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地区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长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府地区构造地质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天府实习区概况
本次实习区域一重庆市北碚区,代家沟,天府镇为主。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8′-106°31′,北纬29°50′-29°50′。实习地区为天府镇及周边地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地跨北碚区、合川区、渝北区三境。天府镇位于北碚区东北部,位于四川盆地东部重庆市西北郊,东连静观镇,南起嘉陵江边的白庙子,北止华蓥山宝顶南簏与合川市接壤。该地处重庆市主城区接合部,离重庆市区45公里,距北碚主城区3公里。区内的地表形态为山地类型低山区,海拔高度在400-750米左右最高点为后峰山,海拔为773米,该地北高南低。天府实习区山峰林立,谷沟交错,具典型的“一山二岭两槽”的地貌特征。山、岭、槽的延伸方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与褶皱轴向及岩层走向基本一致。该区属于正底层,海拔最高的“一山”大多与背斜核部一致。其“两槽”系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夹膏岩的碳酸盐被强溶蚀形成。北西翼代家沟—后风岩—水岚垭槽为前槽,发育较好。南东翼的后槽因断层发育较差。更外侧的二岭则是抗侵蚀能力强的须家河组砂岩构成。区内经强烈侵蚀、溶蚀作用及人文因素后,基岩裸露,泥薄水浅,深林稀疏。
本区人口密集,天府镇幅员面积54平方公里,人口密集达5万余人。梯田密布,在两侧的上三叠统沙泥岩分布区,峰峦叠嶂、青松翠柏、气势巍峨,常翠欲滴,自然环境俱佳,而此附近有多处旅游胜地。经济与交通天府镇已形成煤炭、建材、化工、钢铁、摩配、机械、造纸、玻璃等支柱产业。境内森林、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白云石、白泡石、粘土等矿产资源丰富,发展采矿业和矿产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石灰石储量大、品位高,据地质部门探明可开采储量为7.5亿吨,尤其是优质石灰石可供开采储量为3.7亿吨,有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重庆市国内有名的三大火炉之一,气温在7、8月份可达三、四十度,实习山地区域气温稍低,雨季多在10-11月份,雨量不大,冬季多雾。在农业方面两槽盛产水稻、莲藕,其中坡地以红薯、玉米、红苕为主,但耕作条件一般。在交通方面,重庆市区和大学城均有高等公路直通北碚。北碚至后风岩(即天府住处)的公共汽车没十五分钟一班,时长约需三十分钟。襄渝铁路和北仪公路横贯全境,“文干”和“文代”镇级主干道与乡村公路连接遍布各村,交通方便。在人文方面,人口稠密以汉族为主,文化较发达,生活开化。
2、实习工作概况
3、人员组织
二、底地层岩石简介(详细产状见附录小组日志)
此区域地层发育情况在四川盆地内部,一般为侏罗系“红色”地层所覆盖。重庆及川东地区,褶皱强烈,出露三叠系以下地层,而在本区北东方向40公里的溪口地区,由于华蓥山大断层的抬升,可见到中上寒武统地层,此处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的上下统地层。本区最老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最新底层为中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背斜轴向为北北东-南南西向,并向南西发生倾伏。茅口组为背斜的核部,两翼的地层分别为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嘉陵江组、雷口坡组、须家河组、自流井组、沙溪庙组。茅口组、龙潭组、长兴组、飞仙关组依次发生倾伏。二叠茅口组到侏罗系自流井组地层简介如下:
1、茅口组
本组沉积在栖霞组之上,为深灰色厚层,块状含燧石团块生物碎屑泥晶灰岩和浅灰色生物灰岩,燧石团块呈灰黑色,大小分布不均,具有眼球状构造,有时被方解石脉切割方向上燧石团块减少,具有缝合线构造。缝合面上有泥质充填,岩石溶洞发育,多被结晶方解石脉充填,岩溶发育,主要为石林石崖。含有新希瓦格蜓、米氏蜓、费伯格蜓。此组分布在背斜核部,断续出现。
2、龙潭组
此组为重要含煤地层,是中国南方开采对象,此组地层分成五段。龙潭第一段底部位于峨眉山玄武岩岩层位,华蓥山为灰绿色砾状凝灰岩,火山灰的在此活动造成的。角砾于基质接近硅质,厚度近十米。龙潭组第二段灰褐色含硅质,灰质泥晶生物生物白云岩,化石丰富。龙潭组第三段黑色、灰色页岩与泥质粉砂岩互层,夹有六层煤层,页岩中含有菱铁矿,黄铁矿呈珠状顺层分布,化石以及植物碎片较多。龙潭组第四段灰黑色含白云质,硅质泥晶生物灰岩,越往上硅化作用越强,甚至变成碎屑交代硅质岩,主要生物为蕉叶贝、欧姆贝、珊瑚,岩石呈厚层,致密坚硬。龙潭组第五段此段厚约90米,黑灰色页岩与和灰色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夹少量含欧姆贝、窗格苔藓虫、德皮贝。
3、长兴组
长兴组厚约一百米。为浅灰色中到厚层状含燧石生物灰岩,底部燧石较少,中部最多,燧石一般不规则的团块和串珠状,条状顺层分布,缝合线内有沥青充填,缝洞较为发育,多为方解石脉充填,本组灰岩中产大量古蜓、南京蜓、拉切尔蜓以及瓦缸珊瑚的生物化石。在此层顶部有时可见灰黑色硅质岩中层状,透镜体硅质岩和泥质灰岩、页岩交替出现。燧石灰岩同上覆地层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地层接触,解除关系为假整合。
4、三叠系飞仙关组
本组分为五段,其中一三五段是紫红色页岩,二四段,为灰岩。
飞仙关组第一段本段厚百余米,暗紫色泥灰岩同暗紫色钙质泥岩,页岩。下部和上部多为暗紫色泥灰岩,常呈球状风化,中部多为钙质泥岩及页岩。本段以灰黄色灰绿色页岩为底部。薄层状泥灰岩,紫红色页岩等与下伏地层二叠系硅质岩。灰色规制夜宴,块状燧石灰岩,接触面上有时可见到一层白色的或黄白色的粘土,标明为假整合接触,在底部页岩中生产大量生物化石。
飞仙关组第二段本层厚二十余米。浅灰至深灰厚层状鲕粒灰岩,向下颜色变浅。鲕粒变小,底部为灰色砂屑灰岩,灰岩中缝合线发育,顶面偶尔有波痕。
飞仙关组第三段本层厚约二百米。紫色钙质页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搅动泥纹灰岩及介壳透镜体,透镜体下部居多。上部页岩较多,产较多克氏哈等瓣鳃类化石。
飞仙关组第四段本层厚约百米。主要为灰色薄到中层状鲕粒灰岩组成韵律层理,有时砂屑、砾屑灰岩代替介壳灰岩组成韵律层理。中下部一介壳灰岩为主夹砂屑灰岩及薄层泥灰岩,越向下走鲕粒状灰岩越少。厚度变薄,介壳减少,底部泥灰岩偶见瓣鳃类化石,近顶部有一层七至八米的灰黄色钙质页岩。
飞仙关组第五段本层厚约五十米,紫红色页岩同灰色页岩夹灰色泥晶含介屑、砂屑鲕状灰岩。含瓣鳃类、腕足类海百合等化石。上部紫色灰质页岩。中部夹泥晶含介屑细粒砂鲕状灰岩。下部紫红色灰质页岩与灰色介屑含泥质灰岩。近底部的含介屑灰岩中有对称波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