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构成与构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山水画构成与构图

宪华

中国的绘画,源远流长。它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沃土之中,作为中国传统人文思想的载体,儒、道、禅三大哲学思想是其艺术构成的基石,绘画艺术在民族文化精神的孕育下,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历炼数千年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风格,展现出中国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光辉的未来。

构成艺术源于20世纪初西方的构成主义。随着人们对它的深入了解,这一学科已被越来越多的艺术类所接受,并且成为学科的基础理论。构成就是“组装”的意思,也就是说将造形艺术中所需要的因素组合装配起来,构成一个适合主观需要的造形。

从现代绘画本体论来看,中国画的画面构成元素,可以概括成“点、线、面”。如果从点线面的角度论述中国的绘画,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意义的平面构成在中国画中自古就有,且经验非常丰富,远远走在西方现代绘画之前。

中国画中的“点”是画面构成元素最成熟、最灵活多变也是最有绘画本体论意义的画面构成元素。在现代绘画平面构成里面,“点”是“线”的开端,组成和结尾。但中国绘画中的“点”以本质是仍然是“线”,仍然是“笔画”。从画理上讲中国绘画的画面中,是不应该有几何学意义上的圆点的,这是中国绘画的本质差异所决定的。

中国绘画中的“点”最初叫“苔点”,是指土石树木上生的苔藓。随着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成熟,逐渐具有了绘画语言的功能,成为画面上最灵活多变的元素。就中国绘画中的“线”表现力而言,笔的不同运用产生不同“线”的效果,构成丰富的绘画语言,它关系着作品的成败和质量的高低。古代画论中对“线”的要求较为严谨,如“拆钗股”、“虫蚀木”、“锥画沙”“屋漏痕”“一波三折”等等。按此论述,我们如果再和生命的节律及生命形态相联系,对古人“线”的要求,理解就深刻了,就会很快,渐入佳境。中国的“线”是世界上发展最成熟,最具表现力的绘画语言之一,“线”是中国绘画中最基本的表现语言。由于中国画的“线”秉承了中国书法的用

线,因此,中国绘画的用线不仅表现力丰富,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独具民族特色的用线和体系。

从中国古代书画理论中可以发现,“线”与中国传统宇宙观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晋书法家钟鹞所说:“笔画者,界也,流美者、人也。”就是说笔画使画面分割的开始。,

笔画的美根源于人的先天禀赋和情感。中国的绘画是画家与大自然之间进行深入的对话和交流,以及画家对人和整体人类社会的深刻理解,感悟判断的结果。“线”是中国画的基础,“线”是中国画生命的轨迹,它纪录着中国绘画的传统与历史。

中国绘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在画语录中提出,中国画用“线”要具备,五字标准,即:“平、留、园、重、变”《宪华论中国画之笔墨》中……

中国画用“线”讲究“一波三折”,就是说,线条要有轻、重、疾、提、按、转、折这些在力度、速度、方向等方面都有变化。因此,中国绘画用“线”不能过于规整直线和圆弧线的。因为这些线条太机械和死板,这样的线条不符合生命节律的特征,也不符合情感变化和特征,所以是中国画中最为忌讳的。

中国画中的面从本质说仍然是“线”,是隐藏着的线或者说放大了的“线”。

之所以这样说,原因是中国画中“面”它是有方向性的,有了方向性就有了中国绘画中所需求的“势”,有了“势”才有产生“气韵”的条件,这就是中国绘画审的自律性决定的。

“面”是线与线组合而成的,在中国绘画中,组成画的线条是具有连惯性的,线条之间存在着一个相对严格的时序关系。而且中国画中的面,具有开放性,也就说中国绘画中的面没有一个是完全封闭的,面和面之间都是有机生成的组合,而不是机构的拼接,同时它讲究动势。因此说,中国绘画中的面是不允许有正圆、正方、正三角形等对称的,规整的几何图形所存在的。

中国绘画中“面”尤其在传统的山水画中,表现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绘画中的“面”具有一定时序关系的线条有机地构成和发生而成的,线与线之间的前后关系决定了面的构成也必然具有相应的时间上的先后关系,这种时间上的连续性和空间上的有机生成性,是中国画画“面”构成的独特性所在,也就是能产生画的“气韵生动”之

效果的客观依据。因此中国画中“面”的构成是连续堆叠生成,面与面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是不能分割的。

在堆叠生成的基础上,相间相隔是中国绘画构成较为主要的造型手段。画面上不同种类客观物象相间相隔,从绘画本体论的角度来说,就是画面节奏的转换,笔墨意趣的转换。这种转换是视线在画面上,或“居”或“游”的过程,更是画家情感变化的过程,这种相间相隔有利于机构的平面构成,在环环相扣的导引下,以最终达到“畅神”为目的。彰显中国画家具有传统又有现代艺术感的意匠之妙。

研究中国绘画不能不首先研究构图。构图就是画家根据创作的立意,把不同形体的结构按照形式美的要求“布置”在一定空间的围,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其形成符合艺术规律的组织结构,从而创作出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这种按艺术规律组织画面结构,并且使其形成美的方法就是构图。

中国绘画是通过视觉,艺术形象来表现作为一定思想情感和创造某种意境的。然而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物象总是纷纭繁杂的,为了更好鲜明地反映出画家在的思想情感,就要对客观物象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但不同组合形式反映出不同的意境。

中国绘画的构图在传统理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亦即顾恺之所说的“置布势”,南齐赫在“六法”中提出的“经营位置”指的都是构图,“经营”二字含义十分丰富,它包括思考、分析、推敲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位置”也不是指画面上物象按排的处所,它包括整个画面的结构、格局等就是说完成一幅作品,决不是随随便便一挥而就的,而是要经过苦心经营、探求、精心周密的选择,取舍匠心独立的组织、安排,作品才能得以问世,可见构图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彦远说“经营位置,画之总要。”

中国画构图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灵活”二字,这是由中国人宇宙观和人文精神所决定的,在中国人看来,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彼此相因,同情、交感、和谐中道,物质形式的有限性与精神观念的无穷性,形成了中国人将有限形体点化成无穷空灵,妙用的思想系统。因此,中国画家在自然面前往往是处于相对主动的地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和自我之间求得一种和谐与平衡,不为物累,从“物为我用”到“物我两忘”,体现了对高深哲理与幽远意境的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