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1 条】城市干路系统组成
规划绍兴中心城市形成“绕城快速环、片区多通道、内部方格网”的总体道路网结构。
【第 22 条】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
为便于城市疏散、应急救援与大型装备运输,城市各个方向对外道路与城市各片区之间需保证两条以上的主要道路。
【第 23 条】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 16 条】静态交通发展策略
停车政策与规划通过“以静带动,以静制动”的方式,控制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保障“低碳、高效、人本”的交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空间上,绍兴中心城市将分为三类停车分区——按城市交通的特殊地区(A区)、城市交通的核心地区(B区)、城市交通的一般地区(C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停车管理措施。针对出行目的的差异化、区域差异化、时序差异化,合理紧凑布局,实现对小汽车出行的引导与限制。
一、公示时间:11月30日-12月29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
2、电子邮箱:sxsghj1@163.com
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155号,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
绍兴市规划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10.《公路路线基本情况统计表》;
11.《绍兴市统计年鉴2010》;《改建铁路萧甬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 04 条】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
近期:2015年;
远期:2030年。
【第 05 条】规划范围
绍兴市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范围为《绍兴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越城区与绍兴县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同时根据规划编制要求和城区交通需求发展特点,对城市范围内的外围地区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展研究。
(5)客观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为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二节交通发展战略
【第 11 条】对外交通与区域融合发展策略
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利用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基础和依托,促进各行政范围和行业的交通设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提高绍兴市的区域辐射力,促进杭绍都市圈的协调发展,形成区域范围内畅达高效的交通体系,支撑区域产业协同和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干线铁路:形成“两纵、三横”的结构。
“两纵”:浙赣铁路和杭长客运专线。
“三横”: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甬金铁路。
杭甬客运专线在绍兴中心城区设站场1处(绍兴柯桥站)。线路采取全封闭全高架,与城市道路相交处全部采取铁路跨线式立交的方式。
规划在北部滨海新区新设货运铁路专用线。规划在现有萧甬铁路的基础上改造为绍兴市域客运铁路,漓渚铁路改造为绍诸城际铁路,新建上三城际铁路(上虞至三门)。
【第 10 条】各交通子系统发展目标
规划总目标通过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物流系统、静态交通、交通管理、交通模型六个方面共同实现。总目标落实到各分项均有各自的子目标和任务,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
(1)区域路网形成2小时的旅游圈、1小时对外交通圈、半小时市域经济圈三个层次。
(2)通过片区联系道路实现片区间半小时内互通。
【第 13 条】道路交通发展策略
整合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一体化城市干线道路网络。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职能辐射与扩展的对外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对外交通设施,增强其与城市空间布局及中心城市交通的协调性,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交通应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用区域差别化的策略,实现整体协同的可持续发展。
4.《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
6.《绍兴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7.《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2010-2030年)》;
8.《绍兴市皋埠镇总体规划(2007-2025年)》;
9.《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片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
交通需求管理与信息化政策大体分为交通服务供给层面、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限制调节和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
第四章对外交通体系规划
【第 24 条】航空
加强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交通联系,规划绍兴至萧山机场联络通道共有两条。一条为现状的杭甬高速公路,另一条规划将绍大线北延至机场东路再向西沿机场东路至萧山机场。
【第 25 条】铁路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包括对外交通体系、城市道路体系、公共交通体系、慢行体系、停车体系、物流体系等。
【第 20 条】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关系
对外交通枢纽的布局、规模应适应城市客货运输需求;交通衔接的交通空间规模和设施应与集散客货的规模、需求功能相适应;集散方式应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需要;保证各种车辆的停放空间,车辆进出顺畅、停放有序。
5.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确定公交车辆数及车型、公交换乘枢纽及场站的分布和用地规模;
6.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未来城市的物流中心选址、用地结构及物流线路的组织;
7.预测停车总量,确定停车场地的布局,并对停车设施建设及停车管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8.对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价和方案比选,并提出近期道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投资估算;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
来源:作者:最后更新时间:2011-11-30
为加快中心城市“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进程,缓解交通拥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绍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联合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网上招标,确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三安(韩)公司中标,他们会同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单位于2010年8月份着手进行现场踏勘,到12月底有了初步设计思路,及时向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汇报;2011年6月9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在调研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时听取了汇报;7月29日召开了专家及部门评审会,目前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完成,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9.提出有关城市交通发展、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10.建立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数据模型系统。
第二章规划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规划发展目标
【第 07 条】综合交通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提高绍兴市作为绍北平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实现绍兴中心城市的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格局,建立层次分明、功能合理、各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人本”、“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总体发展目标。
【第 02 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传统和自然风貌,积极推动低碳绿色交通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服务。
3.从全局出发,鼓励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解决方案的原则。
4.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第 18 条】交通管理发展策略
交通管理政策大体分为交通服务供给层面及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层面。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等方式,提高供给层面的服务水平;通过停车管理、小汽车限行等方式,实现需求控制。另外,通过交叉口设计,实现自行车停车前置,改善各种交通方式的混杂情况。
第三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 19 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
【第 06 条】规划内容
1.在现状交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交通的特征,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2.研究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用地发展的相互关系,确定规划评价目标,提出相应的交通发展战略;
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预测规划期末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4.确定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网络系统的基本格局,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各种设施的用地规模和选址;
【第 08 条】交通发展目标核心
1.建设枢纽型、区域型客运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物流货运系统;
2.引导城市拓展,支撑绍兴中心城市“中心崛起、三片融合”的发展目标;
3.缓解老城交通矛盾,建设外畅内达的交通体系;
4.体现地方特色,加强水运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保障慢行交通。
【第 09 条】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远期城市总体出行中,公共交通占30%,小汽车出行占15%,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助动车)占55%。
【第 12 条】交通建设与用地协调发展策略
宏观层面,通过公共交通走廊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中观层面,推进交通设施及周边土地的耦合发展,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为土地利用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微观层面严格控制以古城为核心的越城片区的开发强度,通过交通管理和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就业和部分职能的外迁,缓解老城压力,促进和支撑城市“中心崛起、三片融合”格局的形成。
(3)通过中心城区道路网实现中心城区内部出行,半小时内到达。
2.公共交通
(1)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公交出行比例。
(2)形成1小时公交圈,保证城市公交的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
(3)公交出行70%步行时间保持在5分钟以内,90%保持在10分钟内。
(4)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在快速通道上达到20—25公里/小时。
5.交通管理
(1)缓解目前绍兴中心城市交通运行的主要矛盾。
(2)依据绍兴中心城市中远期交通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对策。
(3)优化交通管理体制和结构。
6.交通模型
(1)建立全面的交通信息数据库。
(2)把握交通整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规律特征。
(3)形成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
(4)提供对绍兴未来交通发展状况的合理预测。
3.逐步推进
明确发展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分期逐步调整升级公交系统,直至在地区内形成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 15 条】物流系统发展策略
按照“政府推动、开放带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企业为重点,以特色发展为路径,大力实施“本地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运作”战略,不断提高市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绍兴市物流主枢纽、浙江省重要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三角物流网络的节点城市,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市区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第一章总则
【第 01 条】规划背景
随着近年来绍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扩展,镜湖新区的建设、中心崛起发展战略面临的新的交通出行需求,在低碳绿色的城市发展潮流下,绍兴市交通面对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矛盾。为此,2010年绍兴市政府决定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 17 条】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公交的建设,逐步建立透明、完善、准确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加强特色交通的规划,突出绍兴作为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宜居城市的特色发展目标。绍兴旅游交通应适度超前于当前旅游业发展,着重沿线景观的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发展应特别注意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 14 条】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1.系统整合
线路走向、站点布置、枢纽设置与城市用地统一考虑;明确各线路、公交通道、枢纽的性质、等级;形成层次分明,统一运作的公共交通系统。
2.导向发展
公交发展与城市土地开发紧密结合;以公交通道带动城市集约发展,公交通道建设可适度超前于城市土地开发;以城市用地结构为依据,整合公交线路、枢纽布局。
3.物流系统
(1)形成有效的货运通道,客货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减少货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规划合理的物流集散中心,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交通枢纽地位。
4.静态交通
(1)在机动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满足必要的停车需求。
(2)引导人们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保障公交的主体地位。
(3)控制城市交通拥挤区域的交通需求,保障城市动静态交通平衡。
5.促进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6.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协调,与现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的原则。
【第 03 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
规划绍兴中心城市形成“绕城快速环、片区多通道、内部方格网”的总体道路网结构。
【第 22 条】城市应急救援、防灾减灾道路规划布局原则
为便于城市疏散、应急救援与大型装备运输,城市各个方向对外道路与城市各片区之间需保证两条以上的主要道路。
【第 23 条】交通信息化建设与交通管理的基本策略
【第 16 条】静态交通发展策略
停车政策与规划通过“以静带动,以静制动”的方式,控制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保障“低碳、高效、人本”的交通发展总目标的实现。空间上,绍兴中心城市将分为三类停车分区——按城市交通的特殊地区(A区)、城市交通的核心地区(B区)、城市交通的一般地区(C区),分别采用不同的停车管理措施。针对出行目的的差异化、区域差异化、时序差异化,合理紧凑布局,实现对小汽车出行的引导与限制。
一、公示时间:11月30日-12月29日
二、公众参与意见收集途径:
1、热线电话:85125109,85115531;传真:85141601;联系人:朱同志、张同志
2、电子邮箱:sxsghj1@163.com
3、邮寄地址:镜湖新区凤林路155号,绍兴市规划局编审处,邮编:312000
绍兴市规划局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10.《公路路线基本情况统计表》;
11.《绍兴市统计年鉴2010》;《改建铁路萧甬线电气化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
【第 04 条】规划年限
规划年限为2010-2030年,其中
近期:2015年;
远期:2030年。
【第 05 条】规划范围
绍兴市交通需求分析的主要范围为《绍兴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确定的规划区范围,包括越城区与绍兴县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1539平方公里;中心城市规划范围包括镜湖绿心及越城、柯桥、袍江三大片区,总面积217平方公里。同时根据规划编制要求和城区交通需求发展特点,对城市范围内的外围地区也进行了相应的扩展研究。
(5)客观评估不同规划方案的可行性,为方案调整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二节交通发展战略
【第 11 条】对外交通与区域融合发展策略
努力突破行政区划和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利用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基础和依托,促进各行政范围和行业的交通设施衔接,实现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一体化,提高绍兴市的区域辐射力,促进杭绍都市圈的协调发展,形成区域范围内畅达高效的交通体系,支撑区域产业协同和城市群的整体发展。
干线铁路:形成“两纵、三横”的结构。
“两纵”:浙赣铁路和杭长客运专线。
“三横”:萧甬铁路、杭甬客运专线、甬金铁路。
杭甬客运专线在绍兴中心城区设站场1处(绍兴柯桥站)。线路采取全封闭全高架,与城市道路相交处全部采取铁路跨线式立交的方式。
规划在北部滨海新区新设货运铁路专用线。规划在现有萧甬铁路的基础上改造为绍兴市域客运铁路,漓渚铁路改造为绍诸城际铁路,新建上三城际铁路(上虞至三门)。
【第 10 条】各交通子系统发展目标
规划总目标通过道路交通、公共交通、物流系统、静态交通、交通管理、交通模型六个方面共同实现。总目标落实到各分项均有各自的子目标和任务,具体如下:
1.道路交通
(1)区域路网形成2小时的旅游圈、1小时对外交通圈、半小时市域经济圈三个层次。
(2)通过片区联系道路实现片区间半小时内互通。
【第 13 条】道路交通发展策略
整合道路网和公路网体系,在全市范围内构筑布局完善、等级结构合理、功能清晰的一体化城市干线道路网络。建设有利于增强城市职能辐射与扩展的对外交通体系,合理布局对外交通设施,增强其与城市空间布局及中心城市交通的协调性,实现城市交通系统的一体化发展。中心城市交通应以人为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采用区域差别化的策略,实现整体协同的可持续发展。
4.《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5.《绍兴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年)》;
6.《绍兴市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
7.《绍兴滨海新城江滨区分区规划(2010-2030年)》;
8.《绍兴市皋埠镇总体规划(2007-2025年)》;
9.《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片区)总体规划(2008-2025年)》;
交通需求管理与信息化政策大体分为交通服务供给层面、交通需求管理政策限制调节和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
第四章对外交通体系规划
【第 24 条】航空
加强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交通联系,规划绍兴至萧山机场联络通道共有两条。一条为现状的杭甬高速公路,另一条规划将绍大线北延至机场东路再向西沿机场东路至萧山机场。
【第 25 条】铁路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包括对外交通体系、城市道路体系、公共交通体系、慢行体系、停车体系、物流体系等。
【第 20 条】城市内外交通衔接关系
对外交通枢纽的布局、规模应适应城市客货运输需求;交通衔接的交通空间规模和设施应与集散客货的规模、需求功能相适应;集散方式应提供多元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内容的需要;保证各种车辆的停放空间,车辆进出顺畅、停放有序。
5.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确定公交车辆数及车型、公交换乘枢纽及场站的分布和用地规模;
6.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未来城市的物流中心选址、用地结构及物流线路的组织;
7.预测停车总量,确定停车场地的布局,并对停车设施建设及停车管理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8.对规划方案作技术经济评价和方案比选,并提出近期道路交通建设项目的实施计划和投资估算;
《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公示
来源:作者:最后更新时间:2011-11-30
为加快中心城市“三片融合、中心崛起”的进程,缓解交通拥堵,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有关要求,绍兴市规划局与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交通局联合开展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通过网上招标,确定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株式会社三安(韩)公司中标,他们会同绍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设计单位于2010年8月份着手进行现场踏勘,到12月底有了初步设计思路,及时向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汇报;2011年6月9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在调研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时听取了汇报;7月29日召开了专家及部门评审会,目前设计单位根据评审意见已修改完成,现将该规划的主要内容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
9.提出有关城市交通发展、交通需求管理和交通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性建议。
10.建立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数据模型系统。
第二章规划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一节规划发展目标
【第 07 条】综合交通发展总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与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提高绍兴市作为绍北平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实现绍兴中心城市的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总体规划中确定的城市发展格局,建立层次分明、功能合理、各方式有机结合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实现“人本”、“低碳”、“高效”的综合交通总体发展目标。
【第 02 条】规划原则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城市传统和自然风貌,积极推动低碳绿色交通发展的原则。
2.“以人为本”的原则,为人和物的流动提供经济、安全、有效的服务。
3.从全局出发,鼓励高效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解决方案的原则。
4.有效利用城市发展优势,增强城市活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
【第 18 条】交通管理发展策略
交通管理政策大体分为交通服务供给层面及需求管理政策调节层面。通过设置公交专用道、建设快速公交等方式,提高供给层面的服务水平;通过停车管理、小汽车限行等方式,实现需求控制。另外,通过交叉口设计,实现自行车停车前置,改善各种交通方式的混杂情况。
第三章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第 19 条】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构成
【第 06 条】规划内容
1.在现状交通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交通的特征,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
2.研究城市交通建设与城市用地发展的相互关系,确定规划评价目标,提出相应的交通发展战略;
3.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使用规划,预测规划期末城市客运交通结构;
4.确定城市道路网络和交通网络系统的基本格局,城市对外交通与市内交通各种设施的用地规模和选址;
【第 08 条】交通发展目标核心
1.建设枢纽型、区域型客运交通体系,建立高效物流货运系统;
2.引导城市拓展,支撑绍兴中心城市“中心崛起、三片融合”的发展目标;
3.缓解老城交通矛盾,建设外畅内达的交通体系;
4.体现地方特色,加强水运交通设施规划与建设,保障慢行交通。
【第 09 条】城市交通方式结构
远期城市总体出行中,公共交通占30%,小汽车出行占15%,慢行交通(步行、自行车、助动车)占55%。
【第 12 条】交通建设与用地协调发展策略
宏观层面,通过公共交通走廊和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合理引导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中观层面,推进交通设施及周边土地的耦合发展,严格实施建设项目的交通影响评价制度,为土地利用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设提供参考。微观层面严格控制以古城为核心的越城片区的开发强度,通过交通管理和设施建设,促进人口、就业和部分职能的外迁,缓解老城压力,促进和支撑城市“中心崛起、三片融合”格局的形成。
(3)通过中心城区道路网实现中心城区内部出行,半小时内到达。
2.公共交通
(1)进一步提高公交服务水平和公交出行比例。
(2)形成1小时公交圈,保证城市公交的出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
(3)公交出行70%步行时间保持在5分钟以内,90%保持在10分钟内。
(4)提高公交运营速度,在快速通道上达到20—25公里/小时。
5.交通管理
(1)缓解目前绍兴中心城市交通运行的主要矛盾。
(2)依据绍兴中心城市中远期交通发展需求,制定有效的交通管理对策。
(3)优化交通管理体制和结构。
6.交通模型
(1)建立全面的交通信息数据库。
(2)把握交通整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行规律特征。
(3)形成科学的量化分析方法。
(4)提供对绍兴未来交通发展状况的合理预测。
3.逐步推进
明确发展总体目标的前提下,根据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需要,分期逐步调整升级公交系统,直至在地区内形成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第 15 条】物流系统发展策略
按照“政府推动、开放带动、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的基本要求,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平台建设为抓手,以培育企业为重点,以特色发展为路径,大力实施“本地化经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运作”战略,不断提高市区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努力打造绍兴市物流主枢纽、浙江省重要区域性物流枢纽和长三角物流网络的节点城市,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市区主要基础产业和重要支柱产业。
第一章总则
【第 01 条】规划背景
随着近年来绍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随着城市扩展,镜湖新区的建设、中心崛起发展战略面临的新的交通出行需求,在低碳绿色的城市发展潮流下,绍兴市交通面对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加快带来的交通压力和矛盾。为此,2010年绍兴市政府决定编制绍兴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第 17 条】旅游交通发展策略
加强旅游集散中心及旅游公交的建设,逐步建立透明、完善、准确的信息服务系统,同时加强特色交通的规划,突出绍兴作为文化名城、江南水乡、宜居城市的特色发展目标。绍兴旅游交通应适度超前于当前旅游业发展,着重沿线景观的旅游交通规划。旅游交通发展应特别注意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 14 条】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1.系统整合
线路走向、站点布置、枢纽设置与城市用地统一考虑;明确各线路、公交通道、枢纽的性质、等级;形成层次分明,统一运作的公共交通系统。
2.导向发展
公交发展与城市土地开发紧密结合;以公交通道带动城市集约发展,公交通道建设可适度超前于城市土地开发;以城市用地结构为依据,整合公交线路、枢纽布局。
3.物流系统
(1)形成有效的货运通道,客货在一定程度上分离,减少货运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2)规划合理的物流集散中心,形成区域性的物流交通枢纽地位。
4.静态交通
(1)在机动车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满足必要的停车需求。
(2)引导人们选择合理的交通出行方式,保障公交的主体地位。
(3)控制城市交通拥挤区域的交通需求,保障城市动静态交通平衡。
5.促进交通组织与土地使用、城市空间结构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
6.与城市发展过程相协调,与现有相关规划有机衔接的原则。
【第 03 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 50220—95)
3.《绍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