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你们知道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咱们单县建立、成长、发展的历史往事吗?
大家都知道,1921年的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南湖宣告诞生,他的诞生像阳光一样照亮了中国大地,也照亮了咱中国老百姓每个人的心田。

之后不久,单县在外地求学的一些学生也积极踊跃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们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回到家乡单县,向亲朋好友、邻居同学传播马列主义。

1929年,共产党员,金乡县人,张化恪从曲阜省立二师毕业之后,来到单县东南60里,江苏、山东、安徽接壤的侯楼私立“逊里小学”当教师。

山西籍的共产党员王正纯也来到单县城南的花园村教书,他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还传播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秘密从事党的活动。

于是咱们单县便开始有了中国共产党活动的足迹。

大家知道吗?1931年以前,咱们单县可是没有中学的。

单县的子弟要上中学都得跑到曹州或济宁去上。

1931年,正直善良的单县县长王希祯等人在单县人民的大力捐资支持下,办起了单县第一所中学,即单县中学。

并且在这一年年底开始招生。

1934年夏季的一天,学校里突然来了一位瘦高个,戴深度眼镜,穿着朴素,沉稳谦和的老师。

别看,他其貌不扬,平时不大爱说话,但讲起课来却滔滔不绝,娓娓动听。

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至宇宙、小至细菌,都能讲出个所以然来,可谓知识渊博。

他讲解
得体、表述清晰,再加上他对学生和蔼可亲,严慈有度,因此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那么,这个人究竟是谁呢?原来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高文甫。

高文甫这次是受中共北京市委的委托,到咱们单县来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的。

起初,单县中学只有中学班。

后来因为考虑到当时社会上师资力量缺乏,于是就在中学增设了一个师范班,师范班的学生只要一毕业就可以就业挣钱,所以上师范的多是一些家庭经济状况不太好的学生。

早在1933年春天,师范班的学生张子敬、王存典等人,受进步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对国民党反动派和学校一些反动势力职员的不满情绪,为了同反动势力作斗争,张子敬成立了群众性的学生组织——义愤团。

高文甫老师到了学校以后,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张子敬、王存典思想活跃,正义感强,就主动接近他们,培养教育他们,向他们秘密传授马列主义和党的主张。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张子敬等人也认为这位高老师可以信赖,于是就邀请高老师参加“义愤团”的一些活动。

高文甫因势利导,指导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活动,并在一次“义愤团”会议上提出将“义愤团”改为“抗日义愤团”。

并指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对中国、对中华民族虎视眈眈。

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了主要矛盾,所以我们第一位的就是要抗日。

其次,我们也要敢于仇恨国民党反动派和恶势力,要敢于与他们作斗争。

高老师的指导使学生们深受启发教育。

在教学中,他向学生们传播一些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介绍讲解《共产党宣
言》、《现代社会学》、《大众哲学》、《费尔巴哈论》、《资本论》等进步书刑。

启发了大多数学生的觉悟,为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经过对张子敬、王存典等同学一段时间地培养、考察,高文甫决定发展他们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高文甫把张子敬、王存典叫到自己住处,郑重地告诉他们:“今晚,我要介绍你们两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你们就是共产党员了。

你们要严格执行党纲、党章,遵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定期过党的组织生活,为革命不怕牺牲,敢于献身!”紧接着就在单县北堤外武圣庙庙内,高文甫郑重宣布介绍张子敬、王存典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向他们宣讲了党的章程,并举行了简单的入党仪式。

随即,中共单县第一个党支部便在单县中学诞生了,也就是单县中学党支部。

由高文甫任党支部书记、张子敬任组织委员、王存典任宣传委员。

当时的中共单县中学党支部隶属于中共北京市委领导。

1937年春改属中共山东省委领导。

从此,在单县这块大地上便有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单县人民有了希望。

1935年初,张子敬从师范毕业,他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单县东南60里的张寨,到张寨附近的张花园教书,拜单东名医张本渊为师,学习针灸医术,并与张本渊的儿子张以宾共同成立了“中国针灸研究会”。

他以教书行医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培养抗日积极分子,建立党的组织,于1936年成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即张寨党支部。

又以张寨为中心,
把星星之火点燃了单县东南几十个村庄,迅速发展50多名党员,成立十几个党支部。

通过党的组织联络抗日积极分子,宣传党的主张,交际各方人士,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他还把他的“四叔”张学古,二嫂齐居真,妻子蔡志真培养成坚定的共产党员,全家都投身到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斗争中,在抗日战争中张子敬的全家为革命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此外王存典也回到家乡单县北部的高乡店,到高乡店附近的白浮图教书,以教书为掩护,在贫苦农民中发展了一批党员,并建立了党支部。

1936年高文甫又在单县中学发展了吴筱立、魏钦公、杨作磊、傅啸峰、刘庆余等人入党,重建了单县中学党支部。

1936年单县城关、潘庄等地也相继成立中共党支部,直至抗日战争爆发前,咱们单县就已建立了4个党支部,还有几个党小组。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外地求学的学生也纷纷回到家乡单县,其中有不少在学校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们回到家乡单县后,主动地与当地的党组织结合起来,于是单县的党员和党组织很快得以发展壮大。

至此,高文甫在单县中学播下的星星之火越烧越旺,很快成为燎原之势。

革命烽火从此在湖西大地上熊熊燃烧,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斗争,用热血和汗水谱写出一曲曲悲壮动人的乐章,铺就了一条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小延安”张寨
我们了解到张子敬从师范毕业,遵照中共党组织的指示,回到家乡单县东南60里的张寨,于1936年成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即张寨党支部。

其实,咱们单县朱集镇的张寨村在历史上被誉为湖西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小延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踏上这片红色热土,回顾一幕幕动人的抗日场景。

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7年年底,中共单县委员会成立,李毅任书记、张子敬任组织委员。

县委驻地就在张寨,我想大家很想知道,为什么都要选择张寨这个地方呢?原来呀,一是因为当时单县县城内是国民党政权统治的中心,他们不允许我们发展壮大,所以我们不得不到农村去发展。

二是距县城东南60里的张寨,北靠太行大堤,南为苇密草长、绿林响马出没的黄河故道,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紧邻传说中的三省庄,距城偏远,劳苦大众苦大仇深,要求翻身求解放的愿望非常强烈,人民的反抗斗争此起彼伏,便于宣传发动,群众基础雄厚。

而且这里国民党反动势力的统治影响相应薄弱,便于我党活动,三是张寨一带早在1935年就有了党的活动,1936年在张子敬的领导下就发展了一批党员,1937年底,建立了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中共张寨党支部,组织基础牢固。

正如高文甫所说:“这个地方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是共产党组织人民群众抗日的好地方。


选择了张寨,1938年,中共单县县委、湖西区党委等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群众团体都聚集到张寨,领导单县和周围20多个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党员、组建武装、建立各级各种抗日团体。

在工委和单县县委的领导下,张寨一带的抗日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首先是在张寨举办了抗日自卫团训练班。

1938年2月至5月,张寨举办了数期抗日自卫团训练班。

参训青年啃着高粱面窝头就着咸菜疙瘩,但他们热情高、劲头足,认真学习投弹、射击、刺杀等军事技术,一早一晚,口号声此起彼伏,引得十里八村的人都前来学习观看。

为了扩大影响、发动群众、鼓舞人心,自卫团手持大刀、长矛、钢枪,全副武装,威风凛凛,高呼抗日救国的口号,在周围村庄进行了几次大亮兵,也就是武装游行,可谓振奋人心。

在张寨影响下,周围很多村庄纷纷成立了抗日自卫团,1938年3月,单县县委、湖西区党委因势引导,从张寨、张花园、王岗等十几个村的抗日自卫团中抽调了骨干力量80余人,成立了第一支近百人的人民抗日武装—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

为了鼓舞士气,教育群众,联队坚持大唱抗日革命歌曲,并号召人人自编鼓动性强、教育作用大、易记易唱易理解的抗日歌谣。

为此,队员们都怀着满腔热情,摽着劲儿来试编。

不久,就编出了几十首。

他们从中评选出10首优秀歌谣,其中米风海编的一首《千万不能打呼噜》最受联队队员喜爱。

后经队友们集体修改,这首歌谣
更富感召力:日本鬼子打进东三省哟/我们还在打呼噜(即不觉醒)/日本鬼子打进山海关哟/人们还在打呼噜/哎哟,日本鬼子打到芦沟桥哟/我们才睡醒/同胞们醒来吧/鬼子打进了济南府/兄弟们醒来吧/鬼子打到了家门口/我们不做亡国奴/敢与鬼子刀见红/同胞们,扛起枪拿起刀/对准鬼子头/同胞们,千万不能打呼噜……勇士们高唱着这样的歌谣,歌声、口号声、练兵刺杀声使人热血沸腾,人民群众深受鼓舞。

“小延安”一带迅速掀起了抗日卫国的高潮。

抗日自卫团联队的队伍组织起来了,但枪支不够。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抗日武器不足的问题呢?于是,共产党员左守善便将自家的3支枪献了出来。

青年学生、共产党员傅筱,又名傅运虎,也就是咱们单县南店子人,他跑回家里偷偷卖了几亩地,买了几支枪支持联队。

一些开明大户绅士也将自家看家护院的枪献了出来。

贫民百姓呢?没有枪就将家里的废钢铁拿出来交给联队打大刀。

铁匠出身的共产党员宋之品支起红炉,叮叮当当,给联队打造了80多把鬼头大刀。

这样一来,基本解决了武器问题。

人民群众摩拳擦掌,有钱的出钱,有人的出人,有力的出力,有枪的出枪,纷纷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呈现一派热火朝天的局面。

与此同时,中共苏鲁豫特委针对当时抗日形势的需要,根据我党的方针政策,为广泛团结各群众团体和各阶层人士,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决定创办《团结日报》,由魏钦公负责并担任主编,魏钦公解放后曾任河南省委党校校长、省政协副主席,该
报社设在与张寨相邻的张花园村张昌学家。

后来搞了一台印刷机开始油印,每期份数由几百增至几千。

再后来,社址迁到张寨村,报名改为《哨兵》。

于是农家院里编印起了抗日小报,这张,生在长在农家院里的报纸,曾在当时发挥了不小的作用:通过“启蒙”良知,有的国民党匪首率部起义,弃暗投明;不少地主豪绅纷纷献枪献马、捐钱捐粮,支援抗日战争。

1938年7月2日,刚刚被编为湖西抗日义勇队第二总队第八大队的张寨抗日自卫团联队,获知日军吉谷师团500余人从砀山沿单砀公路向单县进犯。

于是在教导员高文甫率领下,抗日自卫团联队火速赶往马良集附近狙击,举行了一场扬眉吐气的“狙击战”。

待鬼子兵踏着大皮靴啪啪地接近时,高文甫一声令下,长枪齐鸣,把鬼子打得是晕头转向,乱作了一团,当即死伤几十人。

待鬼子头目哇哇叫着回过神来的时候,机智的勇士们顿失了踪影。

气急败坏的鬼子头目指挥着向他怀疑的方向好一阵猛烈扫射,我掩伏在安全之处的勇士们哈哈笑着,直骂小鬼子笨蛋…
张寨武装起义的号角响彻湖西大地,周围苏鲁豫皖的县纷纷响应,先后组织了几十支人民抗日武装。

一时,在以单县为中心的湖西大地上,抗日浪潮铺天盖地,人民激情如火山喷发,誓要将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势力彻底埋葬。

单县自此成为湖西区的中心,而单县朱集镇的张寨村则作为单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第一届中共单县县委、中共鲁西南工委、中共苏鲁豫特委、湖西专署和全县第一支抗日武装——抗日自卫团联队的诞生地,而享
有了湖西区“小延安”的美誉。

刘少奇过湖西
1942年8月,中共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刘少奇同志到山东视察工作后,由山东分局驻地临沭县朱攀村奔赴延安,途径湖西地区,在单县停留了几天,留下了深情地足迹,成为单县革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1942年,湖西地区的抗日斗争正处于最艰苦、最困难、最复杂的阶段。

8月初的一天,扮作生意人的刘少奇,化名胡服和夫人王前及秘书、警卫等十多人,由鲁南军区一一五师教导二旅旅长曾国华陪同,在铁道游击队十几名队员的护送下,夜间秘密越过日伪军严密封锁的津浦铁路,到达了微山湖东岸。

为了确保刘少奇同志的安全,湖西军分区十团参谋长郑统一率骑兵排来到微山湖迎接刘少奇同志。

夜幕降临,刘少奇同志跨上战马,同护送人员一起从湖西岸的王楼出发,经过沛南的六里井,安全到达了丰县顺河集。

第二天,在茫茫夜色掩护下,刘少奇同志悄然来到了湖西地委驻地,单县终兴区的薛孔楼。

化装了的刘少奇同志头戴黑色礼帽,身穿浅灰色大褂,一双大眼睛炯炯有神。

他满面笑容,同迎候的湖西党、政、军负责同志一一亲切握手,并向大家问好。

刘少奇同志住在当时的湖西地委驻地单东永镇集。

早晨,他起来散步,目睹了日寇扫荡造成的残破景象,发现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庄连个鸡鸭的影子也看不见。

他问:“这里的老百姓怎
么都不喂家禽?”陪同的潘复生同志回答:“从1940年春天起,日寇对湖西地区反复进行拉网式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老百姓的鸡鸭和很多东西都被敌人抢光了。

”刘少奇同志听了后,显得心情很沉重。

潘复生派通讯员到集市上买菜招待刘少奇同志。

因为日军扫荡刚过,通讯员跑了几个集市都没买到肉,只买到了几个鸡蛋。

少奇同志知道后动情地说:“复生同志,眼下老百姓的生活这么困难,这鸡蛋我们怎么能够吃得下去!不如把鸡蛋送给老百姓,孵成小鸡,生更多的鸡蛋,鸡蛋再孵成小鸡,这不也是发展生产的一种形式吗?”潘复生同志把鸡蛋交给了一户农民。

据说,用那几个鸡蛋还真的就孵出了几只小鸡。

刘少奇同志的美德和光辉形象,就此永远镌刻在了湖西老区人民的心中。

地委书记潘复生、专署专员李贞乾、军分区司令员邓克明向刘少奇同志汇报了工作。

少奇同志边听边记,还不时插话询问。

当潘复生汇报到湖西抗日根据地严峻的政治、军事形势时,少奇同志风趣的插话说:“此地是日、伪、顽、会、匪‘五鬼’闹湖西。

”针对湖西地区的严峻形势,刘少奇同志作了重要指示。

他指出:你们没有被敌人挤垮赶走,这是很大的成绩;对敌斗争要有战略眼光,不要轻易搞大兵团作战;必须深入发动群众,坚决实行减租减息,发挥群众的抗日积极性,建立巩固的根据地,要树立同敌伪长期斗争的思想,否则,会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对伪军要以政治瓦解和争取为主;做好统一战线工作,要争取一些
中间力量,孤立一些,打击一些;加强对湖上交通线的控制,保障华中与华北、延安之间的联系;做好护送过往干部的工作;要加强党的建设。

刘少奇同志对湖西地区的减租减息工作提出了批评。

他严肃指出,湖西的减租减息搞得不好,群众发动得不够充分,这样下去是站不住脚的!你们如果再不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就要给你们送一块匾,写上“机会主义”四个大字。

刘少奇同志的指示,像茫茫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湖西军民的前进道路,不仅对湖西地区,而且对整个冀鲁豫边区以至华中、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湖西“肃托”事件虽时过三载,但一些遗留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

湖西军分区政委郭影秋同志汇报了对湖西“肃托”事件一些问题的看法。

刘少奇同志听后,深思了好一会,字斟句酌的说:“当你被捕了,不是被敌人逮捕的,而是被党的机关逮捕的,而且还要被拉出去杀头,杀你的人则是区党委书记,手里还拿着山东分局的电报。

在这种情况下,你究竟是承认好,还是不承认好呢?”说到此,他掏出烟来点燃,默默地吸了好一会儿,摇了摇头,感叹地自我回答说:“真是难为其人啊!当时你承认了,不好,因为你根本就没有这事;但是,不承认,你又要被杀头,甚至连申辩的机会也失去了。

难啊!这的确是件难以处理的事情。

影秋同志,对这样的事情,别说你们年轻幼稚的党员,就是老布尔什维克也不容易判断和处理好。

”“影秋同志,你反映的问题我一定带回延安去,请党中央认真研究,妥善处理。

也请你转告所
有受委屈的同志,要积极为党工作。

”听了刘少奇同志对此问题的复杂性的深刻分析,郭影秋深受启发和安慰。

湖西的同志听了刘少奇同志的谈话,都受到很大鼓舞。

为了感谢湖西军分区武装人员的安全护送,刘少奇同志特地派人买了两只山羊送到军分区驻地——单县田老家。

刘少奇同志在单县停留了几天,后由冀鲁豫区政治部副主任唐亮护送,经金乡至巨南,继续向延安进发。

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期间,刘少奇同志在百忙中接见了出席党的七大的湖西区党代表郭子化、孙志谦。

刘少奇同志回忆了1942年路过湖西时的情况,说:“湖西这块根据地很重要。

那里的人民生活很艰苦,但在抗战中表现得很顽强。

”接见后,少奇同志设家宴招待了湖西区党代表。

我湖西区通过贯彻刘少奇同志对湖西工作的指示,深入开展以减租减息为中心的民主民生运动,湖西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困难局面逐步好转。

党的建设得以加强,一批贫苦农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壮大了党的队伍,增强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建立健全了群众组织,改造了基层政权,树立了贫雇农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党在农村的政治基础更加坚实;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激发了广大农民参加抗日和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掀起了参军热潮,抗日部队人员增加,后勤供给有了保障,战斗力大大增强。

湖西抗日根据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回顾了刘少奇同志在湖西的历史往事,相信大家一定为他那
温和的气质、宽阔的胸怀,深邃的见解,敏锐的眼光深深折服了吧,这就是伟人的光辉形象。

黑马团白马团之
----彪悍骑兵飞驰单县
抗日战争期间,冀鲁苏豫战场上曾经驰骋着一支被老百姓称为“黑马团”、“白马团”的队伍,如今在咱们单县及其周围县市,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一提起“黑马团”、“白马团”来,就会树起大拇指“啧啧”称道。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老人们口中的“黑马团”、“白马团”虽然不是这里的驻军,却曾经驰骋鲁西南,多次参加消灭日伪的战斗,在湖西地区立下赫赫战功。

这支队伍的番号是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第三团。

其实就是几个骑兵连,一连全是黑马,称为“黑马连”,二连是“红马连”,三连是“白马连”,其余的杂色马匹归四连,四连因此也被叫做“花马连”。

当时,没有营级建制,是后来才发展为一个有一千多人的骑兵部队。

这是一支充满传奇色彩的骑兵部队,它神出鬼没、机动灵活、英勇善战,让日伪军寝食不安、心惊胆寒。

这是一支战功卓绝的部队,也是唯一一支以乘骑作战方式坚持到抗战胜利的骑兵团。

在华北平原敌后抗日的艰苦环境中,骑兵们付出了巨大牺牲并最终迎来了战争的胜利,他们骠悍的骏马和闪亮的军刀曾经是八路军主力部队的象征,在他们飘扬的战旗上,大写着“胜利冠军”和“哥萨克骑兵”的光荣称号。

全国解放之后,他们又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
骑兵第一师的成员,参加了国庆阅兵大典……
时光荏苒,随着骑兵这个古老兵种退出现役,当年英勇的骑士们早已经离开了战马与人世。

今天,我们只有借着八路军老战士和湖西“老革命”的回忆,再回到骑兵们中间,重温那段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感受抗日战场上的艰难困苦、体会英雄们的悲愤和欢乐。

1944年春天,河南滑县城关镇双村营战斗后,骑兵团开到黄河西岸休整。

这以后的一些天里,到骑兵团来报到的人络绎不绝,有成编制来的,也有零散来的;有骑马来的,也有步行来的。

很快,团里就有了上千号人马。

骑兵团以往一直是五个连的小团,这一次终于成为了货真价实的主力大团,人员一千五,战马上千匹!
扩编后的团队,团部由特务连组成;第一营由一连、二连、三连组成;第二营由四连、五连,六连组成;第三营由八连、九连组成。

改编后的骑兵团,由况玉纯任团长,李庭桂任政委,万怀臣任副团长。

排长刘春雷所在的二营,营长为吕兆清,教导员为王凤翔,副营长是李树茂。

骑兵团兵员增多,战马增多,武器装备也增多了。

新编进的部队中装备最整齐的要数十一分区骑兵连,也就是湖西军分区骑兵连,一色的蒙古马,一色的新马鞍,一色的八一式步枪。

这种枪是咱们的军械所自己造的,比日本马枪长点,又比普通步枪短点,刺刀还可以折叠,无论乘马射击或是下马步战都挺合适,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