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民俗活动的互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 从历史角度看必要性研究 自古以来,传统园林景观发展都受到民俗文化、 宫廷文化和文人文化的深刻影响,仅仅是不同阶段 受到不同类型文化的影响程度不同而已。这里以成 都传统园林为例,造园主人多为中央政治关系不太 紧密的退休官僚、士大夫等,而且成都远离与中国的 政治中心,所以园林受皇家园林影响较少,而受当地 的民风风俗影响较大,继而形成成都园林简朴淡雅 的风格,正好与当地民间审美观颇为相似。 ( 二) 民俗活动对景观的互动影响 突尼斯利用本国土著居民的村落古迹、山洞住 宅等民俗元素来发展旅游景观建筑。昆明云南民族 村利用相关民俗景观建筑和园区展示了少数民族的 风俗活动。由此,对民俗活动提供旅游景观开发丰 富的题材,而旅游景观又反过来促进民俗活动的发 展,两者相得益彰。 ( 三) 开发中出现的问题 我们理性地发现在过去的实践中我们对民俗文 化活动资源作为景观设计的开发存在不少问题: 局 部利用得多,整体开发得少; 单个展示得多,系统组 织得少。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深层次发掘整理,停 留在一种原始粗放型状态中,形不成流动着民俗文 化情愫的旅游景观体系。现在迫在眉睫的是将民俗 活动景观资源生活化、情节化和情感化,并切实体现 在文化旅游景观体系的规划上。
2012 年 9 月 第 31 卷 第 9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2 Vol. 31 No. 9
ຫໍສະໝຸດ Baidu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民俗活动的互动
邱月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四川成都 610101)
摘 要: 本论文通过对“境域性缘发构成”说和现代人回归心理进行分析,阐释了景观设计与民俗活动进行有
·140·
性平台。在具体设计中,要突破传统民俗活动在现 代社会中不断萎缩的现实,让活动的空间和形式都 得以延伸和扩展; 另一方面,民俗活动在现在越来越 开放时空大幕中又不断翻新,烙上时尚的印记,从而 又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这样不断互动,形成周而复始 的循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环境里,受众的 心理需求 显 示 出 多 层 面、多 维 度,他 们 对“文 化 互 动”的需求 越 来 越 强 烈,因 为 他 们 渴 求 个 性 得 到 充 分的尊重,并在审美体验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感与 快乐感。这样,设计理念在与设计文本、设计师、受 众进行广泛的互动,受众就能真切体验到互动探究 所获得丰厚的感知与体悟。所以,研究受众心态、改 善人与人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构 建 科 学 发 展、和 谐 发 展、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平台,已成为设计工作者关注 的焦点。
一、互动的美学与心理学机制
( 一) 美学: “境域性缘发构成”说 我国文论 与 美 论 一 向“重 体 悟 感 象、轻 系 统 分 析”。江业国教授认为在一定的缘由和境域中审美 主客体之间互联互动激发了多种潜在的丰富而复杂 的“美”,成为“昭示美好未来”、“形象地确证、肯定、 净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使主体超越现实存活状 态,引发肯定性情感反应的信息”,最终让“美”得以 凝结、升华 并 显 现 出 来。 在 这 样 的 情 形 下,“美 ”具 有境域性,因为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共 性与个性等 错 综 复 杂 的 关 系 中 生 成,也 就 是 说“既 联系于客体的感性特征、含蕴和意味,又联系于特定 主体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和意蕴的感悟和对人的理想 存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当主客体的互动不断延 展变化,这时的“美”将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并依 据主客体中某个动因的转化而呈现差异,如社会历 史情况、文化模式、受众的期待视野、接受动机及心
二、民俗 活 动 作 为 题 材 引 入 城 市 环 境 景 观设计
现代环境景观设计需要构建公众交互性和共享
收稿日期: 2012-05-19 基金项目: 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1 年资助类论文 7 号) 。 作者简介: 邱月( 1972 ~ )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 设计艺术学。
境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美”的生成。 ( 二) 现代人心理: 导致体验性旅游的产生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导致人们对
现代性生活的“爱恨交织”,他们在纷繁的时尚中迷 失了自己,形 成 对 工 业 与 机 器“疏 离 感 ”情 绪,渴 求 传统民俗生活中最朴实的“真实性”,从而达到浪漫 的“怀旧”情 结。 这 些 都 推 动 着 人 们 对 传 统 民 俗 生 活的无限向往,催生了体验性旅游的产生。
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在“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反思 ( 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Tourism Experience) ”一 文中提到: 旅游者寻找存在真实性的过程中,他们 往往沉迷在由某种旅游活动所激发的自我存在状态 里,它被旅游者主观地尝试着,比如旅游中的民俗 舞蹈表 演,这 种 体 验 强 调 旅 游 者 的“在 场”与“参 与”。
引言
现代信息社会拥有多元互动的网络环境,它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环境景观 设计就不仅是对静态的景点进行打造,更重要的是 如何将景观设计与相关地域性活动( 主要是民俗活 动,因为地域性活动大多与民俗紧密联系) 进行有 效互动,以实现现代人具有强烈精神意义的体验性 文化之旅。那么,为什么民俗活动需要渗透于城市 景观设计? 这具有深刻的美学与心理学基础。
所谓“传统民俗活动体验式”,一般理解为旅游 过程中安排与景点主题相联系的具有参与性和地域 性的民俗活动。这里所指的民俗活动一般要经过广 大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具有强烈社会性和集体 性的,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 具有传承性。现代新潮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不在乎 静态山水,更多的是一种地域性生活方式的体验以 寻求旅游心情的分享。因此,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 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核心内容。
效互动的必要性,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场所空间进行因地制宜景观打造策略以及运用多种元素构建具有互动意义
景观的类型,并依据对相关利益主体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规划管理、非营利组织、社区参与和相关公共交流平台等
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关键词: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民俗活动; 互动
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2) 09 - 0140 - 03
2012 年 9 月 第 31 卷 第 9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ep. 2012 Vol. 31 No. 9
ຫໍສະໝຸດ Baidu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民俗活动的互动
邱月
( 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 ,四川成都 610101)
摘 要: 本论文通过对“境域性缘发构成”说和现代人回归心理进行分析,阐释了景观设计与民俗活动进行有
·140·
性平台。在具体设计中,要突破传统民俗活动在现 代社会中不断萎缩的现实,让活动的空间和形式都 得以延伸和扩展; 另一方面,民俗活动在现在越来越 开放时空大幕中又不断翻新,烙上时尚的印记,从而 又影响着我们的设计; 这样不断互动,形成周而复始 的循环。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环境里,受众的 心理需求 显 示 出 多 层 面、多 维 度,他 们 对“文 化 互 动”的需求 越 来 越 强 烈,因 为 他 们 渴 求 个 性 得 到 充 分的尊重,并在审美体验中能获得更多的成功感与 快乐感。这样,设计理念在与设计文本、设计师、受 众进行广泛的互动,受众就能真切体验到互动探究 所获得丰厚的感知与体悟。所以,研究受众心态、改 善人与人之 间 的 互 动 关 系,构 建 科 学 发 展、和 谐 发 展、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平台,已成为设计工作者关注 的焦点。
一、互动的美学与心理学机制
( 一) 美学: “境域性缘发构成”说 我国文论 与 美 论 一 向“重 体 悟 感 象、轻 系 统 分 析”。江业国教授认为在一定的缘由和境域中审美 主客体之间互联互动激发了多种潜在的丰富而复杂 的“美”,成为“昭示美好未来”、“形象地确证、肯定、 净化、提升人的本质力量,促使主体超越现实存活状 态,引发肯定性情感反应的信息”,最终让“美”得以 凝结、升华 并 显 现 出 来。 在 这 样 的 情 形 下,“美 ”具 有境域性,因为它是在主体与客体、理性与感性、共 性与个性等 错 综 复 杂 的 关 系 中 生 成,也 就 是 说“既 联系于客体的感性特征、含蕴和意味,又联系于特定 主体对对象的感性特征和意蕴的感悟和对人的理想 存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当主客体的互动不断延 展变化,这时的“美”将呈现出动态性、开放性,并依 据主客体中某个动因的转化而呈现差异,如社会历 史情况、文化模式、受众的期待视野、接受动机及心
二、民俗 活 动 作 为 题 材 引 入 城 市 环 境 景 观设计
现代环境景观设计需要构建公众交互性和共享
收稿日期: 2012-05-19 基金项目: 本文系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2011 年资助类论文 7 号) 。 作者简介: 邱月( 1972 ~ ) ,女,汉族,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 设计艺术学。
境等因素都能直接影响“美”的生成。 ( 二) 现代人心理: 导致体验性旅游的产生 现代社会的高节奏、高强度、高压力导致人们对
现代性生活的“爱恨交织”,他们在纷繁的时尚中迷 失了自己,形 成 对 工 业 与 机 器“疏 离 感 ”情 绪,渴 求 传统民俗生活中最朴实的“真实性”,从而达到浪漫 的“怀旧”情 结。 这 些 都 推 动 着 人 们 对 传 统 民 俗 生 活的无限向往,催生了体验性旅游的产生。
中山大学王宁教授在“旅游体验的真实性反思 ( Rethinking Authenticity inTourism Experience) ”一 文中提到: 旅游者寻找存在真实性的过程中,他们 往往沉迷在由某种旅游活动所激发的自我存在状态 里,它被旅游者主观地尝试着,比如旅游中的民俗 舞蹈表 演,这 种 体 验 强 调 旅 游 者 的“在 场”与“参 与”。
引言
现代信息社会拥有多元互动的网络环境,它无 处不在、无时不有。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环境景观 设计就不仅是对静态的景点进行打造,更重要的是 如何将景观设计与相关地域性活动( 主要是民俗活 动,因为地域性活动大多与民俗紧密联系) 进行有 效互动,以实现现代人具有强烈精神意义的体验性 文化之旅。那么,为什么民俗活动需要渗透于城市 景观设计? 这具有深刻的美学与心理学基础。
所谓“传统民俗活动体验式”,一般理解为旅游 过程中安排与景点主题相联系的具有参与性和地域 性的民俗活动。这里所指的民俗活动一般要经过广 大民众的认同和长期实践,具有强烈社会性和集体 性的,大多以类型或模式的形态存在,它们在时间上 具有传承性。现代新潮的旅游者认为,旅游不在乎 静态山水,更多的是一种地域性生活方式的体验以 寻求旅游心情的分享。因此,民俗文化活动越来越 成为体验式旅游的核心内容。
效互动的必要性,提出针对不同形式的场所空间进行因地制宜景观打造策略以及运用多种元素构建具有互动意义
景观的类型,并依据对相关利益主体的研究结果进一步对规划管理、非营利组织、社区参与和相关公共交流平台等
方面进行综合论证。
关键词: 城市环境景观设计; 民俗活动; 互动
中图分类号: J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2) 09 - 0140 -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