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散步归来,打开中央10套,一句精辟的富有哲理的广告词传入耳际:“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闻听此言,我忽然觉得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们“欣赏型人际关系”的真谛所在吗
高度决定视野。
众所周知,站在不同的高度,其视野肯定是不一样的。
站的越高,看得越远,这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视野之阔窄,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行为的选择。
高瞻远瞩,就会有广阔的发现视野,就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如果我们能站在欣赏型德育的理论高度去审视人间,我们就会有更多的欣赏、包容、接纳,当然也就会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角度改变观念。
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看待一件事或一个人,往往会有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感受和认识。
如果我们善于改变观察和思考的角度,那么就会积极主动地去修正自己对某件事或某个人在感受或认识上的偏差。
这对事、对人、对己都会大有益处。
因此,常常换换角度,变变观念去看待人生应该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尺度把握人生。
人生,是门艺术。
在这里,最讲究的是对度的把握。
尺度把握不准,有时可能会导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就拿人际交往中的“距离”来说吧,这个尺度的把握就是非常有讲究的,近之一尺则嫌近,远之一尺则嫌远。
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亲密距离,其范围在6英寸到18英寸(15厘米~44厘米)之间;个人距离,其范围为~4英尺(46~122厘米);社交距离,其范围为4~12英尺~3.7米);公众距离,其范围为12英尺(约3.7米)以上。
当然,这也不是一层不变的。
随着人们由陌生到熟识,由相识到相知,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也会自然而然地发生改变。
空间距离的缩短,人们心灵间的距离也在缩短。
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亲近受教育者,其次是把握好尺度,这样才能进行心灵的勾通,受教育者也才能亲其师受其道。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只要能把握好尺度,就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否则就会四面楚歌。
高度、角度和尺度,三者紧密相关、相辅相成。
一位网友说得好:站好高度,前途无量;换个角度,海阔天空;把握尺度,左右逢源!
于丹的话生动再现了: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
于丹论语心得开篇的话: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论语》真正的道理,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其实说白了,我认为《论语》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这么一本语录。
(以下仅为个人读这段话的一点点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之所以受众广泛,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读了后有一种亲切感,很生动,很耐人寻味:高度决定视野,角度改变观念,尺度把握人生,上面那段话就很生动的体现了这三点。
1、高度决定视野。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
于丹这话有二层意思:一是抓住每个人都有探求真理的可望;二是告诉大家“《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都是最简单的,而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那么,“《论语》真正的道理”,有着与真理相近的特点。
于丹把这层关系摆开,引导人们站在真理的高度探究论语,足以打开人们的视野,看的更为深远,更加引人注目。
2、角度改变观念。
于丹说“我认为《论语》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它是一本非常朴素的,能够相关于以人伦为起点,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
”这段是整个于丹心得最核心、最智慧、最生动、最深刻、最鲜明的阐述。
一是确定了一个大的前提:“我认为…”,指出这仅是个人观点;二是确定一个角度:“《论语》在我们今天的观点去看过去….”,告诉人们于丹解读论语是从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看论语,是与现实生活联系的,把论语放在现代生活的坐标系里来审视。
三是新角度带来新观念。
于丹提出个人观点:“《论语》….教给每一个人在现代生活中,获得心灵快乐”。
站在“我们今天的观点”这个角度读论语,于丹针对现代人的需要有此感悟和收获。
而其所产生的共振以及影响力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
3、尺度把握人生。
如果“获得心灵快乐”是目的,那这句话“能够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就是手段,是尺度把握的问题。
与心灵快乐相对应的是精神痛苦。
痛,是因为不通,通则不痛。
不通,很多时候就是尺度的问题。
而“熟悉现代这种日常秩序找到个
人坐标”应该是最关键的尺度、最紧迫的“通”了。
结束语:
于丹论语心得,超越了就学术而学术的局限,是带着现代人生活的论语心得;于丹论语心得,从论语体味人生,从人生感悟论语;
于丹论语心得,不仅是她的学习心得,也是她的人生心得;
于丹论语心得,让现代人如此之快的走近了论语,认识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