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错的不是字,是文化——初中生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归因与对策
本版主持张志刚教法.理念错的不是字今是文化摘要:初中生默写 古诗文时出现错别字,暴露的是学生对这些文字 背后所承载文化的认知缺 失。
从字理构造、意象文化、格律知识等角度分析归因,提出教师应站在文 化的高度,指导学生利用 汉字字理、古诗意象、格律 知识,消灭默写古诗文时 出现的错别字,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古诗文教学;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归因; 字理;意象;格律张元善先生曾这样讲述其小时候读古诗文的经历: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
记住的生字是点,记住的句子是线……这叫做“平面的懂”。
平面的懂还不够,还不能解决一个字的解释和用法的多种变化……熟读背诵后,对这个字 因结构不同而产生的变化都懂了,这才叫“立体的懂”。
①这跟古诗文教学是一个道理。
默写一首古诗,无错字算是“点线的懂”,理解诗歌内容算是“平面的懂”,能赏析诗文语言文化才可谓“立体的懂”。
然而,实际的情况却往往不是这样横向呈现,而是环环相扣、纵向发展的, 没有“点线的懂”就没有“平面的懂”和“立体的懂”。
所以说,能正确默写古诗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
学生写错别字,尤其是古诗文默写中出现错别字,不仅显示出学生没 有掌握“这个字”的正确书写,更暴露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没有理解,还反映出学生对“这个字”背后的相关文化知识的认知缺失。
所以,一个古诗文默写错字连篇的学生,缺失的不仅是语文素养,更是文化认知。
那么,有哪些途径可以帮助学生从源头消灭错别字,达到立体掌握,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理解和传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呢?一、利用汉字字理消灭错别字汉字数量很多,但偏旁有限。
汉字的偏旁都表示一定的意义,而且偏旁相同的字经常会在意义上有某些联系。
字词教学,教师有意识地给学生讲解偏旁的含义,可以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比如,柳宗元《小 石潭记》“水尤清冽”中的“冽”,学生经常误写为“洌”。
学生古诗文错别字情况分类及有效策略探究word资料5页
学生古诗文错别字情况分类及有效策略探究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古诗词仍以独有的魅力,承载着华夏民族辉煌的历史。
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学生在默写这个环节总会出现多多少少的错误。
即使文章背得滚瓜烂熟,一提起笔来,仍然会写错别字,甚至在中考这样大型的考试中依然错误百出。
针对学生古诗词默写错别字现象,笔者通过对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古诗词中的错别字进行了分类汇总。
一、古诗词错别字类型1.同音异形字。
同音异形字是学生默写过程中出错误率最高的。
古诗词中同音异形字很多,学生遇到默写时,就会出现混淆,出现错别字。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字,学生常写作“燕”;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的“燕”字却又写成了“雁”,导致丢分。
再如,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与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州”和“洲”是学生主要的写错对象;又如曹操《观沧海》秋风萧瑟的“萧”字与陆游《游山西村》“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箫”因读音相同,字形相近,成为学生书写的一大难题。
2.通假字、本字和古体字、今体字的错用。
无论诗词还是古文都有通假现象出现,再加上学生对文章句义的理解,古今写法的不同,默写过程中通假字与本字的混用,古今字的错用,成为学生古诗文默写的第二种常见错误。
如,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便要还家”,本字是“邀”,课本用的是通假字“要”,很多同学默写时,把“要”写成了“邀”。
再如郦道元《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默写时,学生根据对意思的理解,把“阙”写成了“缺”,反而成了错别字。
又如《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把“说”写成“悦”,就是古今字的错用。
3.不理解句义,记忆囫囵吞枣。
考试之前,我总会问学生,诗词背会了吗?学生都会很痛快地回答背会了,但考试过后才发现,背会却拿不到分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为文意理解不到位,出现错别字是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的第三种常见错误。
古诗默写失分原因及如何改进作文
古诗默写失分原因及如何改进作文段落一,古诗默写的常见失分原因。
古诗默写真是让人头疼啊!为啥每次默写都错漏百出呢?其实啊,主要原因就是咱们对古诗的记忆不够扎实,对诗文内容不够熟悉。
再加上有时候光顾着背,没真正理解诗的意思,默写时就容易
出错。
还有啊,书写不规范也是个大问题,错别字、笔误这些,一
不留神就冒出来了。
段落二,情感共鸣与古诗默写。
古诗嘛,它不只是文字,更是情感和意境的结晶。
想要默写得好,就得去感受诗里的情感。
你得了解古诗的背景,体会诗人的心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记住并默写出来。
还有啊,你得真正喜欢古诗,有兴趣去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你的积极性。
段落三,提高古诗默写的技巧与方法。
说起提高古诗默写的技巧,那可是多了去了!首先,你得勤快
点儿,多背多记,这样才能让记忆更牢固。
其次,你得理解古诗的
意思,这样默写起来就更顺手了。
还有啊,写字也得规范点,别老是出现错别字、笔误这些问题。
另外,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你可以用APP、在线题库这些工具来辅助学习,效果会更好哦!
段落四,培养古诗学习的长期兴趣。
想要提高古诗默写的成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你得有长期的兴趣和坚持才行。
你可以多参加一些诗词朗诵、写作比赛之类的活动,让自己对古诗有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还有啊,跟同学、老师多交流交流,听听他们的见解和心得,也能让你对古诗有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啊,只要你有兴趣、有坚持,古诗默写这关就一定能过!。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策略-高考古诗文默写填空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策略:高考古诗文默写填空古诗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
背诵古诗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熏陶着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
”各类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是默写。
古诗文朗朗上口,易背易记,但在实际考察默写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同学经常出现错别字。
这既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又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笔者从事初中教学十几年,总结历年来所教学生古诗文默写错误情况,无非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同音字混淆。
如“燕”、“雁”,这两个字在古诗文中常常出现。
“归雁洛阳边”,“衡阳雁去无留意”,“似曾相识燕归来”,“微雨燕双飞”……因为不理解“燕”与“雁”的含义,学生常常将这两字混淆。
再如“香”和“乡”,“便”和“变”,“于”和“与”等。
初中生中有些人习惯用听觉来学习,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学生,他们深情朗诵,高声背诵,记忆速度很快,但记忆的正确性却很差。
究其原因,恐怕是对于这些同音字,没有认真理解识记。
二是形近字混淆。
中国字中形声字多,声部表音,形部表意,这些字不仅读音差不多,字形也相近,学生很容易默写错。
如“直挂云帆济沧海”,“天苍苍”,“沧”与“苍”,读音相同,字形又相近。
再如“箫”与“萧”“磬”与“馨”……当然还有一些虽读音不同,但字形很是相近的字。
如“已”、“己”、“巳”,这三个字学生就很难分辨。
要正确识记这些形近字,就得讲究方法。
三是偏旁混淆。
如“禅房花木深”,“禅”字为“示字旁”,许多同学会默写成“衣字旁”。
再如“壮”,学生常常将“士”写作“土”,还有反文旁与欠字旁;走字底与建之旁;同字匡与门字匡等,学生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默写错误。
四是较复杂的生僻字。
这些字往往不常用,并且结构比较复杂。
如“霪雨霏霏”的“霪”字,“林壑尤美”得“壑”字,“❷❷然”的“❷”字,学生在默写时出错几率就较大。
古诗词积累中常见错别字类型及纠正策略
古诗词积累中常见错别字类型及纠正策略新课标十分重视语言的积累,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显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
提出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
同学们在学习积累古诗词时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错误,其中出现最多的错误是书写时的错别字。
错误的原因主要有:1、形近致错汉字中字形相近的字较多,多一笔少一笔,甚至笔画的长短都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
如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中“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的“拨”字,容易写成“拔”。
再如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中的“哀”,因与“衰”形体相似,故同学们常写成“衰”。
又如曹操的《龟虽寿》中“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已”与“己”也是如此。
2、音近易误汉字中不仅字形相近的字较多,而且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也很多,因其读音相同或相近,因而也会产生错别字。
如杨炯的《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中的“作”,同学们常写成“做”。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学生把“迹”写成了“际”,写错的原因都是两者同音。
又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的“春”与“村”读音相近,故而常把“春”写成“村”。
3、形、音相近致别有些汉字不仅形体相近,而且读音也相近,稍不注意,同学们就更容易写错。
如学生常把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涯”写成“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婵”写成“蝉”。
4、不辨通假而错古汉语中常有通假现象: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替代另一个字使用。
碰到这种现象,我们应按本字的音读,按本字的义理解。
象《长歌行汉乐府》中“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中的“华”与“花”通假,我们在读诗歌时,“华”读作“花”。
中考古诗词默写失误分析与应对策略
中考古诗词默写失误分析与应对策略钟桂玉一、古诗词默写失误及原因分析古诗词默写题一般分为直接默写题和理解性默写题。
直接默写题就是给出诗词的前半句或后半句,要求默写后半句或前半句话;理解性默写是给出内容方面的提示,要求默写出与提示内容相符的诗词句子。
从历年阅卷分析看,学生在默写古诗词时,主要失误有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错。
书写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因同音字而错,如:“勿施于人”中的“施”误写成“失”,“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误写成“汉”,“会当凌绝顶”中的“凌”误写成“临”“零”等。
二是因形近而错,如“天涯若比邻”的“涯”写成“崖”;“白发搔更短”,“搔”写成“骚”或“挠”;“海内存知己”中的“己”写成“已”等等。
三是书写时添笔少笔不规范,如“似曾相识燕归来”中的“燕”漏写笔画,“舟”“丹”“凌”的点,漏写或者多点;“于”“千”连笔的不规范书写,导致字形变形;还有“淡”“凝”中三点水、两点水的连笔书写让评卷老师很难判定到底是几点水,或者又是“讠”字旁等等。
2.记忆错。
把诗词中的关键字词与平时其它文章中常见词语混淆。
如“长风破浪会有时”误记成“乘风破浪会有时”;“似曾相识燕归来”误记成“似曾相似燕归来”;“留取丹心照汗青”误记成“留取丹青照汉心”等等。
3.理解错。
理解错有两种情形:一是对题目要求(即命题者意图)理解错误,导致不能按题目要求作答。
如《岳阳楼记》中表明范仲淹政治抱负的名句,有学生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答上去。
二是对诗词意思理解错误,把不符合要求的句子答上去。
如请写出一句描写春天的诗句,有学生把“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答上去。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出现上述错误是因为教学上对某些能力的关注不够。
中考古诗词多考默写,所以很多老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多半是叫学生背诵,其它基本不作要求,因而常常出现古诗词教学只背诵轻理解、轻运用、轻书写现象。
二、提高古诗词默写得分率的策略如果在古诗词教学或者迎考复习中过好以下三关,学生默写的失误就会减少。
古诗默写失分原因及如何改进作文
古诗默写失分原因及如何改进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古诗默写这一块总是让我又爱又恨。
爱它是因为感觉只要
背下来就能得分,恨它则是因为明明觉得简单,却还是会失分。
那到底为啥会
这样呢?让我来好好分析分析。
最大的问题就是“没背熟”。
老师要求背诵的古诗,我总是偷懒,觉得读
几遍大概有个印象就行。
结果一到考试,脑袋里就像一团浆糊,啥也想不起来。
这就好比去战场打仗,武器都没磨锋利,怎么能打胜仗呢?
是“错别字太多”。
有些字平时写的时候就不注意,考试的时候一紧张,
更是乱写一气。
比如“黄鹂”的“鹂”字,我老是少写一点,写成“黄丽”,
这不是闹笑话嘛!
还有就是“理解不到位”。
只知道死记硬背,诗句的意思根本不明白。
就
像盲人摸象,只摸到了一点表面,根本不知道整首诗的内涵。
所以一遇到理解
性默写的题目,就只能干瞪眼。
既然知道了失分的原因,那咱就得想办法改进呀!
第一,老老实实背诵,绝不偷懒。
每天早上起来大声朗读,晚上睡觉前再
默默回忆一遍,把那些古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想忘都忘不掉。
第二,认真写字,消灭错别字。
准备一个错题本,把容易写错的字多写几遍,写的时候心里默念:“这次可别再错啦!”
第三,加强对古诗的理解。
不能只是会背,还要知道诗人为啥要写这首诗,表达了啥情感。
这样理解着去记忆,效果肯定好得多。
古诗默写这道坎儿,我是一定要跨过去的!我就不信,下一次考试,我还
会在这上面丢分!加油!。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随着新课标对古诗文记诵积累的重视和强调,中考试题也更加突出对背诵默写的考查。
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背诵、默写,但效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这一现象,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通过分析学生卷面,笔者发现学生默写失分的主要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错字。
学生在默写中出现错字的现象是较多的。
汉字书写或多一笔,或少一笔,或写错偏旁,或写错结构,不一而足。
例如“旧时茅店社林边”中“茅”字少一撇,“吏禄三百石”中“禄”字写成“衣”旁,“风正一帆悬”中“悬”字多一横,“晨兴理荒秽”中“荒”字多一点,“隔江犹唱《后庭花》”中“庭”字里边的“廷”写成“延”等。
2.别字。
这种情况主要是同音字和形近字的误用,不少学生平时背诵不认真,只会死记硬背,不能做到口、脑、手并用。
例如“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中的“宵”字,学生往往会误写成“霄”字。
再如“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汗青”误写为“汉青”,“黑云压城城欲摧”中“摧”误写为“催”,“夜泊秦淮近酒家”中“近”误写为“进”等。
3.通假字。
古诗文名句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会因记忆不牢,常常将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通“悦”,“诲女知之乎”中“女”通“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知”通“智”,“担中肉尽,止有剩骨”中“止”通“只”,“对镜帖花黄”中“帖”同“贴”,“出门看火伴”中“火”同“伙”,“路转溪头忽见”中“见”通“现”等。
针对以上几种错误现象,笔者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纠错对策。
1.准确诵读,深入理解。
最具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古诗文,不诵读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
课堂上必须强调准确诵读。
可以通过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方式灵活进行。
课堂上听录音,老师范读,起码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学生误读,读错,以致影响以后的背诵和默写,准确诵读是古诗文学习最基础的一步。
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默写题,都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怎样减少学生古诗文默写中的错别字.武进敏doc
怎样减少学生古诗文默写中的错别字武进敏古诗文默写是语文考试基础知识积累运用部分的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所占分数一般是6分,是整张试卷中最容易得分的部分,也是评分最严格的部分,凡是“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因此对于古诗文默写不只是要求学生背诵准确,更要书写无误,注意笔画规范,结构清晰。
初二第二学期暑假我们安排学生背诵九年级上册课内五首词和课外十首古诗,开学初集中检查,人人过关。
可第一次月考学生的默写都给了我当头一棒,让我一时失语,通过对学生答题的认真分析,发现学生在古诗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书写不规范。
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不规范,要么多一点,要么少一撇,把字写得面目全非,这样导致错误,“鸡声茅店月”将”“茅”的一撇写掉。
2.同音字代替。
由于平时读书背诵不认真,随口而出,久而久之,字音记住而字形比较模糊,所以在考试时写不出就用同音字代替。
如“鸡声茅店月的“声”写成“升”。
“吏禄三百石”将“石”写成“担”。
3.通假字用反。
古诗文名句中很多都有通假字,同学们由于记忆不牢,全部把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如“经伦世务者,窥谷忘反”。
很多同学将“反”写成“返”,但原文用的是通假字“反”。
默写时就不能写成“返”。
4.对字义不理解。
“相随饷田去”,饷田是给在田时劳动的人送饭,由于光背不理解诗句大意,所以将“饷”写成“响”。
5.少数学生诵读不认真。
读时要么添字,要么掉字,要么读错字,更可怕是一些学生给了上句写下句可以写出,给了下句写上句都不会了。
针对上述错因,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1.定期默写,小组长批阅,教师复核,发现错字,及时改正,每个写五遍。
2.红笔圈画,易错易混了,背诵时认真看,警醒自已。
3.像理科一样,养成集错纠错习惯,在纠错中提升默写正确率。
4.像落实中考说明2000余字词一样,教师要有预见性,对于易混易错的教师要从音,形,义三方面进行指导,讲清楚,帮助学生理解意思,正确书写。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易错字
初中文言文古诗词易错字在初中阶段,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古汉语与现代汉语在用字、读音、语法等方面存在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易错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易错字及其正确用法:1. 通假字:在古文中,由于书写不便或避讳等原因,某些字会被其他字替代,这种现象称为通假。
例如,“不”通“否”,“已”通“矣”,“知”通“智”等。
2. 多音字:古文中的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只有一个读音,或者读音发生了变化。
如“行”字在古文中可读作“xíng”或“háng”,现代汉语中通常读作“xíng”。
3. 形近字:由于汉字的构造特点,一些字形相近的字容易被混淆。
例如,“已”和“己”,“焉”和“安”,“矣”和“已”等。
4. 同义异形字:古文中有些字虽然意义相同或相近,但写法不同。
如“见”和“现”,“莫”和“暮”,“犹”和“猷”等。
5. 词义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字的含义发生了变化。
在古文中,这些字可能表示一个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则表示另一个意思。
例如,“走”在古文中表示“跑”,现代汉语中则表示“步行”。
6. 词类活用:在古文中,一些字的词性会根据语境发生活用。
如名词用作动词,动词用作名词等。
例如,“风”在古文中可以表示“吹风”,也可以表示“风气”。
7. 省略字:古文中为了节省篇幅,有时会省略一些字。
如“之”字在句中作为代词或助词时,有时会省略。
8. 古今字义差异:有些字在古文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中的含义不同。
如“汤”在古文中指“热水”,现代汉语中则指“汤水”。
为了避免这些易错字,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和古诗词时,应该重视对字词的深入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做练习,加强对古汉语特点的掌握。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实践,可以逐渐减少这些错误,提高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学习效果。
告别错别字,不难——初中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归因及对策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149告别错别字,不难——初中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归因及对策文/苏娅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和积累。
”基于此,全国各地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均是默写。
本来在老师看来该是送分题,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仍然经常出现各种五花八门的错别字,这不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而且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究其原因,是因为学生对这些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认知缺失,故笔者认为教师应站在文化的高度,指导学生利用汉字字理、古诗意象、汉字渊源,力争古诗文默写中出现的错别字误率为0,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归因;应对措施;字理;意象;渊源默写一首古诗,没有错别字算是“点线的懂”,理解诗歌内容算是“平面的懂”,赏析诗文的语言文字才是“立体的懂”。
可以说没有“点线的懂”就没有“平面的懂”和“立体的懂”。
因此,能正确默写古诗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
然而笔者根据学生多次期中、期末小题分分析,默写能拿到满分的学生只有70%,20%的学生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笔误”,还有少数学生的错误率更是极高。
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只是死记硬背,虽然老师上课进行了费事费力的讲解,但仍不能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和美感。
所以,一个古诗文默写错字连篇的学生,缺失的不仅是文学素养,更是文化认知。
回到中考,虽然阅卷老师对古诗文默写的批改要求很严格,但这一题仍然是学生得分率最高的题目。
其实弄清楚了出错原因,对策也就有了。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这些途径帮助学生从源头消灭错别字,达到立体掌握,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促进学生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1 运用汉字字理消灭错别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字数量多如牛毛,但汉字的偏旁有限。
每个偏旁都有一定的意义,相同偏旁的字在意义上肯定就会有一些联系。
如何应对古诗文的默写错误
如何应对古诗文的默写错误陈加明张艳周正国地址:湖北省枣阳市刘升镇中学邮编:44121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花费大量精力进行背诵、默写,但结果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
通过分析,笔者发现学生失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错字。
错字大多出现在一些生难字上,例如:“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中的“壑”“嫠”,“无案牍之劳形”中的“牍”,这类字本身比较难,平时写得较少,所以掌握不牢固。
别字。
学生在默写中出现的别字远远多于错字。
主要是同音字代替和形近字的误用。
多数学生平日背诵马虎,只知道死记硬背,没有口、脑、手并用,只会背不会写。
通假字。
古诗文名句中有很多通假字,学生常常会因记忆不牢,将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书写习惯不好。
有部分学生在写字时不够严谨,总是喜欢多一点或少一画。
对上述种种错误现象,笔者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勤查字典要让学生记忆,必须先让他理解。
有的学生喜欢提问,这本无可非议。
但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回答,而是要他自己去查字典,等学生查完后再与之交流,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
做好指导将一些易错的字讲清、讲透,把学生的错别字“扼杀”在萌芽状态。
以《劝学》为例,学生常把“跬步”写成“硅步”,“驾”写成“架”。
古人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所以跬步就是半步,当然跟“足”有关,而跟“石”无关。
“驾’指马拉着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当然与“马”有关,而与“木”无关。
特别是“致”和“至”,课文里的解释都是“达到”,这让学生很是困惑。
其实“致”本有“引起,使达到”的意思。
因此“致”解释成“使……达到”应更为准确。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是说: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跑得快,但是,车马使他达到千里之外。
“无以至千里”不是借助车马使他达到,而是说靠自身积累“跬步”达到的结果。
这样分析清楚后,学生自然不会再混淆。
再如《师说》中最典型的“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是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足挂齿,不屑提起,当然跟牙有关。
初中古诗歌默写中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初中古诗歌默写中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初中古诗文默写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于是老师很重视。
能拿到的分数一分不丢。
很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但是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可以说“屡错不止”。
于是许多老师采用了罚抄措施,少则几十遍,多则几百遍。
学生叫苦不迭,有学生诉苦说一个字写上几十遍,几乎都不认识这个字了。
学生厌烦默写古诗,进而怨恨语文,在这种枯燥的罚抄中,学生逐渐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因此对默写中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分析,以及采取科学应对措施的研究,就显得非常重要和迫切。
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对错别字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根据这些成因采取了相应的应对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现赘述如下,以请教于大方之家。
一、错别字现象的成因学生默写错误的根本原因是:学生对古诗的意义不理解,只是机械生硬地背诵下来,学生记住的只是声音,默写时是根据声音来默写的。
当然也有些学生对古诗文的意义一知半解,在默写时,错别字现象仍时有发生。
这种单单记住声音,或者对诗意的一知半解,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初中教材需要默写的古诗文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安排在每一个单元中,和文言文安排在一个单元,这一部分古诗歌我们称之为讲读课文,需要老师详细讲解。
另一部分是附在教材之后。
但是每首诗在正文前面对思想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行了简短提示,并且下面对古诗进行了详细注释。
从默写测试的结果看,前一部分学生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概率明显比后一部分小。
因为教材后附录的古诗歌,教师几乎不讲解,学生也没有用心理解其意义,只是按照要求去背诵。
教材这样安排是和课程标准相统一的。
课程标准在阅读古诗词是这样要求的:“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这里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很明显就是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去自主探究。
可是我们的学生很少关注古诗前面的提示和注释,只是机械地背诵下来。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
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
默写古诗文不仅是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还能锻炼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默写古诗文常常存在错误,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呢?本文将提出一些初中古诗文默写纠错对策。
一、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要想减少古诗文默写错误,首先需要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学生要认识到古诗文默写不是应付考试,而是一种语文学习的方式,要认真对待。
学生要养成每天默写古诗文的好习惯,不要掉以轻心。
同时,老师也要重视古诗文的默写,给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与意义。
二、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要想默写古诗文不出错,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
学生要深入理解古诗文,掌握古诗文的意境和形式。
学生需要对诗文中的字词、句子和意境进行分析和解析,让古诗文的内容深入自己的脑海。
如果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过浅或有误,那么默写就会出现错误。
因此,学生需要通过反复朗读、分析古诗文的方式来建立正确的认知框架。
三、重视细节,规范字形学生在默写古诗文时,要注意细节,特别是字形。
如果学生的字形不规范,就会影响默写古诗文的准确性。
因此,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字形和笔画,注意写字的规范性,避免写错字。
四、检查与纠错默写古诗文之后,学生要认真检查自己默写的内容与原文是否相符。
如果发现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
学生需要借助工具书或课本,查找自己不确定的地方。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默写、对比或请教老师,加强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老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文的印象。
五、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古诗文默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讨论的重点之一。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与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学生可以加深对古诗文的理解,梳理自己的思路,更好地运用古诗文中的语言表达和文化内涵。
总之,在初中古诗文的默写中,学生需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深入理解古诗文,注意细节,加强检查与纠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浅谈初中古诗文默写中常见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学古诗文默写中常见问题及对策姚晓梅四川省攀枝花市试验学校近来几年我市中考语文的古诗文默写题分值大有提高,今年甚至实现十分之多。
正是由于默写所占的分值很大,而且相对其它试题得分较易,因此将近每个语文老师都把古诗文默写当做教学的重头戏,不容闪失。
但考试时仍然会有很多学生在默写时显现各种错误,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归纳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总结了几点应对方法。
1默写中常见的一些问题1.1通假字造成的错误如课文《论语》中“诲女知之乎?”不少同学把“女”写成“汝”,这是没有考虑到通假字造成的失误。
1.2写字不规范造成的错误不少同学平常没有养成规范写字习惯,在默写时抢时间,不注意字的规范端正,用行书甚至是草书、异体字来书写,造成笔画交代不清楚,偏旁部首笔画绕成一团,不注意字的间架结构,不清爽,在改卷时,老师可能因看不清只能算错。
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随风直到夜郎西”,的“直”里面是三横,不少同学写成两横;再如吴均的《山中杂诗》中“竹中窥落日”的“落”,不少同学容易把上下结构,写成左右结构。
而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满”,不少同学又把左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
这些都是由于在学校写字时没有养成规范书写习惯造成的。
1.3没有理解文意如默写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林壑尤美”,不少同学把“尤美”,默写成“美妙”,紧要由于没有理解“尤美”是尤其秀美的意思。
如杜甫《登高》中“会当凌绝顶”不少同学默写时把“凌”写成光临的“临”,其实“凌”在文中是登上的意思,紧要也是由于没有理解文意造成的错误。
1.4意义相关或相近字造成的错误如王绩《野望》中“山山唯落晖。
”,有的同学把“唯”写成“惟”,其实两个字意思约莫相同,这就需要学生默写时留心注意文中正确的字,忠实原文,才略躲避错误。
1.5同音字或音近字替换在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涵虚混太清”诗句,有的同学把“涵”写成“含”,这是同音字替换造成的失误。
浅谈古诗词默写的常见错误及对策
浅谈古诗词默写的常见错误及对策作者:贾昕来源:《新课程·中学》2010年第10期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古代诗词”做了这样的界定: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鉴于此,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試题,没有哪一个省市不考“古诗词默写”的内容的。
本文就来谈谈古诗词默写中常见的错误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学诗词默写一、常见的错误(一)因字音相同或相近而出错1.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盛)烟柳满皇都。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汉)青。
3.春蚕到死丝(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朗)西。
(二)因词义相近而出错1.生当作(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生)。
3.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进)酒家。
(三)因字形相近而出错1.鸡声茅(矛)店月,人迹板桥霜。
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斑)马鸣。
(四)因习惯语序干扰而出错1.江山代有才人(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2.百川东到(到东)海,何时复西归。
(五)因书写失误而出错1.海内存知己(已),天涯若比邻。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戌)轮台。
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苍)海。
二、对策其实在“古诗词默写”部分出错丢分是很不应该,也是很不划算的,每一个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平时严格的训练来加强记忆。
在此,笔者介绍一下加强古诗词背诵、积累的方法:(一)熟读成诵熟读成诵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用心朗读,直至达到背诵的目的,它有别于强制性的、被动的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勉强的、暂时的,也是最容易遗忘的。
(二)理解想象背诵时多想象诗词的画面,多理解诗词原句的意思,多体味诗词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词最讲究意境,一首好的诗词往往就是一幅好的图画,读这些诗词,就像在欣赏一幅幅山水画。
如果我们在读的时候多想象一下诗词中优美的意境,就会帮助我们正确掌握。
说说古诗文默写题中的错别字问题
说说古诗文默写题中的错别字问题【常见问题】一、误解错用误解诗文的意思,造成书写中出现错别字。
例如: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诗句的意思是: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的情思。
个别学生误解为共剪西窗外的竹子,而将“烛〞写成“竹〞。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句子的意思是: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个别学生误解为像蛇那样的形状,而将“行〞写成“形〞。
二、同音替代没有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在书写中用同音字替代,造成别字。
例如: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
环是指玉制的装饰物,“〞不能误写成“佩〞。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汗青原意是指青竹出汗的工序,后来渐渐成了竹简的代名词了,现在多指史册,“汗〞不能误写成“汉〞。
三、形近混淆没有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在书写中造成形近字混淆。
例如: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冽:冷。
洌:清。
“冽〞和“洌〞形近而音同,1.书写时如果不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及两个字的含义,就极易混淆。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掣:拽、拉。
擎:向上托、举。
“掣〞和“擎〞形近,书写时如果不准确理解诗文的意思及两个字的含义,就极易混淆。
四、不明意象古代诗歌,往往借助客观事物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
客观事物就是“象〞,诗人的主观感情就是“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
鉴赏诗歌时,捕捉、感受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能准确理解诗歌的意旨、感情和哲理。
明确了诗歌中的意象,书写时自然会减少失误。
例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在古诗中,多用“雁〞这一意象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多用“燕〞这一意象象征春天,表欢快、生机。
五、无视通假古诗文中的通假字现象要注意,书写时要写其假借字。
学生默写古诗词好出现错别字怎么办
学生默写古诗词好出现错别字怎么办?七年级姜德志在平时或测验考试时学生默写古诗词出现的错别字可谓五花八门,让人忍俊不禁。
如默写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结果被写成“半亩方塘一剑开,天光云影更徘徊。
问君哪的清如果?唯有源头和谁来。
为什么?我个人认为可能是以下原因。
一、粗心大意,手心不一。
默写的时候,他们用心不专,想当然地按定势去写。
也是因为平时不知练过多少次,所以马虎、轻敌。
再加上心里想的和手上写的不一致。
如上边的“如许”被写成“如果”。
因为大意再加上“如果”的使用频率远大于“如许”。
二、一知半解,顺音抓字。
许多学生对于诗词理解略知一二,并不全然明白,甚至对某个字词根本不理解,所以就容易张冠李戴,随意抓个字来顶替。
如上边把“鉴”写成“剑”、把“共”写成“更”或其他同音字。
三、漫心复习,如曲跑调。
因为古诗词是中考必考知识点,所以平常老师要求他们反复练习。
学生已经厌烦,但在老师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做。
于是敷衍了事、三心二意、搪官差,久而久之反而跑偏了。
如上边“问渠”读成“问君”;“活水”读成“和谁”针对以上原因如何杜绝呢?平时我是这样做的。
一、首次,做实打牢,根深蒂固。
刚开始学习时,给学生讲透诗词意义,让学生明白整首诗词的含义,弄懂重点字词意思。
书写方面,我首先强调那些字易写错如上诗中“鉴”、“那”、“共”、“清”,然后再抄一遍,最后要求人人过关。
人都有先入为主的意识,这样让正确的先占据记忆领域,在反复练习一周基本上就不会出错。
二、平时,课前复习,杀一儆百。
平时上课前用五分钟复习巩固学过的古诗词。
先让个别学生作为小组代表上黑板默写,然后集体师生评议。
对于出现错误的组代表按错的数量(一般只错1-2个)全组将给优胜组每人买一支笔或一个练习本或罚值日一天。
这种方法不仅惩罚写错者,而且还培养了他们集体荣誉感。
所以课下小组内互相监督、检查、提醒。
三、考试,三“到”合一,检查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初中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初中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的原因及对策
景东银生中学罗承艳
【摘要】古诗文是一种传承祖国古代灿烂文化的载体,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学习古诗文,可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语感和思维,熏陶着学生对美好生活和理想人生的追求,《新课程标准》指出:“古诗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的记诵和积累。
”各类语文试题中关于背诵的考查形式是默写。
但在实际考察默写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经常出现错别字,这不仅影响学生考试成绩而且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本文试通过对初中生古诗文默写常见错别字的研究,探求其形成原因和解决对策。
【关键词】古诗文默写错别字现状错误原因应对措施中国的古诗文绵延了几千年,保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初中生在语文古诗文默写练习、考试、甚至是抄写过程中经常出现大量错别字,并且有许多常见字、常用字写错的机率非常高。
应对初中生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现象的解决策略主要是师生在思想上的重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方式方法的注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良好习惯的养成。
规范地运用文字是夯实语文基本功的前提,更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文化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一、初中生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的现状
古诗文默写是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部分的必考内容。
这部分内容所占分数一般在5至8分左右,是整张试卷中最容易得分的部分,也是评分最严格的部分,各地市均规定“错、漏、倒、添字均算错,
有错则该句不得分”。
有些考生走出考场的时候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凡是默写的题全都会背,也都填对了。
其实未必,评卷要求一句中只要有一个错别字该句就算全错。
因此不只是要背诵准确,更要书写无误,注意笔画规范,结构清晰。
如有的考生因字体潦草把“直挂云帆济沧海”写成了“直挂云帆济沦海”;有的因字形相近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成了“便引诗情(晴)到碧霄(宵)”;还有的是因习惯语序、词语干扰出错,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个原因,一部分学生往往就是观其大略,不求甚解,而导致把语句的顺序颠倒,例如:“江山代有才人(人才、人材)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等等;但学生自己却认为填对了白白地丢了分数,这是很可惜的。
据抽样调查中学生在古诗文默写这类在老师看来是送分的试题时能拿到满分的只有70%,如果默写仅仅是让学生根据上一句来写下一句,90%的学生都会,还有少数是背诵时背的很熟,但是默写却写错别字。
这就反映出一个问题:大部分初中生对古诗文只是死记硬背,而不能领会其所蕴含的意义和美。
二、初中生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现在的初中生在平时学习古诗文时还是花了一定的时间背诵默写的,但一到考试默写时,总是容易出现错误。
通过对中考卷分析,不难发现:众多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出现错别字,这也是失分的主要原因。
造成学生在诗歌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有哪些呢?以下作简要分析以帮助同学们在以后的诗歌默写中避免出现错误。
1、书写不规范。
学生在平时的书写中不规范,要么多一点,要么少一撇,把字写的面目全非,这样导致的错误,是从学生开始学习书写汉字时就形成的了,原有的错误字形在学生脑海中根深蒂固,纠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2、同音字代替。
由于平时读书背诵不认真,随口而出,久而久之,字音记住了而字形比较模糊,所以在考试时,写不出了就用同音字代替。
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多同学把“婵”写成“蝉”,以为是小动物“蝉”,其实“婵娟”指月亮。
3、通假字用反。
古诗文名句中很多都有通假字,同学们由于记忆不牢,经常把通假字和本字用反。
如“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很多同学把“反”写成“返”,其实这就是把通假字写反了,本字是“返”,但原文用的是通假字“反”,默写时就不能写成“返”。
再如“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也有很多同学把“曾”写成了“层”。
4、对字义不理解。
如“暗”的意思有光线不足、隐藏不露的、模糊、不鲜明。
“黯”是指阴暗。
字义上相去甚远,可是学生由于不理解,通过死记硬背还是写错。
再如“涯”与“崖”。
“涯”指水边,“崖”指山崖,理解正确,那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断肠人在天涯”就不会有错。
5、只是注重识记名句。
在中考卷中古诗文默写题考查学生识记名句的能力的题出现的机率很大,所以学生们就只选取诗中的名句来
背诵默写,如果遇到给出上句填下句或给出下句填上句,恰好就是名句前或后的句子,这时很多考生的思维就好像一下子短路了,得分总不高。
6、诵读不认真。
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能够写出句子就行,所以在诵读时不认真,有的学生把句子都读错了,要么加字,要么减字,还有一部分学生课标要求背诵的他不背诵,导致书写时因诵读不准确而导致书写错误。
三、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的对策
中考对古诗文默写的评分要求是非常严格的。
但作为相对较客观的考题,恰好是学生最有可能拿分的题目。
其实弄清楚了古诗文默写错别字出现的情况,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对症下药”的对策也就有了。
下面就我们教研组的研究,简要的谈谈我们的应对策略。
1、从背诵抓起
在初中阶段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文必须严格要求学生做到准确背诵。
首先,要能准确朗诵。
汉语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汉语诗文特别适合诵读。
最具汉语音韵美和意境美的古诗文,不诵读是很难体会到蕴藏于其中的美感。
所以课堂上必须强调准确诵读。
可以通过听录音、老师范读、学生齐读、个人朗读等方式灵活进行,最大限度的防范学生误读、读错,以致影响以后的背诵和默写。
其次,严格背诵。
记忆是一切学习的基础。
学生的强记能力是非常强的,一首绝句或律诗两分钟背诵是绝对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速记是容易遗忘的,而理解记忆就会牢固很多。
初中生有一定的理解力,
背诵应该以了解内容为前提,逐步减少机械记忆,学会理解记忆。
2、从规范书写抓起
诗歌背诵之后,要有一个默写的程序。
否则有些学生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会背不会写。
学生默写以后,要和书本对照,或学生之间相互检查,以期发现错误,及时更正。
学生在书写时,要做到:字迹清楚,笔画清晰,卷面清洁;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平时按这样的要求完成,才不至于在考试时临时抱佛脚。
3、练习、复习巩固
学生能在老师规定的时间内背诵、默写,但是经常瞬时记忆一过,很多的古诗文背诵默写在考试的时候就出现问题。
所以在进行了前面的几个步骤以后后,不见得学生就具有了完全的解题能力,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和综合归类来适应考试题目,学会做题,学会运用。
除此以外,还需要适时的复习巩固,循环记忆,让学生记牢固不至于考试再丢分。
4、学生整理古诗文背诵默写常错字
对于经常出现的古诗文背诵默写的错别字,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错别字整理,整理以后经常复习巩固,以免再次考试丢分。
教师也可做适当的奖罚策略,让学生更好的记住古诗文。
古诗文的背诵默写既是一个难点,同时又是一次机遇。
学得牢固,不仅可以让学生在考试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但古诗文默写出现错别字是一道难题,尤其是别字的出现,称
得上是“顽疾”。
因此古诗文背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师生只有充分利用好课外、把握课堂,落实、完成背诵默写目标,才能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参考文献:【1】黄荣发.中学生错别字现象及其教学策略【J】.安庆师范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1(4)
【2】陈巧梅.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默写中出现错别字的原因及纠正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
【3】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标准与考试说明语文云南省教育厅颁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