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贝的养殖6学时
第3节 扇贝的养殖技术二.ppt
1.8-2.0厘米,2500-3000般 1.8-2.0厘米,2500-3000股
63.0
4根
69.6
8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5
每根长60米 每根33米
水泥砣子
由石块、砂、水泥浇铸而成,重 1000-2000公斤
风浪大海区可设双砣,也
8个
5
可使用橛子代替砣子,橛 子长80-200厘米,直径
15-20厘米
浮球
塑料,直径30厘米
2. 盐度:扇贝喜欢栖息于盐度较高的海区。河口附近, 有大量淡水注入,盐度变化太大的海区是不适合养 殖扇贝的。
§3.扇贝的养成技术
➢海区的选择
3. 水深:一般选择水较深的海区,大潮干潮时水深保持7~8米以
上的海区,养殖的网笼以不触碰海底为原则。 4. 潮流:应选择潮流畅通且风浪不大的海区。一般选用大潮满潮
➢粘着养殖法
➢采用环氧树脂作粘着剂,将壳高2~3厘米的 稚贝一个个粘着在养殖设施上。 ➢此法扇贝生长较快,并可避免在耳吊和网笼 内的扇贝因风浪、摩擦造成的损伤。该法成活 率从80%提高到88.9%,而且壳长的平均增 长率(生长速度)和肥满度也大为增加。
§3.扇贝的养成技术
➢粘着养殖法的优缺点
➢优点:
7. 水质:养殖海区无工业污水排入,无工业和生活污 染的海区。
8. 其他:水肥,饵料丰富,灾敌害较少。
§3.扇贝的养成技术
➢3.2.2 浮筏的结构和养殖器材
§3.扇贝的养成技术
➢浮筏的结构和养殖器材
§3.扇贝的养成技术
➢浮笩养殖每亩所需器材一览表
种类
规格
重量 (公斤)
数量
折旧 (年)
备注
聚乙烯浮绠 聚乙烯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指南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指南1、课程简介《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是高职水产养殖专业的主干专业技术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根据典型经济贝类室内人工育苗、采苗与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采收与加工、良种繁育、技术推广等工作岗位的需要,着重培养学生贝类种苗繁殖、采苗、车间及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良种繁育、采收与加工等专业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
本课程具体任务是:学习掌握贝类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以及常见经济贝类的苗种培育和养成技术,为毕业后在贝类生产行业能胜任贝类苗种生产、成体养成、技术推广等工作,并能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先进的水产科学技术,解决生产上存在的常见问题,同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技能。
本课程将采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2、课程培养能力分析根据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具有贝类苗种培育、采苗、车间及海上养成技术管理、贝类病虫害的防治、良种繁育、采收与加工等专业能力,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法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等社会能力。
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能力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提高:(1)本课程的专业能力,见表1。
表1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领域专业能力(2)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见表2表2 《海水贝类增养殖技术》学习领域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学习情境适应当地水产经济发展需要,按照生活方式不同选取典型代表生物设计学习情境,依据各学习情境的内容总量及在该课程中的比重分配各学习情境课时。
表3 学习情境划分及学时分配4、学习大纲和标准学习情境1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1、学习内容(1)扇贝亲贝培育(2)扇贝苗种培育(3)扇贝海上养成2、学习标准:(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宜品种和育苗及养成方式,安排扇贝生产(2)会扇贝亲贝培育(3)掌握饵料培养(4)掌握采卵及选优操作(5)能进行幼虫培育管理(6)掌握采苗及幼虫附着后的管理(7)掌握稚贝出池、海区选择及海上养成技术(8)了解扇贝的收获与加工(9)掌握常见病虫害的防治子学习情境一扇贝亲贝培育(1)学习内容:扇贝亲贝培育技术(2)学习标准:能进行亲贝培育促熟、性腺发育程度观察、饵料培养及投喂,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能及时诊断扇贝的病虫害,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扇贝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扇贝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摘要:扇贝是一种可口的海鲜美食,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本文将介绍扇贝的养殖方法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帮助读者了解如何正确养殖扇贝,提高养殖效益。
正文:一、养殖方法1. 筛选场地:选择适宜扇贝养殖的海域或养殖场,应具备良好的水质和充足的水源。
一般来说,海湾和河口地区是目前养殖扇贝的较为理想场所。
2. 选购种苗:选择个体壮实、外表完好的种苗,避免有明显损伤或生长缓慢的扇贝。
3. 建造池塘或网箱:根据需求和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建造池塘或使用网箱进行扇贝的养殖。
池塘和网箱都要具备良好的排水系统和防护措施。
4. 准备养殖底质:扇贝适宜生长的底质应该富含有机物质和泥沙,并具备适当的水深和阳光照射。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清理杂质,以保持底质的优良环境。
5. 注水养殖:将选好的种苗分散投入养殖池塘或网箱,确保每只扇贝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定期检查养殖环境和水质,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养殖线密度。
6. 合理饲养:扇贝是过滤性生物,主要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食。
可以适量投喂鱼粉、海藻粉等富含蛋白质的饲料,维持扇贝的健康生长。
7. 防治病虫害:定期对扇贝养殖场进行清洁消毒工作,及时清除异常扇贝,避免疾病的传播。
若有需求,可咨询专业人员使用适宜的药物进行预防和控制。
二、注意事项1. 合理密度:根据养殖场的水质、扇贝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需求,合理控制扇贝的养殖密度,避免因过密导致疾病传播和生长受限。
2. 定期检测水质:扇贝对水质要求较高,应定期检测水中的氨氮、溶解氧、亚硝酸盐等指标,确保水质符合扇贝的生存和生长需求。
3. 挨家挑选种苗:在选购扇贝种苗时,要仔细挑选健康有光泽的个体,避免购买受损或异常的种苗。
4. 温度控制:扇贝生长的最适温度一般为15-20摄氏度,过低或过高的温度都会影响扇贝的生长发育。
因此,应注意随季节变化进行温度调控。
5. 健康饲料:给予扇贝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健康饲料,有助于提高其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扇贝怎么养扇贝的疫病防治
扇贝怎么养扇贝的疫病防治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
那扇贝要怎么养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扇贝的饲养方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扇贝的饲养方法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
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
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
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
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
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
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
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栉孔扇贝在我国仅分布于北方沿海,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水质澄清的海区。
栖息在水深10~30米硬质海底,用足丝附着于礁石、贝壳或砂砾上。
营附着生活,有群栖习性。
在海区生活的扇贝,正常情况下,两壳张开,外壳膜上的触手向外辐射伸展,进行呼吸、摄食、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其摄食方法是用鳃过滤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环境不适宜时,能自动切断足丝,利用两壳急速开闭的排水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形成扇贝搬家的现象。
有时随潮水的流动,能移动较远的距离。
幼小的扇贝,移动能力更强。
栉孔扇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水温—1.5℃也能生存。
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
在低于—2℃和35℃以上可导致死亡。
贝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4~1.029,而1.017~1.026是生长最适的范围。
扇贝的形态特征(Pectinidae,尤其是扇贝属〔Pecten〕)的海产双壳类软体动物。
本科约有50个属和亚属,400余种。
世界性分布,见于潮间带到深海。
养殖扇贝海鲜的水产养殖技术
养殖扇贝海鲜的水产养殖技术水产养殖业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行业之一,其中养殖扇贝海鲜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水产品,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养殖扇贝海鲜的水产养殖技术,以帮助养殖技术人员提高养殖业务水平。
一、选址与环境适应性调查养殖扇贝海鲜需要适宜的海域环境条件,因此选址是至关重要的。
在选址之前,需要进行环境适应性调查,包括水质、水温、盐度、水深等方面的数据收集。
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海域进行养殖。
二、筛种与培育1. 筛种:筛选优质的种贝,保证幼贝的质量和养殖效益。
筛种时需要注意,种贝应当具备活力强、壳体完整、大小均匀等特点。
2. 养殖箱培育:使用养殖箱进行扇贝幼贝培育。
养殖箱在设置时应注意密度适宜,并保持水质清洁,供氧充足,避免病害发生。
同时,为了防止幼贝死亡,养殖箱应该确保合适的温度、盐度和光照条件。
三、养殖水域管理1. 海域清洁:及时清除海域中的杂物和污染物,保持水质的清洁与稳定。
可使用编织袋阻挡杂质,并定期清理拖网等设备。
2. 养殖基质管理:选择适宜的养殖基质,如人工放养基质或者天然基质,保持其干燥和通风,防止多余的水分滞留导致病害的传播。
3. 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养殖区域周边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可以通过合理放流和禁渔区设立等措施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
四、饵料与喂养管理1. 饵料选择: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扇贝需求,选择适当的饵料。
饵料可以选择藻类、动物性饲料或者混合饲料,满足扇贝的生长需求。
2. 喂养管理:根据扇贝的生长状态和饵料营养水平,合理制定喂养计划。
喂养时间、频率和饵料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避免过度喂养引起浪费和环境污染。
3. 饲料质量监控:定期监测饲料质量,确保饵料中的营养成分符合要求,并注意存放和使用饲料的卫生条件。
五、疾病防控1.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养殖扇贝海鲜的疾病监测,寻找病害的早期迹象,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2. 防病措施:采取科学、合理的防病措施,如提高养殖环境的卫生状况、控制养殖密度、科学使用药物等。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扇贝我想在生活中大家还是非常熟悉的,很多人都很喜欢吃扇贝,扇贝是人们最常见的,也最常吃的海鲜之一,而且扇贝的营养价值也非常高,它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因此扇贝的市场需求还是挺大的。
养殖扇贝缩短养殖周期的几项措施1、及时分苗与倒笼扇贝一年有两个适温生长期,栉孔扇贝苗养到成贝要经过三个适温生长期,所以生产上要抓紧时间在当年8月底以前分苗,这样到年底贝苗壳高可达到2厘米~3厘米。
翌年4月倒笼养成时要将大小苗分开,大苗到年底10月~11月就可收获;小苗要到第三年春季4月~5月才能收获。
另外,倒笼时间早晚对扇贝生长也有很大影响,一般翌年春季水温回升至5℃左右时,应及时倒笼。
如果能在4月中旬前后完成倒笼工作,则能使扇贝充分利用当年两个适温生长期,长成壳高6厘米~7厘米的规格。
2、及时调节养殖水层冬季(水温低于5℃)和夏季(水温高于25℃)将扇贝沉到中下层海水中养殖,使其安全越冬与度夏;春季和秋季(水温10℃~23℃)将扇贝上升到2米~3米水层进行养殖,这两个季节由于上层水温适宜,饵料丰富,有利于扇贝的生长。
3、及时清除附着生物扇贝养殖中附着生物大量附着,造成水流不畅,饵料减少,严重地影响了扇贝的生长与存活。
清除附着生物的方法有:①夏季7月、8月附着生物繁殖高峰时要沉筏,避开附着水层;②及时刷笼、倒笼,每1个月~2个月要洗刷网笼一次,每年的4月、8月各倒笼一次,倒笼能够彻底清除附着生物。
4、调整浮力随着扇贝不断生长,加之附着生物的附着,筏架负荷逐渐增加,为保持合理水层和防止沉筏,应及时调整浮力,可增加浮漂数量或采用双排吊漂。
日常管理中还应经常检查有无浮漂脱落,吊绳松动,网笼破碎开口,网笼互相缠绕等现象,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施行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扇贝养殖中,为提高海区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普遍实行了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
扇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扇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扇贝育苗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扇贝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扇贝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扇贝养殖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为了提高我国扇贝养殖技术水平,培养一批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扇贝育苗实习活动。
二、实习目的1. 了解扇贝的生长习性、繁殖特点及养殖技术;2. 掌握扇贝育苗过程中的各项操作技能;3. 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4. 培养对扇贝养殖产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三、实习内容1. 扇贝的生长习性及繁殖特点实习期间,我们首先了解了扇贝的生长习性及繁殖特点。
扇贝是一种暖水性贝类,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海及印度尼西亚等地。
其繁殖方式为雌雄异体,一年左右达性成熟。
繁殖期在广东沿海为5—10月,以5—6月为繁殖盛期。
扇贝可产卵300—1500万粒。
2. 扇贝育苗过程(1)亲贝选择与暂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优质的亲贝。
优质亲贝应具备个体大、生殖腺饱满、外观完整等特点。
亲贝入车间后,需暂养2天,水温为自然水温,暂养密度为90个立方米~100个立方米。
(2)亲贝的暂养保熟亲贝的培养是基础,其生殖腺发育的成熟程度直接影响获卵质量。
在暂养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有效温度的提升:亲贝前期每天水温提高1℃,升到15℃时稳定3天,以后每天提高0.5℃,升至19℃时待产。
②改善水质:采取倒池换水的办法,亲贝前期每天倒池1次,水温达到16℃后,采取长流水、常吸污的方法来改善水质,换水量达到1个全量天,同时每天微量充气。
③饵料营养搭配:饵料以新鲜的硅藻为主,金藻及代用饵料(如淀粉、蛋黄、螺旋藻粉)为辅。
(3)受精与孵化将成熟的卵子与精子混合,进行受精。
受精卵在适宜的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孵化,形成扇贝幼虫。
(4)幼虫培育幼虫培育是扇贝育苗的关键环节。
在此过程中,需注意以下事项:①幼虫密度:初期幼虫密度不宜过高,以避免相互竞争。
②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适宜水温、盐度、pH值等。
附着型贝类——扇贝的养殖
扇贝的室内人工育苗
• 升温育苗(海湾扇贝) • 常温育苗(栉孔扇贝)
升温室内人工育苗
• 亲贝入池
–亲贝选择:
• 壳高5-6厘米的1龄贝 • 体质健壮,活力好 • 无损伤,无错壳,无病虫害。
–入池时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若室内工作不
充分,饵料不足,可适当延迟一段时间。
亲贝的促0目的窗纱网制成,小者长30~40厘米, 宽20~30厘米, 大者长60~75厘米,宽35~40厘米。
• 每袋装采苗棕帘约5米左右或网衣100克左右。 • 若采苗密度过大可在袋内追加一部分洗净的网 衣。 • 网袋系在直径 0.5 厘米左右、长约 3 米的聚乙烯 垂绳上,袋与袋之间不应碰撞,为防缠绕,垂 绳下面应有坠石,(10袋/串)。
• 性腺指数
• 性腺指数 = 腹嵴干重/软体部干重 x 100% • 栉孔扇贝性成熟时,性腺指数在15%以上
• 繁殖方式:产卵型 • 产卵量
• 产卵量大,多次产卵 • 海湾扇贝产卵量在100万粒左右 • 虾夷扇贝一次产卵可达1000~3000万粒 • 华贵栉孔扇贝:300~1500万粒
扇贝的生长
4. Polyculture of scallop and sea cucumber Using net cage
each layer will contain 30 Farreri’s scallops and 1-2 sea cucumber
bottom sowing culture
Farreri’s scallop: 40-50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sea cucumber: 3-4 individuals per square meter
附着型贝类 ——扇贝的养殖
甲壳类贝类养殖学
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名称:甲壳类、贝类增养殖学课程英文名称:Stock Enhancement and Aquaculture of the Crustaceans and molluscs学时安排:36甲壳类部分15 贝类部分15 实验6课程任务水产养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虾蟹类、贝类增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贝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主要经济虾蟹类、贝类及其养殖特性,生产工艺及关键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甲壳类部分:虾蟹类养殖概况;虾蟹类的养殖生物学虾蟹育苗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养成原理与通用技术虾蟹养殖各论(对虾,河蟹)贝类部分贝类增养殖概况;贝类的养殖生物学贝类的苗种生产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各论扇贝,珍珠贝课程特点应用学科(技术类学科)做什么:目标如何做:实现目标的程序与技术环节综合学科: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学习方法:以工艺与技术为主线,重点掌握其组成,应用条件,发展趋势等第一章虾蟹类增养殖概况一、甲壳类增养殖学的定义研究虾蟹类增养殖理论与应用技术以增加水产资源与产量为目的,研究经济虾蟹类的生存、生长、繁殖的内在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以及人工地满足这些条件的技术措施。
主要经济虾蟹类(对虾、河蟹)及其养殖特性,生产工艺及技术关键。
二、发展甲壳类增养殖的意义1、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有优秀的养殖性能3、适合我国的养殖生产环境三、虾蟹类资源及增养殖概况1.虾蟹类资源概况2. 世界增养殖概况3. 我国的增养殖概况1、甲壳类资源分类节肢动物门甲壳动物亚门软甲纲十足目主要增养殖品种世界食用虾类对虾类:樱虾,毛虾,对虾真虾:长臂虾(白虾),沼虾,长额虾,褐虾龙虾:龙虾,真龙虾,岩龙虾,扁虾,扇虾螯虾:海螯虾——螯龙虾,海螯虾螯虾——螯虾,拟螯虾我国虾类主要养殖品种:中国明对虾,凡纳滨对虾,日本明对虾(北方)凡纳滨对虾,斑节对虾,长毛明对虾,墨吉明对虾,日本囊对虾(南方)我国蟹类主要养殖品种:毛蟹,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2、世界增养殖概况世界水产养殖动物种类(FAO,1996)甲壳类—38种,14%;贝类——57种,22%;鱼类——168种,64%。
扇贝养殖的知识点总结
扇贝养殖的知识点总结扇贝是一种常见的海产品,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扇贝养殖是指人工种植和养殖扇贝,以期获得更丰富的扇贝资源。
随着人们对海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扇贝养殖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养殖业。
在扇贝养殖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技术,才能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
下面就是一些关于扇贝养殖的知识点总结。
一、扇贝的生态习性扇贝是一种生活在海底的软体动物,通常生活在潮间带和浅海区域。
扇贝对水质要求较高,对富含有机质和悬浮物的水体有较好的适应性。
扇贝的寿命较长,一般可活10年以上。
扇贝以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因此选择适宜的养殖水域和提供充足的食物对扇贝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二、扇贝养殖水域选择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水域。
通常情况下,选择海湾、河口和浅海水域进行扇贝养殖是比较合适的。
这些水域通常水深适中,有适量的有机质和浮游生物,提供了较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水域的潮汐、水温和水质也需要符合扇贝的生长需求。
对水域的选择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评估,以确保养殖效果。
三、扇贝养殖基础设施建设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建设基础设施来提供生长环境。
养殖基础设施通常包括扇贝养殖网箱、养殖底质和养殖设备等。
在建设扇贝养殖网箱时,需要选择适宜的材料和结构,以满足扇贝在其中的生长需求。
养殖底质的选择也需要注意,要选择适宜的底质来提供扇贝生长所需的有机质和富含营养物质。
同时,养殖设备的选择也需要考虑到操作方便和养殖效果。
四、扇贝种苗培育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首先培育扇贝种苗。
扇贝种苗的培育通常需要进行人工筛选、配伍和生长,以获得高质量的种苗。
培育好的种苗通常具有较好的生长性能和抗逆能力,能够更好的适应养殖水域的环境。
在进行扇贝种苗培育时,需要注意水温、水质和饵料的选择,以获得更好的培育效果。
五、扇贝养殖管理技术在进行扇贝养殖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管理技术,以提高养殖效果。
扇贝养殖管理技术包括水质管理、饵料管理、疾病防控和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
贝类养殖
厚壳贻贝 Mytilus coruscus
• 俗称“壳菜”。中 国古书上称“东海 夫人”。属温带好 浪性种类。壳厚, 生长纹粗,壳表棕 褐色,足丝粗硬, 壳内面呈紫红色或 浅蓝色。适应水温 4~32度,最适水温 15~27度,最适盐度 24.6~35.8 。 主 要 生 长在海岛的东北面 有海浪冲击的岩礁 上。
贻贝Mytilus edulis linnaeus
• 英文名:Mussel 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 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 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 近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 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 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 环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 部为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部 较长,韧带深褐色,约与铰合部 等长。铰合齿。.不发达。后闭 壳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细软。 自然分布主要在黄、渤海沿岸。
课程目录及学时分配
• • • • • • • 绪论 第一章 埋栖型贝类的养殖 第二章 固着型贝类的养殖 第三章 附着型贝类的养殖 第四章 匐型贝类的养殖 第五章 珍珠的养殖 生产实习* (贝类育苗、养成)
*与理论课程同时进行。
2学时 10学时 3学时 6学时 6学时 5学时 4 周
主要参考书目
1、陈义,1954年.无脊椎动物学.商务印书馆 2、张玺,1955年.贝类学纲要.科学出版社 3、朱元鼎,1965年.东海鱼类志.科学出版社 4、椎野季雄,1974年.水产脊椎动物.培風館 5、山东省水产学校主编, 1979年.年贝类养殖学。农业出版社 6、缪国荣主编,1990年. 海洋经济动植物发生学图集。青岛海洋 大学出版社。 7、蔡英亚等,1995年.贝类学概论(第二版).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梁象秋等,1996年.水生生物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9、齐钟彦等,1998年.中国经济软体动物(第一版).农业出版社 10、王如才等,1998年.海水贝类养殖学(第一版).青岛海洋大学出 版社 11、楼允东主编。组织胚胎学。农业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
《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docx
《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基本信息贝类增养殖学是研究经济贝类增殖与养殖的生物学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一门应用科学,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阐述增养殖贝类的生物学特性、贝类的苗种培育以及增养殖技术。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熟悉养殖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和分类地位;掌握贝类的苗种生产和增养殖方法;了解国内外贝类增养殖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有关贝类增养殖的科研和生产管理工作。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掌握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分类地位等基本生物学特性;了解主要经济贝类的增养殖方法和生产过程。
2. 能力目标理解北方主要经济贝类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人工育苗的实际操作。
3. 素质目标从科学和技能角度提高学生职业素质,从行业历史发展、行业预期前景,提高学生对于行业的信心和事业进取心。
四、主要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贝类的形态构造、生态习性、分类地位等基本生物学特性。
2、熟悉贝类增养殖学的定义和范围,及其在水产养殖业中的地位。
3、了解主要经济贝类的增养殖方法和生产过程。
【教学设计建议】讲授、讨论【讲授内容】1、贝类增养殖学的定义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贝类增养殖的基本特点和方式。
第二章贝类的外部形态【目的要求】1、掌握判断贝类的方位及生长指标的测量。
2、熟悉瓣鲤纲、腹足纲的贝壳特征。
3、了解各纲贝类的形态特点。
【教学设计建议】讲授、讨论【讲授内容】1、各纲贝类的外部特征。
2、瓣蛆纲和腹足纲贝壳的各部名称及其在分类上的应用。
第三章贝类的内部构造【目的要求】1、掌握瓣蛆纲的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生殖系统特点。
2、熟悉贝类各系统的器官组成和功能。
3、了解腹足纲、头足纲的内部构造。
【教学设计建议】讲授、讨论【讲授内容】1、各纲贝类消化、呼吸、生殖系统的构造和功能。
第四章贝类的生态习性【目的要求】1、掌握埋栖、附着、固着、匍匐型贝类的生态特点,滤食、祇食、捕食性贝类的摄食规律,贝类的生长类型。
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
扇贝的人工养殖技术(上)——扇贝及其苗种的获得扇贝,因贝壳形状像一把扇面而得名;它的品种很多,并且全都生活在海洋里,所以人们常叫它“海扇”。
扇贝是人们喜爱的名贵海鲜和高级佳肴,它富含蛋白质,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它可以蒸着吃、煮着吃;可以剁陷包成海鲜饺子;还可以加工制成干贝和各式精美零食。
用扇贝的肉柱制成的干贝,是高档海货干品,畅销海内外。
作为海味中的珍品,干贝被喻为海产八珍之一,它味美鲜甜,是极好的提鲜干品。
扇贝的贝壳,肋纹整齐美观,色泽绚丽多彩、美丽迷人。
品相好的扇贝壳,是贝雕的良好原料,能做成各式各样光彩夺目、华丽精美的贝雕工艺品;品相一般的扇贝壳,可以用来装饰海边风情小屋,可以用作贝类海上半人工采苗的附着基,还可以粉碎后用作经济实用的建筑材料。
从贝肉、贝柱到贝壳,扇贝全身是宝,经济价值很高。
而我国适合扇贝人工养殖的水域广阔,南北方沿海都可以养殖,苗种来源容易,养殖成本低,所以人工养殖扇贝是沿海渔民一条不错的致富道路。
养扇贝能致富,那这扇贝该怎么养呢?养殖扇贝,主要有如何获得贝苗和如何将贝苗养成成贝两大技术环节。
今天这期节目,我们就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扇贝的养殖品种和特性,以及如何获得贝苗。
养殖品种及其生物学特性扇贝属软体动物门、瓣腮纲、珍珠贝目、扇贝科海洋动物。
它天然品种较多,全世界发现的有近300种,在我国约有30多种。
在我国进行人工养殖的品种,主要有栉孔扇贝、华贵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
(一)栉孔扇贝贝壳色彩丰富,常见的有淡褐色、间有黄褐色、杏红色或灰白色。
成贝壳高6-8cm,左壳比右壳稍大;壳高略大于壳长;左壳面约有10条带棘刺的放射肋,右壳面放射肋也较多;壳前后有耳,前耳的长度约为后耳的两倍。
前耳腹面有一凹陷,形成一孔就叫栉孔。
栉孔扇贝是我国原有品种,自然分布于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
它的适宜生长盐度为22~36‰,最佳生长盐度为28~32‰;适宜生长水温为5~28℃,最佳生长水温为15~25℃。
扇贝的育苗及养殖
扇贝的育苗及养殖扇贝的种类很多,我国约有30余种。
在我国黄海及渤海区养殖种类有本地的栉孔扇贝及国外引进的虾夷扇贝和海湾扇贝,在南海区主要养殖华贵栉孔扇贝。
种苗生产:华贵栉孔扇贝养殖生产的种苗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育苗来解决。
1、华贵栉孔扇贝的发生华贵栉孔扇贝卵子直径约65微米。
水温在26—29.5℃条件下,受精卵约经过22小时,发育进入D型幼虫期;约经过10天发育生长,成为壳顶后期幼虫;约12天便达到眼点幼虫;第14天附着,贝壳大小为230×190微米。
2、育苗设施(1)抽水设备包括动力、水泵、水管等。
生产上吸水管和输水管宜用橡皮管或聚乙烯水管,忌用金属水管。
(2)蓄水塔作储存和沉淀海水用,其容积大小不一,常为相当于育苗池、饵料池总用水量的0.5或1;蓄水塔位置应高于育苗池及饵料池,结构多为圆形,需设防雨和防日晒的顶盖。
(3)过滤池一般建于蓄水塔的下位,长方形或正方形,可根据一吨流量/每小时·每平方米截面的过滤速度及每天育苗用水量,确定过滤池的大小或数量。
(4)育苗池建于专用的育苗室内,为半埋式,成单行或双行排列。
(5)饵料培育设施包括室内保种培养装置和室外的扩大培养饵料水池。
保种培养装置一般利用不同大小的玻璃培养容器。
饵料池地势比育苗池高,以便实现投饵自流化,池面要有简易防雨的顶棚等。
3、育苗方法(1)亲贝的催熟饲养用作催熟的亲贝要选择性腺发育好、丰满。
饲养密度要控制在每立方水体20—30个以下。
每天需全换水1—2次,并分批投喂扁藻或其它微粒人工饵料,培育期间需经常清除亲贝排泄物。
一般在饲养水温21—28℃条件下,经过7—15天的饲养便可育成合格的亲贝。
(2)诱导生产上用直射阳光加精液诱导,氯化钾、氯化钙、碘化钾化学诱导,精子提取液诱导,变温刺激和流水刺激诱导等,均能获得亲贝产卵、排精。
其中以直射阳光加精液诱导效果最好。
(3)授精授精时要充分搅拌使卵子受精均匀,水温控制在26℃左右,一般每个卵子周围有2—3个精子便可。
扇贝养殖管理-扇贝繁殖方法
扇贝养殖管理|扇贝繁殖方法扇贝是我国重要的贝类养殖品种,扇贝可食部分的主要营养成分为蛋白质,与鱼类、虾类相似,是一种集食、药、滋补为一体的重要水产食物。
在此,小编就给养殖户讲一讲扇贝养殖管理及扇贝繁殖方法。
一、扇贝养殖1.扇贝养成海区的选择扇贝的养成方法采用浮筏式养殖或称筏式养殖。
筏式养殖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海区的选择,选定适宜扇贝养殖的海区后,决定养殖的面积、筏架的设置方法,养殖器材的数量、器材的规格、质量,最终提出浮筏设施方案。
2.扇贝的养成管理附着物对扇贝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
附着生物不仅大量附着在扇贝表壳,还大量附着在养成笼等养殖器上,给扇贝的养成生长造成危害。
附着生物如贻贝、牡蛎、藤壶、海蛸、石灰虫等与扇贝争食饵料,堵塞养成笼的网目,降低水流畅通速度而妨碍贝壳开闭活动,致使扇贝生长缓慢,甚至死亡。
3.海湾扇贝养殖与加工选择养殖扇贝的海区,一般为近海区域,海水清澈,透明度高,海水深度在10米~20米之间,海水营养盐含量较高,浮游藻类丰富,污染轻,重化工离子指数达标,风浪小,水下暗流弱,敌害生物少。
4.扇贝浅海筏式生态养殖技术及时刷洗清除敌害生物,查清种苗暂养海区的藤壶、牡蛎等的产卵和附着时间及其幼虫垂直分布和平面分布,尽量避开藤壶和牡蛎附着高峰期进行分袋倒笼等生产操作。
5.海湾扇贝养殖海湾扇贝养成是指自购苗商品苗(壳高5mm)至养成商品贝,全过程仅6个月,比栉孔扇贝养成缩短近一年。
二、扇贝繁殖扇贝满1龄性腺就成熟开始繁殖。
繁殖方式有幼生型和卵生型二种。
长扇贝为卵生型,体外受精。
长扇贝绝大部分为雌雄导体,小量为雌雄同体。
性腺成熟时,雄性为乳白色,雌性为淡黄色。
长扇贝当自然海区水温上升到16℃时性腺开始成熟,水温达到24-25℃时为产卵盛期。
小编提示,在浙江省的乐清湾海区繁殖盛期为6-7月。
扇贝产卵大都在大潮汛期间进行。
在水温23℃时,受精卵经20-22小时发育形成D形幼虫,在水温23-26℃的条件下,D形幼虫经过20天左右的培育,幼虫平均壳长可达280μm以上,且有40%-50%幼虫出现眼点,这时应投放附着基,好让幼虫变态附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大节 7/21
7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四、扇贝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力
1、Wt及S‰:
品种 栉孔 海湾 华贵孔 虾夷 墨西哥湾 生存范围 适宜范围 -1.5-30℃ 4-25 ℃ -1-31 ℃ 5-30 ℃ 10-32 ℃ 18-31 ℃ —— 5-23 ℃ 0-32.5 ℃ 8-32 最适宜范围 生存范围 适宜范围 最适宜范围 15-25 ℃ —— —— 23-34 ‰ 18-28 ℃ 16-43 ‰ 21-35 ‰ 25±1 ‰ —— —— —— 23.6-31.4 ‰ —— —— —— 24-40 ‰ 16-30 1.012-1.028 1.016-1.026 1.018-1.024
第十一大节 10/21
10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六、敌害
1、肉食性动物: 鲽、杜父鱼、海星、海胆、章鱼、毛螺 ——稚贝、幼贝。 壳蛞蠕——500~800um稚贝。 2、穿孔动物: ① 凿贝才女虫(Polydora ciliata):钻穿贝壳成管, 栖身其中妨碍生长、壳易破裂、造成化脓感染、产 生恶嗅,日本的虾夷扇贝感染率达60~80%。 预防:避开高峰期附着水层,尽量不使用泥或沙泥 海区。 ②海绵动物:钻孔海绵将贝壳钻成蜂窝状,引起壳基质 在壳内面过度沉淀,使软体部瘦弱而死亡,发生在老 龄贝(8~9年)。
第四章 扇贝的养殖(6学时)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前言 主要的养殖种类及形态特征 生态习性 繁殖与生长 半人工采苗 加温育苗 苗种规格、检验与运输 中间育成 浮筏养殖 收获与加工
第十一大节 1/21
2学时
2学时
2学时
1
第一节 前言 一、扇贝的价值
第十一大节 3/21
3
第二节 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构造 一、种类及形态
1、栉孔扇贝:放射肋大小不等、具刺; 1.5-30℃。图 5-1 2、华贵栉孔扇贝:放射肋大小均等,约23 条,两肋间 夹3条小肋,具小鳞片;18-32 ℃。图5-2 3、海湾扇贝:壳中等大,成体无足丝,放射 肋约20条,前后耳小、近等;-1-31 ℃。图5-3 4、虾夷扇贝:壳大型,20cm,二耳同大,15~20 条肋;5-23 ℃。图5-3-1 5、墨西哥湾扇贝: 比③壳宽,放射肋约23条;0-32 ℃图5-4 6、长肋日月贝:内肋外放射线、光滑、前后耳等,游泳 生活;分布于南海。图5-5
1、干 贝 —— 扇贝闭壳肌干制品,海产八珍之一: 鲍鱼、干贝、燕窝、海参、鱼翅、鱼肚、鱼唇、鱼籽。 2、带 子 —— 扇贝闭壳肌与外套膜缘干制品 3、冷肉柱 —— 急冻扇贝闭壳肌 4、扇贝边 —— 占扇贝重量的30% 食用:全边(外套膜+内脏)含65%粗蛋白 纯边(外套膜)含80.67%粗蛋白、低脂、低糖 药用:丰富的抗癌微量元素及多糖类等生理活性物质; 具抗肿瘤,抗病毒,抗衰老等多种生物功能; 内脏团提取物有护肝作用。 5、贝 壳 —— 烧灰、制作附着器。
第十一大节 11/21 11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六、敌害
3、寄居豆蚤: ①玲珑豆蟹 (Pinnotheres parvulus): 广东、日本、泰国 ② 近缘豆蟹 (P.affinis):山东、日本、菲律宾、泰国 夺取扇贝食物,妨碍摄食,损伤鳃组织, 使扇贝瘦弱。 4、附着生物:藤壶、牡蛎、海鞘、贻贝、金蛤、石灰虫、 藻类等。影响活动与摄食,增加养殖麻烦。
美丽日本日月贝 尚未养殖
第十一大节 6/21
6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二、生活环境及方式
(一)生活环境
1、低潮线以下水深2~80m,深浅因种而异; 2、底质:沙砾、珊瑚、石礁、砂质 3、水流急、水清; 4、高盐海区(大多数),盐度23~34。
(二)生活方式
1、附着:右下(右边有足丝孔)、群聚; 2、自断足丝游动,找到环境再附着,移动距离可 达170-500m; 3、游泳:日月贝。
第十一大节 8/21
8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四、扇贝对各种环境因子的适应力
2、海水浑浊度对扇贝的影响
栉孔扇贝混浊度实验 4000ml ×2个贝,0.05~0.35%软泥, 投饵6次/24h,充气, 搅动,共24h。 ①取鳃片于培养皿+洋红标记——纤毛摆动水流速度。 ②10根鳃丝冲去粘液,放于平躺量筒,以标尺观察鳃丝 移动速度。见表5-2
第十一大节 2/21
2
第一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言 二、我国扇贝养殖产量
(一)2001年统计
我国扇贝养殖占世界产量的80%, 其他国家:日本23万吨,美国18万吨, 秘鲁5.1万吨,加拿大4.6万吨。
(二)中国与日本近十年来养殖产量比较
(带壳,万吨)
年份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中国 0.38 0.86 2.37 4.36 12.17 12.94 14.70 18.86 33.80 72.83 82.56 91.65 日本 7.39 10.85 13.98 15.24 18.19 18.03 19.20 18.88 20.80 24.14 19.13 —
3、耗氧量
耗氧量大:以重量计,1h内是贻贝的3.2倍,因此需要生 长在水流较大的海区。 抗旱力差:栉孔扇贝2~22℃气温,包装严密,保证一定 湿度,运10h成活100%,证明:用浸湿物 紧密包裹,可免因失水过多而亡。
第十一大节 9/21 9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五、食料
1、摄食季节性变化,地区性变化; 2、易摄食个体中、无角和棘刺的饵料; 3、同一海区不同大小扇贝对食物的选择无显著差异。 舟形藻 易食 骨条藻 金 藻 圆筛藻 选择指数 32.32 14.98 ; 不易食 14.24 30.75 选择指数 角毛藻 0.02 根管藻 0.21 契形藻 0.06 甲藻类 0.03 纤毛虫类 0.25
第十一大节 4/21 4
第二节 养殖扇贝的种类和形态构造 二、内部构造
第十一大节 5/21
5
第三节 扇贝的生态 一、分布
种类 栉孔扇贝 华贵栉孔扇贝 虾夷扇贝 海湾扇贝 齿舌栉孔扇贝 长肋日月贝 养殖情况 国内 已养殖 已养殖 已养殖 已养殖 尚未养殖 尚未养殖 黄、渤海 东、南海 黄、渤海(从日本、 朝鲜引进) 全国沿海 (从美国引进) 南海 南海 南海 分布 国外 朝鲜、日本 日本 日本、朝鲜 美国 菲律宾 印度—太平洋 日本