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苏轼诗词为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轼“超然”的人生态度——以轼诗词为例

庞丽

容摘要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东坡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词风格多样,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东坡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 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性格特点。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旷达——顿悟——感伤,是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心世界”。东坡的一生,是本性自然流露的一生,其人品与词风相辅相成,相映成趣,正是文如其人,词风天然。他是中国文学史上风华绝代的旷世奇才。

关键词轼词风超然态度

一、轼的魅力人生

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眉山)人,汉族,是父亲洵的第五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

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首屈一指的大文学家,他的处事原则,他的才华,他的哲学观,尤其令人钦佩的是源于他对生活的超然态度。作为宋代一代文豪,他的散文他的诗他的政绩更令人刮目相看。据史料记载东坡是当官的,他这辈子不是官运亨通,而是官越当越小,不是他能力不及,而是怀才不遇更是奸臣排挤,他们如一丘之貉使当时有相当口碑政绩斐然的东坡被贬了又贬。当初贬到写下《赤壁赋》之千古绝唱,然后再贬到,在那里他依旧活得潇洒,他在“上有天堂、下有杭”的西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光潋艳晴偏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作西施,无论化浓妆还是淡妆总是那么美丽,人们说游西湖要游两次,雨中要享受,晴天更要去慢慢体会咀嚼!他所表达的意境和审美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

轼人生态度是入世而非出世。他宦海沉浮一辈子,他从来没抛弃过世俗生活和仕途生活,他是大儒,但又通佛通道,儒释道在他身上矛盾又统一。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古代读书人都希望有所作为,建功立业,所谓“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等,当这种理想无法实现或遭遇挫折时,道家的思想又占上风,而道家讲的是无为,所以他又像庄子一样,要逃离这个社会。旷达——顿悟——感伤,是轼文学作品中所特有的一种情感模式。他一生屡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但心深处的感伤却总是难以排遣。这种感伤有时很浓,有时又很淡,并常常隐藏在他爽朗或自嘲的笑声的背后。无论是人间天上,抑或是廊庙江湖,对于轼来说均是“外部世界”,本无区别。他最后的归宿只能是自己的“心世界”。所谓的“也无风雨也无晴”和“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实际只是词人希望获得精神解脱的一种象喻而已。他遇艰危而不悔,身处逆境而泰然的豁达精神,尽管对一些事情或压力无法释怀,但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从容面对之。

“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世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是乐天派,是道德家,是百姓的好朋友……可是这些都还不足以描绘他的全貌,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天才所具有的深厚和广博,东坡像一阵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虽饱经忧患,却始终不失其赤子之心。”(1)

二、轼的多样词风,突显其超然的人生态度。

东坡在我国诗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扩大到词的领域,

扫除了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词风格多样,有代表性的豪放风格是东坡刻意追求的理想风格,他以充沛激昂甚至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也最能代表其思想和性格特点。还有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的“婉约词”,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喜欢东坡当然最先是由他的诗文开始。对于子诗文,用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不觉得有过。在中国,如若游历名山名水,如若中秋月下饮酒,人们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提到东坡仿佛离了东坡,山、水、月、酒都会大为逊色。历史上最具文化意义的山是庐山,将庐山写得最有韵味的诗是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最具文化意义的水是西湖,将西湖写得最为传神的诗也是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中秋,自有了东坡大醉而作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后,其他便都“余词尽废”。无论东坡是在思亲,或在怀旧,无论他自品孤傲,或自作潇洒,无论他心情畅快,或清苦闷,总而言之,但凡他有所作,其作品都几乎可列人同类作品“之最”。

“轼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第一,词主要表现为面对人生挫折时表现出达观情怀; 第二,词善于将个人的遭遇与自然环境的描写融合在一起,豪放中蕴含着凄楚。第三,轼以诗为词,使词的语言议论化。”(2)

1、轼词豪迈的风格。词中流露出人生挫折时达观的情怀,积极的人生态度,透露着浓烈奔放的豪情,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轼因直言不讳,得罪了掌权的“革新派”,而在朝廷中累遭诽谤,倍受排挤,处境颇为艰难。不得已只好自请出朝,放了个通判,当他得知多年未曾谋面的胞弟辙(子由)在任职的消息后,思亲之情顿然而生,他向朝廷请求调任,与胞弟团聚。朝廷中毕竟还有同情他的人,他的请求得到恩准,宋神宗熙宁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被调任为密州知州。

他在密州所作的著名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贯穿全篇。开篇“老夫聊发少年狂”,出手不凡。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词人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好一副出猎的雄姿!随从武士个个也是“锦帽貂裘”,打猎装束。千骑奔驰,腾空越野,好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作者以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酒酣胸胆尚开”,东坡为人本来就豪放不羁,再加上“酒酣”,就更加豪情洋溢了。读来自有一种豪迈之感。作者在这里塑造的是一个充满斗志的形象。此中并未透露出对自己被贬的哀伤。可见此时的轼满腔是驰骋疆场、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而对个人受到的不公正遭遇却丝毫不在意,即便是“鬓微霜”,却“又何妨”呢?

2、《定风波》为例,看轼的词风和人格魅力

元丰二年,轼因“托事以讽”写了一些与王安石变法有关的诗文,被人弹劾为“包藏祸心”,于是在任上被捕,入御史台狱。这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他被贬为团练副使。《定风波》这首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首词写于元丰五年春天,他到黄冈东南三十里的沙湖相看新买的农田,路上遇雨,因为没带雨具,同行人都怨声哀叹,惟有轼从容不迫,泰然视之。事后,他便写了这首词来记述这次经历。词的上片开门见山,点名题目。骤雨突至,扑面而来,穿林打叶,声声入耳,然而诗人此时却不慌不忙,漫步徐行,且吟且啸,快乐无比。夕阳西下,一抹斜阳笼罩着山顶,似乎在迎接着诗人。此时此刻,诗人原来的酒意经过风雨的洗礼。早已消散,回望刚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