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3课时)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的特点,
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温度带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温度带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分析总结中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
2.分析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发展经济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从而
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中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及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发、读图分析法、微课展示
➢教学指导:
本节内容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困难,特别是对中国气温和降水特征
的形成原因、雨带的推移、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
的基础知识和严密的逻辑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能采用设置情境、协作活动、
引导探究的“情境—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即创设问题情境、自主(合作)探究、实践
应用、总结质疑(见上图),就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依据已有知识和经验主动地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中国干湿区分布图的判读,知道中国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对自然植被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的判读,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分析气候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逐步形成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的特点,并能初步分析其形成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生产、生活的联系。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教学过程
2.1《中国的气候》教案(第3课时)
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气象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归纳出中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两个主要特征,学会归纳气候特征的一般方法。
2. 认识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特殊天气及其造成的危害,了解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初步形成防灾、减灾意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图文资料的分析,总结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及其影响。
总结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气候既是中国一种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也应明确中国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的国家,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中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及其影响。
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的特点及发生原因。
2.教学难点:有关气候图的判读、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图册、图文结合法、微课。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