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亚敏目标管理在学生发展中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论文

课程代码:0464

课程名称:目标管理在学生发展中的应用

学习中心校本部甘肃庆阳正宁县

姓名徐亚敏

学号 161350102076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一年级

目标管理模式在年轻教师队伍培养中的实践研究

内容摘要:年轻教师队伍培养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近年来引进以激励理论为基础的目标管理模式,采用骨干教师与年轻教师结对的形式,并辅以连带考核奖励机制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为例,阐述学校运用目标管理模式培养年轻教师队伍的操作过程与价值,探索教师队伍培养的有效模式。

关键词:目标管理年轻教师培养

一、引言:

“吐故纳新”是任何组织生生不息发展的动力,学校也总是有规律地进行着老教师退休新教师录用的工作。近几年,中小学处于入学高峰时期,为满足教育需要,各校成批引进新教师,年轻教师队伍迅速扩大。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环境陌生,经验缺乏,在处理复杂教育教学工作时容易受挫,他们充满热情和理想,但冷静不足;他们思想活跃,但稳重不够;他们敢挑重担;但务实不周。因此,加快培养年轻教师队伍,努力提高年轻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就成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笔者以为,尽管历年来各校都十分重视年轻队伍的培养,也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和方法,但是由于年轻教师培养工作总体规划欠缺、培养体系不完整、目标责任模糊、管理与监控力度微弱等原因,只有少数资质拔尖者能够较快地度过“生存适应期”,这种状况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二、目标管理模式与运用

(一)目标管理模式概述

目标管理是美国心理学家德鲁克(Peter.Druker)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提出的,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以绩效评估为中心的目标管理;第二阶段是60年代中期,目标管理开始从仅强调组织的总目标和部门目标,向个人目标发展,并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目标体系;第三阶段是70年代形成的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的目标管理,进一步关注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目标管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一个管理目标过程的实现,也是下一个管理目标过程的开始。

(二)年轻教师队伍培养规划

1、培养目的:通过学校1-3年有组织地精心培养,使年轻教师能够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对象,明确工作内容,适应教育教学规范,学会运用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从而顺利度过“生存适应期”。

2、培养对象与导师:规定参加工作3年以内的年轻教师必须参加学校初级培训。在导师选择上,坚持能者为师的原则。

3、培养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年轻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校长、书记、教科室主任、政教主任、教务主组成。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负责规划教师队伍培养目标、内容、认定导师资格,制定“年轻教师培养连带考核奖励办法”,组织签订“师徒结对合同”,组织阶段性反馈、指导和协调、组织考核评估等。

4、培养方式:以能带新,师徒结对。年轻教师培养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导师的基本条件应该是较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师徒结对”方式有利于强化责任,监控管理,方便联系。

5、培养机制:连带责任考核机制、评比等级机制、个性化目标机制。实施“连带责任考核机制”促使徒弟千方百计学习提高,促使师傅尽心尽力地培养指导。没有责任就没有管理。列宁曾说:“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一定的人对所管的一定的工作完全负责。”(《列宁全集》第二版第六卷、人民教育出版社,1959年版,第554页)

6、培养措施:签定师徒合同,明确师徒职责、义务。通过专题培训、晚间开放图书室、专家讲座、骨干教师经验报告等多种途径为年轻教师成长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全过程监控管理指导;有计划地分阶段开展年轻教师教育教学业务技能比赛,。

(三)年轻教师培养目标体系

目标是对期望成果的简要概括,是组织和成员的行动指南,是组织存在的依据,是学校教书育人宗旨的具体化要求,是激励组织成员积极性的手段。目标管理思想强调目标的确定应是上下级协商一致的的结果。

1.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既是年轻教师培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培养工作指向的终点。是管理的依据,也是考核管理效率和成果的依据。

(1)总方针:促进年轻教师加快成长,经过较短时间使新教师能胜任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具有“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思想,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热爱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合作,严谨治学,为人师表;准确把握并落实大纲或课程计划,能认真落实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能独立解决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完成分配的教育教学任务(2)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以学期为单位,师徒共同完成的培养目标就有定性目标,即师德、业务能力、教育教学业绩“优秀、良好、及格”:又有定量目标,我们在教案审阅、听课会诊交流、作业批改、学生辅导、试卷命题、复习课指导、主题班会、家访、家长会等指导方面确定考核性数量指标。如徒弟所有教案经过指导审阅,师傅每学期听徒弟上课至少30节,徒弟听师傅上课至少40节;学生作业批改指导不少于5次,汇报课、试卷命题、复习课指导一学期一次;每学期指导家访主题班会、家长会一次。

(3)保证措施:合同、反馈监控、月考核、学期连带考核评定。只有采取具体的措施,才能保证年轻教师培养工作真正到位。师徒签订结对合同,有助于形成年轻教师培养工作的“法规”效应,使导师与徒弟在工作中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防止年轻教师培养工作随意失控的现象,需要领导小组成员或有关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能够持续关注并监控培养工作的全过程,随机听课、针对性检查、师生座谈等形式是常用的反馈年轻教师工作效果、工作方法的有效途径。月考核是通过有组织地公开方式评价年轻教师阶段性工作成果的监控措施,主要利用这种方式来激励年轻教师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学工作,遇到月考核中不理想的年轻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要通过交谈沟通的方式帮助年轻教师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鼓励年轻教师奋发向上,防止年轻教师在挫折面前急躁或灰心情绪。学期连带考核评定,既对照目标,又关注工作过程,考虑特殊的复杂情况,强化责任。

年轻教师培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始业段——指年轻教师参加工作的第一年。此阶段主要解决年轻教师熟悉环境、基本了解教育对象的主要特点,了解常规工作的过程;适应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