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升降机基础回顶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工程













编制人: 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
Xlll X Hoton GROUP I
<||1>血睹隼团
四川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II、Hoton
GFJOUP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1.1 参建设单位 (1)
1.2 地理位置 (1)
1.3 高层结构建筑概况 (1)
2 编制依据 (1)
3 施工升降机平面及高度设置 (1)
4 施工方案 (2)
4.1 材料要求 (3)
4.2 搭设方法 (4)
5 安全技术措施 (4)
6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 (5)
7 应急预案 (5)
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5)
7.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6)
7.3 组长职责织机构及职责 (6)
7.4 预防与预警 (7)
7.5 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7)
7.6 应急处置 (8)
7.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8)
8 施工升降机基础计算书 (9)
8.1 计算依据 (9)
8.2 参数信息 (9)
8.3 基础承载计算 (10)
8.4 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 (10)
8.5 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 (13)
施工升降机基础回顶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参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成都市气象局代理业主:成都市小城镇投资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过控单位:四川川咨建设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监理单位:成都建设城建工程咨询管理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四川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1.2 地理位置
“成都市气象监测预警中心”工程位于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长石社区四、六、七组。

1.3高层结构建筑概况
结构类型、层数及建筑面积:
2编制依据
本方案主要依据施工图纸及以下规范及参考文献编制:
A. 《施工升降机》(GB/T 10054-2005)
B.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则》(GB10055-2007
C.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D.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施工升降机平面及高度设置
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以及建筑物总平面布置。

按照施工需要,设置一台施工升降机,基础设置在一层,设置于D-F交⑩-?轴为中心的(地下室顶板)板上,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布置示意图。

施工升降机运行高度均为由一层板至十三层屋面板面,高度59.650m。

由于施工升降机安装在地下室顶板承载力不能满足施工升降机的安装、使用的要求,故编制施工
升降机基础底部地下室回顶方案,包括电梯基础施工及地下室顶板钢管回顶,按照国家有关技术
规范编制,未尽事宜参照厂家提供产品的说明书及有关技术指标进行。

基础按
说明施工,不必修改,其他安装专项方案由安装单位编制。

施工升降机安装位置示意图如下:
4施工方案
为了保证施工升降机基础部位地下室顶板有足够的承载力,在施工升降机基础底座(底
座为整体式槽钢底座)5.8m x 5.2m范围内采用钢管对地下室顶板进行回顶。

支撑架立杆纵横向间距均为600mm 横杆步距顶部段为600mm横杆步距非顶部段为1200mm扫地杆距地下室地面200mm立杆顶端采用顶托加方木对顶板进行回顶。

回顶范围内纵横向由18X13排立
杆,垂直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一、四、七、十排立杆上,水平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二、四道水平杆位置处(标高相对于地下室地面为0.8m、3.2m)。

4.1材料要求
4.1.1钢管
脚手架钢管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
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3号普通钢管,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
(GB/T7O0中Q235-A级钢的规定,钢管尺寸规格为①48.3 X 3.6,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旧钢管表
面锈蚀深度和弯曲变形允许偏差应符合《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001)的要求,钢管上严禁打孔,偏差较大和有较大孔洞的钢管不允许使用。

所有钢管必须涂刷防锈漆。

4.1.2扣件
脚手架扣件应采用可锻铸铁制作的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
(GB15831的规定,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得发生破坏。

有裂缝、变形的扣件严禁使用。

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所有的扣件均需做防锈处理。

4.1.3顶托
使用的顶托应全部符合质量要求,顶托的托盘和螺母均不应有缺损、裂缝现象,螺杆不
应有弯曲、滑丝现象,不符合要求的顶托一律不得使用。

4.1.4木方
底部和顶部支撑使用50 x 100mn规格的杉木方,木方应无分层开裂、无翘曲、无腐朽、无大节眼虫眼,并没有明显弯曲变形。

4.2 搭设方法
4.2.1 施工工艺
•搭设顺序
地下室顶板回顶支架的搭设顺序为:定位设置50mn厚硬木垫板或槽钢一纵向扫地杆一立杆—横向扫地杆—横杆—剪刀撑—顶托(上设50mn厚方木或槽钢)
•施工工艺定位定距:根据要求在地下室底板上按照施工升降机安装位置对回顶部位进行定位,并做好标记。

用钢卷尺拉直,分出立杆位置,用白灰点出立杆的位置,垫板准确放在定位线上,垫板必须铺放平稳,不得悬空。

4.2.2 立杆
立杆底部采用钢底座,立杆不再接长使用,一律采用通长立杆,立杆顶端距地下室顶板
底250mn r 350mm立杆自由端长度不得大于350mm
4.2.3 横杆
横杆设置在立杆的内侧,用直角扣件与立杆扣紧,同样采用通长钢管进行搭设,横杆四周要交圈封闭。

最上层横杆距钢管顶的距离为100mm左右。

4.2.4 剪刀撑本工程剪刀撑随立杆、纵横向水平杆同步搭设,从端头起沿支撑架全长全高搭设,斜杆
与地面夹角为45°~ 60°,用通长剪刀撑沿高架连续布置。

斜杆沿高架连续布置,剪刀撑的一根斜杆扣在立杆上,另一根扣在横杆伸出的端头上,两端分别用旋转扣件固定,并在其中间增加2〜4个扣节点。

所有固定点距主节点的距离不大于150mm最下端的剪刀撑的底部要插到垫板处。

为了保证剪刀撑的顺直,同时充分考虑剪刀撑的安全作用,剪刀撑采用搭接扣件连接,钢管搭接接头的长度不小于1.0m,并应等距离设置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

水平方向剪刀撑设置在第三道水平杆上方,水平剪刀撑与立杆均用旋转扣件固定牢固。

5 安全技术措施
5.1 支撑架体搭拆人员必须是经过考核的专业架子工,并持证上岗。

5.2 作业人员必须认真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

5.3 支撑架体搭设前,凡参加安装的施工人员应进行技术交底,并学习熟悉本施工方案,明确安装的方法和要求,明确分工、各负其责。

5.4 参加安装的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高处作业的规定进行,严格遵守安全纪律。

5.5 项目部安全员应对架体搭设使用的构配件进行检查验收,钢管有严重锈蚀、压扁或
裂纹的不得使用,禁止使用有脆裂、变形、滑丝等现象的扣件,严禁将外径48mm与51mm的
钢管混合使用。

5.6各杆件端头伸出扣件盖板边缘不小于100mm顶托调节螺杆伸出长度宜小于200mm
5.7 架体搭设完毕后应经相关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才能使用。

5.8 架体使用期间,严禁对架体任何部位的杆件和扣件进行拆除和改动,并定期对架体进行检查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6 安全、文明施工要求根据架体搭设施工的特殊性,要求施工时做到:
6.1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高空作业系好安全带,穿好防滑鞋等,现场严禁吸烟。

6.2 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要爱护场内的各种标识牌,不得随意拆除和移动标识牌。

6.3 严禁酗酒人员上架作业,施工操作时要求精力集中、禁止开玩笑和打闹。

6.4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考试合格的专业架子工,所有人员均应持证上岗。

6.5 架体验收合格后任何人不得擅自拆改,如需作局部拆改时,须经技术部同意后由架子工操作。

6.6 不得将模板支撑、泵送混凝土及砂浆的输送管等固定在脚手架上,严禁任意悬挂起重设备。

6.7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检查,发现地基下沉、杆件变形严重、防护不全、拉结松动等问题要及时解决。

6.8 使用的工具要放在工具袋内,防止掉落伤人;登高要穿防滑鞋,袖口及裤口要扎紧。

7 应急预案
7.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本预案所称安全事故,是指在电梯安装现场或维修保养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事故类别包括:
2.电梯困人故障;
3.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4.由于触电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5.其它安全事故。

6.安全事故的具体标准,按国家或行业、地方的有关规定执行。

7.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织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 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7.3 组长职责织机构及职责
1、应急组织体系
组长:张露
副组长:肖栋轩
组员:姚中全
2、指挥部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施工作,并对应急处理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取紧急处理措施;
(3)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3、组长的主要职责:
(1)负责召集各参与抢险救援部门的现场负责人研究现场救援方案,制定具体救援措施,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2)负责指挥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4、副组长的职责:
负责组织实施具体抢险救援措施工作。

5、现场救援组的职责:
(1)抢救现场伤员;
(2)抢救现场物资;
(3)保证现场救援通道的畅通。

7.4 预防与预警
1、危险源监控
建立健全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方法与程序,完善危险源辩识工作,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

在技术和管理措施上加强重大事故危险的监控,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以明显标识,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2、预警行动
如遇意外塔吊发生倾翻时,在现场的项目管理人员要立即用电话向项目经理汇报险情。

项目经理立即召集副经理、抢救指挥组其他成员,抢救、救护、防护组成员携带着各自的抢险工具,赶赴出事现场。

3、医院急救中心120 火警119 匪警110
项目部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迅速通知全体指挥中心成员,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在1 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逐级上报。

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联系电话、报告人、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

7.5 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1、培训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从而具备完成其应急任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1)每年进行一次培训;(2)新加入的人员及时培训;
主要培训以下内容:(1)困人解救;(2)井道内作业;(3)轿顶作业;(4)底坑作业;(5)厅层作业;(6)机房作业;(7)更换和割短钢丝绳;(8)扶梯桁架作业;(9)施工用电常识;(10)坠落保护;(11)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12)对危险源的突显特性辩识;(13)事故报警;(14)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安全疏散;(15)现场抢救的基本知识。

2、演练
应急预案和应急计划确立后,按计划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经过有效的培训,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安装、维修人员每年演练一次。

每次演练结束,及时作出总结,对存有一定差距的在日后的工作中加以提高。

7.6 应急处置
1、接报事故后5 分钟内必须完成以下工作:
(1) 立即报告公司主要领导,由总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执行本预案。

当指挥长不在时,由副指挥长负责组织指挥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2) 指挥部根据事故或险情情况,立即组织或指令事故发生地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

组织抢救力量,迅速赶赴现场。

(3) 立即组织组织调集应急抢救人员、车辆、设备。

组织抢救力量,做好增援准备。

2、应急处理措施:
(1) 抢救方案根据现场实际发生事故情况,制定抢救方案,迅速投入开展抢救行动。

(2) 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3) 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4) 在救助行动中,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7.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资源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应根据潜在事故的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救援中所需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

安全事故应急常用物资和设备有:
1.常备药品:消毒药品、急救物品(创可贴、绷带、无菌敷料、仁丹等)及各种常用小夹板、担架、止血袋、氧气袋等。

2.抢险工具:铁锹、撬棍、气割工具、消防器材、小型金属切割机、电工常用工具等。

3.应急器材:架子管、安全帽、安全带、防毒面具、应急灯、对讲机、电焊机、水泵、灭火器等。

4.设备:小轿车2 辆
8施工升降机基础计算书
8.1计算依据
8.1.1《施工现场设施安全设计计算手册》谢建民编著
8.1.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8.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8.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8.1.5《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2003
8.1.6《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8.1.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8.2参数信息
8.2.1. 施工升降机基本参数
8.2.2. 楼板参数
8.2.3. 荷载参数:
8.3 基础承载计算
导轨架重(共需47节标准节,标准节重170kg): 170kg x 47=7990kg ,
施工升降机总自重标准值:P=((2000 x 2+1480+7990)+2000 x 2) x 10/1000=349.4kN
8.4 地下室顶板结构验算验算时不考虑地下室顶板下的钢管的支承作用,施工升降机的全部荷载由混凝土板来承担。

根据板的边界条件不同,选择最不利的板进行验算
楼板长宽比:Lx/Ly=4/6=0.67
8.4.1. 荷载计算
楼板均布荷载:q=441.85/(3 x 1.3)=113.292kN/m
8.4.2. 混凝土顶板配筋验算
依据《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M xmax=0.0449 x 113.29 2=X1.39kN •m
M ymax=0.0158 x 113.29 2=x8.64kN •m
M0x=-0.1027 x 113.292=x-1486.17kN •m
M0y=-0.0775 x 113.292=x-1440.49kN •m
混凝土的泊桑比为卩=1/6,修正后求出配筋。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
M x=M xmax+ yM ymax=81.39+28.64/6=86.16kN •m
a=|M|/( O bh o2)=86.16 x 61(0.00 x 14.30 x 4.0(5xx375.00)=0.011;
E 二11-2 x^)1/2=1-(1-2 x 0.011°)5=0.011;
Y=1- E /2=10.011/2=0.995;
A s=|M|/( Y y h o)=86.16 x 61(0.995 x 360.00 x 375.00)=641 ^M mm
实际配筋:678.58 mm2 > 641.71 mn i
板中底部长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
M y=M ymax+ (iM xma x=28.64+81.39/6=42.21kN •m
a=|M|/( O bh o2)=42.21 x 61(0.00 x 14.30 x 6.00xx375.0©=0.003;
E 二11-2 x©1/2=1-(1-2 x 0.003)5=0.004;
Y=1- E /2=10.004/2=0.998;
A s=|M|/( Y y h0)=42.21 X 61(0.998 X 360.00 X 375.00)=313249mm
实际配筋:471.24 mm2 > 313.19 mm i
板中底部短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
M0x=M °xmax+ uM°ymax=(-186.17)+-140.49/6=-209.58kN •m
a=|M|/( a f c bh o2)=209.58 X6/(0.00 X 14.30 X 4.00XX7⑥00)=0.026;
E =11-2 Xa)"2=1-(1-2 X 0.026)5=0.026;
Y=1- E /2=10.026/2=0.987;
A s=|M|/( Y y h o)=209.58 X61(0.987 X 360.00 X 375.00)=1573221mm 实际配筋:1693.32 mm2 > 1573.21 mm2
板边上部长向配筋满足要求。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
M0y=M 0ymax+ ^M°xmax=(-140.49)+-186.17/6=-171.51kN •m
a=|M|/( a c bh o2)=171.51 X61(0.00 X 14.30 X 6.00XX7⑥00)=0.014;
E =11-2 XQ1/2=1-(1-2 X 0.014)5=0.014;
Y=1- E /2=10.014/2=0.993;
A s=|M|/( Y y h o)=171.51 X61(0.993 X 360.00 X 375.00)=1279263mm 实际配筋:1693.32 mm2 > 1279.63 mm2
板边上部短向配筋满足要求。

8.4.3. 混凝土顶板挠度验算
板刚度:Bc=Eh3心2(1-f))=3 X 1X 400/(12 X -(1/6)2))=16.46 X1010
q=113.29kN/m2=0.1133N/mm2
L=4000mm
板最大挠度:f max= G2max ql4/Bc=0.00389 X 0.1133 X/40046 X10)00.69mm
f max/L=0.69/4000=1/5834.67<1/250
板配筋和挠度变形完全满足支承施工升降机荷重要求。

8.4.4. 混凝土梁配筋验算
由于施工升降机自重主要通过中央立柱传递给大梁,所以可以看作一个集中荷载。

楼板自重传来荷载0.4 X 4X 25=40kN/m
梁自重0.4 X 0.6 X 25=6kN/m
静载40+6=46kN/m
活载2X 6=12kN/m
作用于梁上的均布荷载:q=46X 1.2+12 X 1.4=72kN/m
作用于梁上的集中荷载:p=168.67 X 1.2/2=101.2kN
M=q|2/12+pl/4=72 X/12+101.2 X 6/4=367.8kN •m
梁截面积:b X h=0.6X 0.4=0.224m
h0=h-25=400-25=375mm
a=|M|/( a c bh o2)=367.8O X6/(0.00 X 14.30 X O.60X>37⑥00)=0.305;
E 二11-2 X^)1/2=1-(1-2 X 0.305)5=0.375;
Y=1- E /2=10.375/2=0.812;
A s=|M|/( Y y h0)=367.80 X61(0.812 X 360.00 X 375.00)=3353268mm
实际配筋:3436.12 mm2 > 3353.68 mm2;
梁截面底部纵筋满足要求!
8.4.5. 混凝土梁抗剪验算
梁所受最大剪力:Q=p/2+ql/2=101.2/2+72 X 6/2=266.6kN ;
A sv1=((Q-0.7f t bh0)/(1.25f yv h0)) X s/n=((266.6 3-X0.710X 1.43 X 600X 375)/(1.25 X 270X 375)) X 150/4
2
=12.26mm2;
配箍率:
P svmin=0.24 X t/f f yv=0.24 X 1.43/270=0.13% ;
P sv=nA sv/(bs)=4 X 50.265/(600 X 150)=0.22% ;
实配A s=50.27mm2 > 12.26mm2;
梁箍筋满足要求!
8.5梁板下钢管结构验算
设梁板下①48.3 X 3.6mm钢管@0.44T K支承上部施工升降机荷重,混凝土结构自重由
结构自身承担,贝U:
N=(N GK+1.4XN QK) X la X lb= ( 113.294+1.4 X 2) X 0.4 X 0.4=18.575kN
8.5.1. 可调托座承载力验算
【N 】=30 > N=18.575kN
满足要求!
8.5.2. 立杆稳定性验算
顶部立杆段:入o/i=k 诞h+2a)/i= 1 X 2.5 X( 0.6+2 X 0.2 ) /0.0159 =157.2330
满足要求!
非顶部立杆段:入o/i=k p z h/i= 1 X 2.1 X 1.2/0.0159 =158.491 210 < [入]=满足要求!
顶部立杆段:入1=l°/i=k n(h+2a)/i= 1.155 X 2.5 X( 0.6+2f0.X10>2 =181.604 非顶部立杆段:入2=l o/i=k 2h/i= 1.155 X 2.1 X 1.2/0.0159 =183.057
取入=183.057 查规范JGJ130-201 附表A.0.6,取© =0.214
f = N/( © A)= 18575/ ( 0.2106)X=5171.54N/mm2< [f] 265N/mm2
满足要求!
梁板下的钢管结构满足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