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怎么养不会死河蟹管理的方法
河蟹怎么养不会死河蟹管理的方法
![河蟹怎么养不会死河蟹管理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00980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b.png)
河蟹怎么养不会死河蟹管理的⽅法 由于河蟹的适应性较强,养殖范围⼴,这⼏年养殖规模迅速增加,给养殖户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想要河蟹不容易死要怎么做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河蟹不会死的养法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河蟹不会死的养法 ⼀、防⾃然死亡。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每年9~11⽉,都有⼀批⽣长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为“绿蟹”,性腺成熟,步⼊⽣命的最后时期。
凡是“脚痒”的河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透压升⾼,已经不能适应淡⽔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寻找新的环境,最终⼤部分会⾃然死亡。
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避免因⾃然死亡⽽失去经济价值。
⼆、防消化不良死亡。
“昼夜温差⼤,⽓压、⽔温的变化也随之加⼤,河蟹的⾷欲会发⽣变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死亡。
这就是平时所说的“胀死”。
防治办法:改良⽔质,定期⽤⽯灰⽔消毒;⾷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长素;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特别是蚯蚓、⽥螺等⾼蛋⽩质饵料;投⾷要做到定时、定量。
⽔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
三、防“感冒”死亡。
⽩天⿊夜温度变化⼤,⽔温差别也⼤,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死亡。
预防办法:注意调节⽔位,防⽌⽔温剧变;注⼊新⽔时温差不可⼤于3℃;⽔⾯要多长些⽔葫芦、⽔花⽣等覆盖植物,但覆盖⾯积不能⼤于⽔⾯的1/2;天⽓变化时要加深⽔位。
注意调节蟹池⽔质 池塘养蟹,⽔质的好坏⾄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长速度、成活率,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以致影响经济效益。
秋季是河蟹的⽣长旺季,蟹池⽔质容易变坏,尤应注意调节好⽔质。
若想调好⽔质,⾸先要知道⽔质的好坏,⼀般黄褐⾊、淡褐⾊、淡油绿⾊的⽔质较好;暗绿⾊、蓝绿⾊的⽔,⽔质趋于变浓变⽼,有变坏危险;⽽若呈红棕⾊、茶褐⾊、⿊⾊,则⽔开始变坏;⽔若混浊,有⽓泡冒出,⽔带苦⽽腥,有⿊褐⾊、铁锈⾊、铜绿⾊浮膜等,说明⽔质很差。
平时管理中,要注重⽔质的调节,主要⽅法有: ⼀、加注新⽔。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aec5e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d6.png)
养殖环境
保境恶化。
饲料管理
选择合适的饲料,避免过量喂 食导致污染和浪费。
日常管理
定期巡查养殖场,及时发现问 题并采取措施。
展望:提高河蟹暂养技术的未来方向
新品种选育
开展新品种选育工作,提高河蟹的适应性和 抗病能力。
技术创新
研发新的养殖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 品质。
死亡情况
该水产市场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大 量河蟹死亡的现象。
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死亡的河蟹在运 输前并未进行严格的质量筛选, 且在运输过程中密度过大、水温 不适宜、缺氧等问题,导致河蟹
应激反应严重。
结论
河蟹质量与运输条件是导致该水 产市场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某水族馆河蟹死亡案例
死亡情况
该水族馆在展示过程中出现河蟹大量死亡的现象。
力。
04
实例分析
某养殖场河蟹死亡案例
死亡情况
该养殖场在暂养期间出现河蟹 大量死亡的现象,死亡率为 20%-30%。
原因分析
经过调查发现,死亡的河蟹普遍存 在体质瘦弱、肝胰腺病变等问题, 同时暂养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 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结论
河蟹体质与环境因素是导致该养殖 场河蟹死亡的主要原因。
某水产市场河蟹死亡案例
缺氧处理方法
定期更换水,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使用增氧设备,保证水 中溶氧充足。
感染疾病死亡
感染病毒
河蟹感染病毒后,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容易受到其他病原体的侵袭。
感染处理方法
加强饲养管理,提高河蟹的免疫力;定期进行病原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原 体。
物理损伤死亡
机械损伤
在捕捞、运输过程中,河蟹受到机械损伤,导致伤口感染细菌而死亡。
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
![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581aa80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3.png)
大规格河蟹养殖十项关键性措施一、早干塘一般在每年1月份干塘,干塘后池边清淤修岸。
晒塘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7~10天为宜,稍硬即可,这样减少对塘中水草和底栖生物的破坏。
二、轻消毒主要是指消毒用量不宜过多,防止消毒药过多使用后,会杀死底泥中的底栖生物,带来养殖过程中天然饵料生物不足,影响河蟹摄食天然饵料。
一般生石灰50~75千克/亩、或强氯精1千克/亩、或漂白粉5~7.5千克/亩,每年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三、密植草前期要求塘口多种草、种足草。
中期要求管好草:一是水色过浓影响水草光合作用的,应及时调水或降低水位,增强光合作用。
二是水质浑浊、水草上附着污染物的,应及时使用净水生物制剂进行清除。
三是水草枯萎、缺少活力的,应及时追肥。
后期要求控好草:一是控制水草的覆盖数量在50%~60%。
二是对水草超出水面的,在6月初割除老草头,让其重新生长出新的水草,形成水下森林。
三是在台风季节,适当降低水位,避免水草根茎浮空离底,造成枯烂,污染水质。
四、适用肥河蟹放养时要求肥水下塘,在养成过程中要求水质经常保持有一定的肥度,决不能清水、瘦水养蟹,这对提高产量及其上市规格是很重要的。
具体施肥要求灵活掌握,要看水质施肥;追肥应根据水质情况灵活决定。
一般使用生物肥料或无机肥尿素等,要求做到少量多次,中后期慎用。
五、多螺蛳一般要求上半年在清明前投放200~250千克/亩,下半年在7月份再补充螺蛳250千克左右,最好采用本地螺蛳,成活率高,确保数量。
六、重放种1.抓住春虾放养,做到肥水下塘,虾种规格在1000~1600尾/千克为佳。
2.抓好蟹种放养,要求蟹种在培育过程中没发过病,规格100~120只/千克,数量600~700只/亩。
蟹种下塘前在培育池进行消毒或放入成蟹池一周后进行全池消毒,尽量避免浸泡蟹种,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3.秋虾放养规格要稍大,一般要求规格在1.5~2厘米,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产量高。
七、慎投饲饲料应以优质的颗粒饲料、冰鲜小鱼、玉米等为主,尽量不投粉状饲料,以减少饲料对水体的污染。
养殖河蟹的技巧
![养殖河蟹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c5f2778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4c.png)
养殖河蟹的技巧养殖河蟹是一项非常有潜力的农业产业,具有投资少、回收快、风险低等特点。
下面我将为您介绍一些养殖河蟹的技巧。
一、水质维护:1.选择清洁、富氧、水量充足的池塘或水池作为养殖场。
确保水源的干净、清澈,没有污染。
2.养殖期间,定期检测水质,保持合适的pH值和温度。
可添加鱼类饲料或水质调节剂,维护水质的稳定。
二、饲料管理:1.河蟹主要以水草、浮游生物、腐殖质和其他小型生物为食物。
养殖者可提供一定比例的人工饲料,以增加蟹苗的生长速度。
2.适当控制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污染水质。
三、养殖密度:1.养殖河蟹时,需根据河蟹的体型和水池的面积,合理确定养殖密度。
一般来说,每亩养殖池养殖3000-5000只蟹。
2.养殖初期,可适当降低密度,等到蟹苗长大后,再逐步增加密度。
四、疾病防治:1.定期为池塘清洗、杀菌,以预防病虫害发生。
2.加强对病害的防控,如注入抗生素、消毒液等药物,防止疾病的传播和蔓延。
五、控温保温:1.河蟹对水温环境比较敏感,宜控制水温在20-30摄氏度之间。
当水温过低时,可采取加温措施。
2.冬季来临时,可使用塑料薄膜覆盖池塘,保持水温稳定,防止冰冻。
六、水池管理:1.合理规划水池的大小和形状,确保通风良好,避免因积水而导致河蟹发生病害。
2.不要让水中有杂草、野草等,以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养殖场的水质。
七、收割和销售:1.河蟹养殖主要以肥料蟹和中蟹为主,可以根据不同市场需求进行调整。
2.达到销售标准后,进行集中捕捞、清洗和分级。
选取体型健康的蟹进行销售。
八、市场营销:1.加强与经销商和超市的合作,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
2.提供优质的产品,确保产品需求市场价格稳定。
九、技术培训:1.养殖者可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提升养殖技术,了解最新的养殖发展趋势。
2.与同行业者沟通交流,分享经验,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养殖河蟹需要充分了解河蟹的生物特性和养殖技术,合理调控各个环节,确保水质、饲料、密度、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管理,才能保证养殖的顺利进行和高产高效。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ef13c93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ea.png)
生长季节河蟹健康养殖技术措施河蟹属变温动物,6月~9月水温适宜,是其生长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病害频发时期,抓好生长季节的饲养管理,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
现将夏秋季节河蟹健康养殖的主要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一、重视蟹池的底质改良。
河蟹在天然水域中喜欢栖居泥岸洞穴和隐匿在石砾、水草丛中。
人工养殖时,要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
除在苗种放养前干塘清淤,暴晒池底,用生石灰消毒外,高温晴天可用水下吸泥机等吸取过多的池底淤池,投喂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物质(硫化氢、氨盐等),补充和管理好蟹池中水草(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
二、重视饲料的选择和投喂。
饲料质量和投喂技术是养大蟹、养好蟹的物质保证。
河蟹饲料的品种主要有动物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蛳肉、小鱼虾等,以及麦、谷、饼类、水生或陆生鲜嫩的草类。
投喂必须坚持精、青、粗合理搭配的原则。
生长旺季,水温高,河蟹的摄食强度大,尤其是8月~10月,河蟹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要多投喂动物性饲料,并要添加南瓜、山芋和谷麦芽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饲料。
每天傍晚前后投喂1次,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设置多点的食台上。
每次投喂量占蟹体重的7%~10%,并视季节、水温、天气、摄食、生长情况适当增减。
三、重视促进河蟹顺利蜕壳。
河蟹的一生,要经过多次蜕壳。
躯体的增大,形态的改变,以及断肢再生等都在每次蜕壳之后形成,蜕壳贯穿着河蟹整个生长过程。
因此,平时要适度投喂蜕壳素,而且蜕壳素投喂与饲料投喂在时间上要适当分开。
另外,在河蟹蜕壳期间,要勤换新水,保持微流水,这样可以有效刺激河蟹的蜕壳。
在整个养殖周期内,还要适量泼撒生石灰,一方面净化水质,一方面给水体增加钙的含量,以满足多次蜕壳的需要。
四、重视科学调控水质。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水质。
河蟹怎么放不会死 河蟹怎样存放不会死
![河蟹怎么放不会死 河蟹怎样存放不会死](https://img.taocdn.com/s3/m/8df38d32c77da26925c5b0c7.png)
河蟹怎么放不会死河蟹怎样存放不会死很多性格豪爽的人往往在买东西的时候都会一次性买很多,买河蟹时也正是如此。
不过河蟹和别的食物不同,它是一次性是吃不了的,而且还是非常不易储存,这就有点让人为难了。
那么河蟹怎么放不会死呢?这个问题很简单,解决河蟹怎样存放不会死的问题,只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螃蟹怎么保存才新鲜:室温潮湿存放法1、放盒子或盆子里定时喷水大闸蟹的生命力很强,室温只要在15~25℃之间,就玩全可以室内存放,将大闸蟹用较宽敞的盒子或盆子放好,注意定时给它们喷洒一些水,保证它们环境的湿度,这种可以保存存活3~5天。
2、放浴缸中加水活养如果购买的大闸蟹太多,也可直接放在浴缸中活养,浴缸四面光滑,可以保证大闸蟹不会越狱逃跑,在浴缸内放适量的水(差不过1~3cm厚),保证了大闸蟹的湿度,再投放一些小鱼、泥鳅、活虾等作为其食物,能养5~10天,随时都能抓上来吃。
tips:室温活养的大闸蟹千万不能提前刷洗,刷洗对大闸蟹有很大的伤害,会导致大量死亡。
3、塑料桶/盆加水活养准备一个30-50公分高的塑料桶/盆,塑料桶/盆内壁光滑不易逃跑。
把大闸蟹放入其中,不要层叠;然后加水至大闸蟹身体的一半高便于保湿,切忌把大闸蟹全部埋住,如果水太深螃蟹会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桶/盆不要加盖,每天检查大闸蟹,把活力不足大闸蟹及时吃掉,采用这种方法保存大闸蟹,气温不高的时候大闸蟹保存可超过5天。
注意:不管哪种方式,建议最好能把螃蟹的脚捆起来,这样能减少螃蟹的体力消耗,螃蟹也没那么容易把自己累死。
还有,如果大闸蟹太瘦或想储养一下,可以给大闸蟹喂些芝麻或打碎的鸡蛋并加些黄酒,可以催肥。
温馨提示:螃蟹活养不等于泡在水里大闸蟹活养需要水分,但不能泡在水中。
大闸蟹在家里活养需要一定的水分保证环境的湿度和降低温度,但大闸蟹不能泡在水中,尤其是深水,大闸蟹需要进行呼吸,泡在水中时间长了反而会窒息而亡的。
秋冬季慎防河蟹死亡
![秋冬季慎防河蟹死亡](https://img.taocdn.com/s3/m/bae3e59d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84.png)
2023-11-07•秋冬季河蟹养殖现状•河蟹死亡原因分析•预防河蟹死亡的方法•应对河蟹死亡的措施•案例分析目录01秋冬季河蟹养殖现状秋冬季气温逐渐降低,水温也随之下降,影响河蟹的生长和生存。
养殖环境变化水温下降由于河蟹的排泄物和残饵积累,水质容易恶化,导致河蟹生病和死亡。
水质恶化秋冬季是河蟹疾病的高发期,疾病传播速度快,对河蟹养殖构成严重威胁。
疾病传播要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减少残饵和排泄物的积累。
合理投喂要定期检测水质,及时采取措施调节水质,保持水质的清新和稳定。
水质管理要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和净化,加强疾病预防和控制。
疾病预防要科学养殖,合理密植,避免过度养殖导致生存空间不足和疾病传播。
科学养殖养殖管理要点技术创新在养殖技术方面,一些新的技术和设备被不断引入和应用,如智能化养殖系统、水处理设备等,可以提高养殖效率和管理水平。
新品种推广近年来,一些新的河蟹品种被推广和应用,这些品种具有生长快、抗病能力强等优点,可以提高河蟹的产量和质量。
环保养殖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一些环保养殖技术也被引入到河蟹养殖中,如生态养殖、循环水养殖等,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养殖技术更新02河蟹死亡原因分析缺氧死亡深秋季节,气温下降,水体容易缺氧。
河蟹长期生活在低氧环境下,容易造成生理机能下降、免疫力降低,从而导致死亡。
水中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中氧气,导致水体缺氧。
河蟹密度过大,超出水体承载能力,导致缺氧。
秋冬季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期,也是病害高发期。
河蟹感染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可能导致死亡。
河蟹蜕壳期间,容易受到攻击,如软壳病、黑斑病等。
病害死亡秋冬季是河蟹积累营养的时期,如果饵料不足或营养不均衡,可能导致河蟹死亡。
河蟹长期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必需营养物质,免疫力下降,易感染病害。
营养不足死亡环境不适宜死亡秋冬季气温不稳定,突然降温或升温可能导致河蟹死亡。
水质污染严重,如氨氮、亚硝酸盐等超标,对河蟹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5a922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9.png)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
1、繁殖管理:对夏季河蟹的繁殖和种质资源管理,要注意采取一定
的技术措施,保证质量和数量,有效增加河蟹的产量。
2、水质管理:要经常检查河流水质,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把水质检
查结果及时通知给河蟹养殖者,以便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处理,调节水质,保持河流的稳定和安全。
3、饲料管理:要选择营养丰富的饲料,准确计算喂养量,及时补充
物质,采用定时定量的喂养方式,使河蟹及时获得丰富、均衡的营养,以
便达到良好的生长效果。
4、兽医管理:要及时预防和控制病害,以免病变造成浪费,在饮食、繁殖等方面,要定期观察河蟹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治疗。
5、采捕管理:应根据河蟹增长发育状况,不断改进采捕技术,实现
准确精确采捕,减少浪费,保证夏季河蟹质量和产量。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 -](https://img.taocdn.com/s3/m/b54324ad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bc.png)
河蟹暂养死亡原因及预防措施摘要:为了避免集中上市,不少养殖户在河蟹收获季节并不急于将河蟹出售,而是暂养至春节前后上市,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不少养殖户的河蟹在暂养期间患病现象严重,大批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对暂养河蟹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为了避免集中上市,不少养殖户在河蟹收获季节并不急于将河蟹出售,而是暂养至春节前后上市,以获取更大的利润。
但不少养殖户的河蟹在暂养期间患病现象严重,大批死亡的情况屡有发生,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笔者对暂养河蟹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供广大河蟹养殖户参考。
一、暂养河蟹死亡原因1、暂养密度高:有的养殖户每亩暂养河蟹量高达500公斤左右,部分河蟹最后一次生殖蜕壳在暂养池内完成,由于暂养环境条件的限制、适口饲料供应不足以及放养密度相对较高,致使部分河蟹退壳不遂而死亡,也有部分河蟹蜕壳时受其他蟹攻击而死亡。
2、网箱暂养:部分暂养户用网箱暂养河蟹,由于网箱孔目既是河蟹攀爬的附着物,也是它们折断附肢的地方,密度较高时,不少河蟹因步足受损丧失保护能力而死亡。
3、管理跟不上:不少暂养户为了节省开支,暂养池内既无可供河蟹隐蔽的人工巢穴,也无可供栖息、摄食的水生植物,河蟹完成最后一次蜕壳时保护能力大大降低。
4、暂养池清淤不利:许多暂养户利用成蟹池或夏花鱼种池暂养河蟹,一般未经清淤,淤泥中含有大量致病细菌,暂养蟹抗病能力差,易出现发病死亡现象。
5、河蟹鳃丝受损,失水过多:不少人收购河蟹后再进行暂养,由于河蟹离水时间较长,鳃腔与鳃丝受到严重损伤,失水过多,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二、预防措施1、建好暂养池:暂养池应水源充足,水质无污染,溶解氧丰富,淤泥沉积少,以5-10厘米为宜,池中水生植物丰富,面积在2-3亩,水深0.8-1米。
最好不要用网箱暂养河蟹,除非几天后即出售,但箱体四周要放养水花生。
2、清塘消毒:在暂养蟹入池前半个月,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水深10-15厘米),用量为每亩75公斤。
秋季严防河蟹死亡的管理措施
![秋季严防河蟹死亡的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97d145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1e.png)
秋季严防河蟹死亡的管理措施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
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防自然死亡每年的9~11月份,有一批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进入生命的最后阶段。
成熟的河蟹,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导致河蟹大量死亡。
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防感冒死亡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差大,有时日夜池水温差高达10℃,河蟹因不适应而出现死亡。
预防方法:(1)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注入的新水与老水温差不大于3℃;(2)水面多保留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全池水面的1/2。
(3)天气变化时加深水位保持水体温度。
防消化不良死亡秋季气压、水温的剧烈变化常导致河蟹食性改变,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会引起死亡。
预防方法:(1)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
(2)在饲料中定时加入抗菌素预防。
(3)不投喂或少投喂植物性饲料,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投喂量,如蚯蚓、田螺等。
(4)定时定量投喂,水温下降时适量减少投喂量。
- 1 -。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61e8e864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61.png)
池塘养殖河蟹的技术与管理措施一、池塘建设与改造:1.选址选择水质清洁、水流量适中、积温适宜、土壤酸碱度适中的地方。
2.池塘设计合理,尽量避免死角,便于清洁和管理。
3.池塘底部使用细沙或腐殖质较高的土壤,使其适合河蟹栖息和生活。
4.在池塘的入口处设置鱼网,防止河蟹的逃逸。
二、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温度在15-28摄氏度,保持水质的稳定。
2.做好调理工作,保持水体的含氧量充足。
3.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溶解氧含量等,保持合适的水质条件。
4.喂食河蟹时,避免过量投喂,以防过度杂质导致水质变差。
三、饲料与投喂:1.选择适宜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保证其营养均衡。
2.投喂次数要合理,每天2-3次,分散投喂。
3.喂食量要适量,不能过多或过少。
4.定期清理饲料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四、疾病防治:1.做好池塘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池塘底部的沉积物和杂草。
2.定期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河蟹的免疫力。
3.发现疾病症状,及时隔离患病的河蟹,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五、种苗选育:1.选择品系良好的河蟹种苗,保证其健康和生长速度。
2.种苗选育时,要控制好种苗的密度,避免过度密集。
3.使用嫩苗时,要做好适应性培养,逐渐适应新的环境。
六、采收与养殖环境:1.河蟹的采收时机要根据河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确定。
2.采收时,采用低强度捕捞的方式,保持河蟹的完整性。
3.池塘养殖时,要对河蟹的生长环境进行定期清理和维护,避免堵塞和水质污染。
七、市场销售与推广:1.建立稳定的销售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和销售商。
2.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动,制定合理的销售策略。
3.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养殖户的技术水平和产量。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cd43f50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06.png)
河蟹在家里养殖方法引言河蟹作为一种美味佳肴,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现代家庭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家里养殖河蟹,既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受自然和放松身心的乐趣。
本文将介绍河蟹在家里的养殖方法,以帮助有兴趣的人成功地养殖出美味的河蟹。
1. 准备工作在开始河蟹养殖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
河蟹需要清洁的水源和足够的空间来生长。
其次,购买健康的河蟹种苗,可以到当地的水产市场或者养殖基地购买。
最后,搭建适合河蟹生长的养殖箱或池塘,确保有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温度。
2. 养殖环境河蟹生长的环境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保持水质清洁。
河蟹对水质要求较高,应保持水质清澈透明并定期更换。
其次,维持适宜的水温,一般在15-25摄氏度之间为宜。
此外,提供适当的饲料和养分,保证河蟹获得足够的营养。
3. 饲养管理河蟹的饲养管理是养殖成功的关键。
首先,注意饲养密度。
合理的饲养密度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避免激烈的竞争和疾病传播。
其次,掌握适当的投喂量和时间。
河蟹的饲料应根据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进行合理配比,每天分几次投喂,避免过量或者不足。
此外,定期清理养殖池塘或者箱子,保持水质干净。
4. 疾病防治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
为了保证养殖的成功,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清洁的养殖环境,不留下淤积物和废料,减少疾病的滋生和传播。
其次,定期检查河蟹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此外,可以使用一些安全可靠的药物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应按照药物说明使用,避免药物滥用。
5. 收获与销售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河蟹将逐渐成长并达到可食用的状态。
此时可以进行收获。
为了确保蟹肉干净美味,我们可以提前进行对河蟹的饲养戒断,让它们排出体内的废物。
收获的河蟹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处理,如煮食、蒸食等。
如果有多余的河蟹,可以考虑进行销售,或者分享给亲朋好友。
结论河蟹在家里的养殖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耐心,但只要做好准备工作,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便能成功地养殖出美味的河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3626ac4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3.png)
河蟹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河蟹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品,其肉质鲜美受到广泛的喜爱。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河蟹的养殖方法。
本文将介绍河蟹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选址、池塘建设、种苗购买、养殖管理等方面的要点,旨在为想要养殖河蟹的农民提供帮助和指导。
正文:一、选址养殖河蟹首先需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场地。
合适的场地应具备以下条件:有充足的水源,保持水质清洁稳定;地势开阔,排水顺畅;周围环境无污染,无工业废气、垃圾等污染源;无洪涝和渗水等问题。
选址时还需考虑到交通便利、后期市场销售等因素。
二、池塘建设为了养殖河蟹,场地必须搭建适宜的池塘。
首先,选用地膜做铺底,以防污染和土壤渗透。
其次,池塘水的深度要适中,一般控制在60-80厘米。
池塘大小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调整,但要保证每只河蟹有适当的生长空间。
池塘必须保持水质清洁,以免影响养殖效果。
三、种苗购买选择优质的种苗是成功养殖的关键。
购买种苗时应选择周身无病无伤的健康螃蟹。
一般情况下,选择体型较大的优质种蟹,以便增加产出。
同时,要注意种苗的育种来源,避免引入疾病或变种。
四、养殖管理1. 水质管理:河蟹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在养殖过程中需多次更换池塘水,以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投放净化剂进行净化,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 饲料管理:河蟹的饲料要选择优质、新鲜的饲料。
可选择水培大量繁殖,并根据螃蟹的需求合理喂养,保持恰当的饱腹感。
3. 温度管理:河蟹是一种温度适应范围较广的物种,但是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对其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在冬季,特别是寒冷的地区需要加强保温。
4. 疾病防治: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对于成功养殖河蟹至关重要。
定期检查蟹苗身体是否有异常,如发现感染病菌或疾病,需要立即采取措施,避免传染。
5. 定期清理池塘:河蟹在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残渣和排泄物,定期清理池塘并保持池塘水质清洁,防止蟹苗受污染。
五、收获与销售当河蟹达到出售适宜的大小和重量时,就可以采摘出售。
如何防止河蟹适应期死亡
![如何防止河蟹适应期死亡](https://img.taocdn.com/s3/m/bdb8cd38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a.png)
如何防止河蟹适应期死亡
一、缩小温差。
投放蟹苗时,池水与蟹苗原来生活环境的温差一般不能超过3℃,若温差大于5℃时,河蟹很容易因“感冒”造成呼吸道感染而死亡。
现在农户运送蟹苗一般都用汽车,由于汽车车厢内的温度比池塘水温高,如果直接把汽车运送的蟹苗投放到池塘中,则很容易导致蟹苗因温差过大而生病死亡。
解决方法是:于蟹苗离车2小时后,从池塘中舀些水浇到蟹苗身上,或把蟹苗箱轻放入水中再提起,如此重复3~4次,使蟹苗吸足水分,适应新环境。
投放时,还应注意不要将蟹苗直接倒在池塘深处。
最好应选择天气晴朗、水温较高时将蟹苗投在向阳浅滩处或有杂草处,让其慢慢爬向深水。
?
二、调节水质。
池塘水质不良,往往导致蟹苗适应期延长,蜕壳困难,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因此在放养蟹苗前应检查池水酸碱度、溶氧量等指标是否符合其生长要求。
对原是培育鱼苗的池塘和精养鱼塘,应在投放蟹苗前2~3天,每亩水面(水深1米)用5~10公斤生石灰化水泼洒。
?
三、清除敌害。
水蛇、青蛙、老鼠、蛤蟆等都可直接伤害蟹苗,因此,平时应注意清塘除害。
对于不易清塘的较大水域,要人工清除敌害。
投入蟹苗1~2周内要勤巡塘,发现敌害,可用小捞网捕捉;对老鼠可用鼠笼、鼠夹捕杀。
一般不宜用药物毒杀。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蟹怎么养不会死河蟹管理的方法
一、防自然死亡。
俗话说,“秋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两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变为“绿蟹”,性腺成熟,步入生命的最后时期。
凡是“脚痒”的河蟹,因性腺成熟,体内渗
透压升高,已经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这种蟹必然要逃逸去
寻找新的环境,最终大部分会自然死亡。
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抓捕出售,避免因自然死亡而失去经济价值。
二、防消化不良死亡。
“昼夜温差大,气压、水温的变化也随之加大,河蟹的食欲会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消化不良而死亡。
这就是
平时所说的“胀死”。
防治办法: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食
物中定时加抗菌素和生长素;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饵料,适当增加动物
性饵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质饵料;投食要做到定时、定量。
水温下降时要相应减少投饵量。
三、防“感冒”死亡。
白天黑夜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河蟹很不适应,容易“感冒”,并引发呼吸困难而死亡。
预防办法:
注意调节水位,防止水温剧变;注入新水时温差不可大于3℃;水面
要多长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植物,但覆盖面积不能大于水面的
1/2;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注意调节蟹池水质
池塘养蟹,水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它不仅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格、饱满程度、背甲的颜色,以
致影响经济效益。
秋季是河蟹的生长旺季,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尤
应注意调节好水质。
若想调好水质,首先要知道水质的好坏,一般黄褐色、淡褐色、淡油绿色的水质较好;暗绿色、蓝绿色的水,水质趋于变浓变老,有
变坏危险;而若呈红棕色、茶褐色、黑色,则水开始变坏;水若混浊,
有气泡冒出,水带苦而腥,有黑褐色、铁锈色、铜绿色浮膜等,说
明水质很差。
平时管理中,要注重水质的调节,主要方法有:
一、加注新水。
首先调节好水位,夏季水深保持在1~1.5米,
秋季则应保持在1.3~1.5米。
其次要定期换水,夏初,每10~15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6~9月份每周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
至1/2。
换水时要注意水质新鲜。
二、栽植水草。
水草既是河蟹的附着物,又是其栖息、蜕壳的隐蔽场所;还有吸附水中的肥料及遮挡阳光等作用。
栽植的水草主要有
水花生、苦草等。
栽植面积可占池水面积的30%。
三、开增氧机。
可安装增氧机调节水质。
用增氧机要坚持“三开两不开”。
即:晴天中午开机,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阴雨连绵或
水肥蟹多,半夜开机;傍晚不开机,阴雨天白天不开机。
四、适时施肥。
适时施用一些化肥(尿素、过磷酸钙),可较好地调节水质。
注意不要施有机肥。
五、其他方式。
(一)每10~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这样既可调
节水质,又可增加池水钙质,利于河蟹蜕壳。
(二)水中蓝藻过多,
水质不好,全池泼洒硫酸铜,杀灭蓝藻。
(三)每立方米水体用石膏
粉20~30克全池泼洒,连用3次,每次间隔3~4天,杀灭池中青
泥苔,调好水质。
(四)施用光合细菌,使其形成优势种群,借其分
解有机废物,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很好地调节水质。
若出现水质太浓或变坏的情况,应采取急救措施,首先换水1/4
至1/3,连续两遍后,用生石灰混合河泥成浆泼洒;待水变色后,适
当搅动池底,施用一些化肥调节水质。
一、加强防逃设施。
秋季的大风大雨会刺激河蟹外逃,故雨季之前要加高加固塘埂,检查防逃设施,并备好防汛物资。
另外,蟹池
边不能有高秆作物,防逃墙四周最好做成圆弧形。
二、科学投饵。
在秋季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如豆饼、小麦、
南瓜等),以利于河蟹聚积体能。
秋季正值河蟹育肥时节,应适当增
加螺、蚌、动物下脚料以及杂鱼等高蛋白饵料,每日投喂2次,日
投喂量占河蟹体重的5%~8%。
三、加强病害防治。
秋季为蟹病的高发季节,极易发生大规模的病害。
因而要定期采用内服药(如土霉素、板蓝根、脱壳素等)和外
用药(甲壳净等)相结合的办法预防蟹病。
最好每15天泼洒1次生石灰:平时应不定期地用漂白粉、蟹宁等泼洒全池。
每月用土霉素、
磺胺类药物等拌饵投喂3~4次,立秋后应重点做好河蟹“抖抖病”
的防治工作,可用二氧化氯、二氯海因等药物全池泼洒,并结合用
新型内服药物(如病毒克星、克抖灵等)内服1周,进行防治。
做好蟹体消毒。
蟹苗放入池塘前,要用高锰酸钾或者漂白粉溶液进行消毒。
高锰酸钾的浓度一般是每升15-20毫克,需要浸泡20-
30分钟;漂白粉溶液的浓度在每升10毫克左右,浸泡10-15分钟。
控制放养密度。
蟹苗到幼蟹阶段需要一个半月左右,这段时间每亩可放蟹种10-20万只;幼蟹阶段每亩放2.5-3万只;成蟹每亩投放600-1200只。
饵食投放。
一般河蟹的投饵量为其体重的10%左右,具体要根摄
食习性而定。
蟹苗养殖前期,投喂鲜活的水虱子等高蛋白动物性饵料,适量补充蛋黄、鱼粉、豆浆等饲料,每天投喂3-4次。
进入仔
蟹阶段,主要投喂植物性饵料,辅以动物性饵料。
每天投喂2次,
喂养时间定在清早和傍晚,其中,清晨饲喂量占日食量的3成左右,傍晚占日食量7成左右。
看过“河蟹管理的方法”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