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感冒

合集下载

中医药对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药对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与调理

中医药对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与调理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儿科领域,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常见病的治疗和调理。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中的治疗方法和调理措施。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感冒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病情轻重,可以采用三阳煎剂、葛根汤等方剂进行治疗。

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调理增强体质,如食用温补食材、保持室内空气湿润等。

二、消化不良儿童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消化不良是常见问题之一。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消化不良。

例如,薏苡仁、泽泻等具有健脾胃的中药材可以用来煮粥或煲汤给予儿童服用,以改善消化功能。

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儿童常见的过敏性疾病,中医药在其治疗中也有独特的优势。

可以采用薰蒸法来缓解鼻塞症状,如用艾叶、菊花等药材熏蒸房间。

同时,选择适合儿童体质的中药进行内服,如辛夷、连翘等草药。

四、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常见的口腔疾病,给儿童带来不适。

中医药中有许多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药材,如白鲜皮、金银花等。

可以将这些药材用水煎煮后加盐漱口,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的作用。

五、夜间尿床夜间尿床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病症,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肾脏功能来治疗。

例如,可以采取补益肾气的方剂,如六味地黄丸。

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调理,如减少晚餐摄入的饮料量、不食用刺激性食物等。

六、小儿湿疹小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中医药可通过清热祛湿、活血化瘀的方法来治疗。

在药物方面,可以使用地黄、黄芩、黄连等中药治疗。

此外,还应注意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接触过敏源等。

总结:中医药对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与调理具有独特的优势。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儿的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选择适合的中药材和方剂,并结合其他辅助调理措施,如饮食调理、生活习惯养成等。

儿童身体尚未完全发育,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因此在使用中医药治疗时,需遵循医嘱,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通过中医药的治疗和调理,可以有效改善儿童常见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儿科感冒

中医儿科感冒
羌活6g,蚤休10g,贯众10g,板蓝根10g, 栀子10g,黄芩6g,鱼腥草30g。
兼证
1.挟痰 2.挟滞 3.挟惊
挟痰
感冒发热、咳嗽、喉间痰多、甚则气急 痰鸣。
由肺失清肃、酿液成痰或肺热炼液成痰、 痰阻肺络所致。
治以肃肺化痰。
挟痰
属寒痰者:二陈汤加苏子温肺化痰; 属热痰者:加海蛤壳、桑白皮、葶苈子
寒邪

发热咳嗽
麻黄汤
仅鼻塞流涕(表寒轻)
葱豉汤
表寒以咳为主 杏苏散(杏仁、苏叶、前胡、桔梗、枳壳)
(杏苏散偏于宣肺,此时的咳无痰 )
风寒感冒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表邪治疗不及时入里——侵犯三阳——九味羌活汤 2、外寒内热——大青龙汤 3、兼食积 —— 清内热、解表寒(解之药为辛,清之药 之药为苦,辛主宣、主散、主行,苦主清、主泻) 总之,治表证以宣散为主,注意辨证,有何证用何药 。
暑邪感冒
分类
感受寒湿邪气 感受暑湿邪气 感受暑热邪气
所引起的感冒 (相当于现代医学 所说的胃肠型感冒)
暑邪感冒
1、寒湿型 2、暑湿型 3、暑热型
暑邪感冒
1、寒湿型
暑季发热
患者贪凉饮冷 寒湿之邪
口鼻
暑热内伏
坐卧潮湿
皮毛
肺气不宣
咳嗽
脾胃不和、气机不畅
身重困倦、胸闷纳呆
表气不宣
风热感冒
服药困难的小儿,可给双黄连针剂 0.6ml/kg静脉点滴;或穿琥宁针剂静 脉点滴;高热不退者,给清开灵注射 液静脉点滴。
儿科散剂——解毒散、风热散。表寒 里热用宣消散合解毒散。
风热头痛—祛风止痛汤(头剧头,面 发红)
暑邪感冒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小儿流鼻涕偏方》的内容,具体内容: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

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

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小儿感冒是最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

多为外感时邪引起(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易于流行。

属于中医学"温热病"、"时行感冒"的范畴,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节为多见。

在小儿易引起肺部感染,合并肺炎。

本文主要探讨治疗儿童感冒的中药处方。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的资料,欢迎阅读。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的处方症状1:只是一般感冒,没有发烧和嗓子疼。

处方:小儿解表颗粒。

小儿解表颗粒,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黄芩、防风、紫苏叶组成,可以宣肺解表、清热解毒。

用于感冒初期引起的恶寒发热、头痛咳嗽、鼻塞流涕、咽喉痛痒。

开水冲服,1—2岁每次4克,1日2次;3—5岁每次4克,1日3次;6—14岁每次8克,1日2—3次。

症状2:感冒同时伴有发烧,但不严重,而且没有咽痛。

处方:小儿感冒颗粒。

小儿感冒颗粒,由广藿香、菊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组成。

主要功能为清热解表,用于小儿感冒、流感、发烧。

1岁以内每次服6克,13岁每次服6—12克,4—7岁每次服12—18克,8—12岁每次服24克,均为每日2次。

中医治疗小儿感冒感冒的四大处方治疗小儿感冒的方症状3:感冒时发烧严重。

处方:小儿清解冲剂。

小儿清解冲剂,由金银花、连翘、地骨皮、青黛、白薇、地黄、广藿香、石膏组成,可以除瘟解毒、清热退烧。

用于小儿感冒引起的高烧不退、汗出热不解、烦躁口渴、咽喉肿痛、肢酸体倦。

1岁以内每次服5克;2—4岁每次服10克;5—7岁每次服15克;7岁以上酌增或遵医嘱,均为每日3次。

罗大伦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

罗大伦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

罗大伦中医治疗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说明:小儿发烧妈妈已经找到了特效又安全的方子:四豆汤。

至于流鼻涕和咳嗽,却一直没有找到立杆见影的绿色方法。

以下文字来源于罗大伦博士的演讲和blog 的综合,是妈妈目前看到对小儿感冒咳嗽全过程最清楚的论述(已经按照妈妈自己的理解编辑过)。

按照这个文章的指引,再碰到类似的病情,心里就不用紧张啦!感冒/ 咳嗽(外邪)进入身体的几个阶段:一.外寒阶段外界的温度降低,会造成我们的经络不通畅,正气不足,无法把感冒病毒清除出去.中医有句话"肺朝百脉",也就是肺来推动经络运行.温度的降低会让经络运行缓慢。

"肺主皮毛",肺推动经络运行,经络运行好了以后把营养物质输送到皮肤,皮肤才能滋润,如果肺气弱了,经络推动无力,营养物质不能运送到体表,皮肤就会干燥.如果外表突然冷了,正气不足的人马上经络运行受阻,防御系统不能及时运送到指定位置,外邪往里进,进入身体首先侵犯的是肺,肺的功能一弱,经络运行就缓慢了,营养物质不能及时到达体表,这个时候皮肤就出现发紧,这个阶段就是外寒阶段,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因为外寒刚刚进入,我们很容易把它清除掉.这个时候妈妈们一定要观察到,因为这个阶段也可能很短,抓住就抓住了,抓不住就错过了.这时候出现的症兆:1) 流清涕外邪由口鼻而入,清鼻涕象蛋清一样,白鼻涕象乳胶一样,清代表寒,黄代表热.只要鼻涕还是清的,说明体表还有寒.有的鼻涕象水一样,这更说明有寒,寒邪刚刚来;如果鼻涕出现粘稠状了,说明寒往里进了.2) 打喷嚏身体本能的一种反应,身体知道有外邪进来了,是一种好的本能的反应.这个时候切忌用一些阻断打喷嚏的药,因为这个时候吃药不打喷嚏了,相当于把防御系统阻断了,你就不知道外邪到什么程度了.外邪还在里面,你给掐断了,外邪出不来,结果咳嗽了三个月还没好.这在中医看来是一种掩耳盗铃的方式,大家不要学.打喷嚏是好事,是反抗外邪.古代这个时候(外寒阶段)用取涕法,不是打喷嚏吗,我让你打的更多.古代用皂角粉吹进鼻孔,我试过不停的打,打完出汗吃点饭好了.3) 浑身发冷突然觉得冷,脑后和脖子疼,后背冷.因为膀胱经走头和后背,这个时候虽然是外寒阶段但已经往里走了.外寒阶段第一时间阻止,很容易就把外邪祛除出去.我们看以下起因是什么?就是外界温度降低,经络运行缓慢,防御部队不能到达指定位置.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们可以采取任何让身体暖起来的方法,让经络运行快一些.这个时候可以:1)用紫苏叶(暖身发汗,一旦发冷打喷嚏,马上用开水泡或者煮2-3分钟焖一下即可,注意:发散的药煮的时间一定要短),2)不爱喝水的可以用苏叶水泡脚,或者就煮了一锅苏叶水泡了个热水澡.大人还可以用紫苏水洗头,效果也很好,还可以苏叶的蒸汽水熏鼻子.有的人就直接用手捂住口鼻,这时候吸进去的也是热气.3)还可以喝姜汤,葱白带须水,时间要短,温度不要太高,否则易灼伤孩子的食道.4)还可以喝温热粥,粥可以补胃气,胃气足会徐徐发汗.忌饿着肚子强行发汗,饿着肚子强行发汗不但不祛病还会伤到正气.5)还可以喝酸辣汤,熬羊肉汤里面加胡椒粉.6)还可以用电吹风吹督脉和腧穴(大椎肺腧一带),用热水袋敷后背肺部,7)还可以用浴霸烤后背脖子.孩子咳嗽怎么来的?就是外寒感冒引起的!所以咳嗽是伴随着感冒出现的一个症状,并不是单独的一个病,感冒是竿,咳嗽是影子,立起竿来就看见影子了.大家都是把咳嗽看成一种病了,把影子当成主要的了,大家想想影子能起作用吗?无所谓吃咳嗽药,其实就是每一次的外邪没治好,外邪在身体里,所以咳嗽总也不好,总吃止咳药,有家长说一咳咳好几年的,吃的全是止咳的药.其实咳嗽是好事,是身体力图在排出邪气.我们中医观念不但清邪不要阻止咳嗽,这个时候我们还要宣肺,帮助外邪往外走.咳嗽就跟感冒一样分几个阶段,就治感冒.我们说外寒咳嗽阶段的咳嗽用苏叶,鲜橘皮,姜汤,带须葱白煮水都可以.你放心感冒好了,咳嗽肯定好.这个阶段或长或短,冬天可能长,夏天可能短,过去中医叫风寒感冒.如果这个阶段没控制住就进入第二个阶段.二.外寒里热。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中医药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旨在增进对中医药的了解和认识。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感冒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风邪侵袭所致,可以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汤、柴胡汤等,这些药物具有祛除风寒、散发风热的作用,可有效缩短感冒的病程。

二、咳嗽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药在儿童咳嗽的治疗中表现出了独特的疗效。

中医认为咳嗽是由于肺热、肺阴不足或风寒之邪所引起的,因此治疗上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药物有川贝枇杷膏、百部止咳糖浆等,这些药物具有清热、祛痰、平喘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三、腹痛腹痛是儿童常见的症状之一,中医药在儿童腹痛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医认为腹痛是由于脾胃虚弱或寒湿内阻所致,因此治疗上应通过调整脾胃功能和祛除湿寒的方法来缓解疼痛。

常用的中药有香砂养胃丸、苏子降气丸等,这些药物具有温中化寒、理气和胃的作用,可有效缓解腹痛症状。

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中医药在儿童消化不良的治疗中展现了独特的疗效。

中医认为消化不良是由于脾胃功能不足所致,治疗上应通过调理脾胃功能来改善消化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参苓白术散、六君子丸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开胃、理气和胃的作用,可有效缓解消化不良症状。

五、积食积食是儿童常见的问题之一,中医药在儿童积食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

中医认为积食是由于脾胃功能不足或湿热内蕴所致,因此治疗上应通过调理脾胃和清除湿热的方法来解决积食问题。

常用的中药有枣泻丸、厚朴正气丸等,这些药物具有健脾和胃、消积除湿的作用,可有效缓解积食症状。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治疗效果显著。

但在使用中医药治疗儿童疾病时应慎重选择,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

儿科中医诊疗规范(2012版)

儿科中医诊疗规范(2012版)

儿科中医诊疗规范(2012 版)感冒感冒,俗称“伤风” ,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外感疾病。

主要由于感受风邪所致,临床以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为主要症状。

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气候变化时及冬春两季发病率高。

一般症状较轻,预后较好。

中医治疗辩证分型及治法方药1、风寒感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喉痒,口不渴,咽不红,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方药:荆防败毒散。

2、风热感冒: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脓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或肿痛,口干而渴,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方药:银翘散3、暑邪感冒:高热无汗,头痛,身重困倦,胸闷泛恶,食欲不振或呕吐,腹泻,或鼻塞,流涕,咳嗽,舌苔薄白或腻,质红,脉浮,此证多见于夏季。

治法:清暑解表方药:新加香薷饮兼证:1、挟痰:兼见咳嗽较剧,咳声重浊,喉中痰鸣,舌苔厚腻,脉象浮滑而数。

治法:宜解表药中加用宣肺化痰之品。

2、挟滞:兼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口气秽浊,大便酸臭,或腹痛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滑。

治法:宜解表药中加消食导滞之品。

3、挟惊:兼见惊惕啼叫,睡卧不宁,齿介齿,甚至出现惊厥,舌尖红,脉弦。

治法:宜解表之中佐以安神镇惊之中药。

A、一般类型上感一、诊断要点:1、主要症状:发热、鼻塞、喷嚏、流涕、干咳、咽部不适等,热度高低不一,婴幼儿可骤然起病,高热、纳差,咳嗽伴呕吐、腹泻、烦躁,甚至高热惊厥。

2、体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颌下淋巴结肿大,触痛,肺部呼吸音正常或粗糙,肠道病毒所致者,常伴不同形态的皮疹。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偏低或正常,以淋巴细胞为主,白细胞总数和中性多核细胞在合并细菌感染时可升高。

4、胸片检查:正常二、治疗方案:西医治疗: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饮食清淡,呼吸道隔离。

2、对症治疗:①高热:口服药物或酒精擦浴。

②咽痛剧烈者:含服咽喉片。

儿科中医-感冒

儿科中医-感冒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经常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多 晒太阳,加强锻炼。 2.随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3.避免与感冒病人接触,感冒流行期 间尽量不去公共场所。
二、护理 1.居室保持空气流通、新鲜。感冒流行期 间,定期进行空气消毒。
2.发热期间多饮热水,汤药应热服。饮食 易消化、清淡,如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忌 食辛辣、冷饮、油腻食物。
②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 消导、镇惊之法。
三、分证论治 1.风寒感冒 证候 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鼻流 清涕,喷嚏,咳嗽,咽部不红,舌淡红,苔薄白, 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本证以恶寒,无汗,鼻流清涕,咽不红,脉 浮紧或指纹浮红为特征。
治法 辛温解表。
主方 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 荆芥、防风、羌活、苏叶解表散寒; 前胡宣肺化痰; 桔梗宣肺利咽; 甘草调和诸药。
4.香菊感冒颗粒:每服1包,1日3次。 用于四时感冒,尤宜暑邪感冒。
5.健儿清解液:每服10ml,1日3次。 用于风热感冒夹滞者。
6.抗病毒口服液:每服10ml,1日2~ 3次。用于时邪感冒。
二、药物外治
香薷30g,柴胡30g,扁豆花30g,防风 30g,金银花50g,连翘50g,豆豉50g,鸡 苏散50g,生石膏50g,板蓝根50g。煎水 3000ml,候温沐浴。1日1~2次。用于暑邪 感冒。
第一节
感冒
[概 述]
一、定义 又称伤风,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 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 为主要临床特征。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 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2.发病年龄: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 儿更为常见。
3.发病特点: 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注意与多种急性传染病早期鉴别。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

中医儿科常见疾病一、感冒。

这在小朋友当中可太常见啦。

小孩嘛,身体还在发育,抵抗力没那么强。

有时候天气一变,或者在幼儿园被其他小朋友传染了,就容易感冒。

中医里呢,感冒分好几种类型。

1. 风寒感冒。

- 症状就是流清鼻涕,就像清水一样,还怕冷,小身子可能会微微发抖呢。

舌苔白白的,就像铺了一层薄霜。

这时候啊,就像是小身体被寒邪这个小坏蛋入侵了,得用一些辛温解表的方法来赶走寒邪。

2. 风热感冒。

- 跟风寒感冒可不一样喽。

流的是黄鼻涕,就像浓黄的浆糊似的,还会发热,小脸红红的,喉咙也疼。

舌苔呢,是黄色的,舌尖红红的。

这就是风热之邪在身体里捣乱了,得用辛凉解表的药把这些风热邪气赶跑。

二、咳嗽。

小朋友一咳嗽,家长就揪心。

咳嗽也有不同情况。

1. 外感咳嗽。

- 如果是刚感冒之后咳嗽,那一般是外感引起的。

就像风啊、寒啊、热啊这些邪气伤到了肺。

肺就像个小喇叭,被邪气一刺激,就开始咳嗽了。

风寒咳嗽的话,咳嗽声比较重,还会有稀白的痰;风热咳嗽呢,咳嗽比较频繁,痰是黄稠的。

2. 内伤咳嗽。

- 这个就比较复杂啦。

有时候是小朋友吃多了,脾胃消化不了,产生了痰湿,痰湿跑到肺里,就会咳嗽。

这种咳嗽可能会有白腻的痰,还会感觉肚子胀胀的。

还有的是因为小朋友体质比较弱,肺气不足,久咳不愈,这时候的咳嗽声比较低弱,感觉没什么力气似的。

三、泄泻(拉肚子)小朋友的小肚肚可娇弱了。

1. 伤食泄泻。

- 这大多是因为小朋友吃多了,尤其是吃了那些油腻的、不好消化的东西。

就像小肠胃被塞得满满的,消化不动了。

然后就开始拉肚子,大便酸臭,还可能会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呢。

肚子鼓鼓的,还会嗳气,就像小肚肚里有气在往上冒。

2. 寒湿泄泻。

- 如果小朋友着凉了,或者吃了生冷的东西,寒湿之邪就会跑到肠胃里。

这时候拉的大便就像稀水一样,颜色比较淡,肚子还会隐隐作痛,可能还会有肠鸣音,就像小肚肚里有小虫子在叫似的。

四、厌食。

好多小朋友都有这个问题呢。

有些小朋友看到饭就像看到仇人一样,这可愁坏了家长。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

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医学体系,其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疗法等。

对于儿科常见病,中医药治疗在疾病预防和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介绍中医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及其功效。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中医治疗感冒一般采用中药汤剂,例如麻黄汤和银翘散等。

麻黄汤是一种发汗解表的中草药,能够有效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

银翘散则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体温偏高、咳嗽、喉咙红肿等症状。

二、腹泻腹泻在儿童中常见且多发。

中医药治疗腹泻主要采用中药合剂,如黄连解毒片和板蓝根等。

黄连解毒片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泻的作用,适用于清热解毒,止泻的情况。

板蓝根则可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对于腹泻伴有发热、大便黏液血丝等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咳嗽儿童咳嗽分为湿咳和干咳,中医药治疗儿童咳嗽主要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药物。

湿咳主要以祛湿化痰为主,采用川贝母和百部等中药。

川贝母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咳嗽有痰、痰黄稠等症状。

百部能够利水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口渴喝水多的情况。

干咳主要以清肺止咳为主,采用玉竹和葶苈子等草药。

玉竹具有润肺止咳、养阴生津的作用,适用于咳嗽干燥、咽干口渴等症状。

葶苈子能够清热润肺,对于干咳少痰、咽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

中医药治疗消化不良主要采用健脾和胃的中药。

比如六君子汤是一种健脾和胃的草药配方,适用于食欲不振、腹胀腹痛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除了以上介绍的常见病的中医药治疗方法外,中医药还可以用于预防儿童常见病的发生。

例如,在冬季季节,中医药可用于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预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草药如黄芪、人参等被广泛用于这方面。

综上所述,中医药在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它不仅可以缓解症状,恢复健康,还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病情复发。

然而,中医药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每个病例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防治

儿科常见病的中医辨证防治

一、感 冒—需就诊的情况
若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若小儿感冒很轻,仅仅出现 鼻塞、流涕、咳嗽、 呕吐、腹泻等而且精神很好,家长没必要一定到 医院就医,可以用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以缓解感 冒的症状。
小儿感冒的单方
1.生姜5—10片,红糖适量,水煎或开水泡服, 治疗风寒感冒。
2.豆豉15g ,葱白1寸 ,生姜3片。水煎热服, 避风取暖微汗,治疗风寒感冒。
如何预防小儿感冒
3. “若要身体好,夜间莫吃饱。”很多家长朋友,都 十分疼爱自己的宝宝,特别是爷爷奶奶,见到孙子孙 女特别亲。总是给孩子吃最好的,最有营养的。特别 是晚饭,做的特别丰盛,让孩子吃的饱饱的。年轻的 家长朋友又让宝宝睡前喝杯牛奶,认为能促进孩子的 生长发育,这种心情无可厚非,但这种做法却极不恰 当。因为长时间这样喂养,脾胃长时间的超负荷工作, 它如何受得了?它是要罢工的。中医认为易引起小儿 食积内停,日久郁而化热,形成脾胃积热。古人云: “没有内伤积食,不得外感风寒。”脾胃积热是引起 感冒的内因,而受凉是引起感冒的外因。
白的食物,宜吃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 糖盐水,使胃肠得以休息,功能得以恢复。
2.注意腹部及足部的保暖。 3.注意保护好患儿的臀部,由于排便次数增
多,肛门周围的皮肤和粘膜会有不同程度的 充血水肿,家长应用温水轻洗,涂些油脂软 膏以防肛门感染。
如何预防小儿腹泻的发生
1.节制饮食。 2.调节寒暖。 3.断奶要适时。 4.注意饮食卫生。
腹泻分类
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将小儿腹泻分为伤食泻、脾虚 泻、热泻、寒泻。
家长朋友对以上腹泻如何区别呢?我教大家最简单 的方法: 1.伤食泻的患儿,敲敲小儿腹部,若腹部胀气,大 便臭就是伤食泻。 2.若小儿拉的大便粘腻,肛周红肿,而且是暴泻, 多是热泻。 3.若小儿腹中鸣,粪便清稀,有风沫,多是寒泻。 4.若食后即泻,大便溏,面黄腹胀者,多是脾虚泻。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第四单元 肺系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 第四单元 肺系病证

第四单元肺系病证感冒小儿感冒的特点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多见。

小儿具有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肝火易亢的生理特点,患感冒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夹证。

病因病机小儿感冒的病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杂寒、热、暑、湿、燥邪等,亦有感受时邪疫毒所致者。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

外邪----口鼻、皮毛----肺卫----肺气失宣----发热、恶风寒等兼证产生的病机:(1)挟痰:小儿肺脏娇嫩(考点)——咳嗽,痰鸣。

(2)挟滞:小儿脾常不足——腹胀,不思乳食。

(3)挟惊:小儿神气怯弱—心神不宁,热扰肝经——出现惊厥。

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感受外邪,或有与感冒病人接触史。

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为主症。

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血常规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病原学检查:鼻咽分泌物病毒分离、咽拭子培养等可明确病原。

鉴别诊断多种急性传染病的早期都有类似感冒的症状,如麻疹、奶麻、丹痧、水痘等,应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等加以鉴别。

辨证论治辨证要点根据发病季节及流行特点辨证: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春之季,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根据全身及局部症状辨证: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喷嚏,流清涕,咽不红,舌苔薄白;风热感冒发热重,有汗,鼻塞,流浊涕,咽红,舌苔薄黄;暑邪感冒发热较高,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苔黄腻;时邪感冒起病急,全身症状重,高热,恶寒,无汗,头痛,咽痛,肢体酸痛,或恶心、呕吐。

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治疗原则。

寒荆热银暑新加,痰陈滞保惊镇惊。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调理中医这样做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调理中医这样做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调理中医这样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

然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们难免会受到各种病症的困扰。

作为家长,看着孩子生病难受,心中焦急万分。

中医儿科学在调理孩子常见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中医是如何应对孩子常见病症的。

首先,我们来谈谈孩子常见的感冒发烧。

中医认为,感冒发烧多是由于外感风邪所致。

对于初期症状较轻的孩子,中医会推荐一些简单的食疗方法,比如生姜红糖水。

生姜具有散寒解表的作用,红糖能补充能量、调和脾胃。

将生姜切成片,加入适量红糖煮水,让孩子趁热喝下,往往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如果孩子的感冒症状较为严重,出现了咳嗽、流涕等症状,中医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

比如,对于风寒感冒,常用的方剂有荆防败毒散;对于风热感冒,则可能会使用银翘散。

此外,中医的推拿按摩也是调理感冒发烧的有效手段。

通过按摩孩子的太阳穴、迎香穴、风池穴等穴位,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缓解症状。

除了感冒发烧,孩子消化不良也是让家长头疼的问题。

中医认为,小儿脾胃虚弱,容易受到饮食不当的影响。

对于消化不良的孩子,中医首先会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的食物。

同时,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健脾消食的中药,如山楂、神曲、麦芽等。

这些中药可以煮水喝,也可以制成丸剂服用。

在中医推拿方面,针对消化不良,可以按摩孩子的腹部。

顺时针按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逆时针按摩则有止泻的作用。

另外,按摩孩子的足三里穴、中脘穴等穴位,也能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状况。

小儿咳嗽也是常见病症之一。

中医将咳嗽分为多种类型,如风寒咳嗽、风热咳嗽、痰湿咳嗽等。

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

风寒咳嗽可以用三拗汤加减治疗;风热咳嗽则常用桑菊饮;痰湿咳嗽则多使用二陈汤。

在食疗方面,冰糖雪梨水对于肺热咳嗽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而对于风寒咳嗽,可以试试烤橘子。

孩子睡眠不好也是家长关注的问题。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中医这样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中医这样调理中医儿科学:孩子常见病症中医这样调理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每位家长最关心的事情。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病症。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对于调理孩子的常见病症有着独特的方法和优势。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常见病症的。

一、感冒孩子由于自身抵抗力较弱,容易患上感冒。

中医认为,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风寒感冒多因孩子受寒引起,表现为怕冷、流清鼻涕、咳嗽、痰稀白等症状。

调理时,可让孩子喝一些姜糖水,以驱散风寒。

还可以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帮助驱寒。

风热感冒则通常是由于外感风热所致,症状有发热、喉咙痛、流黄鼻涕、咳嗽、痰黄稠等。

这时,可以给孩子喝一些金银花茶、菊花茶等清热解毒的饮品。

饮食上要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

二、咳嗽咳嗽是孩子常见的病症之一,中医将其分为多种类型,如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

外感咳嗽又分为风寒咳嗽、风热咳嗽和风燥咳嗽。

风寒咳嗽可用紫苏、杏仁等中药熬水服用;风热咳嗽可选用桑叶、菊花等;风燥咳嗽则可使用川贝母、雪梨等润肺止咳。

内伤咳嗽常见的有痰湿咳嗽、痰热咳嗽和阴虚咳嗽。

痰湿咳嗽的孩子,往往痰多、咳嗽声重,可通过健脾祛湿来调理,如服用陈皮、茯苓等;痰热咳嗽的孩子,痰黄黏稠、不易咳出,可用鱼腥草、瓜蒌等清热化痰;阴虚咳嗽的孩子,多为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有口干咽燥,可食用百合、麦冬等滋阴润肺。

三、积食孩子脾胃功能较弱,如果饮食不节,很容易出现积食。

积食的孩子会有食欲不振、口臭、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中医调理积食,首先要控制孩子的饮食,避免食用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可以给孩子服用山楂、神曲、鸡内金等消食化积的中药,或者进行小儿推拿,如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

四、腹泻孩子腹泻的原因有很多,如饮食不洁、脾胃虚弱、感受外邪等。

对于寒湿腹泻,孩子大便清稀、多泡沫,可使用藿香、白术等中药;湿热腹泻则大便色黄而臭、肛门灼热,可用黄连、黄芩等清热利湿;脾胃虚弱导致的腹泻,孩子往往大便稀溏、反复发作,可服用山药、白术等健脾止泻。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引言小儿感冒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通常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等症状表现。

中医认为,小儿感冒是由外感风邪侵袭而引起的,患儿体质弱,抵抗力较差。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来选择适当的中药治疗。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辨证分型根据小儿感冒的不同症状和体质特点,中医将其分为不同的辨证类型,主要有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痰湿感冒等。

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感冒初期,患儿出现寒冷、发热、鼻塞、流清涕、咳嗽、寒战等症状。

舌苔白薄,脉象浮缓。

2. 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指患儿出现发热、流黄鼻涕、咳嗽、咽痛等症状,舌苔薄黄,脉象浮数。

3. 痰湿感冒痰湿感冒是指患儿出现咳嗽、痰多、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舌苔厚腻,脉象滑数。

二、治疗方案1. 风寒感冒治疗针对风寒感冒的辨证特点,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祛寒解表、宣肺散寒、宣鼻利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麻杏石甘汤、小柴胡汤等。

同时,应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受凉。

2. 风热感冒治疗对于风热感冒,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清热解毒、宣肺化痰、宣鼻利咳。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银翘散、小青龙汤等。

此外,患儿需多饮温开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 痰湿感冒治疗对于痰湿感冒,中医治疗方案主要包括化痰止咳、宣肺化湿、宣鼻开窍。

常用的中药方剂有苏子降气汤、二陈汤等。

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过多油腻、辛辣食物,多吃易于消化的清淡食物。

三、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小儿感冒期间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以及过于寒凉刺激的食物,多饮温开水、稀粥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如清淡的蔬菜、瘦肉等。

2. 环境调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适宜的温度也对小儿感冒恢复起关键作用,不要让患儿过度受凉或过度受热。

3. 合理保暖患儿感冒时容易出现寒战、发热等症状,应合理保暖,穿着适当的衣物,避免受凉引起病情加重。

4. 康复期护理小儿感冒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会逐渐好转,此时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身体逐渐恢复正常。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中医儿科学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中医儿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见的疾病以及相应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儿科学强调个体化治疗,注重扶正祛邪,通过调理整体的阴阳平衡来达到治疗儿童疾病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些儿童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感冒感冒是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在中医理论中被归为“风寒”或“风热”两类,治疗方法也有所区别。

1. 风寒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风寒感冒以寒冷症状为主,如咳嗽、流鼻涕、发热等。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汤药煎服和外治手法。

常用的汤药有麻黄汤、桂枝汤等,可以辛温散寒、宣肺止咳。

外治手法则包括拔火罐、刮痧等,可以通过刺激经络活血散寒。

2. 风热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风热感冒以发热、咽喉肿痛等症状为主。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清热解毒的药物和适当的饮食调理。

常用的药物有连翘、金银花等,可清热解毒、解表散邪。

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汤和粥类。

二、腹泻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中医认为腹泻多属于脾胃虚弱所致,治疗重点是健脾胃、止泻。

1. 健脾胃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健脾胃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理。

常用的药物有六君子汤、四君子汤等,可健脾胃、固涩止泻。

在饮食调理方面,可采用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汤等。

2. 止泻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止泻方法主要是通过选用相应的药物来实现。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露薏合剂等,可清热泻火、固涩止泻。

此外,中医还可以采用穴位按摩和针灸疗法来帮助止泻,如大肠俞、胃俞等穴位。

三、哮喘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认为哮喘多由肺气不通所致,治疗重点是调理肺气、平喘止嗽。

1. 调理肺气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调理肺气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中药蒸汽吸入疗法。

常用的药物有麻黄、苍术等,可开窍通气、平喘化痰。

中药蒸汽吸入疗法则通过吸入中药药蒸汽来改善肺气的通畅。

2. 平喘止嗽的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常用的平喘止嗽方法包括穴位按摩和中药熏洗法。

感冒-中医儿科学

感冒-中医儿科学
●多种传染病早期可见发热、鼻塞、流涕、咽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 但随之出现各自特征性症状,如麻疹可见眼泪汪汪,口颊黏膜充 血,有麻疹黏膜斑;风柄可见枕后聲核肿大;奶麻发热较高,发 热3〜4天后热退疹出;丹柄可见咽痛红肿、糜烂;水痘,皮肤 可见丘疹、疱疹、结痂。应注意加以鉴别。
(3)急喉瘠(急性感染性喉炎)
2.治疗要点
●感冒以疏风解表为治疗原则。风寒感冒,治 以辛温解表;风热感冒,治以辛凉解表;暑 邪感冒,治以清暑解表;时邪感冒,治以清 热解毒。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等证候,则 在疏风解表的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 镇惊之法。
3.分证论治
(1)主证
①风寒感冒
●证候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 咳嗽,咽部未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 指纹浮红。
●证候分析夏季当令,感受暑热,卫表失司,故见 本证。以发热,头痛,身重困倦,食欲不振,舌 红,苔黄腻为证候要
●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执考提示 ●小儿感冒的发病特点
【病因病机】
●感冒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之分。外因为感 受外邪,内因为脏腑娇嫩,肌肤疏薄,卫外 不固,加之小儿寒暖不能自调,易于感受外 邪,常因四时气候骤变,冷热失常,外邪乘 虚侵袭,而发生本病。
1.感冒主证
●外邪之中,冬春以风寒、风热为主,夏季多为暑湿。外邪自口鼻 皮毛侵入,客于肺卫,导致卫表失司,卫阳被遏,肺气失宣,因 而出现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证候。暑邪感冒,多高 热无汗,暑易夹湿,内阻脾胃,见胸闷、泛恶。时行感冒,邪毒 较重,侵入肌表,兼犯经络,可见发热,恶寒,头身皆痛,甚则 化热入里,产生变证。
●本病初起仅表现为发热、微咳、声音嘶哑,病情加重时可闻犬吠 样咳嗽及吸气性喉鸣。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

中医儿科学孩子发烧感冒的中医调理孩子的健康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而发烧感冒则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病症。

在中医儿科学中,对于孩子发烧感冒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这些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孩子缓解症状,还能从根本上增强孩子的体质,提高抵抗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孩子发烧感冒在中医中的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孩子“脏腑娇嫩,形气未充”,也就是说孩子的脏腑功能还不够完善,抵御外邪的能力较弱。

当气候骤变、衣着不当、饮食不节或者接触了患病的人群时,就容易受到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的侵袭,导致肺气失宣,从而引发感冒发烧。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孩子的发烧感冒呢?对于风寒感冒引起的发烧,孩子通常会表现为怕冷、发热、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等症状。

此时,可以给孩子喝一些生姜红糖水,以驱散风寒。

具体做法是将生姜切成片,加入适量的红糖,煮水后让孩子趁热喝下。

同时,还可以用艾叶煮水给孩子泡脚,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帮助孩子发汗解表。

如果是风热感冒导致的发烧,孩子会出现发热重、微恶风、有汗、头痛、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黏或黄、鼻塞黄涕等症状。

这时,可以给孩子煮一些金银花茶或者菊花茶饮用,以清热解毒。

另外,还可以用薄荷、桑叶等煮水给孩子洗澡,帮助孩子散热降温。

除了饮食和洗浴的调理方法,中医的推拿按摩对于孩子发烧感冒也有很好的疗效。

比如,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这三个手法,可以疏风解表,缓解孩子头痛、发热等症状。

具体操作是:用双手拇指自孩子眉心交替向上推至前发际,推 50 次左右,称为推天门;从眉头向眉梢分推,称为推坎宫,推 50 次左右;用拇指按揉孩子的太阳穴,按揉100 次左右。

清肺经也是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它可以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操作方法是:由孩子无名指的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 200 次左右。

在孩子发烧期间,家长还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法来帮助孩子缓解不适。

比如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腋窝、腹股沟等部位,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热量,从而降低体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病机(理)
原因: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
“风者,百病之长也” ( 《素问·玉机真藏论》),风 邪常兼夹寒、热、暑、湿等病因为患,病理演变上可 见兼夹热邪的风热证、兼夹寒邪的风寒证及兼夹暑湿 的湿困中焦等证。 病变部位:肺,可累及肝脾。 病机关键:肺卫失宣。
二、临床特征
《仁斋直指·小儿附遗方论》: “感冒风邪,发热头痛,咳 嗽声重,涕唾稠粘。”
临床以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特征。
感冒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外感性疾病之一,本病发病率占 儿科疾病首位,除了4-5个月以内小儿较少发病外,可 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小儿,婴幼儿易发病。
四季均有,尤冬春和气候骤变时。
四、预后
良好。多数患儿于 1 周左右恢复。 感冒的直接危害----高热惊厥(急惊风) 但往往是某些感染性疾病的前驱症状。 但往往是气管-支气管炎、肺炎、中耳炎、鼻窦炎、
慢性鼻炎、脑炎等许多疾病的前驱疾病。 少数并发心肌炎、ITP、AA、GBS。
五、[病因病理]
(一)病因
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夹滞---- Ⅰ.素有积滞。Ⅱ.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 失司,稍有饮食不节→乳食停积,阻滞中焦, →脘腹胀满、 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感冒夹滞。
夹惊---- Ⅰ.肝胆素有积热。Ⅱ. 素有肝肾阴虚。 Ⅲ. 惊吓在 先。 Ⅳ.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 引动肝风, →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感冒夹 惊。
六、【临床诊断】
1.诊断要点
(1)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病人接触,有感受外邪 病史。
(2)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证。 (3)感冒伴兼夹证者,①夹痰---咳嗽加剧,喉间痰鸣;②夹滞
----脘腹胀满,纳差呕酸,大便失调;③夹惊----睡卧不宁, 惊惕哭闹,惊厥抽搐。
(4)血象: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偏低; 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①感受风寒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疏薄,表卫未固,冷暖 不能自调,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
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束于肌表,郁于腠理, 寒主收引,致使肌肤闭郁,卫阳不得宣发,导致恶寒、 发热、无汗;
寒邪束肺,肺气失宣,气道不利,则致鼻塞、流涕、咳 嗽;
寒邪郁于太阳经脉,经脉拘急收引,气血凝滞不通,则 致头痛、身痛、肢节酸痛等症。
②感受风热
风热之邪,侵犯肺咽。
邪在卫表,卫气不畅,则致发热较重、恶风、微有 汗出;
风热之邪上扰,则头痛;
热邪客于肺卫,肺气失宣,则致鼻塞、流涕、喷嚏、 咳嗽;
咽喉为肺胃之门户,风热上乘咽喉,则致咽喉肿痛 等证候。
小儿发病之后易于传变,即使是外感风寒,正邪相 争,寒易化热,或表寒未解,已入内化热,也可形 成寒热夹杂之证。
中医儿科感冒
【目的要求】
1.了解感冒的病因及临床表现。 2.熟悉感冒主证的病因病机与辨证治疗。 3.掌握小儿感冒的特点,常见兼夹证的产生机理与
辨证治疗。
一、病名解析 二、临床特征 三、小儿感冒特点 四、预后 五、【病因病理】 六、【临床诊断】 七、辨证要点 八、治疗原则 九、证治分类 十、中成药 十一【预防护理】
目录
一、病名解析
“感冒”是中医病名,首见于北宋《仁斋直指方·诸风》, 元代 《丹溪心法》作为病名出现。清《类证治裁》出现 “时行感冒”。宋《小儿药证直诀 .风论篇》首先提出 “伤风”之名。《幼科释谜 ·感冒》 : “感者触也,冒其罩 乎。触则必犯,犯则内趋;罩则必蒙,蒙则里瘀。”
又称伤风(普通感冒)。
③感受暑湿
夏令冒暑,长夏多湿,暑为阳邪,暑多夹湿,暑湿 之邪束表困脾,而致暑邪感冒。
暑邪外袭,卫表失宣,则致发热、无汗; 暑邪郁遏,清阳不升,则致头晕或头痛; 湿邪遏于肌表,则身重困倦; 湿邪困于中焦,阻碍气机,脾胃升降失司,则致胸
闷、泛恶、食欲不振,甚至呕吐、泄泻。 发于夏暑----暑湿感冒;未发夏暑----湿浊感冒
⑥后遗之理
护理不当:《素问·热论》:“病热少愈,食肉则复, 多食则遗,此其禁也。”
治疗不当:过用苦寒损其气,发散过度耗其阴→反复 感冒、心肌炎… …
体禀不足:卫外功能不固之小儿,稍有不慎则感受外 邪,久之肺脾气虚、营卫不和,或肺阴不足,更易反 复感邪,屡作感冒、咳嗽、肺炎等病症,称为反复呼 吸道感染儿。
④感受时邪
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 疫邪性烈,易于传变,故起病急骤; 邪犯肺卫,郁于肌表,则初起发热、恶寒、肌肉酸
痛; 疫火上熏,则目赤咽红; 邪毒犯胃,胃气上逆,则见恶心、呕吐等症。
⑤兼夹之理
夹痰---- Ⅰ.素有痰湿。Ⅱ.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 →失 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内生痰液, →痰壅气 道→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感冒夹痰。
内因 外因
邪气实----积热、积滞、湿浊、 痰火、气滞、血瘀
正气虚----气虚、血虚、阴虚、 阳虚、
阴阳 失衡
气候骤变----风、寒、暑、湿、 燥、火(热) 疫毒侵袭----流感爆发、他人 传染
护理失宜----①饮食不当,② 衣被失宜,③劳倦过度,④ 沐浴不当,⑤坐卧当风,⑥ 暴受惊吓
外邪 侵入
(二)病机(理)
古典医籍: “伤寒” “中风” “温热” “风温” “湿温” “秋燥”
西医学:“急性鼻炎”、“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I)”
分类
伤风(普通感冒)----冒受风邪,病邪轻浅,以肺 系症状为主,不造成流行。
时行感冒(时疫感冒、重伤风)(流行性感冒)---时邪病毒,病情较重,具有流行特征。
小儿患感冒,因其生理病理特点,易于出现夹痰、夹滞、 夹惊的兼夹证。
三、小儿感冒特点
1、风寒少而风热多,热变最速。 2、表现不典型, 3、症状相对复杂,肺系症状多、脾胃症状多。 4、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症状越重、并发症越多。 5、年龄越小,临床变化越快。易产生并发症。 6、初期以病毒感染为主,2 ~ 3天后即可合并细菌感染。 7、易感综合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