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中医学院十二经脉重点穴位取穴及循行图
1。
中府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2.尺泽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3。
孔最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4.列缺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5。
太渊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原穴)6。
少商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
1寸(井穴)2。
手阳明大肠经1。
商阳在手指,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
1寸2。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3.阳溪在腕区,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4。
手三里在前臂,肘zhǒ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5。
曲池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合穴)6.臂臑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7。
肩髃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8.迎香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3. 足阳明胃经1。
承泣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2。
四白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眶下孔处3。
地仓在面部,目正视,瞳孔直下,口角旁开0.4寸4。
颊车在面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ǔjué时,咬肌隆起处5.下关在面部,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6.头维在头部,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
5寸7。
天枢在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8.归来在下腹部,脐中下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9.伏免在股前区,髌底上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10。
梁丘在股前区,髌底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11。
犊鼻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12。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dú鼻下3寸,胫骨前嵴jí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13.上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14.下巨虚在小腿外侧,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15.丰隆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1寸16。
「经络穴位科普」十二经脉,十二个重要穴位
「经络穴位科普」十二经脉,十二个重要穴位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四肢百骸通过经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脏腑就如同一个城市中必备的最基本的设施,比如自来水厂、发电厂、通信设施、变电设备、垃圾处理厂等,而经络就是连通这些基础设施的各种管网,如自来水管网、电网、公路等,脏腑是基本,但管网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体就是这样一个完整的个体。
中医学认为,通过经络的内外联系,脏腑病变可反映到体表,并出现特定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相应穴位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正所谓“有诸内必形诸外”“揣外而知内,治外而调里”。
一、按摩心经极泉穴能养心安神按摩心经上的穴位对治疗心脏疾病有一定的好处,比如,心经上的极泉穴是治疗心脏病的名穴,常按极泉穴有宁心安神、解郁止惊之功效。
具体方法是:将你的右手四指放在左侧胸大肌外侧,拇指按于胸大肌内侧。
再用食指、中指自然点按在腋下极泉穴;边捏拿胸大肌,边用食指、中指点揉此穴,反复操作10次,然后再换手同法操作。
二、按摩肝经太冲穴可疏肝解郁按摩肝经上的太冲穴可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化湿通经,对胁腹满满、头痛目眩、疝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效果,此法尤其适用于要生闷气的人。
具体方法是:用你的大拇指按摩太冲穴,可由下向上按揉,双脚都要按摩。
每侧按摩5分钟,你还可以从太冲穴揉到行间穴,将痛点从太冲穴转到行间穴,效果会更好一些。
三、按摩脾经三阴交穴可健脾养血经常按摩脾经有健脾养血之功效,三阴交是脾、肾、肝3条经脉相交之处,是治妇科病的灵丹妙药。
经常按摩此处,可防治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多、崩漏、盆腔炎、腹痛、腹泻、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症,需要注意的是,古人曾利用此穴进行堕胎,因此孕妇不宜进行此处按摩。
具体方法是:(1)将你的拇指指端按在三阴交穴上,然后逐渐用力深压捻动;(2)将你的拇指指腔在三阴交穴轻柔、和缓地揉动。
四、按摩肺经中府穴可治肺病按摩肺经可改善呼吸不畅、咳嗽、喉燥咽干、流鼻涕、气喘等症状,比如,常按摩肺经上的中府穴可防治咳嗽、哮喘等症。
十二经脉循行路径图
十二經脈循行路徑圖圖1.圖2.手太陰肺經循行路徑圖中府(募穴)〔穴名解釋〕"中",指三焦中的中焦之氣;"府",聚集的意思。
手太陰肺經起始於中焦,本穴為肺經第1穴,也就是中焦之氣所聚集的地方,所以稱為中府。
〔取穴方法〕有兩種方法:(1)患者仰臥,在胸壁外上部,平第一肋間隙,在距胸骨正中線6寸(指同身寸,下同)處取穴。
(2)乳頭直線向上交三根肋骨處,再向外橫開2寸為本穴。
本法較簡便,但只限於男性。
〔主治病症〕咳嗽、氣喘、胸痛。
尺澤(合穴)〔穴名解釋〕"尺"為尸(人)與乙(曲肘之形象)合字,指前臂部。
"澤"指淺水低凹處。
這是根據它的位置特點命名的。
〔取穴方法〕微屈肘,在肘橫紋上,肱二頭肌腱的橈側緣,即凸起的肌腱外側取穴。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肘臂疼痛麻木。
孔最(郤穴)〔穴名解釋〕"孔",指孔穴;"最",是極或聚的意思。
本穴是郤穴,為氣血深聚之孔穴,故名。
〔取穴方法〕在前臂屈側部,太淵與尺澤的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
〔主治病症〕咯血、咳嗽、哮喘、扁桃體炎。
列缺(絡穴)〔穴名解釋〕"列",分解;"缺",破裂。
因為該穴是手太陰經的絡穴,由此分別走入手陽明經;而其部位又在二條肌健(肱橈肌腱與拇長展肌腱)之間,有如裂隙,故名。
另外,列缺,古代又指閃電,閃電的形狀,好像裂隙。
〔取穴方法〕有二法:(1)側掌,在橈骨莖突上方,腕橫紋上1.5寸。
(2)患者兩手虎口相交,一手指壓在另一手的橈骨莖突上,當食指尖端到達的凹陷中即為穴區。
〔主治病症〕咳嗽、哮喘、頭痛。
太淵(原穴,脈會)〔穴名解釋〕"太",大的意思;"淵",指水深處。
本穴為手太陰經的原穴,又是八脈交會穴之脈會,當寸口動脈處,血氣旺盛,博大而深,所以用此名。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 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
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正文索引[ 隐藏]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二、手阳明大肠经循行图三、足阳明胃经循行图四、足太阳脾经循行图五、手少阴心经循行图六、手太阳小肠经循行图七、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图八、足少阴肾经循行图九、手厥阴心包经循行图十、手少阳三焦经循行图十二、足厥阴肝经循行图十三、督脉循行图常用针灸艾灸穴位图、十二正经、督脉、任脉高清经络穴位图附(经络穴位常用主治功效)一、手太阴肺经循行图<img class="alignnone size-fullwp-image-1957" alt="手太阴肺经"src="/DownloadImg/2014/03/2 517/40230171_1.jpg" width="683" height="1024"/>手太阴肺经主治疾病主咳喘、心烦、掌中热、心里烦躁、咳喘中府:胸骨旁开六寸(脾肺之气汇集的地方)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咳等。
天府:横隔膜下三寸(墨点)。
肺开窍于鼻,治疗过敏性鼻炎。
尺泽:肘横纹外侧。
是补肾的穴位。
(金生水)降逆气治疗高血压,哮喘。
孔最:掌横纹7寸。
穴位较深,(郗穴是治急性病)是个汇聚的穴位。
主管所有毛孔的穴位。
(毛孔、鼻孔)治鼻出血,是痔疮的要穴,对感冒起发汗作用。
治急性咳、咽喉痛有疗效列缺:不好找。
合骨相对凹点。
治疗小儿遗尿,落枕、偏头疼,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疼。
“头项寻列缺”经渠:挠骨头外面骨头边缘。
治疗咳的要穴(虚寒性的或肺热)太渊:很深。
用手的大拇哥攥住腕子硌着的穴位。
是肺经的原穴,补气的效果非常好,是大补穴补气。
脉的会穴可治静脉曲张。
(心血管病)鱼际:火穴。
治疗热性病。
咳、喘有效果。
完整十二经络高清图包含经络穴位
血脉阴廉尺五里阴包曲泉膝关中都一、J I 香沟…w 中封行间一大算太'冲尺泽孔最天府侠白云门•中府、列缺 —经桑 太渊••鱼际* .♦少商飨白够e 乐四巨地足阳明胃经 阴市梁丘上巨虚手陛 巨虚一下关1弋 颊耳…• 4气=「,库房『膺曲 反瞄 扎中」 乳板,人迎. 小突一 怏盆,h C. H擂门肉段埴冲 承担济站水气 .哥维太无大归 呻阳 睛善・ 内应** 序文/周荣胸乡・天溪食案大包… 腹哀. 大榜,府等. 冲门・阴陵臬…十地机.......... ,卜漏谷……、三阴交丁…1 商丘一.一到2太白I定女隐白一片飞大都尺太阴脾经午时1173\|手少阴心经肩中俞居肩外命七曲垣’ 天宗…腕骨♦一 后溪•… 前答“* 少泽…• 听官 .......小海 支正… 养老…天容一 匐…额醪・ ■ ■ M 工 k 一 . 天窗手太阳小肠经天却枕柱 通络空天大抒一 光线差明 承餐曲 冲・ 室 攵 的皆一 魄卢「 dt w- J 书堂・ 大谓 隔为J映门小均包小肠府“驾•千, 腾胱的嚼二十二 M ip,阳阳粉 承涔姜合乐尺 太 阳 膀 胱 经 飞扬…」 京小篌W 一…/…段门 『…,…奏"中L 」…承山 L 昆仑 足通谷[金口仆黎束先"藏遹若二商曲…鼻菊石关四满大麻一茶#阴谷一涌泉Tk 海拈百w^L戌时19-21部门点I假一■上大陵中冲手厥阴心包经天泉曲泽会 ^^.一外关■阳池一肩夥清冷渊.天井」四淡•中渚・浪门…关冲..,丝竹空.和夥耳门角孙.颅息接脉翳风K…“木糠三阳路支沟子时23T 5喟要慝经1* 官雷率各;斗正营•/糅球举10 %芥…〃沦、三人T肩井&L卜一兔•辄好\俐日月\京门.S秣瞅...1 一)弋:…,雪劈k津rf凤市落边,六中渎、…本神4,,•膝阳关单晶/ #—阳陵泉曲髭C5e/但弱阴尺临dt ;飞溪地主会神道if …-trrji ' * 14» . ■ — . ・至阳・■卜• “t中型市二出 悬枢… ,门… 腰阳关…j前顶*….百会后顶…f - 强间**-A?•* 川亩 *龈交•・・卢页会■上星 •神庭 ** * * 哑门•…立隹素醪 水沟 兑端陶道身柱天突 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鸩星建里 下院水分 神阙 美元 曲骨会阴阴交 石门承浆 …廉泉。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其实这就是子午流注,具体如下:1. 卯时( 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针灸学十二经脉图解
阳经与阳经:同名阳经在头 面部交接。
阴经与阴经:在手心或足心 交接。
经脉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 阳明大肠经-足 阳明胃经-足太
阴脾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
厥阴肝经
手少阴心经-手 太阳小肠经-足 太阳膀胱经-足
少阴肾经
手太阴肺经
03
十二经脉的穴位分布
分布:分布于头部、躯干和四肢
交接:手三阳经在头部交接,足 三阳经在足部交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走向:手三阳经由手走头,足三 阳经由头走足
对应关系: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 分别对应人体阴阳五行
足三阴经
足太阴脾经:起于大趾末端,沿内侧赤白肉际,过内踝前缘,沿胫骨内缘上行,在内踝 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 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向上沿足背内侧进入足离骨经内踝前1寸处,向上 在大腿内侧中点,私处毛际部和小腹,向下经过崩直走阴部。
足少阴肾经:起于小趾下边,斜走足心沿内踝尖渗入足跟,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穿过私 处,至腹部从脐两旁。向上穿过膈肌到肺。
02
十二经脉的交接和流注
经脉交接规律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的阴 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
血
手三阳经
分布:手三阳 经分布于上肢
外侧
走向:手三阳 经从手走头, 依次经过手太 阳小肠经、手 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手三阳 经主要治疗头 面、目、咽喉、 神志病以及经 脉循行部位的
其他病证
配穴:手三阳 经的配穴多用 于治疗头面、 目、咽喉、神 志病以及经脉 循行部位的其
人体12经脉循行和365个穴位
人体12经脉(jīngmài)循行和365个穴位2013年09月12日15:54 新浪健康(jiànkāng)微博我有话说(1人参与(cānyù))人体十二经脉和子午流注人体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具有表里经脉相合,与相应脏腑络属的主要特征。
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也称为“正经”。
十二经脉通过手足阴阳表里经的联接而逐经相传,构成了一个周而复始、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
气血通过经脉即可内至脏腑,外达肌表,营运全身。
其流注次序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再回到手太阴肺经(表1)。
其走向和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经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经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经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经从足走腹,在胸腹腔交手三阴经。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
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
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
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个大的循环通道,即十二经络的连接顺序为:其歌诀:寅时气血注于肺,卯时大肠辰时胃,巳脾午心未小肠,申属膀胱酉肾位,戌时心包亥三焦,子胆丑肝各定位。
人体十二条经络全图
十二经络要穴目录一、手太阴肺经 (1)肺经的要穴 (1)二、手阳明大肠经 (3)大肠经的要穴 (3)三、足阳明胃经 (5)胃经的要穴 (5)四、足太阴脾经 (7)脾经的要穴 (7)五、手少阴心经 (9)心经的要穴 (9)六、手太阳小肠经 (11)小肠经的要穴 (11)七、膀胱经 (13)膀胱经的要穴 (13)八、足少阴肾经 (15)肾经的要穴 (15)九、手厥阴心包经 (18)心包经的要穴 (18)十、手少阳三焦经 (20)三焦经的要穴 (20)十一、足少阳胆经 (22)胆经的要穴 (22)十二、足厥阴肝经 (24)肝经的要穴 (24)十三、揉穴的诀窍及说明 (26)十四、身体经络时间表 (26)十二条经络一、手太阴肺经肺主咳喘、心烦、掌中热。
肺经的要穴1.中府穴胸骨中旁开六寸处。
中府指中气之府。
中气指脾肺之气。
中府穴是脾肺之气汇聚之处,可兼治脾肺两脏之病,治疗气不足,腹胀、消化不良、水肿等。
2.天府穴液横纹下三寸。
古人找此穴方法,在鼻子上点一墨点,手平行与地用头去触胳膊,胳膊上有黑点处即是天府穴。
鼻气通于天,肺开窍于鼻,因此也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要穴。
3.尺泽穴肘横纹外侧边上。
尺——暗指肾,泽——雨露,即是补肾的穴位,肺经属金,尺泽是金中的水穴,水是指肾,所以这指金生水。
肾虚会上实下虚,气都淤上边来了,揉此穴有降逆气的作用,降逆所即可治高血压、哮喘。
4.孔最穴腕横纹上七寸,肺经上的郄穴(郄穴治急性病),穴位较深。
主管所有的毛孔,治鼻出血,治痔疮的要穴。
对感冒汗不出或开热不出汗,可起发汗的作用。
治急性咳嗽、急性的咽喉痛。
5.列缺穴两手虎口相对,食指下边的凹陷处。
治疗小儿遗尿,偏头痛,处感风寒引起的头疼,治落枕,头项寻列缺,即头脖子方面有病找列缺。
6.经渠穴桡骨头(桡骨茎突)凸起处外侧边缘。
侧象向外推按。
治咳嗽的要穴,虚寒或肺热引起的咳嗽。
7.太渊穴腕横纹边外侧,穴位较深,用大拇指硌此穴较好。
是肺经的原穴,大补穴,补气。
十二经脉穴位
十二经脉循行图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次则侠白下尺泽,在下孔最与列缺,经渠太渊下鱼际,抵指少商如韭叶。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阳溪偏历历温溜,下廉上廉三里长,曲池肘髎迎五里,臂臑肩髃巨骨起,天鼎浮突接禾髎,终以迎香二十止。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下颊车,下关头维对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寻,膺窗乳中下乳根,不容承满出梁门,关门太乙滑肉起,天枢外陵大巨里,水道归来达气冲,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连条口底,下巨虚下有丰隆,解溪冲阳陷谷同,内庭厉兑阳明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足太阴脾由足拇,隐白先从内侧起,大都太白继公孙,商丘直上三阴交,漏谷地机阴陵泉,血海箕门冲门前,府舍腹结大横上,腹哀食窦天溪连,胸乡周荣大包尽,二十一穴太阴全。
手少阴心起极泉,青灵少海灵道全,通里阴郄神门下,少府少冲小指边。
手太阳经小肠穴,少泽先行小指末,前谷后溪腕骨间,阳谷须同养老列,支正小海上肩贞,臑俞天宗秉风合,曲垣肩外复肩中,天窗循次上天容,此经穴数一十九,还有颧髎入听宫。
足太阳经六十七,睛明攒竹曲差参,眉头直上眉冲位,五处承光接通天,络却玉枕天柱边,大杼风门引肺俞,厥阴心督膈肝胆,脾胃三焦肾俞次,气大关小膀中白,上髎次髎中后下,会阳须下尻旁取,还有附分在三行,魄户膏肓与神堂,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及胃仓,肓门志室连胞肓,秩边承扶殷门穴,浮郄相临是委阳,委中在下合阳去,承筋承山相次长,飞扬跗阳达昆仑,仆参申脉过金门,京骨束骨近通谷,小趾外侧寻至阴。
摔肾经足底生涌泉,然谷太溪大钟连;水泉照海到复溜,交信筑宾阴谷瞧;横骨大赫上气穴,四满中注肓俞结;商曲向上是石关,阴都通谷上幽门;步廊之上有神封,灵墟神藏入或中;二十七穴俞府终。
心包九穴天池近,天泉曲泽郄门认,间使内关输大陵,劳宫中冲中指尽。
三焦有穴二十三,关冲液门中渚涵;阳池外关支沟续,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烁,臑会肩髎天髎合;斜上天牖到翳风,瘈脉颅息角孙从;耳门再上耳和醪,丝竹空与胆经交。
十二经络及原穴、络穴、输穴(图文总结)
⼗⼆经络及原⽳、络⽳、输⽳(图⽂总结)⼿三阴经:⼿太阴肺经、⼿厥阴⼼包经、⼿少阴⼼经⼿三阳经:⼿阳明⼤肠经、⼿少阳三焦经、⼿太阳⼩肠经⾜三阳经:⾜阳明胃经、⾜少阳胆经、⾜太阳膀胱经⾜三阴经:⾜太阴脾经、⾜厥阴肝经、⾜少阴肾经⾛向:⼿之三阴经从胸⾛⼿;⼿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阳经从头⾛⾜;⾜之三阴经从⾜⾛腹。
《灵枢·本输》:“凡刺之道,必通⼗⼆经络之所终始。
”1⼗⼆经络表⾥关系2⼗⼆经络的连接顺序歌诀寅时⽓⾎注于肺卯时⼤肠⾠时胃巳脾午⼼未⼩肠申属膀胱⾣肾位戌时⼼包亥三焦⼦胆丑肝各定位3⼗⼆经络原⽳、络⽳、输⽳对应表(重中之重)4⼗⼆经络及原⽳、络⽳、输⽳位置⼿太阴肺经(寅时:3-5点):从胸⾛⼿起始于中焦胃部,向下络于⼤肠,回过来沿着胃上⼝,穿过膈肌,属于肺脏。
从肺系--⽓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中府、云门),下循上臂内侧,⾛⼿少阴,⼿厥阴经之前(天府、侠⽩),下向肘中(尺泽),沿前臂内侧桡⾻边缘(孔最),进⼊⼨⼝--桡动脉搏动处(经渠、太渊),上向⼤鱼际部,沿边际(鱼际),出⼤指的末端(少商)。
⽀脉:从腕后(列缺)⾛向⾷指内(桡)侧,出其末端,接⼿阳明⼤肠经。
本经⼀侧11⽳(左右两侧共22⽳)其中9⽳分布于上肢掌⾯桡侧,2⽳在前胸上部,⾸⽳中府,末⽳少商。
主治:呼吸系统病症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本经⽳位:中府、云门、天府、侠⽩、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原⽳: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络⽳:列缺(腕横纹上1.5⼨,前臂挠侧缘)●输⽳:太渊(腕横纹桡侧端,挠动脉挠侧凹陷中)⼿阳明⼤肠经(卯时:5-7点):从⼿⾛头从⾷指末端起始(商阳),沿⾷指桡侧缘(⼆间、三间),出第⼀、⼆掌⾻间(合⾕)、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阳溪),沿前臂桡侧(偏历、温溜、下廉、上廉、⼿三⾥),进⼊肘外侧(曲池、肘髎),经上臂外侧前边(⼿五⾥、臂臑),上肩,出肩峰部前边(肩髃、巨⾻,会秉风),向上交会颈部(会⼤椎),下⼊缺盆(锁⾻上窝),络于肺,通过横膈,属于⼤肠。
十二经络走向图课件
十二经络的组成
01
手三阴经包括手太阴肺 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 少阴心经。
02
手三阳经包括手阳明大 肠经、手少阳三焦经和 手太阳小肠经。
03
足三阴经包括足太阴脾 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 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起始于食指末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到达头部。
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过肩部、颈部,最后 到达头部。这条经络与大肠相关,对于调节肠道功能、促进排便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起始于目内眦,沿头顶至项后,下行至背部两侧,经过臀部和大腿后侧,最后在小腿后侧和足底交会 。
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目内眦,沿着头顶、背部两侧等部位下行,经过臀部、大腿后侧等部位,最后到 达小腿后侧和足底。这条经络与膀胱相关,对于调节水液代谢、促进排毒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手厥阴心包经
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上肢内侧中线 上行,经过肘部、上臂内侧、腋窝等 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VS
手厥阴心包经起始于手中指末端,沿 着上肢内侧中线上行,经过肘部、上 臂内侧、腋窝等部位,最后到达胸部。 这条经络与心包相关,对于调节心悸、 胸闷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表现提升
将十二经络走向图应用于运动训练,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了解自 己的身体状况,提高运动表现和竞技水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2 十二经络的走向和分布
足少阳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沿头部侧线,下行至耳后,沿着颈部下行 ,到达肩部,然后沿着胁部,经过髋关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大腿外侧 ,最后在小腿外侧和足背交会。
超高清版人体穴位经络大图【最全珍藏版】
超高清版人体穴位经络大图【最全珍藏版】人体就像一个精妙复杂的机器,而穴位和经络则是这个机器中至关重要的“线路图”。
当我们深入了解人体穴位经络大图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健康和养生的神秘之门。
穴位,是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经络,则是穴位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它们像河流一样,贯穿全身,将气血、营养物质和信息传递到各个器官和组织。
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等。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它们分别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这十二经脉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如环无端的气血循环通路。
奇经八脉则是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
它们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明确的表里配合和脏腑属络关系,但在调节气血、维系阴阳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让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些重要的穴位。
比如,位于手腕内侧的神门穴,经常按压可以宁心安神,改善睡眠质量;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有强壮身体、调理脾胃的功效;涌泉穴在足底,刺激这个穴位能够滋阴益肾、平肝息风。
人体穴位经络大图的作用不可小觑。
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它是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工具。
通过观察患者穴位的反应,如压痛、结节、皮肤颜色变化等,结合经络的走向和气血的盛衰,可以判断疾病的所在和性质,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比如,当患者出现头痛、牙痛等症状时,中医可能会通过针刺合谷穴来缓解疼痛,因为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具有疏风解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了解人体穴位经络大图也是非常有益的。
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
比如,工作劳累时,可以按压太阳穴来缓解疲劳;感冒初期,可以按摩风池穴来祛风散寒。
十二经络及常用穴位ppt课件
肩颈、腰背酸痛
与体虚、劳伤、风寒湿邪及筋骨损伤有关。 肩颈:肩井、风池、列缺 肩井通调气血,经期、孕
期忌强烈刺激。 腰背:天宗、委中、手三里
16
脾胃虚
消瘦则为胃不受纳,而肥胖者多痰湿,痰 湿则多为脾不运化
取穴:足三里、三阴交(下之三里)
三阴交:归属足太阴脾经, 是足三阴经之会穴,故可以 滋补三阴。
25
选针、定位
现有的针的规格:短 针,1.0(2cm);长 针,1.5寸(4cm) 选针原则:一般腕踝 以下取短针,以上取 长针(eg:合谷、曲 池);肌肉丰满取长 针(eg:足三里、印 堂)
26
消毒
1、针具(非一次性的) 2、施术部位:定位,75%酒精,以针
刺点为圆心向外绕圈擦拭 3、施术者:洗手,75%酒精擦拭指腹、
22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像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失眠——百会、安眠 感冒——风池、大椎、神阙、曲池 肩颈、腰背酸痛——肩井、风池、列缺;天宗、委中、手
三里 脾胃虚——足三里、三阴交 痛经——三阴交、血海、归来 便秘——支沟、丰隆、足三里、气海;迎香
23
针 刺
24
针刺流程
1.选针、定位 2.消毒 3.进针 4.寻找针感 5.辅助手法 6.留针、出针
2
经络
经络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十五络脉等。十二经脉是经络的 主干,“内藏于府藏(脏腑),外络于支节”(【灵枢·海论】)。
十二经脉分为手足三阳、手足三阴。
自肺手太阴经中府起,抵肝足厥阴经期门终。
如环无端,周而复始。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未小肠。 申胱酉肾心包戊,亥焦子胆丑肝同。
3
2、滞针:局部肌肉强烈挛缩,针难以提插、捻转
中医学人体经脉十二经脉经八脉全套图文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沿胃口(下口幽门,上口贲门)上行,通过膈肌,属肺,至喉部处,横行至胸部外上方(中府穴),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至腕入寸口上鱼际,沿鱼际边缘,直出拇指之端(少商穴)。
分支是从手腕的后方(列缺穴)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商阳穴),交于手阳明大肠经。
该经脉腧穴是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共11穴,左右合22穴。
寅时(3点至5点)—肺经旺。
寅时睡得熟,色红精气足;-“肺朝百脉。
”肝在丑时把血液推陈出新之后,将新鲜血液提供给肺,通过肺送往全身。
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红润,精力充沛。
寅时,有肺病者反映最为强烈,如剧咳或哮喘而醒。
养生之道:此刻人体需要大量呼吸氧气,进行深呼吸,所以要求较深的睡眠。
在这个时候,如果您咳醒的话,最好是喝杯温开水,能够缓解一下,还可以去肺燥。
建议饮食多选择:白菜、梨子、豆腐、豆浆、牛奶。
虚症:皮肤免疫力下降,天寒手足冰冷、麻痹、咽喉干、咳嗽等。
-实证:呼吸不畅、咽喉异常、胸闷、气喘、扁桃炎、咳嗽、肩背酸痛易患痔疮等。
如果留心的朋友可能会发觉,有慢性支气管炎、咽炎、哮喘的病人在清晨时症状会比较严重在中医来讲是肺经之态。
【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经过手背行于上肢伸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大椎穴),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缺盆),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属大肠。
分支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两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迎香穴),交于足阳明胃经。
该经脉腧穴有商阳、二间、三间、合谷、阳溪、偏历、温溜、下廉、上廉、手三里、曲池、肘、手五里、臂臑、肩、巨骨、天鼎、扶突、禾、迎香,共20穴,左右合40穴。
卯时(5点到7点)—大肠经旺。
卯时大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将充足的新鲜血液布满全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状态,完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手太阴肺经1冲府2尺泽3.孔最4洌缺5. 太渊6. 少商在胸部,横平第1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中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7寸,尺泽与太渊连线上在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拇长展肌腱的凹陷中在腕前区,桡骨茎突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股腱尺侧凹陷中在手指,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2.手阳明大肠经1. 商阳2. 合谷3. 阳溪4. 手三里5. 曲池6. 臂臑7. 肩髃在手指,在手背,在腕区,当拇短伸股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经穴)在前臂,肘ZhCU横纹下2寸,阳溪与曲池连线上在肘区,曲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处在臂部,曲池上7寸,三角肌前缘处。
0.1寸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原穴)腕背侧远端横纹桡侧,桡骨茎突远端,手拇指向上跷起时,8.迎香IrrL6寸tt⅛M- ⅛⅛-tfj-(原穴*.(合穴)(大肠经,小肠经,膀胱经,阳维脉之交穴在三角肌区,肩峰外侧缘前端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屈臂外展,肩峰外侧缘呈现前后两个凹陷,前下方的凹陷即是本穴在面部,鼻翼外缘中点旁,鼻唇沟中(大肠经,胃经之交会穴)上-rrm -j Vaw -«1F-3・足阳明胃经1.承泣2. 四白3. 地仓4濒车5. 下关6. 头维在面部,在面部,在面部,在面部,在面部,在头部,瞳孔直下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瞳孔直下,眶下孔处瞳孔直下,口角旁开目正视,目正视,目正视,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中指),咀嚼j U ju e时,咬肌隆起处颧弓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凹陷中额角发际直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0.4寸IrX-■■"Ifc-Mι⅛7•天枢8•归来9•伏免10. 梁丘11. 犊鼻12. 足三里13. 上巨虚14. 下巨虚15. 丰隆在腹部,横平脐中,在下腹部,脐中下在股前区,髌底上在股前区,髌底上前正中线旁开2寸(大肠之募穴)4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髂前上棘与髌底外侧端的连线上2寸,股外侧肌与股直肌肌腱之间16.解溪17. 内庭18. 厉兑⅛⅛l■■»-Brlf--IelT.■-j;««L-MΞ1-+-上Γ⅛T… 犊d d鼻下3寸,胫骨前嵴j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犊鼻下6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犊鼻下9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外踝尖上8寸,胫骨前肌外缘,条口旁开在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中在小腿外侧,在小腿外侧,在小腿外侧,在小腿外侧,在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在足背,第2, 3趾间,趾蹼P U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荥Xng 穴)在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4.足太阴脾经1. 隐白2. 太白3. 公孙4. 三阴交5. 地机6. 阴陵泉7. 血海8. 大横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在跖区,第在跖区,第在小腿内侧,在小腿内侧,在小腿内侧,0.1寸(井穴)(原穴)\RΛ- .・・■ 大皆* 1跖趾关节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络穴,八脉交会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脾经、肾经、肝经之交会穴)阴陵泉下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胫骨内侧髁k e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合穴)■雛在股前区,髌bn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在腹部,脐中旁开4寸(脾经,阴维脉之交会穴)S1-4足叢解■轻兀竝5.手少阴心经1. 极泉2. 少海3. 通里4. 阴郄5. 神门6. 少冲在腋窝中央,腋动脉搏动处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合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络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0.5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郄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输穴,原穴)在手小指的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6.手太阳小肠经1. 少泽2. 后溪3. 腕骨4. 养老5. 支正6. 肩贞7. 天宗8. 听宫在手小指的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输穴)在腕部,第5掌骨底与钩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原穴)在前臂后区,腕背横纹上1寸,尺骨头桡侧凹陷中(郄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5寸,尺骨尺侧与尺侧腕屈肌之间在肩胛区,肩关节后下方,腋后纹头直上0.1寸(井穴)在肩胛区,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凹陷中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交会穴)7.足太阳膀胱经1. 睛明2. 攒竹3. 天柱4. 风门5. 肺俞6. 心俞7. 隔俞8. 肝俞9. 胆俞10. 脾俞11. 胃俞12. 肾俞13. 大肠俞14. 次醪15. 委中16. 膏肓17. 志室18. 秩边19. 承山在面部,在面部,在颈后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在脊柱区,目内眦Z内上方眶内侧壁凹陷中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横平第2颈椎棘突上际,斜方肌外缘凹陷中2胸椎棘突下,3胸椎棘突下,5胸椎棘突下,7胸椎棘突下,9胸椎棘突下,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10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2胸椎刺突下,后正中线旁开2腰椎刺突下,4腰椎刺突下,在骶部,正对第2骶后孔中在膝后区,腘横纹中点在脊柱区,第4胸椎棘突下,20.飞扬21. 昆仑22. 申脉23. 京骨24. 至阴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后正中线旁开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1.5寸在腰区,第2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在骶区,横平第4骶后孔,骶正中刚嵴旁开在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在小腿后区,昆仑直上7寸,腓肠肌外下缘与跟腱移行处,当承山处下方1寸处在踝区,外踝hu α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在踝区,外踝hu α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的凹陷中在跖区,第5跖骨粗隆前下方,赤白肉际处qi少年-…WΛ-少»—启屮俞匕F 眉蚪會■ ■-*«■-FH■■ KAT- “KMZlIfzΛ≠--巾—BffJfl□2i -ta P'申・■-仝阳十•歯*"≡Mt* 令L】1b∙r '**W卓■“*ιlj - tβ-在足趾,小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井穴)申It--"r k卜上■1•涌泉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当足底第2、3趾蹼缘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处)(井穴)2•然谷在足内侧,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荥穴)3•太溪在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原穴)4.照海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中(交会穴)5•复溜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2寸,跟腱前缘(经穴)6•俞府在胸部,第1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2寸9.手厥阴心包经1. 曲泽2. 郄门3侗使4.内关5.大陵6.劳宫7冲冲在肘前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腕屈肌腱之间(郄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腕屈肌腱之间(经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腕屈肌腱之间(络穴,交会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中,腕屈肌腱之间(输穴、原穴)在掌区,横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荥穴)在手指,中指末端最咼点(井穴)5寸,3寸,2寸,10.手少阳三焦经1.关冲2冲渚3. 阳池4. 外关5. 支沟6. 肩醪7. 翳风8耳门9.丝竹空(合穴)掌长肌腱与桡侧掌长肌腱与桡侧掌长肌腱与桡侧掌长肌腱与桡侧3掌骨⅛惬4? S天•…卜在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井穴)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输穴)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中(原穴).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在三前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凹陷处,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在耳区,耳屏上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在面部,眉梢凹陷中■I1. 瞳子醪在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处2. 听会在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状突之间的凹陷中3. 率谷在头部,耳尖直上入发际 1.5寸4. 阳白在头部,眉上1寸,瞳孔直上5. 风池在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J6. 肩井在肩胛区,第7颈椎棘突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7. 带脉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8. 环跳在臀区,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9. 风市在股部,髌底上7寸: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髂胫束后缘10.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中11. 光明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I字古登否煉网頁阳白12. 悬钟在小腿外侧,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缘13. 丘墟在踝区,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14. 足窍阴在足趾,第4趾末节外侧,趾甲跟角侧后方0.1寸⅛1-≤∙∣l!X12•足厥阴肝经1•大敦2•行间3•太冲4.曲泉5•章门在足趾,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在足背,第1、2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在足背,第1、2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中, 在膝部,腘横纹内侧端,半腱肌肌腱内缘凹陷中在侧腹部,在第11肋游离端的下际13•督脉1.腰阳关2•命门3•大椎4•哑门5•风府6•百会7•上星8•神庭9. 水沟10. 印堂在脊柱区,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脊柱区,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脊柱区,第2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在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在头部,额前部发际正中直上0.5寸在面部,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界处在头部,两眉毛内侧端中间的凹陷中X14•任脉1冲极2. 关元3. 气海4冲脘5. 天突6. 廉泉7. 承浆在下腹部,脐中下在下腹部,脐中下在下腹部,脐中下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前正中线上3寸,前正中线上1.5寸,前正中线上4寸,前正中线上丼逸・Λ⅛= 呈阳戈在颈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在颈前区,喉经上方,舌骨上缘凹陷中,前正中线上在面部,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⅛*∙i W■ J-*tt φ…'上展XM水分Kn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