交通领域碳排放的72%,铁路则以1.6%的碳排放完成了10%的运量。

3.高速铁路发展将促进同城效应的出现,产生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也有利于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

随着各城市之间高速铁路的开通,将实现大城市之间或大城市与卫星城市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功能再划分,无疑给国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方面的发展开辟新的空间、带来新的活力,两城或多城变一城,绝对实现1+1>2。如武广高铁开通,串起了武汉、长沙和广州三点。以三点为圆心、以一小时为半径画圆,三个圆分别是武汉城市群、长株潭城市圈和珠三角经济区。以武广高铁为轴,一个独一无二的“黄金走廊”正在形成。又如,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将实现京津两城的同城效应。京津两地优势高度互补,双方都可以从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等方面获得收益。如北京的中关村,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高新技术区域创新基地,有清华、北大等知名的高等学府,有联想、紫光等具有高度知识产权的大型企业集团,还有众多正在创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京津半小时都市圈”内,沿途的各大高校和企业都可以为中关村的溢出和扩散创造良好的环境;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开通,使积聚多年的京津两城市各类资源实现整合,如人才、旅游、房产、港口等,实现资源共享。京津两城市与世界很多国家的城市群十分相似,如日本的东京、大阪和神户地区,法国的大巴黎地区等,将出现以大城市的城市群状态来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对两地经济、社会、文化等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4.高速铁路对国家战略与安全的作用不可低估,间接地促进经济发展

东亚是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我国是东亚地区、也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铁路建设就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历史发展的轨迹表明,亚欧大陆始终是国际政治的中心舞台,亚欧大陆板块的腹地,历来也是各种政治力量竞相角逐的战略要地。一方面,我国已有和正在规划建设的国际铁路运输通道对于资源、物资的输入输出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意义;另一方面,国际经验表明:作为交通运输主要方式的铁路是强化控制和保护领土的最有效工具。作为亚洲最大的陆权国家,必须从全球发展定位和国家经济发展角度、领土完整及国防安全的战略高度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