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优秀教学片段)
三个课堂教学与应用典型案例
![三个课堂教学与应用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c6b3104e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8.png)
三个课堂教学与应用典型案例
《三个课堂教学与应用典型案例》
嘿,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三个超级有趣又实用的课堂教学与应用典型案例呀!
先来说说第一个案例,那就是在科学课上。
老师不是按部就班地讲那些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直接拿出各种实验器材,哇塞,就像变魔术一样!就好比让我们去探索宇宙奥秘,不是光听老师说星星多闪多远,而是直接让我们通过望远镜去看呀!同学们那个兴奋劲儿哟,一个个都争着去尝试,这可比死记硬背有趣多了,对吧?这样的课堂教学,能不吸引人吗?
然后啊,有一次上语文课。
老师竟然不讲课文,而是让我们分小组改编课文成小短剧表演出来。
哎呀呀,就像我们成了真正的演员!大家热烈地讨论着角色怎么分配,台词怎么有趣。
你想想,平时读课文可能会觉得无聊,但是演出来呢,那可太有意思啦!这不就像把文字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场景嘛,能不印象深刻吗?我们小组为了演好,那可是使出浑身解数啊!
再讲讲第三个案例,是在数学课上。
老师把那些复杂的数学题变成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说买东西怎么算账呀,怎么合理安排时间呀。
就像你
去超市买东西,要算算怎么最划算,这不是很实用吗?而且老师还会让我们互相出题考对方,嘿,这竞争一下子就起来了,大家都想得高分呀!
这三个课堂教学案例真的是太棒啦!它们就像是三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学习兴趣的大门。
让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任务,而是充满乐趣和挑战的旅程。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才是真正能让我们学到东西,并且爱上学习的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精选五篇)
![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精选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1f3bc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2.png)
教学中的成功案例(精选五篇)第一篇:教学中的成功案例教学中的成功案例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我刚走进教室,就有一群学生围着我说:“李老师,XX同学拿我们班上的吸铁石”。
我心想怎么这么小的孩子就有这个坏习惯呢?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与该生一同放学回家,我就与他边聊天边走,时不时的还抚摸着他的头,突然我想起我们班黑板上的吸铁石经常丢,好几个同学都说是他拿的,可他就是不承认,这时我就问:“你知不知道我们班的吸铁石是谁拿的呀?”他说:“我不知道”他依旧不承认,这时我又抚摸着他的头说:“这样吧,如果这星期我们班上的吸铁石不会再丢,或者如果丢了你发现是谁拿了你就第一个告诉我好吗?如果你做到了我就给你奖励一朵小红花,说明你很关心集体!好吗?”他高兴的说:“好”然后我们就像两个小朋友一样一起说“拉钧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一个星期后我们班上的吸铁石完好无损,我也趁着开班会的时候恰当的表扬了他并奖励了红花。
直到现在我班上再也没有丢过任何东西。
通过事后与其家长的接触得知他是由奶奶一手把他带大的,其父亲由于事业上的不顺,再由结婚不久其妻又恨心丢下不到一岁的孩子(这就是我班上的那位学生)不知去向。
其父经受不起这些打击,所以就有心理疾病,很少在家。
家中只有其奶奶和舅舅来照顾他,这位没有父爱没有母爱的孩子还得接受他们的教育方式“打”。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该生撒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也经常与其他学生发生打架,骂人事件。
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是多么的重要。
此后,每回开家长会时,我都要单独与他奶奶或他的舅舅聊很久,主要是希望他们能尽可能的多给予孩子温暖,因为他失去了已经够多的了!迫切希望他们能及时改变教育方式,愿他能健康成长!市一小李雪梅第二篇: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教学金点子成功案例“刺头”的春天诸城市昌城镇大宋华荣小学朱世建一、问题的提出我所任的班级两极分化严重,差生较多,尤其是留守儿童和单亲的学生占了很大成分,打架的、不讲卫生的、完不成作业的层出不成,导致整个班级不好管理,整体素质不高,学习成绩不令人满意。
10个经典教学案例
![10个经典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260c48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4a.png)
10个经典教学案例1. 故事背景。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是一位超级智慧的哲学家。
他特别喜欢用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就像一个神奇的思想助产士。
2. 教学场景。
有一次,他问一个年轻人:“什么是正义?”年轻人自信满满地说:“正义就是欠债还钱。
”苏格拉底就开始追问啦:“如果一个朋友在神志不清的时候把武器借给你,后来他神志不清的时候来要回武器,你还给他算是正义吗?”年轻人一下子就懵了,然后开始重新思考正义的定义。
苏格拉底就这么一步步引导,让年轻人自己发现原来想法的漏洞,从而更深入地去探究正义的真正含义。
3. 幽默解读。
这就好比你以为自己知道怎么玩游戏,苏格拉底这个“游戏大神”却在旁边不断地问你:“你确定这个规则是对的?那要是这样这样的特殊情况呢?”然后把你问得怀疑人生,不得不重新思考游戏规则。
1. 故事背景。
在中国春秋时期,孔子那可是大教育家。
他的学生性格、才能那是五花八门。
2. 教学场景。
子路和冉有都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道理,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呢?”子路这个人比较莽撞,孔子就回答他:“有父兄在,怎么能听到就做呢?得先问问他们。
”冉有比较胆小,孔子就对他说:“听到了就应该马上行动。
”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这就是孔子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来教学。
3. 幽默解读。
这就像你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急性子的“冲动哥”,一个是慢性子的“犹豫弟”。
如果有人告诉他们有个冒险活动,你肯定会对“冲动哥”说:“兄弟,你先冷静,和家里人商量商量。
”而对“犹豫弟”会说:“别想太多了,赶紧去试试。
”1. 故事背景。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教育家。
他对待学生可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2. 教学场景。
有个学生用泥块砸自己班上的同学,陶行知发现后,没有立刻发火惩罚。
他把这个学生叫到办公室。
这个学生一进来,陶行知就给了他一颗糖,说:“这颗糖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了我的办公室,而我却迟到了。
”然后又给了一颗糖,说:“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再打人时,你马上就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
教育教学典型微案例(2篇)
![教育教学典型微案例(2篇)](https://img.taocdn.com/s3/m/8e83cf3a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ea.png)
第1篇案例名称:数学课堂中的“猜数字游戏”背景:小明的班级正在进行数学课的学习,主题是“数的认识和运算”。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老师决定通过一个互动游戏来巩固学生对于数字的认识。
案例描述:1. 引入游戏: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1到100之间的数字,并告诉学生们,他们将参与一个猜数字的游戏。
老师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猜测来学习数字的范围和大小。
2. 猜测过程:老师邀请一位学生上台,这位学生开始猜测数字。
每次猜测后,老师会告诉学生猜测的数字是太高了、太低了还是正确。
3. 讨论与反馈:当学生的猜测不准确时,老师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比如“你觉得你的猜测为什么不对?”或者“这个数字可能比你的猜测要大还是小?”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可以学会如何根据已知信息调整猜测。
4. 游戏规则:为了增加趣味性,老师制定了游戏规则:每位学生有三次猜测机会。
如果三次都猜错,那么下一位学生将有机会上台。
5. 巩固学习:游戏结束后,老师会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游戏过程,总结如何通过逻辑推理来猜测数字。
同时,老师会提问一些类似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中,老师通过“猜数字游戏”这种互动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以下是案例中的几个亮点:- 提高参与度:游戏形式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培养逻辑思维:通过猜测数字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如何根据反馈信息进行逻辑推理,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
- 巩固知识点: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复习,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总结:这个教育教学典型微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巩固和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值得在教育实践中推广和应用。
第2篇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他在数学学习上存在一些困难,尤其是在解决应用题时。
小明对数学没有兴趣,学习态度消极,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的情况。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应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应用实例(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66f27bd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e8.png)
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应用实例第一篇范文在初中生物教学中,通过具体的案例应用实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知识。
以下是一些初中生物教学案例应用实例的介绍。
案例一: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在教授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水稻的生长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稻的生长过程,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稻谷的整个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水稻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需求。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水稻的繁殖方式,例如通过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不同繁殖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观察能力。
案例二:动物的分类与特征在教授动物的分类与特征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鸟类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鸟类,例如鹦鹉、老鹰和孔雀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鸟类的形态特征,如羽毛颜色、鸟喙形状和脚的形状等,来学习和掌握动物分类的方法。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研究鸟类的生态习性,例如它们的栖息地、食物来源和繁殖行为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鸟类的行为,了解不同种类鸟类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案例三:人体的结构与功能在教授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心脏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心脏的结构,例如心脏的四个腔室、心脏瓣膜的作用等。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心脏的模型或图片,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心脏的功能,例如心脏如何将血液泵送到全身、心脏的跳动频率等。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或观察,了解心脏的重要性和作用。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提高他们的生物学知识水平。
案例四: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在教授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以海洋生态系统为例。
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例如海洋生物、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等。
教学案例及范文
![教学案例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f8ab6a2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49.png)
教学案例及范文在教育领域,教学案例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更直观、更生动的学习素材。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几个教学案例,并附上相应的范文,希望能对您有所启发。
一、数学教学案例在小学数学课上,教师在教授“乘法运算”这一知识点时,采用了一个有趣的教学案例。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下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去商店买糖果,每颗糖果 2 元,他买了 5 颗,一共需要多少钱?”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可以用加法,2 + 2 + 2 + 2 + 2 =10 元;有的说可以用乘法,2 × 5 = 10 元。
教师接着问:“那大家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呢?”学生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乘法更简便。
接下来,教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学生们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以下是一篇关于这个教学案例的范文: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乘法运算。
老师通过一个生动的例子,让我们轻松地理解了乘法的意义和作用。
小明买糖果的问题看似简单,却蕴含着重要的数学知识。
当我们用加法计算时,虽然也能得出答案,但过程较为繁琐。
而乘法的出现,让我们能够更快速、更高效地解决这类问题。
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同学们的积极思考,我们明白了乘法就是几个相同加数的简便运算。
在后续的练习中,我更加熟练地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
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一定能在数学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更多的奥秘。
二、语文教学案例在小学语文课上,教师在讲解古诗《静夜思》时,采用了情景教学法。
教师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听她用轻柔的声音描述这样一个画面:“在一个宁静的夜晚,李白独自一人住在他乡的客栈里。
月光透过窗户洒在地上,好像地上结了一层霜。
李白抬起头,望着那轮明月,心中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然后,教师让学生们睁开眼睛,一起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接着,教师又对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案例(7篇)
![教学案例(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9a6b210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fd.png)
教学案例(7篇)篇一:教学案例篇一背景:《王二小》是小学生课本中第一篇讲述英雄事迹的文章,全文以小英雄“王二小”为中心,讲述了他怎样将敌人成功地引进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将敌人消灭的故事。
教学时怎样抓住故事情节,来反映“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呢?我在教这一课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他们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事件:1.音乐引起兴趣一开课,我播放一曲《王二小》,那缓慢而略带悲伤的乐曲,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有的学生还低下了头,似乎在想着什么。
歌声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生动的情境中,王二小是谁,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怎样被杀害的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带着满脸的疑问看着老师,急切地等待着老师的解答。
听罢我引入:“王二小是一个小英雄,他怎样被杀害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想!”同学们齐声回答。
这样,通过歌曲把学生引入情境,唤起学生们注意力的指向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
2.录音感知教材播放课文录音朗读带,要求:一、学生划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数数课文有几自然段;三、课文主要讲了谁,他是干什么的,他做了一件事,后来结果怎么样?(投影幕上提出的总是都注有拼音),这样使学生在听读中,读准字音、熟悉课文内容,准确地把握文中的基本节奏、格调,强化朗诵训练。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主动地思考亟待解决的疑问,整个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
3.图画解答疑难按照惯例,学习一篇文章,一般分为三个步骤,解决三个问题: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
对一年级学生而言要达到解决第三个问题的层次很难。
王二小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在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还不听从敌人的摆布,还会想到对付敌人的办法?这些都归结在王二小的“机智勇敢”上。
在分析理解课语言难点时,我紧紧抓住“智”与“勇”,充分利用投影来突破。
首先分析全文埋下的伏笔,将王二小日常生活情形用投影显示,并配有解说。
第一幅,介绍王二小平时如何利用放牛娃的身份替八路军放哨,每次都是如何化险为夷,死里逃生的。
二十个教育经典案例(3篇)
![二十个教育经典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ced0cf8a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6.png)
第1篇一、案例一:小明的成长之路小明,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条件十分艰苦。
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我国一所著名大学。
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毅力。
二、案例二:老师与学生的小故事在一次课堂上,老师发现一个学生小明上课时总是心不在焉。
经过一番了解,老师发现小明家庭情况不好,父母离异,他独自一人生活。
于是,老师主动关心小明的生活,帮助他解决困难。
在老师的关爱下,小明逐渐变得自信起来,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教师的责任不仅是教书育人,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案例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张老师是一位语文教师,她发现学生在学习古诗词时总是感到枯燥乏味。
于是,她尝试通过让学生自己创作古诗词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在张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纷纷投入到古诗词的创作中,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教师要学会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四、案例四:家长与学校携手共育李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最近一段时间,他的成绩突然下滑。
家长和学校共同分析原因,发现李同学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了学习。
在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李同学逐渐戒掉了网络游戏,重新投入到学习中。
这个案例说明,家长和学校要携手共育,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案例五:关爱留守儿童在我国农村地区,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王老师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她关爱每一个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生活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支持。
在她的关爱下,留守儿童们逐渐克服了心理障碍,茁壮成长。
这个案例体现了教师的责任和担当。
六、案例六:爱心支教张老师是一名支教老师,她来到偏远的山区,为孩子们传授知识。
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和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张老师没有退缩,而是倾注了全部心血。
在她的努力下,孩子们的成绩有了显著提高。
这个案例展示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七、案例七:创新教学方法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语文教育教学应用案例(3篇)
![语文教育教学应用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a80879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b9.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语文教育教学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任务。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如何将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以《春》一文为例,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春》一文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分析、讨论等语文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播放一段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好。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春天有哪些特点?你最喜欢春天的哪个季节?(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作者朱自清及其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春》一文的创作背景。
(3)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①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②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4)讨论交流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春天的感悟。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春》一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强调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自然、热爱生活。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将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教学反思:(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本节课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创新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小组讨论等,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加强教学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和成长。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aeae2e7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af.png)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一、案例教学法概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际情况为基础,通过分析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的方法。
它适用于各种领域的教育,包括商业、医学、法律和社会科学等。
案例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复杂问题,并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经典案例:麦当劳的市场营销策略麦当劳是全球最大的快餐连锁企业之一,其营销策略备受瞩目。
以下是麦当劳成功营销策略的经典案例:1. 儿童套餐麦当劳推出了儿童套餐,其中包括一个小汉堡、薯条和一份玩具。
这个套餐不仅吸引了孩子们,也吸引了父母。
父母可以在快速就餐的同时给孩子提供一份安全健康的食物。
2. 价格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麦当劳采取了价格战的策略。
他们推出了一些低价产品,如1美元汉堡和99美分的薯条。
这些低价产品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从而增加了销售额。
3. 时尚合作麦当劳与时尚品牌合作,推出了一系列限量版的产品。
这些产品包括与Hello Kitty、Barbie和Snoopy等品牌合作的玩具和餐具。
这些限量版产品吸引了年轻人和收藏家。
4. 社交媒体麦当劳利用社交媒体来推广其品牌。
他们在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发布有趣的内容,并与消费者互动。
通过社交媒体,麦当劳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者需求,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案例教学法在麦当劳营销策略中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麦当劳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
以下是案例教学法在麦当劳营销策略中的应用:1. 案例分析学生可以通过分析麦当劳营销策略的经典案例来理解其成功之处。
他们可以分析麦当劳推出儿童套餐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这个套餐能够吸引消费者。
通过分析价格战、时尚合作和社交媒体等策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麦当劳的市场营销策略。
2.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分成小组,讨论麦当劳营销策略的成功之处。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个主题进行讨论,如儿童套餐、价格战或社交媒体。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并从其他人的观点中学习。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
![案例教学法的典型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52a9619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66.png)
案例名称:“生物学实验案例教学法的应用”1.案例背景: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只是在黑板上讲解实验的原理和步骤,而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很难真正理解实验的意义和过程,并且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生物学实验教学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2.案例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学实验的原理和过程,生物教师王老师设计了一堂关于“光合作用”的实验课。
具体过程如下:•第一步:王老师先通过电子白板展示图片和文字,向学生介绍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案例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
•第二步:王老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和材料。
王老师提供了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指导,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第三步:在实验过程中,王老师积极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四步:实验结束后,王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和讨论。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并与理论知识进行对比。
这一过程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结果,还能巩固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3.案例结果: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这堂生物学实验课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具体结果如下:•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提高。
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
•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主动性和参与度大大提高。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思考和提问,积极参与讨论,并且对光合作用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生合作和交流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学生之间进行组内合作,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优秀教学案例
![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20d675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8.png)
优秀教学案例导言:优秀的教学案例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石之一。
通过借鉴和分享优秀的教学案例,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
本文将介绍一些优秀的教学案例,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一、案例一:启发式问题解决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式问题解决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方法。
某中学数学教师李老师在教授平面几何时,设计了一道启发式问题:如何用折纸构造一个正方形?首先,李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们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展示出了独特的创造力。
接着,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分析和讨论各自的解决方法,并找到最简单和有效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理解了折纸的原理和方法,还培养了创造性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最后,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经验教训,并应用到其他几何问题中。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不仅学会了解决具体问题,还发展了自己的学习策略。
二、案例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以真实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通过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某小学语文教师王老师在教授写作时运用了情境教学法。
王老师设计了一个实践性写作活动,让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一位百岁老人,记录下他们的对话并刊登在学校报纸上。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学会了采访技巧和新闻写作,还了解了百岁老人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
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们在真实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这个教学案例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案例三:项目化学习项目化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单位开展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某高中物理教师刘老师在教学光学的过程中应用了项目化学习。
刘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与光学相关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们通过图书馆调查、实地考察和实验研究,收集相关信息并撰写研究报告。
最后,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互评和评分。
最新教学案例100例【优秀9篇】
![最新教学案例100例【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c2a8b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7.png)
最新教学案例100例【优秀9篇】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诗歌中借物抒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欣赏、联想等方法,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具准备:自制课件(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
诗人们都会把难以排遣的思乡之愁诉诸于笔端。
于是我们便能欣赏到那一首首凄婉哀伤的诗歌,感受着诗人那绵绵的思念。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的思乡之作——《乡愁》。
(板书)二、展示教学目标。
(课件)教学案例一等奖篇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学习的权利。
教师应重引导,少讲解;重指点,少分析;让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_得到提升,从而更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
我在《囚绿记》的教学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
下面是我这节课的一个片断:生1:它依旧生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生2: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
师:同学们设想一下,常春藤此时内心是怎样的?生1:身在曹营心在汉。
生2:我要坚持不懈地追求阳光,追求自由。
生3:这个人既然爱我,为什么不给我自由?师:后来常春藤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生: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
师:此时,常春藤心里又是怎样想的?生1:我要摆脱黑暗。
生2:我要无声地反抗。
生3:我要做拼死的搏斗。
生4:你剥夺了我的自由,我不会让你如愿以偿。
师:既然同学们这么理解它,敬佩它,请用“常春藤真是_______”的句式,说一句赞美它的话。
生1:常春藤真是外表柔弱、内心坚强的植物。
生2:常春藤真是植物中的豪杰。
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
![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1ad6d79a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a.png)
案例教学法应用实例案例教学法,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像咱平常生活里,老师傅带小徒弟那样。
老师傅把自己遇到的那些事儿,一件一件拿出来说,小徒弟听着听着就懂了门道。
这就是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缩影。
咱就说学做菜吧。
我有个朋友,他想学做红烧肉。
要是光给他一本菜谱,上面写着什么“五花肉五百克,冰糖若干,八角几颗”,他可能看了半天还是一头雾水。
这就好比只给学生理论知识,干巴巴的,没什么活力。
这时候呢,他妈妈就出场了。
妈妈开始讲自己做红烧肉的经历。
她说,有一次家里来客人了,她想露一手,就做红烧肉。
结果呀,火大了点,糖色炒过了,肉看着有点黑乎乎的。
这就像在教学里,给学生展示一个失败的案例。
朋友听了就笑,心里大概知道炒糖色的时候得小心火候了。
妈妈又接着说,后来她调整了火候,肉是炒得挺好,可炖的时候水加少了,肉还没炖烂呢,汤汁就快没了。
这又给朋友一个提醒,加水的量得合适。
妈妈还说,肉炖到一半的时候,闻着香味就想尝尝咸淡,结果发现盐放少了,赶紧又补了点。
朋友听到这儿,就明白做菜的时候调料不能一次性放完,得边做边尝。
妈妈把这些经历像讲故事一样讲出来,朋友很快就掌握了做红烧肉的关键。
这就是案例教学法在生活中的一个超棒的实例啊。
再说说商业领域吧。
有个小公司,想要拓展市场。
老板就把员工们召集起来,开始讲之前他经历过的类似的事儿。
他说以前有个产品,觉得市场前景特别好,就大力推广,把钱都砸到广告上了。
可是呢,产品本身有一些小毛病没有解决,结果顾客买了一次就不买了,口碑特别差。
这就好比是给员工打了一针预防针,让他们知道产品质量是基础,不能只想着营销。
老板又讲,还有一次,产品倒是挺好的,可他们找的销售渠道不对。
产品主要针对年轻人,结果他们找的都是一些老年人常去的销售点。
这就像在错误的地方钓鱼,能钓到鱼才怪呢。
员工们听了就明白,得根据产品的受众来选择销售渠道。
从这些例子里能看出来,案例教学法不是直接告诉别人该怎么做,而是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让学习者自己去体会其中的道理。
优秀教学案例【10篇】
![优秀教学案例【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f4106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30.png)
优秀教学案例【10篇】幼儿教育应该给幼儿以知识,应该发展幼儿的能力,应该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让幼儿感受到幸福。
这次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优秀教学案例》,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小编给您的好友哦。
案例分析:篇一每个孩子遇到困难时采取的方式不一样,甜甜平时就是这样喜欢喊引起老师和同伴的注意,在这次画小花、小草的活动中遇到困难时采取了喊的方式,影响了整个教学活动,当时我采用了“冷处理”的方式,用平淡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自己试试看吧。
”使其他幼儿觉得老师是不会帮助了,于是孩子们的注意力迅速再度集中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也暗示甜甜,遇到困难,“喊”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确实甜甜小朋友对画花、草集体教学活动的接受能力较差,注意力无法集中,我在《幼儿教育》中看到:“在培养目标一致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有变通的教学形式,方法等,可以运用个别的,小组的和集体的形式。
”在此,我对甜甜采用了“一对一“的教学形式,甜甜能认真听讲并完成作业,由此可见甜甜对这天的画花内容并不是一窍不通,只是她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
当时我看到甜甜完成作业后的表情,我很有成就感,我觉得自己这一次处理的很好。
但当我从贝老师那里也得知甜甜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有点担心。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我们对甜甜采取的“一对一”教学方式对于她能有多大的帮助?我们只是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如果甜甜以后依赖这“一对一”的。
教学方式,那么她到了小学,初中,高中该怎么办呢?会有多少老师能给甜甜做“一对一”的教学呢?一系列问题出现在我脑海中,我查了很多资料,在教研活动中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总结出以下几点:优秀教学设计案例篇二教学在我们大家理解起来就是一种实践,而对于教学理论书籍我却读得不多。
今年暑假,得知学校新到一批新课程教学理论书籍,便借来这本《高中新课程数学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细细读来,感受颇深。
案例教学教案(优秀9篇)
![案例教学教案(优秀9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7aa10f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cf.png)
案例教学教案(优秀9篇)案例教学教案篇一教材简析这一课的内容包括词串、导学伙伴文文的话、要求会认的字、要求写的字及组词练习几部分。
10个词语组成了一种美丽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开阔、幽静、遥相呼应的美丽画面。
文文的话揭示了本课的学习方法:要边读词语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
在本课识字、写字任务中,还要认识新笔画“”。
让学生练习组词,是为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字意,丰富词语积累。
设计理念通过读词、想象画面,创设美的意境,让学生身心放松,带着愉悦的情感体验,进入识字活动,以激发他们的识字意愿,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汉字的书写规则和结构特点,培养独立写字的能力。
教学目标1比鲜痘本笔画“”,学会“天、上、白、水、个”5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比鲜4个汉字:“片、两、伙、伴”。
3蹦苷确流利地朗读文中词串,体会词串所表现的画面和意境之美。
教学重、难点认识并书写汉字。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文中画面的投影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图画导入1敝傅脊鄄焱队捌:画面上有什么?(蓝天、白云、湖水、帆船)2闭饷疵赖幕面,书中是怎么描写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学习新课1苯柚拼音自读课文,读通顺。
2苯淌Ψ抖痢3毙∽槌稍敝间相互朗读。
注意:不能把这些词语完全作为独立的个体割裂开来读,而要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像读现代诗一样朗读。
4币钥春鹤治主,在小组中反复朗读。
5崩斫馕囊狻我们的小伙伴文文一边读词语一边想,头脑中就会出现很美的画面。
我们也来用她的办法试一试,看谁的头脑中能出现美丽的画面。
(通过学习伙伴渗透学习方法。
) 6痹谛∽橹刑敢惶缸约旱耐纺灾谐鱿至耸裁囱的画面。
7敝傅佳生学习本文需要认识和书写的汉字。
(1)通过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我们对汉字越来越熟悉了。
当这些汉字单独出现的时候,你们还认识吗?出示本文9个汉字的卡片,齐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在小组内认读汉字,成员之间相互检查。
(3)组织摘果子、采蘑菇、找朋友等游戏活动,巩固认读本课9个汉字。
教学方法案例与分享优秀教案案例
![教学方法案例与分享优秀教案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fc5734c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00.png)
教学方法案例与分享优秀教案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和互动的过程,而教学方法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工具和策略。
优秀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的案例,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案例。
一、案例一: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一堂高中语文课上,教师采用了合作学习法来进行教学。
教师首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发放了一篇充满文言色彩的文章。
学生需要在小组内共同阅读、理解文中的意思,并完成相关的问题和任务。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还能够增强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善于运用合作学习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们在小组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二、案例二: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通过使用多种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提高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视听感知能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在一堂初中物理课上,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来进行教学。
教师准备了一段精彩的视频,并与学生一起观看,让学生们在视觉和听觉上都有了更深的体验。
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了一些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图片,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概念。
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案例三:问题导向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进行教学。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堂小学数学课上,教师运用了问题导向教学法。
教师提出了一个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讨论来解决问题。
教师通过提问和鼓励,引导学生们逐步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案例中的教师善于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优秀教学教育案例(3篇)
![优秀教学教育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f222b80c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3e.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的热点。
本文以某中学英语课堂为例,探讨如何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提高英语综合运用水平。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学内容(1)课程内容: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对话、课文、阅读理解等。
(2)教学重点:词汇、语法、口语表达、阅读理解。
3. 教学方法(1)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2)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4)创设真实语境,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4.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通过播放英语歌曲、视频或展示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新课内容,提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思考。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新课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课堂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小组竞赛、游戏等活动,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
(5)巩固练习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环节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回顾重点内容,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
三、案例实施效果1. 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通过互动式教学,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高涨,英语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2. 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方式,提高了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学会了倾听、表达、协作,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4. 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激发在课堂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创新性观点,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案例反思1.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实施差异化教学。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3篇)
![小学教育教学典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58ca7f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b.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成为衡量学校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故事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已成为教师们共同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以“小蚂蚁搬家的故事”为例,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案例描述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蚂蚁团结协作、不怕困难的精神,树立集体主义观念。
2. 教学内容《小蚂蚁搬家》是一篇经典的童话故事,讲述了一只小蚂蚁带领伙伴们搬家,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的故事。
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如团结协作、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等。
3.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小蚂蚁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掌握生字词。
(3)细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情节,总结小蚂蚁搬家过程中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4)拓展延伸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小蚂蚁搬家的过程,感受团结协作的力量。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中的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将所学精神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案例分析1. 教学方法(1)故事教学法:通过讲述故事,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语文素养;(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亲身体验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教学效果(1)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掌握了生字词,提高了阅读能力;(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3)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小蚂蚁的精神,树立了集体主义观念,培养了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品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实例
以有关《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会议》出现的几幕情景作为案例来说明以《大气环境保护》为内容的学习。
第一步提出案例——引导,确定研究主题。
幻灯片1:《京都议定书》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的。
这一议定书规定,在2008年至2012年间,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平均削减5.2%,其中美国削减7%,欧盟8%,日本6%。
今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不履行《京都议定书》,并借口称,如果发展中国家不作出削减排放量的具体承诺,美国绝不会在议定书上签字。
幻灯片2:2009年12月7日,哥本哈根会议在丹麦召开,此时,具有讽刺意义的一幕出现了:欧盟和美国的谈判代表轮番登上同一个舞台,瑞典环境部长安德里亚斯.卡尔格林强调,“如果没有看到美国和中国拿出更多的行动和更雄心勃勃的减排目标,欧盟不会将自己的目标提高到30%。
”而美国首席代表乔纳森则回应说。
“全球碳排放有五分之四来至其他归家,如果其他国家不做行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美国目前做的努力。
”(南方周末1347期A2版)。
幻灯片3:12月7日,贝拉中心上演了会场最感人的一幕。
来至斐济---一个因为海平面上升而面临沉没的太平洋岛国的拉维塔述说自己的故事时,不由掩面而泣。
“我有一个希望,15年后我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会有一个家。
而那个时候我们还会有一个美丽的岛屿。
”拉维塔哽咽地诉说,“我们什么也没有做,可是气候变化对我们的影响却最大。
我们需要一份对穷人和穷国都公平的协议。
”(南方周末1347期A2版)。
幻灯片4:而我说:不同的措辞,无外乎表达了同一个立场---“敌不动我不动,敌欲动我先动”。
启发学生思考:材料涉及哪些地理知识?有哪些问题值得探讨?学生思考、讨论后,确定探究主题。
(1)论通过《京都议定书》的环境背景?为何二氧化碳增多使全球气温升高?
(2)二氧化碳增多原因?为何规定主要是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的削减?
(3)对美国政府不履行《京都议定书》以及欧盟和美国的态度,你的立场怎样?为什么?
(4)对全球变暖的事实,你认为人类应该给以怎样的态度并采取哪些措施?
第二步讨论,解决地理问题。
学生个别思考,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互相补充完善,最终达成共识。
如问题(3)可组织学生扮演美国政府、专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角色进行辩论,从而展示学生才华,培养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环境观和全球观。
第三步拓展,培养地理创新能力。
讨论:对于“大气保温气体使全球变暖”这一论题,目前存在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支持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二是反对大气保温效应增强的观点(观点列举略)。
你的看法如何呢?简述理由。
全球气候变暖案例是大气环境遭破坏的一种表现,要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分析大气污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治理方案,通过案例拓展,培养学生了创新思维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上案例是结合材料(南方周末1347期A2版),以及网络收集的教案编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